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

2023-07-18 08:56: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是云不是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

篇1: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

第一部分 听力

I. 辨音: (找出你在句子中所听到的内容) 5%

( )1. A. first day   B. third day      C. fourth day     D. Thursday

( )2. A. Wu Jun   B. Hu Ling     C. John          D. Wu Ling

( )3. A. 14      B. 13          C. 15         D. 12

( )4. A. the blackboard  B. the pencil-box  C. the big horse     D. the big box

( )5. A. go fishing    B. go hiking     C. go shopping     D. go boating

II. 反应: (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答语补全对话) 5%

( )1. A. Nice to meet you. B. That’s OK C. Thanks, Ms Li. D. You’re welcome.

( )2. A. Yes, you do. B. It doesn’t matter.   C. Yes, give you. D. Certainly.

( )3. A. It doesn’t matter this time. B. Stand at the back.

C. You come here too late.D. Sit down, please.

( )4. A. At seven. B. On Monday.C. By car. D. Yes, he does.

( )5. A. I get up every day.B.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C. I get up late.     D. I get up at six.

III. 听写: (写出你听到的句子中所缺的单词)5%

Mr. Wu usually ( 1 ) to school by bike. Sometimes he ( 2 ), too. He likes ( 3 ) .Today his bike is broken. How ( 4 ) he come to school? He comes ( 5 ) foot. He leaves home at seven and gets to school at seven thirty. The air today is nice and clean. It’s a fine day for a walk.

1. 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_4. __________5. 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笔试

I. 找出划线部分读音与众不同的选项。(5分)

( )1. A. those        B. home      C. sorry  D. over

( )2. A. about     B. trousers      C. young     D. house

( )3.A. shop        B. chair      C. English     D. shoe

( )4. A. houses   B. buses       C. classes     D. glasses

( )5. A. football    B. book      C. look     D. school

II. 按要求转换下列各词。(5分)

1.   dance (v-ing形式) _______2. tomato (复数)_______3. well (最高级) ________

4.   ride a bike (近义词组)_______________ 5. walk(近义词) ______________

III.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分)

1.   The students are in different ____________(class).

2.   How many English ________(lesson) do you have every week?

3.   ______________(swim) is a good sport.

4.   This dictionary is very ________(use) for the students.

5.   They are very interesting. Students learn ________(they) with interest.

6.   Look! What ______Ellen _________(do)?She ________________ (dance).

7.   Listen! Who__________________(sing) an English song?

8.   They ________ (go) to work after breakfast.

IV. 单项选择。(15分)

( )1. She wants _____ a teacher. A. to be    B. be to   C. to is    D. is to

( )2. I’m sorry. I’m late for _____.

A. go to school   B. school  C. to school   D. go school

篇2: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

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

一、看拼音,写词语,语文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二、下面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冻僵 堵住 维裙 薄纱 明晃晃

B.裂缝 淤泥 凉爽 照顾 搏物馆

C.舒适 喷香 潮湿 腐烂 圣诞树

D.按装 商店 厉害 模样 湿淋淋

三、多音字组词。

四、根据句子意思,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伏:①隐藏。②低下去。③屈服。④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⑤使屈服。

(l)我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

(2)爸爸每晚伏案写作,直到深夜。( )

(3)辽阔的大海波浪起伏,极为壮观。( )

(4)哪吒有降龙伏虎的本领。( )

(5)周瑜害诸葛亮不成,只得伏输。( )

2.道:①道路。②方向、方法、道理。③线条。④说。⑤用语言表示情意。⑥以为,认为。

(1)我在建国乡检查夏收工作,走了许多羊肠小道。( )

(2)曹操只道是黄盖投降来了。( )

(3)李天王大惊失色道:“快去启奏玉皇大帝,要多派些兵将方可取胜。”( )

(4)陈明每次发言,都讲得头头是道。( )

(5)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朋友们都来向他道喜。( )

3.花:①一种开花的植物。②模糊,看不清楚。③像花一样的东西。

(1)教室的窗台上摆着一盆月季花。( )

(2)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

(3)奶奶眼睛花了,看报得戴老花镜。( )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l.不到三个小时左右,教室就打扫干净了。

