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

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

2022-06-10 08:09: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oneapp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

篇1: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

我看见一个人猫腰在水库边上筛水,身后是绿中带黄的毛竹林,林梢的竹叶成团旋转,像钻进了一窝蛇。水比竹林的颜色绿,如一大块切不开的翡翠扣在地上。这地方属余杭,越过一座山就到了安吉。

银锭形的水库包住湖心的山。水面无一丝波纹,好像自古代起就没有波纹,鸟儿都不敢到水面落一下。

筛水的人站立在水边的大石上,手端一米多宽的大竹笸箩在水里筛。笸箩由竹篾或木篾编造,边沿包一个自行车旧轮胎,他可能在洗菜或洗草药。我走一圈儿回来,见笸箩里空无一物。他也可能在淘金吧。淘金千淘百漉最后可能淘到一坨二斤重的金圪瘩。然而,淘金都在河滩淘,水库里有金子吗?

我走到跟前观看。这个人身穿印英文的T恤衫,脚下拖鞋。他用笸箩舀水,筛筛,水漏走;再舀水筛之。我忍不住问您筛啥呢?他说筛筛水。啊?我差点被吓跑,筛筛水!我问筛多少了?他转身看水面。说:不到十分之一。

筛完得多长时间?我问。

他边筛边答:两年吧。

我想乐,没敢。有一位中国艺术家在英国某地路边拣了一块石子。他揣这块石子徒步行走115天,环绕英伦走回来,把石子放在原来的地方。记者问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他答:让石子看看风景。记者问:还有吗?艺术家答:让石子回到原地。

筛水比带石子旅行更深奥并东方。看穿戴,筛水的人不像行为艺术家。其实我有许多问题想问他。你是吃饱撑的吗?这是第一个问题,可以不问。你是精神病患者吗?第二个问题也可以不问。你失恋了吗?也不能问。问啥呢?

我说:我帮你筛一会儿。

他乐了,说:好,我抽枝烟。

我端起笸箩筛水,没等筛两下水漏没了。我把笸箩还给他。

你筛水干嘛?我问。

他用白眼翻我一下,好像答案写在他的眼白里。

嗯,他是问题二,精神病。

古代所谓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这个柳暗花明的水库重新上演。愚公一锹一镐把山搞碎搬走,此人以笸箩要把水库的水筛一遍。他有五十岁了,能把水筛完吗?这样的问题不能问,像瞧不起人。我再次打量此人,他头发很短,少许白。面黑少肉,身架如农民。我不懂英文,不知他T恤上的英文印着什么。英文也许是:我是不像艺术家的大艺术家。

你是这个村的人吗?我问。

上个村的,他答。

他志向高远,不愿与平凡人交谈。我与他惜别,在心里祝他早日把水筛完并治好精神病。我看他的眼神、胳膊(精神病患者的胳膊伸不直),他比较正常。是不是有人拿钱让他在这筛水呢?那么,拿钱的那个人有精神病吗?胳膊直吗?我年纪越大越感到凡事不可妄评,遇到一个奇怪的人,只能证明你见识少,不证明其它。

我回村里,路遇桶装水厂的老板,他是杭州人,正坐在石头上长篇大论训斥他的小黄狗。小狗先坐着,后来被训得躺在地上闭上眼睛。

我问老板,水库里有人筛水是怎么回事?他答:筛个屁,水是筛的吗?他做药引子。

药引子?不能用一水库的水做药引子吧,那得熬多少药啊?全浙江的`人吃也吃不完。

他说:那个笸箩是黄杨木皮做的。他这个人有肩周炎,中医说拿黄杨树皮做个笸箩筛水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再把树皮煎水喝就好了。他做了个黄杨木皮的笸箩搞这个,搞一个月了。

我明白了,中医的部署。

过了几个月,我遇见一位中医,就此事向他请教。中医笑了,说这里边有一个关子。你非杏林之人,本不该对你说,说了也没啥事。古代医疗资源缺乏,好多医方是谋略。医家本来就跟兵家相通。这个筛水或煎水只是个幌子,黄杨木也是个幌子。大夫在用动功治他的肩周炎,明白不?筛不了九千遍,病就好了,架不住肩膀老动,筋拨开了。之后用黄杨木煎水喝,那是治好了之后的事了。这些事关键在于你信还是不信,人是不是老实。所以医家常说,傻子去病快,治聪明人的病反而慢,信则灵嘛。

