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检测试题与答案
“yol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检测试题与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检测试题与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检测试题与答案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检测试题与答案
【基础能力训练】
一、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应用
1.已知一组数据-2,-3,-5,0,2,3,6,5,1,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精确到百分位).
2.一周内某班卫生得分如下:9.5,9.8,9.7,9.0,9.6,则该班卫生平均得分为________.
3.有10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得分分别为:80,75,90,85,68,93,72,88,100,79,则这次竞赛中学生得分的平均数是_________.
4.用计算器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①6,8,5,9,6,5,10,10,7,3
②99,100,102,99,100,100
③97,98,99,98,99,100,101,103,104,103
④2918,3145,3115,3314,2906,3147,3076,2897,3158,3216
5.某校学生在“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中,省下零用钱,为贫困山区失学的少年儿童捐款,各班捐款数额如下:(单位:元)
99,101,103,97,98,102,96,104,95,105
请用计算器计算该校平均每班捐款为多少元?
6.某地区100个家庭收入按从低到高是5800元到10000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器时,把最大的数10000元输成了100000元,则依据错误数字算出来的平均值与实际平均值的差是多少元?
7.某校七年级数学竞赛中,为了了解甲、乙两班学生竞赛的情况,从每班抽取十个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单位:分)
甲:867886928587868880
乙:789187828186768785
用科学计算器分别计算他们的成绩的平均数,并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哪个班的成绩较好?
二、创新实践
8.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用计算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道题?
三、数学与生活
9.10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9.67,9.87,9.79,9.95,9.68,9.78,9.57,9.89,9.82,9.85,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这名歌手的最后得分约是
A.9.78B.9.79C.9.80D.9.90
10.为了解用电量的`多少,李明同学在六月初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
日期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
电表显示(度)11714129135138142145
估计李明家六月份的总电量是________度.
11.在世界杯足球赛第一轮的比赛中,某队上场队员年龄情况如下表:
年龄22232526293133
人数1123121
求出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
四、探究学习
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
我们知道,利用MicrosoftOffice软件中的Exeel可以很方便地制作统计图。其实,利用Exeel还可以很方便地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比如,求下面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6000,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
先打开Exeel,将这组数据逐个输入Excel表格中的第一列,一个数据占一格,选中一个空格,作为给出答案的位置.点击工具栏中的“二”后,在“二”这一行的最前面会出现一个可下拉的菜单:点击这个菜单,选中“ACERAGE”,拖动鼠标,将刚才输入的数据全选中,此时,在Numberl这一格中会显示这列数据所在的范围(从A1到A9),按一下确定,立即会在刚才选中给出答案的位置显示出“平均数”答案为.
如果遇到困难,别忘了点击“帮助”菜单.
同学们不妨一试!
参考答案
【基础能力训练】
1.0.782.9.52分3.83分4.①6.9②100③100.2④3089.2
5.100元6.900元7.甲=85.3,乙=84.2,所以甲班成绩较好.
【综合创新训练】
8.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7×6+8×12+24×9+6×10)÷(6+12+24+6)=8.625(道).
9.B解析:去掉9.95分和9.57分,
剩下的数的平均分=(9.67+9.87+9.79+9.68+9.78+9.89+9.82+9.85)÷8≈9.79(分).
10.120解析:李明记录的是7天所用的电的度数.
这7天共用电:(145-117)度=28度.
平均每天用电:28÷7=4(度).
故6月份总用电量为4×30=120(度).
11.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22×1+23×1+25×2+26×3+29×1+31×2+33×1)÷11
=27(岁).
篇2: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的方法.
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 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 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 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 ,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 键,再按 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 :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学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
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这些统计量除了平均数 、标准差 外,还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 ,各数据的平方和 .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一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并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三)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在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一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的个数(样本容量)为8,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如有7个数据是3,那么输入时可按3×7(前面是输入的数据,后面是输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按一下有关的键,即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
在教师讲情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计算器求14.3节例1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每输入一个数据,就检查一下计算器上的显示是否
与教科书的表格一致,如发现刚输入的数据有误,可按键DEL将它清除,然后继续往下输
入.
教师还要指出教科书上的符号S与CZ1206型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该计
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在CZ1206型计算器键盘上,用 表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由于这个计算器上未单设方差计算键,我们可以选按键 ,然后将它平方,即按键× =,就得到方差值 .
