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3-10-12 09:02: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同芯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篇1:《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0分)

那些无用的美好

1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近乎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叹道:“女孩子下棋真是件很美的事!”

2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棋龄。她喜好围棋,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不误。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会儿,站在树下,隔着窗,聆听纹枰落子声。声音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打蕉叶,那感觉甚是美妙。

3有一天,我从棋院接到女儿,两人说笑着往回走。走出不远,碰到位熟人,也来接儿子下课。寒暄几句后,他说起给儿子报了英语和奥数班的事。得知我女儿在学围棋,他一脸不解地问道:“下棋不就是玩嘛,有什么用?”

4隔了几天,又在路上遇见那位爸爸,朝儿子吼叫着什么,颇有风摇雨至的架势。果然,一巴掌抡过去,孩子的脸上留下几道红痕,疼得放声号哭。细听之后,才知是孩子英语没过关,被他怒声斥责。

5女儿如受惊的燕子,闪扑进我怀里,调皮地吐吐舌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她许是庆幸,在报班这件事上,我不曾给她压力。亦确是如此,她起初觉得围棋好玩儿,后来痴迷上围棋,我便鼓励她对认准的事坚持下去,从中找到乐趣。

6学棋久了,女儿会跟我聊些心得,如落子无悔、逢危须弃、不得贪胜等。看似高深的生活哲理,尽在盈尺棋盘间。她还说打谱时能感受到,高手的对局像音乐,像书法,像绘画,变幻无定,美不可言。从她的话语里,我知道女儿领悟到了黑白之道与围棋之美。除了围棋之外,女儿还喜欢古筝、书法、绘画。我常常对女儿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

7我认为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只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对于学习就足够了。业余时间,不如多接受艺术熏染,以怡养性情,丰盈自己的内心。

8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弹一首好听的筝曲,或是铺开纸墨,临几张颜体小楷,抑或即兴挥毫,画竹画梅画鸟画鱼。如此清雅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阕词、一幅画、一首歌。

9女儿还特别喜欢旅游,自她两岁多起,我每年都会带她到各地走走。

10我们去过椰风轻吹的海南岛,到过瓜果飘香的新疆,游历过古色古香的丽江,奔跑在北戴河的沙滩上……体味到路途的辛苦,也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11有同事劝道,带孩子跑那么远,费钱又费时,何况去了也白去,等小孩子长大后,留不下太多印象。

12我听了笑笑,却不认同他的想法。在旅行中,女儿认识了许多新事物,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同时变得独立、坚强。

13记得那年她刚三岁,我带她去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进到园中,连续走了三四个小时,她有些疲累,我提出要抱她,她摆手说:“妈妈也累,咱们歇会再走吧!” 她躺到长椅上睡了会儿,醒后坚持自己走。那天的出游,她愣是咬着牙走完了全程。

14她十三岁那年,我们去新疆的库姆塔格沙漠,连续翻越两座沙丘后,竟有些迷路了。骄阳火舌般灼烤着,这时带的水只剩小半壶,女儿嘴上干得起了泡,却把水壶递给我:“妈妈,您留着喝吧!”我紧紧抱住她,眼泪哗地淌下来。后来,我们靠着带的一个指南针走出了沙漠。每每想起那个瞬间,我总会心头一暖,眼中泛起湿潮。

15《小窗幽记》中有言:“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高下。”女儿从自然怀抱中、山眉水目间,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这使得她无论到哪里,都有着极好的人缘。乐观自信、宽容平和,有一颗喜悦、宁静且充满爱的心。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勤学善思,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

16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很多娴雅的东西正逐渐被消解,被替代。然而,亲爱的孩子,永远记得别只顾低头赶路,偶尔让心灵慢一些,再慢一些。

17要知道,那些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和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总有一天,它们会成为你内在气质的外化,是你面对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选自《幸福·阅读》第2期 有删改)

21.文章重点记叙了哪些与女儿有关的“无用的美好”,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2.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

23.文章③-⑤段的内容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3分)

24.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拥有的一种 “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或经历)。(不少于50字)(3分)

答案:

(五)(10分)

