高中作文:我的语文情结
“忧伤的瓶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高中作文:我的语文情结,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高中作文:我的语文情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中作文:我的语文情结
高中作文:我的语文情结
曾经因为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爱上了语文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总想用那么一两句诗来妆点自己的生活,语文不仅让我读懂了滚滚红尘,也读懂了我自己。在那些暗香浮动的华章里;古老悠扬的韵律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几抹影子。
在诗经的河岸边寻章摘句,驰骋遨游,在唐诗宋词中赏风花、品雪月。太白的酒、易安的花、放翁的梅、东坡的柳、纳兰的月都曾让我如痴如醉。
大学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那些泛黄的书页中去探寻语文的渊源,很多时候总能从纸页中游离出几许断肠的诗句与醉人的遐思。
大学课堂上老师对那些尘封的.历史与岁月总能信手牵引,娓娓道来。记得有一位上古代文学的周老师,一上讲台,就轻摇着折扇嘴里吐出的全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我们总能从她那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悠悠古韵、缕缕古风萦绕耳际。所以聆听古代文学课是一种享受,是心灵的旅行,更是灵魂的游曳。
大四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现代诗歌与歌词研究”因为喜欢歌曲,所以就选了这门课程。上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我们文学院的傅院长。傅老师上课有一个特点就是:整堂课歌声跌宕、掌声不断。也是从那一天起我才知道好多诗,好多词可以用来唱,所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他让文学流动了起来,让语文有了更动听的声音。
我对语文的热爱剪不断、宕不开。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老师,从此整天与学生们一同咀嚼着悠悠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在每一个晨曦中唱着语文的歌,沿着古人的足迹让思绪浪迹天涯。长亭外、驿道边总能留下我们的脚印。我们到过卓文君的十里长亭,杜牧的杏花村,李煜的幽幽深院,柳永的杨柳岸……。
曾经有一位学生告诉我语文就像第二堂体育课。
可是后来,我发现语文有记不完的字词,学不完的语法,做不完的试卷。于是语文课上流淌的歌声变成了笔尖行走在苍白纸页上的沙沙声。说实话,有时感觉这样子非常的乏味和疲惫!也是从这时候起我喜欢把自己心里的波澜都记下来。刚开始只是作为发泄情感的载体与方式,可后来却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
再后来当自己用心情倾泻的文字变成一张张报纸与书页纷至沓来时,于是想把那份对语文的情感、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和的人分享。我破天荒的为自己建了一个博客,偶尔将自己的故事写在上面。引得博友们几声共鸣也算是一件惬意的事。
记得曾经有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网友在看了我的文字后送给我一句话,这句话在后来的日子里给了我无比的鼓励:“听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画,品似一壶茶,笔尖上流淌的是悠悠华夏五千年文化。”从那一刻起我更坚信,语文将在我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人生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语文是一门用情感编织的学科,是一门服务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学科,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学做人。
真的盼望哪一天我们的语文课可以行走在春暖花开的田埂上,可以栖息在星光皓远的旷野。可以与高山对话,与大江呐喊。甚至可以像海子那样关心粮食与蔬菜,喝一杯茶,听一首歌,赏一弯月,携一卷诗。然后再将触动与心绪酿成精美的文字。
一首诗,半阙词让我与语文结下了深深的情结,一个故事,三五声言语让我坚信我将与语文走完以后的人生。对语文的爱说不清,道不明,总之这份语文情结已经牢牢植根于心灵深处。
篇2:我与语文情结作文600字
书是一叶扁舟,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书是一盏明灯,为我们驱除求知路上的黑暗;书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倒背如流。有句名言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书,从能认识字的第一天起,我就对书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尤其对语文课本更是情有独钟。
语文课本是一位热情的导游,让我足不出户就游览到祖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可以欣赏自然风光。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的伟大奇迹,还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雄姿和壮美吸引着中外游客。每当我读起这篇课文时,一股民族的豪情就会油然而生。
