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部分中考命题有什么特点呢
“睡觉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文言文阅读部分中考命题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文言文阅读部分中考命题有什么特点呢,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文言文阅读部分中考命题有什么特点呢
文言文阅读部分中考命题有什么特点呢
1.加大了对古诗文考查的分量。不少地区,如厦门、广西等地,已将文言文阅读语段由传统的一大段上升到两大段。考查背诵或默写有此项要求的文言课文的段、篇或名言、警名等的比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出现不少新题型,传统的解释、翻译仍占不少比例。
2.阅读材料绝大多数选自文言文基本篇目,但有被课外材料逐步取代的趋势,如吉林、浙江、四川、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杭州等地考的是课外文言文。因为课外选文的考查避免了猜题、押题现象,命题更能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提高评价的效度。
3.重视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理解文言句子的大意、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基本写法等。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能力的考查成为新的重点。客观题的比例在大幅度减少,主观题包括开放性试题将逐渐增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也将成为考查的亮点。
4.出现了一些课内外结合的开放性试题,开拓了文言文命题的新思路。如江苏连云港市的试题,要求把吴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鹊、楚怀王--屈原、鲁庄公--曹刿、齐威王--邹忌、唐太宗--魏征等人的事例写在一段议论性文字中。
5.重视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如福建莆田市试题,要求阅读《马说》后,从选文外再写出一句有关人才的名言警句。
针对以上特征及发展趋势,复习方法及应对策略为:
1.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这届初三有其特殊性,新大纲刚颁布不久,因此大家对以前大纲中规定的古诗文的基本篇目应作全面的复习梳理。不少地区的阅读题,除了注意量以外,还注意面的问题,如江苏宿迁选取的是《〈孟子〉二章》,但设计的问题中,却涉及到《愚公移山》《陈涉世家》《陋室铭》《醉翁亭记》等。还有一些地方对文言文的考查,就不采用中心语段的形式,而是天女散花式,这就提示我们全面复习不可少。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要突出重点。复习重点:一是古文,二是古诗词。一般地说,四、五、六册的古文是复习的`重点。翻开近两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出师表》《〈孟子〉二章》《核舟记》都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课文,《马说》《愚公移山》《陈涉世家》《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课文考的频率也较高。其他如《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等课文,每年也有地区涉及。这些课文都是复习的重点。在中考前,我们甚至可以确定重中之重的课文,那就是这些重点课文减去当地近三年中考出现的文言语段篇目而剩下的篇目。一般地讲,近年考过的语段或篇目今年再出现的几率很低。但千万注意,这不是绝对的。对重点课文,我们要一字不落地复习整理。
2.课内复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鉴于中考趋势的要求,我们在复习课内文言文时,也应学一些与课文内容、特色相似或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如:在复习《捕蛇者说》时,可以学习《礼记》中的《苛政猛于虎》,两篇加以比较,更能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0和20中考文言文阅读已有不少地区采用了课外材料,这一趋势应值得注意,平时多作一些积累。
