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高中选修6作文范文

高中选修6作文范文

2023-03-05 08:38: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九零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5篇高中选修6作文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中选修6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选修6作文范文

篇1:高中地理选修6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6课件

高二地理选修六难度系数相对较小,做好教案让学生从课堂中直接吸收考点更为重要。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高中地理选修6课件,欢迎各位的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

2、了解并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名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

3、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惩危害。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典型例题]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2.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第6题: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除产生一般意义的环境污染外,还会产生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学生如果掌握各种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该厂排出的.废气,可顺利确定答案。第7题:意在通过实例加深考生对清洁生产的理解,尤其改变考生可能形成的“清洁生产是无污染生产”的认识。正确选项为D。

答案:5.B 6.D

3.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 。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 区。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等酸性气体所致。

(3)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的国家名称填在横线上):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

(4)我国是一个以 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 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

(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

(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 和 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发展洁净 技术,清洁 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环境问题-酸雨的形成、分类和危害,同时还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答案:(1)酸雨 重酸雨

(2)石油 天然气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氧化氮

(3)瑞典 德国

(4)煤 煤 硫酸

(5)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

(6)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煤燃烧

篇2: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②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H2、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NaHCO3质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CO2?

(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篇3:高中英语选修6课文原文

高中英语选修6课文原文

高中英语选修6课文原文

必修一 Unit1

Anne’s Best Friend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 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Ⅱ. 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nearl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 She said,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since July 1942. Thursday 15th June, 1944 Dear Kitty,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ged since I was here. …For example,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 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Another time five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bad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Sadly …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Yours, Anne

第一单元 友谊Reading 安妮最好的

朋友 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或者你是不是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于是她就把

日记当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安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他们就会被德国纳粹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两年之后才被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忠实朋友就是她的日记了。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我要把这本日记当作我的朋友,我要把我这个朋友称作基蒂”。安妮自从1942年7月起就躲藏在那儿了,现在,来看看她的

心情吧。 亲爱的基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长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我记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迷神往过。自从我来到这里,这一切都变了。 比方说,有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熬到11点半故意不睡觉,为的是独自好好看看月亮。但是因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开窗户。还有一次,就在五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我碰巧在楼上,窗户是开着的。我一直等到非关窗不可的时候才下楼去。漆黑的夜晚,风吹雨打,雷电交加,我全然被这种力量镇住了。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令人伤心的是我只能透过脏兮兮的窗帘观看大自然,窗帘悬挂在沾满灰尘的窗前,但观看这些已经不再是乐趣,因为大自然是你必须亲身体验的。 Using Language Read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亲爱的王小姐: 我同班上的同学有件麻烦事。我跟我们班里的一位男同学一直相处很好,我们常常一起做家庭作业,而且很乐意相互帮助。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可是,其他同学却开始在背后议论起来,他们说我和这位男同学在谈恋爱,这使我很生气。我不想中断这段友谊,但是我又讨厌人家背后说闲话。我该怎么办呢? Reading and writing 尊敬的编辑: 我是苏州高中的一名

学生。我有一个难题,我不太善于同人们交际。虽然我的确试着去跟班上的同学交谈,但是我还是发现很难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因此,有时候我感到十分孤独。我确实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您能给我提些建议,我会非常感激的。

Unit2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about five to seven million people spoke English. Nearly all of them lived in England. 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Today, more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second or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ever befor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Look at this example: British Betty: 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American Amy: Yes. 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 apartment. So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t fist the English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It was base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Then gradually between about AD 500 and 1150, 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because those who ruled England spoke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 These new settlers enrich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its vocabulary. So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 In 1620 some British settlers moved to America. Later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British people were taken to Australia to.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both countries. 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ettled. At that time two big changes in English spelling happened: first Samuel Johnson wrote his dictionary and later Noah Webster wrote The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latter gave a separate identity to American English spelling. English now is also spoken as a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in South Asia. For example, India h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 During that time English became the language for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English is also spoken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nd countries in Africa such as South Africa. Today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fact, China may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Will Chinese English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 Only time will tell.

第二单元 世界上的

英语 Reading 通向现代英语之路 16世纪末期大约有5百万到7百万人说英语,几乎所有这些人都

生活在英国。后来,在17世纪英国人开始航海征服了世界其它地区。于是,许多别的国家开始说英语了。如今说英语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有的是作为第一语言来说,有的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 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即使他们所讲的语言不尽相同,也可以互相交流。请看以下例子: 英国人贝蒂:“请到我的公寓(flat)里来看看,好吗?” 美国人艾米:“好的。我很乐意到你的公寓(apartment)去。” 那么,英语在一段时间里为什么会起变化呢?事实上,当不同文化互相交流渗透时,所有的语言都会有所发展,有所变化。首先,在公元450年到1150年间,人们所说的英语跟今天所说的英语就很不一样。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的,而现代英语不是。然后,渐渐地,大约在公元8到1150年期间,英语不那么像德语了。因为那时的英国的'统治者起初讲丹麦语后来讲法语。这些新的定居者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特别是在词汇方面。所以到17世纪,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量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大。在16,一些英国人搬迁到美洲定居。后来,到了19世纪,有些英国人也被送往澳大利亚,两个国家的人都开始说英语了。 最后,到20世纪,英语才真正定形。那时,英语在拼写上发生了两大变化:首先,塞缪尔·约翰逊编写了词典,后来,诺厄·韦伯斯特编纂了《美国英语词典》,后者体现了美国英语拼写的不同特色。 现在,英语在南亚也被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来说。比如说,印度拥有众多讲英语很流利的人,这是因为英国于1765年到1947年统治过印度。在那期间,英语成了官方语言和

教育用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非洲其它国家,比如南非,人们也说英语。目前在

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正在迅速增长。事实上,中国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会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吗?这只能由时间来回答了。 Using Language 标准英语和方言 什么是标准英语?是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所说的英语吗?信不信由你,(世界上)没有什么标准英语。许多人认为,电视和收音机里所说的就是标准英语,这是因为在早期的电台节目里,人们期望新闻播音员所说的英语是最好的英语。然而,在电视和收音机里,你也会听出人们在说话时的差异。 当人们用不同于“标准语言”的词语时,那就叫做方言。美国英语有许多方言,特别是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方言,以及黑人和西班牙人的方言。在美国有些地区,即使是相邻城镇的两个人所说的语言都可能稍有不同。美国英语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方言是因为美国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缘故。 地理位置对方言的产生也有影响。住在美国东部山区的一些人说着比较古老的英语方言。当美国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时,他们也就把他们的方言随着带去了。因此,美国东南部山区的人同美国西北部的人所说的方言就几乎相同。美国是一个使用多种方言的大国。虽然许多美国人经常搬迁,但是他们仍然能够辨别、理解彼此的方言。

篇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

(一)文化与文化景观

1.文化与地理

(1)文化的概念

广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

(2)文化与自然环境

关系:并不能截然分开。任何物质文化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许多精神文化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位于下层的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位于上层的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它们当中属于生产力的文化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变化节奏较快;而上层的文化事物相对变化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3)文化与地理

研究主题:文化源地、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扩散和文化区

2.文化景观及其特性

(l)文化景观

概念: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

空间性:(空间大小、形态差异很大如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塑和常见雕塑)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

功能性:目的性和功能意义(城市雕塑美学观赏、烽火台军事信息传递、寺庙宗教信仰功能)

时代性: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特征,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和转化(长城、烽火台等)

(3)文化景观的指示意义

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但不是任何文化景观都能直接反映自然环境状况,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景观指示性较好,所以其指示作用也是有限的,文化景观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

3.文化景观与自然

(1)文化与自然

(2)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

物质文化景观(其中与生产和生活相关)受自然的影响最为突出

精神文化景观受自然的影响较小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的指示作用也有一定局限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少

(3)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改变

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l)文化源地

狭义文化区的概念:指某种文化体系的覆盖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体系。如中国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或者说中原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地方文化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它们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这种文化区是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分布范围不同

5.文化空间扩散和扩散类型

(l)文化扩散及其类型

概念: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与文化传承一起构成文化传播

(2)文化扩散的实例分析

17世纪末彼得一世的改革:学习西欧先进技术,建立扩大海军,提高西欧生活方式,属传染扩散

阿拉伯帝国的发展:阿拉伯商人将中国的罗盘、造纸术和火药传到欧洲,将阿拉伯的天文、医学、伊斯兰教带到中国、欧洲人到阿拉伯学习,将所学知识带回国家,属迁移扩散

文化扩散的意义:是文化扩散的反映,扩大或新产生了文化区

现代文化扩散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广播、电视、通信卫星、光纤、网络等

6.宗教与地理

(l)宗教种类及分布

宗教: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属于精神文化事物,更多的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发展过程: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为主)→部落宗教(抽象思维发展,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民族宗教(自然神——人格化的民族神,多神崇拜——一神崇拜)→世界性宗教

(2)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扩散过程及分布

宗教发源地扩散过程分布

教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或清教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先在地中海地区扩散、后向欧洲西部扩散(传染扩散)、又向美洲扩散。狭义的教就是指新教欧洲和美洲

伊斯兰教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随国家的扩张而扩散,以迁移扩散为主,扩展扩散为辅中东、北非、南亚、东南亚地区,教徒称作穆斯林

佛教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北传佛教早期几乎都是迁移扩散,分为北传和南传两大分支,即大乘(北传)佛教和小乘(南传)两个教派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

(3)宗教文化景观

主要是宗教建筑:佛寺、庵院、道观、教堂、清真寺等

其它宗教文化景观:中国三大佛教石窟、少林寺塔林、耶路撒冷的哭墙

7.身边的文化和地理

(1)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主要观察其语言、宗教、艺术形式、经济类型、生活习俗等

(2)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扩散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文化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

篇5: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

一.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化学键、金属键和键的极性。

1.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在稀有气体的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2.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活泼金属跟活泼非金属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是离子化合物,包括强碱、多数盐和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易导电。

3.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其中: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酸(无水)、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和少数盐(如AlCl3)。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不(或很难)导电。

4.在铵盐、强碱、多数含氧酸盐和金属过氧化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叫做金属键。

二.理解电子式与结构式的表达方法。

1.可用电子式来表示:① 原子,如:Na?;② 离子,如:[:O:]2?;③ 原子团,如:[:O:H]?;④ 分子或化合物的结构;⑤ 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结构式是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化学式。

三.了解分子构型,理解分子的极性和稳定性。

1.常见分子构型:双原子分子、CO2、C2H2(键角180?)都是直线形分子;H2O(键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键角107?18')是三角锥形分子;CH4(键角109?28')是正四面体分子;苯分子(键角120?)是平面正六边形分子。

2.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对称的分子。包括:A型单原子分子(如He、Ne);A2型双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CO2、CS2、BF3、CH4、CCl4、C2H4、C2H2、C6H6)。对于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的分子(如SO3、PCl5、SF6、IF7)。

