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3-06-14 08:20: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青川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崎岖、阻抑、重山叠岭”等词语的词义,读音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文章强烈的感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仰望艰难的国运下国民的雄健精神。

二、预习检查(预习安排:搜集作者资料、李大钊名言及背景资料)

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除了课本上的注释,对于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你还了解多少?

--小组交流,学生介绍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

2、学生思考: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先在组内解决,各组派代表将仍有有疑惑的词语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教师组织在班上解决。

教师小黑板上出示不理解的词语,清除阅读障碍。

逼狭xiá     崎岖qíqū     阻抑yì     险峻jùn

丛山叠dié岭     一泻xiè千里    浊zhuó流滚滚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

本文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我们在朗读时应当注意怎样的语气呢?(激昂、有力、高扬、雄壮……)

1、全班齐读。

2、各小组内自由朗读感受文章的内容或语言。

教师提示:朗读过程中勾画能够表现文中情感或内容的关键词语。

3、指名小组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教师示范第一段,然后给各小组分任务:1、2、3组研究第2段;4、5、6组研究第3段;7、8、9、10组研究第4段;11、12、13、14组研究第5段。各小组一边讨论一边将归纳的段意写在小黑板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二) 揣摩文章的语言:

1、 同学们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呢?请把它推荐给大家。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教师提示:从比喻句的喻体本体入手,二者具有形似、神似的相似点来理解比喻的含义和作用。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本体),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各小组长为组内成员分学习任务,研究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然后各小组再展示成果,发言的同学先朗读自己所找的比喻句再进行分析:“文中的喻体是                ,本体是                      。”

教师总结: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2、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四、学生反馈:

1、文章大量运用比喻。试将下面右边的本体与左边的喻体用线连接起来。

A“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a 民族的气魄和光明前途

B“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                 b 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C“回环曲折”                             c 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D“奇绝壮绝的景致”                       d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E“遇见沙漠、遇见山峡”                   e民族历史遇到艰难困苦

F“浊流滚滚、一泻千里”                   f民族超凡悲壮的业绩

--请三位同学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做练习,其他同学自己在草稿纸上做。

--学生纠错,学生讲题。

明确:A--c   B--d   C--e   D--f   E--b   F--a

2、“语文作业本”P17课内阅读1-3题

--请三位同学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做练习,其他同学自己在练习册上做。

--学生纠错,学生讲题。

五、拓展讨论:

文中阐释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六、总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作文:1、《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人 宋长广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2、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这节课作为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乐观主义教育的课文,学生学习起来应该感兴趣,重点要把握好文中比喻的运用及重要作用。

有一个人,他的诗文被鲁迅称为“革命史上的丰碑”,当人们在艰难的国运面前迷惘、彷徨时,他以一篇文章鼓舞和鞭策着人们,他就是----李大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实 内容板块 学生活动(30分) 教师活动(10分) 随记

板块一:

搜索字词

连线作者

板块二:

深度阅读

分析课文

板块三:

主旨把握

总结全文

1、字词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岖(qí qū)   阻抑(yì)   平坦(tǎn)  愈能(yù)

2、理解以下词语:

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阻抑:阻止,抑制。

雄健:强健有力。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亦复如是:也象是这样。

1、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要读出其坚定气势磅礴、雄健豪壮、勇往直前的语气。

分小组讨论

1、“五四”运动高潮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加紧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在此时一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和哪些奴颜婢膝的人有的退隐,遁迹而去,有的化敌为友,为虎作伥,但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却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

2、指的是民族精神,联系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4、讨论后明确: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碰到的艰难国运

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组织学生听写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读出语气和感情。

明快、雄健、节奏要鲜明、洪亮、磅礴激越的情感,铿锵有力。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前面的我们在读《黄河颂》时已感悟了,现在要在鼓动性、乐观主义上下功夫)

思考讨论题:

1、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2、“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3、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4、体会文中比喻的妙用

明确文章的主旨及思想感情。

总结全文

强化落实

做探究基础知识部分及课后练习题 5分

作业设计 巩固性作业:探究含英咀华部分,学案导学

探究性作业:探究拓展性学习部分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心!