语文课本是一位睿智的老人,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你看,在《狼和小羊》那一课,那只凶狠可恶的狼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以各种理由要吃掉小羊。小羊啊,你好可怜啊!我终于知道了:对待凶狠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语文课本就像一位解说员,给我介绍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惊天动地的壮举、科学家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革命领袖的高风亮节、博大胸怀。
在《一个降落伞包》的那一课中,周和几个同志带小扬眉看她即将出狱的父亲——叶挺将军。可飞机出事故了,别人都有降落伞包,只有小扬眉没有,她急得大哭起来,周安慰小扬眉不要哭,立即把自己的伞包送给小扬眉。周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感动,值得我学习。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转眼就过去了四个春秋,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紧心潮起伏。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诉说不出我对语文课本——你的感激。我永远不会忘记是你把知识源源不断地传送给我们。
篇3:李清照情结高中作文
李清照情结高中作文
十年前,我遇到一个名叫李清照的女子。
那时,我七岁,不知从何处得知“李清照”这三个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跑去问妈妈:李清照是不是一个大清官?妈妈只是笑着对我说,李清照是一个很有文采的大姐姐,她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于是,自那时起,李清照这个名字,便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
周日与妈妈去书店买书,跑到心爱的动漫专区,却无意间看到了一本词书,刚想把它放回,书的封面上“李清照”三个大字一下子吸引住了我。那时,我见识了李清照的词,却因理解能力有限,只是觉得她是一个会写词的温婉姐姐。温婉,是因为那封面上漾舟的李清照,在当时的我看来,格外可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朗朗的书声穿过窗户,飘到教室外的树林中,也飘入了我的心里,飘进我的梦,梦里,一个少女,豆蔻年华,巧笑嫣然,日暮时分,荡漾着一叶扁舟,在湖水中感受着自然,也尽情展现岁月赐予她的美好年华。惊起的那一滩鸥鹭啊,你们可知,一个少女在看着你们笑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舟之上,自有佳人。
后来,学业的压力,让曾经的李清照模糊了许多。暑假的一天,烈日炎炎,独自坐在家中,思索着未来的路,思索着,也迷茫着,到底是因为迷茫所以思索,还是因为思索了所以更加迷茫?思维的困境甚是恼人。一翻身,书橱中“李清照诗词选”又映入眼帘,“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那些句子啊,仿佛一泓清泉,淌如我焦躁的心,词人的愁绪也穿越千年的时光与我的思绪交织,她的愁,是孤苦的愁,是思乡的愁,亦是那故国的离别之愁。曾经的名门闺秀,数年间,四海漂泊,风华不再,丈夫病逝。经历了再婚**、身心俱疲的词人,那个才华横溢的李清照,以她那独特的愁心,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她的词好似一壶陈年老酒,随着岁月,会愈发地有滋味,每个阅读李清照诗词的人,都会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感受她内心的别样情怀。纵使一切都已不在,纵使词人的心早已倦了,但她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却将随着李清照这个名字而熠熠生辉,流芳百世。
她不是平凡的女子,平凡的女子怎会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诗句?然而她又是平凡的.女子,也是一个渴望生活安定、合家幸福的女子。时代赐予她出众的令人妒忌的才华,也让她历经磨难,国破家亡。李清照的一生在矛盾的交织中度过,才华与女子,这两件在封建社会不该出现的东西在她的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社会的压力,却要她瘦弱的肩膀去承担。
愿那个漾舟的女子、那个忧愁的女子永生。
十年后,我书写一个名叫李清照的女子。
篇4:冬日情结高中优秀作文
冬日情结高中优秀作文
我喜欢冬天,对冬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不知是我出生于冬季的缘故,还是冬天本身就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情愫。
我喜欢大雪弥漫的冬日。虽然北风凄厉地刮着,却没有丝毫的伤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漫天大雪在空中横三绞四地翻飞,天地之间雾蒙蒙、白茫茫一片。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这时才有闲暇围坐在炕头,守着个火炉,拉起家常。炉灶上?茁?艘丫?笫斓暮焓恚??鹬豢镜煤焓砘肷砹饔停?缓蟀?ソ够频氖砥ざ??б豢谥碧鸬叫睦铮换蚺趵椿ㄉ?驹诼?撸??葑右缱畔闩缗绲幕ㄉ?抖?0?硎狈郑??迦思业钠椒可暇腿饶制鹄矗?蠹矣蒙ㄖ恪⒛鞠前蜒┎?吕矗?悦舛沉逊慷ァA诶锩且槐呱ㄑ??槐叽蜃耪泻簦?拖窆?谝谎?饶帧8糇畔∠∈枋璧氖髦Γ?隳芴魍?煤茉叮??芤??荚伎醇?洞π』锇榈纳碛啊U馐保?槿该且部?歼催丛??山?蓍艿紫拢?急溉氤补?埂!安衩盼湃?停?缪┮构槿恕!蓖砩希?????谋晃眩?换岫?徒?肓颂鹛鸬拿蜗纭
