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

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

2023-11-17 08:44: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ensh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

篇1: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

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由作者叙述、、三部分组成的。

2.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第1段(第1—2自然段)说的是: 。第一自然段先写了凡卡的年龄,再写了 就是他的爷爷,又写了他 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最后写他在 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了给爷爷写信。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凡卡写第一个字以前 、等动作和心理活动 ,表现出他的 。

3.第2段(第3—15自然段)说的是: 。

这部分有六个自然段是信的内容:其中第3自然段讲了 ;第8自然段讲了 ;第10自然段讲了 ;第11自然段讲了 ;第12自然段讲了 ;第15自然段讲了 。从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凡卡的学徒生活 。这一段还描写了凡卡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想象。其中第4自然段写了凡卡想象 。第5自然段写凡卡想象爷爷守夜时的 。第6自然段写凡卡想象 。13自然段写凡卡回忆 。第14自然段写凡卡回忆 。这些又苦又累的事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 ,这更衬托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 。

4.第3段(第6自然段——21自然段)讲了 。

二.回答问题。

1. 如果叫你从第一自然段里删句子,你打算删哪一句?为什么?

2. 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3. 文章为什么用“梦”结尾?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阅读同学习作(韩竹筠xx年4月12日写给校长的一封信),完成练习。

您好!

我是本校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星期,我就要离开亲爱的母校、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小伙伴,迈进中学的大门。在此时我想向您提出两条建议, 也算是对母校一点小小的贡献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时代。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这就要我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而学习课外知识一条好途径就是阅读课外书籍。我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负责为同学们借书和还书。每次我去借书之前,同学们都叮嘱我借一些没有看过的好书。可几乎每次借书都令人失望。学校可供我们看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只放了两个半书架,而且多数是同样的。这些书要让同学们看上六年,实在是不够的。我真诚地希望学校多买一些好书,满足同学们求知的欲望。

再有一件事。课桌和椅子在同学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伏在桌子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是, 这些课桌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有的'变得摇摇晃晃,有的甚至已经却胳膊少腿成了“残疾”。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当我用橡皮擦的时候,桌子晃了起来,弄得我的同桌也写错了字。于是,我们俩一起擦。这一擦,椅子跟着“扭起了秧歌”。这一“扭”,我们后面的桌子也跟着节拍“扭”了起来,结果后面的同学也写错了字。校长,如果高年级也换成中低年级那样的可调高矮的单人桌椅,那该多好啊!同学们的学习条件好了,成绩会更好。所以, 我希望您让这些年迈的桌椅“退休回家, 安度晚年”, 更换成新型桌椅。

敬爱的校长, 这两个愿望已埋在我心里好久了,我非常盼望它们成为现实。

(本文发表于9月18日《新课程》五年级苏教版)

1. 书信的一些内容被我删掉了,请你把删掉的内容补充出来。

2. 作者写这封书信要表达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五.从下面题目中选一个,写作文。

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写下来。

2.给亲友或其他人写一封信,把你想说的话告诉他们。

3.读《凡卡》有感

篇2:《凡卡》课后练习题

《凡卡》课后练习题精选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亲热

B、蔑视

C、仇视

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5、简答。

篇3:凡卡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凡卡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完成了初读感知、整体建构、略读“回忆”和学习生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1、在教学中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多省略号。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用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四)小结练笔

(五)布置作业

《凡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三、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大家接触过哪些外国文学?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这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看看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所写的内容中什么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几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尤其是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这几段8、10、15,尤其第8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凡卡在城里学徒生活的悲惨?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归纳)

①(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体会:

抓住重点词语: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挨打?怎样打?打成什么样?

联系下文:打昏了,连狗都不如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小结:课文就是这样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凡卡生活的悲惨痛苦。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小结: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体会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过渡:如果说在凡卡眼里,莫斯科的学徒生活是苦的,那么同样在他眼里,什么生活是快乐的呢?(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呢?

