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

2023-08-27 08:36: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开心快乐每一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

篇1:《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13分)

周国平

⑴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很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译经用了。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⑵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作为对比,近百年来,中国学者纷纷谈论和研究西学,但是,不必说在西学造诣上名冠欧美,即使能与那里众多大学者平起平坐的,可有一人?

⑶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⑷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3.作者认为玄奘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请细读第一段,说说哪三处地方能具体表现这一点。(3分)

14.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诚如文章末段所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精神伟人被电视剧等形式娱乐化了,对此等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不该提倡;但也有人认为,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介绍伟人未尝不可。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2. (3分)

一个民族应该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或忘记玄奘是可耻的也对。

13.(共3分,一点1分)

①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或: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②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③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遭他婉谢。

14.(3分)

运用 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2分)

15(4分)【回答示例】不赞成。(1分)因为玄奘等精神伟人,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思想巨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然而精神伟人一旦被 娱乐化之后,往往会因为历史真实的被抹杀,而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仅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也不利于我们个人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发展。我们应该循着历史的真实去了解他们,吸收他们的思想精髓,这样才更有利于个人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

(从赞成或不赞成的角度回答皆可。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即可得4分。)

篇2:《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周国平)

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着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它们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翻译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②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1300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宽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经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③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了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了证实,可见玄奘治学和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④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15.文中作者所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16.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如果把“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中加点的“敢”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玄奘“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 (4分)

参考答案:

15.(4分)忘记玄奘是可耻的。三个方面:精神伟大(或“品行崇高,,精神执著”);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或“在印度、日本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是人们最熟悉、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每点1分,计4分)

16.(4分) 对比论证(2分),突出玄奘的巨大成就和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2分)

17.(3分)不好(1分)。“敢”字强调印度大德高僧们对玄奘叹服的程度(1分),去掉就不足以凸现他在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大(1分)。

18.(4分)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1分)其中,取经用了17年,翻译用了19年。(1分)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1分)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1分)

篇3:《忘记玄奘是可悲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忘记玄奘是可悲的

周国平

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一个。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的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

②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③他身上,有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矛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译经用了。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④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⑤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他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了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公元七世纪前的古代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这段历史会是一片漆黑,没有记录历史习惯的印度人甚至不知道佛祖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也因为如此,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⑥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悲的。(选自《闲情的分量》,有删改)

1.第①段中的划线句是作者针对什么现象发的感慨?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全文结构,概括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的空白(标有a、b、c、d处)。

第②段 “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第③段玄奘具有执著求真的精神。 毕其一生求取和翻译佛经,不为荣华富贵所动。

第④段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中加粗的“敢”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第③④⑤段的内容让你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其中一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本文中的“玄奘”为比较对象,谈谈你对《西游记》中的“唐僧”或娱乐化的“唐僧”(如《大话西游》中的唐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

2.示例: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在印度讲佛经,连印度的大德高僧都叹服(或:他所译佛经至今无人超越)。玄奘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历史的经典(或:他所记述的内容得到考古证实)。

3.不好。“敢”字强调印度大德高僧们对玄奘叹服的程度,去掉就不足以凸现他在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大。

4.(1)示例:唐僧不愿做女儿国驸马。

(2)示例一:玄奘是名著中“唐僧”的原型。唐僧身上有玄奘执着求真的.优点,也有普通人胆小怕事、软弱无能、难辨是非等缺点。本文中的玄奘寄寓了作者对执着(文化)精神的肯定和追求,而唐僧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前者更可敬,后者更可爱。

示例二:影视剧中娱乐化的唐僧即使还有一点真实玄奘的影子,也已沦落成为娱乐观众的一个道具了。多情、啰嗦的“唐僧”,与玄奘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除了博得观众哈哈一笑以外,没有多少价值,属于肤浅、低俗的文化消费(“娱乐至死”)范畴。

篇4:《忘记玄奘是可悲的》阅读答案

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一个。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的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

②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③他身上,有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矛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④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⑤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他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了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公元七世纪前的古代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这段历史会是一片漆黑,没有记录历史习惯的印度人甚至不知道佛祖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也因为如此,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⑥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悲的。

(选自《闲情的分量》,有删改)

16.第①段中的划线句是作者针对什么现象发的感慨?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3分)

17.分析全文结构,概括相关内容,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内。(4分)

第②段

“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第③段

玄奘具有执著求真的精神。

毕其一生求取和翻译佛经,不为荣华富贵所动。

第④段

第⑤段

,《忘记玄奘是可悲的》阅读题答案

18.如果把“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中加点的“敢”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19.结合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7分)

(1)本文第③④⑤段的内容让你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其中一则。(2分)

