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

《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

2023-07-06 07:51: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顾Fann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

篇1:《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答案

第二次冒险

(1)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2)“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安道特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3)“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4)“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5)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6)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甲)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7)这间棚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8)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甲)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9)但伞兵没有绝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10)女主人很快地出来了。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11)“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12)“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13)德国冲锋队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搜查。

(选自人教版八上语文《作业本》)

勇 气

[美]狄斯尼

(1)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一○一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2)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二十四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3)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石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情况而学的。

(4)听到敲门声,一位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5)“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6)“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7)“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8)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栋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9)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乙)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10)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11)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12)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13)(乙)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14)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位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15)“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16)“哦,当然啦。快!”

(17)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18)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19)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20)“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21)“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22)“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读懂故事】

6.阅读《第二次冒险》结尾,既然“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2分)

7.结尾是打开一部小说的钥匙。阅读《勇气》结尾,将军为什么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3分)

【精读细节】

8.比较下列各句的在两个版本中的语言运用,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6分)

(1)(甲)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第二次冒险》)

(乙)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勇气》)

(2)(甲)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二次冒险》) 阅读@材料

(乙)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勇气》)

【比读技法】

9.不论《第二次冒险》,还是《勇气》,对法国女人的描写都只有寥寥数语,却仍难掩她打动人心的光辉形象。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这种简而有力的描写笔法。(4分)

10.标题也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而这部小说在流传过程中换了把“钥匙”。比较“第二次冒险”和“勇气”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标题更能帮助你理解小说?为什么?(4分)

【联读思考】 ,

当年编辑此文的司徒伟智说:

一段历史回头看,感叹的是当年自己处理外国作家的作品太随意,缺少知识产权意识这一根弦。该尊重人家作者的感受乃至权益才是。

(《摘编〈第二次冒险〉喜忧录》)

11.联系《第二次冒险》和《勇气》的对比阅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请你谈谈对不同名著版本(如文言版与白话版,原版与缩略版,及不同翻译者的译本等)的看法。(4分)

6.(2分)(1)他们没想到伞兵安道特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2)没想到正义的力量会如此强大,法国妇女会再次冒死救助安道特。

(从伞兵和法国女人两个角度写,一点1分,共2分;若只是摘录《勇气》18段“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没有自己的理解与提炼,最多1分。)

7.(3分)如将军所说,法国妇女的幸福在于“她懂得她的信仰是什么”。法国妇女的信仰是和平,她的勇气来自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强意志而迸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信仰,敢于为正义事业牺牲,并赢得他人的信赖,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她确是幸福的人——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答到“信仰”“渴望和平”“为信仰牺牲”,意对即可。)

8.(6分)(1)【此题考查动词的锤炼】(3分)

示例:我更喜欢乙句。“呜咽”是低声哽泣的意思,是情感上万分悲恸,但又不断地压抑而发出的声音。法国女人内心坚强、隐忍,在痛失丈夫之后“呜咽”更能体现她的性格特点。而孩子不懂事,或因失父伤心,或因场面惊吓,以致“放声大哭”。

(选乙句,指出“呜咽”的意思,1分;比较“呜咽”与“放声大哭”的不同,1分;点出符合人物性格,1分。选甲句,若言之成理也可,但至多不超过2分。)

(2)【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示例:我更喜欢乙句。乙句交代了当时的自然环境——树林无法藏身,并对追兵的声音的进行描写,营造了万分紧张的气氛。这为下文伞兵不得已重返农家埋下伏笔(做铺垫),为深化主题服务。(选择乙句,点出环境描写,1分;指出“紧张气氛”,1分;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1分。选甲句,若言之成理也可,但至多不超过2分。)

9.(4分)示例一: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有简单的两句外貌描写:“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然而,正是这“善良而镇定”使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寥寥几个外貌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妇人形象,而她后来做出的不普通的高尚行为形成反差,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示例二:面对伞兵的求援,这位妇女只是简单回答:“哦,当然啦。”然后就把他带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犹豫的行动,充分地表现了她善良坚定的内心。伞兵的到来令她失去丈夫,但面对伞兵的再次求助,她给予的是同第一次毫无二致的回答,是同样毫不迟疑的行动。到这一刻,法国妇女美丽而高贵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气和力量是对和平的信仰所赋予的,神圣而不可剥夺。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是含蓄而深刻的。(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点出人物外貌、语言的白描手法,指出由此展现的妇人形象,意对即可。)

