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
“大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
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
作为小说,它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说作者们通过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所处时代,诠释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说的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是虚构性的,而情节的构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的,是为人物服务的。《天龙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国北宋年间,宋、辽、金等国的对抗斗争为背景,塑造了较多艺术形象的鸿篇巨著。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查先生所有的情节设置皆服务于所塑造的人物。虽洋洋百万余字,却不是流俗的胡编乱造。
萧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好汉。从萧峰的身世来讲,他本是辽人,但却为宋人养育,从其襁褓中的仇杀开始,萧峰已被天命的成为一个宋辽矛盾的解决者。所以,萧峰不可能只代表宋辽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会被揭开,使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完成小说所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萧峰未知身世时多次袭击辽人,这是与辽人所结的仇怨,又为耶律洪基平乱,这是与辽人的恩义;他受宋人教化习武成为中原豪杰,这是与宋人的`恩义,之后为宋人围杀,聚贤庄一役结成与宋人的仇怨。作者总是将萧峰置于复杂的矛盾之中,这是萧峰个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者是作者钦定的萧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者正是以这些情节来塑造萧峰第一好汉形象的。这是大环境,大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情节必定蕴出伟大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萧峰不可能是一个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那样选择归隐山林,《笑傲江湖》通过对岳不群,左冷禅,甚至任我行的阴谋密计的描写刻画出险恶的江湖环境,无论是辟邪剑法,还是葵花宝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极阴邪的武功,这武功的设置也与所描绘的险恶环境相一致,对令狐冲来说,能解脱也就够了。而萧峰呢,他天生是无法逃避的,可是说,萧峰塞外牧马放羊的梦想很快被作者以情节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萧峰让入世。并且塞外牧马放羊梦想的破灭也告诉我们萧峰永远无法逃避,因为这里有作者赋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梦想破灭后,作者很快将萧峰置于为辽国平乱的历史重任之中。萧峰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塑造这个人物所必须的。我们已经分析了萧峰不可能归隐,那么当这个英雄以大智大勇解决了宋辽矛盾之后,他又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萧峰的生是一段宋辽矛盾的开始,萧峰的死是一段宋辽矛盾的结束,这是情节的内在绝妙之处。而且萧峰为宋辽人民而死更能表现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萧峰的死也是解决其感情问题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与阿紫相依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这是对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萧峰又过于残忍了,这都会损害萧峰的完美形象。萧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节设置上,虽然萧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从未战败,作者是如此爱惜这个人物,又怎会让他在最后功亏一篑。
对慕容复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复是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人物,所以为他所设置的情节必定是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慕容复的心计与抱负,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人物命运。慕容复名气所大,却多次战败,成功总是在最后时刻消失。收买各洞主岛主是这样,少林寺比武是这样,最后投靠段言庆也是这样。如此看来慕容复的失败也是情节的必然。与慕容复相对的是段誉,段誉是一个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报,所以段誉有很多奇遇,总能化险为夷。在最危机的时刻,作者总设置情节打救段誉。如段誉学武,岳老三本要追杀段誉,但突然间要收他为徒,在常人看来已是天大的好事,但这还不够,段誉还可在无意中学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复,段言庆的必死时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机密,使之得救。