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

《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

2023-07-21 07:59: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日出没的月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

篇1:《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饭: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比食至( ) (2)罗列盈前(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文中的加点字的含义(3分)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14.直指面对佳肴美酝不能下箸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从本文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

参考答案:

12.(1)等到(2分)(2)满(2分) 13.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3分) 14.直指已经用三碗糙米饭填饱了肚子,即使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下了。(2分)。 15.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3分)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比食至 ( )

(2)罗列盈前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3.刘南垣开喻门生的方法值得称道的有哪些方面?(3分)

4. 直指在老师的开导下明白了什么做人的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2分)(1)等到 (2)摆满(各1分)

2.(2分)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

3. (3分)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1分),他能巧用日常生活实例来类比开导门生,从而使接受者心服口服。(2分)

4.(3分)待人要宽厚,(1分)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2分)(回答不敢以盘餐责人得1分)

参考译文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篇2: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饭: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比食至 ( )

(2)公强之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两膝相比者

(B)比其反也

(C)天边若比邻

(D)鳞次栉比

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1、(1)等到(2)勉强

2、(1)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 (2)、直指明白了这是在开导他,以后就再也不敢因饮食问题而苛责别人了

3、B

4、(供参考)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篇3:《刘南垣公规劝》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刘南垣公规劝》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

①国朝:指明朝。

②老:告老。

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

④治具:下厨房,烧饭。

⑤脱粟饭:即糙米饭。

⑥饮馔:指酒肴。

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比食至( ) (2)罗列盈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文中的加点字的含义(3分)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3】.直指面对“佳肴美酝”“不能下箸”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从本文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

答案

【1】(1)等到(2分)(2)满(2分)

【2】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3分)

【3】直指已经用三碗糙米饭填饱了肚子,即使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下了。(2分)。

【4】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3分)

【参考译文】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 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启示:

1.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2.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比食至  

(2)公强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两膝相比者

(B)比其反也

(C)天涯若比邻

(D)鳞次栉比

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答案】

1、(1)等到(2)勉强

2、(1)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  (2)、直指明白了这是在开导他,以后就再也不敢因饮食问题而苛责别人了

3、B

4、(供参考)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篇4:《南垣善谕》阅读答案

《南垣善谕》阅读答案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参考译文】

刘南垣老人家是国朝尚书,年老而辞职回到家乡。有一个直指使,因为饮食的事情而苛求下属,郡县的官员为此很忧虑。刘南垣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去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为你留了这碗饭。但是我的妻子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吃过,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不一会,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刘南垣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刘南垣笑着说:“可见饭食酒菜,原本没有精粗之分,饥饿的时候容易吃下去,饱的时候难以吃出味道,时候不同使人这样的.。”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饭食责怪别人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具:准备

(2)比:等到

(3)食:饭食

(4)食:吃

(5)强:强求

(6)责:责怪

2.翻译

(1)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有一个直指使,因为饮食的事而苛求下属郡县的官员为此很忧虑。

(2)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可见饭食酒菜,原本没有经粗之分,饥饿时容易吃下去,饱的时候难以吃出味道,时候不同使人这样的。

3.说说刘南垣“开谕”直指使所用的方法:

以老师的名义请他吃饭,又不及时把饭菜端出来让他饥饿产生食欲,吃了大量的粗粮,再以佳肴美食罗列盈前而无法下箸,使他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篇5:刘南垣公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刘南垣公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俟:____________

(2)郡县患之患:_____________

(3)自朝过午朝:_______________

(4)直指谕其训谕: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 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答案

【小题1】(1)等;(2)担心,忧虑;(3)早晨;(4)明白、悟出

【小题2】C

【小题3】(1)(直接使)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给分点:直接使、因、感到担忧)。(2)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给分点:易为食,难为味,和然)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注意判断多义词的用法,比如本题中的“患”和“朝”.

