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诗》同步达标训练题

《诗》同步达标训练题

2023-08-06 08:31: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积分涂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同步达标训练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同步达标训练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同步达标训练题

篇1:《诗》同步达标训练题

《诗两首》同步达标训练题

1、对下列加粗字注音、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瞬息(shùn),眼珠儿一动。

B、伫立(zhù),站着等候,泛指等候。

C、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衰败的样子。

D、忧郁(yōu yù),忧伤,愁闷。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3、下列句子中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B、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C、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D、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忆

4、对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期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B、《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政治抒情诗。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口吻,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D、《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6、填空:

⑴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国诗人________。

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7、简答:

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告诉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未选择的路》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B

6、⑴ 美 弗罗斯特

⑵ 俄 普希金 《自由颂》 《致大海》

7、⑴ 对待人生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静地对待,要善于克制自己,放眼未来。

⑵ 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篇2:《短文》同步达标训练题与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达标训练题与参考答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陋室( ) 德馨( ) 苔痕( ) 案牍( )

⑵ yū( )泥 清lián( ) 隐yì( ) 枝màn(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⑸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⑺ 濯清涟而不妖( )( )

⑻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⑼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⑽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4、解释下列名词:

⑴ 铭: 。

⑵ 说: 。

5、填空:

⑴ 《陋室铭》选自《 》,作者 ,字 , 朝 、家。

⑵ 《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 ,

(朝) 家,世称 。

⑶ 《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

⑷ 《陋室铭》写陋室幽雅环境的句子是: 。

⑸ 《爱莲说》中表明莲的优秀品质的句子是: 。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翻译下列句子:

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⑴ 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莲花正直的句子是什么?

⑵ 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⑶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⑷ 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⑴ lòu xīn tái dú ⑵ 淤 涟 逸 蔓

2、⑴ 就 ⑵ 这 ⑶ 博学的人平民 ⑷ 使……扰乱 使……劳累 ⑸ 多 ⑹ 沾染 ⑺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⑻ 更 立 ⑼ 亲近而不庄重 ⑽ 应当

3、B

4、⑴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⑵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5、⑴ 《全唐文》刘禹锡 梦得 唐 诗人 哲学家

⑵ 《周元公集》 周敦颐 茂叔 北宋 哲学家 濂溪先生

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⑸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B

7、⑴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⑵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⑶ 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⑷ 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⑵ 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⑶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⑷ 略(针对某一观点或将二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篇3:《桥之美》同步达标训练题

《桥之美》同步达标训练题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纤细飞瀑()孕()育相处()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停止脚步。()

(3)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4)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3.下面句子中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矛盾的发展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丰富的画面,桥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碰见桥。

A.构成促成往往经常

B.构成促成经常往往

C.促成构成往往经常

D.促成构成经常往往

4.下列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B.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C.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D.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之外都能听见。

5.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表示估计的一项是()

A.小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篇4:《杜甫诗》同步训练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 ) 老妪( )力虽衰( ) 如闻泣幽咽( )

不胜簪( ) 决眦( )

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

A.清新自然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D.慷慨悲凉

参考答案:

1.kān yù shuāi zàn zì 2.①杜工部集 杜甫 泰山华山 衡山 ②五言 叙事 3.C 4.B

(一)1.唐 杜甫 2.战争 3.残破凄凉 4.见“要点详析”

(二)1.七言绝句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对比 早春郊野景色的美丽迷人4.A

篇5:《香菱学诗》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香菱学诗》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一、基础练习

1、给加粗字注音。

颦儿( ) 穿凿( ) 画缯( )

鳏鳏( ) 腻烦( ) 怔怔( )

2、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⑴ 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 )

⑵ 绘画用的绢。 ( )

⑶ 兴冲冲的样子。 ( )

⑷ 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 )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敏伶俐 诸事不顾 有理有情

B、自嚗自弃 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

C、呆头呆脑 嘟嘟哝哝 目不憋视

D、忙忙碌碌 挖心搜胆 精血城聚

二、综合练习

4、阅读理解。

⑴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香菱怎样的性格特征?