2.小勤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夸耀。

3.我们班过去对卫生工作十分注意得不够。

4.同学们正在听,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六、联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选择一个恰当的解释。

1.卖火柴的小女孩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说明小女孩穿的拖鞋很大。( )

②说明小女孩穿的是她妈妈的鞋。( )

③说明小女孩家里很穷。( )

2.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①这句话是说桑娜胆子小,一听到波涛的轰鸣声和狂风的怒吼声,心里就非常害怕。( )

②这句话是说桑娜非常担心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安全,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唯恐丈夫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遭到意外。( )

③这句话是说桑娜听不得波涛的轰鸣声和狂风的怒吼声,听到了这种声音就会引起心惊肉跳的不良反应。( )

七、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符号。

1.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 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 就把它挖出来

2.爸爸 你看 他快活地叫起来 这是什么

八、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gu1n gu4n)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d3i)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1i 2i)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b5i b8i)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yu8 l8)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zh^ng zh%ng)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短文中的五个多音字,该读什么音,请画去一个错误的读音,保留一个正确的注音。

2.用波浪线“﹏﹏”画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用双竖线“‖”划分本文的意义段,全文是先( )再( ),后( )的构篇方式。

4.黑心树最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5.摘写出最能说明轻木轻、铁力木重的语句。轻木与铁力木除轻重大不相同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哪些特点?

答案:

一、蜷缩、橱窗、火焰、搁板、倒霉、抱怨、帐子、灵魂

二、C

三、扒开、扒手;剥皮、剥削;方便、便宜;便秘、秘密;操场、打场;躲藏、宝藏

四、1.(1)①(2)④(3)②(4)⑤(5)③ 2.(1)①(2)⑥(3)④(4)②(5)⑤ 3.(1)①(2)③(3)②

五、1.不到三个小时,教室就打扫干净了。或:三个小时左右,教室就打扫干净了。2.小勤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夸奖。3.我们班过去对卫生工作注意得十分不够。4.同学们正在听老师讲课。

六、l.③ 2.②

七、l. 。,,。 2.“,!” ,“?”

八、1.应保留:冠(gu1n) 挨(1i)背(b5i) 乐(yu8) 种(zh%ng)2.那里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3.首尾各独自成一段,中间三个自然段为一段。先(总叙)再(分叙)后(总

篇3:第五单元测试题

精选第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填表。

查字 部首 除部首外余几画 正文页码

二、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端正、匀称。

zhàng dān xiū kuì děng dài

fǎng fú zūn shǒu fù kuǎn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画“√”。

几乎(jī jǐ) 重复(chóng zhòng)

发觉(jué jiào) 看管(kān kàn)

四、比一比,再组词。

羞( ) 愧( ) 塞( )

差( ) 槐( ) 赛( )

待( ) 措( ) 摸( )

诗( ) 错( ) 莫( )

五、看到每一组第一个词语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照样子把想到的词写下来。

例:公园—(树木)—(花草)—(茂盛)—(美丽)

比赛—( )—( )—( )—( )

北京—( )—( )—( )—( )

六、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再抄写下来。

1.红叶 游客 满山 吸引了 观赏 许多 前来

2.发现 爬着 他 一队 沙滩上 蚂蚁

七、把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他把小麻雀放回了大自然中。

( )爸爸找出旧鸟笼,让小麻雀住了进去。

( )他在树下发现一只刚出窝不久的小麻雀。

( )他每天细心照料小麻雀。

( )几个星期过去了,小麻雀长大了。

八、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美丽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中伸出了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成熟了,橘红色的果皮裂开了,并露出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冲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 一场大雪过后 园里的石榴树枝披上了白雪 残秧披上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 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小园好美啊

小园如此妖娆,真是一副诱人的四季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石榴花 ( )的向日葵

( )的黄瓜 ( )的小喇叭

( )的玉米棒子 ( )的四季画

2.将短文第五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这篇短文是按照( )顺序描写美丽小园的。

九、习作:围绕“妈妈最爱我”写一段话。

篇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接近尾声了,我们在老师的A(引领 引导)下,徜徉在浩(hàn)的知识海洋里,(xié)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 (zhūn zhūn)教导更让我(míng)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地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B(兴趣 志趣)高尚的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浩(hàn)_____ (xié)______取 (zhūn zhūn)______教导 (míng)______刻

