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玄奘法师名人故事

玄奘法师名人故事

2023-08-28 08:17: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unshaop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玄奘法师名人故事,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玄奘法师名人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玄奘法师名人故事

篇1:玄奘法师名人故事

玄奘法师名人故事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篇2:名人故事:玄奘法师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

小学生作文大全

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篇3:玄奘法师与《心经》的传奇

玄奘法师与《心经》的传奇

孙悟空神通广大,终究是《西游记》里面的神话,真正的唐僧西天取经之所以成功,不是依靠孙悟空,而是依靠《心经》的力量。

据历史记载,唐僧于取经途中,遇一高人传授《心经》后,常常念诵,一旦遇到危难,即遇难呈祥。

唐朝玄奘法师(600~664),又叫唐三藏,俗称唐僧。因为《西游记》使之他的名字而家喻户晓,可一般人只知道《西游记》上不分是非好坏的唐僧,却不知唐僧是我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高僧,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翻译家,是印度护法系唯识学在我国的主要奠基者,由于他的'取经让印度大乘佛教流传到了中国,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实际推动者。

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法师奏请西行取经,但没有得到批准。他求法心切,便从长安潜行出关,白昼隐伏,夜间赶路,历尽艰难,西行取经。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在四川时,曾于路上看到一个病人,满身生疮,污臭难闻,衣服也穿得非常破烂,玄奘法师心生怜悯,就把他带到寺里,给他请医生治病,又给衣服和饮食,对病人多方照顾。这个病人深感法师救护之恩,就传授他一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玄奘法师得到心经后,心里感到十分欢喜,就发心修持这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从此,玄奘法师前往印度取经,出关以后,凡在有困难危厄的情况下,都经常一心称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然后遇难呈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有灾难,当下都得消除,转危为安。史载法师在沙漠八百余里中,恶鬼异类,绕人前后。法师念观音名,鬼类仍未全去。法师于是念诵《心经》,一发声,恶鬼异类都散去了。

又传,玄奘法师在益州空慧寺里忽然遇到一个生病的和尚,这位和尚知道法师就要继续上路去印度求法,就非常欢喜赞叹,同时又说:“去中印度要经过很远很远的路,中间有不少艰难险阻。”这位生病的和尚,发慈悲心就口授他《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再叮嘱玄奘法师,如遭到种种苦难危险时刻,要一心恭敬称念《心经》,在往来路上,一定会得到感应,可保平安,没有一切苦难。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法师再去寻找这位和尚,已不见了。后来法师离开国境,在旅途之中,凡遇有困苦厄难环境,或碰到粮食发生缺乏时候,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键时刻,法师都随时随地至诚称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于至诚感通,当下就得到灵应,转危为安,离苦得乐。在西行印度取经的前进道路上,经过千山万水,悬崖峭壁,终于到达了中印度。在佛成道处摩竭陀国,那里有一座那烂陀寺,当法师正在绕坛礼拜的时刻,突然间又看到上次在空慧寺碰到的那位和尚。玄奘法师说:“蒙你口授三世诸佛心要法门的《心经》,我在一路上,每当遭遇一切艰苦厄难时刻,总是一心诵念,仰仗《心经》的护佑,处处都得到顺利,使我安全到达西天,满我心愿,表示诚恳的感谢。”

从这些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唐僧取经成功与《心经》有不解之缘。这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不但是三世诸佛心要法门,而且有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灵感,有求必应,所以玄奘法师普劝人们要受持这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念诵《心经》的感应事迹,古往今来,不胜枚举。《高僧传》二集记载:

唐朝有个静之禅师,俗家姓赵,雍州高陵地方的人,活到78岁,喜欢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观想,依照经文修持学习,性情乐于出家。贞观初年,隐居在光化寺。大约有十几年,经常在茅棚打坐,不住在僧房里,所以四面八方集合来崇拜他的有200多人。他昼夜六时,身口意努力保持清净,精进勤奋的修行,决不辜负一点光阴。当时鼻内生了一个肉瘤塞住,百种药方都医治过,毫无效验,有个和尚告诉他念诵《般若心经》一万遍,所生的肉瘤便落了下来。

现代的感应也有:

我在民国六十七年某夜,阅读《玄奘法师传》,知道了伟大的玄奘法师因要到印度求经,横渡大沙漠时,因一时不小心将随身所带水壶的水流失了,好几天没有水喝,人马俱疲。忽见海市蜃楼以及许多魑魅围绕在其四周,大师心中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有些魑魅应时消失,但却还有一些在纠缠着,大师心中又默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应时所有的幻境都消失了。我阅及至此甚为赞叹《心经》的不可思议功德。因已夜深,熄灯就寝,当躺下不久,很清楚地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压在我身上,顿时全身动弹不得。我习惯性地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数声,猛然想起刚刚才阅读到玄奘大师诵《般若心经》却魔之事,也就开始默念《心经》,当念尚不到三分之一的经文时,这股无形的力量旋即离身而去。从此更加觉得诵念《般若心经》的功德确实不可思议。

般若波罗蜜多是心灵的智慧,是众生心灵的依靠,当我们百无聊赖、走投无路的时候,念诵《心经》可以挽救自己,学习玄奘法师用“心”踏平坎坷。

般若禅语

一切皆空,那么还有什么妖魔鬼怪能存在呢?

