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腊八粥课后题
“C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冰心腊八粥课后题,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冰心腊八粥课后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冰心腊八粥阅读题答案
冰心腊八粥阅读题答案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参考答案:
1.我,母亲,我的奶奶,我的第三代
2.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3.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周恩来的纪念。
解析: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了对周爷爷深深的喜爱,敬爱和怀念之情!
篇2:腊八粥冰心阅读题答案
腊八粥冰心阅读题答案
腊八粥原文: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练习题: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参考答案:
1.我,母亲,我的奶奶,我的第三代
2.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3.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周恩来的纪念。
解析: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了对周爷爷深深的喜爱,敬爱和怀念之情!
篇3: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下面是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篇4:冰心的腊八粥阅读答案
冰心的腊八粥阅读答案
其实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腊八粥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冰心的腊八粥阅读答案
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腊八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我,母亲,我的奶奶,我的第三代
2.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3.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周恩来的纪念。
解析: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了对周爷爷深深的喜爱,敬爱和怀念之情!
篇5:冰心腊八节散文《腊八粥》欣赏
冰心腊八节散文《腊八粥》欣赏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冰心说过,散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关于散文》),“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与共鸣”(《创作谈》)。这既是她积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经验谈,又是我们研读、欣赏包括《腊八粥》在内的她的大量散文佳品的一把钥匙。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文稿。《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赏析】
读《腊八粥》不禁想到:沉郁凝重的格调,洗尽铅华的平实与素朴的文字,何以那样感人,那样摄人心魄?首先,我们注意到正是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腊八粥、母亲、周总理的熟悉,并“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譬如“母亲的母亲”、母亲、周总理都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这个细节,要不是最亲近最熟识的人,一般不会知道。而他们的“忌表”腊八正好与吃腊八粥的民俗相“巧合”,这或许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契机。在浮想联翩中,这最初的契机变得明晰起来,丰富起来,最终成了作者行文运笔的轴心,思想驰骋的基石。
其次,是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使读者得到“同感与共鸣”。
散文作为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体,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打动读者,是它的灵魂和血脉。只是这种饱满丰沛的情感,要有一个依托,一个“附丽”的“实体”,这就是作者所叙写的物事即冰心所说的“实境”。《腊八粥》在写到“几个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爷爷而洗红枣、剥花生准备煮腊八粥的“实境”时,一个孩子“低下头”讲的那番话是多么动情,多么天真可爱!你看,“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这是“实境”的叙写,又是融和了“真情”的抒发。作者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文章到此收笔,无声胜有声,留下无穷韵味。可否这样说,没有“实境”的叙写,抒情将是空泛无力的;而没有“真情”的抒发,“实境”绝不会灵动感人。
说到这里,我们读完了《腊八粥》。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注意到,那文末所注的写作日期有“凌晨”二字。这两个字,告诉我们作者的一次情感经历。可以想见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关于母亲,关于往事,关于周总理的回忆中,作者是怎样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任满溢的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荡、回旋。于是披衣而起,在凌晨的清寒与薄明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读着这至情至文,作者握管伏案的身影,正涌现在我们眼前!
篇6:琵琶行课后题
琵琶行课后题
《琵琶行》描写的琵琶声特别生动,仿佛就在耳边,让我们感受到琵琶曲的声音,不仅是琵琶女弹奏的技艺高超,而且是白居易的描写绝。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悯(mǐn)然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恬(tián)然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转徒(xǐ)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江渚(zhǔ)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7、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8、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9、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篇7:后赤壁赋课后题
后赤壁赋课后题
为大家都知道,文言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下面就是不后赤壁赋课后题,请看:
后赤壁赋课后题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6.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履巉岩,披蒙茸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D.今者薄暮 儿已薄禄相
7.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8.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9.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小题,共8分)
(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5分)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分)
答案:
6. C.危,前句是“高”,后句为正,危坐即端坐。适,前句是“刚好,恰好”,后句为动词“享有”。 薄, 前句为“接近、迫近”,后句为与“厚”相对。披,都是“分开”义。
7.D ①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②表假设“如果” ③表示从前经历过④连……都
8. D.后赋非情、理、景交融,也不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更没有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9.(1)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奇异,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陪送(给女儿)的嫁妆非常丰厚。(“尝”1分,“奇”意动用法1分,妻作动词1分,盛1分,语意连贯1分)
(2)有客人却没有美酒,(即使)有美酒也没有菜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采分点:“如……何”,意为“对……怎么办”,这里可以根据上下语境做上述翻译,但译为本意也对,此点只要正确即给1 分。“白“在这里是”明亮“的意思,1分。前后通顺1分)
【冰心腊八粥课后题】相关文章:
2.故宫博物院课后题
3.散步课后题答案
6.雨说课后题
7.腊八粥作文
10.课文泉城课后检测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