(2)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填空。(2分)

A(引领 引导) B(兴趣 志趣)

2.名句默写。(8分)

①十五从军征,________________。道逢乡里人,“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⑤等闲识的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

⑥众里寻他千百度, 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近两年,(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边境草原冬季承受严重雪灾,常闹狼患,狼群一次咬死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羊的情况时有发生。(2)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赔偿,多数受损牧户只能“自认倒霉”,独自承担损失。牧民无奈,只好自想办法,阻止狼的袭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题目。(4分)

(1)从上面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走进图书馆”语文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图书馆王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语境补全对话。(4分)

(图书馆。王老师递给小明一本《繁星春水》)

王老师(微笑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摇摇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抱歉地):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我这就给你去换。

(一会儿,王老师拿来《小王子》)

小明(微笑着接过书):谢谢王老师。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诗歌,回答6―7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此诗描绘了哪个时节的情形? 请从诗中找出依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心“愁”在何处? 又为何要寄与“明月”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胺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乙】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①预浩②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③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与世。世传浩唯一女,年十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 (选自《归田录》)

【注释】①都料匠:官名,掌管设计及施工的土木工程总负责人。 ②预浩:即甲文中喻皓。 ③国朝:这里指宋朝。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患其塔动(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3)人怪而问之( ) (4)撰成《木经》三卷( )

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B.人怪而问之

C.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D.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读甲、乙两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喻皓的语言探究其为人,你有什么发现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1分)

太空中的致命碎片

①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蔓延。它不仅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且还给地球增加了一层污染源: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②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罩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千米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破损,只好停止飞行。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的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会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③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一954”卫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02”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定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2.文章主要介绍“太空中的致命碎片”,为什么开头从地球上的垃圾治理说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什么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②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中的“据统计”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5分)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⑴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⑵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⑶“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⑷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⑸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⑹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⑺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⑻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⑼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⑽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⑾可是走选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⑿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⒀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头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⒁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⒂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⒃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6.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2分)

→嘲笑→ →感动

1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⑴“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2分)

⑵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2分)

18.结合语境,说说第12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3分)

19.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20.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分)

第三部分(60分)

生活中的一些事总能带给我们一份收获、一份快乐,如一次小制作、一项小发明、一回小实验……

请以“____________带给我快乐(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50字。

篇5: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接近的大洲是                          (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达西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浙、粤、桂

3.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余千米,陆上领国有                        (    )

A .11个       B. 18个      C .14个      D .6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                          (    )

A.省、市、县三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C.省、地、县三级       D.省、县、乡三级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6.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我国人口分布的著名地理分界线是                                 (    )

A.秦岭—淮河连线        B.漠河—腾冲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

8.下列省区中,分布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贵州

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D.地势西高东低

10.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有   (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约6—7月多阴雨天气的是                        (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4.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5.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16.河流中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的是(    )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淮河

17.河源众多,水运便利,冬季普遍不结冰等是我国哪个地区的特点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8.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                                             (     )

A.西北  东北  华北             B.西南  东南  东北

C.华北  东北  西南             D.西南  西北  东北

19.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一般是指                                 (     )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高原  D.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20. 下列省区轮廓与对应的简称完全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差异很大,下列现象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     )

A.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水资源短缺

C.气候干旱                            D.土地肥沃

22.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有                              (     )

A.云贵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B.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

23.长江发源于                              (     )

A.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B.青海省的各拉丹东雪峰

C.西藏自治区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D.西藏自治区的各拉丹东雪峰

24.素有“以歌代言”的风尚的民族是                                (     )

A.藏族       B.壮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25. 位于我国最东端的区域是                                       (     )

A.漠河地区   B.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   C.曾母暗沙    D.帕米尔高原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26. (1)将下列我国的主要地形区与它们的主要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5分)

青藏高原                地势低平,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内蒙古高原              高山林立,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四川盆地                海拔不高,盛产茶叶、竹制品

东南丘陵                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绕,气候暖湿,农业发达

(2)将下列省区的主要地形区与它们的称号连接起来(5分)

