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词人琢磨之苦》 阅读练习及答案
“Poc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自昔词人琢磨之苦》 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自昔词人琢磨之苦》 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自昔词人琢磨之苦》 阅读练习及答案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 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 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 ( )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论语>》)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来源:学§科§网]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改正尽善,方 出以示人。(2分)
译文: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分)
译文:
11.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2分)
答案
8、(1)①穷尽,用尽。②到,等到。③已经。④数篇,几篇。
(2) C
解析:(1)这四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变化,要能区分古今意思。 (2)A、介词,到。 B、比。 C、在。例句中的于也是这一意思。 D、对,对于。
9、(1)疑/皆冲口而成 (2)渊明/为小邑
解析:了解句子意思是标出停顿的前提。(1)疑是动词,后面是它的宾语。(2)渊明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10、(1)(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解析:(1)译准尽方等词,补上主语。(2)译准但闲人耳。
11、示例: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篇2:昔有医人自媒阅读附答案
昔有医人自媒阅读附答案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2分)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焉而即屣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2分)驼者随直 / 亦复随死 / 其子欲鸣诸官。
【小题2】.(2分)A
【小题3】.(2分)做事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局部,就像治驼背,不能只治了弯曲的背,背不再弯曲了,可人的生命也没有了,这就是不看全部只求局部效益,这样做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这个驼背的人,被这样的庸医治好了背,却没了命,得不偿失。(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划分正确停顿,我们仔细看一下本题,其实是让我们断句的。断句先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根据意思进行划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前后两个“延”都是“邀请”的意思。B中前面的“以”是“把”的意思,后面的`“以”是“因为”的意思。C中的前面一个“而”表承接关系,后面一个“而”表转折关系。D中前一个“焉”相当于“之”,后一个“焉”做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用议论性的文字写清自己悟出的道理,悟出的道理不能游离于原文,必须紧扣原文内容谈悟出的道理。本文谈到治驼人背治好了,性命却丢了的事实,不免就让我们想起了做事要有全局观念,不能片面追求局部效益,那样会得不偿失的道理。做这类型的题,要注意:1、用议论性文字;2、道理是由原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篇3:《心远地自偏》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如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这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摘自《意林》总第52卷,有删改)
12.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2分)
段落
情节内容
情感态度
⑤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讽刺、疑惑
⑥
(1)
好奇、吃惊
⑦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2)
12.【答案】(1)“我”看见菜农在广场上写(练)字 (2)歉意、敬意
【解析】第(1)空考查的是对第⑥段主要内容的概括,填写表格时,注意概括的内容要基本符合给出情节内容的`句式特点。填写第(2)空时,注意返回文章第⑦段寻找或概括。
1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运用动作描写,还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13.【答案】运用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灌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知识)的虔敬(虔诚与敬意)和内心的宁静。
【解析】神态描写从“专注”“有如圣徒阅读《圣经》”中得出。回答其作用,既要深刻理解这些关键词句蕴含的深层含义,还要适当联系全文的内容来归纳。
14.请品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
14.【答案】“嗖嗖”是叠词(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写字时挥洒自如的样子),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的答题方法是,先解释字面义,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具体分析。
15.读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3分)
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15.【答案】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对比):写出了商贩们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的无所事事;突出(衬托)了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题干可知,本题的切入点应该是表现手法的角度,很明显,“菜农”与“其他人的活动”形成了一个对比的效果。结合第⑧段的具体内容分析,二者的对比是为了突出“菜农”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
16.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具有哪些性格特点。(3分)
16.【答案】憨厚朴实;做事专注认真;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扣住对人物性格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揣摩。
17.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3分)
17.【答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新颖独特,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别分析。
18.结合选文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18.【答案】示例: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在当今世俗的喧嚣中应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为世俗所扰。文中的菜农能够在喧闹的菜市场沉浸于书本的美好中,沉浸于内心的宁静中。在生活中,我不会因某次月考的成功而骄傲,而要保持内心的宁静,继续努力前行。
【解析】本题属于拓展探究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都有话可说。但组织语言时,切忌脱离选文内容和情感随意发挥。
篇4:《喜李翰自越至》阅读练习及答案
《喜李翰自越至》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0.(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2)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3)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分。每点1分)
