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薛涛阅读答案
“光之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牡丹薛涛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牡丹薛涛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牡丹薛涛阅读答案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注释
⑴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
⑵红笺(jiā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⑶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⑷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⑸馨香:芳香。
⑹枕席:泛指床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厚情谊浓缩在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B.颔联中“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巫山云雨的故事,给人花之恋抹上梦幻的色彩。
C.颔联“武陵期”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饶有兴致。
D.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
E.尾联回到现实,写作者于栏边安放了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E
(A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笔,E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枕席,并没安放。答对一个选项给3分,答对两个选项得5分)
2.(1)久别不见的愁怨之情。去春牡丹凋零之时,诗人泪湿红笺诉离情。
(2)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诗人在失望中与牡丹不期而遇,更感重逢的喜悦。
(3)心有灵犀的相知之情。人花相顾无言,但彼此心心相印。
(4)情意绵绵的相思之情。希望能陪伴在牡丹的身边,互诉相思之情。
篇2:牡丹,牡丹薛涛,牡丹的意思,牡丹赏析
牡丹,牡丹薛涛,牡丹的意思,牡丹赏析 -诗词大全
牡丹作者:薛涛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篇3: 沉吟薛涛《牡丹》诗散文
沉吟薛涛《牡丹》诗散文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阵阵郁香悄悄的飘进屋来,园中的牡丹又吐蕊怒放了。
在这乍暖还寒的秋夜,我斜倚在床,闲翻着那本你早已熟悉的凄婉而美丽的《莺莺传》,一任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棂,泼洒在书上、枕上。冷冷的风掠过竹梢,摇乱烛影,摇皱我的思绪。清凉的壁上便有了最朦胧、最曼妙的投影,孤傲的心坎便有了最迷朦、最缱绻的相思!
夜,这样的静。静得足以让我停止呼吸。无边的烦乱撕扯着、噬咬着我寸寸肌肤,燃烧出细细密密的`汗水,片片绮丽的遐想穿越夜空,漫过心堤……
我的,我的爱人!这丝丝缕缕不绝的郁香是你羞涩的温存吗?这嫣然带露的憨态是你欲说还休的娇嗔吗?而此时,不要说,你不要啊,不要说,今夜无眠!今夜你注定沉醉在我多情的怀里。我要张开臂膀,拥你入怀。深深的、深深的拥你入怀。你将在破茧化蝶的颤栗中嬗变完美;不要说,我不要啊,不要对你说,今夜无眠!今夜我注定追随在你温柔的梦里。你要放开拘谨,依我入梦。紧紧的、紧紧的依我入梦。我会在飞蛾恋火的烈焰中灿然再生。
我的,我的爱人!今夜就让我们在彼此灵魂的缠绕中忘却一切、一切、一切……
今夜无眠。今夜注定无眠。我会在这曲栏幽径深处,把你守望,无限深情的把你守望、守望!在早晨第一缕晨曦为你梳妆前,我要沉淀足够的勇气,把彻夜辗转的柔情酿成滴滴甘珠,沐浴你圣洁无暇的胴体,然后,轻轻的,轻轻的告诉你:爱你。爱你。爱你在我干涸的血管里!想你。想你。想你在无数个这样的黑夜里!
