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教育需要罚,还是法?

教育需要罚,还是法?

2024-05-06 07:52: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gtkdb5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教育需要罚,还是法?,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教育需要罚,还是法?,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教育需要罚,还是法?

篇1:教育需要罚,还是法?

教育需要罚,还是法?

k12评论     -11-19     k12网友:peter

近来看见这样一类命题:“教育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惩罚”。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的命题(苏霍姆林斯基):“在培养道德习惯的过程中,不容许采用惩罚的手段”,“教育不应当是惩罚”,“绝对正常的教育是与惩罚无缘的。这一信念不是书面推理的结果,而是多年实践的总结”。

两类命题相反。但也有可能是对“惩罚”的解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学生要教育”,这一命题成立。但“教育不是万能的”这一命题也成立。面对目前学校中的种种难题,教育一时难以奏效,怎么办?一些人往往就想到“罚”:好好教育你不听,还不该惩罚?但仔细思考一下,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罚?罚到什么程度?谁给的权力?由谁来罚?罚的根据是什么?罚了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矛盾激化了又怎么办?罚对老师、学生和其他有关人精神身心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不解决,恐怕只会造成滥用惩罚,使矛盾更大。

我这儿想谈另一个字:“法”,具体说就是法规,纪律,科学管理。

最近学习香港一姐妹学校的管理制度,深深感到他们真是“依法治校”,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都有处理“流程图”--怎么办,谁来办,一目了然。相比之下,我们的管理制度也是厚厚一本,但空话套话多,处理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

比如经常看到的令许多学校老师头疼的作业问题(迟到等问题也类似)。我们要求按时交,不交的要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不听呢?就看各位老师的“本领”了。姐妹学校是这么做的:1.学生入学前学校就有“家长手册”讲明要求,使学生家长都知道应该怎么办;2.无故不交作业,记录扣一分,老师教育(学生可以解释原因,有时需要家长说明,如果说谎或态度恶劣另外扣分);3.学年扣5分记录一小过,班主任参加教育(常约请家长);4.扣10分为中过,训导处(主任)参加教育,(常有心理咨询员配合,多数为义工);5.扣15分为大过,校长参加教育;6.记小过不能当优秀学生;7.给予改正机会,希望取消扣分的学生订立“自新计划”,保证一个月内没有违反纪律的现象,或者另有立功表现,计划由学生本人、家长、老师、班主任签名认可,像一份合同,并且真正做到(实施过程中老师、朋友关注、鼓励、督促),然后扣分就可以取消了。

其他如对破坏课堂纪律、打架斗欧、抽烟吸毒、拉帮结派、作弊以及不合适的打扮等的处理都有具体规则,明明白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一切按规则办,事事有人管,整个学校管理也就井井有条。

大家都按规定办,也就很少有无故不交作业(或迟到等)的了。有的学生从外地转来,原来习惯不好,到了这样的环境,也容易变好。办的过程中,不需要提高嗓门、红脸、训斥或其他什么惩罚--有点像现在交警“文明执法”,立正敬礼微笑:“您刚才违反了第几条第几款,我将记录您的违章,如有申诉可以去某处。”不需要喊叫推打。也像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层层负责,事事按规定,这样一般的人也能管理好,否则再有本事的人也难以管理,或冲突不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有法,才能稳定;学校有法,才有正常的教育秩序,才能教育好孩子。

但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1.应试教育压力。作业过多过难,只要求学生就不那么合理;2.执法是对各有关方面方的约束,特别是领导要负责,不能什么都推给老师班主任。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执法’不也是一种惩罚吗?”这里是有区别的。“法”(规章、制度、纪律)是为保障集体、大多数正常学习工作生活而经过大家民主讨论制订的,比较明确、合理、科学(有不合理不完善的当然也要修订补充改革),执行起来有根据,要求公开公平公正,不至于随意性太大,被执法者也只能怪自己违法了,同时受到“法”的教育。也有的地方的`有的“法”包括了较重的“罚”甚至体罚,如前一阵韩国有学校规定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体罚学生,前两年另一亚洲国家新加坡因为一美国青年违法而要依法“鞭打”他,引得美国人一片哗然,美国总统都出来求情,该青年还是挨打了。这儿不讲这些“罚”的对错,依法办事总比随便惩罚要好。我们要的是法制,不能靠“人治”。