我喜欢雪霁天晴的冬日。一夜大雪之后,房屋白了,树木白了,田塍白了,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雪粒在冬阳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满树的雾凇,在日光里颤抖着白色的波浪,数日来的灰蒙蒙天空,此刻变得澄清透亮,娟然如洗。站在小村路口或打麦场边,向着远方,遥望天际,有一种辽远空旷的感觉。想着大雪中的城市会是如何模样,城里人会像我们一样生活吗?偶有一个人影从远方的雪野中归来,就如同遥远的城市渐行渐近……,这情景就像诗一样,在心中渲染。儿时的`思绪也许很幼稚,甚至很可笑,然而,就是那份纯真,那份憧憬,凝聚了我对冬日的不解情缘。
我喜欢冰清玉洁的冬日。喜欢清晨醒来,看着满窗冰花,如春柳婆娑摇曳,似夏荷亭亭玉立,像秋菊傲霜盛开,若冬梅争奇斗艳。紧拥那一缕阳光,慵懒地躺在床头,读几首唐诗宋词,尽情享受冬日所带来的温馨与惬意。喜欢屋檐下的滴冰,宛如千年钟乳,洁白无瑕,晶莹剔透。
冬天,既没有春季的娇媚,也没有夏日的烦躁,更没有秋天的寂寥,它沉着而不忧郁,悲壮而不苍凉。这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季节,处处孕育着生机。棉絮般的大雪覆盖下的麦田,孕育着丰收与喜悦;庭院深处,西番莲花根孕育着缤纷的梦想;沉睡的池塘,青蛙正孕育着来年的歌唱。
有人说,冬天的苍凉,会触动人们脆弱的情感,让人追忆往事。其实,经历了寒冬磨砺的心灵,才会变得坚强。你看,那鹅黄的腊梅,正把满腹惆怅,喷薄在枝头;葱茏的松柏,将一腔沉郁,铸成岁月的沧桑。
冬天,让我感受了雪花绽放时美丽的震撼,让我领略了千里冰封的浑厚凝重,让我在山寒水瘦的沉寂中,日趋理性与成熟。
篇5:我的情结作文
我的情结作文
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书卷,看亲情如灯,品人生似棋;看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落。冥冥之中,寄一份情思,得一片豁然,过百味人生。
你寂寞,泰戈尔对你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你自卑,一个声音告诉你:“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那只是因为你跪着。”你痛苦,牧师悄悄告诉你:“人比神伟大,因为神不懂得痛苦。”你违心,有人提示你:“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你懊悔,聂鲁达在《太阳颂歌》中说:“过去我不了解太阳,那时我过的是冬天……”你焦急,大仲马对你讲:“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与希望。”闲暇时的翻阅,使你在不经意间和作者进行交流,他们的话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在日月更替、时钟滴答间度过百种人生。
人在喧嚣尘世,心必隐居山林。这才是读书时应有的境界。此时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一泓湖水,微澜阵起,恰是共鸣所激起的浪花,你正在品味另一种人生。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人生的沉浮,不知亲人离世后的痛苦,不晓颠沛流离、四处逃亡的艰辛,不懂超越时空的孤独,不解国愁、家愁、情愁的滋味,就不妨走人那一首首或清新活泼、或凄婉哀凉、或内秀如竹、或大气如虹的宋词,重温李清照的坎坷人生。她“秀面芙蓉”从月光花影中走来。“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好个天真无邪的调皮少女。岁月的流转,使李清照满载着闺中所得的一切幸福,步人了爱河,留下了被后人称颂的《一剪梅》和《醉花阴·重阳》。当你在充满相思的秋季,吟诵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是否能体会到这是一种对甜蜜的偷偷咀嚼呢?人们常渴望长久的幸福,但往往是一些不幸造就人生另一个巅峰。面对丈夫去世、金兵南犯的局面,李清照开始了她的流离生活。面对这残存的半壁江山,李清照不禁临风感慨:“千古风流人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她已“载不动,许多愁”。曾学富五车、词动京华的`她,到头来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无人能读懂她的心。李清照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读她的诗,如同在走一条崎岖的人生之路;品她的诗,如同在品哀怨缠绵之中的阳刚之气。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坚毅女神。
篇6:我的圣诞情结作文
在一年这么多节日里,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让我向往和期待的竟然是圣诞节。每年的圣诞节前夕,我都会莫名的兴奋,妈妈说我这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圣诞情结”。
今年的圣诞节在我一天一天的期盼中又如期到来啦!学校里的圣诞气息可浓了,每个班级都精心布置了一番,不论是窗户,还是门,都粘上了有关圣诞节的装饰,连校门口,都放上了圣诞老人和圣诞树。就因为这样,上周去上学的路上我都偷着乐呢!
当然了,我可以偷偷地告诉你们,我有这么特别的“圣诞情结”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圣诞节可以看到各种漂亮的装饰,而是因为圣诞节我可以收到圣诞老人送我的心仪的礼物。坦白说,看到所有有关圣诞节的装扮的开心和收到礼物的兴奋比起来,其实都不足挂齿。这几天,只要一有空,我都会在那儿幻想,幻想着圣诞老人给我的礼物,是书包?是书?是文具?还是玩偶?去年的圣诞节我想要一本书,可圣诞老人却送我了一个大苹果。虽然这个苹果很大,很诱人,但我还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大哭了一场。后来,还是妈妈那句“苹果是平安果,圣诞老人是希望你能一辈子平平安安,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才使我不哭了呢!