【小题2】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内容,从故事情节和对人物描写方面比照各项,找到有差别的地方。文中对人物没有心理描写,所以C项错。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患”“时”“使”,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篇6:《食喻》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食喻》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 俟:

(2)无人治具 治具:

(3)自朝过午 朝:

(4)直指谕其训 谕: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

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

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

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

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

过程:

结果:

评价:

参考答案:

1.(4分)(1)等 (2)下厨张罗(或做饭 ) (3)早晨 (4)明白、悟出

2.(2分)(C)

3.(6分)

(1)(3分)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2)(3分)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4(6分)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粝的饭食招待他。当他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

结果: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

评价示例:刘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

篇7:《食喻》阅读答案附翻译

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 ①刘南垣(yuá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 款待。⑤治具:烧饭。⑥饮馔(zhuàn):饮食。⑦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各食三碗 食不饱,力不足

B.自朝过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不敢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D.罗列盈前 曾不盈寸

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篇8:《食喻》阅读答案附翻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翻译:

(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翻译:

10.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 的优点。他的'老师有

的优点。(2分)

参考答案:

7.(2分)B

8.(2分)A

9.(4分)(1)等到饭菜端来,直指使抬眼一看,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关键词:比、惟) (2)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关键词:谕、以) (每句2分 ,意对即可)

10.(2分)(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 (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刘麟曾任工部尚书,已告老还家。听说有位直指使(官职名),对饮食特别讲究,他百般挑剔,常常因为饭菜做得不合口味,责骂部下,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他。刘麟对直指使说:“我本想设宴加以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留顿便饭吧。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张罗,家常便饭,吃得下吗?”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可是从早上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受,又不便张口催促,只得勉强忍着。好不容易等到饭菜端出,直指使抬眼一看,竟是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直到觉得撑得难受,才将碗筷放下。

不一会儿,只见仆人从屋内陆续捧出金盘玉碗,里面盛着山珍海味,一件件地摆在他面前;碟盘罗列,布满一桌。刘麟拿起筷子,亲自给直指使夹菜,劝直指使下筷。可是直指使吃不下去,为难地说:“大人……我确确实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 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菜饭易做易吃,饱时饭菜难为,美味也不易下咽呀。此乃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篇9:《指喻》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指喻》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指 喻

(明)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①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文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选自《逊志斋集》)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色渥然 渥然:红润的样子。 B.以示人 示:告诉。

C.而傅以善药 傅:同敷。 D.岂特疮痏之于指乎特: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今疾且成 彼且奚适哉

B.而终为大患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则宜以拇病为戒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本文取譬设喻,借喻立论。文章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阐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天下之事,常发生在至微之处,因为忽略轻视,终成大患。

C.本文不以文采词藻炫耀,不发空泛的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有因小见大的深度发掘。从小事发端,深意在于治国,文意深远。

D.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对于这一切,作者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7.翻译(10分)

1.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2.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参考答案:

4.B示:给看)

5.D(表承接,就,那么;表转折,却。A将,将要; B表转折,却;C在,介词)

6.D(文章是给筹谋治国大计的人的提醒与警戒,但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无中生有,属过度解说。)

7,见文言译文

参考译文:

指喻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我们可以说,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

从前天下的情形,有像郑先生的身体一样的强壮无病痛吗?爱天下的人,能像郑先生那样爱惜他的身子吗?可是足以成为天下的大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痏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痏不敢忽视它,只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因而几乎形成大病。何况一般人对问题,总是以非常疏忽态度来看待它,又加上国家久经战乱,民力疲困之后,一般官吏残害剥削百姓,更加速问题的恶化,此种事情加速祸害的形成是非常严重的!侥幸问题还没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而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居平民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三折肱而成良医。」(一个人曾三次折断手臂,接受那么多的医疗经验,经验有了,自己也就成为疗伤的良手了。)郑先生以后如果居官的话就应该以「拇病」的例子来作借镜。

篇10:吴伟业《张南垣传》阅读及答案

吴伟业《张南垣传》阅读及答案

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①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调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②,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③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④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有删节)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 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bèi):曲折委婉。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悬而下缒,尺寸勿爽 爽:差错。

B.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 识:记住。

C.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雅:很,甚。

D.他人辇取以去 辇:车子。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尽其心力以求仿佛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则李工部之横云 之二虫,又何知

C. 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 赂秦而力亏

D. 且张君因深就高 不如因善遇之

18.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张南垣尤擅长垒石造山,具有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巧妙,师法自然。