篇4: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关于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我们学习了《心经》,就要用《心经》。用《心经》包括用《心经》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修行,指导我们净化生命,净化生活,进而净化社会。

各位大德: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在玄奘法师之前,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

玄奘法师本人就是持诵《心经》的受益者。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在去印度取经的路上,万里孤征,经流沙,过火海,受尽种种苦难。这些苦难有的是来自道路险阻,有的是来自自然界的恶劣气候,也有的是来自人为的土匪抢劫,总而言之,困难重重。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些困难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在玄奘法师没有启程去印度之前,曾经到过四川,那里有个空惠寺。他在那里遇到一位有病的法师。这位有病的法师知道玄奘法师发愿西行取经,赞叹不已。这个有病的法师来自印度,他熟悉到印度的路程,便告诉玄奘法师,此土到天竺有十万里程,不但要翻山越岭,还有种种人为的障碍,凭个人的力量要想克服取经路上的诸多困难,极其不容易。接着就把从东土到天竺,路途上所要经过的种种艰难险阻向玄奘法师描述了一次。

描述完了,又对玄奘法师说:我有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如果能够受持这个法门,就可以保你往来西天一切平安。玄奘法师闻听此言,非常的欢喜,当天夜里就请那位有病的法师传授“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当时是通过口授,而且是用梵语口授,玄奘法师学会了,接受了这个三世诸佛的心要法门。第二天早上,玄奘法师再去找那位有病的法师,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不知何往。玄奘法师对此心领神会,觉得这个病僧决非等闲之辈。

在取经的路途中,遇到种种厄难,有时候甚至有丧生失命的危险,玄奘法师就修持三世诸佛心要法门。这个心要法门是什么呢?就是一本梵文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情,他就将此经持诵四十九遍,每每都能化险为夷,都有非常大的感应。就这样,玄奘法师在遭遇种种困难的情形下,凭借着三世诸佛心要法门的加持,平安地抵达了印度。

玄奘法师当时到达的,是印度一个叫做摩竭陀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佛教大学,古代的佛教大学就是一座大的寺院,叫做那烂陀寺。那里住了几千个出家人,有几百位有修、有证、有学的大德高僧,其中就有玄奘法师从学的戒贤法师。戒贤法师是古印度修证最到位,学问最渊博的一位法师。当时他年高七百岁,在玄奘法师没有到印度以前的一两年,就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人世。而后弥勒菩萨就托梦告诉他:你暂时还不能走,大唐有一位求法的青年法师,聪明绝顶,智慧超群,要来天竺学习佛法。请你为他传授《瑜伽师地论》。戒贤法师就按照弥勒菩萨的嘱托,继续留在人间,他要把法传给玄奘法师。

就在玄奘法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跟随戒贤法师学《瑜伽师地论》的时候,他与那位病僧不期而遇。那位病僧看见玄奘法师求法的愿望得以满足,就满心欢喜地祝贺他,并告诉他:我们昔日大唐一会,今天又在这里重逢。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是观世音菩萨一路加持,是三世诸佛心要法门一路加持,才使得玄奘法师前往西天取经的弘誓大愿得以实现。这件事记载在《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当中,这篇序为玄奘法师的大弟子窥基法师所写,不是别人口耳相传,不是道听途说,是窥基法师亲自从师父那里听来,然后把它记下来,写在这篇序言当中。

这一部经,本来已经在《藏经》当中失传。在一百多年前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许多南北朝、唐人的写经,其中就有这部经典。这是一篇非常稀有难得的文字。

这里有三件事,应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一件事就是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这是一件续佛慧命、弘扬大法、震撼古今的大事,他完全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为了佛法的传播,为了续佛慧命,所以能够感得观世音菩萨显灵,亲自授予三世诸佛心要法门。说明了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这件事的重要和伟大。

第二件要注意的事情就是持诵《心经》的感应,的确是不可思议。玄奘法师作为一个以文字般若来弘扬佛法的三藏法师,他的修持就是以三世诸佛心要法门为常课,时时忆念,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第三,观世音菩萨是一位为了帮助所有众生,为大众奉献自己身躯血肉的人,“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现一个病僧,为玄奘法师口授三世诸佛心要法门,这也是对玄奘法师的一种考验。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要传授这样重要的法门,你是否能够真心诚意地信受奉行。玄奘法师是过来人,只要是佛法,不管是由什么样形象的人说出来,那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都一定要信受奉行,相信它是真实不虚。