今年,我早早地写好了给圣诞老人的信,也精心准备了给圣诞老人的礼物,我的目的很简单:讨好圣诞老人,希望他能送我一份心仪的礼物,让我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平安夜那天,我早早地挂好了圣诞袜,安静的爬进了被窝里,等待着圣诞老人的到来。第二天,我早早起了床,第一件事就是爬起来想看看圣诞袜里面装了什么礼物。圣诞袜看起来好像瘪瘪的,还没看我就有点小小的伤心了,因为我今年已经写信告诉圣诞老人了,我想要的是一个漂亮的书包,我看遍了圣诞袜的四周,也没有看到。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迫切想知道“无情”的圣诞老人给我送了什么礼物。我小小心心地打开圣诞袜,哇!里面是两个可爱的麋鹿小玩偶,在小麋鹿的下面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用英语写着:“There is a gift on the table!”看到这句话,我顾不上穿衣服,大步冲向客厅。我看见一个紫色的、有扣子、功能齐全的“牛津大学”牌书包在“朝我微笑”。我最最爱的圣诞老人,你如果此刻还在我家,我一定送你一个大大的吻。我再也等不及了,迅速换了书包,我一定要带它去显摆显摆,我想象着自己背着书包,同学们看着我,露出羡慕的眼神。
感谢圣诞老人,感谢圣诞节!
篇7:我的文学情结作文
我的文学情结作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我人生的好朋友,爱书是缠绕我一生的情结。
我爱读武侠小说。最爱读金庸古龙黄易的小说,我喜欢在江湖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寻找侠客们的另一面。看,《侠客行》中狄云怒杀花铁干,这是正义;看,《碧血剑》中袁承志二刺皇太极,这是爱国;看,《血蝙蝠》中沈胜衣勇闯蝙蝠寨,这是勇敢;再看段誉妙破玲珑棋局,这是武侠世界的智慧。我爱这武侠世界千变万化,情仇纠结幕幕传奇。
我爱读文学名著。无论是中华古典亦或是外国名著,他们使我阅读积累,充实自己。身处《海底两万里》,其中的“我”在逃生时遇到漩涡,我会为阿隆纳斯生死一线而紧张;神游《伊利亚特》中著名的“木马攻城战”时,我会为一举破城而兴奋。当读到《骆驼祥子》中祥子三起三落,堕入黑暗时,我会为这个小伙子惋惜。而投身《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我会为一夜巧得十万箭拍案叫绝。这些经典名著,让我欢喜让我忧,促我逐步成长。
我还爱读历史典籍。如果说“武侠”“名著”是一个泡沫,美丽而虚幻,那么历史典籍就是一块原石,初时平淡无奇,但是当你剖开细看就会在其中发现暗有光彩。
你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屈原不愿做亡国之奴,以身殉国,投身汨罗江。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三国鼎立之势呕尽了拳拳老臣心。岳飞精忠报国,征战沙场,捍卫大宋疆土。袁崇焕戎马边疆,抵御满金,千刀万剐不改初心。还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无畏之举;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这些历史人物的种种言行、品格,让我时时感动,满腔激情。
书籍,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情结,缠绕着爱书的我,使我欲罢不能。它们促我成长,让我进步。
篇8:我的上海情结作文
我的上海情结作文
地球人都知道,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既繁华又时尚。大家都想成为上海人,外地人纷纷来上海打工。
作为上海人本应感到自豪和庆幸,但我并不觉得上海有什么好,空气不清新,人多口杂。不象桂林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不久前我终于和爸爸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桂林,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一点都没错。这里山水相依,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这里山峰连绵起伏,湖水清澈见底,看着这清的不能再清的湖水,我想起了上海的黄浦江,浑浊、肮脏、还有数不尽的垃圾。而漓江是春水碧于天,还能渔船听雨眠。我不禁感叹:人人尽说桂林好,梦娇只合桂林老!
不知不觉,天已黑了。我和爸爸想去看看桂林的夜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桂林哪有什么夜景啊?黑乎乎的一片,只有湖水受月光的照射,而发出的微微亮光而已。他没有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没有照来照去的探照灯,只有昏暗的路灯而已。我们失望极了,想想还是上海好,南京路上那不断变化的霓虹灯,外滩上,东方明珠和金贸大厦高高的矗立在那儿,多么雄伟!而这里只有单调的黑山,桂林的夜晚真的不能和上海比阿!桂林的人们早早就睡了,而现在上海的人们一定还在南京路上Shopping呢,或者是在外滩上观赏着这不夜城的美丽夜景,或是在某个KTV飚歌。“咕噜噜”是什么在叫?啊呀,是我的肚子,好饿啊!我突然想起了家乡的小笼包和小馄饨。我和爸爸马上去找吃夜宵的店,可是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我们只能饿着肚子回宾馆了,边走边想:还是上海好,这里一点都不方便,吃个宵夜都没有地方,这个时候上海有多少小餐厅还在营业?回答一定是:数不胜数!
第二天,又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却只能仰望着蓝天,天依然那么蓝,却少了一丝宽广;云依然那么白,却少了一份自由;空气依然清新,却少了一点自然……这一切都是那么令我感到孤独、寂寞,我那颗寂寞的心,早已不由自主地飘到了故乡,来到了一个带着熟悉气味的地方—上海!