阅读题

1、文章《用筛子筛水》作题有何妙处?(3分)

2、文中第四段从哪几个方面写筛水人,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2分)

3、 “他用白眼翻我一下,好像答案写在他的眼白里”.如何理解筛水人的“白眼”?(2分)

4、文中穿插“一位中国艺术家揣一个石子走100多天”有什么用意?(3分)

5、文章多处采用铺垫的手法,请找出一处加以说明。(3分)

6、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写环境,恰如曼妙诗章;人物描写,几笔就如在眼前;推演议论,切合情理。

B.桶装水厂老板训斥小黄狗,看似闲笔,其实大有深意:主人长篇大论的训斥,还不如闭眼之小睡。

C.“真相”只是作者表达思考的载体,作者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意蕴。

D.引入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为了赞美筛水人敢想敢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

参考答案

1.巧设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预示了故事蕴含着大智慧;题目充满了诗意,给人以丰富的想像;题目是文章的线索,事件贯穿全文;题目的怪异,暗示了故事的怪异等。只要答对其中三个方面即给满分

2.从衣着、行动、对话(或者外貌、动作、语言),突出了筛水人的怪异(异常、不合常理)。

3.“白眼”一词写尽了筛水人以为自己筛水的正常,似有对问者的抢白,对问者愚钝的不屑,为下文作铺垫。

4.采用了类比手法,“用筛子筛水”和揣着一个石子走100多天之事类比,写出了作者对这些事的纠结;拓宽了写作背景,两者相映照,再设悬念,为揭示故事原由作铺垫;增强了文章的内涵,使文章更为丰厚,可读性更强。只要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5.第三段写筛水人的各种揣测,继续突出筛水人的怪异;

揣着石子走100多天,突出写作者的疑惑,继续为揭开谜底而铺垫;

写筛水人的白眼,说明筛水人认为自己正常,又是铺垫;

村里的小黄狗闭着眼睛小睡,看着闲笔,其实是说在作者眼里是个谜,但在桶装水厂老板眼里太正常不过了。这也是铺垫。

桶装水厂老板说他筛水是作药引子,这是为治疗肩周炎作铺垫。等等

6.D

篇2:用筛子筛水哲理故事

用筛子筛水哲理故事

我看见一个人猫腰在水库边上筛水,身后是绿中带黄的毛竹林,林梢的竹叶成团旋转,像钻进了一窝蛇。水比竹林的`颜色绿,如一大块切不开的翡翠扣在地上。这地方属余杭,越过一座山就到了安吉。

银锭形的水库包住湖心的山。水面无一丝波纹,好像自古代起就没有波纹,鸟儿都不敢到水面落一下。

筛水的人站立在水边的大石上,手端一米多宽的大竹笸箩在水里筛。笸箩由竹篾或木篾编造,边沿包一个自行车旧轮胎,他可能在洗菜或洗草药。我走一圈儿回来,见笸箩里空无一物。他也可能在淘金吧。淘金千淘百漉最后可能淘到一坨二斤重的金圪瘩。然而,淘金都在河滩淘,水库里有金子吗?

我走到跟前观看。这个人身穿印英文的T恤衫,脚下拖鞋。他用笸箩舀水,筛筛,水漏走;再舀水筛之。我忍不住问您筛啥呢?他说筛筛水。啊?我差点被吓跑,筛筛水!我问筛多少了?他转身看水面。说:不到十分之一。

筛完得多长时间?我问。

他边筛边答:两年吧。

我想乐,没敢。有一位中国艺术家在英国某地路边拣了一块石子。他揣这块石子徒步行走115天,环绕英伦走回来,把石子放在原来的地方。记者问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他答:让石子看看风景。记者问:还有吗?艺术家答:让石子回到原地。

筛水比带石子旅行更深奥并东方。看穿戴,筛水的人不像行为艺术家。其实我有许多问题想问他。你是吃饱撑的吗?这是第一个问题,可以不问。你是精神病患者吗?第二个问题也可以不问。你失恋了吗?也不能问。问啥呢?