(2)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1分),融情于景(1分),表现出朋友到来的欣喜、欢悦(1分)。
(3)四海泛舟,浪迹天涯;万里来访,重视友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无心计,物我相融。(4分。每点1分)
篇5:《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阅读练习附答案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阅读练习附答案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方得一车②以其贵故③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11.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9.(3分)①才②因为③这样
10.(2分)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11.(2分)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意思对即可)
译文
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进入海中打捞沉香木。累积了很多年,才得到一车(沉香木),把它运回家。他到集市上去卖沉香木,因为沉香木价格昂贵的原因,最终没有人来买。过了许多天,他还不能卖出去。他心中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时常能很快地将木炭卖出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界上的愚蠢的人也像这样。
篇6:《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6分)
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间回了几趟洛阳,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被任河西县尉。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如今他绝不愿蹈高适的覆辙,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他虽然贫因,虽然44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
他决定接受这个职务后,又到奉先去探视一次妻子。这乒是唐朝成立以来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与人民所受的剥削都达到前此未有的高点的时刻,随着频年的水旱成灾,人民的生活比起开元时代好像翻了一个大筋斗,贫富的悬殊一天比一天尖锐。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括起来检讨了一遍。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只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下的华清宫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
而杨贵妃与杨氏姊妹饮馔的丰芙,使他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心头涌出来这千古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篇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门内门外,咫尺之间竟有这么大的不同,想到这里,他或许会感到这个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安禄山已经起兵范阳,而唐代的社会从此便结束了它的盛世,迈入了坎坷多难的时期。他转北渡过渭水,到了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号咣的声音,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邻居都觉得可怜,做父亲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并不停滞在这上边,他想,他自己还享有特权,既不纳租税,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穷苦无归与长年远戍的人,他们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里边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与他伟大的人格;这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从这里我们知道,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长安时期的杜甫,生活贫困,求仕艰难,为了实现抱负,不得不频频向官员献诗。B.杜甫拒绝县尉一职而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表现出他不愿违背良心的`诗人本性。C.杜甫在归途中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和长安街头的饿殍,由此感到了唐朝的衰落。D.从选文看,长安时期的杜甫生活在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时局动荡的社会中。E.选文既表现了杜甫的人民性,又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杜甫。
2.从文中看,长安十年时期的杜甫陷人哪些内心的矛盾?(4分)
答: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的妙处。(4分)
答:
4.文中说:“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从思想或艺术的角度,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加以阐述。(4分)
答:
答案:
1.(4分)CE
2.(4分)①追求潇洒的个人生活与心系人民苦难的矛盾;②早年的个人抱负与现实求仕艰难的矛盾;③既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又清醒地意识到皇帝荒淫的矛盾。(答出一点计2分,共4分。答对2点计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3.(4分)通过漫过弥漫两个动词将抽象的忧愁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杜甫内心的忧愁之重(2分),突出杜甫不顾个人疾苦而心忧天下的博大与高尚(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4.(4分)参考角度:
思想方面:关注个人的悲苦,转为关注天下百姓的疾苦。
艺术方面: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能具体阐述理由,计3分;能和其他作家进行比较,计l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 C项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感到唐朝的衰落有误;E项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有误。(答对一项计2分,答对两项计4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试题分析:第一段说明了他早年的个人抱负与现实求仕艰难的矛盾;第二段体现了既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又清醒地意识到皇帝荒淫的矛盾;文章的前两段又都体现出他追求潇洒的个人生活与心系人民苦难的矛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3.试题分析:终南山有多高,但是他的忧愁都“漫过”了;天下有多大,但是他的忧愁都“弥漫”,这两句话突出了杜甫不顾个人疾苦而心忧天下的博大与高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篇8: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1),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2),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3),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4)之,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5),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释:[1]归震川: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明代散文家。于散文创作力排明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著义朴素自然,长于言情叙事,为桐城文家所推重。著有《震川先生集》。闬(hàn):里门。[2]征君;即孙奇逢。[3]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4]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5]家乘:家谱。“乘”(shèng)本为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因以称记载史事之书为“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篇9: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恨:
