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看客,浅谈鲁迅笔下看客形象
“天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冷漠的看客,浅谈鲁迅笔下看客形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冷漠的看客,浅谈鲁迅笔下看客形象,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冷漠的看客,浅谈鲁迅笔下看客形象
冷漠的看客,浅谈鲁迅笔下看客形象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看客”面面观
所谓“看客”形象,是指鲁迅作品中除了主要人物之外,甚至连次要人物都说不上的一些芸芸众生形象。他们似乎被作者置于事件进程之外,然而又与事件进程相联系,往往以看热闹,作谈资、发议论的面目出现。鲁迅对这类人物着墨不多,但却能几笔勾通画出一个个愚昧、麻木、无聊、庸俗的面影,他们与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起共同组成作品的形象系列,丝毫不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而正是以画龙点睛之笔,对作品主题的揭示产生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纵观这类作品,我们从场景主次这个角度把“看客”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重大事件中的“看客”,一是一般生活场景中的“看客”。其中第一类重在“看客”的“观”,第二类则重在“看客”的“听”“议”“笑”。
先来看看第一类“看客”——闲看枪毙“犯人”的“看客”
同是“赏鉴”杀人,《呐喊》自序中,“看客”赏鉴的是日本人宰割自己同胞的“盛举”,面对惨剧他们所表露出来年是“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这些“看客”不但缺乏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就连最起码的人类同情心也丧失殆尽,此为第一小类。
另一小类是《药》中的`“看客”,他们“赏鉴”的对象不再是受外国人宰割的同胞,而是中国的刽子手杀害中国的革命者,终因是不失国格的,于是乎饶有兴味,踮足伸颈,文中是这样细腻而精彩地描写这一群“看客”的:“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一具有动态展示的场景,特别是对“看客”“赏鉴”杀人的心态进行“聚光”拍摄的特写镜头,实在令人叫绝。从对“看客”的这些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出“看客”是何等的愚庸、麻木、落后,他们不仅不理解不支持革命者所做的一切,不仅不对刽子手投以怨愤的目光,而且以观赏为乐事,一个个看得津津有味,实在是可怜、可恨!如果说刽子手给予革命者的是肉体上的枪杀,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看客”给予革命者的则是精神上的虐杀!
再一小类是《阿Q正传》中的“看客”,由于“赏鉴”的对象降了格,他们便“蚂蚁似”的多得如山如海,对阿Q“过了二十年又是……”的充满佛理轮回观念的话倍加赞赏,“酒醉似的喝采”“豺狼般的嗥叫”。阿Q的麻木,阿Q的死并没有唤起“看客”们昏昧的意识。说阿Q可怜可悲,他们甚而比阿Q还要可怜可悲。
再来看第二类“看客”
首先是“赏鉴”他人的悲哀,咀嚼他人痛苦的“看客”
《孔乙己》中,咸享酒店里,“看客”们伴随着或幸灾乐祸的笑,或附和着的笑,或随便的哄笑,或前或后地对着孔乙己嚷:“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疤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些话语句句带刺,冷嘲热讽,把他人的不幸拿来当笑料,足见“看客”们的冷漠。
再看《祝福》中对阿毛的故事久已厌烦的闲人,他们又开始对祥林嫂发生了新的趣味,究其由来是祥林嫂额上的伤疤象磁铁一样吸住了他们,于是便寻“来历”来了。“祥林嫂,你那时怎么竞肯了?”“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笑影又冷又尖。是同情,是感叹,是讥刺,不说大家心里也明白。
又再来看《阿Q正传》,闲人们一见阿Q头上的瘌疮疤,便“玩笑”他来了。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地说“嗨,亮起来了。”见阿Q怒目而视,他们又发话道:“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事情到最后,他们还玩得不过瘾,终将阿Q碰了四五个响头,才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
这一类“看客”的特征不外乎捅别人的痛处,揭他人的疮疤,咀嚼他人的悲哀,直至成为渣滓。至于他人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他们并不在意,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赏鉴”的对象有无笑柄,有无隐私,只要他们能说一通,笑一通,便算满足了。
其次,是幸灾乐祸,推波助澜的“看客”
“看客”们见阿Q和小D在斗殴,一下子从百无聊赖中寻着了乐事,围上前去,不少的连声叫道“好!好!”“不知道是劝解,是颂扬,还是煽动。”