10.(4分)示例一:我选“第二次冒险”,法国妇女收留美国伞兵是一次冒险,这令她痛失丈夫;可是面对伞兵的再次求助,她又毫不犹豫地应允了,这是第二次冒险。如果说第一次冒险是出于善良的本性,那么第二次冒险就更需要高贵的精神信仰。以“第二次冒险”为题,不仅可以展现妇人的精神品质,又能有悬念效果,吸引读者眼球。

示例二:我选“勇气”。“勇气”一语双关,展现了美国伞兵与法国妇女的共同品质。伞兵身上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拼命的勇气;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因为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勇气”为题,直接揭示了小说主旨。(选择标题,1分;解释理由,3分)

11.(4分)示例:《从第二次冒险》和《勇气》的对比中,我发现原文与删减文的差别。删减文并非一无是处,它短小精悍,在版面有限的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缩写的名著大都只剩下原来的故事,那些看似与情节无关却充满意味的细节描写、优美的景色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往往被删掉,思想和艺术成分流失。我在读少年版《西游记》和原版《西游记》的过程中,就深有体会。所以,我认为读名著最好还是读原版书。

(结合两篇小说和自己的阅读经验,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言之成理即可。)

篇2:《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

《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

第二次冒险

(1)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2)“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安道特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3)“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4)“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5)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6)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甲)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7)这间棚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8)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甲)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9)但伞兵没有绝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10)女主人很快地出来了。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11)“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12)“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13)德国冲锋队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搜查。

(选自人教版八上语文《作业本》)

勇 气

(1) 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一○一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2)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二十四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3)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石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情况而学的。

(4)听到敲门声,一位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5)“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6)“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7)“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8)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栋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9)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乙)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10)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11)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12)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13)(乙)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14)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位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15)“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16)“哦,当然啦。快!”

(17)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18)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19)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20)“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21)“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22)“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读懂故事】

6.阅读《第二次冒险》结尾,既然“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2分)

7.结尾是打开一部小说的钥匙。阅读《勇气》结尾,将军为什么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3分)

【精读细节】

8.比较下列各句的在两个版本中的语言运用,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6分)

(1)(甲)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第二次冒险》)

(乙)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勇气》)

(2)(甲)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二次冒险》)

(乙)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勇气》)

【比读技法】

9.不论《第二次冒险》,还是《勇气》,对法国女人的描写都只有寥寥数语,却仍难掩她打动人心的光辉形象。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这种简而有力的描写笔法。(4分)

10.标题也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而这部小说在流传过程中换了把“钥匙”。比较“第二次冒险”和“勇气”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标题更能帮助你理解小说?为什么?(4分)

篇3: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

退休教授安道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地也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9.“言语不多”的安道持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滔滔不绝”?文中对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法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他们认为救助反法西斯战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透过人物的外在活动把握他们的心理情感。安道持的“反常”及其原因,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所附带的神态,以及全文的情节都对正确回答此题有帮助。)

10.“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安道持在千钧一发之际从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已亮了;(2)除农舍外,别无藏身之处;(3)德军正有条不紊地搜索。(要从时间、环境、处境三方面全面考虑。)

11.既然“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们没想到安道持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

(2)没想到正义的力量会如此强大,法国妇女会再次冒死救助安道持。(联系生活和思维的实际,不难回答“他们没想到安道持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情节对主旨的作用。)

12.文题“第二次冒险”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道持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向女主人求援。(2)女主人在丈夫因救助安道持被杀后,再次冒险将安道持藏起来。(从全文来看,“第二次冒险”既是说安道持,又是说女主人,第二点是容易被忽视的。)

篇4:第二次冒险阅读以及答案

第二次冒险阅读以及答案

第二次冒险

①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②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③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④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⑤“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⑥“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⑦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⑧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了。

⑨这间棚屋里,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⑩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⑾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⑿女主人很快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他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⒀“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⒁德国冲锋队员再没有来到这农户家搜查。

1.本文对女主人的刻画只用了寥寥数语,但人物却非常鲜明。请概括她的主要性格特点。

答:善良、镇定、充满正义精神。

2.语言不多的安道特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滔滔不绝?