与王语焉的爱情故事是段誉与其对立的形象慕容复的直接正面冲突,最后谁拥得美人归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慕容复复国失败,段誉却做了皇帝。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爱情观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无数对生死相依的恋人: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这其实都是查先生对其爱情观的诠释,但对多情郎又该如何处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韦小宝和段正淳。韦小宝娶了很多老婆,但韦小宝自己也说他不懂爱情的,这使韦小宝从未涉及到爱情从而保证了爱情的纯洁。但段正淳与韦小宝不同,段正淳是懂得爱情的,他爱他的每一个情人,用现在的话说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爱情却没有忠于自己的爱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决定了他应遭受种种折磨,与情人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是对这类人的惩罚。在小说的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惩罚集中表现在两个故事:一个是马夫人康敏对段正淳的报复,他杀死了自己与段正淳的孩子,设计谋杀段正淳,在马家对段正淳的种种折磨是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最直接惩罚。另一个报复来自王妃刁百风,她与段言庆的故事用意就是报复段正淳的多情,段誉是报复的产物,这使段正淳一生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们,所教养的儿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形象没那么简单。段正淳是好人,但他与众多情人必须有一个了结,这个了结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与情人们不死的话,段正淳如何继续处理与情人们的关系呢?情节的发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与情人们的那种状态,但是让一个懂得爱情的人选择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与其情人们的死和杀人者慕容复到没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节需要。而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段正淳的爱情被人理解了,是对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笔,它使人物生动丰富起来。
其实,读一部小说就是这样,不能只图热闹,我们要对作品有一个思考,我们要知道故事情节设置的原因。我们常为小说中的人物而感动,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节的构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师,他在小说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上的造诣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
篇2: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金庸演讲稿
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金庸演讲稿)
◎开场白一九九四年、我曾经来台北参加一个和杨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谈话会(由“人间”、远流出版合办),谈话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到过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听众程度极高,而且问题十分深入,很有深度,和台北的朋友见面实在开心。
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个场面,好像各路英雄好汉来此参加武林大会一样。其实我本人不大喜欢开演讲会,过去我办《明报》时,若有意见就写社评,不过这有个缺点,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没有赶的,讲得自以为对了,其实对不对也不知道。所以我不爱演讲,但爱对话。
《中国时报》浮世绘版开办“金庸茶馆”,早期本来想叫“金学研究”,但“金学研究”这四个字很不敢当,第一,我的小说不能当成学问,所以金学不成立,但叫“金庸茶馆”,读者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坐下来聊聊天,批评、骂、称赞都好,今天“金庸茶馆”开张,大家坐在这里,对我或我的小说有任何不满意的,都欢迎提出意见。
我的小说一向写人物,而历史又是我一向比较有兴趣的,所以将讲题定为“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大家来听演讲,想必是对我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也没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这个人生是很圆满的。
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都知道史诗“伊里亚德”的故事:希腊人去打特洛伊城,就为了一个美人海伦,海伦现在成了西方社会中美人的代名词。在希腊神话中,有三个女神,一个是希腊大神的妻子朱诺、一个是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一个是爱神维纳斯,她们三个一向自认最美,便请特洛伊城的王子评定谁最美丽?这个评定、选举是经过贿赂的,当然是不公道,说来这种选举文化不但最差、也最落后。朱诺贿赂王子,要给他全世界最多的金子、财富;雅典娜要给他全世界最大的智慧,成为最聪明的人;维纳斯则说,可以给他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做为爱人。王子心想,他已经是个国王,财富不少,而当个聪明人能干什么?所以决定把金苹果给了维纳斯,希望得到全世界最美的女人──他得到了海伦。
