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阅读原题答案
“风吹像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口技 阅读原题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口技 阅读原题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口技 阅读原题答案
口技 阅读原题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朝代)的林嗣环(名字)。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3)几欲先走 走: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4.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B )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篇2:口技阅读题及答案
口技阅读题及答案
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下面是口技阅读题及答案,请参考!
口技阅读题及答案
《口技》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三《口技》比较阅读-06-20 19:55一、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 (2)俄: (3)藻技: (4)历历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口技阅读答案
1、(每词1分,共3分)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2、(6分)
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3、(3分)B
1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2.(2分)D
3.(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4.(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6.(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一、1.(1)邀请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气说法)(4)清楚地听,没有差错
2.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
3.父子杀猪卖肉
4.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5.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篇3:《口技》阅读题及其答案
《口技》阅读题及其答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的词。(4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②满坐寂然 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④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
【小题2】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4分)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3】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4】画曲线的语句中都写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擅长 ②通座,座位 ③夹杂 ④跑、逃跑
【小题1】(4分)①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②挽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小题1】(4分)不能,这是侧面描写,烘托出演员的技术高超。
【小题1】(3分)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既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也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借助于外物。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小题1】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首尾照应,在内容上是表明表演者高超的口技。
篇4:打春 阅读原题答案
打春 阅读原题答案
打春(20分)
打春,就是立春。
立春,是春回大地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再没有比立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声响;雨__ _____;天变暖了,暖得屋外也像是农家冬日里烧热的大炕,娃儿们吆三喝四地翻跟斗,蹦高高。不光娃儿们乐,苏醒了的青蛙也乐,乐得亮开嗓子唱上了。青蛙一唱,燕子就上场了,在天地间上下起舞……春天真好!
3真好的春天,是从立春开的头、起的步。可为啥咱那父老乡亲要把立春喊成打春!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打,打架、打闹、打仗……为啥要把一个慈眉善眼的春天和这么个 “打”字撮合在一块,这不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吗?
仔细一想,满不是这么回事,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和打字结伴的词不光是打架、打闹、打仗,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辞典上密密麻麻弄出了几页子。别个的`咱不多说了,捡出几个熟悉的品品味道吧!
先想起一个——打草稿。草稿不是正式稿子,可是没有草稿,也就没有定论的文稿。草稿所以草,是那繁杂的思绪就像春风抚过、春雨润过的土地,刚刚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转眼间就万紫千红春满园了。而这草色遥看近却无,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过程,用的那个“打”字,实际是说孕育哩!孕育不是出生,却比出生更重要。草稿不是定稿,却比定稿更重要。定稿不过是强化一个角落,要的是(A)来;不过是删繁就简,要的是(B)一点。定稿要比草稿好得多,美得多,可要是没有那起先的草稿,哪会有后来的定稿?说透了,这打草稿就是谋划,就是构思,就是初创,如此理解,那么这打春不就是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吗?在这么好的时令到来时,多思思,多想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吗?把握了春天,就把握了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这春打得应该。
又想起一个——打鼓。想起打鼓,就想起家乡的威风锣鼓。那锣鼓要是响起来呀,听得人血液在脉管里使劲地奔跑,灵魂在思想里高兴地舞蹈。那个声响,像是天崩,像是地裂,像是排山,像是倒海,像是……不说了,你就是把人间最有声威、最有气魄的词语都喊遍,也无法描画威风锣鼓的神韵。这人间的鼓打到这个份上,真把人类从小虫虫、猿猴猴到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主宰天下的胆识气魄都活画出来了。这鼓打得好!打得好的鼓不是天天打、时时打,是有了节日,有了喜事,值得美美庆贺一回了,才痛痛快快打一场鼓,打一场惊天动地的鼓。如果把鼓字换成春字,打鼓就变成了打春,就想到这打春里有这么激动人心的意思。打春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看来这春还是打得好!
打春,就是比立春好!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子也说打春,下一辈子,下下辈子千万千万也别记了打春!