21.①让女儿坚持自己的爱好——下围棋,并送她到棋院上课(1分);②女儿特别喜欢旅游,“我”每年都带她到各地走走(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2.此句话妙用比喻的.修辞,(计1分)把女儿下围棋落子的姿态比作鹤的姿态,写出了女儿下棋的优雅娴雅,使表达生动富有神韵(计1分);另一答案:这句话用词精准,富有表达力;一个“轻拈”一个“飞落”传神地写出了女儿下围棋落子时姿态的美丽优雅至极。(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的好处,也考查词语的妙处;回答修辞的妙处可以得分,回答词语的运用也可以得分。

23.不能删除。(1分)③-⑤段叙述了熟人给儿子报英语和奥数班,孩子反而英语不过关遭到斥责的事情,是一种反衬(对比)(1分),突出恰恰是看似“有用”的事物却在扼杀儿童的天性,而“无用”的事物却培养了女儿的艺术细胞与广泛爱好,让她找到乐趣,学会坚持(带来人生的美好)(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反衬,对比的手法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24.叙述事例清楚,紧扣“无用”“美好”不少于50字(计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把握的能力。

篇2: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1、(4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鸟鸣涧王

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4分)

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2分)

3、(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①丁丁漏水o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__________。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5、(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6、(3分)赏析《饮酒》,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融合。

篇3:《冰灯》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冰灯》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冰 灯

韩静霆

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厉厉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去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罢?它拚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呵,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短,我愿意。

18.作者旨在赞美“严冬的冰灯”,却从“绿蒙蒙的春天”落笔,这样写意在表明(4分)

答:

19.将第二段的大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两层完整地概括出来:(4分)

20.综览全文,请阐述作者由冰灯的哪些特点,体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写景状物时,作者先用水晶,白玉作正面渲染,再用月夜、白天等背景作侧面烘托。

B.第三段写到天暖冰融,冰灯无声地融化了,渗入泥土,汇入江水,重作生命的轮回,凸现冰灯的青春活力。

C.文中连用《命运交响曲》《天鹅湖》和昙花三个比喻,意在说明“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的道理。

D.文章由冰灯的外在形象,写到融化消尽,再写到冰灯的生命永恒,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化地揭示了主题。

E.文章首尾呼应。开头时“执拗地想着”与结尾时“时时想着”突出说明冰灯令作者铭记在怀。

F.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将冰灯的温存与凄厉的北风对比,将冰灯的化

为乌有与花树、人生的春华秋月、黄金年华对比,将悠远的昭示与缩短的寿命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8.① 冰灯令作者难忘;② 冰灯给作者启示的久远。

19.① 冰灯给人热烈如火的感受;② 冰灯的美丽连语言和绘画也无法表达。

20.冰灯只能存在一冬,却能给人留下永久的印象,由此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能用长短来衡量,重要的是内容。

21.D E

篇4:乌鸦和猪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乌鸦和猪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在一株大树下,乌鸦碰到了一只浑身长满黑毛的猪。

“哈哈, 这个黑家伙, 多难看呀!” 乌鸦说。

猪向四处看了看,发现说话的是乌鸦,也就说:“讲话的,原来是一个黑得可怜的小东西!”

“你说谁?你也不看看你自己!”乌鸦气愤愤地说。

“你也看看你自己吧!”猪也很气愤。

它们争吵了一阵,就一道去池塘边,证实谁更黑得难看。它们从水里照了自己,又互相端详了一下,谁也不开口了。但乌鸦忽然高兴起来:“其实,黑是漂亮的。”

“我也以为黑是很好的。”猪也快乐地说。

1.给短文加个题目

答:

答案解析:乌鸦和猪

2.端详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

答案解析:仔细地看

3.为什么乌鸦感到气愤?

A.因为乌鸦认为自己很漂亮。

B.乌鸦觉得猪是在侮辱它。

C.乌鸦认为猪是难看的家伙,没有资格说它黑得可怜。

正确答案:C

4.为什么猪会感到快乐?