如果把这个问题回到自己,你我会做怎样的选择?我想选最有财富或最聪明的人都不少,但选最美的人可能希望得到最爱的女人,你爱的女人不一定要最美丽,最美丽的也未必是最好的爱人。西方人的想法和中国人相当不同,如果你问我究竟想当那种人,我总希望自己是有很大的聪明智慧,可以解决人生的很多问题。
世界上的哲学家归纳人生,最后总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痛苦,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释迦牟尼讲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还提到“怨憎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老是如影随形跟在旁边,分也分不了,这是一种痛苦;还有“爱别离”,和自己亲密的人分离也是痛苦;还有“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最后总是得不到,想研究某种学问,老是弄不懂,想考那个大学考不进去;做生意想赚一笔钱赚不到;想发展很好却不成功,总之世界有很多事情求不得,因为求不得而有痛苦。
我们知道,佛家解决的方法是得智慧,得智慧后,这些痛苦的事情就能解决,因为看破了人生之痛苦无可避免。智慧与聪明不同,聪明可以解决小问题,智慧却能解决大问题,如果实在求不得,就不要求他,不求就没有痛苦。中国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如果不执著追求一件东西,人品自然会高尚,想争取,自然要委屈自己,到了什么都不追求的境界,人品也就清高、逍遥自在。要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要有很大的智慧。过去也有人问我想当中国历史上的那两个人?我说我想当范蠡和张良这两个聪明人,他们建立了很大的功业,但后来成功后功成身退,也不贪、也没做什么大官,带著漂亮老婆逍遥自在,这种人很难得。
张良了不起,但有朋友认为范蠡更了不起,因为他带最漂亮的女人走了,不当官后,变成陶朱公做生意,发大财,听起来是很理想的人生。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很自私的,一切挠??悸?懔耍?员鹑巳疵皇裁窗镏?7扼怀?税镌焦?盐夤?鸬粽飧龃蠊毕淄猓?阄奁渌??帕甲芑拱锪踅?⑵鸷撼?ぉひ残碚饬礁鲇兄腔鄣娜嘶?旧隙己苡谐删停??毕子斜稹L傅轿湎溃?胰衔?湎佬∷涤Ω谜???奈?酪逍∷怠K淙挥形涔τ写蚨罚?涫滴易约赫嬲?不兜奈湎佬∷担?钪匾?牟辉谖涔Γ??谙榔?ぉと宋镏械南酪逯???邢烙幸濉?BR> 台湾流行崇拜关公,关公的武艺高强没有话说,但他真正受人崇拜,还在于他讲义气,所以民间社会称他关公,他的地位和帝王爷同高。义气在中国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品德,外国人和亲朋好友讲LOVE,中国人讲情之外,还讲义,所以要有情有义,单单有情是不行的。做生意谈不成,没关系,彼此之间的“义”还是在的,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武侠小说不管任何情况,这个“义”是始终维持的,历史人物或武侠人物,“义”都是很重要的批评标准。外国人问我,“侠”的定义是什么?因为外国人总认为,所谓“侠”只要效忠于某一教会、某一组织,这样道德便很完美,但中国人的“侠”,包括毫无目的的帮助人家,可能还会牺牲自己。
我写的武侠小说中,有的自认武功第一,但一心要找人比武、把人打死,这种人无所谓侠不侠的,也不过是想先得到名誉与地位。与人比武争天下第一不见得是坏事,但也不见得是好事。有人为了朋友,找人报仇,满足自己一种报仇的心理不坏,但却也不算好事。在我看来,真正侠义的行为,是自己没什么好处可得,也可能会牺牲自己的生命,要为国为民,这也就是“侠之大者”的风范。
◎“几千万人跟著自己胡思乱想,觉得很有趣……”
问:您所创造的武侠人物中,谁是您自己的化身?
答:我的小说中没有自己的化身。小说人物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想像,我会去揣想如果我是这个人,我应该怎么反应?如果我有这个武功,要对付这个人,要怎么对付?有些个性,是我希望有的,他武功很好,人家报复他,他不记仇也不报仇,总是“算了算了”的态度。
问:您的武侠作品中,充满侠义,但结局多为退隐江湖,请问您对退隐江湖的具体看法?
答:退隐江湖可能只适用于古代社会,用在现代观点看可能很不合理,但武侠人物不退隐江湖也没有其他退路了。如果你武功很好,结合一批人推翻前朝自己做皇帝也许比较圆满。不过像明太祖朱元璋,把一些觉得元朝不好的人吸收结合,一起推翻前朝,然后自己做起皇帝来,可是他皇帝做不好,所以其他不满意的人就干脆任由他乱搞,也不参与了。参与下去没有了结,因为每一次起义,举著为人民谋福利,都是很正大光明的理由,一旦自己成功建立王朝,又反过来压迫人民──做皇帝怎可如此?这些人看不顺眼,帮忙解决完事情后,只好走人,拜拜不干了。
问:您的小说中,男主角总是有一堆女主角爱他,像琼瑶小说都是一个女主角有一堆男生爱她,请问您的爱情观?另外,在您的小说中,女主角的个性都不如男主角发展得完整,您会不会觉得遗憾?有没有考虑以女侠来当做小说中的主角?
答:我是男人,所以对于女性心理没办法都了解,如果把女侠当主角,要自己去想她可能会怎样怎样,这个很不容易,写男的,自然会有那些反应,比较简单,要跟人家打架,也不用先梳头、化妆一下再出去。
问:如何写一部武侠小说?如何取材构思?您的小说结构绵密复杂,常常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却又前后呼应、安排巧妙,请问是否曾经过沙盘推演,精心排练?
答:我写小说都是一天写一段,有些一写二、三年,有时候写到后面忘了前面是否交代过,有时没有伏笔,事后补救,反正读者看到时都被补齐了。
问:在您的小说中,举凡棋艺、武功、医学、佛学都有深刻的钻研,令人叹为观止。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造就如此深厚的功力?