这一号“看客”别有寻乐的高招,他们善于抓住契机,滋生气氛,煽风点火,极尽推波助澜之能事,至于是非善恶,皆不理睬。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透过以上对“看客”描写的简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看客”形象用的不是工笔,而是略笔,仅管是粗线条淡淡的似乎是满不经意的勾画,但所刻画出来的形象却是非常逼真,非常鲜明,非常典型的,活画出一幅幅芸芸众生像,使我们见到了一群病态的灵魂。鲁迅先生以其伟大人格和崇高感情对“看客”进行了道德的审判和情感的否定,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对“看客”的灵魂进行了严厉的解剖和深刻的展示。一方面不仅使我们了解丑,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了解“丑之为丑”,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病态在阳光下得以曝光,从而使我们感受到了一颗为民族疮痍而颤抖的心。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对以上形形色色的“看客”作这样的归结:“看客”形象在鲁迅作品中、人物长廊里都闪烁着永恒艺术魅力的光辉。他们在鲁迅作品中都以群像出现,是一批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落后的群众,居处在偏僻、闭塞、愚昧、落后的中国乡村,长期以来的封建意识的毒化和侵蚀,已积淀在他们的精神骨髓中,并在他们思想、心理、性格、言行中自然而非自觉地表现出来,这就凝结成他们身上最为本质的特征,这就是愚昧、麻木、无聊、庸俗。集中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的劣根性,以及我们民族精神中的严重痼疾甚至于人类某些弱点,即安于命运,麻木顺从,既受人愚弄,又愚弄他人的性格特征。
篇2:鲁迅笔下的“看客”
鲁迅笔下的“看客”
鲁迅文章素以犀利深刻见长,这种深刻同样表现在他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上。生活在鲁迅那个时代,便有了各种典型人物,而鲁迅并没有只看到一种表面现象,他对国民性中的愚昧落后、麻木软弱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其笔下的看客是众多人物中表现尤为突出的。
这些“看客”多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因而更有其普遍性,更能反映当时中国民众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
《祝福》中的祥林嫂周围的那些人们都可以称作看客,他们虽然身份不一,但却充当着同样的角色。身份卑微的下层人物,柳妈、卫老婆子她们都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封建礼教已在她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但可悲的是,她们并未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而是沾染了一身的市侩气,作了无聊而无情的看客,在祥林嫂的伤口上一次又一次的撒盐。比起卫老婆子的圆滑世故,柳妈更多的是尖酸刻薄,这样的一个“善女人”把祥林嫂推向了地狱的门,这是她们之间的一次对话:“‘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地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可以说他是给祥林嫂瘦弱不堪的身上驮上了更重的包袱,而自己却依然以个看客的身份饶有兴味的与其他看客一起起谈论着、嘲笑着与她同样受封建思想残害的女人。这样的下层人物是尤其可悲的。受压迫是可悲的,受了压迫却浑然不觉的人是更加可悲的。
鲁四老爷和鲁四奶奶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表现得冷酷、虚伪和保守。在得知祥林嫂被婆婆劫走的消息后,他说了两个“可恶”,但是都是作为一个看客而说的,他并没有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满心想的是自己的利益,祥林嫂被劫是对他家尊严的冒犯,正因为如此他感到恼怒,但作为一个封建思想的拥护者,他又认为婆婆劫走儿媳妇是顺乎情理的事,于是接着说了“然而”。这种上层社会的看客是可憎、无情的。
《药》中同样描写了几位看客的形象,如花白胡子老头,他老于世故、圆滑善谈,精神上是麻木的、思想上是愚昧的,“‘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他见机行事的这番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革命者的不理解,正如鲁迅所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这就是鲁迅先生所揭露的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看客,正是有了太多的看客,才有了中华民族国明性的弱点,这是民族的悲哀!
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是赤裸裸的,先生正是要以这种赤裸裸唤醒愚昧麻木的人民,从精神上给他们以疗救。
篇3:鲁迅笔下的看客还未消失作文
鲁迅笔下的看客还未消失作文
前日,我与几个朋友在草地上玩耍,正玩的高兴时。突然,不知是谁,在草地上引起了小火!此时正是冬日,风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
大家惊慌失措,但又很快定下来。大喊:“救火啊——救火啊”不知是声音太小还是怎么回事,居然无一人来救火,不管了救火要紧,我们自己救火,大家从四处找来些扫把、拖把,到不远处的一个水池湿了点水,对火猛扑!有的人找不着东西灭火,干脆就用脚来踩火,还大叫:“老子不要这新鞋了!”大有烈士遗风。
突然,我发现对面有一个戴眼镜的大人,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似对他大喊:“救火啊——救火啊——”然而,他看了一眼正在救火的伙伴就走了,我郁闷,我们两人相距不过五十多米,况且他也看到了我们在救火,难道他就这么无动于衷吗?
