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曳欣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论语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论语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论语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张应欣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2.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等词语。
3.背诵课文。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前五则)
一.导入、简介
1.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主张仁义,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3.《论语》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
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①论语(lún)
②说(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
③女(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诲女知之乎。
④知(zhì):通“智”,聪明。是知也。
2.正音
愠(yùn):生气,发怒。 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 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弘(hóng)毅:强毅。 凋(diāo):凋谢。 矣(yǐ):语气词。
顺接(连接连续动作):就。“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而”的用法 转接:“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连词) 调节音节:“为人谋而不忠乎…”
4.流传至今的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任重道远--担了重,路程又长。比喻肩负的责任很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三.逐章品读
(一)“学而”章(讲学习的方法、态度以及做人要有修养。)
1.释义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说文》
②.“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的“同学”“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对弟子说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从三方面赏析 学习的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个 人 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指 “退而修诗书礼乐”。孔子整理六经,制定礼乐。”是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一生完成的一件大业。LL(qià)一已,乐此不疲,故曰“不亦说乎”。
②次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指“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司马迁描绘了孔子办学的盛况,孔子则自言其欣悦心境。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开私人讲学之先河,通过其成功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丰富、系统的教育思想理论,这是他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一生完成的又一件伟业。“不亦乐乎”表现了这位无愧于“万世师表”称谓的大师的崇高的敬业精神。
③末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指“孔子不仕”事。据《史记孔子世家》载,此前孔子已经遭受过一次大挫折。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也常有牢骚,这是孔子的真实处,亦即鲁迅先生说的孔子的“可爱”处。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现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也是其真实处、可爱处。弟子们认为老师这种“不汲(jí)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师,为万世法,值得大书特书,置于篇首。
总之,三句话,概括了孔子一生两大业绩,一种精神。而语录体在这里又产生了美学效应。三个“不亦……乎”的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使人如闻其声;短短三句话,创造了一种欣悦洒脱的氛围,为孔子的形象提供了背景。编纂《论语》的孔门后学以此为先师作全景式的传神写照,置于这部经典巨作之首的.安排是颇具匠心、妥帖之极的。
(二)“吾日”章(讲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
(三)“温故”章(强调“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四)第四章(讲学习的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糸。)--“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五)“诲女”章(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背景--《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四.小结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其次,学习要有踏实、谦虚的精神。(第五章)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五.作业
1.《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 (1)见贤思齐 (2)尽善尽美 (3)举一反三 (4)道听途说 (5)巧言令色 (6)诲人不倦)
2.收集格言
篇2:《论语》(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一、课题: 《<论语>十则》
二、课型:略读课
三、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培养文言注释能力。(重点)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重点)
3.评点《论语》十则内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评点、质疑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和做人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教师提示]
(1)正音
①论语(lún)②说(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③诲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④是知(zhì)也:通“智”,聪明。(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⑦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⑧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⑨殆(dài):有害。⑩弘(hóng)毅:强毅。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教师提示字词释义:
(1)“学而”章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似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的“同学”“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对弟子说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2)“吾日”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九”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温故”章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从前的。
(4)“士不”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在《论语》中,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5)“知之”章
是知也:“是”,先秦时代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作“这(就是)”。
(6)“其恕”章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感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6.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四)析读课文,深层体悟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⑴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淡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问题研讨
(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明确:“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
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温故章
有些老师如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明确:《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换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对这一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4、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五)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3.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自己如果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参考答案:
1.B 2.(1)A (2)B (3)B (4)A
3.(1)旧知识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发现。(2)相同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3)路程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4)走 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5)迷惑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6)有害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4.(l)B (2)D
5.(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5)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6.(1)见贤思齐(2)尽善尽美(3)举一反三(4)道听途说(5)巧言令色(6)诲人不
倦
(六)课堂小结
《论语》全书今本485章左右,课文所选的十则主要是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每篇从第一句话中抽2至3个字作篇名,题注里提到的《学而》《为政》《里仁》《述而》等,都是篇名。清朝时有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相尚在念经,就间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
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这七个字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学习中要加以比较、品味。
(七)布置作业
姚宇
篇3:《论语》前(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前四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有关孔子的一些思想。
2、掌握重点的文言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词句的理解。
2、每则语录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内容:
文章前四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有一个流派影响很大,不只在当时,就是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也一直在思想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直到今天,他的很多思想,还是有很大的积极进步意义的';不只在中国,在国外,这个流派的思想也有广阔的天地。大家知道这个流派的名字吗?(儒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呢?(孔子)
大家了解关于孔子的那些知识呢?(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即现在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门教学,收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他被后人称为圣人)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些记录的篇章。