3.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的分子。包括:AB型双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键能有关,一般键长越长、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四.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2.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水分子间、乙醇分子间、乙醇与水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3.非极性分子的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即“相似相溶”规律)。若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五.理解四种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特点。

1.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即所有的离子化合物)。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固态时不导电,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易导电。注意:在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NaCl晶体是简单立方结构;CsCl晶体是体心立方结构。

2.分子晶体是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即非金属的单质(除原子晶体外)、氧化物(除原子晶体外)、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物〕。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固态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注意:干冰是面心立方结构。

3.原子晶体是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晶体〔即金刚石、晶体硅、石英或水晶(SiO2)、金刚砂(SiC)〕。硬度很大,熔、沸点高,一般不导电,难溶于常见的溶剂。注意:金刚石和SiO2晶体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4.金属晶体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即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即金属单质和合金)。硬度一般较大,熔、沸点一般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属晶体中不存在阴离子。

5.晶体熔、沸点高低规律是:① 不同类型的晶体:多数是原子晶体 >多数离子晶体(或多数金属晶体)>分子晶体。② 原子晶体:成键原子半径之和小的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③ 离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④ 金属晶体: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但合金的熔、沸点低于其组成的金属。⑤ 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少,熔、沸点越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邻位 >间位 >对位”。此外,还可由常温下的状态进行比较。

六.注意培养对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想像及信息处理能力。

七.典型试题。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H

A.:N:::N: B.H+[:O:]2?H+ C.Na+[:Cl:]? D.H:N:H

3.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C.CCl4 D.NO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氢原子

B.A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CO2和H2S C.NaCl和HCl D.CCl4和KI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CO2、KCl、SiO2 B.O2、I2、Hg

C.Na、K、Rb D.SiC、NaCl、SO2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O、NaClO B.NH3?H2O、NH4Cl C.KOH、K2O2 D.H2SO4、KHSO4

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6、8 B.16、8 C.12,9 D.7,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4.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2、CH4 C.CHCl3、C2H4 D.NH3、HCl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物质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电子

6.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刚石中,有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个

C.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与12个CO2分子紧邻

D.在石墨晶体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2:3

7.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H H

A.Na+ B.[:O:H]? C.H:N:H 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应的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是 [: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C.CaC2在水中以Ca2+和 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据“相似相溶”的溶解规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种溶剂中

A.苯 B.乙醚 C.液氨 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Cl4 B.PCl5 C.PCl3 D.BeCl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COCl2 B.SF6 C.XeF2 D.BF3

12.能说明BF3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极性分子 B.B-F键是非极性键

C.3个B-F键长度相等 D.3个B-F键的夹角为120?

13.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A.实验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氯化钠熔化

14.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5.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17.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 >晶体硅 >水晶 >金刚砂 B.CI4 >CBr4 >CCl4 >CH4

C.正丙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D.金刚石 >生铁 >纯铁 >钠

1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19.已知食盐的密度为2.2 g/cm3。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近下面4个数值中的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4.5×10?8 cm

20.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C.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篇6: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正价数=8-?最低负价?。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某些金属的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五.能综合应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及其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主族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正价及最低负价数同为奇数或偶数。

六.能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

预测元素的性质;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等。

七.典型试题。

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 >H2YO4 >HXO4

B.非金属性:X >Y >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 >B >C >D B.原子序数:d >c >b >a

C.离子半径:C >D >B >A D.单质的还原性:A >B >C >D

4.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该元素位于ⅢA族 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5.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 >W >Z >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Na、Mg、C、O。

(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Mg+CO2?点燃 ?2MgO+C。 Mg(OH)2 < NaOH

(2)W、X元素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填化学式)。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_____ >_____ >_____ >_____(填元素符号)。Na >Mg >C >O。

6.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铍元素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是两性氢氧化物,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 >_____ >H2O、HF;

第三周期SiH4 >PH3 >_____ >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 >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 >CF4(填>、<、=)。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制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利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 毒性 ② 沸点 ③ 易燃性 ④ 水溶性 ⑤ 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 C.NaH 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事实能证明其金属性比钾强的是

A.其单质跟冷水反应,发生剧烈爆炸 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大

C.其单质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 D.其氢氧化物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4.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且X呈价态,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5 B.n+3 C.n-3 D.n-11

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与周期表中A、B、C、D四种元素上下左右紧密相邻,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的是(镧系、锕系元素除外)

A.4x B.4x+6 C.4x+10 D.4x+14

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 D.X2Y3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8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顺序改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半径:Na+ >Mg2+ >Al3+ >F? B.碱性:KOH >NaOH Mg(OH)2 >Al(OH)3

C.稳定性:HCl >H2S >PH3 >AsH3 D.酸性:H3AlO3 < H2SiO3 < H2CO3 < H3PO4

9.已知X、Y、Z、T四种非金属元素,X、Y在反应时各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放出的能量是Y >X;氢化物稳定性是HX >HT;原子序数T >Z,其稳定结构的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而其离子半径是Z >T。四种元素的非金属型从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10.我国最早报道的超高温导体中,铊(Tl)是重要组成之一。已知铊是ⅢA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值得怀疑的是

A.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 B.铊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Tl(OH)3的碱性比Al(OH)3强 D.Tl(OH)3与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11.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种类数,请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

A.18 B.32 C.50 D.64

12.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质子数总和为32,价电子数总和为18,其中X与Z可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通常为液态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邻,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写出元素符号: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 mol该化合物含有42 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式写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学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_________ < __________。PH3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左上访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锂与镁都能与氮气反应、铍与铝的氢氧化物均有两性等,这称为对角线规则。请回答:

(1)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跟过量O2反应生成Li2O2 B.LiOH加热时,不会分解

C.Li遇浓H2SO4不发生钝化 D.Li2CO3加热时,分解成Li2O和CO2

(2)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铍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证明这一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则Al4C3与过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⑨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元素 ⑧ 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碱)性比元素 ⑦ 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_______(填强、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1个,该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编号),该元素与元素 ⑤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键;该元素与元素 ⑨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⑨ 显_____价。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元素 ⑦ 与 ⑧ 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篇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

2.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3.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难点】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具准备】

试管、胶头滴管、滤纸。

饱和氯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铁粉、浓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浓硝酸。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法及实验、分析、总结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知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吗?通过高一的学习,大家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书】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提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

【投影】(师生共同完成)

【练习】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氧化剂是 ,还原产物是 ,氧化产物是 ,4 mol HNO3参加反应,其中被还原的是 mol。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

【过渡】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里,除了用箭头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外,还可以用箭头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即“单线桥”。

【板书】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讲述】单线桥表示反应过程中,电子由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情况,从失电子的原子出发,箭头指向得电子的原子,箭头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不需标明“失去”或“得到”字样。

【练习】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KClO3 2KCl+3O2

(2)Cl2+2NaOH=NaCl+NaClO+H2O

(3)4NH3+6NO=5N2+6H2O

【投影】展示学生上述练习,并进行讲评。

【讨论】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与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小结】元素处于价态,反应中该物质只能得电子作氧化剂;处于态,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去电子,因此,物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硫元素。

【投影】

-2 0 +4 +6

S S S S

只能作还原剂 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只能作氧化剂

【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根据我们已有知识把常见的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投影】(由学生写出化学式)

【练习】1.对于反应NaH+NH3=NaNH2+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H3是还原剂

B.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电子转移数为2

D.NaH是还原剂

2.高锰酸钾溶液与氢澳酸可发生反应:KmnO4+HBr = Br2+MnBr2+KBr+H2O,其中还原剂是 。若消耗0.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mol。

3.在一定条件下,NO与NH3可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 l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 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 NO与 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点评】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升降情况,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利用得失电子数相等,解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小结】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在反应户是作氧化剂还是作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

【思考】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有哪些?

【作业】教材习题一、二,2;二、三。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了它们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这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板书】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学生实验】【实验3-l】

【提问】请同学叙述上述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2NaBr+Cl2 = 2NaCI+Br2 2KI+Cl2 = 2KCl+I2 2KI+Br2 = 2KBr+I2

【设疑】通过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述】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说明单质的氧化性不同,按F2、Cl2、Br2、I2顺序逐渐减弱。

【板书】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设疑】若是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呢?

【板书】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说明】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形成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设疑】高价物质具有氧化性,低价物质具有还原性,通过实验如何验证呢?

【演示】【实验3—2】

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Fe+H2SO4(稀)=FeSO4+H2↑

6FeSO4+3Br2 = 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浓)+H2SO4 = Fe2(SO4)3+2NO2+2H2O

Fe3++3SCN- = Fe(SCN)3

【补充对比实验】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Cl3溶液中先加足量Fe粉后,再加KSCN溶液。

【提问】通过上述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归纳)

【板书】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C+CO2 2.FeCl3+Fe 3.FeCl2+Cl2 4.MnO2+HCl 5.CO+CuO

【提问】回忆Fe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起氧化作用的元素。

+6

【板书】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说明】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的某元素易于得电子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而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电子形成H2,酸都有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

【小结】通过以上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可归纳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板书】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讲述】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如:Cl2 + 2KI = ZKCl+I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

【讨论】已知在常温时能发生下列反应:

Fe + Cu2+ = Fe2+ + Cu

2Fe2+ + Br2 = 2Fe3+ + 2Br-

2Fe3+ + Cu = 2Fe2+ + Cu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Fe3+、Fe2+、Cu2+、br2作为氧化剂时,其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

【板书】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强调】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我们不但可判断某些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和反应的难易,而且还能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练习】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

A.2Fe3+ + SO2 + 2H2O = SO42- + 4H+ + 2Fe2+

B.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C.H2O2 + 2H+ + SO42- = SO2↑ + O2↑ + 2H2O

D.2Fe3+ + 2I- = 2Fe2+ + I2

【小结】本节重点要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并能分析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作业】教材习题一、3;四。

【板书设计】

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6

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列二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篇8:选修6英语课文及翻译

选修6英语课文及翻译

Unit 1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

Art is influenced by the customs and of a people. Styles in Western art have changed many times. As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styles of Western art,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describe all of them in such a short text. Consequently, this text will describe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Starting from the sixth century AD. The Middle Ages(5th to the 15th century AD)

During the Middle Ages, the main aim of painters was to represent religious themes. A conventional artistof this period was not interested in showing nature and people as they really were. A typical picture at this time was full of religious symbols, which created a feeling of respect and love for God. But it was evident that ideas were changing in the 13th century when painters like Giotto di Bondone began to paint religious scenes in a more realistic way.

The Renaissance(15th to 16th century)

During the Renaissance, new ideas and values gradually replaced those held in the Middle Ages. People began to concentrate less on religious themes and adopt a more humanistic attitude to life.At the same time painters returned to classical Roman and Greek ideas about art. They tried to paint people and nature as they really were. Rich people wanted to possess their own paintings, so they coule decorate their superb palaces and great houses. They paid famous artists to paint pictures of themselves, their houses and possessions as well as their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ies during this period was how to draw things in perspective. This technique was first used by Masaccio in 1428. When people first saw his paintings, they were convinced that they were looking through a hole in a wall at a real scene. If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had not been discovered, no one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paint such realistic pictures. By coincidence,oil paints were also developed at this time, which made the colours used in paintings look richer and deeper. Without the new paints and the new technique,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see the many great masterpieces for which this period is famous. Impressionism(late 19h to early 20th centur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Europe changed a great deal,from a mostly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a mostly industrial one. Many people moved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new cities. There were many new inventions and social changes also led to new painting styles.

