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2022-08-18 08:23: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多喝水诶诶诶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篇1: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6分)

狼(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二)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⑤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选自《聊斋志异》,选文有删减。)

【注释】①欻ū:忽然。 ②蚤:通“早”。 ③昧爽:拂晓,黎明。

④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⑤苫hàn:用茅草等编成的覆盖物。

12.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屠人货肉归(出售,卖)

B. 缘木求鱼(沿着)

D. 股直不能屈(屁股)

C. 惟有小刀不盈寸(满)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B.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C.示以空担,狼乃止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吹豕之法吹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3分)

②一屠暮行,为狼所逼。(3分)

15.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出两则故事中屠户的形象。这两则故事共同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阅读答案】

12.C (3分)

13.A (3分)

14.

①屠户感到很害怕,拿着屠刀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3分)

②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3分)

15.第一则侧重表现屠户的智慧,第二则侧重表现屠户的勇敢。(2分)这两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夏日午后阅读答案

中国第一桥阅读答案

2015教育如何让生命蓬勃生长阅读答案

窗花阅读答案

童年的河阅读答案戚洁

篇2:《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屠人货肉归( )②瞰担上肉( )③随屠尾行数里( )④仰首细审( )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11.[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2.[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3.[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1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

[乙]文:

篇3:《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一)9.①卖。 ②窥视。 ③紧跟着走。 ④仔细观看。

10.①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11.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12.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13.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4.[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篇4: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有屠人货肉归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屠人货肉归( )②瞰担上肉( )③随屠尾行数里( )④仰首细审( )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11.[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2.[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3.[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1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9.①卖。 ②窥视。 ③紧跟着走。 ④仔细观看。

10.①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11.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12.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13.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4.[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往事》阅读答案冰心

2.《筠州学记》阅读答案

3.爱因斯坦的故事阅读答案六年级

4.冯骥才《捅马蜂窝》阅读答案

5.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阅读答案

6.《一枚古金币》阅读答案

7.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阅读答案及赏析

8.《智者的四句箴言》 阅读答案

9.曾巩《说宫》阅读答案

10.《桔子树》阅读答案

篇5:《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1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篇6:《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

B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在早上)取之。

C屠即径(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归。

D逡巡(有所顾虑,徘徊不前)近之

17.翻译句子:(6分)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2分)

(2)仰首审视,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4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句。(每小题2分,共4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6.答案:C (直接,径直)(3分)

(1)屠夫害怕,用刀示意狼,狼稍微后退。(2分)

(2)(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看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下腭,好像鱼儿吞咬了鱼饵。(4分)

18、(1)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加长我长长的佩带。2分

(2)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2分

【翻译】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 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等 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 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的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 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样子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于是屠夫取下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沿着木头找鱼,狼的遭遇太可笑了!

篇7: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理解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H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注释]①H(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屠人货肉归( )②瞰担上肉( )③随屠尾行数里( )④仰首细审( )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11.[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2.[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3.[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1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

[乙]文:

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9.①卖。 ②窥视。 ③紧跟着走。 ④仔细观看。

10.①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11.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12.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13.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4.[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这篇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8:《有屠人货肉归》阅读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iacute;)遭遇祸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屠人货肉归( )②瞰担上肉( )③随屠尾行数里( )④仰首细审( )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11.[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2.[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3.[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1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

[乙]文:

篇9:归有光《山茶》阅读答案

归有光《山茶》阅读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下面是归有光《山茶》阅读答案,请参考!

归有光《山茶》阅读答案

山茶

归有光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

三公:古时辅佐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夷叔:商末的伯夷、叔齐兄弟俩,二人互让王位,谦恭揖让的美德广为传颂。

(1)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山茶花的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叶深绿、花红艳,山茶花具有色彩艳丽的特点。②端庄高雅,有富贵姿,而没有妖冶容。③有坚贞的品质,开在白雪中,岁寒而不凋。

(2)①托物言志。作者借山茶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有着崇高品格的人物的无限景仰与赞赏之情,也寄寓着作者高远的襟怀。②映衬。以雪的洁白来映衬山茶花的艳红、叶的浓绿,借用松柏衬托山茶花坚贞的品质。

1.本诗的前四句、中间四句各描绘出山茶怎样的特点?

2.全诗表现了作者对山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本诗前四句通过写茶叶深绿、花红艳来着重描绘山茶的.色彩艳丽。中间四句着重描绘山茶的可贵品质(或:花姿丰盈、端庄高压、凌寒傲骨)。

2、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山花的赞美之情(或“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对有着高尚品德的无限景仰于赞赏的感情。

篇10:家谱记归有光阅读答案

家谱记归有光阅读答案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阅读题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4分)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4分)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4分)

参考答案

1.(3分)C (责:要求)

2.(3分)(B项“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3.(1)(4分)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吊,私,诳,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比,视,从兄弟,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4.(4分)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凝聚族人”,2分;“扭转世风”,2分;如果答出“纪念先人”、“宣传教化”或“恢复家族秩序”,每点可给1分)

说明文的特点

1、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

2、具有科学性。

3、富有条理性.说明文都具有条理性.在说明事物时,要求头绪清楚,井井有条.条理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各种事物尽管错综复杂,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就能找到一定的条理性。

4、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篇11:《明史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篇12:《明史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注】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B.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C.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D.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C.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

D.《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即记载历史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归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如果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但若与上级有所争执,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

C.王世贞岁不被归有光认同,但后来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归有光,称赞归有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②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参考答案

(1)C “之”为代词,作“恶”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顺德通判”为官职名,作“调”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看起来是升迁,实际上是打击他.

(2)C 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3)B “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若与上级有所争执,会“直行己意”,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

(4)①(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当时王世贞为文坛 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①属:写;弱冠:二十岁;诸:各种,众多;师事:以师礼相待,拜师;同邑:同乡.句子翻译为:(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力:竭力;相:动作偏指一方;抵排:抗拒、排斥、反对;目:动词,看、视;妄庸:狂妄平庸.句子翻译为: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归有光家谱记阅读答案

2.屠呦呦阅读题答案初一

3.阅读答案:春归燕园

4.苏东坡北归阅读答案

5.《蛇人》阅读答案

6.鼓人 阅读答案

7.阮郎归秦观阅读答案

8.秦观《阮郎归》阅读答案

9.《尹翁归传》阅读答案

10.归园田居其一 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有屠人货肉归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