二、自读课文前四章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辑的,它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结合课下注解,掌握生字,初步理解各则大意
三、点一学生读课文,后请一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评价朗读情况
1、生字:说yūe、愠yùn、省xǐng、
2、断句:
四、读课文
1、自读、互读,协作解决文言词意句意
2、每组读一则,并请组内同学讲解该则大意,其他组的同学评价
3、记忆,前后左右相互检查
4、确定重难点字词句,并给其他同学讲解
五、巩固与迁移练习
1、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2、古今异义:
A、三--文中表示多;三顾茅庐(实指);三言两语(少);三令五申(多)
B、不亦乐乎--(古)不也是很高兴的吗;(今)表示达到极点,例如:他每天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
3、成语积累:不亦乐乎;温故知新
六、内容理解:这四则分别是从那些角度来论述的?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为人态度:人不知而不愠
2、思想道德修养:忠、信
3、知识巩固创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
4、学习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方法,强调学思结合)
七、结合自己的实际,就其中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
八、齐读课文
篇4:《詹天佑》教学设计详案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案1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自己读到这些文段后的体会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当时清政府_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吓倒,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4.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读出爱国情感,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
教学预设: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时,(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学生能谈到詹天佑那种浓浓的对国家的情感时,就让学生大声读,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反复诵读中,让学生带着那样的情感背诵出来。
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_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2.生提问题,讨论解决。
教学预设一:此环节要注意解决课后二题,如若学生没有提出这几个问题,则由老师带领大家找出此问题。反复读文章那一段的描写,在读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再读检查自己的示意图是否正确。
教学预设二: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师可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预设三:学生可能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教师可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到由于清政府的_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
3.学生谈感受,师生总结。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二.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齐读课文。
2.归纳主要内容。要求力争完整、简洁地说出文章围绕着詹天佑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多请学生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读表达能力。
3.师带领同学总结全文。
师: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师生齐读综合性学习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
4.师提出建议。
A表格式
B自己设计图形,将内容放入图形中,如画一棵大树,将树的枝丫上放上收集到的资料,并注明收集资料的方式。
C小图册形。
D研究报告式。
E习作展示式。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将其以其它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说明:活动的布置在课堂上,学生完成时间可利用家庭作业时间,在活动中,应注意提醒学生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对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删减找出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不要只是完成了资料的堆积;第二,要注意收集资料的途径的多样化,不要仅仅拘泥于一两种资料收集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活动完成后,用一节课展示,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展示方式,由老师评出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
板书:
詹天佑
杰出爱国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案2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展现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崇高形象。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2、3小节对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背景介绍,反映出其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4—6小节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选取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内容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二、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掌握“庸、藐、蔑、毅”等字的音、形;理解“要挟、毅然”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课文的线索和找重点句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从具体事例中体会感受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文中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感悟人物当时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读课文,自主识字、解词、默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1.深入解读文本:查阅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资料、詹天佑的为人、事迹及成就。
2.设计配套的课件:教学课件、人字形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初识人物。
1.默写“要挟、嘲笑、毅然、有力回击”等词语,正音,解词。
2.从板书出发,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揭示课题。
板书:詹天佑(工程师)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交流作者描写詹天佑这个人物时,所选取的材料,并概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或小节的开头进行有效概括。
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3.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关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导品读1、2小节,了解詹天佑接受任务的背景,体会其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1)借助板书,体会“毅然”一词的本意及在文中的意思。
(2)找到“毅然”一词所在的句子,了解詹天佑在怎样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3)借助课文的1、2两个小节,了解詹天佑遭遇的困难和嘲笑,体会这“毅然”背后的不易和决心。 困难一:地势险峻
①简介“京张铁路”得名缘由。
②从“艰巨”一词出发,体会修筑铁路的艰难。
困难二:帝国主义的要挟与嘲笑
①由“要挟”一词的本意出发,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清帝国主义以什么为要挟,目的何在? ②联系上下文读懂帝国主义“嘲笑”背后的含义。
③用上“要挟、嘲笑、毅然”等词,简要说说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这个任务的,重点体会詹天佑在接受任务时的内心感受。
④总结:心理活动往往能通过人物的言行得以体现,这样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隐形的,需要我们认真体会,还有一种心理活动的描写为直接描写。
2.学习4-6小节,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具体事例,重点体会其在修筑铁路时所表现出的杰出才能: 学习第四小节: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为切入点,体会詹天佑在勘测路线时所表现出的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詹天佑和他的同事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期间攻克了无数道技术难关,克服了众多意料中乃至意料外的困难,终于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的惊人速度完成了这条由中国人自行参与设计的京张铁路。又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联系上下文,以“这条铁路的成功修筑也向世人宣告……”为开头练习说话,体会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杰出的专业技能。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材料来体现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
5.布置作业:运用板书上的四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案3
课时目的:
1、了解詹天佑怎样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体会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关键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的理解,体会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前可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一、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詹天佑(板书)
生读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作者是这样评价詹天佑的,称他是—— 生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出示:课件)
板书:杰出 爱国
2、詹天佑杰出的才能都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谁来说说是哪三件事。指名生说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出示:课件)
二、学习4——6自然段
(一)学习4自然段
1、过渡:师: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师:那么他是怎么勘测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分别用横线、波浪线、双横线在书上画出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即找出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板书:语言、行动、心理 )
生自读,寻找答案
2、师: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生: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同学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语看出。
生:我从“不能一点儿”,体会到詹天佑的认真严谨。
师: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去读。
生:读
师:从读中老师感受到詹天佑的认真严谨
生:我从大概’、‘差不多’,读出了一丝不苟
师:那请你读出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
生:读
师:你真是一丝不苟。
生:我从 经常 不应该,读出了高度负责
师:那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
........