你该知道,你应该知道啊,我的每一张诗笺都郁结着浓浓相思的清泪……
静夜闲翻《全唐诗》,解读薛涛《牡丹》诗。
篇4:薛涛名言
薛涛名言
1、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2、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4、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5、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6、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7、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8、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9、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名言警句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10、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11、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篇5:元稹 薛涛
元稹 薛涛
从晚唐起就有了元稹与薛涛二人曾经相恋的传闻,至今众说纷纭。
川东的初逢只是一场艳遇
元和四年(809)三月,31岁的元稹,出使东川,与成都的距离,相距四百多里,即使在当时,用元稹的话说,也是“往来于鞍马间”。两人真正搭上线,还得靠一个叫严绶的人,严绶曾是薛涛的同事。在他的撮合下,薛涛去梓州会晤元稹。
初次约会,薛涛在梓州一待就是三个月,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只能说明一件事,有故事发生。两人相处的场景,千余年后,只能让人想象。但此时的薛涛,经历韦幕荣光、两次罚边、韦皋之死、刘辟叛唐,不管和大家闺秀韦丛比,还是和元稹在风月场所见到的其他女子比,肯定都别有风致,不论人还是诗。薛涛《四友赞》据说写于这次约会期间:“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四友,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薛涛各以一句诗描摹它们各自的特点,笔、墨、纸、砚这四个家伙,在薛涛诗中显得庄敬肃穆,很有震慑力,不像出自女人笔下。据说元稹起初对薛涛还有些看轻,乐伎写诗,花拳绣腿而已,但《四友赞》一经写出,真功夫毕现,便折服了元稹。
关于这段时间两人疑是同居,元稹《使东川》诗集中,有一首《好时节》可以约略窥见他的态度。“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卓氏”即卓文君,将薛涛喻为卓文君是元稹诗歌里反复使用的意象。尽管谦称东川时节虚度,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终究难掩其中的得意,或许还有炫耀。她可是薛涛哦。
31岁,正是元稹试图要有一番惊天动地大作为的年龄。元稹的效率和公正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但元稹也因此得罪了一批与严砺有旧的官僚,他们在宪宗面前谗言,构陷元稹。宪宗召元稹入京,然后遭到贬谪。分别的时候到了,《云溪友议》中描述了薛涛为元稹送别时的情景:“临行诀别,不敢挈行,微之泣之沾襟。”
在幕府,她的职场,无论面对府主还是幕僚,薛涛用她的不卑不亢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但当她陷入情海、付出真情,盔甲被卸下,露出大丈夫身后小女子的谦卑,像张爱玲那句名言,她径直低到尘埃里去。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薛涛希望能给心爱的人以抚慰、以勇气、以力量,在他危难、遭遇痛击的时刻,奉上自己的真心。这真心,有时候是无价,有时候却注定会被践踏。
永远只是从你门前路过
东川初逢之后,元稹被召回京,接着被贬洛阳。期间他的妻子韦氏去世,他纳了一妾安仙嫔。安仙嫔也是短命,如今元稹又被贬到江陵。元稹现在丧妻丧妾,儿女们嗷嗷待哺,正是需要安慰的失意中年人生。薛涛对这一切肯定知根知底,她再也不想错过了。元和九年春,薛涛由成都赴江陵会晤元稹。距元和四年初次见面,现在已有约五年了。经过了在诗歌中的“以夫妇自况”,此次到江陵,薛涛内心必定充满期待。比起董小宛收拾包袱,对冒辟疆穷追不舍,从东追到西,从西追到东,那种死缠烂打、不屈不挠的精神,薛涛还差得远,但这一次的江陵之行,是除了多年前罚赴松州以外,薛涛走得最为漫长的了。根据资料,薛涛去江陵的路线是顺着长江而行,游历了沿途的名胜古迹。
而薛涛离开江陵已是暮春时节,联想古代交通工具的落后,除去在途中的耽搁,薛涛在江陵停留的时间是不多的。薛涛逗留期间,他和元稹之间发生了什么?同样,后人只能想象和猜测。时隔一年,薛涛回忆起来离别时的情景,仍然非常伤心。
从薛涛归去后的诗中可以看出,薛涛并不快乐,而且是带着元稹的承诺离开江陵的。或许元稹一直把薛涛当成自己的备胎,尤其在妻妾都离世的这段空窗期内,薛涛又从千里之外赶来给他以安慰,但这承诺的勉强和敷衍,薛涛以一个恋爱中人的直觉,已隐隐察觉,所以才那般热烈又那般绝望。这热烈像是这段感情的回光返照,在深黑的岑寂和屈服到来之前,做最后的挣扎。