根据表5,得到
根据表6,得到
让学生把表5、表6与前面的笔算结果相比较,结论是一致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计算器与笔算两种算法,总结出计算器有哪些优越性;(省时,省力,计算简便.)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参与教学过程 ,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
行统计运算的步骤和要领,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更有利于科学计算器
在中学的普及使用.
课堂练习:教材P177中1、2.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科学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法与步骤,由于数据输入的过程较长,操作时务必仔细,避免出错,在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前提下,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标准差来比较它们的波动大小,而不必再转到相应方差的比较.
方法小结:用CZ1206型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布置作业
教材P179中A组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
1.60,40,30,45,70,58
2.9,8,7,6,9,7,8
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有关统计计算的符号.
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方差的方法.
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
引入新课
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可以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本课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方法.
新课
让学生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计算教材例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 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
填空题:
2.计算器中,STAT是____的意思,DATA是____的意思.
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σ与书中符号____意义相同,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
4.在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___运算键,一般要通过将标准差____得到____.
选择题:
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___即可 [ ]
A.标准差 B.方差
C.平均数 D.中位数
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 [ ]
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 [ ]
A.0 B.1 C.约1.414 D.2
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 [ ]
A.6.3,1.27 B.1.61,6.3
C.6.3,1.61 D.1.27,1.61
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习
小结
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
2.学会算(用计算器)平均数、标准差、方差.
(1)
(2)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
2.学生做作业 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
篇3: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的方法.
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 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 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 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 ,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 键,再按 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篇4: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1)
(2)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
2.学生做作业 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
篇5: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方差的方法.
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
引入新课
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可以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本课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方法.
新课
让学生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计算教材例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 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
填空题:
2.计算器中,STAT是____的意思,DATA是____的意思.
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σ与书中符号____意义相同,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
4.在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___运算键,一般要通过将标准差____得到____.
选择题:
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___即可 [ ]
A.标准差 B.方差
C.平均数 D.中位数
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 [ ]
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 [ ]
A.0 B.1 C.约1.414 D.2
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 [ ]
A.6.3,1.27 B.1.61,6.3
C.6.3,1.61 D.1.27,1.61
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习
小结
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
篇6:小升初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
小升初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
一、按照词语的意思给已经标注出读音的字选择正确的字型。
1、jùn 工 *
a 竣 b 峻 c 骏 d 俊
2、xīn( )喜若狂 *
a 新 b 欣 c 心 d 昕
3、suì( )道 *
a 隧 b 遂 c 燧 d 髓
4、要xié( ) *
a 挟 b 侠 c 峡 d 狭
5、piàn( )局 *
a 骗 b 遍 c 偏 d 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破涕为( )笑 a wéib wèi ***
藐( )视 a miǎo b miè **
三、给下列句子画横线的词语的选择正确的释义。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元( ) a 原本 b 钱 c 就
同( ) a 统一 b 一同 c 认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破( ) a 破坏 b 攻破 c 破败
3、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苟( ) a 如果 b 就算 c 真是
岂( ) a 不 b 难道 c 岂有此理
4、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 ) a 去,前往 b 助词,没有意义 c 它
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买舟( ) a 买船 b 造船c 雇船
6、蜀之鄙有二僧。 *
鄙( ) a 鄙视 b 卑鄙c 边境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选a ,错误的b。
1、《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期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
2、《我看见了大海》这一课中“看海”的意思是指看到了生活的海洋,能够在生活的海洋中生存自立。()***
备注 :* 表示容易试题 **表示中等难度的试题 ***表示高难度的试题。
参考答案
一、按照词语的意思给已经标注出读音的字选择正确的字型。
1、jùn ( a )工 *
a 竣 b 峻 c 骏 d 俊
2、xīn( b )喜若狂 *
a 新 b 欣 c 心 d 昕
3、suì( a )道 *