3.综合训练与专项练习相结合。复习文言文,综合训练少不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训练材料,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同学们可根据情况自编练习外,还可选择一些关注教学前沿动态,紧握中学教研最新脉搏,讲究实用实效的杂志材料供训练用,也可选择近年的中考题加强练习,以便感觉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形势与内容,发现并弥补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除了进行综合练习外,专项练习也很重要,如按文言文知识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分类复习。阅读文言文,就要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才能扫除阅读上的障碍。例如文言实词,就要懂得单音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举出例句加以解说,帮助掌握其规律性的东西。
4.加强朗读和背诵文言文。要顺畅地朗读文言文,就必须在了解词义、句意后正确处理文言句中的停顿,停顿处理得当,阅读就自然顺畅,背诵也容易得多。尤其对于一些长句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更要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以免造成理解错误。朗读和背诵,对于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要重视背诵,因为背诵性质的默写题最为常见,背诵通过默写来检查,是必要的,且评分严。背诵要注意三点:一是内容正确,不随意增减字词和易位;二是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三是能灵活再现记忆内容,摘出相关文字答题。
5.中考文言文考查多以文段形式出现。所选文段可能是一则课内语段,一则课外语段,也可能是两则课外语段。选课内文言语段进行考查,目的是检验学生课内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课内知识学扎实。选课外文言语段,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的语境依文断义。即使是课外语段,往往也会涉及课内语段知识,比如在选择题的选项中就说不定会出现课内语段的内容。所以,学生必须立足于课内文言文,扎实复习,并灵活运用,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
此外,在选文上还有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一大的社会选题背景下,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将可能围绕爱国、诚信、团结友善、尊老爱幼等内容来选题。
篇2:文言文阅读部分习题
文言文阅读部分习题
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宋季之乱,其先为同郡仇人倪氏所灭,时文中之父在幼,倪将杀之,而欲其母,其母为徐氏宗祀故,忍辱保徐子得不死。因冒姓倪氏,为娶有室。及母老卒,哭谓其子,始知其为徐氏子。然未能即复其姓,故文中亦以姓倪氏。文中自少传其妇翁针药方术,又善符咒,鞭龙缚鬼,以此名湖间。始为县吏,即弃去。又为安陆府吏,复弃去。游吴,吴大户患湿腿疾,延文中与疗,针行病除,留为郡吏。时镇南王妃卧病,不可起坐,王府御医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秃鲁以文中名闻,即驰驿就吴郡召之。至则王以礼见,赐坐便殿,道妃所疾苦,延入诊视。王曰:疾可为乎?对曰:臣以针石加于玉体,不痊,其安用臣?遂请妃举手足,妃谢不能,文中因请诊候,按手合谷、曲池,而针随以入,妃不觉知。少顷,请举如前,妃复谢不能,文中曰:针气已行,请举玉手。妃不觉为一举。请举足,足举。王大喜。明日,妃起坐。王大设赐宴,赏赉无算,声震广陵,皆以为卢、扁复出也。值天久旱,方士祷祈皆不应,文中谓王曰:王欲雨乎?王曰:然。文中曰:臣请为王致雨。王欲雨而雷,雷而雨乎?王曰:先雨后雷,始验其为法尔。文中曰:诺。即望西北奋袖一挥,云随手布,四被王宫,大雨如注,雨止雷震,而天日复霁。留广陵月余,门下辐辏,多所救活。由吴郡迁武林。未几,吴郡守吴公秉彝被病卧治,郡医咸举君。君至,病立已。以故虽为吏而家日益饶,尝谓予曰:予所传弟子亦众,然皆不能如吾术之神。彼急于见利而不知义,吾以兹术游江湖,垂四十余年,所为疗者,不可胜计,而未尝责其报。吾知施吾术而已。今幸造物有以还于吾,而大官贵人之所赐予者,予不得而辞,而亦未尝为贫乏者,不敢不尽其心也。又泣谓予曰:文中得有大罪,敢谋之于子。顷吾父殁时,属文中以复姓,至今不敢忘。而吾久隶于宫,欲一复之,而惧案牍之烦也。如之何?予谓之曰:《春秋》大复仇而君子于心之不安也者,不可一朝居也。且尔祖母忍死以全尔父,欲以报于徐氏,今幸而有子,独不能念徐氏之痛,以大慰于祖母之灵乎?子其后矣,尚何以案牍之烦不烦为哉?文中即以泣告于其府尹赵公伯器,为复姓徐氏,给告归宣城,省徐氏坟基,访其宗族,买田置祠,以奉祭祀,人咸义之。自宣城还,升充江浙行省理,问所提控案牍,改授绍兴路知事,以疾卒。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季之乱 季:末年.
B.以此名江湖间 名:闻名.