(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5.小结写作方法:对比,衬托

通过读和同学们自己的分析,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凡卡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里他都没有好日子过;无论到了哪里他的命是运都悲惨的。作者采用的这种把乡村的贫穷、无耐和城里的悲惨、孤独放在一起写,让人读完之后更加同情、一目了然凡卡的悲惨命运。这样的写法叫 对比。同时我们还能够从凡卡含泪带血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识地用农村生活来 衬托 城市生活的悲惨。这是本课在表达方法上又两个重要特点。

四、小结练笔

片段练习:《我和凡卡比童年》

五、布置作业

凡卡的命运为什么会这么悲惨?去查找资料了解原因。

板书设计:

21、凡 卡

学徒生活 乡村生活

挨打 挨饿 挨冻 砍圣诞树

苦对比 乐

反衬

命运悲惨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黑暗。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增加人生阅历,激励他们从小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巧设疑问理清文章思路;以朗读指导为主,按文章中信的内容、插叙的内容、作者的叙述内容三部分品读课文。首先读信的内容——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了解一个九岁孤儿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再读插叙的内容——走进凡卡的梦幻世界,了解凡卡的内心情感,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然后读作者的叙述内容——体会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匠心独运的结构安排,体会文章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从而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把文章内容和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探索作者契柯夫的其它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的作品特点。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童年,与凡卡对比,衬托凡卡的悲惨童年,激起对凡卡的同情,进而珍惜自己的童年。在仔细阅读信的内容的环节,以“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凡卡在城里学徒生活的悲惨?”这一问题贯穿教学,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10、15自然段,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在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对重点段落扣住词句的分析,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读懂课文,体会情感,并通过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乡村生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读插叙部分,说感受,联系前文理解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更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通过读和同学们自己的分析,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凡卡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里他都没有好日子过;无论到了哪里他的命是运都悲惨的。既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采用的这种把乡村的贫穷、无奈和城里的悲惨、孤独放在一起写,让人读完之后更加同情、一目了然凡卡的悲惨命运,这样的写法叫对比;同时还能够从凡卡含泪带血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识地用农村生活来衬托城市生活的悲惨。领悟本课在表达方法上又两个重要特点。

根据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情感投入,学有所悟,能以较好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整节课完整紧凑。今后教学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要多研究,这样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

篇4:凡卡课后阅读答案

凡卡课后阅读答案

《凡卡》是契诃夫的一篇著名小说,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凡卡的不幸遭遇,深刻暴露了沙皇时期童工的悲惨生活。

阅读《凡卡》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jiǎo xiù piě róu yē xiá

打 生 嘴 皱 抽 子

二、照样子写词语。

黑糊糊

喳喳地响

三、用“望”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括号里,使语句完整。

凡卡摩平了一张揉皱了的纸,给爷爷写信:“我的生活没有( )了,连狗都不如!……”他( )爷爷接到信后,立刻带他离开这儿。他把信塞进邮筒后,怀着甜蜜的( )睡熟了。这一切只不过是凡卡美好的( )罢了。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如果……就…… 宁可……也…… 因为……所以……

1、凡卡在城里受罪。

凡卡要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2、凡卡回到爷爷身边受苦。

凡卡不愿在鞋店里再受折磨。

五、感悟课文,再填空。

1、“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他担心的是 ,“又斜着眼看了一下神像两边的楦头”,是因为 ,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说明凡卡在鞋店里 。

2、“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说明他离开鞋店的心情 。

3、作者在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回忆:一次是爷爷 的情景和乡村 的美丽夜景;另一次是 。

这样安排反衬 。

六、给下列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

□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 □ 再想一想 □ 添上几个字 □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

七、下边是课文的结尾,在你认为符合文章原意的括号里打“√”。如果你有更精彩的结尾,请写下来。

1、爷爷收到凡卡的来信,马上赶来,把凡卡接回了家。( )

2、过了几天,爷爷收到了凡卡的来信,因没有路费,只有悲伤地流泪。( )

3、一连几个星期过去了,凡卡一直没收到爷爷的回信,还在盼望着……( )

八、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

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老板、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打”字除外)

2、为下列词中的“打”选择恰当的解释。

打发( ) 打酒( )

挨打( )

A、殴打。 B、举、提。

C、买。 D、派,命令。

3、这一段中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遭遇,概括起来是 、、

这几个方面。

4、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并概括第一层层意。

5、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用什么语调和情感去读?( )

A、哀求 B、亲切 C、不满 D、愤怒

一、搅 锈 撇 揉 噎 匣

二、笑眯眯 孤零零 醉醺醺 吭吭地咳 汩汩地流 呵呵地笑

三、指望 盼望 希望 愿望

四、1、因为凡卡在城里受罪,所以要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2、凡卡宁可回到爷爷身边受苦,也不愿在鞋店里再受折磨。

五、1、写信时被人发现 老板曾用它打过他 生活痛苦,备受折磨

2、十分迫切

3、守夜 圣诞节前 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时的“快乐生活” 凡卡在城里当学徒生活悲惨

