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

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

2025-02-17 07:52: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yqhzy131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

篇1: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

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

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的现状与经济问题分析,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

“十三五”是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时期,需要推动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实现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工业发展,实现城市化、城镇化水平提升,加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为: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三农”问题,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战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缓解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实现城乡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1]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的现状与经济问题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

城乡统筹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

多数农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但我国农业不同于发达国家,属于弱势产业,其劳动生产率不高。

相关文献指出,虽然近些年农业技术的推广提升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异[1]。

(二)城乡劳动力素质差异较大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资源的作用远高于物质资源。

文化水平是衡量人才力量的重要指标,从我国目前的受教育水平分析,由于农村文化人才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乡人才资源差异较大。

从相关统计学调查分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员中,小学及以下人员所占比重高达45%,远超过第二(15%)、第三(20%)产业[2]。

(三)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

城乡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值速度方面。

我国城镇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值为253.65亿元,而农村地区的投资值仅为城镇的18.9%,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值的绝对值差异不断增大。

(四)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异较大

从实际收益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配方面实行的是“以乡补城”政策,但农民在土地资源开发中获得的利益却很低。

在城乡土地开发过程中,政府通过征收农民手中的土地以获取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出让费用。

截止到,我国土地出让金超过2.15万亿元。

并且随着现代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价不断提升,但在土地收益分配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导致农业的切实利益受损。

有学者指出,在征收农民用地的权益分配中,当地政府能够获得60~70%收益,村委会能够获得25~80%收益,而农民仅能获得5~10%收益。

目前城市用地具有明显的市场化特点,但是政府对于农村用地以及房屋市场化仍存在许多限制。

农民住宅无法买卖,农民工无法将房屋变现,导致其缺乏资金、无法在城市安居。

(五)城乡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城乡教育水平差异主要来源于教育投入差异以及基础条件方面的差异。

从教育投资分析,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事业费以及公用经费均显著低于城镇学校;从基础条件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导致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无法分给教育过多资金。

此外,城镇中的高学历教师比重显著高于农村,导致农村教学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且近些年来,政府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但是总体而言,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并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

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现阶段中,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土地规划一体化、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均等化等战略措施。

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措施,为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一)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

在城乡统筹规划过程中,坚持“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城市与乡村发展目标进行规划设计以及战略布局,摒弃传统的二元发展理念,提升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提升城乡规划的衔接性,从而实现城乡布局规划、城乡统筹控制、乡镇规划建设、产业体系发展、教育、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面覆盖。

(二)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为了实现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而为农业增收提供基础建设。

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这就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改变传统的耕种技术,进行产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农业生产,加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

此外,要重视城乡的生态环境保护,摒弃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经济要素特点,选取优势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城市以形成工业为主的产业机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目标;农村则以推动轻加工业发展,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格局。

(三)推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在城市化的基础上提升城镇化发展的科学性,要坚持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重视大城市的规模效益、聚集效益以及辐射效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要充分调动小城市在加快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流通作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而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主要从三方面着手: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虽然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仍处于弱势群体,目前许多地方仍存在农民工子女读书难、看病难以及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因此,要加紧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让城市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②增加对农村资金投入,加紧农村、农业建设,推动农村基础建设,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③加强对村支部的监督与管理,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

(五)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而推动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通过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能够改善其精神思想,提高农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先进意识,激发农民自力更生、积极致富的精神。

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专业素质;加强农村的科普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提升农民的民主意识以及维权意识,增强对政府的信任感,进而提高农村组织水平。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约有超过60%人口为农村户口。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为了赶超西方国家,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实行城乡分离发展政策。

但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重工轻农”得到一定的改善;此外,以城带乡等理论的出现也缓解了城乡发展之间的差异。

但政府仍需重视城乡发展之间的差异,通过城乡规划一体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文章首先针对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

[2]发展农村经济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增长较快、效益比较好,但经济的繁荣集中表现在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民收入比较低、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民贫富差距大、农业投入相对少等现象。

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

鉴于农村经济在我国的重要地位,研究发展农村经济问题就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探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有效对策,尽快解决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近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快速发展。

篇2:城乡一体化农村对联

城乡一体化农村对联

济水开源,源远流长,千重波浪千重锦;