(2)以本文中的“玄奘”为比较对象,谈谈你对《西游记》中的“唐僧”或娱乐化的“唐僧”(如《大话西游》中的唐僧)的认识。(5分)

答案:

16.“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3分)

评分标准及说明:三个分句各1分,每少一个分句扣1分。

17.示例:

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在印度讲佛经,连印度的大德高僧都叹服(或:他所译佛经至今无人超越)。

玄奘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历史的经典(或:他所记述的内容得到考古证实)。

评分标准及说明:每空1分,概括简要准确即可得分。不是仿写,不要求表达形式上的完全一致。

18.不好(1分)。“敢”字强调印度大德高僧们对玄奘叹服的程度(1分),去掉就不足以凸现他在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大(1分)。

评分标准及说明:考生能从词语的字面意义及对本段中心的作用角度分析,且表达准确不空洞,即可得分。

19.(1)示例:唐僧不愿做女儿国驸马。……

评分标准及说明:故事源自《西游记》,符合本文中心(1分),表达简明(1分)。

(2)示例一:玄奘是名著中“唐僧”的原型。唐僧身上有玄奘执着求真的优点,也有普通人胆小怕事、软弱无能、难辨是非等缺点。本文中的玄奘寄寓了作者对执着(文化)精神的肯定和追求,而唐僧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前者更可敬,后者更可爱。

评分标准及说明:能对人物性格、品质特征进行正确比较,得2分;如果能结合本文和名著谈出自己的理解,得2分;表述有条理、语言简明,得1分。

示例二:影视剧中娱乐化的唐僧即使还有一点真实玄奘的影子,也已沦落成为娱乐观众的一个道具了。多情、啰嗦的“唐僧”,与玄奘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除了博得观众哈哈一笑以外,没有多少价值,属于肤浅、低俗的文化消费(“娱乐至死”)范畴。

评分标准及说明:能指出娱乐化唐僧的特征,得2分;如能联系现实进行深层思考,并且表述简明,即可得5分。本示例答案只是供阅卷老师参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

这道题有较大难度,要求考生紧扣本文,联系名著或者现实深入思考。从命题的角度,不把评分标准仅仅定位在结论的对与错,而是认识程度的深与浅、语言表述能力的强与弱。

篇5:忘记过去是可耻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忘记过去是可耻》。

今天是抗争胜利61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中华民族那一幕幕血腥的场面,又浮现在我的眼前。1895年我们的宝岛台湾被逼割让给日本;68年前的“七。七事变”让宛平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流血;听,卢沟桥的晨风似乎在诉说,南京大屠杀时被杀的万民众的冤魂在哀号……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啊,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教训。李清照说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许多革命先烈都是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走向战场的,多少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赵一曼死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遗憾。这么刚烈的女子就这样惨死在日本鬼子手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中国占600余万平方公里,中国约占战区的三分之一。为什么他们把矛头指向中国,是因为他们以为我们善良的中国人民,软弱可欺。但我们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知道了,我们的人民是不可欺悔的,国家是不可侵犯的。

死去的烈士们都已化做一缕风,让他们死得多么悲壮,让人心痛。我们

的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响亮的声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

当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地宣告: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正说明一个旧时

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又建立了起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

生活越来越好,像是生活在蜜罐里,但谁又能忘记那段悲痛的历史呢?

我们现在就是要抓紧学习,学习抗日小英雄二小的忠烈,嘎子的智慧,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让全世界认可中国这个伟大的民族!

我的演讲完毕了,谢谢大家!

篇6:《请你一定忘记我》阅读答案

文/安宁

龙小桃从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转来我班,和我就隔了一个走道,坐在我的左边,但她似乎丝毫没有像其他女生那样,想要尊我为“老大”的意思。上课的时候,我走神,视线散漫地落在她起满毛球的外套上,还有一支难看裂纹的圆珠笔上,突然地就有了同情,悄悄将自己刚买的笔,夹张纸条,放到她的桌上。我在纸条上写着:支援你一支漂亮的笔。我原以为龙小桃会对我无限地感激,至少也应该还我一抹温暖的视线吧,没成想,她只是淡漠一瞥,就将笔重新放回了我的课桌。

我自此便与龙小桃记了仇般,不再搭理。

那天是龙小桃最胆怯的英语测验,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在中途去办公室送试卷的时候,突然心生一计,将龙小桃的试卷抽出来,放进自己的书包里。没有人知道这一个小小的把戏。老师只认定龙小桃不交试卷,是对他尊严的藐视;而不交还耍赖说交了,那更是“罪加一等”,不可原谅。其结果是,龙小桃被老师罚站一节课,外加写一份字的检讨。像是有一阵风,龙小桃的名声,倏忽便飘出了很远。