②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
末:
③坐此义不讲耳
坐:
④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
7.文中“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中的“而”字,与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某所,而母立于兹
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侣鱼虾而友麋鹿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2)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3)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9.方苞为征君作传,主要写了征君什么事迹?目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6. 恨:遗憾 末:次要的 坐:因为 病:不满
7.B例句的“而”和B项的“而”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通“尔”,代词,“你”或者“你的'”;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表并列。
8.(1)古代明白写作规律的人,(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的人的才能气概相配。(2)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3)不知道以往众多贤者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意蕴反而更狭小。
9.主要写了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情(2分);目的是表现其义侠的精神品格(1分)。
参考翻译:
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我承蒙您嘱咐为征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人物增加分量的机缘,我岂敢不竭尽自己的心力。
你给我看的那些别人给孙征君写的论述,都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大致不超过三个方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渊关系;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仗义行侠的事迹;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事迹。这三个方面写得详细,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淹没了。
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对称。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细的事情都写上去了。如果《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中也逐条例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所以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生平经常和高祖谈论天下之事很多,但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事,所以不记载。”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宋、元各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使得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懂得这一原理。
征君仗义行侠,除了营救杨涟、左光斗之事,其他的都是乡村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高的人能够努力做到的。他的弟子门人众多,是因为他能够审度时势,正确估价自己,不敢像孔子、孟子那样拒绝孺悲、夷之,是不得已的。至于他研究学问,他自己所写的书已说得很详细。所以这些我都没有写入传中,只是用虚笔写了一个大略情况。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志铭”,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表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不显著,而铭词中已说到:“才高于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嫌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而征君的真正精神品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以后载入家谱,交送史官,千万不要用别人写的替换我这篇。只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确告诉我。
篇10:《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阅读练习答案
苏轼
高亭②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 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髙山上。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
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
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蕴含“羁”、“孤”两层意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B.(从本句看,高亭久废,不再供人观赏,下面池塘用来养鱼,给人荒凉之感;从全诗看,作者被贬黄州,深感冷寂。所以,“废”字不蕴含 “除旧迎新”的喜悦。)
(2)(4分)
示例1:同意(1分)。七八句中写不知从何处来的鹳鹤,在夕阳中哀鸣,让人感到凄凉孤独(1分)。全诗写作者在被贬黄州期间来到高亭,归途中看到春天即将过去,天色已晚,人寂竹苍,而自己有家难回,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在夕阳中独自悲鸣的鹳鹤,实际是以鹳鹤自比,表达寄居异乡的“羁孤”之情(2分)。
【评分参考】①表明观点(1分)。②阐释七八句句意(1分)。③联系全诗背景或情境和诗句分析(2分)。
示例2:不同意。七、八句写一只不知来自何处的鹳鹤,在夕阳中呜叫,只是写景之语,不含羁孤之意。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中来到高亭,深感此地的`冷寂荒凉。春天即将过去,天色已晚,人寂竹苍,环境冷寂,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着力描绘一只鹳鹤在夕阳中鸣叫,只是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冷寂,并不蕴含“羁孤”之情。(意对即可)
赏析
“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高亭”即指四望亭,在苏轼所住雪堂南面的高阜上。“种鱼”即养鱼,种鱼塘即题中所说的“鱼池”。高亭久废,不再供人游赏,而是用来养鱼的地方,一开头就给人以荒凉之感。“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写天已晚,为“归”作铺垫。“春风百草香”,写春已残,故春风送来的不是花香而是草香。“市桥人寂寂”,应“暮色”句,因天将暮,故市桥人散。古寺即乾明寺,“古寺竹苍苍”应“春风”句,因春已残,故再也见不到“杂花满山”,但见苍苍竹木而已。高亭久废,暮色初临,市桥人散,竹木苍苍,都给人以冷落寂静的感觉。最后两句的写法与前一首相似,以鹳鹤号鸣,反衬市桥沉寂。正因为万物俱寂,突然出现的鹳鹤声如同充满了暮色苍茫的整个天空,听起来更加凄厉。白居易《琵琶行》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句,苏轼这里的艺术效果则相反,是“此时有声胜无声”。《纪评苏诗》说,这两句寓“羁孤”之意。这正是哀号无告的苏轼贬官在这寂寞江城的生动写照。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 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琢磨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