Among the painters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who lived and worke in Paris. The Impressionists were the first painters to work outdoors. They were eager to show how light and shadow fell on objects at different times of day. However, because natural light changes so quickly, the Impressionists had to paint quickly. Their paintings were not as detailed as those of earlier painters. At first, many people disliked this style of painting and became very angry about it. They said that the painters were careless and their paintings were ridiculous.

Modern Art(29th century to today)

At the time they were created, the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were controversial, but today they are accepeted as the beginning of what we call “modern art”. This is because the Impressionists encouraged artists to look at their environment in new ways. There are scores of modern art styles,but without the Impressionists, many of these painting styles might not exsist. On the one hand, some modern art is abstract; that is, the painter does not attempt to paint objects as we see them with our eyes, but instead concentrates n certain qualities of the object, using colour, line and shape to represent them.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aintings of modern art are so realistic that they look like photographs. These styles are so different. Who can predict what painting styles there will be in the future?

西方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多次变革,而中国艺术所经历的变革则比较少。艺术受到人民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影响,而中国,和欧洲不同,它的生活方式在很长时期里都是相近的。西方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在短短的一篇课文里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描述。因此,本文只谈从公元5世纪以来少数几种主要的艺术风格。

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5世纪)

在中世纪,画家的主要任务是把宗教的主题表现出来。艺术家们无意于如实地展现自然和人物,却着意体现对上帝的爱戴与敬重,因此,这段时期的绘画充满着宗教的信条。到13世纪时,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像乔托这样的画家们开始以一种比较现实的风格来画宗教场景。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到16世纪)

在文艺复兴时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取代了中世纪的思想和价值观。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而非宗教。画家们回到了罗马、希腊的古典艺术理念上。他们力争如实地画出人物和自然。富人们想为自己的宫殿和豪宅收集艺术品,他们高价聘请著名艺术家来为自己画相,画自己的房屋和其它财物,以及他们的活动和成就。

在此期间,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如何用透视法来画出事物。第一个在绘画中使用透视法的人是马萨乔,那是在1428年。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时,还以为是透过墙上的小洞来观看真实的场景,并对此深信不疑。如果没有发现透视法,人们就不可能画出如此逼真的画。在文艺复兴对期,油画也得到了发展,它使得色彩看上去更丰富、更深沉。

印象派时期(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19世纪后期,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工业为主的社会。许多人从农村迁入到新城市。有着许多新发明,还有许多社会变革。这些变革也自然而然地导致了绘画风格上的变化。在那些突破传统画法的画家中有生活和工作在法国巴黎的印象派画家。

印象派画家是第一批室外写景的艺术家。他们想把一天中不同时间投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和阴影呈现出来。由于自然光的变化很快,所以印象派画家们必须很快地作画,因此,他们的画就不像以前那些画家的画那样细致了。起初,多数人都讨厌这种新式画法,甚至还怒不可遏。他们说这些画家作画时漫不经心、粗枝大叶,而他们的作品更是荒谬可笑。

现代艺术(加世纪至今)

在印象派作品的创建初期,它们是存在着争议的,但是如今已被人们接受而成为现在所说的“现代艺术”的始祖了。如今,现代艺术风格已经有好几十种,然而如果没有印象派,那么这许多不同的风格就不可能存在。印象派画家帮助艺术家甩新的方渙来观察环境与艺术。有些现代艺术養砷象的,《祖就是说,;画家并不打算把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实地画出来,而是集中展现物体的某些品质特性,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把它们呈现出来。而另一方面,有些现代派的艺术作品却是太现实了,它看上去就像是一张照片。预言将来绘画艺术的风格倒是饶有兴趣的一件事。

Unit 3 Healthy Life 健康的生活

It is a beautiful day here and I am sitting under the big tree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I have just returned from a long bike ride to an old castle. It seems amazing that at my age I am still fit enough to cycle 20 kilometres in an afternoon.Its my birthday in two weeks time and I ll be82years old! I think my long and active life must bedue to the healthy life I live.

This brings me to the real reason for my letter, my dear grandson. Your mother tells me that you started smoking some time ago and how you are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give it up. Believe me, I know how easy it is to begin smoking and how tough it is to stop. You see, during adolescence I also smoked and beca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By the way, did you know that this is because you become addicated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First, you can become physically addicated to nicotine, which is one of the hundreds of chemicals in cigarettes. This means that after a while your body becomes accustomed to having nicotine in it. So when the drug leaves our body, you get withdrawal symptoms. I remember feeling bad-tempered and sometimes even in pain. Secondly, you become addicted through habit. As you know, if you do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you begin to do it automatically.Lastly, you can become mentally addicted. I believed I was happier and more relaxed after having a cigarette, so I began to that I could only feel good when I smoked. I was addicted in all three ways, so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quit. But I did finally manage.

When I was young, I didnt know much about 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I didnt know, for example, that it could do terrible damage to your heart and lungs or that it was more difficult for smoking couples to become pregnant. I certainly didnt know their babies may have a smaller birth weight or even be abnormal in some way. Neither did I know that my cigarette smoke could affect the health of non-smokers. However, what I did know was that my girlfriend thought I smelt terrible. She said my breath and clothes smelt, and that the ends of my fingers were turning yellow. She told me that she wouldnt go out with me again unless I stopped! I also noticed that I became breathless quickly, and that I wasnt enjoying sport as much. When I was taken off the school football team because I was unfit, I knew it was time t quit smoking. I am sending you some advice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It might help you to stop and strengthen your resolve. I do hope so because I want you to live as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as I have.

Love from

Grandad

亲爱的詹姆士:

今天这儿的天气很好。现在我正坐在花园尽头的那棵大树底下昵。我刚刚才回来,骑自行车跑了很长一段路,一直到了古城堡。感到惊奇吧,像我这样的年纪,身体健康而且能在一个下午骑车跑20公里。再过两个礼拜就是我82岁的生日了!我想我之所以长寿而且精力充沛,要归功于我的健康生活。

这就是我写信给你的真正原因,我亲爱的孙子。你妈妈告诉我,你已经开始吸烟了,而且还很难把它戒掉。相信我吧,我知道,吸烟容易戒烟难。你知道,当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时候,.我也吸过烟,而且还上了瘾。这儿我想顺便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上癮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吗?

你会在身体上对尼古丁有瘾,它是香烟里几百种化学物质之一。这就是说,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的身体习惯了香烟里的尼古丁,一旦你的体内没有这种麻醉剂了,你就会感到不适、烦燥、甚至痛苦。你也可能因为习惯的原因而上瘾。你知道,如果你反反复复地傲同一件事情,你就会自动地做它。最后,上瘾还有心理上的原因。有的人认为,抽了一支烟后,他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于是就以为抽烟才能使感觉良好。我想我之所以上瘾是有着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的,因此,要戒烟就很难。但是我终于还是戒掉了。

在我年轻的时候,关于吸烟的危害性我知道得并不多,当时,我不知道抽烟能严重侵害人的心脏和肺部,也不知道吸烟的夫妇生育能力会下降。我更不知道,我自己吸烟还会损害那些不吸烟人的健康。然而我的的确确知道,我的'女朋友觉得我的烟味很难闻。:她说载的呼吸我的衣服都有味道,我的手指头都变黄了。她说在我把烟戒掉之前她是不会同我一起外出的。我也笨现我跑得不如以前那么快,也不像以前那样爱好运动了。而当我因为动作慢而被^足球队除名之后,我^知道该是我戒烟的时候了。

我把我从网上找到的一些忠告寄给你,也许对你戒烟会有所帮助。我的确希望你把它戒掉,因为我希望你能像我这样活得健康长寿。

爱你的爷爷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全球在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吗?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 rose about one degree Fahrenheit. That probably does not seem much to you or me, but it is a rapid increase when compared to other natural changes. So how has this come about and does it matter? Earth cares Sophie Armstrong explores these question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see Graph 1) and that it is human activity that has caused this global warmig rather than a random but natural phenomenon.

All scientists subscribe to the view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earths temperature is due to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like coal, natural gas and oil to produce energy. Some byproducts of this process are called “greenhouse” gase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which is carbon dioxide. Dr Janice Foster explains: “There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scientists call the “greenhouse effect”.This is when small amounts of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like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water vapour, trap heat from the sun and therefore warm the earth. Without thegreenhouse effect the earth would be about thirty-three degrees Celsciu cooler than it is. So, we need those gases. The problem begins when we add huge quantities of extra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It means that more heat energy tends to be trapped in the atmosphere causing the global temperature to go up.

We know that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have increased greatly over the last 100 to 150 years. It was a scientist called Charles Keeling, who made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from 1957 to . He found that between these years th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went up from around 315 parts to around 370 parts per million(see Graph 2) All scientists accept this data. They also agree that it is the burning of more and more fossil fuels that has resulted in this increase in carbon dioxide. So how high will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go? Dr Janice Foster says that over the next 100 years the amount of warming could be as low as 1 to 1.5 degrees Celsius, but it could be as high as 5 degrees.

However, the attitude of scientists towards this rise in completely different. On the one hand, Dr Foster thinks that the trend which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by 5 degrees would be a catastrophe. She says, “ We cant predict the climate well enough to know what to expect, but it could be very serious.” Others who agree with her think there may be a rise of several metres in the sea level, or predict severe storms, floods, droughts, famines, the spread of diseases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spec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those, like George Hambley, who are opposed to this view, believe that we should not worry about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They predict that any warming will be mild with few ba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In fact, Hambley states, “More carbon dioxide is actually a positive thing. It will make plants grow quicker; crops will produce more; it will encourage a greater range of animals-all of which will make life for human beings better.”

Greenhouse gases continue to build up in the atmosphere. Even if we start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the climate is going to keep on warming for decades or centuries. No one knows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Does that mean we should do nothing? Or, are the risks too great?