“法”对老师、校长也是约束。有法要依,要公平。该你管的不管就是失职。大家各司其职,管理自然上路子。姐妹学校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该主任校长先生办的,他们总是负责去办,不借口忙(他们只有校长,没有副校长,不像我们有好几个副校长),不指责老师班主任(他们知道老师们已经做了该做的,每次教育谈话都有记录签名)。

学校里依法办事也是一种素质教育。从小是守纪律的好学生,长大到社会上就能成为守法的好公民。如果只是课本上课堂里教学生守法,考卷上能答题,学校管理却无章法,学生毕业也不会守法。

惩罚对老师有什么好?很难说。从人的心理、健康说。谁不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家客气礼貌、笑容满面。学校里,谁不希望良好的师生关系?谁愿意整天板着脸、跟学生生气发火?--有损声带,神经紧张,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对健康很不利;谁愿意去惩罚或体罚?--弄不好矛盾激化甚至好心却犯了法惹上官司。看着身边外籍老师课堂内外欢声笑语不断,谁不羡慕?他们没有应试压力!我们的老师实在是应试教育压力太大,顾不上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顾不上教育规律和管理科学,加上没有完善的制度,遇到学生老是不听教育,还有把什么都推给老师班主任的领导,就往往失去理智,不能冷静思考,不由自主地就提高了嗓门扭曲了面孔甚至扬起了手,作出自己不愿意做,做了又后悔的事。如果仔细想想,为应试教育牺牲健康触犯刑律,真是不值得。倒不如采取相对“不合作”的态度。

别指望“惩罚”能帮什么忙。那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要十分慎重的。如果环境许可,不如促进学校(或更小范围,一个班,年级)制订切实可行的“法”(规章制度),搞点科学管理。

现在有的学校管理混乱,一般惩罚不奏效,体罚和变相体罚不断,已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甚至社会的稳定。有的文章片面指责老师,认为是老师素质不高所致。这是不公平的。老师们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和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得不违心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已经够痛苦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出问题的根源,为老师们松绑减压,关心老师,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老师的积极性。抛弃“以分治校”,实行“依法治校”,才是办好教育的根本。

篇2:教育随笔:孩子还是需要鼓励的

教育随笔:孩子还是需要鼓励的

点心时间到了,严老师对小朋友们说:“谁能坐好,就奖给他红苹果。”嘉亮意外地坐得很好,得到了一个红苹果。教学活动时间到了,嘉亮端端正正地等待着老师上课,要知道平时的他经常会做小动作,不是捡地上的垃圾,就是摆弄自己的衣服。在今天的一节二十五分钟的活动中,嘉亮不但认真地坐好,还很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没有出现“离谱”的情景。活动结束后,我当着全班小朋友们的面,表扬嘉亮认真、有进步,而嘉亮则很严肃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也没有很开心地笑出来,让我第一次觉得嘉亮是这么的可爱。

要午睡了,我依旧在嘉亮的床旁边看着他睡觉,他用被子捂着头说他旁边的小朋友的袜子臭死了。我拉开被子悄悄地对他说:“你今天真的.很棒,睡觉也要棒棒的,好不好?”嘉亮听后,很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说话,也控制住自己的手脚不动来动去。

下午的游戏活动时间,嘉亮跑过来告诉我说:“别人要玩积木,文杰不让别人玩。我们要一起玩的,对不对?”我回答说:“对啊,玩具大家一起玩才是好孩子。”嘉亮又说:“我让别人一起玩积木的。”我摸摸他的脸说:“恩,你做的很好。”嘉亮笑嘻嘻地走开了。

放学时间到了,嘉亮的爷爷来接嘉亮,我表扬了嘉亮,嘉亮开心地说:“我今天都做的好的,明天我还要得红苹果的。”