四川盆地              世界屋脊

长江三角洲            天府之国

青藏高原              塞上江南

台湾岛                鱼米之乡

宁夏平原              祖国宝岛

27.填写秦岭—淮河南北地理要素比较表(8分)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气候类型

秦岭—淮河以北    <800毫米

秦岭—淮河以南  >0℃

28.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指代的地貌单元。

A:        高原     B:        平原     C:        盆地

D:        高原     E:        丘陵

(2)第二阶梯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和        。

(3)由上图可以得知: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

29.读长江水系示意图:(10分)

(1)图中A、B两城市的名称分别是           、。

(2)三峡工程指的“三峡地区”是指                          ,其蕴藏量最为丰富的两种资源是          和          。

(3)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指                          。

(4)长江上游的森林对长江的防洪有何作用?

30.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12分)

(1)我国东、中、西部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标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面积占全国(%) 16 27 57

人口占全国(%) 41.3 35.8 22.9

GDP全国(%) 58.2 27.6 14.2

人均(GDP)(元) 807(上海2096) 442(湖北499) 355(贵州216)

(2)为了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国家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西部开发“铺路搭桥”,东部地区也积极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

(1)分析上表说明东、西部有何差异?(3分)

(2)目前,国家正在或已实施的地区间资源与能源调配工程主要有             、            、            等。(6分)

(3)你认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何重要意义?(3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B   2. C   3. C   4. D   5. A   6. C   7. C   8. C   9. C   10. D   11. B   12. A  13.C  14.A  15.A  16.C  17.B  18. D  19. D  20. C  21.D  22.A  23. D  24.D  25. B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气候类型

秦岭—淮河以北 <0℃ <800毫米 旱地 小麦 温带季风

秦岭—淮河以南 >0℃ >800毫米 水田 水稻  亚热带季风

28.(1)内蒙古 长江中下游 准噶尔 云贵 东南    (2)高原 盆地   (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9.⑴宜昌 重庆 ⑵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 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 ⑶防洪 发电 ⑷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御灾害等作用

30.(1)说明了东部地区面积所占比例小,人口却很多,经济发达,GDP所占比重大,人均GDP高。西部却相反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等。(任选两点即可)

(3)有利于全国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巩固国防;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大团结。

篇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脉搏( ) 对称( ) 沮丧( ) 粗犷( )

灼热( ) 宽慰( ) 闪烁( ) 舷窗(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篝火 俯瞰 芒无涯际 一如即往

B.压榨 溶解 契而不舍 足不出户

C.点缀 妊娠 行之有效 喜出望外

D.枯躁 摄氏 一览无余 亘古不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小家伙们一般都成群结队,并且经常大面积覆盖在礁表面。

B.几周前,一场惊心动魄、破吉尼斯纪录的走钢丝表演在此举行。

C.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D.开百万跑车、名下拥有多处房产的林先生竟然将别人的手机偷走,这种行为真是不言而喻。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掉)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发射定在凌晨。______________。火箭________________,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______________,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老人云层。________________……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③喷射的火焰

④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6.填空。(3分)

(1)《梵天寺木塔》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北宋的________。

(2)出门东向看,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思友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阅读下列图表,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3分)

8.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班上开展“科海泛舟”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8分)

(1)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2分)

(2)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造福于人类,又给人类带来灾难。你能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2分)

(3)在人类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你最敬仰哪位呢?说说你敬仰他(她)的理由。(2分)

(4)假如你所敬仰的这位科学家现在就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呢?(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A.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

【乙】陵云台①楼观②极精巧。先称平众材,轻重当宜,然后造构。乃无锱铢③相负揭④。台虽高峻,恒随风摇动,而终无崩陨。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B.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注释】 ①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②楼观(ɡuàn):楼台。③锱铢:指微小的数量。锱和铢都是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④负揭:秤杆的下垂与翘起。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1)钱氏据两浙时 ________________

(2)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

(3)轻重当宜 ________________

(4)别以大材扶持之 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B.人/皆伏/其精练

C.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D.陵云台楼观/极精巧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原因是什么?【乙】文“台虽高峻,恒随风摇动,而终无崩陨”的原因又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13.【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各题。(13分)