在20世纪期间,地球温度大约升了华氏1度。这个数值对你我来说很可能是无所谓的,但是跟多数自然变化相比较而言,这却是一种快速的增长。这种温度的增长是怎么产生的呢?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关爱地球”组织的阿姆斯特朗就在探究这些问题。

毫无疑问,地球是在变暖(见表一:略)。但是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为的昵,或者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呢?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辩。

许多科学家认为,人们为了生产能量而燃烧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石油等),从而引起了地球温度的升高。这个升温过程的副产品就叫做“温室”气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福斯特博士解释说:“你知道,有一种科学家称之为‘温室效应’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大气层中少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等)吸收太阳的热量,因而使地球变暖的时候。如果没有这种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将比现在的温度还要低33摄氏度左右。因此,我们需要这些气体。而当我们因为烧化石燃料而使大—层中增加了大量额外的二氧化碳时,问题就来了。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热量被困在大气层中,从而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我们知道,在过去100—150年期间,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了。有一位名叫査尔斯奎林的科学家曾经把1957—期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作了精确的统计。他发现,在这些年里,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百万分之315上升到百万分之370。(见表二,略)所有科学家都接受这个数据。他们还认为,正是由于燃烧的化石燃料越来越多而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增加。然而,科学家们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上却是大不相同的。福斯特博士说,在今后的1里,全球变暖的量可能低到1—1.5摄氏度,但是也有可能高达5摄氏度。“我荽说,气温升高五度可能是一场大灾难。对于未来的气候,我们不可能作出精确的预测,但是那时的天气可能是很糟糕的。”多么糟糕呢?有人认为,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好几米,也有人预言会出现严重的风暴、干旱、饥荒、疫病和物种的绝灭。

在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像科学家乔治,汉布利,他们认为我们不必担心空气中会有高含量的二氧化碳。他们还认为,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关注只不过是一种推测罢了。他预言说,变暖的情况不会很严重,対环境的影响也不会太坏。他实际上是这样说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实际上是件好事,它使植物成长更快,庄稼产量更高,还会促进动物的生长——所有这些都能改善人类的生活。”

温室气体继续在大气层中聚集。即使我们开始减少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含量,在未来几十年或几个世纪内,气候仍会持续升温。没有人知道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不必采取任何措施昵?还是说,这样不采取任何措施危险性会很大呢?

Unit 5 AN EXCITING JOB一项具有剌激性的工作

I have the greatest job in the world. I travel to unusual places and work alongsid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ometimes working outdoors, sometimes in an office, sometimes using scientific equipment and sometimes meeting local people and tourists, I am never bored. Although my job is occasionally dangerous, I dont mind because danger excites me and makes me feel alive. Howev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my job is that I help protect ordinary people from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forces n earth-the volcano.

I was appointed as volcanologist information for a database about Mount Kilauea,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volcanoes in Hawaii. Having collected and evaluated the information, I help other scientists to predict where lava from the volcano will flow next and how fast. Our work has saved man lives because people in the path of the lava can be warned to leave their houses. Unfortunately, we cannot move their homes out of the way, and many houses have been covered with lava or burned to the ground.

我的工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我胞的地方是稀罕奇特的地方,我见到的人是世界各地饶有趣味的人。有时在室外工作,有时在办公室里,有时工作中要用科学仪器,有时要会见当地百姓和旅游人去。但是我从来不感到工作烦人。虽然我的工作偶尔也有危险,但是我并不在乎,因为危险能激励我,使我感到有活力。然而,最重要的是,通过我的工作能保护人民免遭火山的威胁一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威力之一。

我是一名火山学家,在夏威夷火山观测站(HVO)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有关基拉韦厄山的信息,这是夏威夷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收集和评估了这些信息之后,我就帮助其他科学家一起预测下次火山熔岩将往何处流去,流速是多少。我们的工作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因为熔岩要流经之地,老百姓都可以得到离开家园的通知。遗憾的是,我们不可能把他们的家搬离岩浆流过的地方,因此,许多房屋被熔岩淹没,或者焚烧殆尽。

篇9:选修6环境保护教学反思

上周五的社会课上我给小朋友上的是《我是环保小卫士》,这是一节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课,我从网上给孩子们找了很多破坏环境的图片,有水被污染的、有滥砍滥伐的、有大气污染的……课上我结合周一我们班升旗孩子们背诵的`《环境拍手歌》引入主题。我将一张张图片给小朋友们播放,告诉他们水为什么被污染,森林为什么消失了,人们出行为什么带着口罩,我观察着孩子们,他们聚精会神的听着,看到被污染的水、看到灰蒙蒙的天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我问孩子们:“天空应该是什么颜色?”“蓝色”我接着问“现在图片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黄色”这一句的回答声音低沉,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伤心。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告诉小朋友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作为孩子们信任的老师更要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做“环保的小卫士”,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篇10:北师版高二选修6作文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

中秋前夕,对于女儿寄来的月饼,老人给女儿打了个电话,还没等女儿解释便挂了电话,对于老人的行为,我表示不赞同。我觉得多一份理解,才会多一份爱。

老人挂电话的行为,挂掉的是父女之间深厚的感情,女儿的隔江送月饼,说不定真的有苦衷,父亲真的不应该这样做。假如再多停一会儿,让女儿解释,那么两人的感情会更亲密,父亲理解女儿,女儿更爱父亲。

理解他人,加深感情。古时的廉颇与蔺相如,廉颇的自负宣言,蔺相如的大度理解,迎来了廉颇“负荆请罪”,两人成了刎颈之交,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继NBA球神的后一球王——科比·布莱恩特,早期因陷入出轨事件被球迷所弃,但妻子的理解原谅,让他重拾信心,球迷们才可以看到那个背身单打跳投美如画的身影重临球场,不仅如此,他与妻子的感情也逐日上升,造就NBA的一段奇谈。蒋贵曾经被奸人所陷害,由于朝廷对他的理解信任,从而展开调查,最后赦免了他,这使他更忠心于国,才有后来的“百骑平阿台”。

理解他人,共同成长。如今,处于纷纷扰扰的社会,我们更需要一份理解,使我们能够共同成长。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当中,给他人多一份理解,这会使双方都获益,彼此之间相互成长。

理解他人,共建和谐社会。当今的“扶不扶”问题日益严重,对于老人的摔倒,我们的内心存在着扶与不扶的两种思想矛盾。扶了他会不会赖上我,不扶心里又过意不去。其实我们与老人之间应相互理解,老人应理解我们,我们扶的是我们那个纯净的心。不仅是社会,我们美丽的校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师生之间的不理解,师生关系日益严重。近段时间,传出许多关于学生动手打老师、老师任意体罚学生的负面新闻。为此,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更要互相理解,学生体谅老师的工作辛苦,老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走上新台阶。家庭中更应相互理解,丈夫理解妻子的劳累,妻子理解丈夫的工作繁忙;父母理解子女的生活压力,子女理解父母的孤独寂寞。这样,这个家庭才能融洽,和谐与幸福。我们应多一份理解,让世界充满爱,构建和谐社会,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爱,需要理解来润色。老人应给自己女儿一份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让我们行动起来,相互理解,给他人一份爱,将理解的种子播下,待到花开时,就是我们收获的季节。

篇11:北师版高二选修6作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已步入早秋,天气好像丝毫没有一点转凉的意思,只是偶尔有些阴沉。就像人一样独在异乡,久而久之每每人前迎笑,却不知独有一人时的心酸与思乡。

又是一年中秋之时,不知今夜的月亮是否满盈?家人是否团聚?是否还有人受着这气氛的熏陶,还要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时光好似真是这样,转眼间一切都挥之不去,留不住,带不走。

已经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个这样的月圆之夜了,数不清的,也猜不透。月圆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我想每个人都应有于自己的月圆之夜。无论你身在何处,十五这一天,我们都会在不同的地方仰望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满月。

月光之下,有人哭过笑过;月光之下,有人一起走过;月光之下,有人却隐隐的心痛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世间的事、情总有不能如愿的时候。这一天好像正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机会,弥补对家人与游子之间难以相聚的遗憾。如不能相聚,月亮就会是最好的寄情之物。

满月高照,那飘落的余晖,正是寄予我们的希望。也许时间能冲淡一切,但有的情谊是冲不散,抹不掉的。万家的灯火通明与月光相呼应,好像正证明了这一点。时间反而会让思念越发浓烈,情谊越发深厚。这像是个不完美的结局又像是个也不太完美的开始。虽然生活给了我们许多的不如意、无奈、懊恼,但它也给了我们希望、勇气和坚定。

只望团圆的一刻早些到来。路上的行人手里拎着大大小小的袋子,左顾右盼的,不停来往的,迫不及待的,欣喜若狂的……是的,他们是在等待,在等待,在渴胖亲人早点到来或是要赶紧回家,家里人可都等不及了。

从古至今,不知已过了多少个十五,多少月圆,数不清,也数不尽。也许是时间有多久,“圆”就有多久吧,无论是聚时的欢乐,也好们还是分离的悲痛也罢,时间总是会让我们明白,珍惜眼前人,

数不清的相聚,数不清的分离;数不清的月缺,数不清的月圆。平时的月亮,只是月亮。

推荐阅读:

篇12:外研社高二英语选修6必考作文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today. There are wastes, air pollution and so on. What can we do to save our city? About the wastes, we should sort the wastes, to see if they can be recycle used; use the reusable shopping bag instead of the plastic bags. About the air pollution, we should go to school on foot or by bike; we should also ask our family not to use car as much as possible, take the subway or bus instead. I hope everyone can se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do the best to save our city.

如今城市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有垃圾和空气污染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城市?关于垃圾,我们应该进行垃圾分类,看看它们是不是可以回收利用;使用环保购物袋来代替塑料袋。关于空气污染,我们应该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去学校;我们还应该要求家人尽量少使用汽车,用地铁或者公交车代替。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环境问题,尽量来拯救我们的城市。

外研社高二英语选修6必考作文

篇13:北师版高二选修6话题作文

雍容的牡丹:

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我倍感荣幸,受宠若惊!这说明你把我当成了一个可倾诉的知心朋友,我对你的遭遇倍感同情,人们是喜欢月季那红艳艳的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是深,那么纯,没有一点儿杂色,人们是喜欢秋风来临,露水成霜时的菊花,但你也要知道,你也是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美人胚子呀!难道不是吗?曾经的你可谓一朵值千金,虽然,你不是花态文雅的昙花,也不是凌霜不凋的桂花,更别提花中皇后,花中西施——月季与杜鹃,可你也是洛川神女作,千姿万态破朝霞。如此让我沉醉!

心若幽怨,万般石药难医,世间安能得两全?正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总是不能两全,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再说,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正因如此,所以你才被称为焦骨之傲,牡丹之华,所以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你不忘初心,不畏强权,武则天意欲百花齐放,你却觉得百花齐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气的武则天放火焚烧,一株不留,烧得你魂飞魄散,命不久矣,你目睹了这一切,忍受着这一切,骨焦心刚,矢志不移。枉让世人赞扬的百花,四君子羞愧。前去洛阳,更与武则天相斗,朝暮不断,怒放不息。

曾经倾国倾城的容貌,曾经摄人魂魄的气魄,曾经苍劲傲然的神韵,往事随风。即使凋落,即使化尘,也不见低头。你的魅力,不怕挑衅,因为你绚丽多姿;你的魅力,因为你不怕亵渎,因为你令人倾慕。你的魅力,惊世骇俗!