回到成都后,薛涛无心其他,专心等待来自江陵的消息,在等待中,每一天都变得漫长、沉重、压抑,生活已成为一种煎熬。
拜时间的恩赐,热烈终会渐渐沉寂。当我们在情海沉浮,眼泪都流干,看不清去路,时间会给予默默的援助,不管你发誓永远不忘记还是永远忘记,狂热、执迷都会退潮。爱意还在,还在至深处咬噬着自己,但不会再那么不体面地爆发出来,很多时候,它在暗夜里徘徊,不再渴望与人分享,只是对渐行渐远的热烈的爱,静静哀悼。
有一扇门,曾经大大地打开,门里闪着光芒,或许那就是传说中的幸福,薛涛在门外徘徊良久,最终,回到她深寂的旷野中去。身为孤女,身为乐伎,她已被剥夺了资格去领取这张通往世俗幸福的门票。这是薛涛第一次靠近这扇门,也是最后一次,她的自尊,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洞悉,都不会允许她再放纵自己的情感。
元稹经历江陵、通州的贬谪后,终究娶了世族之女裴淑。为了仕途,他只能在她门前一再路过。
与其纠结,不如断舍;与其卑微,不如寂寞
8元稹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春风得意时,元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薛涛,元稹写了一首诗歌寄予薛涛。许多年没理人家,一联系上,先来一通客套的恭维,套近乎,末联中,才终于显出几分诚心,自分别后,相思之情隔断于千山万水,多年过去,你门前的菖蒲都已葱笼一片了吧。
读到元稹赠诗,薛涛想必五味杂陈吧。从江陵回蜀途中,三峡孤峰绝岸、壁立万仞间的烟、雾、雨、泪,漫天飘散,再一次呈现在眼前。如今七年过去,薛涛已是41岁的中年女人了,两千多个日夜的思念,最终化为颤巍巍的两个字:微之。此时轻轻一句“微之”,真是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此次书信,两人人生走向已不同,终成陌路,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从此,两人再无书信联系。而薛涛呢,一场原本也轰轰烈烈的苦恋,持续多年,竟以这种方式来收尾,真是有些狗尾续貂的光景,令人无言以对。
长庆二年(822),元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可是才三个月,元稹便在一场排挤政敌的阴谋中,反遭敌人暗算,长庆二年六月被罢相,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次年,再次奉诏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话说元稹的越州时期,距离上次在江陵与薛涛的约会差不多十年了,最后一次别扭的书信往来也已经是两年前。这会儿,元稹想起两度约会期间与薛涛的种种浪漫,想起薛涛去江陵看他、他的绝情和敷衍。此时薛涛的似乎是决绝的沉默,倒挑起了元稹发贱的热情,传说这当儿元稹计划着入蜀,去看望薛涛或者娶薛涛。但是,没想却被半路跳出的一个叫刘采春的女人给绊住了。刘采春更年轻更好看,而且是当时很红的流行歌手,中唐“妓诗”一派的代表人物。
恰在元稹和刘采春的绯闻闹得甚嚣尘上时,远在成都的薛涛,收到来自白居易的赠诗。“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意思是劝薛涛死了这条心,因为无论如何,她和元稹都是没指望的了。
尽管从长庆元年的书信以后,薛涛和元稹再无联系,薛涛早已默认这段感情已到尾声,但若一个旁观者再次站出来,郑重地劝她放弃,好像她还没放弃,还在痴望中,还等着别人施舍爱情,而这个多事的旁观者还又是元稹的好友,这其间的微妙和隐隐的攻击性,是既让人羞耻,又让人愤怒的。薛涛唯一能做的便是,继续,坚决,永远,保持沉默。此时,薛涛44岁了。与元稹十多年的感情纠葛,从青年时期持续到现在,终于彻底地画上了句号。
公元831年,元稹在武昌节度使任所猝然离世。白居易作《祭微之文》,哭得惊天动地。
薛涛缄默不语。
篇6:《牡丹》阅读答案
1.拟人,赋予牡丹以人的动作,把随风舞动的牡丹当作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起舞女子来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牡丹美丽轻盈、摇曳多姿的情态
2.抒发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及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诗人在前面把牡丹当作女子来写,但到了尾联却又立意于思慕那如花一样的女子。写希望神女授予自己生花妙笔,把自己的思慕之情写在花叶上,寄给意中的女子,点明了题旨。
简析
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首联结合典故描绘了一幅单株牡丹的特写图,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尾联反用梦中传彩笔之典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
篇7:《牡丹》阅读答案