B.本文例举了张南垣所建造园林的代表作及其建造过程,说明他的建造风格,并指出他的技艺符合园林建造的规律。

C.本文还描写了张南垣的外貌性格,因为生得黑而矮胖,又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所以他自己也常常被人调笑耍弄,但他从不与人计较。

D.全文语言流畅工丽,结构严谨,写人状物,如在目前。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 君 独 规 模 大 势 使 人 于 数 日 之 内 寻 丈 之 间 落 落 难 合及 其 既 就 则 天 堕 地 出 得 未曾 有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3分)

(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4分)

参考答案:

16.D

17.A

18.C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 君 独 规 模 大 势∕ 使 人于 数 日 之 内∕ 寻 丈 之 间∕ 落 落 难 合∕ 及 其 既 就∕则 天 堕 地出∕ 得 未 曾 有

(对一处0.5分,错断、漏断、多断,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20.

(1)所说的别人建造的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了。

(2)自从我用建造园林的技艺来往于江南,几十年来,看到名园别墅变换旧日主人的事,到处都有。

(1)关键词:为之、莫、及、盖,各0.5分,整体通顺1分。

(2)关键词:游江以南、易、比比多矣,各1分,整体通顺1分。

篇11:刘忠阅读训练附答案

刘忠阅读训练附答案

刘 忠

刘忠,字司直,陈留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四年,《宪宗实录》成,迁侍讲,直经筵,寻兼侍东宫讲读。又九年进侍读学士。

武宗即位,以宫寮擢学士,掌翰林院,仍直经筵。正德二年,刘瑾用事,日导帝游戏,乱祖宗旧章。忠上言戒逸游、崇正学数事。已,因进讲与杨廷和傅经义,规帝阙失,而指斥近幸尤切。帝谓瑾曰:“经筵,讲书耳,浮词何为?”瑾素恶两人,因讽吏部尚书许进出之南京。南京诸部惟右侍郎一人,进特请用为礼部左侍郎。命下,外议籍籍,进患之,甫两月,即擢忠本部尚书。其冬,就改吏部。时留都一御史,素骄横;一郎中,张彩所昵也,秩满,皆署下考。疾吏胥诡名寄籍,督诸曹核汰千人。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诏可之。忠在南京正直有风采。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时论遂谓忠附会瑾意,颇归怨焉。

五年二月,改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专典制诏。两疏乞休,不报。瑾诛,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甫数日,以平宁夏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故事,阁臣加官无遽至三孤者。忠无功骤得,不自安,连疏固辞,不许。瑾虽诛,张永、魏彬辈擅政,大臣复争与交欢,忠独无所顾。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慰留。明年命典会试。甫毕,帝以试录文义多舛,召李东阳示之。忠知为中官所掎,乞省墓。诏乘传还。抵家,再上章乞致仕,报许。给月廪、岁隶终其身。

世宗即位,屡荐不起。遣行人存问,忠奏谢,因有所献纳,帝褒其忠爱。嘉靖二年卒,年七十二。赠太保,谥文肃。

赞曰: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B.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C.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D.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B.秩满: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员的品级。秩满,就是指官吏全额领取俸禄。

C.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代官员辞职归家。这一做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或其他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私谥则不出于朝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忠忧心国事,直言进谏。虽执掌翰林院,但经常直言规谏皇帝,这导致皇帝不满,宦官刘瑾直接将刘忠贬官至南京。

B.刘忠为人正直,坚持法度。对待官吏非常严厉,曾上疏请求对官员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弹劾,以示劝勉惩戒。

C.刘忠持正不阿,不慕权贵。张永、魏彬专权,大臣们争先巴结,只有刘忠置之不理。

D.刘忠淡泊名利,不恋官位。主持会试时,遭到宦官陷害排挤,于是请求回家祭扫坟墓,得到皇帝诏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5分)译文:

(2)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5分)译文:

参考答案:

4、B

5、B

6、A

7.(1)然而这时候,刘瑾正用严厉苛刻的手段折磨侮辱士大夫,而刘忠对待官员坚持法度,监督弹劾过于严厉。(关键词“折辱”“操绳墨”“纠核”“峻”各1分,大意1分)

