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

2023-08-28 09:14: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辟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

篇1: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

从文学审美的本质和特征、文学的审美功能和审丑效应、文学美感的传达和接受、文学形式和风格的审美情趣、民族宗教与文学审美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旨在建构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的文学审美理论,使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本土走向世界.

作 者:朱堂锦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中文系,云南,曲靖,655000 刊 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JI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4) 分类号:B83-0:I206.2 关键词:古代文学   审美   范畴   本质   接受   风格   宗教  

篇2:审美娱乐范畴刍议

审美娱乐范畴刍议

“审美娱乐”范畴作为审美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普遍景观和重要特征,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纯粹的娱乐”,而向“娱乐”范畴的深层意义上扩展,是一种审美层次上的心灵愉悦;在其美学特征上具有“审美快适性”和“审美解放性”,并产生一种“溶解性的美”,具有自身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承认“审美娱乐”的合理性的同时又不能放弃清醒的`价值评判,对于当下娱乐文化中追求感官刺激和趋于媚俗的现状,应该进行必要和迫切的审美导向,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作 者:孙茹茹 SUN Ru-ru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刊 名: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2(2) 分类号:B83-0 关键词:娱乐   审美娱乐   美学特征   价值评判  

篇3: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

百年来的中国古文论研究,论著的数量极大。要全面的深入了解,难度是很大的。近十馀年来,已有不少古文论研究回顾的论著,1 该说的似乎已经都说了;还没有说到的,正是很不容易说的部份。以一人之精力,要浏览一遍数百部研究专著和数千篇研究论文,就每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梳理出具体的研究进展,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能够说的,只是一点印象而已。

中国古文论的研究史从何时算起,是一个界线不很清楚的问题。如果仅从对于已有的文论作解读和评论这样一个角度看,那么汉代就开始了。汉人对于《毛诗序》的解读,就可以看作文论研究。类似的研究历二千馀年而没有间断。它虽然没有间断,但也始终没有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零散、带着随意涉及的性质。有的还时常与其它的学科混在一起,如以经学的面目出现,或杂在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在批评作家作品与阐述文学理论问题时附带评论他人的批评与理论。可以说,在二十世纪以前,古文论的研究还是其它学科的附庸。但是这种情形,在二十世纪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就在二十世纪,古文论研究独立成科了。它开拓出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有了一个研究的疆界,建构起它的研究对象的大致范围、描述了它的史的大略的研究构架;而且,开始了对于自己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自觉探讨。它的广阔的研究领域,它与其它学科的'广泛而复杂的联系,使它具备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一切条件。

这个学科建立的时候,并不称为“古文论”,而是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关于这一学科的命名是否与它的研究对象相符合的问题,学术界不时有所议论。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按理说,就不包括文学理论。虽然在我国的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表述常常纠缠在一起。但是,除了这样的文学批评之外,也还有一部份不涉批评而纯论文学理论问题的论著,如《文赋》、《二十四诗品》等等,把这个学科命名为文学批评史,就应该把这一部份纯论文学理论问题的论著排除在外,此其一。文学批评史,顾名思义,就是对文学批评作“史”的研究。但是这一学科从它萌生之日起,专题的研究就与史的研究并存着,越到后来,专题的研究所占比重越大。有的史的研究,可以说完全是在专题的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此其二。至少因了这两点,这一学科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就是不准确的。或者正是因了这不确切,有的论著就称为理论史(如蔡钟翔等先生编著的《中国文学理论史》);有的称为文学理论批评史(如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其实,如果要给这一学科一个较为确切名字,似乎还是称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更好一些。从研究的对象说,既可以包括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可以包括从文学创作中反映出来的文学观念;从研究的角度说,既可以包括史的研究,也可以包括专题研究。考虑到这一点,本书采用了这一名称。但这一名称也未必能为学界所共同接受,既然约定俗成,《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等种种的名称,恐怕是还要并存下去的。

对这一学科的名称作了必要的说明之后,就要来简略的说明它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经过。古文论研究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二十世纪初,虽已有零星的古文论研究论文发表,如:19陈受颐在《南风》发表《文学评论发端》,2 19廖平发表了《论〈诗序〉》,3 19刘师培发表了《文笔辞笔诗笔考》4 。但古文论的整体面貌如何,并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二十世纪初古文论的专题研究也已经进入大学课堂,如:1914至19,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讲《文心雕龙》,讲稿就是后来出版的《文心雕龙札记》。同一时期,刘师