桂林除了山就是水,没有大型的商店,没有美丽的夜景,没有雄伟的大桥,没有小笼包,没有方便的交通,没有。
我呆不下了,我好想念上海阿,想念小笼包,想念大型的商店,想念美丽的夜景,想念雄伟的大桥,想念方便的交通,想念。
啊!带着急切地想念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上海,他还是那么繁华,那么时尚!古人云:“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明”是啊,我此时才体会到这句名言的含义!
篇9:我的新华情结作文
现在沈阳的新华书店规模大、功能全、数量多,大小书店星罗棋布,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人们购书非常方便,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沈阳,新华书店屈指可数,人们想买本书往往要走十来里路。
记得当时沈阳最大的新华书店坐落在太原街,是市一级的书店,再有就是区一级书店。沈阳区新华书店在中街附近,也就是现在的荟华楼对面;皇姑区新华书店在北行南边,位于长江街与岐山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大东区新华书店在小津桥路北,大东区政府西侧;铁西区新华书店在兴华街上,与和平影剧院毗邻;和平区不愧为沈阳的文化区,除了太原街新华书店外,区内还有马路湾新华书店、北市新华书店,在西塔东边还有一家朝鲜族书店。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些书店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渴望文化、渴望知识的足迹,我的上千册书藉都是在这些地方购买的。
我当时不论是买书还是杂志,都会在扉页上写下“购于XX新华书店或报刊门市部”字样,并记下年月日。上周在家整理书藉刊物,看着那扉页上的字迹,往事如烟,涌上心头,一幕一幕,如在眼前……
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用当时的话讲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威风。当收音机里播放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时,年少的我和父母一样沉浸在自豪的喜悦中。当时我在沈河区团结路第二小学读四年级,那天放学后我去三角地附近的百货商店买作文本,偶然看见了那本《人造地球卫星》小册子,我让服务员拿给我,我翻了翻,非常想买,一看定价两角五分钱,我兜里就两角钱,即使不买作文本也不够,只好作罢。晚上和母亲要钱说想买本书,母亲听说是买课外书就没给我钱,我很失望,闷闷不乐。父亲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趁母亲去井院投洗衣服的空隙,父亲问我买什么书,我如实说了,父亲未加思索就从兜里掏出三角钱给了我。次日,我去百货商店买书,书竟卖完了。我只好赶到离家最近的北市场新华书店,如愿以偿地买到了书,从这本书里我了解了地球,知道了什么是卫星,对太阳系也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燃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
上中学后,我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在北市新华书店陆续买了《宇宙的秘密》等自然科学读物。当时再版发行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总共有十六七册。想拥有这套丛书成了我的梦想,但全买下来得六七块钱,父母肯定是舍不得的。那时学校遵照毛主席“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精神,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务农劳动。1974年暑假,学校让我们来到小北关街附近的红旗开关厂劳动,厂里每天给我们补助6角钱,这使我们的劳动热情格外高涨,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我挣了18块钱。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应该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我用这笔钱给父母买了两盒牡丹牌香烟,剩余的17块钱全部买了书。我首先想买的是买《十万个为什么》,我冒着酷热来到北市书店,但没有整套的,只好有哪册买哪册了。我又赶到太原街书店,拾遗补缺又配上了几册,但还是不全,为了配成套,我中午饭也没吃,饿着肚子一咬牙,花一角钱乘环路电车来到了中街书店,也许是我的执著感动了上天,缺的那几册这里竟全有,真让我喜出望外,当即开票付款,服务员帮我把书捆扎起来,我就乐得屁颠屁颠地回家了。这套书的阅读,拓展了我的眼界,也扩大了我的知识面,我没事就给同学出问题,最后还是我自问自答,让同学对我刮目相看,有人还给我起个绰号“万事通”。这年在我加入共青团的审查会上,班主任王老师对我的评价是“爱读书,知识面宽。”
1978年春,我来到沈阳市第一住宅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同我一起入厂的青工学会了吸烟,还经常和老师傅们出去喝酒,但我有点不随乡入俗,显得有点另类,即不吸烟,也不喝酒,而是把钱省下来买书。班组里有位1974年入厂的青工叫潘英华,还有一位下乡返城的知青李月来,我们仨儿都爱读书、爱文学,成了工段里的文学青年。工余和午休时,我们就在一起交流读书体会。遇到雨休或下班后,我们就结伴来到附近的书店转转,往往都不会空手而归。尤其是发了薪水后,咱仨儿每人都会买三四本书,我的那些中外文学名著大都是这个时期买的。当时再版的中外文学名著都是畅销书,常常供不应求。1979年夏天,我们来到亚洲电影院对面的朱剪炉工地施工,为了第一时间买到新出版的书,咱仨儿几乎天天去中街新华书店,一来二去竟和卖文学类书藉的胖大姐成了朋友,后来胖大姐不但向我们通报最近要有什么新书上架的信息,还把对我们想买的书留下来,有了这个“后门”,我们买书就方便多了。我的《复活》、《红与黑》、《高老头》、《巴黎圣母院》都是在胖大姐的关照下购得的。现在想起来对胖大姐还心怀感激之情。那些年工地在哪里,工地附近的新华书店就会留下我们的足迹。高尔基说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阶梯上留下了我们向上攀登的足迹,我们无怨无悔,有趣有乐!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图书市场的放开,书刊批发市场的成立,大大小小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沈城,买书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从那以后新华书店去的确实少了,但我对她的感情依然如故,时间抹不去记忆,凝结在知识里的书店情结挥之不去!