事态的发展,朝我无法预料的方向突飞猛进。英语老师好面子的个性,让他将此事汇报给了班主任;而班主任,又一个电话将龙小桃的父母叫到了学校,且当着很多领导的面,将他们女儿种种的表现,添油加醋地大肆渲染了一番。

结果,领导决定,要给龙小桃一个记过处分,并在年级大会上,作为典型,对她进行公开点名批评。那张试卷,在我书包里,像一颗随时都可能引爆的炸弹,让我坐卧不宁,也让我再不能在龙小桃面前,保持昔日的风光。甚至当龙小桃的视线,无意中落在我身上时,会像是千万根针,无声无息地刺着我,直至我的心溢出了血。我最终在一个无人注意的傍晚,悄悄溜进办公室,将龙小桃的试卷,扔在了英语老师的椅子下面。

我等了许久,英语老师都没有再提及试卷的事。后来有一次,我装作无心地问起试卷的事,老师竟然神情紧张地瞥我一眼,便立刻拿了别的话题岔开去了。而就是这一眼,让我知道,龙小桃的冤屈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而我所欠龙小桃的东西,也无法再还上。

龙小桃终于没有读完高二,便转学去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许多人对于她的离去,不过是议论几句,便不再提起;而我,却是很奇怪地,在龙小桃走后,再也不能将她忘记。我曾经试图沿着她昔日放学回家的路线,去找寻她的住处,但最终却是走失了方向;我也曾到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闲逛,希望能够与她偶然相遇,向她当面说一声“对不起”。可是,时间终于没有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后来的某一天,我在一个街口,与龙小桃不期而遇。我几乎是满含了惊喜,想要过去拥抱住她,告诉她,我曾用怎样长的一段时间,为所做的一切自责,我也曾怎样渴盼着,她能将我原谅,且与我成为朋友。但是龙小桃在看到我的那一刻,却一扭头,快步走开了,任我怎么呼唤,她都不再回头。

若能彼此忘记,那么,该是我与龙小桃最好的结局。

(选自第5期《青年文摘》,有删节)

1.《风筝》与《请你一定忘记我》讲的'都是往日回忆,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筝》一文采用了________的记叙顺序,写了“我”小时候________一事;本文采用的是________的记叙顺序,记叙了________一事。

3.两文中的心理描写都很有特色,请你品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语言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筝》一文的文题揭示文章线索,而本文以“请你一定忘记我”为题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筝》中的“我”,想通过当面道歉的方式,求得小兄弟的宽恕。而本文中的“我”做错事后,极力补救,想求得龙小桃的原谅。这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筝》中的小兄弟,对待“我”的过失,全然忘却,毫无怨恨。而本文中的龙小桃是怎样做的?假如你是文中的龙小桃,对待“我”自责的行为,将会做出怎样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做?

参考答案

1.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我”冤枉别人后渴求得到原谅的愿望,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

2.倒叙 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顺叙 “我”偷藏同学龙小桃的英语试卷导致她被记过处分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我”内心焦躁、自责、愧疚的心理状态。

4.作者以“请你一定忘记我”为题,充分表达了“我”对所犯错误的后悔之情,以及真心希望龙小桃能够原谅“我”,忘记“我”的过错,且与“我”成为好朋友的美好愿望。

5.在一个无人注意的傍晚,悄悄溜进办公室,将龙小桃的试卷,扔在了英语老师的椅子下面;龙小桃转学后,“我”曾经试图沿着她昔日放学回家的路线,去找寻她的住处,希望能够与她偶然相遇,向她当面说一声“对不起”;与龙小桃不期而遇时,几乎是满含了惊喜,想要过去拥抱住她,告诉她,“我”曾用怎样长的一段时间,为所做的一切自责。

6.冷漠,不理睬。示例:假如我是本文中的龙小桃,会原谅作者,并且与作者成为好朋友。因为终归是同学,而不是仇敌。如果认为不可原谅,说明理由也可。

篇7:《谁能让我忘记》阅读答案

《谁能让我忘记》阅读答案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①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②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③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④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⑤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作者在结尾说,“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还是一块西瓜片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和作用的?