师:刚才老师从这么多同学的读中感受到詹天佑对修筑铁路多么一丝不苟、对工程多么高度负责,多么认真严谨啊!请大家满怀这种感情一起齐读。)
生:齐读........
3、师:詹天佑面对修路的艰险,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嘲笑,他是这样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那他自己又会怎样做呢?谁来说说。
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师:这是詹天佑身体力行。
生:白天??晚上??
师:这是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工作、
生:为了寻找一条??
师:这是詹天佑谦虚地请教。
师:读着这一段段文字老师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闭上眼睛,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课件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二)、学习5——6自然段
(1)过渡:
师:环境的恶劣,修路的艰险,工作的繁重,詹天佑没有退缩,他更加忘我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和所有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勘测的线路。但更困难的是,面对居庸关、八达岭那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当时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充足修建资金,詹天佑退缩了吗?没有。他绞尽脑筋,日夜思索,詹天佑终于想出办法,那他又想出什么方法开凿隧道呢?
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察看地形(书中的描述)谁来说说詹天佑是怎样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
三、学习7自然段
师:是呀,詹天佑的设计真的是巧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始之举,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这种杰出才能深深折服。
师:詹天佑这份杰出的才华都是源于对祖国的一份热爱。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 齐读最后一段
师:真是因为詹天佑有着杰出的才能和炽热的爱国心,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引读)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
师:从京张铁路建成至今,已有了100周年,人们重新设计了詹天佑的铜像,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的人民前来瞻仰(如外国游客、工程师、少先队员??)站在高大的铜像前,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请你以某种人的身份写一段话。注意抓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写。 生想象写作 交流
四、活读升华,尽情赞美詹天佑。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案4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抓住“主线” 分组探究 创造实验 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三、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五、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 )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六、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感情升华,促进积累。)
七、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施工、阻挠、控制、居庸关、嘲笑、毅然、勘测、勉励、测绘、泥浆、竣工、藐视、攀山越岭、赞叹不已。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引入课题: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说说自己对他的了解。
2、交流预习的收获和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那些事?
2、评价交流。
3、填空:詹天佑是一个--------------------样的人。
三、细读课文,感受精神:
(一)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是主要选取了铁路施工过程中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的?
讨论,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二)学习第四段。
1、轻声读第四节,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分别用“—”、“﹏﹏”、“……”划出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句子,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检查﹑讨论。
(1)勘测线路时遇到的困难(地势险峻﹑气候恶劣)。
(2)理解詹天佑“说”的话并指导朗读.(说明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
(3)勘测线路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真是困难重重,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2. 看投影,读詹天佑“想”的句子,注意带点词,并说说句子的意思。(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3.小结,引读课文:瞻天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凭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勘测线路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四、布置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有感情的读课文第四段。
二、学习第五段
1.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又时怎样开凿隧道的呢?默读第五节,
划出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方法,然后在练习纸上画出示意图,想想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
2.校对﹑讨论: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用不同方法开凿隧道?(因为……所以……,……因此……,……那是因为……之所以……)
3.媒体出示:“从两端向中间凿井法”、“中部凿井法”的示意图。
三、学习第六段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才华的表现,他还有更杰出的表现呢﹗
1.那就是他还设计了一种“人”字型线路(投影),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请大家自学第六段,看看插图,想想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2.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造精神。
四、小结: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型线路的高速设计,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见的。直到现在,公路、铁路的修筑中,还运用着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方法。
五、总结全文。
1.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詹天佑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谈谈学习收获。
2.德育渗透:生活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像詹天佑那样,从小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贡献。
五、作业练习:
1、画出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附:板书:
20.詹天佑
詹天佑是一个 杰出 的工程师
爱国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案
篇5:莫高窟教学设计详案
《莫高窟》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学会本课生字,注意辨认“绣”“锈”字形的异同,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佛”。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
2、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炼关键词,给文章编写段落提纲。
3、品味用词,关注句段特点,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藏经洞的藏品丰富,产生民族自豪感,并据此背诵有关段落。
4、尝试学习运用本文过渡自然、用词精妙、排比丰富等写法,将景物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莫高窟》原文阅读推荐: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篇6:看图作文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看图作文详案(三年级)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冷不冷啊?