答:写小说是你懂的就写下来,不懂的就可以不写,不像教书,如果学生要问你,不懂是不行的,武侠小说完全由作者控制,你不懂的,书中人物也不懂嘛!写小说可以慢慢查,如果有查不到的,就换一种病、换一种药。
问:能不能请问您封笔的原因?
答:现在写小说已经没有动机了。以前是为了报纸销路,现在报纸也不办了,写小说是相当辛苦、相当痛苦的,尤其连载每天都要写一段不能停的,如果要到国外旅行,不是先写好几段留下来,就是带到国外,晚上不睡觉拚命写,一大早快信寄回来,心理压力很大。将来我也希望有充裕的时间再写小说,写那种很大的娱乐性,自己写了也高兴的,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自己胡思乱想,几千几万人跟著自己胡思乱想,觉得很有趣。
◎“真正的历史小说有可能让韦小宝娶七个老婆,却不能让韦小宝和俄国打仗……”
问:为何您认为宋朝是中国的盛世?以一个过度重视文字而轻视武功的国家,是否足为太平盛世的基础?
答:宋朝是中国最兴旺的时代,当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整个生产力兴盛,不论生产、技术、文化、艺术都是全世界最高的,俄国、美国尚未开发,英、法、德要和宋朝比还远得很,每一个时代都有优缺点,应该全面检讨,它的文官制度、考试制度健全、人民安定,但国防不强,所以常受人侵略。
问:您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否为中国皇帝第一人?还有您对孔子的看法。
答:在中国皇帝中,我对康熙的评价很高,他不但思想开明,而且很好学,还去学了外国的学问,另外我很欣赏汉文帝。他的风度很好,他在去世前,写了一个遗诏说他一生做了很多错事,真正对不起,向全国人民道歉,这种风度很难得,如果发生灾害如地震、水灾时,他就写文章向全国人民公布,说是因他做得不好,所以上天惩罚他,自己感到很抱歉,批评自己,以前皇帝是圣人,从没有做错事的时候,错的都是其他人。另外汉朝的汉光武帝也很好,对待人民都是泱泱大度。
孔子是万世师表,有教无类,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中都留有孔子的教化,尤其他的“克己复礼”,克己就是能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而礼的范围很广,包括制度、文化、法律等等。
法国哲学家卢梭写过一本书叫《自由与组织》,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个人想发展个人主义,争取自由,但背后有个国家,如果过份争取个人自由,组织、国家就会无力,所以自由和组织都应有所限度,不要逾越,也不能任由国家权力无限膨胀,漠视人民自由,如此国家会变得混乱。孔夫子的“克己复礼”就是个人自由的自我约制,国家的规范与制度建立,解决矛盾,才得以安定。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凡事以“仁”出发的想法,是相当了不起的人。
问: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最大的不同点?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的历史小说是否有借镜之处?如果您写“红顶商人”,您会如何诠释?
答:我很喜欢高阳先生的小说,历史小说有个基本范围,被历史事件所局限,限制较多、想像空间较少,像《鹿鼎记》比较像历史小说,但真正的历史小说,有可能让韦小宝娶七个老婆,却不能创造出韦小宝和俄国打仗。
问:请问对曹操和武则天两人的评价。
答:这两个人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是了不起的人,曹操曾经自豪说,如果没有我,东汉末期生灵涂炭,君王称霸,是我让人民生活好过一些的,这句话是真的。像当时群雄各据一方,做生意的人要越过各个山头的关卡,海关若收钱收个没完,人民哪受得了?一旦统一,一路可以畅行无阻,经济自然发达,对中国经济有其贡献,但他一旦占了某个城市,就下令屠城,实在太过残酷而没必要,如果他不做这些事,早就统一中国了。
问:请问对苏东坡先生的看法。
答:苏东坡什么都会,书法、画画、诗、词、文章、为人品格都是第一流的,本身才能又好,更令人羡慕的是,连父亲、弟弟都是一流的文学家,这种事机缘难求。
问:请问您是否有“偶像”或崇拜的人?
答:历史上我很崇拜岳飞,他为了国家,抵抗外敌,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最后又被冤枉害死;司马迁、司马光我也很崇拜。
问:黄蓉适不适合生活在这个年代?她会不会参加联考?