我懒得在去浪费时间,用脚用力一踹,草灰飞扬,一部分火苗的根被扑灭,没工具灭火的伙伴发现这是个不错的办法,尽管这样鞋子会焦的'更快,而且要吃很多灰。于是,这种方法就得到了推广。
“快烧到树了”一个伙伴大喊,我们又加大了工作效率,终于把火灭了。我无意的向对面的政府办公楼看一看,那个看到我们救火却不帮忙的家伙正在对着一台电脑悠悠然的坐着,我感到极其厌恶,懒得再看一眼。又到草地对烟冒出的地方猛踩几脚,走了。
回家后,我翻开了《鲁迅散文精选》找到了几篇讽刺麻木的“看客”的文章,又想起前几天看见一篇文章,说鲁迅的文章过时了,觉得甚无道理,因为:鲁迅笔下的看客还未消失。我希望,“新时代的鲁迅”能接过鲁迅那支锋利的笔,透过薄薄的纸,把看客的心刺穿!
篇4: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鲁迅写小说时常常有浓重的寂寞和悲哀感。通过看客的行为轨迹,透视他们病态的灵魂,以此来解读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核。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基于此,我向读者朋友推荐这篇文章。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中,看客形象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鲁迅收入《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勾勒、描绘了看客形象,其描写的看客人物众多,层次繁杂,组成了一个看客群体,具有 深广的揭示意义。他们是一群病态而特殊的国民:一面受到别人的欺凌和毒害,与受害者有着类似的命运;一面又自觉不自觉地甚至很有兴致地从精神上摧残那些受害更深的底层弱民,他们是“吃人”和“被吃”两面性的复合体,是那个时代的不幸者和可卑者。鲁迅通过揭示这类人的精神病态,来揭露出社会的病态,由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封建社会不仅对人的肉体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咀嚼”。因此鲁迅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来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采取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灵魂病态无止境的开掘,达到对中国人灵魂拷问的目的,使鲁迅小说具有—种内在的震撼力和灵魂揭示的深刻性,显示了他小说的现代性。
下面通过看客的行为轨迹,透视他们病态的灵魂,以此来解读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核。
一.透视看客的行为表现,解读鲁迅对民族处境和命运的深沉思考
所谓看客,重点就一个“看”字。这些人没有相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以观看“无事”为人生乐事。“看”是他们给人印象最深、最有代表性的外部行为特征。然而他们一面看别人,一面又被别人看。“看与被看”构成了无聊看客们的生活本质。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发生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在看客与底层弱民之间。
《祝福》中祥林嫂因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在向人们倾诉痛苦的时候,鲁迅写到人们的反应:“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这些乡村老女人们(看客们)正是在“看(听)”祥林嫂的痛苦时,也使自己原本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而祥林嫂的不幸并没有引起真正的理解与同情,仅成为可供消遣的“故事”。这类行为上的冷漠表面上看是麻木、混沌的,实际上显示了看客们人性的扭曲与病态。作者正是用悲悯的眼光,嘲讽了看客的麻木与可鄙,从而一针见血地揭示出这个时代、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病根,使国民救治问题广泛地征服和警示着众人的心。
(2)发生在看客与先驱者之间。
鲁迅作品多次写到了先驱者牺牲后,鲜血和心肝被吃的事件。小说《药》里革命志士夏瑜惨死于敌人的屠刀下,而与他生活在一个城市的乡亲华老栓夫妇却迷信邪说,用开茶馆辛辛苦苦攒起来的一包洋钱,买了用夏瑜的血制成的人血馒头,为生了痨病的儿子小栓治病,但最终小栓还是命丧黄泉,先驱的血不仅白流了,而且白吃了,这是双重的悲哀。因此看客们不仅鉴赏着先驱者的牺牲,而且还从精神和肉体上“吃”掉先驱者,这才是古往今来一切先驱者和革命者最深层的悲剧。
正如鲁迅所说:“看客们对先驱的死基本上是无动于衷的,充其量只是获得更多的餐桌旁闲聊的素材罢了,先驱的血恰好可以给这些过着灰色、平庸生活的闲人们着一层红色,增加一点刺激,充当他们无聊人生的调味品。”鲁迅为民众不能唤醒而深感悲哀。
总之,鲁迅的小说善于抓住看客们病态的行为来剖析其扭曲的灵魂,以促使人们痛感提高人民觉悟的迫切性。所以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绝望的精神状态的加深,灰色状态的浓烈,体现了鲁迅对民族处境和命运的深沉思考,要求国人具有精神解放、精神独立的愿望,要求国人具有完整、完善的自我意识的思想。
二.透视看客的灵魂实质,解读鲁迅批判民族劣根性的苦心和特色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们,在把别人痛苦当作笑料,把革命者鲜血当成治病良药,把杀人当成看戏,拿残酷当作取乐,拿他人痛苦当作赏玩时,暴
露出看客们是那么的愚昧、麻木、无知,对周围一切是那么冷漠的病态灵魂。作者正是从心灵角度切入看客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鲜明地表现了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
首先,看客们赏鉴的实质——灵魂病态。
如《药》中看客们围观、鉴赏夏瑜被杀时情景:“……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就是鲁迅笔下愚昧、冷酷的民众——看客们。他们生活空虚无聊,爱热闹,充满好奇,但是精神愚昧麻木,缺乏同情,没有人格观念,丧失正义感和道德观,甚至连民族意识都可以抛弃掉,仿佛是一群要被屠宰的猪,死到临头还觉得眼前的事好笑呢。