篇3:七年级《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七年级《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好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2、学生:

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雄健精神的具体内容;比喻说理的手法。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投放《国歌》的歌词)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 ,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 ,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 ,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2、感悟内容:

⑴ 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⑵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雄健的国民重读)

⑶ 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⑷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如: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⑸ 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国民靠什么雄健?

⑹ 明确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播放课件或小黑板)

⑺ 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解决比喻运用的问题)

投影 比喻 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老师小结: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播放课件)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朗读体味:

⑴ 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学生读。

⑵ 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⑶ 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 ,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二、体验反思,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 ,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三、延伸作业,模仿课文

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篇4:七年级《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信息;2、熟读课文,积累佳句,欣赏语言美。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中感受比喻的妙用,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

3、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品味中感受比喻的妙用,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体验感受、探究思考 教案编号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播放《国歌》的音乐。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注音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岖(qí qū)阻抑(yǐ)平坦(tǎn) 愈能(yù)

2、注音并解词

逼狭(xiá):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雄健:强健有力。 险峻(jùn):(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亦复如是:也象是这样。如:象,是:这样。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征人:在旅途上跋涉的人。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阻抑:阻止,抑制。

魄势:气魄之势。 进行的曲调:适合于行进时演奏或歌唱的乐曲,节奏鲜明,结构严谨。

3、作者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1922年7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4月6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4月28日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这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 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4、课文背景:

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要读出其坚定气势磅礴、雄健豪壮、勇往直前的语气。

2、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3、说说本文的中心思想: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

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感情。

四、默读质疑,合作探究:

篇5:七年级《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 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 ?----------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 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 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 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篇6:七年级《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品味语言,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

1、组织教学,导入文题。

2、走近作者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的铿锵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3、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逼狭 崎岖 阻抑 险峻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体会文章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明确: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抓住各段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再读课文,解题探究:

1、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3、“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雄健的精神: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篇7: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预习形成

一、引入新课,激情入境。

1.出示诗歌,提问:有谁知道这诗的作者,谁能讲讲这诗的意思。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2、走近作者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3.课文背景

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从中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逼狭    崎岖    阻抑     险峻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激情朗诵:学生激情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明确: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抓住割断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再读课文,解题探究。

1.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②国运:处境艰难(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3. “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雄健的精神: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5.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语言运用的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①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②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③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⑤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⑧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⑨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⑩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4.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

5.作者的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3.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4.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合作展示

检测反馈

一、基础知识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逼狭(  )    崎岖(  )(  )  阻抑(    )

险(jùn)____    丛山(dié)___岭    浊流(    )

2.指出下面文句中画线词语的比喻意。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1)长江大河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接龙。

回环曲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奇趣横生  崎岖险路  坦荡平原  冒险的美趣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__________,有时是__________。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__________,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__________。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1.在第一段中的长江大河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段中,多次出现“趣味”一词,如何理解(    )

A.是带有冒险和壮美意味的  B.能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享受。

C.是指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3.选文第一段实际上是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略

2.(1)民族生命的进程。  (2)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3.折戟长沙--沙里淘金--金戈铁马--马到成功--功亏一篑

4.坦荡平原  崎岖险路   奇趣横生   冒险的美趣

二、阅读测试题

1.民族生命的进程

2.C

3.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篇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教后记: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心!

篇9:《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1、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⑴ 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⑵ 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⑶ “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⑴ 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⑵ 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⑶ 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⑷ 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⑸ 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3、揣摩文章的语言:

⑴ 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⑵ 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① ……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② 第四节的含义

③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④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3、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5、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6、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

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篇10:《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这虽是一篇具有散文风格的政论文,全篇也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但对于远离了那个年月的初一小朋友而言,读来着实有些生涩。按常规学生先学懂此文,再延伸到对人生的思索。这里,我们不妨反弹琵琶,从学生较容易明白的人生哲理人手,先创设一个类似的意境,再让学生理解课文,并能让学生自然将文中的国运与人生之旅糅合贯通,渗透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出迷雾,直至豁然开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意境导入

(屏幕展示配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带你们到大海中

航行,开心吗?