⑵ 体会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一句诗的含义。

⑶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三、探究练习

香菱聪颖灵秀,好学乐学,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pín záo zēnɡ ɡuānɡ nì zhēnɡ

2、⑴ 鳏鳏

⑵ 画缯

⑶ 兴兴头头

⑷ 地灵人杰

3、A

4、⑴ 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她浮想联翩,抠土是因为费尽心力,写她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致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

⑵ 嫦娥看到人间有如此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⑶ 主要原因: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其他因素:良好的资质、好老师、好环境。

篇6:数轴同步训练题

数轴同步训练题

1.2.2数轴

基础检测

1、画出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

2、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位于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 个单位长度。

3、比较大小,在横线上填入“>”、“<”或“=”。

1 0;0 -1;-1 -2;-5 -3;-2.5 2.5.

拓展提高

4.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点有 个,表示的数是 。

5.已知x是整数,并且-3<x<4,那么在数轴上表示x的所有可能的数 值有 。

6.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5和2,则线段AB的长度是 。

7.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 两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再向右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 。

8.数轴上的点A表示-3,将点A先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1.2.2数轴

基础检测

1、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要包括完整。图略。

2、左,4 3、》>》

拓展提高

4. 两个,5 5. -2,-1,0,1,2,3 6. 7 7.-3,-1 8.1

篇7:短文同步训练题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题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冉冉( ) 丰硕( ) 姊妹( ) 沉甸甸( )

2、贪 lán( ) 点 zhuì( ) fú 小鸡( )

chú 形( ) 污 zhuó(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

4、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

5、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

6、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

7、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 )

8、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 )

三、填空简答

9、《行道树》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 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述,书写了 的襟怀,赞美了 。

10、《第一次真好》详写了第一次看见结果的柚子树和第一次 时的感受,告诉我们 。

11、《行道树》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1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1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训练二

一、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1、固执( ) 贪婪( ) 污浊( )

2、珍重( ) 稀疏( ) 装饰( )

3、不见天日( ) 不可磨天( )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4、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5、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6、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⑴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庄稼收割了,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伏着。

⑵“啊,天到尽头了!”

⑶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⑷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⑸“老爷子,你是从天边过来的吗?”

⑹“天边?”

⑺“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⑻“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⑼“地平线是什么?”

⑽“是个谜吧。”

⑾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⑿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开它,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同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⒀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7、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答: 。

8、文中说地平线是个“谜”,原因是什么?说地平线“很亮”有什么含义?

答: 。

9、加点词语“我一天天长大起来”有双重意思,具体指:

10、画线句“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意思是: ,如果用《在山的那一边》中的诗句来回答,答案是: 。

11、文中写“矮矮的屋”和“树丛在那伏着”的目的是什么?

答: 。

12、你认为“地平线”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答: 。

篇8:白鹅同步训练题

白鹅同步训练题

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了白鹅性格高傲的特点,文字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一、我能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劲( ) 历( ) 锯( )

颈( ) 厉( ) 剧( )

侍( ) 拎( )近( )

待( ) 邻( ) 进( )

二、我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准确地选择字义

1、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

空:① 天空;② 里面什么都没有;③ 没有效果的。

2、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

胜:① 赢,占优势;② 超过;③ 优美的;④ 尽;⑤ 能承受。

三、文中有很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我把喜欢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从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造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中的句子写得生动有趣,请你欣赏我抄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我的阅读天地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西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着,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有真意思!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丹顶鹤的外形时,是按什么顺序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顶鹤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____________,脖子__________________。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同步达标训练题】相关文章:

1.爱莲说同步训练题

2.白鹅同步训练题

3.一年级经典同步训练题

4.《月亮的心愿》同步训练题

5.《巨人的花园》同步训练题

6.春雨的色彩同步训练题

7.地理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

8.数学高三必修同步训练题

9.搭石的同步训练题

10.化学金属材料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诗》同步达标训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