我说:我帮你筛一会儿。

他乐了,说:好,我抽枝烟。

我端起笸箩筛水,没等筛两下水漏没了。我把笸箩还给他。

你筛水干嘛?我问。

他用白眼翻我一下,好像答案写在他的眼白里。

嗯,他是问题二,精神病。

篇3:用3个筛子筛一下的哲理故事

用3个筛子筛一下的哲理故事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3个筛子?哪3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并不怎么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别说了吧!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平时着急告诉别人事情之前,不妨也先用“真实、善意、重要”这3个筛子筛一下。生活中,很多话其实根本不必说,也不用说。当你管好了自己的嘴,你也能管好自己的生活。

篇4:暴风雨是一个筛子阅读答案

毕淑敏

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了雨衣,又撑开了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涨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老人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3000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3000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

【问题】

14、文中的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理解。(3分)

15、“我”35岁才考上了夜大,表明“我”年轻时读书极不用功。你赞同吗?为什么?(2分)

16、作者写35岁时被暴风雨刮走了雨伞、吹走了雨衣后“连滚带爬”的狼狈相,这不有失成功人士的尊严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17、“暴风雨是一个筛子”是个比喻,结合文句,请说说本体的意思和喻体的意思。(3分)

18、语句“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表明了作者脑中的一种什么想法或情况?(3分)

【参考答案】

14、①作者毕淑敏。因为她自从在经历了那一场暴风雨并跟它搏斗后,多了一种精神和自信,从而一步步取得了成功。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②文中的睿智老人。因为是他点化醒了毕淑敏,他是毕淑敏正确人生的引导者。

以上①或②两种答案均可。

15、不赞同。凭“我”学习的那股劲头,一般来说,年轻时读书是相当用功的。至于没考上正规大学,可能是遇到了天灾人祸等。比如家境特别差,因经济拮据而辍学。

16、不会。因为成功往往是与险恶环境和苦难人生抗争得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只会让读者感悟到成功的来之不易,进而产生奋发向上的效仿信念。

17、“筛子”筛下细沙剔除石子。而“暴风雨”留下好学者冒着暴雨赶到学校,却吓得其余广大师生没有胆子来。因此,该句中的本体的意思是“留下好学者冒着暴雨赶到学校,却吓得其余广大师生没有胆子来”。喻体的意思是“暴风雨这面筛子”。

18、顿悟或大彻大悟。

篇5:筛子与水桶阅读附答案

筛子与水桶阅读附答案

筛子与水桶“你能装多少水?”筛子问水桶。

“我只能装一桶水。”

“你才能装一桶水吗?”筛子很自豪地说,“我不知会吞下多少万桶水呢!”

是的,筛子这样说也有它的道理。因为在它看来,吞得越多本领就越大了,不然它是说不出那样的话的。

在这里不妨请问筛子一句:究竟你装的水在哪里呢?你认为吞了多少就存在多少吗?不见得吧!请检查一下,你所吞的水除了淋湿你本身以外,还得到了什么呢?换句话说:你得到的只是无益的劳累和自满的心绪。其原因何在呢?是你的底漏啊!

至于水桶呢?虽然只装一桶水,但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儿空隙。只要是能装到里面去的,它绝对不让它漏掉。

啊,水桶的作为多么使人敬佩。它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虚伪,只要是它能够得到的,哪怕是一点一滴都保留下来,巩固下来,它的态度是老实的,实事求是的`,只能装一桶水就说:“我只能装一桶水。”而筛子呢?“我不知会吞下多少万桶水呢!”多大的海口,多么严重的自满情绪!

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水桶”吧!尽量地装,能装多少就装多少,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能装上一桶,就巩固一桶,要比能“装”千万桶水的筛子好得多。

1.给文中加粗词“骄傲”选择正确的解释。( )

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B.自豪。

C.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2.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 (寓言童话)故事。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水桶”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能装上一桶,就巩固一桶,一滴不漏。( )

(2)“筛子”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吞下千万桶水,多么有本领。( )

4.请分别概括出“水桶”和“筛子”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文章的深刻含义,用“√”标出。

(1)“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水桶吧’!”让我们最好做一个神话中的“宝桶”,容量无穷,既一滴不漏,又始终装不满。( )

(2)水桶的作风多么令人敬佩,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虚伪,哪怕是一点一滴都保留下来,巩固下来。( )

(3)筛子底漏,不能保存水,还爱夸海口,是一种自满情绪。( )

参考答案:

1.A

2.寓言

3.(1)√ (2)×

4.水桶:诚实、踏实。

筛子:骄傲、自满、虚伪。

5.(2)√

篇6:水阅读答案

是兼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流传至今的古典文化精粹。希望对古诗词爱好者有所帮助,下面是整理的夜泊水村阅读答案_夜泊水村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