犹记,蒲公笔下,你是魅力十足的花妖葛巾;曹公书中群压艳芳的蘅芜君。虽然众多君子往往冷落你庸俗不堪,你却以洛阳牡丹甲天下成全了你的铮铮傲骨的。

我却觉得菊花所谓的隐逸不过是逃避的借口,莲花象征的不过是孑然一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你更为了欧阳搏云完成万卷书的贡献,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来衡量其价值。你无愧世间有愧人!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放下该放下的吧!

蝶恋花,醉生牡丹下。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富贵下是你的高贵!

篇14:北师版高二选修6话题作文

“光明是什么?”

有人说,“光明就是正义。”也有人说:“光明就是力量。”但我认为,光明是黑暗中那一丝的光芒;光明是自己内心中那团永不熄灭的火;光明是绝望中还存在着梦想的的希望。光明与黑暗,彼此对立,又彼此相生,这两者之间是无法互相毁灭的。不是所有的事都是非黑即白,我们知道并且承认有些人和事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这就好比是: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因此,世上没有绝对的光明,也没有绝对的黑暗。那么,光明具体是什么呢?我仍然无法得知。直到有一天……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照常起床、洗漱、吃饭、上学、放学。不过,在放学路上,我觉得我似乎懂得了“光明”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当时我正在等公交车放学回家,可我左顾右盼,就是没看到一辆公交车。正当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来了一辆公交车,可是满车拥挤的人又让我纠结。哎,还是要回家啊,没办法,硬着头皮往上挤吧。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挤上车后,却发现连挪脚的地方都没有,有些烦躁地嘀咕道:“还不如等下一辆呢!”这时,我忽然听到周围传来一个声音,说道:“唉,那个人在干嘛?好像要偷钱包呀?”我顿时如惊弓之鸟,警惕地往周围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一个鬼鬼祟祟地男子正把手往一个女士的包里伸。这时我又听到那个发现这个人的声音,说:“要不要管?”旁边一个人说:“还是别管了吧!”就在这个男子要得手时,我看到一双强而有力的手抓住了这双“丑陋至极”的手。随后传来一个雄厚的声音:“小伙子,干什么不好?非要干这个?”全车的人都转过来看这两个人。那位小伙子知道失败了,说了一句:“要你管!”随后就下车了。而那位劝勉他的男士,说道:“唉!现在的人啊。”我随之也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现在的人发现了‘罪行’,却不敢制止呢?”我不禁怀疑到底是人性变了,还是社会已经沦落至此了?因为我自己也是没有阻止“罪行”的一员。然而那位劝勉别人的男士,又让我看到了希望,他让我明白,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勇士的,我们的社会依然美好和谐。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怯弱和逃避,就忽略生活中点滴的光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光芒万丈是就成了我们最爱的光明。社会中的“光明”越强大,“黑暗”就会越弱小。如此,我们就能抑制住黑暗的成长与蔓延。就在那一刻、那一瞬间,我懂得了“光明”的真正含义!你出手帮的一个小忙,你给的一个微笑,甚至是你说的一个善意的谎言……只要它能够传递正能量,展现真善美,它就是真正的“光明”!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光与暗、白与黑、强与弱,就要看你如何去选择、去利用、去传递,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光明也是一样,它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身边,通过你的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就像“细节决定成败”一样。有了发现细节的眼睛和心灵,光明也就出来了。所以,让我们一起,为寻找光明而奋斗拼搏吧!

篇15:北师版高二选修6话题作文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题记

白驹过隙,人生宛如一场梦境,迷茫中充盈着美丽,朦胧里夹杂着欢乐。

人生如梦,却也不乏清醒的时光。醒时,是梦的含情,是梦的回味,是梦的延续。也许就在这一个个清醒的瞬间,如梦的人生,才能变得充实,变得悠扬。

醒,是人生最美的片段。

醒时,收获是一份恬淡,几点淡泊。“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当你也能心怀平静,高卧草堂之中,在春日暖阳的沐浴之下,散漫地睁开腥松的双眼——暂且享受这初醒的惬意,也欣赏窗外迟迟的阳光,迷醉于自得的安逸之中吧。也许在这份清醒之中,“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的感慨油然而生;也许在这份恬静中,“躬身从未忘忧国”的思绪正在孕育,也许正在这时,“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志向走向成熟……

高卧时心怀大志,清醒时携剑报国——愿作卧龙,醒时便谱写一曲凌云壮歌。醒,却是人生中最激情的片段。

醒时,也得到了一份豪气,几声无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你也会怀抱忧思入梦时,又总会被那样一阵阵的豪情所惊醒。醒时,吟一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抒尽胸中不尽愁;醒时,唱一段“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唱出凌云壮志;醒时,念一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深表心中豪迈,醒时,便是一阵弹雨枪林,一番激流勇进。

醒时,更获得人生真谛。“万人昏醉我独醒”,当你也能眼穿世界,寻得自己的归宿时,仿佛就在昏暗的大地间燃起了一盏清醒的明灯,照亮的是永恒的前路

醒,的确是人生中最为智慧的片段。

醒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境界。正是一次次的醒,把人生送向一层层高潮,一座座巅峰。

人生如梦,醒时……

篇16:高中英语选修6的短语及重点句子

高中英语选修6 短语、重点句子

unit 1 art

ⅰ. phrases.

1. in the abstract 抽象地,理论上

abstract sth. from sth. 从…中提取…

2. aim at sth. 瞄准

aim to do sth. 意欲,企图做某事

aim at doing sth. 力争做某事

with the aim of 带有……的目的

3. focus on=concentrate on 集中

4. a great deal (of) 大量

5. in the flesh 活着的 本人

6. take the place of sb. = replace代替,取代

take one’s place 代替,取代;入座;就位

7. break away from 脱离,摆脱,放弃

8. at the same time 同时;但是

9. would rather do sth (主语)宁愿做某事

10. as a consequence =in consequence =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结果

as a consequence of =in consequence of

=as a result of 由于…的原因

11. in possession of 拥有…

in the possession of sb =in one’s possession 为某人所拥有

take/ have possession of 拥有(占有)

12. consider doing 考虑做某事

consider sb./sth. to be/as

consider that-clause 认为,看待

consider it adj./n.+to do sth.

13. appeal to有吸引力,感兴趣

14.have a preference for… 对…有偏爱

15. attempt to do sth. 企图做某事

attempt at doing sth.

16.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另一方面…

17. scores of 许多,大量

18. every two years 每两年

every second year

every other year

19. be (well) worth n./doing(主动表被动) …值得…

ⅱ.sentences

1. art is influenced by the way of life and ________of the people.艺术受人们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影响。

2. if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had not been discovered, no one have been able to paint such realistic pictures.(虚拟语气)如果没有发现透视法,人们就不可能画出如此逼真的画.

3. among the painters who ___ ________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paris.那些脱离传统绘画风格的印象派画家们在巴黎生活工作.

4. when people first saw his paintings they were ____they were look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wall at a real scene.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时,他们确信他们是从墙上的一个孔看一个真实的场面.

5. in the renaissance, new ideas and values _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__those that were held in the middle ages. 在文艺复兴时期,新的想法和价值观取代了中世纪的想法和价值观.

篇17:地理高中选修1知识点

地理高中选修1知识点

人口与环境

1.人口发展包括 数量的变化 、素质的提高 、结构的改变 。

2.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类型的转变由死亡率的下降开始,但真正实现必须通过出生率下降来完成,其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下降;工业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不再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加上节育措施逐渐普及,出生率下降;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

4.现代型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①儿童衣食教育等花费多;②人们晚婚晚育甚至不愿生育。

5.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多数属于过渡型,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①人均资源不足,②就业困难,③经济和生活水平下降。

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主要特点是:①人口增长缓慢,②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是:①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②生产资料过剩;解决的措施是:①改变生活观念,鼓励人口生育,②接受移民。从全球看,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过渡型阶段。

6.我国的人口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关系——少生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先决条件。

7.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一是由于人的自然增长,二是由于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引起。从全球范围看,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8.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指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

9.环境因素中对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其中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②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

10.一些地方性疾病往往与当地气候、水土因素有关,如我国北方的克山病由于缺硒,氟骨病由于多氟,大脖子病由于缺碘,等等。

11.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如下几大因素影响:①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④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其中资源是首要(直接的制约)因素,其他因素往往通过它产生影响。

12.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双重性质。由于其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

13.一般认为,世界人口的最大容量是110亿左右,合理容量是60亿左右;我国人口的最大容量是16亿左右,合理容量是7亿左右。

14.我国可耕地资源的特点是:①人均不足(占世界1/3),②还在继续减少;其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多,直接原因是:①城市发展,交通住房占地多,②水蚀风蚀,沙漠侵吞,③不合理耕作产生次生盐碱化;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切实保护耕地。

15.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仅为世界的1/4,且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原因: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原因),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③水污染水浪费严重;总的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两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16.人口素质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在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中,遗传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

17.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而自然环境因素早期曾是决定性因素;后者又包括原生环境因素和次生环境因素。

18.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数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突出影响,它包括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人口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它从整体上影响着人口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具体说它直接影响着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效率,进而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所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19.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①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②长期性,③居住地的改变。 按地理范围划分,可分为国际和国内的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类,其中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类型,这是由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决定的。

20.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具体包括:(1)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气候、淡水、土壤、矿产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3)政治因素,主要是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因素。

2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①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对农村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

对迁入地的影响:①开发资源,发展经济;②增加了环境压力,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22.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起始于秦汉时期,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人口流向主要是两类:一是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内迁,二是北方人南迁,从而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间文化经济的交流。一般认为,“安史之乱”后,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23.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人口净迁出的省区:辽宁、山东(鲁)、上海(沪)、四川;大致持平的是:西藏;其余为净迁入的省区。

24.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①流动人口大量增加,②流动日趋合理,自发流动为主;主要方向是:①从农村到城市,②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原因有①农村劳动力过剩,②户口政策放宽,③城乡收入差距大;主要迁出区:四川、广西、江苏、河北;主要迁入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目的:①务工,②经商,③学习、培训、工作分配。

三个迁入区的产生原因:①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②就业机会多,③工资较高。

四川成为主要迁出区的原因:经济水平低,人口多。

新疆吸引大量移民的主要优势是: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③人口密度小。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带回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城市的地域结构

1.城市在区域中总是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其作用表现在:①是区域的管理中心;②是区域的服务中心;③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要集中地。

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同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可能发生重叠、交错。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相互间距离也越大。

3.城市的地域形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几大类型。城市的布局形式有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类。

4.集中式城市地域形态的优点:①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②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条带式的优点: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一般情况下,城市地域形态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大,而河流、交通要道等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位,因而也是城市地域形态改变的重要因素。

5.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三种功能分区是各类城市的基本组成。功能区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只是每个功能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

6.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职能,城市内最广泛的用地形式。

住宅区的第一次分化是工业革命后居民区与工业区的分离;

第二次分化是随着工业化和交通的发展,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并有背向发展的状况。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往往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往往与低坡、工业区相联系。

7.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①要有便捷的交通,②要有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区多位于①市中心、②交通干线的两侧、③街道路口处;并且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街道两侧。

8.中心商务区是一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商业活动的集中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