篇10:我的新华情结作文
“从南京中山路55号到管家桥65号,我走了25年!”这是江苏经济报加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时,我发出的一番感叹。
记得第一次跨入新华日报大门是1975年4月初。当时,我作为第五期工农通讯员学习班成员,从苏北石油勘探工地风尘仆仆地闯进中山路55号那油墨飘香的大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三个月的专业培训,是新闻启蒙,也是道德熏陶,22岁的毛头小伙,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当年参加培训的24名通讯员天各一方,每个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正是由于这一过程,使我们的人生从这里拐了个弯。30多年来,我们组织过多次同学聚会,尽管一些同学已经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工作岗位,但对这个聚会绝不敷衍。“没有新华日报,我们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多少年来,我以新华日报通讯员为荣,笔耕不辍,一旦有重要新闻总忘不了给新华日报投稿。采用不采用都无所谓,权当给家人捎封信。1985年,我赴京就读于中国新闻学院,得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在北京没有派驻记者,出于对新华日报的一片深情,同时也为了自己练练笔,我向报社领导主动请缨,“自投罗网”当了两年“编外记者”。在这期间,我积极和江苏省驻京办事处“攀亲”,与江苏驻京代表保持热线联系,获取了不少新闻线索,利用课余时间采写了180多篇消息、通讯、人物专访,拍摄了大量新闻图片,其中80%为江苏发生在北京的新闻。创刊不久的扬子晚报,头版不时以“本报北京专电”、“新华社供本报专稿”名义发表我的报道,以至一些朋友误以为我已另攀高枝。
著名记者李普曾经说过:“一个人一旦被网住了,他就摆脱不掉,不是别人拉住了他,而是他自己一往情深,舍不得离开。”对此我有同感,既然“自投罗网”,为了那份承诺,我就得像职业记者那样磨练自己,拼命地跑、用心抓新闻。好在从第二学期学校下午很少安排课程,我便买了月票,揣上北京交通图、采访本、照相机,利用下午和晚上到处抓新闻。为了给新华日报采写《江苏轻纺产品在北京》,我几乎跑遍了北京各大商场;为了抢一条“东海‘小萝卜头’塑像在京揭幕”的快讯,我在中国青少年宫转了三天;为了采访江苏藉在京文化名人,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腿;由于没有记者证,享受不到新闻稿三分钱一个字的优惠,在邮局我不得不花七分钱一个字发电报,抢发当日新闻,稿费还没发报费多,但我乐此不疲。同学问我,你哪来的这么大干劲?我坦言:有“家里人”在背后撑腰。当时,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先后有两位领导在中央党校学习,写什么、怎么写,我可以“现买现卖”。有时参加一些重要活动,他们都将我作为“家里人”介绍给对方,从而更好地拓宽了我的报道面。
有道是“山不转水转”,十几年后我转到了江苏经济报,紧接着江苏经济报加盟了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这回成了真正的“家里人”,我归属感油然而生。情系“新华”25载,我也成了“新华人”!
篇11:我的新华情结作文
其实,我只是新华书店的一名临时员工,进店时间也才四个月,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有解不开的新华情结 。
十二年前,高考落榜的我让父亲黯然神伤。为了让我跳出农门,他不顾家里债台高筑,硬是借钱为我买了个城镇户口,又东奔西走,托人帮我招了工。当昔日的同窗好友还在为挤高考的独木桥而挑灯磨剑时,我却在人家羡慕的眼神中捧上了“铁饭碗”。那段时间,我满足得近乎陶醉。然而好景不长,在市场经济在潮的冲击下,我所在的单位几乎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我下岗了,就回到了乡下,每月只去一趟县城,到单位领取120元的生活费。从此,失落与苦闷的阴霾就笼罩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那天上午,初春的风中还裹着浓浓的寒意。我从单位领到生活费出来,瑟缩着身子踯躅在县城的街头。想到回去的那趟班车还要三个多小时才发车,我就信步来到新华书店,想用看书来打发这段漫长的时间。走进书店大门,一股暖流随着书本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书店里的人真多,但听不到一丝嘈杂的声响。工作人员忙而不乱,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意,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我挑了本《平凡的世界》找个空地坐下来翻阅,看完内容提要,就被主人公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不觉如饥似渴地往下读。待我回过神来,发现店内只有我一个顾客了,工作人员正在收拾书本、打扫地面,准备下班呢。我赶紧站起来,买下这本《平凡的世界》走出新华书店的.大门。