《夜泊水村》作者为文学家。其诗词全文如下: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译文】

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腰间悬挂的羽箭,他们都已经羽毛凋落了。叹息着燕然山还没有刻下北伐胜利的事迹。我还可以横渡大漠,战斗沙场,诸位士大夫们又何至于在新亭相对涕泣,徒然无济于事。我一身用以报国,虽万死而不辞;双鬓已经斑白,再也无法使它变成黑色。只是记住江湖上我小船的停泊位置,卧在塌上听着秋天大雁落在水中小洲之上,一年又要过去了,我的雄心壮志还没有完成啊。

【鉴赏】

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而其悲哀就含有深广的内容,具有崇高壮烈的色彩。此联为 流水对 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形成矛盾。读者正是从强烈的矛盾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生对诗人的崇敬。类似的诗句尚有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等。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 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夜泊水村为即景之作。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 羽箭久凋零 ,足见其闲居的郁闷。 燕然未勒铭 ,典出《后汉书 窦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逐单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大功未成。这一联用层递手法, 久凋零 ,乃言被弃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 未勒名 ,是说壮志难酬,则更愤懑不平。起首就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颔联抒发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不抵抗、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上句是说大丈夫在神州陆沉之际,本应 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 才对,怎么可以安然老死呢?一个 犹 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态。 绝大漠 ,典出《汉书 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两鬓萧萧,仍然豪气干云,朝思梦想着驰骋大漠、浴血沙场;这就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对强虏只知俯首称臣割地求和而不思奋起抵争的文官武将的奴相。(另一说是取老子(李耳)骑青牛出关,绝于大漠之中而悟道的传说) 诸君何至泣新亭 ,典出《世说新语 言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 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同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作者借此典,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

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 一身报国有万死 ,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 我 却甘愿死一万次。 一 与 万 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地有声。 双鬓向人无再青 ,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 为国牺牲敢惜身 的志向,可是又谁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回笔写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你想,一个老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鼓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的苦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是梦醒之后呢,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人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 壮士凄凉闲处老 (《病起》),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这是这首诗慷慨悲歌的一个根本原因。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 浑灏流转 ( 语),使本诗在悲歌中又显出沉雄的气象。

篇7:水阅读答案

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这是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行动议程》中所提出的建议而确定的,旨在使全世界都关心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和严重浪费,工业污染等,使得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由于缺水,一些国家江河干涸,农作物枯萎,牲畜断水,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间爆发“水战”。

“世界水日”呼唤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我国已被列入贫水国家名单。尽管我们在水的兴利除弊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不相称。开发利用保护水利资源和节约用水,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阅读练习:

4.人类为什么还缺水?请你说出3个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覆盖 枯萎 举世瞩目

2.兴和除 利和弊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天罗地网

3.清澈见底 波光粼粼

4.人们平时污染;浪费水而使水大量缺少;危害到人们的生命。

5.做法一:邻里之间互相监督,看到有人浪费水,罚款50元。

做法二:给人们讲一个关于“水缺乏”的讲座,让人们意识到浪费水的危害,从而自觉地保护水资源。

阅读拓展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

世界水日的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在20xx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xx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xx年至20xx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旨在到20xx年前将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篇8:水阅读答案

明・宋濂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洗也。

湖府经历②叶君伯G,世居永嘉城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G则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短艇,具,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G!高情逸韵,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然予窃有疑焉:使伯G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G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③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G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G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G告焉: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有如伯G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伯G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④之思。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本文有节选)

【注释】①洗: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②经历:官名,职管出纳文书。③鞅掌:繁忙劳累。④魏阙:朝廷的代称。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 彝:固定不变

B.官书丛脞 丛脞:细碎,杂乱

C.试以伯G之意逆之 逆:推测

D.占一才者必庸 庸:平庸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C.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古之君子身在朝市,心在山林;今之君子身在山林,心慕朝市。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G就是古之君子。

B.作者认为伯G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不因为出仕或退隐改变心志,贫贱不能令其恐惧,富贵不能令其自满,操守始终如一,超越众人而成为名臣。

C.作者对伯G的行为值得商榷,作为一名地方官,身负一方百姓的重望,不能耽于山水之乐。

D.作者建议伯G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的念头,多一些为朝廷做事的心思。功成名就后再辞官回到水北山居养老,过潇洒从容的生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3分)

