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五才子书法》阅读答案附翻译
“八九十支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读第五才子书法》阅读答案附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读第五才子书法》阅读答案附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读第五才子书法》阅读答案附翻译
《读第五才子书法》阅读答案附翻译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3分)
①或问施耐庵寻题目,写出自家锦心绣口,题目尽有,何苦定要写此一事。答曰: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样性格,中间便结撰得来。
②《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③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④《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
⑤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⑥《宣和遗事》具载三十六人姓名,可见三十六人是实有,只是七十回中许多事迹,须知都是作人凭空造谎出来。如今却因读此七十回,反把三十六个人物都认得了,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文字有气力如此。
⑦《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有删节)
22.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通史;《水浒传》是第一部反映______的长篇小说。(2分)
23. 上文的画线句最终是为了阐明( ) (2分)
A、《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 B、《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C、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 D、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文字有气力如此。
24. 文中作者认为《水浒传》与《史记》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来概括)(3分)
25. 从上述文字来看,作者具体阐述了将《水浒传》列为“才子书”的理由,请用你自己的话语加以概括。(6分)
⑴▁▁▁▁▁▁▁▁▁▁▁▁▁▁▁▁▁▁▁▁▁▁▁▁▁▁▁▁▁▁▁▁▁▁▁▁
⑵▁▁▁▁▁▁▁▁▁▁▁▁▁▁▁▁▁▁▁▁▁▁▁▁▁▁▁▁▁▁▁▁▁▁▁▁
⑶▁▁▁▁▁▁▁▁▁▁▁▁▁▁▁▁▁▁▁▁▁▁▁▁▁▁▁▁▁▁▁▁▁▁▁▁
参考答案:
22.(2分)纪传体 农民起义 23.(2分)B 24.(3分)《史记》所处理的是历史事实,作者只能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组织、裁减,不能虚构;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自由地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意对即可) 25.(6分)⑴《水浒传》的作者有着高超的艺术加工能力,善于虚构却又不脱离生活实际。 ⑵《水浒传》不千人一面,人物性格充分个性化。⑶《水浒传》中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与身份。(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有人问道:“施耐庵选择题目,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题目漫天下都是,他为什么非得要写《水浒传》呢?”可以这样回答:施耐庵只是力求做到,写出的三十六个人,就必定要具有三十六种身份;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般性格。这都要靠细致的构思与高超的语言技巧整合起来。
《水浒传》的写作方法,很多都是从《史记》中学来的,却有许多超越《史记》的地方。《史记》的妙处,《水浒》基本上已样样具备了。
我曾说《水浒》超过了《史记》的写法,人们都不相信。但根本不知道我确实不是乱讲。其实《史记》是运用文字来构造人物;《水浒》是顺着文章显现人物。运用文字来构造人物,需要设计情节的逐步开展,而要想构思出一部长篇巨著,虽然是司马迁那样的高手,也得倍尝创作的辛苦。顺着文章显现人物却不是这样,作者只需顺着人物个性的发展轨迹,放手去写;因此情节的详略、交叉自然生发开来。
《水浒传》中并没有“之乎者也”这样(不符合人物性格与身份)的语言,怎样的人物,作者便让他说怎样的话,这真是一种奇妙到极点的.本领。
别的一部书,看过一遍也就算了。惟独《水浒传》看不厌,无非是因为它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全都描写出来了。《水浒传》描写的一百零八个性格,真是个个不重复。如果是其它的小说,任凭他去描写一千个人,也还只套一个模式;即使只写两个人物,也会出现描写的雷同。
《大宋宣和遗事》,详细记载了梁山好汉三十六人的姓名,可见这三十六人确实存在。但长达七十回的《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物事迹和故事情节,都是作者凭借想象加工出来的。如今读过七十回的《水浒传》之后,反而认清了三十六个人物的各自形象,随便你提起哪一个人来,都好象是以往的熟人一般。《水浒传》作者的语言表现力居然如此神奇。
《水浒传》仅在描写粗鲁类型的人物时,就表现出许多塑造个性的技法。比如鲁智深的粗鲁表现在性急上;史进的粗鲁表现在少年人的任性上;李逵的粗鲁显现在蛮横方面;武松的粗鲁属于英雄的不受约束;阮小七的粗鲁是悲愤无处诉说;焦挺的粗鲁则是由于他的气质不好。
篇2: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读之竟日( ) 他日补缀旧纸 ( )
卒用其人( ) 必以人祠,乃雨 ( )
12.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B.复奏如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归 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
D.凡吾所以求雨者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1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 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 (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11.整日 连结 终于 下雨 12.D
13.采分点一点一分,扣完为止。
(1)采分点:既 发 则 (2)采分点:以 故 谓 (3)采分点:猎皆
14.而能以天下为己任 有德于天而惠于民
附古文翻译: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时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凡是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和他上车回去。进了庙门,粱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
篇3: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ao):鱼腥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发视之 ( )
(2)勿乘驽马 ( )
(3)则恶其鳋也 ( )
(4)何以亡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2)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参考答案:
1、(1)打开(2)劣马(3)讨厌(4)为什么2、(1)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2)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大意写出即可)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4、略。
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篇4: 《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
《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