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注
卫夫人: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这晨比喻刚刚绽放的牡丹花。
石家蜡烛: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烧,这里形容牡丹之色如燃烧的大片烛焰。
朝云: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1、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简要分析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8:寄赠薛涛翻译
作者:元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翻译:无
字词解释:
①锦江:在四川省境内,也称流江、汶江、府河、走马河,为岷山别流,发源于郫县,至华阳县入郫江。传说古人织锦濯于此江,较他水鲜艳,故得名。滑腻:光滑、油腻。
②幻:奇异的`变化。文君:指西汉卓文君。
③偷:窃取。鹦鹉:也称鹦哥,其能仿人说话。舌:一作“色”。
④分:分享。凤凰:古代谓之神鸟,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为凤,雌为凰。
⑤公侯:公子、王侯。梦:指益州梦。
⑥烟水:同云水,谓其远意。
⑦五云:祥瑞之云,呈五种颜色
赏析:无
作者资料: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南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六世祖隋兵部尚书元岩受赐宅邸,迁居长安。8岁丧父,随母郑氏赴凤翔“依倚舅族”,14岁在长安参加明经科考试,15岁明二经及第,22岁守选期满,始授散官将仕郎。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大和五年(831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赠尚书右仆射,次年7月归葬咸阳洪渎原祖茔。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篇9:元稹与薛涛
元稹与薛涛
无论如何,锦官城和浣花溪都是浸透尘缘的名字,薛涛自嘲的笑着,选了此处隐居,那便不是“隐”了,犹记当年,诗酒趁年华,“万里桥边女校书”诗名远播,或者是艳名远播,那些诗酒浮名诗词唱和把热闹攘进骨子里,她早已习惯了那些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日子,纵脱了乐籍,若从一枝红艳露凝香过渡到到雨打梨花深闭门,似乎还缺少些什么,她三十几岁了,写过很多诗,看过很多诗,那些才子名士,争相来博取她的一顾,一首诗若是博得她的一赞一笑,一曲清歌,一盏酒,都是颇为香艳且自得的佳话。
是的,香艳,她尤为清楚,他们赞她的诗“无雌声”。她只是笑,若是寻求“无雌声”,盛唐诸公哪一位不是气象宏大境界高远,为什么还要殷殷的捧着诗文来求我这虚名的“女校书”阅览呢?有诗名的女人不过是更高端的声色之娱罢了。过去的岁月里,薛涛一径笑着,把无数人的梦染成绯色,成全一个个当事人也津津乐道的“佳话”。可她知道,这眼角眉梢的暧昧官司不是爱情,韦皋的豢养,更不是。浣花溪水悠然明净,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薛涛置身其中,浣花笺,薛涛井,似乎都在等待什么,这浓烈的女子,若不等来她的酴醾一季,如何甘心花事了。
她,等来了元稹。
和其他与薛涛交游的文人相比,元稹不是最出色最有才的,也许,不过是因为,他来的刚刚好。四十一岁的年纪,即便放在当代,也是岌岌可危了,纵是艳冠群芳,也行近明日黄花。若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时,元稹未必能得到如此青眼。也许一切不过如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恰好是做了薛涛的最后的一季花。
有时候,人更信任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诗人文人,都更信任纸上千秋,且文人更重知音,薛涛毫不例外的需要有人赏她识她怜她惜她,其实,恐怕每个女文人都需要一个肉麻恋人,比如胡兰成之于张爱玲,比如元稹之于薛涛。她需要有人配合她的孤高自诩,她怕她的骄傲如游丝飘摇落不着实处。这是悲剧,也是现实。
女诗人遇到登徒子,轻易便可以把恋情谈的旖旎宛转。两人之金风玉露一相逢,薛涛是欢喜的。她沉醉在这个小自己十岁的男人的温柔乡里,不念往日奢华,但求岁月静好。其实,薛涛明明是清楚明白的人,看她写给韦皋的《十离诗》,低回婉转但界限分明。
她退,她做小伏低,她自污为宠,但她保留自己的心。年轻时清楚若此,所以说,岁月对于女人的摧毁是摧枯拉朽式的。终于有一天,薛涛也会老,她不及泼洒的一腔热火和即将形单影只的危险是她的内忧外患。钱钟书说:“大龄青年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薛涛,是老房子。元稹,是她的流离火。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薛涛写“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元稹裹挟这一腔柔情蜜意的说盟说誓,斩获颇丰,当代奇女子才女子的薛涛,成了沉迷与爱情的小女子,她想的是双宿双飞,白头偕老。旧时歌女的爱情三字箴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带我走”。元稹答应带她走,只是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是回来接她。不知道薛涛知道与否,元稹对崔莺莺,也说回去接她的。