a 隧 b 遂 c 燧 d 髓
4、要xié( a ) *
a 挟 b 侠 c 峡 d 狭
5、piàn( a )局 *
a 骗 b 遍 c 偏 d 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破涕为( a )笑 a wéi b wèi ***
藐( a )视 a miǎo b miè **
三、给下列句子画横线的词语的选择正确的释义。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元( a ) a 原本 b 钱 c 就
同( a ) a 统一 b 一同 c 认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破( c ) a 破坏 b 攻破 c 破败
3、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苟( a ) a 如果 b 就算 c 真是
岂( b ) a 不 b 难道 c 岂有此理
4、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 a ) a 去,前往 b 助词,没有意义 c 它
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买舟( c ) a 买船 b 造船c 雇船
6、蜀之鄙有二僧。 *
鄙( c ) a 鄙视 b 卑鄙c 边境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选a ,错误的b。
1、《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期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a )**
2、《我看见了大海》这一课中“看海”的意思是指看到了生活的海洋,能够在生活的海洋中生存自立。( a )***
备注 :* 表示容易试题 **表示中等难度的试题 ***表示高难度的试题。
篇7:压强与浮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压强与浮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境,其中哪种情境运用了增大压强的知识 ( )
2、如图2,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F1>F2 ,p1>p2 B、F1<F2 ,p1<p2
C、F1=F2 ,p1<p2 D、F1=F2 ,p1=p2
3、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4、如图3,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 )
A、甲的密度大,甲的重力小
B、甲的密度小,甲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的重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的重力大
5、如图4所示,两容器中都盛有水,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如图5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
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 )
A、ρ甲= 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7、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8、如图1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9、如图2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图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 的大小关系是 ( )
A.F1> 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10、潜水艇由水面下20米深处上浮到10米深处,潜水艇壳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
A. 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 压强变小,浮力不变 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 ___________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 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2、小红的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没走多远就感到手被勒得很痛。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给她提一个建议:____ ___ ,这是利用改变 _______________ 来 ____(“增大”或“减小”)袋子对手的压强。
3、已知人体的密度与水相近,若将人体近似看作为一个圆柱体,由此可估算出身高为1.7m的人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________Pa。(g取10N/Kg)
4、某省一位12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卷起,并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 ,气体压强 ,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
5、一个重5N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 N,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cm3。(g取10 N/kg)
6、古人称黄河水是“一石水,六斗泥”。一条货船在黄河中航行时,浸在水中的体积是30m3,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在码头将货物卸下后,河水对船底压强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g取10 N/kg)。
7、死海是世界著名的'咸水湖,当人完全浸入死海时,人受到的浮力______人受到的重力,所以人就会自然向上浮起,当人浮在海面上时,人受到的浮力______人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一艘轮船的排水量为0t,它的自重 9.8×107 N,它可以装载_____Kg的货物。
三、实验与探究:(分别是8和10分,共18分)
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要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
四、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9,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g取10N/kg)
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2、质量为300 g、体积为400 cm3的物块,投入足量的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你能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吗?
2、请你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大气压,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写出几种合理的场景。(不少于3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B
6.C
7.D
8.A
9.B
10.C
二、填空题:
1、压强;大气压 2、可以用手帕包上手再提;受力面积;减小
3、1.7×104 4、大;小 5、5N 500cm3 6、3×105 ;变小 7、大于 ;等于 8、107
三、实验探究:
1、(1)受力面(海棉和木板表面)的形变程度 (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 “=” (4)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答案是开放的:例如把一个侧壁和瓶底有小孔的空塑料瓶压入一桶水中,水会喷入瓶内。
四、综合题:
1、(1)4.8N (2)2.5×103Pa
2、2.94 N
五、简答题:
1、刚放入水中时,由于饺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会沉入水底;煮一段时间后,饺子里的空气和水蒸气受热膨胀,使饺子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增大,大于重力,于是就浮了起来。
2、(1)无法用吸管吸饮料
(2)离心泵不能抽水
(3)飞机不能起飞
篇8:定义域与值域过关检测试题及答案
定义域与值域过关检测试题及答案
训练10 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基础巩固 站起来,拿得到!
1.函数y= 的定义域是( )
A.{x|-22} B.{x|x2}
C.{x|-20或02} D.{x|x2或x-2}
答案:D
解析: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则(x+2)(x-2)0.
2.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则f(x+a)f(x-a)(0 )的定义域是( )
A. B.[a,1-a]
C.[-a,1+a] D.[0,1]
答案:B
解析:由 借助数轴易得:当0 时,-a1-a1+a,故函数y=f(x+a)f(x-a)的定义域为[a,1-a].
3.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y= B.y=3x+1(x0)
C.y=x2+x+2 D.y=
答案:D
解析:分别求出各函数的值域再比较.
4.函数y= 的值域是{y|y0或y4},则f(x)的定义域为( )
A.(-,3)(3,+) B.[ ,3])(3, ]
C.(-, )[ ,+] D.[ , ]
答案:B
解析:由 4或 0易得.