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①,天子下议②。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④。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⑤,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⑥。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⑦。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⑧;冲风之末⑨,力不能漂鸿毛⑩。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释】
①匈奴:北方游牧民族。秦汉时活动于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并不断南下侵扰。和亲: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和好亲善,也指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②下议:下交群臣议论。③习:熟悉。胡:指匈奴。④率:大概,一般。倍:通背。违背,背叛。⑤鸟举:鸟飞。⑥不属为人:不隶属中国为百姓。⑦敝:破,疲敝。⑧鲁缟:鲁地出产的素绢,十分轻薄。⑨冲风:猛烈的风。⑩漂:通飘。飘扬;吹动。
【译文】
匈奴前来请和亲,汉武帝将这件大事交付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屡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修好,一般不过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们。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算疆域扩展,拥有了他们的百姓也不能算国力强大,他们从上古起就不属于我国百姓。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况且强弩的力量到了终极,箭矢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猛烈的风到了最后,力量不能飘起轻细的鸿毛。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劲,而是到了最后,是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
(2)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3)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4)匈奴负戎马之足
(5)难得而制也
(6)则人马罢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 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3.王恢主张兴兵击之,他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安国主张和亲,又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
【参考答案】
1.(1)屡次(2)通背。违背(3)发(4)仗恃(5)对付(6)通疲,疲劳
2.(1)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2)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
3.王恢是从匈奴不讲信用,盟约靠不住的角度,主张只能兴兵击之。安国认为,既然没法打,那么还不如和亲好,他是从长久平安角度思考的。
篇5: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如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荻,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虽都关西 都:建都 B.莫如延揽英雄 延;邀请
C.匡等莫能当 当:占据 D.欲乘机并关中 并;兼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分)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5分)
参考答案:
4、C当,抵挡。
5、D(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③写的是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6、D“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
7、(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但、加、效、垂”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但”译为“只、只是” “加”译为“施加、散布、广布” “效”译为“为尽力、尽力、出力”等 “垂”灵活译为“留下、流传” “垂功名于竹帛”灵活译为“名垂青史”也可以)
(2)(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访、举、当、知”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访”可译为“询问、咨询”等有“问”含义的词均可给分;“举”可译为“推举、举荐、推荐、荐举”等;“当”可译为“相当、相配、相抵、相称、符合”等;“知”可译为“了解、知晓、明了”等,“任使”译为动词凡是把“使”译为名词的扣一分)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几年后返回家乡。
等到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等听说光武帝镇守河北,立即驱马向北渡过黄河,在邺县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对他说:“我可以独立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想。”光武帝说: “假如是这样,你想做什么呢?”邓禹说:“(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光武帝笑了,于是留他同住,私下交谈。邓禹提议说:“刘玄虽然建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军、青犊军之类,动辄有上万人,三辅也自立名号,常常聚集兵力。明公虽然有建藩镇,辅助刘玄的功劳,但我还是怕您没有什么更大成就。当今之计,不如招纳英雄,努力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功业,挽救百姓的性命。像您这样的人来谋划天下大事,不会费多少时间费多大力气便可平定天下。”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让身边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邓禹常住在光武帝住处,一起商定计策。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派他另外率领部队,和盖延等人在清阳攻打铜马军。连连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路将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以抵挡赤眉军。赤眉军各部大举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光武帝算计赤眉军一定会攻破长安,想乘这个机会兼并关中,但他自己正进攻山东,不知该把这个任务托给谁,因为邓禹沉稳有度量,所以把西讨的计划交给他。
显宗登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上朝见驾可以面向东方,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
篇6:请君入瓮阅读答案附翻译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1.正在,正当 2.应当 3.拿 4.于是,就
二、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篇7:《老马识途》阅读答案附翻译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老马识途》,完成8—11题。(14分)
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③孤竹④,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⑤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⑥乎?
