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游江》古诗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你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醉翁亭记》《游江》古诗文比较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醉翁亭记》《游江》古诗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醉翁亭记》《游江》古诗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醉翁亭记》《游江》古诗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参考答案]
1、①临:靠近(高踞)。②意:情趣(乐趣)。
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④诚:确实(果真;实在)。
2、D
3、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1)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篇2:文言文比较阅读《醉翁亭记》郑燮《游江》阅读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醉翁亭记》郑燮《游江》阅读答案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分)
参考答案:
6.(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临:靠近(高踞)。 ②意:情趣(乐趣)。
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确实(果真;实在)。
7. D (2分)
8.(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9.读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篇3:醉翁亭记与游江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与游江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释】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
(3)心窃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临:靠近(高踞);(2)意:情趣(乐趣);(3)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4)诚:确实(果真;实在)
2.D
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1)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意思对即可)
篇4:《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
②临溪而渔渔: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
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洌
2、①昏暗
②动词,钓鱼
③摆放
④以……为乐
3、①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 ,枝叶成荫。
②树林渐渐暗了下来,鸟儿在树林里上上下下叫着。
4、本选段通过对醉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游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5、“略”。(言之有理即可)
篇5:《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小题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答案
【小题1】(1)命名,取名(2)助词,的。
【小题2】(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小题3】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篇6:《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
(甲)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树林阴翳()
④游人去而禽鸟乐()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①边境
②告诉(对说)
③遮蔽(遮盖)
④离开(离去)
(2)D
篇7:《醉翁亭记》阅读以及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以及答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3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10分)
12.(1)翳:遮盖
(2)谓:为,是
评分标准:(2分) 每题1分。
13.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一句一分。
14.与民同乐。
评分标准:(2分) 意思相近即可。
15.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
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篇8:《醉翁亭记》阅读和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和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
2.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意思例句译句
蔚然茂盛的样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环
翼然
参考答案:
1.B
2.
环 环绕,围绕 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四面环山)。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篇9: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其西南诸峰;(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答:
3.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参考答案:
1.(3分)(1)各个(众)(2)靠近(3)命名(给……起名)
2.(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补充动词1分。“得”“寓”翻译正确1分)
3.(2分)一是饮酒,二是欣赏山水。
篇10: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试题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丰乐醉翁亭记(明) 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④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檄,趣令视事 趣:催促
B.经见梅亭,阅玻璃亭 阅:观览
C.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 视:看
D.岂不笑脱颐也哉 颐:下颌
7.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癸卯入觐,必游之
B.从者暮之,遂去
C.深恨谳辞之非
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4分)
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分)
9.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4分)
试题答案:
6.【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视:比较,与……相比。
7.【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8.【答案】①(4分)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
评分建议:“然则”、“已”、“斗力”、语句通顺,各1分。
②(5分)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
评分建议:状语后置句、“诗酒”、“咨”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①“然则”、“已”、“斗力”、语句通顺,各1分;②状语后置句、“诗酒”、“咨”各1分,语句通顺,2分。
9.【答案】(4分)
(1)两亭成为胜景,是因为建亭之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忘怀得失的胸襟;
(2)他人不具有欧阳修的情怀却效仿建亭,想法陈腐浅薄。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本文通过游览丰乐和醉翁两亭,目的是缅怀古人,再现其精神,这是文中的中心思想。文中为了突出这一中心,从两方面进行对比,正面肯定了欧阳修与民同乐和忘怀得失的伟大胸襟,从反面否定了其他人效法欧阳修先生的浅薄思想。
译文:
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 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 ,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 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 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 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 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琅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 色已暗,就离开了。
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 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 翁亭记》 ,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 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
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
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
【《醉翁亭记》《游江》古诗文比较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7.江晴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