答:黄蓉如果参加联考,我怀疑她会作弊,她很聪明,学物理、数学都很快,当然不需要作弊,但她的性格要求完美,如果有题目做不出来,她一定会想办法作弊,而且作弊老师也抓不到。
问:在您的小说女性人物中,最希望谁当老婆?
答:很多男人觉得,女性最好不要太能干,所以如果黄蓉当老婆,大家都怕,什么行动都没了,所以我最不喜欢黄蓉当老婆。
问:您如何看待韦小宝?为何前半部的韦小宝看来温情,后半部却是滥情又邪恶?
答:这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必然。普遍来说,男人对爱情,是年纪越大越差劲,一方面他经验丰富,另一方面,物质条件和权力都更大,所以欺负女性的机会也会增加。
问:请问您如何创造出岳不群这号人物,是否与周遭生活有关?可否从心理层面分析。
答:我是一步步推想岳不群这样的人物,其个性、年纪、性格特徵、动机如何,以及他想达成的目的为何,依其才能与个性,为求目的会采取怎样的手段,遇到困难时会怎样解决?岳不群这种人的心理,可能发生在很多人身上,但一般人武功没他高、用心没他深刻而已,我特别强调了他深谋远虑的部分,其实生活上用心机、用诡计的人,处处可见。
◎“教条不适用,就如无招,没有固定的.信念,发生什么事情,就用实际的方法解决……”
问:您自己可能是下一世代眼中的历史人物,您如何看待自己这个位子?历史人物与政治之间,究竟应持何种态度?
答:中国传统历史人物向与政治不可分,司马迁写《史记》中的列传,以人物为主角,居全世界第一位,没人早过《史记》,后来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也以个人为主体,但年代迟了许多。中国整体社会习惯,对政治特别重视,除了政治人物,历史书中的其他人物都被安置在比较不重要的位置,像“儒林传”、“列女传”、“奸人传”虽以人为主,但都不如政治人物来得重要。至于我个人是否能成为历史人物并不重要,我只希望一、二百年后,还会有人喜欢读我的书,还能有一席地位。
问:请说明“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答:整个社会其实还存在著教条主义,什么都有某某主义,都喜欢说“毛泽东讲过”、“孙中山讲过”、“马克思讲过”,这些招数都已经固定,其实社会千变万化,很多事情是古人想不到的,像现代科技的电脑网路,恐怕连列宁、孙中山都想不到吧!教条不适用,正如无招,没有固定的信念,发生什么事情,就用实际的方法解决。又如比武,看对方出了什么招,找出他的缺点,一剑便刺死,这就是无招。
问:请问您小说中的武侠人物是如何赚钱过生活的?
答:有些武侠人物当镖客赚钱,这是比较下等的,有些门派是地主,像武当派,可以自己过生活的,但有些派别比较穷,像华山派的令狐冲,如果师父不给钱,他连酒也买不起,大致上,这些侠客都是穷的居多。因为经济活动不是武侠小说的主要题材,所以常常略过不提。
问:是否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武侠小说中气质或个性相当的人?
答:我想找不到的,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夸张化了,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么可爱的女性或男性,那些都是不现实的。
问:小说中的女性大多貌美如花,唯独程灵素,个性相当与众不同,请问创作她的动机是什么?
答:可爱的女性不一定漂亮,漂不漂亮是父母天生的,自己努力不来,但是漂亮的人不一定好,我的小说中,好的女性又漂亮,当然是得天独厚,但是这种事不常遇到。相貌太好也许是一种缺点,自恃美貌便不守规矩,做事过分,别人也纵容她,这样对她是不好的。程灵素相当可爱,她人聪明,用情又专一,很难得。人不可貌相,相貌和品性完全无关。
问:为何杨过不适合现实社会,而令狐冲却适合?
答:杨过是个完全不妥协的人,而令狐冲比较无所谓、随便一点,在社会中遇到问题不太计较,他比较逍遥自在,凡事不一定非如此做不可。
问:黄蓉这样的天之骄女,为何会爱上郭靖这样的傻小子呢?