A.猪一直觉得黑是很好的。

B.猪认为乌鸦不如自己好看。

C.因为乌鸦也是黑的。

正确答案:A

5.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哈哈 这个黑家伙 多难看呀 乌鸦说

答:

答案解析:“哈哈,这个黑家伙,多难看呀!”乌鸦说。

篇5:紫藤萝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紫藤萝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阅读题目

1.“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2.“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上文第二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题答案

1.答案:作者睹物释怀,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2.答案:“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失去小弟的悲伤。因为他看到紫藤萝花虽然在十多年前也遭到不幸的遭遇,也曾零落过,但它现在依然开得蓬蓬勃勃。他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所以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答案:因为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或逝去而停止流动。

4.答案: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一朵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篇6:阅读文章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文章练习及答案解析

我们家的大衣柜和茶几的面子都是用水曲柳做的,一道一道抛物线形的木纹如溪流荡漾流过,母亲总是爱惜地用软布顺着波纹的方向细细擦拭,像是怕搅乱了水流的方向。

而那一对太师椅,是用云楸木做的,深红色的扶手上,一团团云彩般的花纹。母亲总说这种云楸木木质最坚硬,是硬杂木,我总奇怪,那太师椅扶手是怎么弯成弯弯的月亮形状的呢?搬家的时候,旧家具们大半二十、三十地处理给了穿着军大衣在院子里游荡的那个人,当年我实在是不能体会母亲心中的不舍和痛。

迭部不愧是树多的地方,当我以文字为齿细细梳理记忆时,却发现大多与树有关。

我们烧最硬的青冈木,从山上砍来粗枝子,回家用锯子截成一节一节的。截面细细密密的'环形纹路,一个圆完满地装在另一个圆里。有一天,被雨困在一个仿古的亭子里,亭子前是一个喷水池,雨一滴一滴落到水里,平空画了一个圆,一环环扩散开去,再滴,再画一个圆,与另一滴的圆边缘相交在一起,整个连成一片。与青冈木截面的木纹一样,规则的年轮如水波荡漾。一截截青冈木劈开,一顿饭两三根都烧不完,着时不像油松那样烟熏火燎,干干净净地燃出热烈的火焰。

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树,岁月在心里静静地画上一条纹路,如此而已。心底深积着粗粗的砂粒,树皮也粗粗封存着所有的情感,一抑一抑地推过,露出细腻的木纹,如同多年之后灯光下如水的记忆。不是月光,城里已经难得看到月亮了。

院子南面的六月菊憔悴着,屋后的墙有个豁口,墙面白灰大半剥落了。离墙四五尺远,长着黄褐的椿树,丹的火炬树,苍白的桦树,及其他的杂树,半光着打着颤,摇摇欲坠了。还有什么能在心里留下年轮般的纹呢?除了记忆。我倒是宁愿耐着心情,不厌地细数心底的纹路,一环一环地读去,听雨声间歇和突发,如母亲以手指轻触光滑流动的木纹。

——节选自《散文》第4期 作者:王琰

1.“当年我实在是不能体会母亲心中的不舍和痛”,联系全文看,母亲为什么会有“不舍和痛”的感

觉?

答: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不是月光,城里已经难得看到月亮了”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答:

3.联系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个人就是一棵树”这句话的理解。

答:

5.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参考答案:

1.家具伴随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凝结了母亲的情感,是母亲过去生活的见证。(意合即可)

2.强调作用,强调今日已非往昔,过去的美好难忘只能在记忆中出现。(意合即可)

3.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过去生活的怀恋。(意合即可)

4.人成长所得的阅历、经验实际上就是岁月留在人心里的痕迹,心随年龄的增长不断的积累大小、深浅

各不相同的纹路,这和树随时间推移增加年轮是一样的。(意合即可)

5.木纹(原标题)、年轮、人.树、年轮般的纹……

篇7:《美好的声誉》阅读练习及答案

《美好的声誉》阅读练习及答案

美好的声誉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期间,是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期。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他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先生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弗·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来。

格罗弗·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让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

美元怎么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是誓绝吗? 3800美元?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都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爷爷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这使我记起了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宝贝。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盖瑟留给我们的遗产,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土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阅读题:

1.给下列词语造句。

迷恋

宽容

2.第一自然段后面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联系前文,试着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

3.试分析尤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4.文末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5从故事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略)。

2.①前途未卜②毕业后将何去何从③如何生计。

3.固执威严但同时又通情达理。

4.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5.美好的声誉很重要。

篇8:《匡衡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匡衡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4分)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小题2:语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小题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佣作:雇佣 资:借 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D

小题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小题1:试题分析:逮,今义为“逮捕”;古义为“到、及”。资,今义为“资本”,古义有“借”的意思。大学,今义为“高等学府”;古义为“大的学问家”。