19.联系上下文,在第2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句子,使前后连贯。(3分)
20.下在两个诗句是第5段中A、B两处的,将这两个诗句还原,其顺序是:(2分)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1)一枝红杏出墙 (2)万绿丛中红
21.文中哪些语句对“打春”作出了形象化的解释?举例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打春就是比立春好!”从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并在底下画线。(2分)
23.品味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跟一般歌咏春天的文章相比,本文在构思上的独特之处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变酥了,酥得像是蓄满了养分的香油,落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长了劲地生发。
20.顺序是A(1)B(2)
21.示例:打春就是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打春就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
22.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
23.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悄悄来到人间,给人们带来了温暖。
24.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寓意:要用满腔的热情对待人生,努力开拓,创造美好的生活。
25.作者以民间口语“打春”为题,选取跟“打春”有关的词语,“打草稿”、“打鼓”去写,把春天写得及富生气、活力,同时紧扣打字表现了人的生活需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篇5:青春 阅读原题及答案
青春 阅读原题及答案
《青春》——塞缪尔·厄尔曼
①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青春不是粉面、红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深泉的自在奔流。
②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20岁的后生有之,六旬的`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③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④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好奇之冲动,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你我心中都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会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⑤一旦天线落下,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20,实则垂垂老矣;然而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即使80高龄,行将告别尘寰,你也会觉得年轻依旧,希望永存。
17.本文第①段中“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属于下列复句的( )项。 (2分)
A.并列复句 B.假设复句 C.条件复句 D.因果复句
18.本文中“花甲”是指人六十岁。那么,文化常识中“ 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分)
1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
20.下列语言特色符合本文的一项是( ) (2分)
A.朴实无华,不加雕饰 B.委婉含蓄,小巧静谧
C.凝练诗化,旋律高亢激越 D.诙谐幽默,口语化
21.文末是作者对我们的希望,更是对我们的告诫,请写出你的理解。 (4分)
答案:
17. A (2分)
18. 豆蔻 (2分)
19.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等积极因素对青春永驻的重要性。 (意思接近即可)
20. C (2分)
21. (4分)
示例1:文末先从反面述说,人如果心灰意懒,就会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即使年纪轻轻,也显得老气横秋;然后从正面激励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积极乐观,即使耄耋之年,也会觉得得青春依然。示例2:青春属于心理(心态)永远年轻的人们。(意思接近即可)
篇6:大师 阅读原题及答案
大师 阅读原题及答案
《大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⑩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11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8.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3分)
故事情节:接了桩大买卖 → → 想起母亲,感受母爱→ 成为大师
↓ ↓ ↓ ↓
心理状态: → 沮丧 → 感动 → □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20.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中“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石匠认为这是一次提高自己雕刻技艺的机会。
B.第⑤段中“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句,说明石匠雕出的人像只是形似,而缺少神韵。
C.第⑧段写财主“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苦起来”,“一下子”表现出财主看到人像立刻被打动了,从侧面表现了石匠的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D.文章最后一段,借别人之口说出“你的名字就叫大师”,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收束全文。
21.如何才能成为大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感悟。(3分)
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Ⅱ(10分)
18. 故事情节:雕像被拒(雕像失败) 心理状态:兴奋(惊喜)淡定(淡然、淡泊)
(评分:3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19.参考答案: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石匠看重名利的心理;同时与后文石匠“忘记”自己的名字形成对比。(评分:2分,每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20. A(评分:2分)
21. 答案要点:能围绕“具体高超的技艺”“淡泊名利”“真情(忘我)投入“在不念旧恶要点做答即可。(评分:3分,每个要点1分)
篇7:阅读题《军歌》原题和答案
阅读题《军歌》原题和答案
《军歌》
音乐化了的军旅诗,熔铸进浑厚、清脆和刚猛;它能打碎有结的灵魂,倾注进风的呼啸、雨的磅礴。它壮丽、威武,使一切缠绵都默然失色。看吧,全体军人整齐划一地站在大操场上进行歌咏比赛。
歌声响起了,浩浩荡荡地弥漫。二部、四部轮唱,这边歌声刚落那边又响起,一浪连一浪,形成歌的潮水,歌的海洋。听吧,男兵是低音鼓、中音贝司、浑厚的圆号;女兵是尖厉的长笛、拔高的小号,泼辣剥离而出。这些声音从胸腔喷涌而出,如狂啸的浪涛拍岸,如撼地的雪山轰鸣,唱得彩霞飞舞红旗扬,唱得风吹树叶哗哗响谁也不会忘记那样的时刻,歌声唤起了激情,它使人思绪迭起、奔驰,心旌飘摇,简直要冲破躯壳的樊篱。
站在队列中,看着指挥员的手臂上下左右舞动,划着歌声的潮水。歌潮一浪接一浪向他涌去,他在奋力地划,拼力地摇,蓦然停止了又骤然而起,溅起浪花,冲腾起潮沫。抛单、跌落、驰骤啊,心的愉悦在挤撞中膨胀、压缩、发酵、升腾、流淌,心灵每一个孔窍都被它灌满了。那真是情感的极致、境界的极致、生命的极致!犹如书家的狂草、画家的喷彩、诗人的长啸!