【注】①隰(xí)朋:人名。②从:跟随。③伐:攻打。④孤竹:国名。⑤师:学习。⑥过:过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春往冬反 ( ) ②迷惑失道 ( )
③行山中无水 ( ) ④夏居山之阴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老马之智可用也
A.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至之市 (《郑人买履》)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蚁 冬 居 山 之 阳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掘地,遂得水。(2分)
译文:
(2)果如鹤立云端。(《幼时记趣》)(2分)
译文:
11.文中谈到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请你概括出这两点。(2分)
参考答案:
8.(1)①反:同“返”,返回。②惑:糊涂。③行:走。④阴:山的北面。
(2)D(例句中“之”,意为“的”,而A中“之”为代词,这样;B中“之”为助词,无实意;C中“之”为去、往;D中“之”,意为“的”。)
9.蚁/冬居/山之阳(只标对第一处得1分,只标对第二处不给分)(2分)
10.(1)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掘”“得”各占1分)
(2)果真像白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果”“唳” 各占1分)
11.一是多和日常生活接触,积累宝贵经验;(1分)二是向圣人学习,获取已有的知识。(1分)
译文: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高出地面一寸的蚂蚁的`巢穴下面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而学习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篇8:列传第五十七阅读训练附答案
列传第五十七阅读训练附答案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委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 殷:盛,众多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
D.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稍微
2.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译文:
(2)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译文:
答案
1.D(微:暗中,暗暗地。)
2.D(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B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
3.C(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4.(1)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
(关键词:“省览”、“以是”、“稽滞”各1分,句意2分)
(2)申徽自认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关键词:“以”、“因”、“无德于人”各1分,句意2分)
篇9: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练习题
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篇10: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
1.C
2.A
3.B
答案解析:
1.(“不是线条艺术”错误)
2.(B原文中是“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C“儒家思想”应为道家思想;D“使得”关系不当,“柔中带刚”与原文“强劲”不符)
3.(并非每幅作品,而是“就整体而言”)
篇11:《唐才子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唐才子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先,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迨审言以文章显迨:等到
B.先鸣数子 先:首先
C.罪细不宜免大臣细:小
D.适耒阳
适:去、往
领先、超过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其忍弃乎 其正色邪
B.则臣之述作 之二虫又何知
C.武以世旧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为设牛炙白酒 难为俗人言
C 介词,因为。A.语气副词 ,难道; 连词, 是……(还是……)。B.助词,的;代词,这。D.介词, 替、给 ;介词 对、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原文是“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3分)
(2)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3分)
(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2分)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2分)
翻译
①当时杜甫所在地地方叛军到处抢掠,杜甫把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以至于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前往探望。
②于是杜甫客居在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
(3)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4)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杜甫献上赋颂三篇。提拔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重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
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
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去耒阳。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亲自划船迎接他,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读第五才子书法》阅读答案附翻译】相关文章:
5.三峡阅读附答案
6.会风阅读附答案
8.骗子附阅读答案
10.沙漠阅读附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