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

2022-12-15 08:17: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uangdongszh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

篇1: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春和景明(景:日光)

B.而或长烟一空(或:或许)

C.不以物喜(以:因)

D.锦鳞游泳(鳞:指鱼)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3】“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湖面上)浮动的月光好像跳跃的金子,月亮的影子沉浸在湖底好像一块玉璧。

【小题3】①表达对好友滕子京的规箴之意,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篇2:《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加粗词含义。

(1)山岳潜形 ( )

(2)薄暮冥冥 ( )

(3)把酒临风 ( )

(4)予求古仁人之心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文章第3、4段,试分析迁客骚人登楼时“悲”“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隐藏;(2)迫近;(3)面对;(4)探求

2、(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3、悲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不幸遭遇(受到外界环境的触发而悲伤),是因己而悲。喜的主要原因是晴朗美好的景物而使人忘忧,是因景而喜。

(意思对即可)

篇3:《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B.而或长烟一空或凭或立

C.属予作文以记之以此自终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贻余核舟一

小题2: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

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

C.前人之述备矣备:准备

D.登斯楼也斯:这

小题3:下面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以单行散句为主,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 。

B.文章开篇切入正题,叙述事情本末缘起,说滕子京“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C.第三、四段逐渐递进,悲喜交加,由情及景,道出了“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D.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2)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用法的能力。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词)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B.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凭或立(有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以此自终(凭借)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C、前人之述备矣 备:详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第三、四段呈并列关系,悲喜交加,由情及景,道出了“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于”这个字,还要注意“得无------乎”这个特殊句式。翻译(2)句时注意“尝、或、以”等字,同时还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的修辞。

篇4:《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阅读与理解(44分)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小题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大观”与上文“ ”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

指代的是 。(2分)

小题2: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1分)

小题3:本文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 ;在文中作用是 。

小题4:根据你的感受,用流畅的语言写出句中加线字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2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参考答案:

小题1:胜状 岳阳楼;

小题1:前人之述备矣;

小题1:浏览景物的心情,能够没有分别吗? 引出并概括下文(承上启下)

小题1:“衔”与“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连接远山,吞吐长江的雄伟壮阔的景象,饱含了作者喜爱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带着问题定向阅读。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和提炼能力。只要读懂文章就可以做出来。

小题1:此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另一方面也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作用的'理解能力,一个句子在文章的中间一般都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1:(1)解答本题时,只要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够再现句子所描写的画面即可。(2)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一定要结合整篇文章。

篇5:《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⑶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⑷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⑸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樯倾揖摧 (断折)

⑵浮光跃金 (金色)

⑶把酒临风 (持、执)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进:在朝廷做官;退:隐居江湖)

⑸薄暮冥冥 (迫近)

⑹多会于此 (在,到)

⑺春和景明 (日光)

⑻不以物喜 (因,因为)

⑼予观失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朝廷)

⑾朝晖夕阴 (日光)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岳潜形。 译:山岳隐没了形体。

⑵长烟一空。 译: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⑶静影沉璧。 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⑷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⑸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

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⑺商旅不行,樯倾楫。 译: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作岳阳楼记的缘由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⑶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时间上写尽湖光山色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⑷与“悲”相照应的八个字是:去国怀乡,忧馋畏饥。

⑸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⑹动静结合写湖光月色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⑺描写的景物中,最能表现“悲”“喜”二字的句子分别是: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⑻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⑼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⑽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

①这个语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

②这个语段巧妙地利用设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忧君”思想。(×)

③这个语段论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

6.文中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

答:“进”指“居届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7.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⑴“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⑵“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

8.选文第⑵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10.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答: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12.第⑵段的哪句话能领起下文?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3.选文第⑶⑷段的气氛分别可用一个字概括,它们是:悲、喜。