科学是美丽的

方舟子

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复杂的奥妙,从复杂的事情中发现简单的规律,从杂乱无章、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历史或现实的关系。科学之美在细节之中,在庞大之中,在严密的逻辑和确凿的证据之中,在广袤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之中。有什么童话会比生物的发育更美妙,有什么神话会比生物的进化更神奇,有什么史诗会比宇宙的演化更宏伟呢?再多的“先知”、诗人、艺术家、哲学家也想象、描绘不出如此绚丽辉煌的图景: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开始,历经一百多亿年诞生了800亿个星系、500万亿颗恒星;从简单的化学分子开始,历经几十亿年的进化诞生了今天地球上的千万个独特的物种。只有科学才能谱写这首最为壮丽的、永远写不完的史诗。

科学也打破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抱有的许多美妙、神奇的幻想:点石成金、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天神拯救……但是科学也赋予了人类更多美妙、神奇的东西。它让我们合成了无数比金子更宝贵的材料,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奥秘,让我们走向了浩瀚的太空……好梦虽然被科学搅坏,美妙和神奇却不会因此就不存在。现实虽然残酷,却也有美好的一面,有时甚至比美梦更美妙、神奇。但是科学的美妙、神奇与虚妄的美妙、神奇不同,是可以分析、验证和实现的。科学的美是深刻而真实的。宗教、迷信、伪科学有时候也看上去很美,却是一种经不起分析验证的肤浅、虚妄之“美”。人们常常被这些虚假的美所迷惑,而科学的一个任务就是澄清假象。在假象背后的真相,并非就是丑陋的。真理是赤 裸裸的,但它是美丽的裸体。

与科学真理一样美丽的是科学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然后设计新的观察或实验对假说加以严格的检验。抱着怀疑的态度,在实证的基础上,以逻辑为工具,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一个个谜团,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而且是人类所有知识中最为可靠的、客观的知识。科学不怕怀疑,欢迎检验,而结论又是牢靠的,可以被独立地、反复地证实。科学告诉我们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雷有回声,为什么梦是假的,为什么死无报应……你可以不相信,但是科学的.事实不会由于主观的意愿而改变。不要抱怨科学束缚了你的想象,科学能够提供的想象空间要比任何人能够拥有的都宽广得多。

科学之美丰富多彩、无穷无尽,永远不必担心出现审美疲劳。对科学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发现、越容易欣赏科学的美丽。但是科学就像一个冷艳的美人,只有主动去亲近她,才能感受到她的美丽。你需要掌握她的方法,需要拥有必备的知识,但是最根本的是,你是否愿意放弃对科学的偏见,准备全身心地爱她,热情地拥抱她。

14.科学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5.请举一个事例来证明第一段画线句所说明的道理。(3分)

16.第二段将科学之美与宗教、迷信等虚妄之“美”作对比有什么作用?(3分)

17.你喜欢科学吗?你觉得怎样才能爱上科学?(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王松石

①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②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③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④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⑤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⑥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 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 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8.第①段中写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的情况有什么作用?(3分)

19.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培养创造力?(3分)

20.第④段中画线句引用了法国化学家利希滕贝格的名言,其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21.读了本文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约23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约莫400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并不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了什么就轻易相信,他通过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有如此创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并发现了抛体运动规律、摆振运动规律等。

英国文艺复兴巨人莎士比亚说:“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请以“创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篇7: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1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三、看拼音,写词语。(20分)

四、查字典,填表。(12分)

要查的字

篇8:第五单元语文能力测试题

第五单元语文能力测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30+3分)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①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 )美人,为花卉( )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②从雨林中得到的经过驯( )化的动物与归化的植物中获得的基因能用来改良土生的牲畜( )。

③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 )谢之前微呈红色。

④有的生有蜜腺,分泌( )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

2.选择下列适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缺处。(只填序号)(3分)

⑴A.充沛 B.充分

①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 ,生气蓬勃。

②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 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⑵A.丧失 B.消失

雨林的 ,意味着人类将永久 一大批物种。

⑶A.面临 B.濒临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 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②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物已灭绝或 灭绝?无人知晓,也根本无法知道。

3.把下面相关的项连接起来。(5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温庭筠 科普作家(英国)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爱因斯坦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贾祖璋 诗人(唐朝)