[1] [2]

篇4: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城著名三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与山西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五行:金木水土火。

古代四艺:琴、棋、书、画。

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印度。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篇5: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更多精彩内容请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002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第一部韵书《切韵》

00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书《字通》

006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00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0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0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014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书《孙子》

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

018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020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023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025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027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029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

031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

035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

037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039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篇6: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时,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创造了许多故事。神话是纯粹的虚构,传说有历史的影子,比较著名的有:精卫填海、女祸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黄帝,尧、舜、禹等。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书)最早的两部书。《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战国策》也同样,称为“国别体”,《战国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经汉刘向重新改编整理,共三十三篇。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况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经)、庄周的《庄子》(南华经);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书》、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孙或孙膑的《孙子兵法》杂家的有吕不韦的《吕代春秋》等,这些著作都是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

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一部“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因遭谗贬 ,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

西汉时的政论散文大家有晃错,名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等。还有贾谊,名篇《过秦论》。

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主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还有杨雄,作品有《甘泉赋》、权乘作品有《七发》。

班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西汉时的民歌经整理成为“汉乐府”。其中的名篇《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另一首是北朝民歌《木兰辞》。)

魏晋时期的曹氏父子被称为“三曹”。曹操创作了《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第四言体诗。曹丕的名篇有《燕歌行》、他还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文论,现仅存《典论论文》。曹植则著有《白马篇》、《洛神赋》等名篇。

“建安七子”指曹丕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孔融、陈琳、王桀 、徐干、阮瑀、应玚 、刘桢等。他们多慷慨悲凉之风,被称为“建安风骨”。他们掀起了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与“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还有女诗人蔡琰(文姬),她创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建安以后,司马氏篡权,进入东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和散文《大人先生传》,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影响,而陶渊明更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等,为中国古典文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东晋的干宝撰出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刘义庆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刘勰是南朝梁代的文艺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唐代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顶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的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绝句的珍品。边塞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孟浩然,王维则成为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王维工音律、善诗画,宋代苏轼曾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岑参和高适则是唐代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中国豪放派浪漫主义诗人的高峰,世称“诗仙”。

杜甫,字子美,别称杜工部,世称“诗圣”是中国现实主义诗人的高峰。

后人评论:李诗思疾而语豪,杜诗思苦而语奇。“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中唐时期的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为柳宗元和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擅写寓言体散文的柳宗元并称“韩柳”。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领导了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名篇《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流传。

贾岛和孟郊是“苦吟诗人”,时称“郊寒岛瘦”。

晚唐时期政治周凋敝,民不聊生。杜牧忧国忧民,李商隐则情思缠绵,诗句含蓄,并称为“小李杜”。

北宋时期词大量涌现。其影响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他与北宋时的柳永、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成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而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则以“慷慨悲壮”的词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领袖。并称“苏辛”。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等,他一生创作了九千三百多首诗,在文学史上当属罕见。

元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一曲。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元杂剧有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汤显祖(《牡丹亭》)、王实甫(《西厢记》)。散曲亦有“四大家”之说,即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其中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他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运用的“鼎足对”被人极为称颂。

篇7: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春秋》三传:《谷梁传》、《公羊传》、《左传》

·“三曹”、“三苏”:曹操、曹丕、曹植、曹丕;苏洵、苏轼、苏辙

·杜甫的代表作品“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冯梦龙的“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

·清朝散文大派“桐城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櫆

·三坟五典:古书名。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为“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的书为“五典”。

·三代:夏、商、周

·三王:伏羲、遂人、神农

·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中军为三军统帅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分孟春、仲春、季春。(夏、秋、冬照此类推)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后来也用鸡、鱼、猪)

·三甲:科举名。始于宋代,殿试分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三甲第一名叫传胪。明清时期相沿,一甲限三人,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

·三从四德:古代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幼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女容、妇功。

·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

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唐朝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最著名的四部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明吴承恩《西游记》

清曹雪芹《红楼梦》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曾朴《孽海花》、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四时:春、夏、秋、冬

·文房四宝:笔、墨、砚、纸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篇8: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集锦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2.中国古代文学神话论文

3.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概述论文

4.中国古代文学——五言诗的起源

5.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人的称谓

6.考研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7.范畴的近义词

8.简析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境之美

9.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必知常识考点

10.古代文学主题论文

下载word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