答:爱情是有补偿作用的,常常你喜欢一个人,他和你的个性却有很大不同,像黄蓉如此聪明伶俐,看到郭靖如此诚实,会感受到彼此性格的可贵。
问:请问您看不看改编过的电影、电视?您觉得谁演得最传神?
答:我的小说改编的很多,编剧先生们又喜欢改,我看了不太满意,我认为小说长,删没问题,但最好不要加,但电影、电视就偏偏喜欢加一点东西,像《射雕英雄传》中让黄药师养一只猫,中国传统养狗是可以理解的,养猫的情况就很少。
问:请问小说中的历史人物中是否会参杂个人情感,喜欢的写好一点,不喜欢的写坏一点?
答:这是必然的。加上历史人物,是为了增加真实性,反正有历史人物陪衬,读者会觉得小说故事可靠性多一点,但也因此加了不少个人想像。
问: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不见容于现实,除了遁世,还有无其他方法,情人可以相守?
答:这两个人的个性和宋代的封建社会是很难调和的,如果不遁世,会搞得天翻地覆,江湖问题会更多。
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金庸演讲稿)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小说情节进展与人物性格塑造关联性论文
小说情节进展与人物性格塑造关联性论文
在小说开头,本内特太太迫不及待地向丈夫透露宾格利先生要搬来的消息,并且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认为他的到来对“咱家的姑娘们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对于本内特先生装聋作哑的态度,她立刻进行了解释,那是因为“我是在考虑他跟我们哪个姑娘结婚”,对她而言,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和逻辑。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读者不但知道了小说的故事主线,即本内特家姑娘的婚事,还了解了宾格利先生的情况,为下文的发展进行了铺垫。如果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交代细节,作者就只能采取直接叙述的方式,效果显而易见会受到影响。正是由于本内特太太这个扁平人物形象的出现,她的唠叨和神经质,凸显了圆形人物的理智和丰满的性格特点。
在第二章,简得到宾格利小姐的邀请到尼日斐庄园做客,天看起来要下雨了,但是本内特太太却寻找各种理由让简骑马过去。正是这一精心安排使得简因淋雨而生病,不得不在尼日斐住下。在生病的日子里,简和宾格利先生有了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简的温婉个性使宾格利先生对她的好感日益增加,才会令后来两人感情出现问题后,宾格利对简始终难以忘怀,最终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婚姻。另一方面,伊丽莎白来探望姐姐,得以展现自己健康的另一面,吸引了达西,继而对她产生好感,才会有两人后来的感情发展,修成正果。如果不是有本内特太太这个看起来很粗俗的扁平人物的存在,也不会使这两条最主要的感情主线得到顺利发展,小说的可看性也会受到削弱。
韦翰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男女主人公对对方的态度和感情的进展,突出了圆形人物。韦翰是文中的恶人,作者对他完全是从外部描写的,读者无法真正了解他,他在故事中主要起道具的作用。(朱虹,)这也是对扁平人物刻画的一种手段,他只是在圆形人物的口中出现,通过圆形人物对他的看法和印象来展现其人物性格,而他的性格和行为不会受到环境和情节发展的影响。韦翰的出现令本内特姐妹眼前一亮。他“一表人才,谈吐文雅,待人随和,互相介绍完毕之后,这个小团体就充满了欢声笑语”。他的漂亮外表和绅士风度迷住了一向聪明的伊丽莎白,因为这一良好的第一印象,她对韦翰中伤达西的言语深信不疑,并且对周围亲戚和朋友的提醒和警告置若罔闻。由此,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会越来越深,从不喜欢到讨厌最后发展到深恶痛绝的地步。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等到韦翰的面貌被揭穿时,伊丽莎白恍然大悟,由此小说的戏剧效果达到最高潮。奥斯汀对韦翰这一扁平人物的成功塑造,使得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在真相大白之后,读者也正如伊丽莎白一样恍然大悟,因此这两位圆形人物的性格转变也变得非常自然,合情合理。
在柯林斯先生看来,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出身如此高贵的人会这样体贴人。读者看到这里时也不禁会产生联想,认为凯瑟琳夫人的确是一个善解人意、和蔼可亲的上等人。可是,在说到一些她体贴人的具体的细节表现时,柯林斯先生说:“她甚至不怕麻烦到寒舍去过一次,还十分细心地让我作一两处改进———在楼梯上放几个架子。”这一细节的描述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凯瑟琳夫人的鲜明个性,她不是体贴,而是盛气凌人,高傲到了极点,甚至对别人家的家具摆设这样非常私人化的事情也要指手画脚,加以干涉。这一细节的描写一方面生动地刻画了凯瑟琳夫人高傲而势利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柯林斯先生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取悦权贵的特点。伊丽莎白受邀来到凯瑟琳夫人家中做客,她对这一扁平人物却是另一番观察结果。她看到凯瑟琳夫人觉得很有趣,“她长得又高又大,举止傲慢,盛气凌人,接待客人时带着几分鄙夷。她嗓门很高,说一不二,显然自以为高人一等”。这一番比较符合事实的评价也说明了伊丽莎白观察力敏锐这一性格特点,对刻画伊丽莎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正是这样一位人物,在得知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后,感觉自己女儿婚姻无望,怒不可遏,气急败坏地来质问伊丽莎白。在她看来,只有自己女儿和达西才是门当户对、天生一对,“有什么可能把他们拆开?就靠一个没有门第、没有亲戚、没有财产的年轻女子的胆大妄为?根本不可能”。