这正是他们精神受到极大压抑和毒害的病态心理。以鉴赏别人的不幸为幸事,像赶集那样热热闹闹地去看杀人,神情专注、情绪激动地去看要救他们脱离受压迫境遇的`革命者被处决,而眼中却流露出漠然的神色。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疗救病苦”的苦心:民众们处在一种愚昧混沌的状态中,已被“捏了脖子”而不自知,不知自己在赏鉴别人、评头品足的同时,也即将被放上砧板的处境。
其次,看客们的精神实质——“帮闲”心态。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不过是一群任人驱使、宰割、奴役的奴隶,甚至是连奴隶也不如的牲口。然而这种人的本领就在主人有急之时能够出来帮忙解急,充当着“帮闲”的角色。
《孔乙己》中的人物核心是孔乙己与酒客的关系,而酒店“小伙计”作为一个旁观的看客,他先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教自己识字的好意,从而成了一个被看客同化、滑入“帮闲者”行列的看客。
《药》在描写刽子手康大叔讲夏瑜在牢中鼓动牢头造反时,茶馆中看客们“帮闲”的心态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二十多岁的人”很气愤,“驼背五少爷”也很气愤;“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驼背五少爷”接二连三地大叫夏瑜是“疯了”。这就是“帮闲者”的悲哀:当惯了奴隶的民众,对先驱的“造反理论”根本不接受,却以“疯子”的恶名来评判先驱者死的价值。而他们只是为了帮茶馆中的“闲主子”增加一点谈资罢了。
再看看大名人阿Q。他是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也是一名“出名”的看客。他看到过革命党人被杀,看到过白举人的秘密等。但他又不是一名普通的看客,他虽然看到的是很大的秘密,然而他并不会采取明智的措施,只想帮主子增长点见识,顺便提升一下自己的地位,最后反而被赵太爷之流所警惕、所陷害,落得个“被看”的下场。他和鲁迅笔下众多看客们有所不同,但结果却比他们还惨。“帮闲者”出于“好奇”,结果却是无奈的任人宰割。这就是无知的中国人,一群爱看热闹、没有自尊和骨气的中国人的下场。
再次,看客们的行为实质——帮凶角色。
在鲁迅的小说中,先觉者、改革者受迫害是较常见的主题。《药》《孤独者》等小说都写到强大的社会势力对孤独的改革者的迫害。而《狂人日记》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记录先觉者“狂人”被社会整体势力(看客们)迫害的作品。在“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被狂人“踹了一脚,使得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时,导致了整个社会对狂人的仇视。虽然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娘被债主逼死的”,但却不觉悟,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统治者的帮凶和对狂人围攻、迫害的庸众。
《长明灯》中的疯子向群众启蒙的结果却是招致群众的迫害。《阿Q正传》中阿Q被押赴刑场示众的场面,都彻底暴露了民众残忍无比的野兽本性。
因而鲁迅写这些小说时常常有浓重的寂寞和悲哀感:“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总之,鲁迅对“看客”的艺术表现和意象群的苦心经营,对民众鉴赏受难者所表现出的冷漠的批判,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动,展示出他“忧愤深广”的小说意蕴和“精神界战士”的人格魅力。他的忧、他的愤,都与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所毒害、所束缚的国民病苦有关,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与焦虑有关。而他把根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和思想毒流视为改造国民精神之根本任务,他的“理想人性”就是彻底摆脱奴性、恢复原属于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这种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正是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的原因所在,也使《呐喊》《彷徨》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
篇5: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
摘 要:鲁迅一生著作很多,但从小说而言,不过《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而在一共三十余篇小说中,他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而小说就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鲁迅的小说中,注重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就有十五篇,显示了他对中国近代与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热切关注。而鲁迅自己就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之一,他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情感等等,有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但是他超越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能够更深刻、更冷静的分析知识分子的形象。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反映他的思想,体现他的人格,展现他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冷漠的看客,浅谈鲁迅笔下看客形象】相关文章:
1.只做看客散文
8.冷漠作文700字
9.伤感冷漠句子
10.冷漠的反义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