(画面1:平静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船)

好,请同学们上船让我们划动船儿,起航!

(画面2:晴空万里,海鸥翻飞,风平浪静,船扬帆前行。《水兵圆舞曲》奏起)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感想如何?

(画面3:突然狂风骤起,乌云满天,波浪汹涌)

面对这艰难的逆境,你的感想如何?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再犹豫不决,畏惧彷徨,船就要颠覆了,但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勇往直前,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小船员们,你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好,勇敢的水手请随老师一同来搏风击浪。

(《命运交响曲》抗争高潮部分音乐响起)。

(画面4:一切恢复平静,乌云散尽,清风徐徐,船儿轻快地驶向了彩虹灿烂的远方。轻快的《水兵圆舞曲》再次响起。)

二、生交流旅行感受

(可能会有学生谈及人生的话题)

的确,人生旅途亦复如是,民族的历史进程亦复如是。当我们面临、狂风巨浪时,需要的是坚强、勇毅的水手,在艰难的国运中我们需要的乃是雄健的国民。

三、听朗读,讨论答题

(屏幕显示)

1、文题的重音应怎么处理( )。

⑴ 重读艰难的国运

⑵ 重读雄健的国民

篇1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要求说明理由)

2、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你能将下列本体、喻体准确对应吗?

长江大河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历史的光明前途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民族生命进程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 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3、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四、语言积累

背诵最喜欢的比喻句。

五、思维牵引

同学们看,我们通过海上旅行的经历很容易就自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把文中长江、黄河、扬子江的比喻都换掉,就用大海旅行作比,好吗?

明确:长江黄河是我们民族的象征,用他们比喻民族的历史具有特殊意义,更能激发国民的雄健精神。

六、拓展延伸

每人编写一句格言,以激励鞭策处在艰难时运中的人们

篇1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模板

【创意说明】

本文的语言含蓄隽永,让学生从学习语言的角度赏读全文,在合作探究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修辞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股浩然正气超越时空,荡涤着人的心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少志士,把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我们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起来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二、了解作者

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与陈独秀并称为南陈北李。本文写于20世纪代,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李大钊先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预见到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于是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三、思路探究

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过程──人类历史生活──中华民族史路──中华民族精神

四、品味语言

1、找出文章的比喻句,理解它们的含义及作用

2、理解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各指的是什么?

艰难的国运指的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

雄健的国民表现了国民的一种大无畏精神,一种乐观的精神。

3、哪些词语表现的国运的艰难?哪些词语显示了国民的雄健?

艰难的国运:回环曲折、极其险峻、崎岖险路

雄健的国民:奇绝壮绝、壮美的趣味、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千里

五、把握主旨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六、课外积累

1、积累表现爱国气节和情操的古诗句。

2、积累下面这段话: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学生以谈读后感的形式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可以设计出对主题的探究,对语言的赏读,对写法的质疑等几个话题。

〖教学步骤

1、导入。

2、学生自读全文,读准字音,借助学习资料,把握全文内容。

3、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篇读后感,侧重于从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发言,交流学习收获。

5、教师小结或指定学生对发言记录整理。可以设计如下话题: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文章的语言为什么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你从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面的技巧。

篇1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教学设想】

1、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2、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投放《国歌》:

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3、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二、感悟内容

1、解题:

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

篇1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

(雄健的国民重读)

2、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

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3、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文中,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6、内容感知: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第四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二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7、比喻来说理: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3、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口占一绝》

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李大钊: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

2.《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3.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4.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设计(新课标)

5.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读后感500字

6.《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7.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8.《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9.金色花教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0.《春》教学设计(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