(2)是三者,伯G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3分)

答案:

16. D(庸:用、任用)

17. A (A 两句以均为表目的的连词。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表句中停顿。 D.副词,难道;代词,代赵国。)

18. A(“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G就是古之君子”有误,当时人们认为“近于”,作者则对其提出委婉的批评。)

19.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错1-2处,扣1分;错3---4处,扣2分;错5-6处,扣3分。)

20.(1)借此来摒除杂念消除忧愁,或许是可以的吧。(给分点:“假”“以”“庶几”)

(2)这三种情形,叶伯G现在都没有,却还说不放弃,(难道)将凭借梦境来实现吗?

(给分点:“咸”“置”“冯”各1分)

篇9:水阅读答案

皎然

秦陇逼氏羌,征人去未央[注]。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辽阳。

「注」未央:未尽,未已,没有完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通过“秦陇洲氏羌”“穷漠”等富有边塞特色意象的使用,交代了背景。

B.一、二句先写边地的地理环境,再点出人物与事件,意在突出征人戍边的艰辛。

C.五、六句“西”与“东”相对,“悲”与“忆”相连,共同传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D.七、八句通过“旅魂声”将边塞之地与故乡连在一起,体现了巨大的空间跨度。

16.有人说,本诗所写的主人公是征人;也有人说,本诗所写的主人公是思妇。你认为呢?并阐述其理由。(6分)

【答案】

15.C

16.示列一:主人公是征人。从内容来看:征人离开家乡到秦陇戍边,想象妻子因思念自己到了肝肠寸断的地步,发出低沉、轻微的哭泣声;接着陈述自己一边作战,一边思念家乡亲人,自身的羁旅的痛苦,让自己梦不到故乡。从构思来看:诗人由实写转入虚写,最后又回到现实,将征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案示列二:主人公是思妇。从内容来看:思妇因丈夫离开家乡出征在外,思念丈夫到了肝肠寸断的地步,发出低沉、轻微的哭泣声;接着又想象征人要一边作战,一边思念家乡亲人,征人羁旅之状扰乱了少妇思念征人的梦境。从构思来看:诗歌前两联实写,后两联虚写,将思妇对丈夫浓浓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分析】

15.本题考查对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共同传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分析错误,第五句写的是向西悲愤地注视着沙漠边陲敌寇的袭扰,体现了悲愤;第六句写的是向东思念家乡的亲人,体现了感伤。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诗歌主要形象的判断分析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题干问“你认为呢?并阐述其理由”,解答此题首先要站位明确,即先总体上亮出观点立场,比如我认为主人公是征人或者我认为主人公是思妇人。然后对应答案进行阐释说出理由即可。一般理由不能少于两点。思维方向有三:1.所占从篇幅多少看,2.从形象塑造看,3.从情感表达看。所占篇章或者字数多的往往是主人公,比如从题目而言,交代了地点为边_塞“陇头”作为意象一般与战争、边关征人有关,首联“秦陇逼氏羌,征人去未央”,提到了“征人”及所处背景,一、二句先写边地的地理环境,再点出人物与事件,意在突出征人戍边的艰辛。颔联“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写水声如同亲人(或爱人、思妇)哭泣声,全都令人使人荡气回肠、悲伤到极点,可见依然是以征人为主体对象,勾连了“意中人”思妇。颈联“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写的是征人悲愤地注视着西部沙漠边陲敌寇的袭扰,因为敌人入侵有家难回思念家乡、亲人,向东遥望无比感伤。尾联“旅魂声搅乱,无梦到辽阳”,使用推己及人的两地连接法,将边塞之地与故乡连在一起,体现了征人对家人的思念而不得,梦中也常常被搅乱打断。可见主人公为征人。诗歌每一句都在写明写征人,情感表达上也是对入侵敌人的愤怒,以及发动穷兵黩武战争统治者的痛恨,更有诗人对艰难苦寒中坚守戍边征人的怜爱同情,渴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太平安宁。

【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一桶水》阅读答案

2.三月桃花水阅读答案

3.今日水世界 阅读答案

4.《水仙子·夜雨》阅读答案

5.九寨沟的水阅读答案

6.世界水日阅读答案

7.《野水孤舟》阅读答案

8.无坚不摧的“水刀” 阅读答案

9.有才与用才阅读答案

10.唐筛介绍信

下载word文档
《用筛子筛水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