薛涛开始了她的等待。锦官城,浣花溪,薛涛井,现在看,每个名字都花月春风。可当时,这些又寄托了多少薛校书的深情婉转相思无奈?负心人的离开,无外乎是渐行渐远渐无声。奈何薛涛仍是盛名才女,即便元稹无心,还有其他人带来消息。
最初,听闻他安定了,但是没有来,薛涛写“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你没有来,日照千门,寂寞倾城。或许你有我不了解的苦衷,所以纵使掩袖悲啼,我的等待还在。重门深院静,不知道薛涛会不会想起,当初,韦皋也说要带她走的。她拒绝了。不爱,便相忘江湖;爱,落得相思重楼。
不知道元稹如何作答,一年后,他娶了小妾。安仙嫔,很人世烟火气的名字,薛涛想着:她美吗?她也秦歌楚舞妙笔生花吗?浣花溪流水窅然,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薛涛到底等了元稹多久,那一年她写下这首《牡丹》: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泪湿红笺怨别离。”著名的薛涛笺风行于多少文人墨客的怀袖,可是薛涛,渐渐失去了安放她的怀抱。“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薛涛仍在等。她认为一朝相知便是地老天荒,还想着心有灵犀,“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但是这一次,她等来了另一个人的另一首诗。白居易《与薛涛》:“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文人之无赖相,简直让人看不得。短短二十八个字,蕴藏了多少流氓心意!你纵是峨眉山秀,倒追我们元稹也是前路凄迷。这边厢春风犹隔武陵溪,你因何重有武陵期啊?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薛涛终是醒了。
她改了道装,深入简出。她的世界,关于爱情这一场落幕了,此后的日子里,她动用所有的骄傲守口如瓶。浣花溪旁明月自来还自去,只无人倚玉阑干。
我们站在历史之后看元稹颇为滑稽,一个女子的痴情在他理直气壮的背负下,成了一个“始乱终弃”的成语故事。他狎妓纳妾,调戏人妻,丝毫不妨碍给亡妻韦从的悼诗写了一首又一首。他离开薛涛十二年,尚自有脸寄诗云“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想来彼时薛涛亦是厌的,十二年足够看通透一段感情,一个人,当元稹再把这“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的肉麻句写出的时候,薛涛心底是不是也如张爱玲一般崩出三个字“无赖人”。胡兰成不也是在多年以后还在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他抛弃她,多年之后却念念不忘反复提及,不是因为缘深情长,只是因为,她是有格调的女人,她是他的风流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这厢心伤难愈,他已可以显摆她是他心头的朱砂痣。他需要高华的女人来担当他高华的妄想和诗,毕竟,有几个女人当得起“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卓文君来不及了,薛涛总是勾搭过的,如不拿来写一写,似乎也辜负了文人风流。
拓展阅读:元稹诗
文学史说元稹诗,总是第一强调他在新乐府运动中的作用,说他的新乐府如何追随白居易,反映盛转衰的中唐现实,面对民间疾苦,表达政治理想,代表作是《连昌宫词》。第二强调他的艳诗、悼亡诗。艳诗联系着他的传奇《莺莺传》,按照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艳诗与悼亡诗》中的说法,“其悼亡诗即为元配韦丛而作,其艳诗则多为其少日之情人所谓崔莺莺者而作”。两种归纳,以我自己体会,其实都是从概念出发。前者是现实主义所谓“监戒规讽”中的立场意味,后者是文人历代喜好“离别悲欢”中的道德情感。用这样的归纳去感知,往往读不到元稹诗中的真正好处。
《连昌宫词》中,我喜欢的是繁华已尽整体悲凉荒芜的叙事调子,以及“店舍无烟宫树绿”、“春娇满眼睡红绡”与“尘埋粉壁旧花钿”、“鸟琢风筝碎珠玉”这样的句子对比。寻找这样的句子,这宫词的篇幅就显得有点累赘。由此在他的乐府中,我反而更喜欢类似《南家桃》这样的短篇:“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树小花狂风易吹,一夜风吹满墙北。离人自有经时别,眼前落花心叹息。更待明年花满枝,一年迢递空相忆。”简洁又情浓,除了“经时”与“迢递”这两个词,其余都是简单意象,却表达出极美丽的境界。“日照露光”,红艳耀目;“一夜风吹”,落红啼血。用落花叹息写经常离散之别,“迢递”是遥远,一种无着落的`牵挂空虚,不针对具体对象。元稹另有《古决绝词》,其中第三首也用到“迢递”:“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由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其中较难理解的只有一个“彻”字。从《诗经》中使用此字的原始看,先是“废彻”--撤去而达到,这个意义,才可理解“彻夜”、“彻骨”的内涵。这里以一年年如何消磨来说明“迢递”,元稹诗在最幽深处,常常就是这样彻底悲凉中的悲慨。