这样强硬而赤裸裸的势利的态度和观点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凯瑟琳夫人这一扁平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番话也激怒了伊丽莎白,促使她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和达西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未来发展的可能,从而进一步克服偏见,采取更加理智的态度对待达西,为小说后来的圆满结局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傲慢与偏见》中,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辩证关系非常明显,二者的差异与对比形成了呼应与衬托的关系。(祁丽娜,)正如福斯特所指出的,只有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巧妙结合才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从而为小说的成功做好铺垫。扁平人物个性鲜明,极少受到环境影响,也不会因为故事的情节发展而有所改变,他们的言行使得小说高潮迭起,戏剧性极强,更吸引读者,因此一部成功的小说一定离不开对扁平人物性格的刻画。
篇4:主人公的礼貌策略与奥斯汀的人物塑造
主人公的礼貌策略与奥斯汀的人物塑造
人物和适合人物的语言是文学创作关注的`重点,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奥斯汀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爱玛》主人公的礼貌策略使用情况以及礼貌策略使用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人物的礼貌策略使用表现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奥斯汀塑造人物的一个技巧.
作 者:梅美莲 MEI Mei-lian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2) 分类号:H030 关键词:礼貌策略 奥斯汀 人物塑造篇5:《诗经》中的人物塑造与植物形象之关联
《诗经》中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原因,首先是植物涉及上古先民的生存需要。其次,使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也与审美意识的发展有关。再次,植物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帮助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成功的艺术经验奠定了《诗经》的文学地位。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塑造出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诗经》中大部分篇章又常以鸟兽草木起兴。《诗经》中的人物描写常常伴随着植物形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十分值得关注。
一、《诗经》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的手段
(一)环境烘托下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诗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开始注意根据人物性格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环境,力求通过不同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与客观环境相对应。而《诗经》中的环境是具有生态美感的和谐环境,其中的环境描写也就常常出现植物意象。如《卫风・氓》一篇,桑叶未落新鲜润泽,沉溺在爱情里的女子年轻貌美,生活快乐;而当桑叶枯萎掉落之时,女子年老色衰,被无情抛弃,面对汤汤的淇水,时光的流逝感与感情无所寄托的凄怆涌上心头。植物意象的运用在塑造这一弃妇形象的过程中增添了精彩一笔。
(二)外貌描写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通过外貌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诗经》中描写外貌的主要手段,就是以植物作比喻来形容主人公的容貌。如《硕人》就详尽的叙述了庄姜之美,写庄姜的手白嫩得像柔嫩的茅草,牙齿洁白整齐的像葫芦籽。诗人用一系列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比喻庄姜的美,尤其是以柔嫩的茅草比喻美人的玉手,以瓠犀比喻美人洁白整齐的皓齿,用植物抓住她最美的特征,更形象的呈现了美人庄姜的婀娜多姿,诗情画意立刻呈现在眼前,仿佛让人感觉到女性形象之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生命活力喷涌而出。
(三)动作描写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人物的言行举止总是与其性格密切相关的,人物的性格也往往通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诗经》尤其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这里的人物之行为又多与植物相关,这就使得植物与以动作描写刻画人物联系了起来。这首诗使我们自然联想到那些不停忙碌的采摘者形象。作者将采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外貌等其他方面全部忽略,只描写了采者的“采”这个动作,将一枝一枝地捋,一把一把地拾,采了又采,不停地忙碌着。这个动作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强烈,使得塑造出来的采薇者的形象是如此的生动鲜明。