C.属文中以复姓 属:嘱咐
D.独不能念徐氏之痛 独:独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文中自少传其妇翁针药方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臣请为王致雨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王欲雨而苗,雷而雨乎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敢谋之于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文中,是宣州人,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擅长医术,为很多人治好了疑难杂症,因此闻名;同时他还长于方术。
B.徐文中的母亲为了保全徐氏一脉传下去,因而忍辱嫁给了自己的仇人倪姓的人,所以徐文中一出生时候就姓倪。
C.徐文中认为,自己众多的弟子都不如自己的医术高明的原因是这些弟子们太急于见利而忘记记行医做人的道义。
D.徐文中对作者论及自己的`行医做人之道,又向作者哭诉想恢复徐姓,在作者的鼓励下,向府尹泣求,最终成功。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府御医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秃鲁以文中名闻,即驰驿就吴郡召之。
(2)吾以兹术游江湖,垂四十余年,所为疗者,不可胜计,而未尝责其报。
参考答案:
4.D(难道)
5.C(都表顺接;A:他的,代词;那些,代词B:替;成为 D:与,介词;比,介词)
6.B(徐文中的母亲错,应是徐文中的祖母)
7.(1)王府的御医都不能治愈(王妃的病)(省略部分补出1分)。南台侍御史秃鲁听说过文中的名声(名字亦可)(1分),就乘驿马疾行(1分)到(1分)吴郡召请徐文中。(句意1分)
(2)我凭借(1分)这些技能在江湖间行走(状语后置句式1分),将近(1分)四十年,所医治的人,不可尽数,可从未要求(1分)过回报。(句意1分)
篇3: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形式剖析及答题指点(网友来稿)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形式剖析及答题指点(网友来稿)
江苏海安张垛初中 卢小平
新大纲明确规定“能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围绕新大纲,近两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以考查理解文言词句为主,在题型设计上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但以主观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文言文阅读题以填空、选择、简答、翻译出现,其中又以填空、简答、翻译居多。
一、填空题。
1.用原文原句填空。这类题型分为一般性考查填空和理解性的填空。一般性考查填空通常放在记诵、默写部分,属于机械记忆,文言阅读考查时不再使用。而理解性的填空主要是提供原文情境,要求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用原句填空。
如广东三明市中考卷: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20四川内江市中考卷:请说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退”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这两题都属于理解性的填空,考生必须先理解原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其含义,准确答题。答案是:(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广东)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四川)
2.概括意思填空。此类题理解性更强,一般要求考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的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态度等,属于能力较高的题型。
如年北京海淀区卷:《出师表》“臣本布衣,…… 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分析] 此题在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时,特别要注意中心句、关键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答案: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二、选择题
这类题虽属于客观性试题,但综合性加强,重视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常见的文言文词语的意义,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基本写法等。
如2002年浙江绍兴市中考卷:选出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 杂然相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遂许先帝以驱驰
C. 何苦而不平 D.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必先苦其心志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再如2002年江苏连云港市中考卷:下面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文章一开头就揭示出人与大山的矛盾,表现出移山任务的艰巨。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行动,不但表明家人对愚公移山的赞同,也表明众人对他的支持。
C. 愚公之“愚”是大智若愚,智叟之“智”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
D. 文章结尾带有迷信色彩,表明了作者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无法克服时的消极思想。
[分析]:考生做这类客观题一定要加强审题,按要求作答,看清是要求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是选择意思相同的项还是不同的项。否则选错了,懊悔不及。答案:A D
三、简答题
这类题主观性强,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难度较大,题目命制很有创意。