街上已是暮色苍茫,错过了回家的班车,我只得到一位远房亲戚家借宿。这晚我彻夜无眠,令我心潮澎湃的,有小说中坚韧不拔的主人公,也有书店内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气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能去新华书店上班,一边侍弄店内的“阶梯”,一边借着阶梯努力使自己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那当是人生最美的事了吧?我的新华情结由此而生。
此后,只要有机会去县城,我就一定会进新华书店坐坐,就带一身书香回家,就发一阵感叹,一阵遐想。后来我结婚,为人妻,生子,为人母。丈夫也爱看书,我们把各自的藏书清理出来,在集镇上开了个小书店。虽然只是出租图书,但我总愿意想像自己的小书店就是集镇上的新华书店,而我既是员工又是经理,每天在忙碌和遐想中自我陶醉。前来借书的大多是熟识的人,一般不放押金,所以总是借出的多还回的少。一年下来,我们尽千册书就损失过半。丈夫和我见势不妙,赶紧关门大吉。我又一次下岗了。
再后来,丈夫到县城工作,我带儿子随他迁居县城。两年多来,好些熟人给我介绍工作,超市收银员、酒店服务员、事业单位接待员......丈夫和我都婉言谢绝。丈夫也知道,新华情结在我心头根深蒂固了。我甚至想,如果不能到新华书店上班,就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并在麻将桌上消耗部分无聊的时光。
原以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没料到机会真的就来了。今年7月,新华书店进行人事改革,面向社会招聘三名临时工,我闻讯立即报了名。面试、体检、培训、上岗,半个月后,我成了新华书店一名导购员。机会来得这样突然,让我有些难以置信。我是紧攥着一只拳头上完第一天班的,生怕这个幸福稍纵即逝。我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就对自己所负责的七个书架、一个大平台的上千种图书的摆放位置了如指掌。清理书本、打扫卫生、向顾客推荐新书、为顾客打包,有时也到各单位去推销图书。工作单调但不觉枯燥,生活平静而不显寂聊。热心待顾客,真诚对同事,我迅速地融入了书店这个大家庭。在店内没有顾客的时候,我就找出自己爱看的书,享受片刻的从容与闲适。
那天下班回家,碰到久未联络的牌友,忿然问我说:到书店上班五百块钱一个月,给你能放几个炮啊?亏你还这么上心!我淡淡一笑,说书店的福利好哇。牌友说你骗谁呢,临时工还有福利?我知道她不明白我的意思,在我看来,学习的机会才是最大的福利啊。半年来,我利用书上所学的知识,说服丈夫改掉了不吃早餐、爱喝浓茶的习惯,促使儿子改掉了爱吃零食、不吃蔬菜水果的毛病,我做饭菜不再只求口味,而更注重营养与科学.....什么样的福利还能比我丈夫孩子的健康更有价值呢?
漫长的冬夜,我和丈夫相对而坐烤着炉火,我向他介绍《易中天品三国》、《无毒一身轻》等新书,丈夫从眼镜片后射出的目光柔情千万,与我从前跟他讲某一精彩牌局时他看我的那种眼神截然相反。我知道,改变丈夫眼神的,是今天书香盈袖的我,改变我的,是书,是新华书店。我也知道,心中的新华情结将伴我一生。
篇12:我的篮球情结的作文
我的篮球情结的作文
我的篮球情结,是从一部动画片开始的。
我11岁时迷上了一部动画片,名叫《灌蓝高手》。在动画片中,“湘北”中学篮球队中有实力较强的中锋兼队长“大猩猩”,擅长快攻的后卫宫城良田,最佳射手三井寿,技术超群的流川枫和具有无限潜力的樱木花道,构成了“湘北”最强大的阵容。其中,我最喜欢三井寿的远射与樱木花道的弹跳,最佩服流川枫的个人技术。动画片中,那种时时听到欢呼的感受让我心动。那种拥有凝聚力的球队让我想早日加入,和他们一起团结拼搏。
从那以后,篮球明星便成了我的偶像,篮球改变了我的生活。每天清晨,我总是第一个来到训练场地,开始我的热身运动,并且要打很长时间的篮球,直到汗流夹背为止。课间,和伙伴们探讨球技是我最大的快乐。回到家,一做完功课,我便拿起我的'篮球练习投篮动作。生活中某个和打篮球相似的动作都能引起我的篮球遐想,用妈妈的话说我是魔怔了。
我爱看篮球比赛,从不会错过任何精彩的赛事。每次看到火箭队的姚明在美国人面前抢篮板、扣篮、盖帽,我都格外兴奋。每当我看篮球节目时,你想让我离开,那是很困难的事。我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喊着“进,进,扣篮!又一个三分。”气得妈妈总是骂我“小疯子”。
假如你到我的卧室里去,你会看到满屋子的球星照片。我疯狂地搜集迈克尔·乔丹和姚明等的图片,有时就像“着了魔”一样。对于nba的球星,我熟悉得很,什么麦葛雷迪、乔丹、姚明、丹尼尔、科比……我能说出一大堆来。当然也少不了与篮球有关的一切东西。