(四)心理描写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诗经》的心理描写方法之一就是善于运用内涵丰富的植物意象来揭示人物深层意识的流动,在一种跳跃的、幻想的、不太连贯的思维轨迹中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例如《卷耳》一篇:女子想念自己的心上人,无心采摘卷耳,将菜筐弃置路旁。女子心理活动真切具体,反映在实际可见的行动上,就是采卷耳时的心不在焉,这正是她思念丈夫的心理反映。此外,卷耳还具有驱邪除病的功效,古人相信植物能够作为媒介起到传递情感的作用,所以在诗中,卷耳还是思妇情感的物化和寄托,与思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诗经》中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原因分析
首先,植物涉及到上古先民的生存需要。从物质生存资料方面看,上古先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对先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植物生长的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对自然的依赖性很自然的使他们对自然界中的植物产生敬畏之心。“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人们很自然的将熟知的植物形象作为创作元素展现在诗歌中,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次,使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也与审美意识的发展有关。在《诗经》中对植物的描写体现了先民朴素的审美观点,经过作者审美心理的艺术加工,不仅融入了作者对这些植物的特殊情感,而且也表达他们的审美意识。植物丰富的形态美带给人身心的愉悦,其形态的千变万化、功能的多样性,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再将这些带给人感官愉悦的植物融入到人物塑造当中,使语言描述的人物形象带有读者熟悉的、有感知经验的元素,易于读者想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就自然而然的浮现于读者脑海。
再次,植物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帮助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那个生存率低、死亡率高的时代,人们对于种族的延续繁衍十分重视。而这恰与植物硕果累累、开花结果的特性相照应,这也就使得植物进入《诗经》的文学世界成为必然。由这一羡慕生殖力的原动力出发,植物又衍生出表情馈赠的功能。植物带着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及尊重的内涵,参与到人物形象塑造当中,能够起到丰富人物性格、交代人物背景的功能。
植物在《诗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内涵帮助诗人表情达意,更帮助诗人成功塑造出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这些成功的艺术经验奠定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浅析《诗经·齐风》与东西周地域文化
2.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翻译及鉴赏
3.诗经《国风·豳风·鸱鸮》原文赏析
4.浅析《诗经》中的爱情诗中的情感体验
5.《诗经·小雅·无羊》原文翻译鉴赏
6.诗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原文赏析
7.《诗经》里的爱情:奔放自由不输当今
8.诗经《国风·魏风·葛屦》原文赏析
9.中国文学辉煌起点《诗经》
10.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采绿》鉴赏
篇6:人物比读随笔:范进与孔乙己
1、人物形象 :两人都是封建时期深受科举迫害的读书人。他们同样都是只会读书,不会营生。
范进热衷功名,坚持应考,20岁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可直到54岁才中举。
他缺乏谋生技能,应考乡试回家,家里没饭吃,还得要母亲吩咐才出去卖鸡。到了集上,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
范进一生为功名而神魂颠倒,好似是为科举而活。
孔乙己也是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但至死“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
他凭着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沾沾自喜。一生“死读书”也毫无其他生存手段,以至于染上了偷窃的恶习,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最后是死是活都无人知晓。
两个人都因埋首科举而变得迂腐无能,可悲、可叹!
2、社会环境:两人都生活在一个冷漠无情,趋炎附势的社会环境中。
“咸亨酒店”就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
里边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己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在孔乙己被打断腿,不知去向的时候,唯一能被人记起的,就是孔乙己还拖欠着酒店老板的那十九个铜钱。
范进中举后,胡屠夫以及邻居等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也描绘出了追求功名富贵,势力虚伪的社会风气。
3、结局
范进和孔乙己都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个悲惨,一个富贵,无论是没爬上去还是爬上去,两个人的结局都是科举的两种必然结局。
公众号:游游桦语
【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相关文章:
2.以塑造人物的范文
8.与人物的英语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