如2002年安徽省中考卷: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2002年湖北随州市中考卷:《捕蛇者说》中蒋氏捕蛇者有“熙熙而乐”之感,请谈谈你对“乐”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这两道题的`答案不惟一,留给考生很大的思维空间。答案只要能结合原文,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就可以得满分。例如安徽卷可从多个角度:①曹刿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截了当,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②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并主动要求参战。③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等等。湖北卷答题则要抓要点:“乐”是相对的;饱含无限悲伤;其实无乐可言;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四、翻译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是综合运用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综合训练。翻译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如2002年江苏盐城市中考卷:翻译“君将哀而生之乎”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为现代汉语。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翻译题一般直接要求将原句译为现代汉语。考生在翻译时要抓紧重要的实词和部分虚词,如上题中的“君”“哀”“生”及“向”“役”“病”不能错译或漏译。答案:(1)您会可怜(哀怜)我而让我活下去吗 (2)假如过去我不当这个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此外,2002年中考有些省市还别出心裁地考查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如2002年江苏盐城市中考卷:第一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赏析有独到之处另加1分)。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在试题设计上求新,以利于更灵活在考查考生学习和理解古汉语的能力。
中考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也有少数省市选用课外文言文,选用课外文言文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将学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上去。选用课外文言文是命题的必然趋势,更多省市的中考题将出现这种情况。题型的设置将进一步以填空、简答和翻译题为主,分值在10分至18分内。
作者邮箱: jskaly5488@yahoo.com.cn
篇4: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特点与趋向分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特点与趋向分析
一、测试材料选文范围拓宽,体裁和题材更加丰富多彩
文言文阅读一直选用人物传记类散文作为测试材料,从1994 年到 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测试材料一直是人物传记,相对而言比较稳定。随着自主命题试卷的增加, 年有了较大的突破。16 套试卷一共选用了19 篇(段)文言文作为测试材料,9 套试卷依旧选用人物传记类作品作为测试材料,另外的7 套则取材于非史传类著作,包括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唐代散文、明代散文、清代小说等,涉及人物传奇、游记、政论、文论等多种样式,多是名家名篇,内容大都以叙事为主,叙议结合,大概可以概括为人物故事类、山水游记类、阅读诗文感悟类和说理类,具备可读性强、利于测试兼具教化功能的特点。因此,今后文言文测试材料的选用,将会更加关注在稳定中有变化、出新意,而抒情性、议论性散文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测试材料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体现出命题思路的逐步拓宽,值得关注。
二、测试题型、题盘和分值稳定而有变化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型保持一贯的方式,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赋分基本保持了稳定和连续,除上海卷的28 分之外,其余巧套试卷的分值集中在18 一22 分之间,较为集中的分值是20 分,达到50 %的比例。
1 .单项选择题的题量与分值
单项选择题的题量与分值基本保持稳定,除上海卷外,巧套试卷的单选题仍旧是每题3 分,分值处于9 一巧分之间不等,其中有n 份试卷采用4 道题12 分,占试卷总份数的68 . 8 % ,保持近年来稳定的题量和赋分。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卷两类题型的分值比例有很大的变化,单选型试题比 年减少l 道,设置3 道题目,赋分为9 分,使得全国卷的单选题分值首次低于非选择题分值。联系古诗文阅读测试整体考查,不难发现,因为翻译题和古诗鉴赏题赋分的增加,使得非选择题的分值占古诗文阅读试题总分的比例达到66 . 7 % ,体现出古诗文阅读测试注重采用非选择题考查形式的.趋向。
2 .非选择题的题量与分值
非选择题的分值,除上海卷的24 分最高值,其余巧份试卷的分值区间在5 一10 分之间,有较大的分距。而且题型和题量也存在一定差异。除上海卷、北京卷和辽宁卷外,其余13 套试卷全部采用句子翻译这一种题型,分值较之2004 年又有所变化,有6 套试卷分值上调,全国卷和辽宁卷调为10 分,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力度。有关人士认为“ 年高考即使不再上升或加大力度,至少也会继续保持这种态势。”(沈献章、高森、周京显等《 新形态下的语文高考》 ,《中国考试》 2005 年11下半月刊)
句子翻译毫无疑问是文言文考查的稳定题型,但是部分省市自主命题卷在考查题型的多样化方面已经或正在做出探索,比如北京卷、辽宁卷和上海卷。北京卷连续两年没有设计文言文句子翻译题,辽宁卷采用翻译和断句两种题型,而上海卷在非选择题的题型设计方面一直有较多的探索,除了设置赋值5 分的两个短句子的翻译,还采用诸如填空、翻译、简答和简析的多种方式,对实词解释、类比手法、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表述、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古代文论理解等进行了考查,可以称为综合题型。
三、测试内容与设题方式呈现的特点