再就是这篇文字的.可靠性。这个信息是由玄奘法师的嫡传弟子窥基法师记录在《心经》序言上,而且在敦煌石窟里保存了上千年的时间,其可靠性是不容怀疑的。

我们学习了《心经》,就要用《心经》。用《心经》包括用《心经》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修行,指导我们净化生命,净化生活,进而净化社会。我们在用的过程中,也要深信不疑持诵《心经》就会有感应。没有诚心,何有感应。这是古今所有的感应事迹无数次证明过的事实。

我们如果把《心经》后面的咒语作为持诵的功课,也就同念佛号、观呼吸一样,同样是一个法门,而且是三世诸佛的心要法门。每天持诵至少四十九遍,多则不限。一定会有感应,一定会对我们的修行、身体、事业、家庭都有帮助。古今有许多修行的人,包括僧俗二众,专门以《心经》这个法门作为专修的课程,会写字的,用书法写《心经》来修;不会写字的,每天念诵《心经》。修的时间长了,就自自然然能达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目的。

篇5:玄奘丝绸之路的故事

说起丝绸之路,我们便会觉得那是一条带有神秘色彩的古老驿道,起于汉,兴于唐,丝绸之路贯通了京都长安与亚欧大陆的贸易,做到了互通有无,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带入了对方的文化中,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丝绸之路的兴盛也促使了很多人去亲身体验,其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吴承恩笔下的唐玄奘就是其中之一,在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个人妖不分,善恶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不然,真实的玄奘是一个敢于只身一人勇闯大漠、并精通佛法的得道大师,除此之外,玄奘的家境殷实,他俗家姓陈,父亲陈光蕊,中过状元,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外祖父殷开山,官至宰相。那么玄奘又为什么要去西行取经呢?我想除了玄奘本身好学的原因外,想要在唐朝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游学经历。

公元639年,玄奘得一匹良驹相伴,自长安出发,历时,途径138个国家,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要说玄奘途中的经历可真是丰富,玄奘一路西行,途中经过秦州、兰州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距今天吐鲁番40千米的高昌国,当时的高昌国王被玄奘一人勇闯大漠的精神所感动,将其视为座上宾,殷勤招待并希望玄奘能在高昌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后玄奘继续西行,终于到达天竺,师从戒贤大师,学习大乘佛教。而高昌国也是《西游记》中第十七回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的发生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火焰山,火焰山是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内的一座山,因其所有的盆地地形,使得火焰山成为了全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温度可以达到四十至五十摄氏度,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维语称火焰山为“克孜勒塔格”(红山之意),而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这样描述火焰山:“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虽然这段话实在是过于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火焰山高温、寸草不生的特征,但在火焰山的山腹中因地壳运动产生了许多的沟谷,火焰山的奇特地形也给了瓜果生长充足的糖分的机会,哈密瓜、葡萄、桃等瓜果得以在这里生长,每到收获季节,到处都是瓜果飘香。而现在香甜的哈密瓜,大串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已经成为了新疆的靓丽名片。

玄奘在丝绸之路西行取经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并不像《西游记》中的故事一样脍炙人口,但会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唐玄奘。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玄奘的是三位徒弟是作者吴承恩编造出来,娱乐大众的,但在历史上,玄奘真收过一个徒弟,此人名叫石磐陀,十分崇拜玄奘,便执意要与玄奘同行,但经过几天的行程,石磐陀觉得前途艰险,便萌生了放弃的想法,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石磐陀趁玄奘正在打坐,抽出钢刀,向玄奘逼近。此时的玄奘明白无论自己是苦苦求饶还是与之强硬对抗,都难逃一死,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直到此时,玄奘才开口说:“石磐陀,你为何还不走?我没有你这样的弟子,你快回家和妻儿团聚吧。”在玄奘的责难下,石磐陀终于惭愧而去。石磐陀一事就我们便可以看出玄奘并不是《西游记》的那个软弱的和尚,而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得道僧人,这才是最真实的玄奘。

在天竺学习了多年的佛法后,公元643年,玄奘满载经书启程东归,并向沿途的民众讲解佛法,普度众生,历经两年终于回国,完成了自己游学之旅,也受到了大唐民众的热烈欢迎。此后玄奘一直在大雁塔潜心翻译佛经,宣讲佛法。

玄奘的西行将西域的佛法之道带到了中原,成就了佛法的传播,而 玄奘作为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很好的将两方的文化进行了融合,玄奘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的执着精神同样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6:玄奘丝绸之路的故事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100字

2.张骞丝绸之路的故事

3.班超丝绸之路的故事

4.丝绸之路的故事200字

5.玄奘丝绸之路的故事

6.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7.丝绸之路的故事100字

8.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300字

9.西游记与丝绸之路的故事

10.丝绸之路的故事或传说

篇7:陈玄奘西行的故事

佛教发源于印度,在东汉初期传入我国.我国不少高僧为了探究佛学真谛,都想取得“真经”,为此而作了艰苦的努力,客观上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唐代著名的和尚、佛经翻译家玄奘,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玄奘俗称唐僧,出家前名叫陈(huī),洛州(今河南偃师)人.

