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口技》课后题训练题

《口技》课后题训练题

2023-01-30 08:26: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仓鼠s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口技》课后题训练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口技》课后题训练题,希望大家喜欢。

《口技》课后题训练题

篇1:《口技》课后题训练题

《口技》课后题训练题

一、自主实践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并解释。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

(3)众妙毕备。(  )(  )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

(5)曳屋许许声。(  )

3.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会宾客大宴

C.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D.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4.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名无实

B.名不虚传

C.莫名其妙

D.至理名言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短文是写“口技”的,请你与课文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例文:陆瑞白能口戏。善作钉碗声及群猪夺食声;又善作僧道水陆场钹声,且有大铙小镜,杂以锣鼓,无不合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忽然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选出下列对红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会宾客人宴(举行宴会,动词)几欲先走(逃跑)

B.侧目(用眼看,动词)宾客意少舒(不多)

C.指其一端(一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D.几欲先走(音jī几乎)一抚尺而已(罢了)

2.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__”一词(实为短语)可以看出。

3.简答下列问题。

(1)文中“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几句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比较画线与红色字体两处对声音的描写,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这种写法作点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文略

世界如果没有色彩,就会变得黯淡;如果没有声音,就会失去生机;一声鸟啼,送来了黎明;深沉的晚钟,带走了喧嚣。请你以“声音”为话题,写一则对声响的感悟性文章,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篇2:《口技》训练题

《口技》训练题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夫叱大儿声 2. 夫齁声起

3. 几欲先走 4. 曳屋许许声

5. 其夫呓语 6.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虽人有百手 4. 不能名其一处也

5.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三)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B.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儿含乳啼声。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 妇拍而呜之。 D.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群响毕绝。

(五)填空

1. 《口技》选自 朝 编的《 》。

2. 遥闻深巷中犬吠,______。

3. 当是时,_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4. 听到火声和救火声后听众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种声音,请在文中画出描写这些文字的句子。

(八)《口技》中从侧面写“宾客”的反应的语句有哪些?请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

篇3:《口技》阅读训练题

《口技》阅读训练题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A.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 了脸色,离开座位,振奋得伸出了手臂。

C.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

D.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振奋得伸出了手臂。

2、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解释古义。

但( ) 是( ) 毕( ) 目( ) 意( )

少( ) 虽( ) 名( ) 股( ) 走( )

3、解释下面多义词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4、解释加框的文言字词的意思。(直接写在加框的字词下面)

京中 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

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

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 呜 之。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 当 是 时,

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

妙 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 妙 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

中咳嗽。宾客意 少 舒,稍稍 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

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

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于 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战战,几 欲 先 走。

忽然抚尺一 下,群响毕绝。撤 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5、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课文第一句“京中有 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6、口技艺人表演的精彩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7、“满堂寂然,无敢哗者”,作者这样写作用何在?

8、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9、请分析“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 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秒毕备” 写得好在哪里?

10、“遥闻深巷中犬吠”能否删 去?为什么?

篇4:《嫦娥奔月》课后训练题

《嫦娥奔月》课后训练题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tā lǎn jiān zhà qǐ pàn níng shì

( )( )( )( )

p bù jí dài hào yuè dāng kōng jīe jì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解散( )解放( )解释( )

解决( )解救( )解剖( )

解除( )机智地( )( )的祝福

接济( )深情地( )( )的夜空

企盼( )焦急地( )( )的月亮

三、照样子写词。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篇5:落花生课后训练题

落花生课后训练题

一、拼音小关卡。

1.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妈妈在后园的半mǔ空地上种了花生,并fēn fù( )我们兄妹要好好照看。

(2)我很爱吃shí liu( )。

(3)我家新买了一个zhà( )汁机,让阿姨来品cháng()苹果汁。

2.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得知要去首都(dū dōu)北京参加夏令营,我们都(dū dōu)开心地跳了起来。

(2)这个便(biàn pián)利店的`东西很便(biàn pián)宜。

(3)我对这个好(hǎo hào)心人很好(hǎo hào)奇。

二、词语游艺厅。

1. 先根据语境用恰当的词语填空,然后写句子。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 )地说:“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 )地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 )地说:“花生可以榨油。”

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画“ ”的部分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便宜:①价钱低;②使……得到便宜;③不应得到的利益。

(1)妈妈教育我们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 )

(2)花生的价钱便宜。 ()

(3)这本书我有,送给你吧,这下便宜你了。 ()

篇6:正比例课后训练题

正比例课后训练题

一、判断题:

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二.判断对错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 )

(2)一堆煤的总量不变,烧去的.煤与剩下的煤成反比例。 ( )

(3)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 )

三、选择题

(1)长方形的_________________,它的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A.周长一定 B.宽一定 C.面积一定

(2)圆柱体体积一定,________________和高成反比例。

A.底面半径 B.底面积 C.表面积

3、a÷b=c,当c一定时a和b( );当a一定时b和c( );当b一定时a和c(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四、应用题

(1)工厂制作一种零件,现在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革新前的8分钟减少到3分钟,原来制造60个的时间现在能生产多少个?(用比例方法解答)

(2)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

篇7:葡萄沟课后训练题

葡萄沟课后训练题

☆猜一猜: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谜底是_____)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谜底是_____)

☆说一说:新疆还有什么特产?你的家乡呢?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什么特产吗?

☆画一画: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串串的葡萄吗?画好后张贴在教室里,布置成葡萄园

☆填一填:

1、葡萄沟的.葡萄种在山坡的_________上。_________的枝叶向四面_________,就像搭起了一个个_____________。

2、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很多,__________________地挂在绿叶底下。葡萄的颜色也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紫的、暗红的、淡绿的,______________,美丽极了。

3、葡萄沟的人,是一群_______________的维吾尔族老乡。葡萄干是在_________里制成的,颜色______,味道______,非常有名。

4、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因为那里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

篇8:《黄河颂》课后训练题

《黄河颂》课后训练题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障( ) 哺育( ) 发扬滋长( )

澎湃( ) wǎn( )转 高山之diān( )

体p( ) zhuó( )流 一xiè( )万丈

2. 《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词,________曲,由________个乐章组成。

3.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巨大的波浪。( )

(2)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

(3)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 )

(4)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熟读《黄河颂》一诗,回答以下问题。

4. 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全诗运用了什么明显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技》课后题训练题】相关文章:

1.《穷人》课后训练题

2.《梅花魂》课后训练题

3.认识小数课后训练题

4.一年级数学课后训练题

5.聪明的使者课后训练题

6.六年级语文《有些人》课后训练题

7.二年级语文古诗课后训练题

8.数学小数除法课后训练题

9.倒数的认识课后的训练题

10.故宫博物院课后题

下载word文档
《《口技》课后题训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