(2)张永曾经派遣廖鹏拜见刘忠,刘忠像对待仆隶一样的对待廖鹏,又拒绝了张永赠送的财物,因此,刘忠与张永这些人不和。(关键词“谒”“却”“馈”“左”各1分,大意1分)

篇12:刘挚阅读理解附答案

刘挚阅读理解附答案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祜中,擢甲科,历冀州南宫令。县比不得人,俗化凋敝,其赋甚重,输绢匹折税钱五百,绵两折钱三十,民多破产。挚援例旁郡,条请裁以中价。转运使怒,将劾之。挚固请曰:“独一州六邑被此苦,决非法意,但朝廷不知耳。”遂告于朝。

三司使包拯奏从其议,自是绢为钱千三百,绵七十有六。民欢呼至泣下,曰:“刘长官活我!”是时,挚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皆以治行闻,人称为“河朔三令”。

为监察御史里行。上疏论率钱助役、官自雇人有十害,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琥辞不为,司农曾布请为之。既作十难,且劾挚。挚明日复上疏。疏奏,安石欲窜之岭外,神宗不听,但谪监衡州盐仓,琥亦落职。先是,仓吏与纲兵奸利相市,盐中杂以伪恶,远人未尝食善盐。挚悉意核视,且储其羡以为赏,弊减什七。父老目为“学士盐”。

哲宗即位,擢侍御史。又请杂用经义、诗赋取士,复贤良方正科,罢常平、免役,引朱光庭、王岩叟为言官。执宪数月,正色弹劾,多所贬黜,百僚敬惮,时人以比包拯、吕晦。(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有气节,通达明锐,触机辄发,不为利怵威诱。自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专以人物处心,孤立一意,不受谒请。子弟亲戚入官,皆令赴铨部以格调选,未尝以干朝廷。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绍圣初,来之邵、周秩论挚变法、弃地罪,夺职知黄州,再贬光禄卿,分司南京,蕲州居住。将行,语诸子曰:“上用章悖,吾且得罪。若悖顾国事,不迁怒百姓,但责吾曹,死无所恨。正虑意在报复,法令益峻,奈天下何!”忧形于色,无一言及迁谪意。四年,陷邢恕之谤,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惟一子从。家人涕泣愿侍,皆不听。至数月,以疾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输绢匹折税钱五百 输:交纳

B.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 诘:责问

C.引朱光庭、王岩叟为言官 引:推荐

D.未尝以干朝廷 干:干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告于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盐中杂以伪恶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不为利怵威诱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吾且得罪 不出,火且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

A.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B.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C.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D.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挚担任冀州南宫县令时,设法减轻了百姓税负。他与信都县令李冲、清河县令黄莘都以治绩德行著名,人们称他们为“河朔三令”。

B.刘挚监衡州盐仓期间,大力进行整顿,惩治售假的不法之徒,对待售之盐全部进行检查验收,使原先的弊端减少了十分之七。

C.刘挚升任侍御史,提出了选拔人才的'建议。执法几个月,严正弹劾,贬退了许多官员,百官敬畏,当时人们把刘挚比作包拯、吕晦。

D.刘挚曾与吕大防同时为官,只有进用或斥退士大夫,才实握其权。但内心不够宽恕,勇于除去邪恶,终因得罪人而遭意外陷害。

参考答案:

9.D(干:求取)

10.D(A上句中的“于”,表示对象,可译为“向”;下句中的“于”表比较,可译为“比”。B上句中的“以”介词,可译为“用”;下句中的“以”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C上句中的“为”,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下句中的“为”介词,可译为“替、给”。D上下句中的两个“且”均作副词,可以译为“将要”)

11.C

12.B(说“惩治售假的不法之徒”与文意不符,属于无中生有)

【《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1.三峡阅读附答案

2.会风阅读附答案

3.《大本营》阅读附答案

4.骗子附阅读答案

5.《一棵树》阅读附答案

6.沙漠阅读附答案

7.《三人成虎》阅读附答案

8.《门铃》阅读附答案

9.不求甚解阅读附答案

10.搜索阅读附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