民生为本,本深叶茂,一体城乡一体春,

城乡一体化农村对联

楼台簇绿,燕剪裁春,画里诗中何所似;

电脑下乡,新车入户,农村城市最难分。

梅柳万家春,济源有若桃源美;

城乡一体化,村貌喜同市貌新。

济世风、惠民策,化春曲支支,将心唱醉;

源头水、脚下山,看愚公辈辈,扛梦走来。

济源活水输春,推开风月三千画;

王屋流霞铺锦,题写城乡十万诗。

沟壑填平,待遇等同,色彩千重春更灿;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城乡一体景尤新。

莺鸣翠,燕舞红,锦绣济源春正闹;

城涌金,乡瀑玉,辉煌盛世业常荣。

春点梅花十万树;

国呈瑞气五千年。

济水源头春色早,古韵生辉、新城焕彩;

愚公故里笑声多,工商举翼、农牧飞歌。

雪吟发展,月咏和谐,看济水城乡一体;

风颂改革,花歌开放,喜王屋天地同春,

引来十里春风,好挥妙笔书长卷;

盘点一年喜事,大展宏图赴锦程。

燕鹊报三春,捎来喜讯;

城乡连一体,绘出新天。

田垄涌青蚨,骄写名签:农也,商也!

街衢弥绿树,惑萦玉兔:城耶,乡耶?

通衢织锦,莺梭巧缀愚公梦;

广厦连云,兔颖新描济水春。

济水钟灵,十里花飞红雨乱;

源流毓秀,一川玉泻紫云闲。

春风抹绿三农路,

时雨敲红百姓门。

和谐人纳福;

发展国催春。

玉兔为何来,是打探春天消息?

梅花不肯老,定流连盛世风光。

底事喜开怀?惠政鸣锣春启幕;

哪折堪醉我?丰收叫板富登台。

相关推荐:

蛇年春联

爆笑诗歌对联

迎春对联

藏头对联中藏对联

含有蛇字春联

篇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构建城乡一体化环保模式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构建城乡一体化环保模式

摘要: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变更,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利用强度的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负荷也在不断加大,环境问题突出,与当前强化县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不相适应.在对徐州市农村环保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作 者:章文忠    ZHANG Wen-zhong  作者单位:徐州市环境保护局九里分局,江苏,徐州,221140 期 刊:环境科技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1(z2) 分类号:X5 关键词:农村    环保    现状    对策   

篇4: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菏泽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问题研究

王德贞

(菏泽市委党校,山东菏泽 274006)

摘要:该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对菏泽市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问题的基本态势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篇5: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菏泽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问题研究

总的看,我市对新农村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进一步丰富,采取的措施更加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全力搞好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开工建设生态文明村237个,2011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的达到111个,基本达到生态文明标准的村有26个。目前全市完成了村镇体系规划,今年初步建成的300个农村社区生态文明村都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规划设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关键,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有很多成功的模式。我市农村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178.06亿元,增长3.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 890元,增长23.9%。全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到117.22亿斤,实现了连续八年增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90家,比去年增加4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90亿元,同比增长11.2%。

一、我市人口和地理位置基本情况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京九铁路与新欧亚大陆桥在此十字交汇,现在已成为我国纵连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虽然交通发展给人们出行和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对社会管理也增加难度。我市人口910万,约占全省人口的1/10;土地总面积12239平方公里,南北最长距离157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0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8%。

二、我市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有以下因素影响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对推进我市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还缺乏积极性、稳妥性;对示范村的培育力度不够,采取的形式,多种渠道培育试点村还需要加强。对基本达到生态文明标准的村,还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确保真正达到标准。(本网网 )对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村,还需抓紧做好“四通”、“五化”等工作,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农民早日入住。对开工建设的村,要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抓好工作建设质量,尽快建成生态文明村。

(二)资金投入力度相对不够。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难点在于资金不足,要想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就必须切实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为此,在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重点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土地金融政策,土地复垦政策,土地挂钩试点政策,开发区建设政策,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改水、改气、农村医院、学校、道路等方面的政策资金,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集中向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尤其是重点村镇倾斜,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确定的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够,如村村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四通”工程、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等,相对达不到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标准;所以,要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达到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还需要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已建成的生态文明乡村,强化后续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日常保洁队伍,形成长效机制,还需要重视。