中心商务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它既是商业中心,也是商务活动服务中心);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9.中心商务区水平方向上:最中心区以零售活动为主;周围则是一些商务机构的办公室和小商店。垂直方向上:高层建筑物的低层一般是零售店;高层多为办公室;中间是一般商务活动场所。

10.工业区的形成是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与竞争性很强,企业需要相互集聚,获取规模效益。

工业区的区位表现出两个特点:①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甚至形成“工业包围城市”的现象;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水运)分布。 工业外移的产生原因:①老工业区布局较乱,②工业规模扩大,③第三产业兴起;根本原因:①城市用地紧张,②环境污染严重;根本目的: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11.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内部各类功能分区的空间组合,有同心圆状、扇状等。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各类活动所付租金的高低,租金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市中心地租最高,其次是市区外围公路交汇处,远离公路的地方地租最低;受与市中心距离远近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分化,其中收入是常见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也有很大影响,另外还有种族因素形成种族聚居地。

12.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其目的是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城市的合理规划首先要考虑城市布局形式,其次是功能区的合理布置,最后要综合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集思广益,努力探求一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综合方案。

13.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要求:①要有便利的交通;②要合理安排用地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地的污染;③与居民区之间要设置卫生防护带;④要留有发展余地。

文化景观

1.文化依据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狭义文化仅指精神文化,文化景观中的“文化” 指广义文化。

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密切,因而变化节奏较快;精神文化受社会环境影响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守性。

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是物质实体本身,而是物质实体反映的人的观念和意识。

2.文化景观是与自然景观相对的概念,是固定在地表的(利用自然物质创造的)人类创造物,按文化类别可分为物质文化景观、精神文化景观两类。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是空间性、时间性。前者表现在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其位置相对固定——是判断文化景观的依据;后者主要表现在文化景观的功能随时代而变化——往往反映了该地区文化的变迁。

3.自然环境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其功能和形态,特别是农业文化景观;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影响较小,往往是间接影响,且主要影响其功能。

4.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自然环境原貌及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因此可以说,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即指示作用)。

但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因而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不断降低。

5.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也有密切关系,如城市公交站牌分布的疏密往往反映了城市化水平,从数量的变化能看到城市化进程;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地名景观,既反映了语言文化的区域差异,也反映出民族自治制度的地区差异;一些地方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在加强地方文化认同,宣传地方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文化源地是指某一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文化事物包括物质文化事物(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精神文化事物(如语言、文字、宗教等)。

文化系统由许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构成。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即文化系统)组成文化体系。

7.文化系统源地是指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文化事象源地往往呈点状分布,文化系统源地往往呈面状分布。

8.文化区指文化事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狭义概念仅指某种文化系统覆盖的范围。

文化区的类型有语言文化区、政治文化区、经济活动文化区等。

其空间特点是:①范围有大有小,②边界有实有虚(政治文化区是实文化区),③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我国传统的三级划分:文化地区(3个)→文化亚区(2个)→文化副区。

9.文化扩散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是以人为载体把文化事象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

一般以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的长短,分为两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中人的移动距离短,新旧文化区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往往导致了文化变异;迁移扩散中人的移动距离长,该文化与迁移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把“原汁原味”的文化带到新的地区,因而新旧文化区具有空间上的不连续性。

10.扩展扩散以其传播情况不同分为三类: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传染(接触)扩散:由已接受者不分条件和等级地传给再接受者(不强调地区差异)

等级扩散: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有等级的扩散(可以有地区差异)

刺激扩散:保留了思想实质,摈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必然有地区差异→形式差异)

11.一种文化事象的扩散过程往往包含着多种形式;现代社会文化扩散形式日趋多元化。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业(媒介)。

2.旅游需求成为群体需求是指近代旅游,近代旅游的标志是出现了旅行社。现代旅游起始于20C50年代,其产业特征是高度产业化阶段。促使该阶段旅游业以空前速度向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交通条件的改善。

3.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③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4.旅游活动的作用:①满足人类需求;②促进经济发展;③扩大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①发展进口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重要途径;③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就业;④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现代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具有资金需要量小,劳动力需要量大,以及技术限制较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是综合性行业,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

5.旅游资源按本质属性分为两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前者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四类景观;后者包括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

6.旅游资源中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然景观,其中核心是地质地貌景观;该类资源除了具有多样性、非凡性、长存性的特点,还具有季节性、地域性。主要体现教育性意义的是人文景观,它除了具有可创造性的特点,还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7.旅游资源的价值中,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主要是针对自然景观而言;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针对人文景观而言;经济价值则是共有的。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其中形象美是核心。

8.自然景观的欣赏需要合适的观赏位置:雄伟山峦——远眺;峡谷、洞穴、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发挥想象);瀑布——适当距离仰视;江河湖海——登高俯览兼远望;湖沼池塘——低临水面近观;山水组合景观——乘船(筏)游览。

9.我国南方一些高山最宜夏季观赏,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②兼受避暑之效。风景名山的云海日出最宜雨过天晴时观赏,原因是:①具有朦胧美;②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

10.常用的园林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框景、借景。主景是园林景观的精华,配景、借景起衬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而要和谐统一;框景往往以门、窗、洞为景框,具有组合、集中、凝练风景和造型的作用;借景往往是借园外的山峦峰林衬托园内景色。

在丰富园林景观层次的手法中:采用欲藏先露、欲扬先抑的手法,以求山重水复、曲径通幽之境界的是障景法,往往借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景物;隔景法则常用墙、廊、篱、堂等物,把园景隔为不同景区,不仅丰富了景观层次,且造成隐约呈现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

11.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是人文景观建造的最高准则,其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往往还通过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则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12.欣赏自然景观,不仅要达到悦形、怡情的审美境界,还应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人体验美的最高境界。

13.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包括:①环境污染;②破坏动植物资源;③破坏背景环境;④破坏文物古迹;⑤冲击正常社会秩序。它会影响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1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①游览价值;②市场距离;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中游览价值是基础,其余四方面是制约因素。

15.旅游的游览价值不仅体现在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要考虑该地区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市场距离主要指旅游地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

旅游市场需求大小,与经济水平正相关,与经济距离负相关,与资源开发价值正相关。

交通条件是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地区接待能力不仅取决于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硬环境)、服务质量(软环境),还取决于景区的环境承载量(与开发程度有关)。从根本上说,与经济水平有关。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常以容人量来衡量。容人量是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最低要求——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旅游环境的前提下,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6.一个地区经济水平高,则旅游的市场需求大,市场距离远,交通状况好,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高,因而环境承载量就大。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图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是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2.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地理大发现揭开序幕;一战后,德国缩小、奥匈崩溃、苏联出现、英法衰败、美日兴起,出现芬兰、波兰、奥地利、匈牙利等国;二战后,德国分裂,欧洲东部很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80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逐步形成“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

3.地缘合作→区域性国际组织,如阿盟、非统、东盟。

地区性冲突:阿以冲突、印巴之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英阿战争、朝鲜战争

阿以冲突的原因: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地区性冲突的影响因素:①民族宗教矛盾;②领土纠纷;③资源问题;④外来势力干涉。

4.巴以冲突和海湾战争产生原因的异同:同——地理位置都很重要,都有西方国家的插手;异——巴勒斯坦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原因更主要,而海湾地区跟石油资源的关系最大。

印巴之争根本上是宗教原因,也有历史原因——蒙巴顿方案。

5.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后来有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加入;同时使拉美、非、亚广大地区变成边缘地区。

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征: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进口原料、燃料,输出产品、技术和资金——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技术落后,人均收入低,输出原料、燃料,进口产品、技术和资金——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

6.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①科技进步;②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它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7.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①南北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②发展中国家内部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8.世界经济区域化的产生背景:二战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越发加剧。

原因:①有经济利益共同点;②大国为抢占市场份额;③发展中国家为迎接挑战而合作。

特点:内向的保护性、外向的竞争性。

职能:对内实行关税互惠,实现经济互补合作;对外实现竞争。

意义: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9.欧盟的发展过程:荷比卢联盟→欧洲煤钢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25个成员国。

宗旨:建立一个没有边界的内部空间,加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货币;使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均衡持久地发展。

性质:经济和政治一体化;全球最大的区域性贸易组织。

10.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成为与欧盟相抗衡的共同市场。

11.亚太经合组织:性质——松散的非正式集团;目标——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成立于1989年,中国于1991年加入。

12.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

13.基本实体反映一个国家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其位置优劣、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国家国土面积辽阔,则:①资源丰富;②战略回旋余地大;③便于分散配置工业基地和国防设施。

14.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能力、交通和通信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要素。

军事力量:高素质军事人才和现代化设备日益成为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内政和外交:是综合国力各要素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的黏合剂。

科学和技术: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关键因素,对国力影响深远。

15.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①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②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③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④实行计划生育,积极发展教育和科技;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壮大世界和平和安定的力量。

16.综合国力评价的意义:恰当地评估各国的综合国力,是分析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

方法:对综合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出各国的相对位置。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要注意构建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网络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纷繁复杂,所涉及的概念的也多,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内部联系,注意梳理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网络,通过梳理网络层次有利于同学们在运用知识时轻松自如,不易忘记,同时又有利于知识迁移运用。

而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知识载体,地理的原理、规律、分布以及考试的方式都集中在地图上,所以掌握了图中的知识,就把握了知识的主干,既懂得用图释文,又懂得从图中掌握课文知识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2高中地理课堂怎么听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

3课后作业是学习高中地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课后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课后作业,看书和课后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课后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知道,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

篇18: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点

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点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

(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

(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学化学课后复习的方法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因此每位学生不仅你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复习,还应该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只有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才能灵活账户哦各种知识点,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可以应对自如。

(7)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设立错题本市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纠正自己的易错点,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铝箔4Al+3O2=2Al2O3碳C+O2=CO2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篇19: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二复习提纲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篇20:高中选修7英语课后题

一、单词拼写

1.All of us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public _____(事务)to make our society a better one.

2.Nowadays people have to pass various tests for professional _____(证书) so that they can be qualified for a well-paying job.

3. He may be good at football, but he is very _____ (笨拙)on the dance floor.

4. When human friends desert us, good books are always ready to give us friendship, sympathy and e_____.

5. The foundation would like to launch programs for providing _____ (援助) for poor areas and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Africa.

6. I hope we will have the strength to bear the difficulties and disappointments and bear them with _____ (尊严) and without self-pity.

7.He is a well-edacuted man and behaves _____ (高雅).

8. Do you believe that the photo - electric reader be capable of s_____ characters at the rate of two thousand a second?

9.Not everyone think it is ridiculously _____ (荒谬的)to predict that the sun will not rise tomorrow.

10. It is reported that a couple who separated after 40 years of m_____ split their house in two.

11. I want an e_____ for why you have refused to eat these nice fresh cod.

12. ---I heard that your brother got d_____.Is that true?

---Not so bad,but he dose have problems with his wife.