①写出了家庭生活的贫困②爱子心切,为儿子筹措学费费尽心机,不择手段。33.“没看见”和“我看见的,只是„„”并不矛盾,“卖西瓜”和“抠鸡屁股”浓缩了父母对“我”最深沉的爱,“我看见的„„”意思是说我会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意近即可)这句话照应文章开头,深化了主题。34.提示:符合主题即可,若能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较有文采更好。 示例: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②常怀感恩之心,善做点滴之事。③幸福之花,开在感恩的枝头。

篇8:谁能让我忘记阅读答案

谁能让我忘记

侯德云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①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②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③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④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⑤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我的眼圈红了。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篇9:谁能让我忘记阅读答案

3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画线句子②中“烟熏火燎”写出了父母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焦急难耐的心情。

B.文章画线句子③中“背着手”、“一挺一挺”等动作写出了父亲的自豪与得意。

C.文章画线句子①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文章画线句子④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D.文章画线句子⑤中“清醒过来”的意思是:不能光想着高兴,要为儿子筹措学费。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1.文中有两处描写父亲看我的眼神,请找出来,结合重点动词体味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4分)

32.母亲为我筹措学费抠鸡屁股一段,幽默调侃,请分析作者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这一举动的深刻内涵。(2分)

33.作者在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的?(3分)

篇10:谁能让我忘记阅读答案

30. C(2分)

31.(4分)

①“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眼光在拧”,“拧”一词写出了父亲的狂喜以及对儿子的赞许。

②“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扎”一词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浪费行为的不满与愤怒。

32.(2分)

①写出了家庭生活的贫困

②爱子心切,为儿子筹措学费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33.“没看见”和“我看见的,只是……”并不矛盾,“卖西瓜”和“抠鸡屁股”浓缩了父母对“我”最深沉的爱,“我看见的……”意思是说我会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意近即可)这句话照应文章开头,深化了主题。

篇11:阅读是精神生活阅读答案

有关阅读是精神生活阅读答案

①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有多么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对之施以哄笑,以无信仰自夸。畸形都市化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娱乐性传播媒介冒充为文化主流,绝无文化素养的记者和明星冒充为文化主角,几有席卷天下之势。

②毫无疑问,对于这种平庸化现象,凡注重精神生活的人都是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的。不过,其中又有区别。据我观察,可分为两大类。

③一类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大抵而论,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这个世道为末世,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乃至神圣的.诅咒,欲以此警醒世人,寻回盛世。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恢复或营造他们心目中的治世。不论愤怒还是忧虑,救世是共同的立场,所以我把两者归作一个类别。

④另一类人是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他们没有太直接的救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对于作为一种社会现实的精神平庸化过程同样反感,但似乎不像前一类人那样有切肤之痛。由于他们更多地生活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隔膜于或超脱于他们所反感的那种外部变化了。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和蔑视。属于这一类的大抵是一些真正迷于艺术的艺术家,真正迷于学术的学者,以及执著于人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在这样的人看来,或乱世论似乎都有些危言耸听,这个世道和别的世道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是一个俗世罢了。所以,他们始终与俗世保持距离,而把精神上的独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视为人生在世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此意义上,他们的立场可归结为自救。

⑤当然,上述划分只是相对的,毕竟可能有一些个人性和社会性皆很强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自救和救世的立场会发生重叠。我无意在这两种立场之间评优劣,以我之见,真诚的救世者和自救者都是宝贵的。不过,就目前而言,说句老实话,我实在听厌了各种名目的文化讨论,从这些热闹中只听出了一种浮躁和空洞。无论是标榜为“新国学”的复古主张,还是以“后现代”名义装饰现状的学术拼贴,事实上都没有提出切实的救世良策,很可能只是成全了个人的一种功利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为自救的立场作一辩护,尽管真正的自救者是不需要任何理论上的辩护的。

⑥在当今时代,最容易产生失落感的或许是一些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济世雄心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民众的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他们是很难自甘寂寞的,因为他们恰好需要一个轰轰烈烈的舞台才能发挥作用。我不认为知识分子应该脱离社会实践,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精英或想当精英的人太多,而智者太少了。我所说的智者是指那样一种知识分子,他们与时代潮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不看重事功,而是始终不渝地思考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他们在寂寞中守护圣杯,使之不被汹涌的世俗潮流淹没。

⑦一个人是否天才,能否创造出精神杰作,这是无把握的,其实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失去与人类精神这个永恒源泉的联系,如果这样,他就一定会怀有与罗曼·罗兰同样的信念:“这里无所谓精神的死亡或新生,因为它的光明从未消失,它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闪耀而已。”于是他就不会在任何世道下悲观失望了,因为他知道,人类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整体从未也决不会中断,而他的看来似乎孤独的精神旅程便属于这个整体,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可耻作文

2.《大唐玄奘》经典台词

3.大唐玄奘经典台词

4.《父亲是鱼》阅读答案

5.《我们是一家人》阅读答案

6.《我是鼻子》阅读答案

7.相逢是首歌阅读答案

8.《语文是盐》阅读答案

9.浪费可耻演讲稿

10.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心经》是怎样的

下载word文档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