5.已知函数y= 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答案:01
解析:依题意mx2-6mx+m+80,对于xR恒成立,则m=0或 01,故m的取值范围是01.
6.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1,1],则函数y=f(x+ )+f(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解析: -.
7.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
(2)y= (a0,-11).
解:(1)∵-x2+x+2=-(x- )2+ ,而-x2+x+2=-(x- )2+,此时有三种情况:若-(x- )2+ 0,则y=
若-(x- )2+ =0,则y无意义;若-(x- )2+ 0,我们可看到-(x- )2+,则有y=.
函数y= 的值域是(-,0)[ ,+).
(2)y= (a0,-11)等价于y=- .
∵-11,a0,
-bb.
0a-bxa+b,,
,
-1+-1,
.
函数y= 的值域是[ ].
能力提升 踮起脚,抓得住!
8.已知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函数y=f[f(x)]的定义域为B,则( )
A.AB=B B.A B
C.A=B D.AB=B
答案:D
解析:函数y=f[f(x)]的定义域由 确定,故B A,则AB=B.
9.函数y= 的值域是( )
A.[-1,1] B.[-1,1)
C.(-1,1) D.(-1,1)
答案:B
解析:反解得x2= 0,
-11.
10.函数y=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y|y }
解析:函数y= 的值域为{y|y0},
而y=,一般地,y= 的值域为{y|y ,yR}.
11.函数f(x)的定义域为[0,2],则函数y=f(x+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
解析:∵f(x)的定义域为[0,2],
f(x+2)的x+2应满足02,
即-20.
y=f(x+2)的`定义域为[-2,0].
12.设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函数g(x)= 的定义域为B,求当AB= 时a的取值范围.
解:由-x2+2x+80,得x2-2x-80 A=[-2,4],
由1-|x-a|0,得|x-a|1-1+a1+a,即B=(-1+a,1+a).
∵AB= ,
-1+a4或1+a-2.
解得a(-,-3)[5,+].
13.(1)求函数f(x)= (aR)的定义域;
(2)已知f(x)=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由
当a0时,∵a ,x为空集;
当a0时,∵a ,a .
a0时,f(x)的定义域为{x|a }.
(2)由题意知mx2+4mx+30的解集为R.
当m=0时,30,解集为R,符合条件;当m0时,要使mx2+4mx+30的解集为R,就是使函数g(x)=mx2+4mx+3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0,即(4m)2-4m0,解得0 .综上,知0 为所求.
拓展应用 跳一跳,够得着!
14.函数y=x2-4x+1,当03时,则函数的值域是( )
A.(-,+) B.[-3,+) C.(-3,+) D.[-3,1]
答案:D
解析:因为y=x2-4x+1=(x-2)2-3,当03时,(x-2)2-3[-3,1],故选D.
15.若函数y= 的定义域是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2)
解析:因为a0,所以对一切实数x,不等式ax2-ax+ 0恒成立,
故 解得02.
故a的取值范围是(0,2].
16.已知函数f(x)的值域是[ ],求函数y=f(x)+ 的值域.
解:设t= ,则f(x)= ,
∵f(x)的值域为[ , ],
[ , ],即t[ , ].
又∵y=f(x)+ ,
y= +t=- t2+t+ .
.
函数y=f(x)+ 的值域为[ ].