13. F_____ Germany, Einstein went first to France, then to Belgium, and then to Britain.

14.In my opinion,this journey, like all the ones mentioned above, was _____ (纯粹)imaginary.

15. The poor old couple began to regret the _____ (购买) of such a large house at so high a price.

16.Who will in charg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ood and clothing to the flood vivtims?

17. We all think that the repairs to the school will be _____ (提供资金)by the local educational department.

18.Many people thought he should remain and _____ (讲课)in Europe to influence society.

19.My new boss used to be a travel _____  (代理人)in a famous city.

20. Life can be compared to a journey with an unknown _____ (目的地).

二、词语填空

1.This novel,____ TV from the American original, is very popular among young students.

2.I know the warning systerm will work well because we have ____ it ____ many times.

3. Take heart and wee are sure to ____ these difficulties sooner or later .

4. I ____ to see if you were at work but no one answered my phone.

5.Just then I heard my name called. ____, I found my former English teacher similing at me.

6. You must always keep your mind fresh by ____ some time for exercise.

7.Hearing the news that he was fired , the young man ____ despair.

8. It is time that we ____ and got ready to start out.

9. The old man on duty ____ having seen the accused enter the building.

10. I don't really work here;I am just ____ until the new secretary arrives.

11.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____the likely result before we decide to do anything.

12. We had several anxious hours waiting for our wet clothes to _____.

13. She ____her head from the window and called for help.

14. The doctor's advice was that the patient ____ at once.

15. I have never done this type of work before; I'm not sure how I will ____.

16. It is you teachers’s duty to make the new students ____in your school.

17. Here are my reasons for believing I am ____ the position of branch manager

18. At first man ____the places where the food and water were plentiful.

19.Why did the president refuse to comment on the election results at the news conference?

20 The symptom of jetlag often persists for several days while the internal body clock slowly ____ the new time zone.

三、单句改错

1. The truth is that she did everything she could save her sons from the big fire but in vain.

2. We have no choice but work hard to try to find a solution to make sure that we save our economy.

3. My English teacher is said to be studying abroad, but I don’t know what country he studied in.

4. The doctor noted that the oral drug w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time patients needed being treated.

5. As we had had a long walk through one of the markets of Old Delhi, we stopped having a rest at a square.

6.I wonder whether the way you thought of making the water clean makes any sense.

7. Having stood with great difficulty from the ground, the wounded soldier rushed in the war, never being heard from again.

8. On Monday, former Prime Minister Nawaz Sharif also said he wants the vote holding next week.

9.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equipment to the company led to a great many workers laid off.

10. Tim Bemers-Le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set up the World Wide Web, on which all theinformation is shared by all.

11.Caught cheating in the exam cost him the chance to be promoted.

12. He escaped punishing by taking advantage of his position,which caused a bad influence among the citizens.

13. We have long known that the reasons why President Bush and his team gave for going to war in Iraq were false

14. The couple saw a new movie at the theatre, after that they had dinner at a Chinese restaurant.

15. There is very strong evidencethat the degree in which you maintain your mental faculties depends on a handful of quite simp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篇21:高中选修7英语课后题

一、补全句子

1. The young man _____(一心想成为) the general manager of a great enterprise.

2.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count on to take care of problems _____ (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

3. The visiting Minister _____ (对……表示满意)the talks, _____ (补充说)that he had enjoyed his stay here.

4.She discovered that there were _____ (一堆堆) empty wine bottles _____ (形状各导、大小不一)in the corner.

5. The young girl _____ (险胜)her great rival(对手) in the tennis competition.

6. Don’t be angry with them.They only said such unkind things about you _____(出于忌妒).

7. Once he was run after by a seal that was like _____ (长着锋利牙齿的巨人) and he was almost _____(当场吓死).

8. This business invitation is _____ (出租或出售)of electronic production workshops and related buildings in the IT industry park.

9. The moment the 28th Olympic Games _____ (宣布开幕), the whole world cheered.

10.It is said that dogs will _____ (陪伴你)for as long as you want when you are feeling lonely.

11. They got home after work only to find the whole house had _____(被弄得乱七八糟).

12. Mary ceremonies will be held to _____(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next year.

13. I hope we can live_____ (舒服地)and happ ss in the countryside after we retire.

14.The students who fail to _____ (符合这些要求)will not be admitted to the famous university.

15.It has not been decided _____r(谁接替史密斯先生做我们的导师)?

二、句型转换

1. The new medicine proved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skin problems.

----The new medicine proved to _____ _____ _____to the patient's skin problems.

2. I have neither brothers nor sisters.That is to say, I'm an only child.

--- I have neither brothers nor sisters—_____ _____ _____, I'm an only child

3. Li Ming has his faults, but, on the whole, he is a good helper

--Li Ming has his faults, but, _____ _____ _____, he is a good helper.

4.The manager is busy at his desk. You'd better disturb him.

---The manager is busy at his desk. You'd better _____ _____ _____.

5. As a matter of fact, my boss is thr  years younger than me.

--As a matter of fact, my boss is thr  years _____ _____ me.

6. All we could see in front of us was 200 km of nothing but sand.

-- All we could see _____ _____ us was 200 km of nothing but sand.

7.Did you rewalize that Joe had this problem with his knee?

-- ____  you ___  that Joe had this problem with his knee?

8.I haven't received any letter from myfather working abroad so far.

--- I haven't _____ _____ myfather working abroad up to the present.

9. We have arranged for her to be treated by a famous doctor of our city.

---We have_____ _____ _____ her to be treated by a famous doctor of our city.

10.We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the way of living in such a crowded place.

---We have _____ _____ _____ the the way of living in so crowded a place.

11.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that he accepted the decision without any hesitation.

---It is hard to imagine _____ _____  the decision without any hesitation.

12.The famous scientist will arrive soon and a party will be held in honour of him.

---The famous scientist , _____ _____ _____ a party will be held, is to arrive soon.

13.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floods have left about two thousand people homeless.

---The floods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about two thousand people homeless.

14. It may rain tomorrow.In that case,we'll have to put off the sports meet till next Saturday.

--- It may rain tomorrow, _____ _____ _____,we'll have to put off the sports meet till next Saturday.

15. We've replaced the old adding machine with a computer.

--- We've _____ the old adding machine _____ a computer.

三、翻译

1.我以为他在取笑我,就越发跑得快起来,到达学校时我都上气不接下气了。(make fun of; out of breath)

2. 我们许多人很少或没有与残疾人工作或交往的经验,因此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需求。(disability; aware)

3.就我而言,这两个设计中的后者比前者实际的多。(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latter)

4.这位年轻的作家没有文学理论知识,只有吸引观众的愿望。(desire)

5.她年龄还太小,不能不依赖父母;她依靠他们给她提供衣服和食物。(independent;depend)

6.十位专家组成的访问团预定星期四到达,这期间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due to;in the meantime)

7. 我发邮件祝贺他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经济专业。(congratulate;majorg in)

8. 有时我们会发现面对面的交流可能是人很尴尬。(embarrass)

9.我确信那儿的自然之美将会给你留下极好的印象。(beauty)

10. 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渴望参加下月举行的'演讲比赛。(be dying to; participate in)

11.人们期待这些年轻人去适应过去几代人从未处理过的社会环境的变化。(adapt to)

12.每年我们都向红十字会捐部分钱以帮助那些贫困中的人。(donate; in need)

13. 孩子们在房间里很安静。我纳闷他们在干什么。(up to )

14.在准备发射神舟七号的过程中, 科学家需要了解天气变化。(preparation; knowledge)

15.我们不知道那些建筑工人遇到了困难,要不然我们会帮他们的。(otherwise)

篇22:人教版英语高中选修七知识点

1. annual adj. 每年的;按年度计算的/ n. 年刊;年鉴

2. witness n. 目击者;证人;证据vt. 当场见到;目击

3. accommodation n. 住所

4. abandon vt. 放弃;遗弃;抛弃

5. reflect vt. 映射;反射vi. & vt. 思考

6. aware adj. 意识到的;知道的

7. scare vt. 恐吓vi. 受惊吓

sort out整理;挑出

help out 帮助……(摆脱困难或危难);协助;使……脱离困境

throw oneself out of 跃出 upside down上下翻转过来

Unit4:

1. adjust vt.&vi.调整;使适合.

2. participate vi.参与;参加.

3. otherwise adv.用别的方法;其他方面. Adv & conj.否则;不然

4. arrangement n.安排;排列.

5. donate vt.捐赠.

6. purchase vt.&n.买;购买.

7. distribution n.分配;分发;分布状态.

8. relevant adj. 有关的, 相应的

9. operate v. 操作, 运转, 开动, 起作用

(be) dying to. 极想;渴望. the other day 几天前

stick out. 伸出 in need. 在困难中;在危急中.

篇23:人教版英语高中选修七知识点

unit2:

1.desire n.渴望 vt.想要

2.satisfaction n.满意

3.alarm n.警报 vt.使```惊恐

4.sympathy n.同情

5.accompany vt.陪伴

6.declare vt.宣布

7.envy vt.嫉妒

8.junior adj.较年幼的

9.divorce n.离婚 vt.与......离婚

词组:

test out 考验 ring up 打电话给 turn around 转向

leave…alone 不打扰 set aside 将...放在一边 be bound to 一定做……

篇24: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的论文

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的论文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选修课程实践中,出现了学生过早偏科、走班制度不适与跨级选课不当等问题。在当前高中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需要强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理念,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程的指导,避免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程;选课机制

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状况来看,各地在选修课程实践中先后取得了不少经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学生过早偏科、走班制度不适和跨级选课不当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理念出发,进一步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从而促进高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

从高中课程结构来看,课程的多维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在制度上,作为必修课程,规定了必修的学习领域,保证学生对每个领域的相关科目都有所了解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避免学生过早的偏科;作为选修课程,兼顾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及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学习兴趣。

在高中新课程选课机制实施的具体环节上,有些省份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学生有时对基础性学科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偏低,致使他们所选的课程随意性偏大、所获得的学分分配过于平均;学生有时选课只考虑眼前某一方面的兴趣或需要,使得他们所选的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学习模块与自己的预期发展方向缺少相关性。

究其原因,一方面,选课指导缺位,师生均注重学生在校的近期需要,忽视学生离校的长远发展,从而出现了学生能力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选课操作不当,师生均重视选修课程的数量,轻视选修课程的质量,进而造成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偏差。基于此,形成地方、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动态化的选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在地方层面上,教育管理部门应完善动态化的管理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和管理,加强高中选修课程师资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学生选修课程研修计划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帮助学校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为高中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需要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为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学校应该积极地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进一步强调课程设置说明的科学化和增强选课指导手册的灵活性。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应不断调整班主任制度、导师制度和辅导员制度,逐渐改进学生咨询制度和学生互助制度,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在教师层面上,教师需要实施动态化的选课指导。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指导学生的选课活动,与学生建立相对稳定而长远的联系,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多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在理论上,选修制和学分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学习为根本旨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作出选择,这是选修制度的基本准则;在实践中,选修制和学分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取向,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基础和发展潜能进行选择,这是选修课程的终极目标。教师实施动态化的选课指导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保证必修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保证能够修完必修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应力所能及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