2005 年的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和设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表1 显示出考查内容覆盖全面,对取消限制的考点单独设题进行考查。其中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的理解、文句的理解和翻译,文章内容的筛选、分析和概括,始终是文言文阅读主要而稳定的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句子翻译属于“理解”能力层级,文中信息筛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属于“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测试以阅读理解能力为考查重点。
篇5:文言文阅读的部分答案
文言文阅读的部分答案
文言文阅读。(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⑷腰白玉之环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小题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等待 ⑵热水 ⑶通“披”,穿 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
小题1: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
小题1:例: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2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可不可取,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理由来说明即可。
篇6:考研英语阅读命题特点及复习方法
考研英语阅读命题特点及复习方法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一直是广大考研学子心中一块难啃的骨头,阅读复习的好,整个考研英语成绩就不会差。那么怎么才能在日常复习中加强阅读解题的能力呢?英语辅导专家告诉大家,复习考研英语阅读,首先要分析其中的特点,根据考试的特点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
一、考研英语阅读特点
1。内容新知识面广
从每年考题分析看,大部分短文选自当代的报刊杂志,新词多,术语多,考生必须了解词组的确切意思才行。
2。句型或句子结构比较复杂
历年考研英语阅读中,出题的关键点都集中在一些长难句上,长难句的句型和句子结构复杂,容易迷惑考生。
3。词汇出于大纲 又高于大纲
考研英语阅读中出现的词汇,都是结合句子或者文章的语境出现的,大纲中词汇最基本的意思往往不是正确答案。
二、考研英语阅读复习方法
针对考研英语阅读的特点,如何在以后的复习中加强自己的复习呢?
1。多看考研阅读来源文章
既然大部分短文选自当代的报刊杂志,那么考生在日常复习中,多参考一下考研英语阅读文章,当然是最好的方法,培养语感的同时,还帮助自己分析句子结构。
一般《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都是考研英语阅读常参考的书刊,大家可以将其当成参考文章。
2。自己动手多翻译
阅读中有些句型或句子结构特别是长句、难句必须多看,自己动手多翻译。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全文看懂,答题才有真正的把握。
3。词汇在掌握所规定的词和词组外,还要有意识地扩大词汇,其中包括:
(1)在不同知识面的文章中出现的相关新词或术语;
(2)自己学过的词或词组在文章中意思引申了,转义了;
(3)需要按上下文再判断词的确切意思。
篇7:考研英语阅读命题特点分析
考研英语阅读命题特点分析
考研英语阅读在整个考研英语试卷中占分最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下大力气了解考研英语阅读的方方面面,下文结合2013年考研英语大纲为大家分析了考研英语阅读的命题特点。
(一)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2013年《英语考试大纲》修订部分的内容,阅读理解B部分现有三种备选题型(包括2005年增加的选择搭配新题型)。每次考试从这三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
备选题型有:
1.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给出。
3.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二)试题特点
阅读理解B部分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语篇、语段整体性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和微观结构。考生既要理解和掌握文章总体结构和写作思路,又要弄清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一新题型的增设,使文章长度从传统阅读理解中的400词左右增加到500~600词,大大增加了阅读的总量。这就要求考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要能够准确的猎取文章的具体信息,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要义,尤其是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区分出论点和论据,并能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脉络层次。新题型考查重点从较低的语言基础知识即词汇和语法、句子的层次提高到段落和篇章这些较高层次的语言知识上来。因此,考生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主干内容还要把握文章结构上的逻辑关系和整体布局,从而准确无误地将选项部分和文章某个部分一一对应,并可以与空白处的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
新题型更加突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英语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有其表达上的语言规律和篇章结构上的层次安排,所以,如果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可以做到主题突出、段落层次鲜明、行文自然流畅、衔接手法多样、文字连贯,在做此类阅读新题型时必然有所裨益。
【文言文阅读部分中考命题有什么特点呢】相关文章:
2.文言文的特点
4.文言文阅读
5.阅读理解命题趋势
6.中考文言文成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