小题1:试题分析:“资给以书”中“以”是“把……”的意思。全句“就把书借给他”,“必以分人”出自《曹刿论战》,原句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这里的用法相同。所以,选D,A、用来;B、因为;C、凭借。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讲匡衡家庭贫穷,夜晚无烛读书,只好凿邻居家的墙,把邻居家的亮光引导到自己家里,好让自己继续读书。后来就演变成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这个成语,表层意思是借邻居家的光亮读书,实际上是形容一个人勤奋苦读的。

篇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子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 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 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所以动心忍性 ( )

(2)曾益其所不能( )

(3)更以净衣易之 ( )

(4)门徒悦其勤学 ( )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告之于帝

B.人则无法家拂士/则何以成

C.舜发于畎亩之中/或依林木之下

D.以记其事/不以物喜

3.翻译下列句子。

( 1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2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之行尸走肉耳!

4.乙文表现了任未的什么精神?请写出甲文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参考答案:

1.(1)用来……的`方法(2)通“增”,增加(3)交换(4)喜欢

2.C

3.(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呢?

(2)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仍然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使活着,称他为行尸走肉罢了。

4. 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辛的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篇10:《三国志·魏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其答案解析

《三国志·魏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其答案解析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指曹操)。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把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 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B.吕布击术于阜陵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涣闻唯德可以辱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以下六句话,分别是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涣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②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③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

⑤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

B.吕布得到袁涣之后,想让袁涣写信痛骂侮辱刘备,袁涣坚决不同意,即便以死相威胁,也决不妥协,还以理说服吕布。

C.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重。

D.袁涣作官谨慎小心,考虑成熟了才去实行,外表看着温和柔弱,但是内心却颇能决断。因病去官,百姓依然念念不忘。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4分)

(2)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3分)

(3)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2分)

8.D【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来”、“来”,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其余: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连词,表修饰关系C、介词“在”】

9.C(③与坚持操守无关。④是为政的主导思想和做法。⑤只表现袁涣不炫示邀名。)

10.A【“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所言过重,与事实不符。】

11.(1)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4分)

(2)用高尚的品行来影响他人,用仁义的思想来感化他人,同时安抚那里的百姓,替他们扫除危害。(3分)

(3)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勤勉地实行了(2分)

篇11:《流浪的二胡 》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流浪的二胡 》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流浪的二胡

陈荣力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它就是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

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文章在第2、3自然段,分别写到了马头琴、唢呐、二胡和琵琶,其作用是什么?(4分)

2.文章第6自然段说,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请结合文意,说说流浪的花与极致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突破题型】

3.二胡本是一种普通的乐器,经过作者的铺陈渲染,它成了特定文化和情感的载体。请结合全文,简要地谈谈你对流浪的二胡的理解。(5分)

4.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本文的修辞特色 (2)简析本文的用词特色

【参考答案】

1.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或器乐具有地域性或地方性)

2.流浪的花是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极致是说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3.二胡的流传和发扬光大其实是和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中国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写照和不屈抗争精神的体现。二胡的流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4.【赏析提示】(1)作者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排比和比喻。(2)一是语句空灵优美,如行云流水,自然清新,朗朗上口。如开篇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中的漂泊清冷,十分流畅,用词新颖。二是词语极富江南特色,文章使用了大量表示江南式意象的词语,形象地概括了江南的历史底蕴。

篇12: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解析

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解析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及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令人痛惜不已。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小题1:品味下面划线词,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2分)

(2)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2分)

小题2:第⑩段中“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结合上下文谈“我”充满怎样的“敬意”?(2分)

小题3:第①、第⑦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如何理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2分)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2分)“怔怔地”“怏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完,了无生气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现“我”看到叶子全部凋零时的痛惜之情。

小题2:(2分)在我眼里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都值得崇敬和珍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

小题3:(4分)结构上葡萄叶生长旺盛与葡萄叶过早凋落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2分);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1分,答出反衬即可),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4分)作物是为果实而生的,它们的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一旦果实夭折,作物的生命也就黯淡了,提前进入生命的秋天(2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为什么使命而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

小题2: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此处谈出对所有事物都应具有敬重之情。

小题3:观察语句、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照应对比作用,内容上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文,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1.紫藤萝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2.《母亲》阅读练习和答案解析

3.六级英语翻译练习及答案解析

4.高一化学课时练习及答案解析

5.《将进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6.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7.《黑锅》阅读练习及答案

8.《牙膏》阅读练习及答案

9.《井绳》阅读练习及答案

10.《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