答:因为安道特回想起当年女主人的丈夫为救自己而死去和女主人第二次救他的时候,被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感动。

3.题目“第二次冒险”有什么含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题目“第二次冒险”既是指安道特第二次敲开女主人的门,又是指女主人第二次接受安道特。

篇5:《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

1.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_。(1分)

2.写出一个与第①段中“言语不多”近义的成语_________。(1分)

3.第②段中“那时候”是指___________的时候。(1分)

4.第⑩段“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中的“当时的情况”是指: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2分)

5.女主人主要的性格特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1分)

6.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0.5分)

7.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0.5分)

A、安道特 B、女主人 C、安道特和女主人 D、女主人和她的丈夫

篇6:《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

①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②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③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④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⑤“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⑥“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⑦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⑧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了。

⑨这间棚屋里,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⑩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⑾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⑿女主人很快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他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⒀“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⒁德国冲锋队员再没有来到这农户家搜查。(7分)

篇7: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

退休教授安道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地也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1.根据第③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安道特_(quan)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2.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在___

3.写出一个与第①段中“言语不多”近义的成语:

4.第①段中“那时候”是指_____ 的时侯。

5.在第⑤段中的“__’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__“你们愿把我藏起来吗?”

6.第(10)段“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中的“当时的情况”是指:的作用是:( )

A.概括文章内容

B.从一个侧面表现女主人的崇高品质

C.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直接点明文章中心

7.女主人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8.“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的原因是:___。

9.从安道特和女主人两个方面写出题目“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参考答案:

1.蜷

2.1944年春(或大反攻的前夜)诺曼底一个法国农舍

3.沉默寡言

4安道特着落

5.逗号

6(1)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2)唯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天已经亮了B

7.(1)镇定、坚强善良、勇敢

8.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他深受感动。

9.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又一次到女主人家避难女主人在因救助安道特而丈夫遭枪杀后,又一次将安道特藏起来。

篇8:《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

1.1944年春(大规模反击的前夜)法国诺曼底地区(远离诺曼底几英里的地方)

2.沉默寡言

3.安道特着陆

4.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 ②唯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 ③ 天已经亮了 B

5.镇定,坚强勇敢 善良

6.倒叙

7. B

篇9:《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

①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②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个兵,安道将将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③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学会的几句法语。

④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3O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⑤“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__“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⑥“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⑦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抱了出来。

⑧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⑨这间棚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quan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⑩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11)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12)女主人很快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门失去了父亲。

(13)“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14)德国冲锋队员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搜查.

1.根据第③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安道特_(quan)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2.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在___

3.写出一个与第①段中“言语不多”近义的成语:

4.第①段中“那时候”是指_____ 的时侯。

5.在第⑤段中的“__’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__“你们愿把我藏起来吗?”

6.第(10)段“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中的“当时的情况”是指:

(1)

(2)

(3)_的作用是:( )

A.概括文章内容

B.从一个侧面表现女主人的崇高品质

C.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直接点明文章中心

7.女主人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1)

(2)

8.“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的原因是:___。

9.从安道特和女主人两个方面写出题目“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1)

(2)

答案:

1.蜷2.1944年春(或大反攻的前夜)诺曼底一个法国农舍3.沉默寡言4安道特着落5.逗号6(1)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2)唯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 天已经亮了 B 7. (1)镇定、坚强善良、勇敢8.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他深受感动。9.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又一次到女主人家避难女主人在因救助安道特而丈夫遭枪杀后,又一次将安道特藏起来。

【《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第二次冒险 阅读答案

2.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

3.《勇气》阅读答案

4.勇气阅读答案

5.勇气阅读答案六年级

6.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7.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8.我们需要第二次的勇气

9.《开拓与冒险训练》部分阅读练习及答案

10.《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