蜂争粉蕊蝶分香 杨振宁 物理学家(美籍德国人)

相对论 巴里?齐默尔曼 生物科普作家(中国)

4.改动下面句子画线部分,要求与前面加点句子的字数、形式一致,形成排比。(2分)

当前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消化,大量的水土流失了,环境也污染严重。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机。

5.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瑰丽的,请分别写出含有下列颜色的一个诗句(任选4句作答)。(4分)

①红: ②绿:

③黄: ④白:

⑤蓝: ⑥紫:

6.读下面图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得到的启示。(3分)

人 → 从 → 众

↓ 利用 ↓ 利用 ↓

森 → 林 → 木

7.理解下面句子,用→作标志,画一个简单示意图,表示科学、工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

科学带动了工业,工业则带动了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8.展开想象,将鲜花、微风、仙子三个词语扩展为一个句子,词序不拘。(3分)

9.把你课外积累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标语、广告词或相关佳句写在下面,不少于4条。(4分)

10.加分题:自然,是人类依存的家园;环保,是子子孙孙后代的希望。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中的绿色、红色,还要关注社会中的灰色、黑色。请就你所生活的地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几条提议。(3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完成17题。(19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色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利、序是( )。(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上文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3分)

4.根据上文内容,以大丽花为例,填写下表。(4分)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大丽花

结论

5.这段文字在说明时,行文眉目清楚,先以 句式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 ,然后再 ,这种结构方式属于 式。(4分)

6.文中加 的只有和仅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7.牡丹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 ,周敦颐《爱莲说》称它是 。(3分)

(二)阅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节选),完成15题。(18分)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更从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命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 。(1分)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 的作用。(1分)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 、、。(3分)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完成16题。(17分)

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

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同学很历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以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好很多。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看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 。(1分)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1分)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美国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哲学

相同点

不同点 适应对象及效果

学习方式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

6.创新,并不是只有发明创造,其实,它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对某一问题的新看法,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也是一种具体的创新。

请围绕这个角度,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在学习方式或其它方面是如何创新的。(3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15分)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①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②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我们歌颂黄河,赞美黄河,岂能容忍有人这样攻击她!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

③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一石水而六斗泥,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2~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④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⑤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经流量为423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⑥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⑦水土流失是世界性危机。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

⑧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1.为什么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2分)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3分)

3.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 (2分)

5.简要回答:黄河成为空中悬河的原因是什么?各填入一个短语。(2分)

①直接原因:

②间接原因:

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一、1.①yú huì ②xùn chù ③wěi ④mì 2.⑴①A ②B ⑵BA ⑶①A ②B 3.《花》贾生 《雨》巴科 《世》杨诺 蜂温诗 相爱物 4.水土大量流失,环境严重污染。 5.示例:①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绿树村边合 ③两个黄郦鸣翠柳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 ⑤春来江水绿如蓝 ⑥万紫千红总是春 6.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可利用的树木越来越少,这都是乱砍滥伐造成的后果,我们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多植树造林。 7.科学

↗ ↘

经济 ← 工业

8.示例:一朵朵夺目的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像翩翩起舞的仙子那样迷人! 9.①但留方寸地,待与子孙耕。②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③要想活得更美好,保护环境第一条。 ④一草一木总关情。 10.略。

二、(一)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从人工选择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归功于人工选择的原因。)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利、序是(C)。(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上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3分)

4.根据上文内容,以大丽花为例,填写下表。(4分)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大丽花 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结论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人工选择进程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果)

5.这段文字在说明时,行文眉目清楚,先以设问句式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具体说明,这种结构方式属于总分式。(4分)

6.文中加 的只有和仅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只有强调花瓣颜色种类太少,仅强调时间之短。

7.牡丹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国色天香,周敦颐《爱莲说》称它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3分)

(二)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从主到次。(1分)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1分)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3分)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2分)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大约说明句中的时间只是推测,目前尚不能确定,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警告世人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让人们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按部就班。(1分)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历 ,应改为 厉 。(1分)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美国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哲学

相同点 都能鼓励创新

不同点 适应对象及效果 对学习成绩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 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也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

学习方式

跳跃式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探索出很多东西(缺点:知识有漏洞,但可以弥补)。 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推翻了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天动学说,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