在高中新课程选课机制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在地方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在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地方层面,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山东省在总结第一轮新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义》等一系列文件,实施了课程规划审查、备案与公示以及网上选课管理等多项制度。江苏省作为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该省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选修模块课程开设指导意见,列出了不同类型学校全面开设选修课程的时间表。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福建省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推进状况,要求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模块开设选修课程。

在学校层面,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海南省海南中学开设了所有的学习领域14个科目的必修课、选修课和100余门校本选修课。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天津市新华中学为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他们积极地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建立了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在第四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利用领域资源与选修课程链接,编制了281门校本选修课程。

二、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

从高中课程设置来看,课程的多元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宽泛的领域。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高中一年级后期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不同科目、不同模块的课程。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走班制度的建立是必然的。

就高中新课程走班制度实施的具体环节来看,在普通高中已经或正在实行的类似于读大学的走班制度曾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上,存在着如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问题;在教师层面上,存在着如专业背景、学术水准、授课科目、课程衔接、时间安排等问题;在学生层面上,存在着如学习科目、学习模块、学习基础、学习用具、学习精力、学习衔接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新课程实施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究其原因,可能会涉及众多方面,不过,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行政班管理与教学班管理或两者的结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强化行政班的塑性管理、强调教学班的弹性管理、加强塑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的协作、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行政班管理方面,学校应强化其塑性管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相对稳定性,其中实行班主任制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许多学校的做法是,高中一年级必修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活动。进入高中二年级,因学生的学科选择有所侧重,故行政班需进行适度调整。从新课程的实施来看,行政班的管理需要将塑性变化置于一定的可控区间,进一步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管理和班团活动指导,继续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等。

在教学班管理方面,学校应强调其弹性管理,保障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的相对灵活性,其中实行导师制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笔者发现,高中阶段模块课程的学习往往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教学(或学习)班。新型的教学(或学习)班的同学常常来自于高中同一年级(行政班)或不同年级(行政班)。从新课程的实践来看,教学班的管理需要弹性形变于一定的可测范围,进一步强调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要求,重点强调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发展等,特别是导师制的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模块课程的修习要求、学生模块学习的学分认定和学生选修学习的个性化指导等。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应加强塑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的协作,实现高中阶段学生管理的相对合理性。实践表明,行政班塑性管理与教学班弹性管理的有效结合,是建立规范化走班制度的重要保障。

在高中新课程走班制度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是在行政班管理方面。教学班管理方面,还是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或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方面,各地都取得了不少成绩。

例如,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实行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该校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工作,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等。导师主要承担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部分责任,其中包括教学指导和班级管理。

又如,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浙江省杭州二中建立了临时学科班的管理方式,任课教师同时作为该班班主任负责管理工作。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为学生创设了“全选全走”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新模式。该校还引入了由班主任、负责心理咨询和共青团工作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工作制度。导师制的引入,使学生人生规划的目的性和独立性明显增强。

三、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

从高中课程内容来看,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高中二年级后期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可能会依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选择不同领域、不同时段的课程。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型的跨级选课的实施是不可避免的。

就高中新课程跨级选课实施的具体环节来看,目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不能合理衔接,模块学习与模块学习之间不能实现有效互补,毕业学分与可选择学分之间不能形成和谐关系等,从而出现了学生的跨级选课不当以及他们的选课初衷与学习实效形成较大落差,进而导致了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结构性破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师生有时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正确判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发展潜能等估计不足。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是不可或缺的。

在地方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加强选修课程规划及实施的调控,特别是针对高中生在选课过程中所遇到的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困惑,提供必要的调控。教研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加强选修课程教材实施的调控,真正为高中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

在学校层面,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选修课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在学生选课方面,学校应该对他们进行详细、具体的选课指导,必要时面对面地解答学生关于选修课程的疑问和困惑。同时,建议学校发挥家长联席会的作用,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精神,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规划,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

在教师层面,教师需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实施动态开放的选课指导,及时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在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教师应将二者相互搭配,使学生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协调进行。在新课程实施初期,笔者不主张在一定时间段内让学生集中学习必修课程,而另一时间段内让学生集中学习选修课程。经验表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协调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不至于在必修课程的压力下产生厌学的情绪或偏科的现象。

在高中新课程跨级选课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在地方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在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方面,各地都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例如,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在保证开齐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从课程架构要素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奠定了基础。该校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模块、系列、学分、学时等作了具体安排。海南省海南中学在保证开好全部必修模块的同时,安排了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从课程内在机制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该校结合学生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学会规划人生,要求学生选课进行三年规划,避免出于从众心理而盲目选择课程。

又如,上海市上海中学以课程图谱的形式设置课程,进一步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该校每学期提供200多个科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如语文学科推出“核心内容+模块选择”,数学、英语学科推出“核心内容+层次选择”。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系统建构了选修Ⅱ序列校本课程框架,包括限选类创业设计、团队领导等6门课程和任选类心理教育、生活技能等6类课程。此外,国内一些高中学校研发了网络选修课程资源,有效地实现了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跨区域的选修课程。

从八年的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状况来看,各地在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并为我国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篇25:高中二年级物理选修3-1知识点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1.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 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 起电的方法

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

(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

1.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 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 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 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思路点拨】 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根据对称性,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电荷量.若两个球原先带同种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点电荷:当电荷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这样可以忽略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具体分布情况,把它抽象成一个几何点。这样的带电体就叫做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VS质点

2. 带电体看做点电荷的条件:

①两带电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大小;

②两个电荷均匀分布的绝缘小球。

3. 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①距离;②电量;③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注意:

1. 定律成立条件:真空、点电荷

2.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库仑扭秤)

3. 计算库仑力时,电荷只代入绝对值

4.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5. 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库仑扭秤实验、控制变量法

例题:两个带电量分别为+3Q和-Q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相距为2L的A、B两点,现在AB连线的中点O放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求q所受的库仑力。

第3节 电场强度

一、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电场力。

电场的检验方法:把一个带电体放入其中,看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试探电荷:用来检验电场性质的电荷。其电量很小(不影响原电场);体积很小(可以当作质点)的电荷,也称点电荷。

二、电场强度

1. 场源电荷

2. 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国际单位:N/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即如果Q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Q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离+Q而去,向-Q而来)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反映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性质,其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点的位置决定,与检验电荷无关。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1V/m=1N/C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四、电场的叠加

在几个点电荷共同形成的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叫做电场的叠加原理。

五、电场线

1. 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 电场线的特征

(1)电场线密的地方场强强,电场线疏的地方场强弱。

(2)静电场的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孤立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场线止无穷远处点。

(3)电场线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

(4)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电场中并不存在。

(5)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且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1)正、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

特点:

①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

②e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不同。

(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

特点:

①沿点电荷的连线,场强先变小后变大。

②e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场强方向均相同,且

总与中垂面(中垂线)垂直。

③在中垂面(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0等距离

各点场强相等。

(3)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中电场线分布情况

特点:

①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0。

②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0。

③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

(4)匀强电场

特点:

①匀强电场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同向的直线。

②e电场线的疏密反映场强大小,电场方向与电场线平行。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就是该点相对于零势点的电势差。

(1)计算式

(2)单位:伏特(V)

(3)电势差是标量。其正负表示大小。

二、电场力的功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一样,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1. 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 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1)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2)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3)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4)电场力做多少功,电荷电势能就变化多少。

(5)电势能是相对的,与零电势能面有关(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电势能规定为零。)

(6)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共有的,具有系统性。

(7)电势能是标量。

3. 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三、电势

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试探电荷的正负及电量q均无关,只与电场中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故其可衡量电场的性质。

单位:伏特(V)标量

1. 电势的相对性:某点电势的大小是相对于零点电势而言的。零电势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地面和无穷远为零势能面。

2. 电势的固有性: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的大小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放不放电荷及放什么电荷无关。

3. 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负电势表示该处的电势比零电势处电势低.)

4. 计算时EP,q, 都带正负号。

5. 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6. 与电势能的情况相似,应先确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零.(通常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

三、等势面

1. 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 等势面的特点

①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会相交;

③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

第5节 电势差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二、电场力的功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一样,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一、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下图)

结论:电势与场强没有直接关系!

二、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

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沿电场方向距离的乘积

在匀强电场中,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推论: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个方向上,电势降落都是均匀的,故在同一直线上间距相同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相等。

第7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

一、静电感应现象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 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荷。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3. 静电感应现象:放入电场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场的反方向作定向移动,致使导体的两端分别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

4. 感应电荷:静电感应现象中,导体不同部分出现的净电荷。

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1. 静电场中导体内电场分布

2. 静电平衡:电场中导体内(包括表面上)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3. 静电平衡导体的特性:

(1)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 导体是等势体,表面为等势面

(3)导体外部表面附近场强方向与该点的表面垂直

三、导体上电荷分布

1. 法拉弟圆桶实验

2. 静电平衡时,超导体上电荷分布规律:

导体内部无净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在超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越大,凹陷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3. 尖端放电:

四、静电屏蔽

1. 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可以把外部电场遮住,使其不受外电场的影响。

2. 静电屏蔽的两种情况

导体内腔不受外界影响:

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

3. 静电屏蔽的本质: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

4. 静电屏蔽的应用:

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金属罩、通讯电缆外层金属套

电力工人高压带电作业,全身穿戴金属丝网制成的衣、帽、手套、鞋

第8节 电容器的电容

一、电容器

1. 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相互靠近的导体可组成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两极。

2. 电容器的带电量:电容器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 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

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二、电容

1. 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C=Q/U,式中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用单位有微法(F),皮法(pF) 1F = 10-6F,1 pF =10-12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

3. 电容器始终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带电量不变。

第9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带电粒子受力特点。

2. 结合带电粒子的受力和初速度分析其运动性质。

3. 注意选取合适的方法解决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例1:在真空中有一对带电平行金属板,板间电势差为U,若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粒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正极板向负极板运动,计算它到达负极板时的速度。

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例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两平行板左侧中点以初速度v0沿垂直场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的间距为d,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金属板长度为L,

(1)若带电粒子能从两极板间射出,求粒子射出电场时的侧移量。

(2)若带电粒子能从两极板间射出,求粒子射出电场时的偏转角度。

三、带电粒子的分类

(1)基本粒子

如电子、质子、粒子、离子等除有说明或有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考虑重力(但并不忽略质量)。

(2)带电微粒

如液滴、油滴、尘埃、小球等,除有说明或有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能忽略重力。

【高中选修6作文范文】相关文章:

1.地理高中选修1知识点

2.高中选修7英语课后题

3.选修日语课心得体会

4.大学语文选修论文范文

5.高二语文选修一作文

6.高二选修六英语作文

7.《孔雀东南飞》 6

8.基础训练6

9.《练习6》

10.6《西湖》

下载word文档
《高中选修6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