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和姚明哥哥一样,手中拿着篮球,在耀眼的篮球场上尽显自己的球技。
篇13:我的火车情结作文
我的火车情结作文
6岁开始随家人四处“漂泊”,到处“闯荡”。于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成了习惯。回家一趟也麻烦;飞机票太贵,汽车不安全,于是便决定乘火车。久而久之,竟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已定居宁波,虽然火车几经提速,但赶回家依然要花17个小时。所以每次回家,必买卧铺票。对火车的好感,便从此开始。
火车吸引我之处,在于那熟悉得十分亲切的“咯啷”、“咯啷”的碰撞声,像似虔诚的信徒不厌其烦地,永无止境地敲着木鱼,渐渐地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带给我心灵的平静。坐在车厢壁的弹簧椅上,头靠在窗边,随着火车轻轻摇摆颤动。沿途的风景被我贪婪地尽心眼底。火车既催眠又催梦。渐渐地,又眼不自觉地闭上,头枕着手臂,趴在桌上,甜甜地进入梦乡。梦里,是我可爱的故乡。
火车吸引我之处,还在于那延绵的车厢。年幼时,我总喜欢从火车的这一端,跑向那一端。通常是不可能真的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后两节预备车厢和前面八节硬座车厢里,堆满了民工兄弟。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在拥挤不堪的人群中熬过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不忍心常去添乱,因此也不愿想方设法地从中串过。在车厢里窜来窜去可是我的最爱。每到一节车厢,我都会跑去叼扰一下那节车厢的乘务员。碰见慈祥一点的,便死缠滥打,问这问那,一副连火车上最小的一颗螺丝的构造也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肯罢休的样子,碰到“凶狠“一点的当然是撒腿就跑喽。乐此不疲。
火车吸引我之处,更在于车厢里的乘客。车厢里总有大批大批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于是三个成群五个结营地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聊天没完没了,一直到火车熄灯许久,还能在雷鸣般的`鼾声中听到几句细碎的话语。火车上的睡眠格外香甜,因此第二天一早,我们也总会起个大早,简单地洗漱一下,胡乱地扒几口方便面,再接着天南地北地侃,东拉西扯地吹。直到下了车还依然恋恋不舍地依依惜别。说好了要相互通信,相互联系,可惜一看到家人正赶来迎接风尘仆仆的我,便什么都忘了。唉,若是能记录一下他们的地址电话,那我的朋友可就遍布天涯海角了。
火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灿烂的一抹色彩。它是一种文化。也许有一天,它会消失,但至少它会永远存在于我的记忆深处。
篇14:我的夏天情结作文
我的夏天情结作文
夏天,是个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季节。烈日炎炎,日头毒辣,谁愿意大热天的在外面转来转去,回来之后,大汗淋漓? 可我却独独爱上了夏天。
炎热的夏天中,冰淇淋是孩子们最佳的消暑点心,也是一道别有风韵的亮丽风景线。我对冰淇淋也是“一品钟情”,冰淇淋口味、样式众多,令人眼花缭乱。
爸爸妈妈童年时吃的“老冰棍”如今依然深受大家喜爱,虽然没有其他的口感好,但是我们青睐的是它那冰凉入口的.一瞬间。
“哈根达斯”这一品牌恐怕大家都耳熟能详。进口产品自然价格不菲。刚刚从北京旅游回来的我,有幸品尝了一番。买的时候发现,仅仅一点点提拉米苏口味的“哈根达斯”就要33元钱。不过因为冰淇淋是新鲜现盛,味道也不错,所以这钱花的倒也值。
“蒂兰圣雪”在淮南算一款卖得比较贵,也比较热门。这一款冰淇淋,最美味的当属香草味。这一口味,牛奶味非常浓郁,入口清凉,也是冷饮的佳选。
“小布丁”与“大布丁”是一对“姐妹花”,同样是一款奶油味雪糕,但似乎姐姐“大布丁”更受大家欢迎。妹妹“小布丁”个头小巧玲珑,对于抱着品尝心态的人们来说,“小布丁”是最佳人选,而对于急于解暑的人们来说,“大布丁”似乎更胜一筹。虽然个头不同,受欢迎程度也饱受争议,但是甜丝丝的牛奶味与冰冰凉凉的口感双重结合,是“大小布丁”热卖的秘籍。
我的最爱则是“伊利牧场”牌香草味冰淇淋。当我舀起一勺冰淇淋,放进嘴中时:一股香浓幼滑掠过舌尖,滑进喉咙,接踵而至的是挥之不去的香醇奶油味在口腔中蔓延,回味无穷。
在夏天,我唯一留恋的是这些花样繁多、口感清凉的冷饮,她们点缀了炎热的夏天,在夏天中划出一道凉爽的风景线,这是我的夏天情结!
【高中作文:我的语文情结】相关文章:
1.我的铁轨情结作文
2.我的动漫情结作文
3.我的动画情结作文
4.我的古典情结作文
6.我的魔方情结作文
7.我的上海情结
8.香蕉情结作文
10.我的书信情结作文8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