示例:标新立异、别具匠心、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等。

6.略。

(四)1.为什么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2分)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用原文回答)(3分)

3.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黄河水浑浊不堪 ,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 污点或罪恶没办法消除。(2分)

5.简要回答:黄河成为空中悬河的原因是什么?各填入一个短语。(2分)

①直接原因: 河床每年增高。

②间接原因: 植被破坏。

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3分)

(运用反问句加强语势)表现自己的态度,警示人们对水土流失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篇9:二年级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

(1)15×3= (2)42÷7= (3)9×5= (4)28÷4= (5)12×3=

(6)35÷7= (7)19×2= (8)18×3= (9)21+32= (10)19+17=

(11)28+9= (12)36+5= (13)28+3= (14)16+30= (15)28-6= (16)13×3+20= (17)45÷9+37=

(18)100-9×3= (19)80+5×4= (20)30-36÷4=

二、计算

(1)9×8+12= (2)20+24×2= (3)72÷8+30=

(4)56-8×3= (5)21+6×3= (6)15-40÷5=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16÷8

=24÷8

=3

改正:

(2)40-15×2

=25×2

=50

改正:

篇10: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日积月累

1、看拼音,写词语。

diāoluòzhǎozénuòyánjiānáowēixié

()()()()()

2、比一比组成词语。

辩()挨()跤()绑()磅()赌()畜xù()

辫()唉()咬()邦()傍()堵()chù()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意()面面()()()口()声()手()闲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们领悟了,幸福就在()。

(2)默写《秋浦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外,你还学习过李白的哪些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得百花成蜜后,()。

5、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文学家?你读过他们的哪些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开卷有益

(一)课内阅读

他们坐在从前坐过的石板上,决定在这里等候着美丽的姑娘。

“你们知道吧?”第一个青年说,“我们分手后,我到了城里,上了学校,我勤奋努力,现在已经成了医生。”

“那你已经知道幸福在哪里了?”朋友们问。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道理。我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个说:“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我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劳动是正当的,我知道,我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那你呢?”他们转向留在村子里的小伙子。

“我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我看到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1、三个青年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

2、以上这段话选自,主要对人物进行了()描写

3、你知道幸福在哪里吗?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换成了你,你想怎样追求自己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责任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1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热火朝天地玩足球,他敏捷灵活,飞起一脚,球似出膛的炮弹,射出场外,只听“叭嚓”一声,球击碎了一户人家的窗玻璃。户主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问是谁干的?小男孩老老实实承认踢足球不小心打碎玻璃,请老太太宽恕,可是,老太太怎么也不肯原谅,像小男孩索赔12.5美元,小男孩委屈地哭了,要知道,当时125美元可不是小数目,这笔钱能买12.5只生蛋的母鸡。如果在今天,约合人民币100多元。

闯下大祸的小男孩,自然是拿不出这笔巨额的,回家向父亲一五一十报告了此事,父亲板着脸沉思老半天说,家里有钱,但是,不能给小男孩小男孩应该对他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小男孩难为情地说:“爸,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没有钱陪人家,怎么办呢?”父亲掏出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2.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一年以后你必须想法还给我。”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抽空辛勤打工挣钱还父亲。由于他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天天忙碌到深更半夜,不知洗了多少堆积如山的盘子和碗,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2.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1、在文中找出两队近义词()――()()――()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并接龙。

()――()()――()

3、回答问题

(1)“一个有出息的人”是怎样的人?

――――――――――――――――――――――――――――――――――――――――――――――

(2)父亲之所以“借”给小男孩钱是为什么?

――――――――――――――――――――――――――――――――――――――――――――――――――――――――。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

4、写出这篇文章的提纲笔记。

―――――――――――――――――――――――――――――――――――――――――――――――――――――――――――――――――――――――――――――――――――――――――――-------------

三、笔下生花。

热爱劳动是人的`美德,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劳动既是艰苦的,又是幸福的。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一定参加过多次劳动,选择一次印象最深的劳动写下来。(记住,作文写完后不要忘了认真修改啊。)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相关文章: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2.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

3.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题目

4.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5.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6.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

7.初一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8.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

9.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测试题

10.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载word文档
《七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