阅读题:
(1)给下面加黑字注音。
①磅礴( )( )
②心旌飘摇( )
③骤然而起( )
④发酵( )
⑤流淌( )
⑥长啸( )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黯然失色:
②樊篱:
(3)简要概括什么是军歌?军歌的特点是什么?
(4)本文较多运用比喻修辞,从文中找一个比喻句说说运用比喻的'好处。
(5)你听过军歌吗?写下你听军歌的感受。(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略
(2)①暗淡没有光彩。②对事物的限制。
(3)军歌是音乐化了的军旅诗。特点是浑厚、清脆、刚猛、壮丽、威武。
(4)男兵是低音鼓、中音贝司、浑厚的圆号。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兵歌声低沉、浑厚有力的特点。
(5)军歌给人以力量,令人振奋,听军歌,你的步伐会迈得更坚定,你的双臂会摆得更有力,你会拥有更强的自信心。
篇8:口技原文和阅读答案
1、(每词1分,共3分)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2、(6分)
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3、(3分)B
1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2.(2分)D
3.(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4.(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6.(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一、1.(1)邀请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气说法)(4)清楚地听,没有差错
2.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
3.父子杀猪卖肉
4.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5.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篇9:《口技》阅读答案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口技》阅读思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篇10:口技阅读答案
阅读《口技》选段,完成1-4题。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问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面两段文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文字对声音的描写是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复杂,到应有尽有。
B.“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作者的评论,表达了对口技者高超技艺的赞叹。
C.“变色离席”写出了宾客身临其境的慌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出了宾客逃跑时的丑态。
D.“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既与课文开头相呼应,又突出了表演道具的简单,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参考答案:
1.fèi jiàn
2.(1)霎时间 (2)即使
3.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C
篇11:口技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小题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3分)
【小题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案
【小题1】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4分)
【小题2】D
【小题3】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小题4】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小题5】略。
【小题6】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认知能力。D.酷类其声耳(代词)/其真无马邪(难道)。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表演者的表演依次概括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6】本题考查侧面烘托的好处。根据乙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篇12:口技阅读答案
《口技》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二)《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4分)
(1)惊觉欠伸()(2)夫齁声起()
(3)蒙乃始就学()(4)卿今者才略()
小题2:《口技》第②段结尾的句子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表现口技者的技艺有什么效果?(2分)
小题3:《口技》第①段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最后一段又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否重复?为什么?(2分)
小题4: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解释。(2分)
小题5:吕蒙读书大有长进,是通过描写鲁肃的哪些表现反映出来的?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8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参考答案:
小题1:(1)打呵欠,伸懒腰(2)打鼾(3)于是,就(4)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共4分)
小题2:写听众的反应。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共2分)
小题3:不重复。这样会更加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共2分)
小题4:刮目相看: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共2分)
小题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6:(1)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脖子,偏着头看,有的在微笑,有的在默默赞叹,都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好到了极点。(2)隐约地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器皿等倾斜翻倒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3)蒙以军队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了(4)果真正的去掌管了一件事情,就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去了解他、为日后管理他做好准备,了解前人的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得到新的理解与启发。
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乃”的解释,常常考到。
小题2:
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此处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口技者技艺之精湛。
小题3:
首先做出否定回答,然后在说出理由,意在表现口技人的“口”之技艺。
小题4:
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写出出字本文的成语,解释即可。
小题5:
此题要求学生能够对全文的意思大致把握,从文中找出原句,回答即可。
小题6: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 “以为”和3句中的“辞”的意思。
【口技 阅读原题答案】相关文章:
1.口技阅读答案
7.阅读题及答案
8.蜂鸟阅读题答案
9.学画阅读题答案
10.蝴蝶泉阅读题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