篇9: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的试题与答案
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的试题与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平均数问题(A)
年级 ______班 _____ 姓名 _____得分 _____
一、填空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
86, 92, 100, 106
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分。
二、分析解答题。
1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1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
23, 26, 30, 33
A、B、C、D 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答 案——————————————————————
一、填空题答案:
1。 24
72 9—78 8=24。
2。 89。5分。
[89 (40—2)+99 2] 40=89。5(分)。
3。 135
127 3+148 3—138 5=135
4。 30
80—(70 5—60 5)=30
5.28岁,三人年龄和=22 3=66岁,设有两个人的年龄最小,和为
19 2=38,所以,最大年龄可能是66—38=28(岁)
6。 95
第一、二名最多可得100+99=199(分)
第三、四、五名的平均分为:(91 6—100—99—65) 3=94(分)
第三名最少95(分)
7。 48米。
(40 18 2) [18+40 18 60]=48(米)。
8。 40(人)。
男生: (70 100—63 100) (70—60)=70(人)
女生:100—70=30(人)
70—30=40(人)
9。 17名
由题意知,每人9本,最后一人只能分6本差3本,说明每次只能分8本、7本、6本……,设共有x名学生,可得:
9x—3=8x+14 x=17
经检验,每人分7本,6本不合题意,所以共有17名同学。
10。 6人
(13+5) (90—87)=6(人)
11。 48
(86+92+100+106) 2 4=48
12。 35分
40 3 8=15(分)
15 5—4 10=35(分)
二、分析解答题答案:
1。 10月份
10月份起超过5元,以5元为基数,前5月平均每月少5—4。2=0。8(元),6月起平均每月增加6—5=1(元)
(5—4。2) 5 (6—5)=4
从6月起,4个月后每月平均储蓄就超过5元。
2。 28
(23+26+30+33) 4=28
篇10:王安石《壬辰寒食》的鉴赏检测试题与答案总结
王安石《壬辰寒食》的鉴赏检测试题与答案总结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8—19题。(7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③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或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③轩冕:代指做官。
18.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9.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8、3分 B
19、4分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乡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篇1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检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部分:
1.填空:
⑴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 , , 。
⑵冰心原名,现代著名 ,。
⑶《山中避雨》选自。
⑷《我的第一次尝试》的作者是 作家。
2.分别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仃( ) 诣( ) 寥( ) 猝( )
钉( ) 脂( ) 谬( ) 粹( )
3.释词:
⑴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放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么物中发现了他。
恍然大悟:
⑵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
⑶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
望洋兴叹:
⑷看到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六神无主:
4.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5.《忆读书》一文中哪些内容说明了作者读书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见解?
6.《山中避雨》中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部分:
(一)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计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春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之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缝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7.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意思。
第一段:
第二段:
8.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9.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乐以教和的意思是。
11.选文中和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 和 。
12.纵观全文,两个女孩的心境是由苦闷到 。
(二)
爱心项链
⑴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⑵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⑶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⑷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
⑸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洒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将我们手中的这本杂志,当作一份礼物,送给那些在贫困中却强烈渴望着知识的同学手中吧!
13.第一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结果:
14.从表达方式上看,该文可分成两部分,前部分为,后部分为。
15.第三段所叙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
16.第三段中少年所说的话中省略的内容是。
17.第四段点题,作者将用爱心项链作比,有什么好处?
18.第五段中这根据金线是指,串项链的人是指,这段的意思是在号召我们。
(二)
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
⑴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⑵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⑶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量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⑷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⑸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⑹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⑻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⑼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在。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天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究竟是对是错。
⑽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易,他多想自豪地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但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不会有谁关注我的成功的!
⑾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念他的名字了,于是移动着沉重的脚步,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 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⑿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⒀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有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9、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有(依次答出四处即可) 、、、。
20、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
21、阅读第⑻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
②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22、第⑾段中加点词语这指代的是。
23、第⑿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含义是什么?
24、文中写道: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艾娜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请你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认为她会这样想?
揣摩艾娜心理:
理由是:
第三部分:写作
的爱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篇12: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检测试题与答案
1.⑴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⑵谢婉莹、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⑶《丰子恺随笔精编》
⑷美国、马克·吐温
2-6.略
7.雨中演奏胡琴,引得众人观看。由雨中演奏胡琴而得出的感想。
8.像《渔光曲》这简易而高尚的曲子艺术陶冶效果很好。
9.点明文章的主旨。
10.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11.略
12.欢喜
13.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美国东部的一个山区;克雷斯和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克雷斯的车坏在雪地上了;中年男子要克雷斯给他一个承诺。
14.记叙;议论抒情
15.不能省。经过克雷斯做了若干次的好事之后,又有人向他说同样的话,表明这种做好事的作法在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意近即可)
16.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他。
17.神似,意为形成一个整体,人人互相关爱,同时告诫读者要用爱心,多做善事。(意近即可)
18.爱心;做好事的人;帮助那些在贫困中渴望得到知识的人。
19、顺叙。二战结束后;第二天;孩子长大了;直到有一天;半个月后;从此;中学快毕业那年;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依次答出四处即可)。 20、答案要点: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他是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人们的歧视,因此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
21、①在别人的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
②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22、答案要点: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
23、答案要点:最好的礼物是别人对他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24、答案之一:孩子是无幸的,他不应该为父亲的罪行承担责任。因为艾娜有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检测试题与答案】相关文章:
2.求平均数的练习题
6.数学模拟检测试题
10.奥校试题与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