(四)农村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虽然2011年9月份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但全市清理“粪堆、土堆、柴草堆、垃圾堆”等,相对达不到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标准;对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农村“脏乱差”现象的根本改变还有一定距离。

(五)工作督导调度力度相对不够,详细了解农村社区生态文明村建设进展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还需加大工作力度,完成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六)个别地方对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标准不高。如和潍坊寿光市,滨州博兴县、滨城区,德州平原县、齐河县等地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

(七)农民对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自觉行动不够。同时,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制度规范广大农民群众的行为,农村文明风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乡村两级干部有的对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不闻不问,有的对发生的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持有推脱的态度,不积极进行处理和解决,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影响了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发展。

三、加快我市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继续加大对示范村的培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育试点村。如单县以点带面,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确立了“抓点、连线、带面”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示范区、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以林下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以浮龙湖休闲观光为主的黄河故道生态乡村旅游业”为主的农村经济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将建成120个示范村,2011年建成示范村、示范镇30个。对基本达到生态文明标准的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提高,确保真正达到标准。对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村,要抓紧做好“四通”、“五化”等工作,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农民早日入住。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难点在于资金不足,要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就必须切实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为此,在资金投入方面重点是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土地金融政策,土地复垦政策,土地挂钩试点政策,开发区建设政策,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改水、改气、农村医院、学校、道路等方面面的政策资金,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集中向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尤其是重点村镇倾斜,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如单县以“一池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十有”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全县硬化村庄道路260公里,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46处,解决了4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修建排水管道280公里,安装路灯3 610盏,栽植绿化树木2.6万株,改造文化大院100个,修建文化广场20个,改造卫生厕所6万座。

(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确定的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继续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抓好村村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四通”工程、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达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同时,对已建成的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强化后续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日常保洁队伍,形成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强化经济支撑。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抓手,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多户支撑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经济作物,加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五)进一步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继续定期召开调度会议,抓好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督导,加快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度。继续进行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观摩评比,排出名次,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评比,一季度观摩;坚持一线工作法,组织有关部门在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召开汇报会、调度会,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力推进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切实搞好检查验收,按照制定的《考核办法》和有关文件,年底对各县区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六)城乡联动,强化村容镇貌环境治理。探索建立村容村貌治理新机制,每个农村社区生态文明示范村都制定村规民约,组建保洁队伍,如可配有2-3名保洁员、1-2名农村公路巡护员。各乡镇组建城镇管理综合执法中队,强化乡镇驻地日常管理。实行市县直部门包乡镇、乡镇包路段责任制,大力开展城乡公路综合整治活动。

(七)规划先行,强化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全村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有乡镇驻地总体规划、中心村(社区)建设规划,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镇规划体系,达到生态文明乡村规划覆盖率100%。

(八)与土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相结合,努力实现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良性互动。抢抓“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示范县”机遇,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全市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程。

(九)与秸秆综合利用相结合,努力实现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共同发展。如单县先后引进国能生物发电、鲁顺糠醛、中承纸业等10余家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年消耗秸秆及树木枝丫材100万吨,既缓解了农村秸秆堆放压力,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新技术,建成新型沼气池6 000余座,实现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十)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努力实现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高效农业发展的同好共赢;与倡导农村文明新风相结合,努力实现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相互促进。集中开展“节水、节电、节肥、节药”宣传月活动,可举办专题新型农民培训班,大力倡导农村社区生态文明生活方式,使广大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

(十一)坚持责任落实到位,实行市县直部门包村工作责任制,长期驻村蹲点,一线工作,跟踪督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进行倾斜;政策扶持到位,用活用足各项惠农政策,整合资源、集中使用、重点突破。对先行一步的示范村,在挂钩试点和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农村住房建设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整合改路、改水、改电、改灶、改厕等涉农项目,加强示范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考核奖惩到位,市县将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纳入乡镇(办事处)季度观摩和年终科学发展考核重要内容。

(十二)加强对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认识,提高工作标准不高。在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有效模式,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扎实稳妥地搞好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相关文章:

1.规模经济论文

2.如何写经济论文

3.国民经济论文

4.教学研一体

5.城乡工作计划

6.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

7.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研究经济论文

8.地方财政转型辩证法经济论文

9.石油业的发展经济论文

10.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word文档
《城乡一体农村经济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