在我的眼里,嘉亮小朋友十分的调皮,学习能力差、好动、喜欢打闹,是个让我头疼的孩子。通过今天一天的表现,我深深地认识到孩子终究还是孩子,不可能做到满分,有时还会得零分,如果带着有色眼光看待他,对他感到失望,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反馈给你的也会是消极的态度。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给予孩子的应是满满的鼓励。

篇3:商学院EMBA教育 是个人需要还是社会需要

这涉及到对EMBA本质的理解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定义所能涵盖的。难道EMBA的设立,只是为了给企业高管一个提升能力,增加影响力的机会?任何教育形式的设立,都不是为单纯满足某个人或某群人的个人需要,而是有一定社会价值的,EMBA也不例外.EMBA是针对企业高管的特别教育,那么企业高管应该学什么,才能对社会有益呢?

显然答案不是炫富,攀比,享乐,残酷压榨员工,激化社会矛盾,而是低调,务实,理智,合理投资经营,用合适的方法管理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创造财富,让自身,企业,社会和谐发展。对企业家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管理,理财知识的学习。

说到这里,现在到了最关键的问题,究竟采用什么办法,才能真正提高中国EMBA教育水平,扭转公众的不良印象,真正和国外的EMBA一样,在企业家和民众中间都得到赞赏和认可呢?

EMBA,垄断还是市场化?

显然,该专家认为,市场化是造成中国EMBA发展畸形的罪魁祸首,应该由政府主持,由少数几家规范,完善,专业的大学举办,严格控制学员名额,资格审查要慎之又慎,凡是达不到国外标准或政策规定的一律拒之门外。不能有市场竞争,不能做成产业,不能掺杂商业利益,做象牙塔里最纯粹最神圣的`EMBA教育。

这幅理想确实十分美好,让笔者不禁想到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只能是空中楼阁。

过于垄断,缺乏竞争的后果是什么?只能是不思进取,日益堕落。没有产业化,没有商业利益的驱使,只能是逐渐萎缩。即使有政府监督,EMBA仅剩的几家合格的教育机构也只会应付了事,赚钱第一,教学质量最后。因为没有可以威胁到其垄断地位的竞争者。只有市场化,产业化,引入竞争,各家EMBA教育机构才可能为打败竞争者挖空心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服务质量,以吸引学员,在互相刺激,不断创新中,才能共同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EMBA的发展道路。否则,中国EMBA教育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当然,由于政府管理过于宽松,机构之间恶性竞争造成的短期混乱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像一株树苗,放在户外,在接受阳光雨露的同时,本地鸡窝,必然也得承受狂风暴雨,但只要挺过去,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动辄就想为避风雨,把树苗搬回温室里去,所能长成的,最多只是一株盆景。

EMBA的市场化道路,需要政府监管,机构自律,民众理解,专家评论,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这没有错。但以市场化的缺陷为由否定市场化,回到垄断的道路上去,是根本行不通的。

篇4:教育孩子需要的四种巧妙暗示法

教育孩子需要的四种巧妙暗示法

教育孩子,并不需要大喊大叫。有时候,一些巧妙的暗示法反而更有效。下面,让亲亲宝贝小编来告诉你教育孩子的4种巧妙的暗示法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应用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应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几种情景暗示,或许能在教育孩子时对你有所帮助。

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就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的双手就“安静”了。

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表情暗示:

家里来了客人,瓜瓜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瓜瓜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解析: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等,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言语暗示:

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都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浩浩,今天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很乖,每天总是自己叠被”。浩浩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叠被了。

解析: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动作暗示:

晚上9点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站起来把小飞床上的被子铺开。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小飞,小飞看后马上睡觉去了。

解析: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让孩子接受这种暗示,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孩子需要父母的注意,特别是口头上的赞许,或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这些都能表达对他的鼓励。

【教育需要罚,还是法?】相关文章:

1.教育叙事研究法

2.教育需要四心

3.安全生产法警示教育

4.奖与罚高中范文

5.教育哲学到底该归属于哲学还是教育

6.薛法根博客教育随笔

7.学校不能乱罚学生款

8.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9.以案释释法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10.经验总结法

下载word文档
《教育需要罚,还是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