以这样的体会来读他在韦丛死后的悼亡诗,就会感觉深长不够。比如《夜间》,前半部“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一个“惊”字引出满地苍凉,精彩至极。后半部却无发展,结尾“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的意境也显得弱了。最有名《三遣悲怀》中的第二首,好的是中间“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这样的句子--残存体温的衣服要送出去,那里封存着她留下的针线--这是如何刻骨而不忍抹去的记忆!结尾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什么耐琢磨?也是一种感物惊心。但因这两句太好,开头的“昔日戏言身后意”与中间的“尚想旧情怜婢仆”也就不满足。《离思诗》后人也归为是对韦丛的悼亡,其中最有名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还是开头越读越有味,“水”、“云”当然指“水性”与“云彩”这种对女子的感觉。云是水的聚合与飘逸物,“水”是酒,“云”是醇厚之酒。这样深入体会,就有回味无穷之妙。由此,后边的结尾又显得一般了--“取次”的“次”是“此”,也可理解在花丛中淡然、疲惫地顺序走过,“缘”是缘故。
我以为元稹写得好的还是艳诗,最有名就是《莺莺传》中的《会真诗三十韵》。其中写床上女子,从“转面流花雪”、“眉黛羞频聚”到“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再到“汗光珠点点,乱发绿松松”,那种被撩拨眼神中的娇啼婉转,雅极美极。《莺莺传》中写张生初见莺莺是,“常服悴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断红而已”。写莺莺初会张生是,“娇羞容冶,力不能运肢体”。待莺莺早上离去,张生“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裀席而已”。这样的雅致,被后人扣上“淫靡”的帽子实在有失公道。他艳诗中写得最好的还有《古艳诗两首》:“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他喜欢春红这个意象,但这“红簌簌”常是风动落花的伤情,与莺语空寂连接在一起。比如“拂水流花千万点,隔林莺舌两三声”、“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流花似雪,莺声如诉,一种美丽的淡粉色,有些颓伤,有些恹恹病态。典型如《晚春》:“昼静檐疏燕语歌,双双斗雀动阶尘。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燕子的呢喃衬出黑色檐角的单调,厚厚的阶尘中留着鸟雀孤单的足印,满地落花,在风吹柴门暮暗被叩动声中飘零。空洞中有无奈,无奈中一种高雅的凄清。
元稹擅写春日渐远,庭空草长;轻烟笼月,弱柳悲风。因为气质的缘故,他写骄阳似火、秋风萧瑟,都显得气力不够,所以写得最好是静物。而写夜暗之静又妙于写白昼之静,写月色虚白好于写雨香云淡。他写得好的月夜是寄白居易的:“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怨淡不胜情,低徊拂帘幕。叶新阴影细,露重枝条弱。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漠漠在这里是一种静谧中的冷淡,花瓣轻薄地随风无力,新叶在月色中纤弱,夜露压迫着花树。这首诗非常可惜在结尾前有很俗地操心仕途的句子,败坏了清雅气氛。元稹诗经常失在这种整诗的结构上,由此越简短可能越意味深长,比如“满山残雪满山风,野寺无门院院空。烟火渐稀孤店静,月明深夜古楼中”。但他总强调空寂、空洞的意象,又总显出彼此雷同。
篇10:元稹寄赠薛涛
唐代 元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注释:
①锦江:在四川省境内,也称流江、汶江、府河、走马河,为岷山别流,发源于郫县,至华阳县入郫江。传说古人织锦濯于此江,较他水鲜艳,故得名。滑腻:光滑、油腻。
②幻:奇异的变化。文君:指西汉卓文君。
③偷:窃取。鹦鹉:也称鹦哥,其能仿人说话。舌:一作“色”。
④分:分享。凤凰:古代谓之神鸟,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为凤,雌为凰。
⑤公侯:公子、王侯。梦:指益州梦。
⑥烟水:同云水,谓其远意。
⑦五云:祥瑞之云,呈五种颜色
写作背景
元稹极富诗才,然而第一次与薛见面,便令他敬佩不已,并主动为薛捧持笔砚,薛涛赋诗作画,笔走龙蛇,其不世之才华,使元稹大为吃惊,便引为知己。这是他后来写的赞美薛涛的诗。元稹深爱薛涛,唱酬往来,情深意切。后来元稹到了浙江,遇到了刘采春,便忘了与薛涛旧情,薛涛写了一首《柳絮》以自嘲:“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篇11:经典古诗《薛涛全集》原文
经典古诗《薛涛全集》原文
薛涛(?~832至835),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池上双凫
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风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明淅沥,松径夜凄清。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蝉
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春望词四首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扌监)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
许厕高斋唱,涓泉定不如。
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僚同赋早菊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咏八十一颗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王当)。
开时九九知数,见处双双颉颃。
四友赞
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柳絮咏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金灯花
阑边不见(艹襄)(艹襄)叶,砌下惟翻艳艳丛。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朱槿花
红开露脸误文君,司蒡芙蓉草绿云。
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泽总薰薰。
忆荔枝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秋泉
泠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采莲舟
风前一叶压荷蕖,解报新秋又得鱼。
兔走乌驰人语静,满溪红袂棹歌初。
菱荇沼
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
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
江边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
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九日遇雨二首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
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听僧吹芦管
晓蝉鸣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
紫阳宫里赐红绡,仙雾朦胧隔海遥。
霜兔毳寒冰茧净,嫦娥笑指织星桥。
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
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样人间染百花。
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
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
斛石山书事
王家山水画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
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
西岩
凭阑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
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
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赋凌云寺二首
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闻说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
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海棠溪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篇12:《正午牡丹》阅读答案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元稹写给薛涛的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