八、1、揪 拖 揍 戳

2、D C A

3、挨打 挨饿 整天干活睡不好觉

4、“亲爱的爷爷”前。 凡卡在老板家备受折磨。

5、A

篇5:月亮上的足迹课后强化训练题

月亮上的足迹课后强化训练题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船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一创举将人类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而激发了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文侧重于记叙,按时间顺序展开,详细地叙述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此次登月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起读者 阅读的兴趣;接着具体记叙登月经过;最后总结登月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1.用简洁的话概括登月 的过程。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本文学习内容为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代表全人类登月成功,迈开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在人类航天事业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学习本文要尝试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获取课文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里程碑(bēi) 狭小(xiá) 椭(suí)圆

B.悬(xián)在 操纵杆(gǎn) 故障(zhàng)

C.液氢(qīng) 休斯敦(dùn) 摄像(shè)

D.狭(xiá)窄 装置(zhì) 小心翼翼(yì)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可望而不可即( )

A.立即 B.即使 C.接近、靠近D.完成

②昂首挺立( )

A.抬、举 B.仰 C.高高的 D.高涨

3.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 )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4.请把重新调整后句子的顺序填在下面横线上。

①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②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③飞船进入大气层,回到地球。

④登月舱打开舱门。

⑤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间点,向月球进发。

⑥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⑦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⑧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⑨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⑩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正确的顺序是:

二、精段阅读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 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 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5.解释“可望而不可即”在本文段中的意思。

6.“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土星5号”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的比喻 意在突出什么?

8.如何理解“一个伟大的时刻来 到了”?

9.土星5号”用了多少时间把“阿波罗11号”送入预定的轨道?

三、拓展训练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 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份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里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不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吗?

但是,地球的直经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 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 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 )(A、月亮 B、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 )(A、月亮 B、月球)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①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②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③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④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⑤不过 ,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0.从文中的介绍来看,你觉得关于月球起源的三种学说哪种较为可信?为什么?

11.如果文章的内容不作改动,而把文章的题目换成《月亮──地球的姐妹、妻子,还是女儿?》,你觉得合适吗?请说出理由。

12.倒数第二段的句子排列顺序被打乱了,不改动文字和标点,把它调整过来,应该把第_________句移到第________句前面。

13.月球起源学说十分深奥,但本文写来却生动形象,浅显明白,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是成功地运用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应例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段中加粗的两个“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

15.请分别从第四段中的两个括号内选出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内。

16.对最后一段在表达上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开头呼应。

B.归结全文。

C.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人类揭开月球起源之谜和信心与决心。

D.运用反问,表达了人类想要弄清月球“身份”的强烈愿望。

答案:

1.D

2.① C ② B

3.D

4.语序:⑧ ⑤ ⑨ ⑦ ⑩ ④ ② ⑥ ① ③

5.“可望”是指茫茫太空中,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是近邻,但月亮却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难以靠近,所以说“不可即”。

6.1969年7月16日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7.“土星5号”火箭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像巨人一样是说火箭之高(有一百多米),“昂首挺立着”突出了:一切准备就绪,充满信心。

8.因为宇航员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这是迈开了人 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将会在宇航事业树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9.用了9分5秒。

10.“同源说”应该较为可信。因为其他两种学说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对“俘获说”提出了质疑;“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分裂说”提出了质疑。

11.不合适。因为改动以后,题目中“姐妹、妻子、女儿”的顺序与文章中对三种月球起源学说的说明顺序不协调。

12.⑤ ④

13.① 作比较; ② 打比方;例句略

14.不行。因为这两处都是推测的情况,不一定是事实。

15.BA

16.D

篇6:《凡卡》现代文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凡卡》现代文(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在过道里,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请写出表示凡卡受虐待的动词(至少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一读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的学徒生活是不幸的,他才只有9岁,读过课文,你一定会对小凡卡给予深深的同情与凡卡相比,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何感受?请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毒打,揍,捉弄,直戳。

2.过着十分痛苦的学徒生活。

3,体会到凡卡生活特别痛苦,十分不好过。

4.表示还有许多活,没有写完省略了。

5.“略”。

【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相关文章:

1.18《凡卡》

2.凡卡 教案

3.《凡卡》缩写

4.凡卡课件

5.凡卡教学反思

6.凡卡读后感300字

7.契诃夫《凡卡》读后感

8.写凡卡读后感

9.凡卡课文教案

10.凡卡扩写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凡卡课后强化训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