他的高祖、曾祖和祖父辈都做过官,父亲陈惠一度也做过官,后来辞职搞起儒学研究来. 玄奘小时候家道中落,生活贫寒,再加上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就随二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开始拜佛念经.十三岁那年,洛阳度僧,他因为小小年纪就对佛学有了研究,从而被破格入选,做了沙弥(没有成人的佛教出家人).他二十岁在成都受具足戒(出家人要取得正式僧尼资格必须受持的戒法规定),后来云游各地,到处拜访名师,精通各家学说,被誉为佛门千里马.但他深深感到佛学的各家学说差别太大,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求法,以搞清到底什么是佛法的真谛. 他向朝廷打了西行求法的报告,但因西突厥把边境局势搞得很不稳定,他的报告没被批准.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北方发生严重的灾荒,朝廷准许百姓(包括僧人)自行谋生,玄奘乘机西行.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过凉州(今甘肃武威)边境时,被守关卡的士兵发现.凉州都督以朝廷禁止百姓出境为由,打发他回长安.当地有位慧远法师,被玄奘的求法精神所感动,派两名弟子帮助他偷偷地越过边防,混出了玉门关. 途中,他遇到一位熟悉西域地理的老人.老人为他的坚毅精神所感动,送了他一匹曾十五次往返伊吾(今新疆哈密)国的老马.

陈玄奘西行

在穿越沙漠时,玄奘不小心将水袋打翻了.他本想往回走,但想到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到目的地,情愿去死,又掉转马头,继续朝西而去. 他在沙漠里走了四五天,没有喝上一滴水,终于支持不住昏了过去.半夜时,一阵凉风把他吹醒,他又站起来朝前走.多亏老马识途,在附近找到了水,这才摆脱困境,走出了沙漠.他经过伊吾,又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麴(qū)文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听说大唐高僧玄奘到达,急忙把他迎到宫中,恭敬地请他讲经说法,还恳切地要求他留下来.玄奘坚持要走,高昌王只得送给他黄金一百两,白银三万两,绫帛五百匹,好马三十匹,骑手二十五人,为他继续西行提供了物质保证和人力配备.高昌王还与他约定,取经回来要先在高昌讲经三年.

高昌王用重礼疏通突厥叶护可汗,同时写信给沿途国王,一路给予玄奘方便. 玄奘带着人马,爬雪山,越冰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佛国胜地印度.当时印度在地理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史称“五天竺”.玄奘游历的顺序是北、中、东、南、西,最后回到中天竺.他一面朝拜圣迹,一面访师参学.在庄严辉煌的那烂陀寺,他拜当时印度有名的高僧戒贤为师,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攻读佛经以及许多古印度的重要典籍,佛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他还在那烂陀寺开讲佛经,撰写了《会宗论》三千颂,沟通了佛教瑜伽、中观两大学派的隔阂,获得了戒贤等佛学大师的赞许.

印度有个摩揭陀国,国王戒日王虔诚地信仰佛教.他听说了玄奘的事迹后,就在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开了一个不加任何阻止的无遮大会,请了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和三千多名高僧、学者到会,推选玄奘作为大会的论主,请与会者参加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玄奘从此名震全印度,成为最有影响的佛学大师,声望和学问都超过了他的老师戒贤.

这时,玄奘向朝廷上表,陈述自己游学求法的经过,表示要取了真经后返回祖国.唐太宗非常高兴,让他赶快东归. 玄奘返回长安不久,前去洛阳谒见即将出征辽东的唐太宗.唐太宗对他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十分赞赏,劝他还俗从政.玄奘表示要继续研究佛学,并要把带回来的佛经翻译出来.唐太宗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还为他创造了译经的条件.玄奘不仅翻译了大量佛经,还和弟子一起,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把西行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说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历史传闻等各方面情况记载下来,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后来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西游记》,成为一部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

【玄奘法师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1.《大唐玄奘》经典台词

2.大唐玄奘经典台词

3.名人智慧故事

4.名人经典笑话故事

5.名人故事读后感

6.高尔基名人故事

7.稀奇古怪名人故事

8.名人立志故事

9.屈原名人故事

10.名人故事英文版

下载word文档
《玄奘法师名人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