14.第⑵段“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对景物略写的原因。

15.第⑷段写景,时间上由白天到夜晚。

16.解释下边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再写一个含“怡”字的四字短语。

心旷神怡 ⑴意思:高兴 ⑵短语:怡然自得

17.在第⑶段中用横线画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8.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第⑵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⑶⑷两段构成了总分关系。

20.读⑶⑷两段,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填写下表。

第⑶段 第⑷段

景色特点 满目萧然 春和景明

观者心情 感极而悲者矣 其喜洋洋者矣(或:心旷神怡)

篇6:《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

(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

(3)由此不见用____________

(4)遽言侂胄用兵事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没有(2)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3)被(4)立刻

2.(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许诺(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3.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官可弃,记不作可。

5.忧国忧民。启示:示例一:我要像他们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示例二:我要像范仲淹那样,有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示例三:我要像杨万里那样,保持人格独立,不屈服于恶势力,敢于斗争。

篇7:《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1.给下面的句子用”/“划分恰当的停顿(只一处)。

愤郁颇见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___________

是进亦忧 是_________________

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_______________

为众忌嫉 为_________________

自庆阳帅谪巴陵 谪_________________

罕受人言 罕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选项中与“正患无隙以规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天下之乐而乐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居庙堂之高

4.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滕子京的好友,请你现在用自己的语言向滕子京说一番劝告的话,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愤郁/颇见辞色

2.属:通“嘱”,嘱托。 是:这。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为:被。 谪:官员降职或远调。 罕:少。

3.B

4.(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和他同年(考取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

5.示例:滕子京,我的朋友,不要恃才傲物,否则定招嫉恨,带来无妄之灾,还是心态平和一些,不要太在意一些人生的得失,以天下苍生为念,多为百姓谋利,努力吧!(有称呼语,有规劝,有勉励,语言要自然精炼。)

篇8:《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l.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

B.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C.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D.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2.“览物之情,得兀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画线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京的功绩。

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

D.与“进亦忧”照应的语句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答案:

1.D

2.A

3.C

篇9:《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⑵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

⑶已而夕阳在山:____________

⑷太守谓谁: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⑴范仲淹_______________。

⑵欧阳修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画线句子体现了不同的“乐”意,比较一下这两种“乐”意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曾经 ⑵既然这样,那么 ⑶一会儿,不久 ⑷是

2.⑴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⑵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3.答案示例:⑴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⑵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4.自己的欢乐与百姓的欢乐密切相联。

篇10:《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1)或异二者之为( ) (2)吾谁与归( )

(3)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4)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

答案

【小题1】D

【小题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他(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使一万多人都活了下来。(“活”译成“救活”也对)

郑公空闲的时间就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廉洁奉公、平易近人、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绘画技艺高超的人。郑板桥能走进百姓与民同乐关心百姓,范仲淹有报效朝廷忠于皇上的思想。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表并列。B、表顺承。C、表顺承。D、表修饰。例句中的“而”表修饰。所以,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理解能力。

点评:“而”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起到“连词”的作用。一般有:表并列,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具体作用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还要注意这个句子采用了“互文”的手法。翻译(2)时,注意“即使立刻的意思,活是让---活的意思”,还要补充出主语“郑燮”。翻译(3)时,注意“之是助词,辄是就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说明郑板桥廉洁奉公;“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说明他平易近人;顶着被朝廷怪罪的压力开仓放粮,表现他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以画兰、竹为长”说明他绘画技艺高超。从中可以看出郑板桥以“关爱百姓”为主,而范仲淹以忠君思想为主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郑板桥与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关键在于结合文章中对此二人的具体描写,根据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思想的不同之处即可。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1.岳阳楼记节选阅读答案

2.岳阳楼记考试阅读答案

3.岳阳楼记阅读答案考试

4.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5.《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答案

6.《岳阳楼记》阅读答案中考试题

7.三峡阅读附答案

8.会风阅读附答案

9.《大本营》阅读附答案

10.骗子附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