生:冷!
师:是啊,今天天气是很冷。但是几位教育专家和许多外校的老师冒着严寒,亲自来我校指导我们的学习,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到来。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会表现得更好!是不是?
生:是!
师:这学期我们学了两篇看图学文,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哪两篇呢?
生:《师生情》和《亲人》。
师:这两篇课文都是作者根据图画内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得生动感人,是看图作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也像作者那样,认真看图,发挥想象,练习写好看图作文。首先,我们来看习作要求。(课件出示)指读后齐读。
师:现在,我们来看图。(课件出示)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得是什么地方?
生:图上画的是在公交车上。
师:公交车大家并不陌生,车上的乘客一定很多,那么,图上主要出现了那些人物?
生:两位老人和三位小朋友。
师:为了我们说起来方便,老师给这几位小朋友分别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阿黄,格格,点点。谁能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图意?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指说)
师:如果有同学真的这样写了,而且把它当作一篇文章交给老师,同学们说,老师会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具体。
师:对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说具体呢?我们来详细看图。(课件出示第一,二幅图)想想图上画得可能是什么时间?
生:(指说)
师:谁去干什么?
生:(指说)
师:中途,架着双拐的阿黄上了车,车上的乘客有什么反应?
生:(指说)
师:用连贯的话说说一,二两幅图的图意。注意说清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里活动。
生:(指说一名)
师:作文呀,就像做牛肉拉面,一个面团,拉长以后,一折二,二折四,四折八……最后拉出的面竟然比机器轧出来的还要细。作文也一样,由一句话变成几句话,几句话变成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下面就让我们照刚才的方法看三、四幅图。(出示图三、四)
师:车子载着点点的热情,载着格格的内疚继续向前驶着。突然,点点摔倒了,下面请同桌互相用连贯的话说说第三、四幅图的图意。
生:说(给充足的时间)
师:哪位同学觉得自己说得不够好,但想锻炼一下?
生:说。
师:哪位同学认为自己说的还不错,想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
师:是啊,点点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格格勇于改错的精神更令人敬佩。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感人的一幕吧!(出示四幅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同桌互相说说这个感人的故事。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生:说。
师:指说(2人)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赶紧动动脑筋吧。
生:让座、在公交车上、一件小事、一件平凡的小事……
师:文章的题目就象文章的眼睛一样,能够揭示文章的中心。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注意,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优美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课件出示)
生:写。
[看图作文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海底世界》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
教学要求:
1.知道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2.学会本课十五个生字新词: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
免费、储藏”等词意,能理解长句的意思,复习顿号的用法,能背
诵课后第二自然段。
3.进一步学习运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二、预习检查。
师:大家按要求预习过了吗?字音能读准吗?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认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黑板)
生(认读):“储量、蕴藏、细胞、贝类、免费、乌贼、植物、梭子、
波涛潮湃、窃窃私语。”
师随机点拔:“费”上半部分是“弓”、“J”、“I’;
“梭”的右下部分是折文儿。
三、学习过渡段。
师:字音能念准了,接下来学习课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请你标注好段号。
生:(标注段号)
师:仔细看看课文,想想哪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
生:是第3自然段。
师:请读一遍。
生:(读)
师:这句话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它的前面写的就是海底。
(生答:景色奇异)
后面的内容写的就是(生答:物产丰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师:课文哪几段写海底景色奇异?(指板书)
生:第1、2自然段。
师:现在就请大家自学1、2自然段,把你觉得奇异的景色划
出来,过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注意你如找到第一处就标上1,
找到第二处就标上2。
学生自学。
师:谁先找到了第一处?我们按顺序说。
生:我找到的第一处是“海面上波涛潮湃的时候,海底依然
很宁静。”
师:“波涛澎湃”是什么样子?大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学生用手势表演。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
异的。来我们把这景色的奇异读出来。
学生读句。
师:还有哪些景色奇异的地方?
生Al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
了。
生B: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
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景色也很奇异。
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前面一句讲到“500米以下就全黑了”,而这一句却说
“500米以下有光点在闪烁”,我就觉得奇异。
师:一齐来读一读。
(学生读句)
生C:“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一句也写出了海底
的奇异。因为刚才讲到海底宁静,这儿却说“海底有声音,真奇
妙”。
师:读一读。
(学生读句)
师:刚才大家读了这么多写“奇异的景色”的句子,现在我们
重点地来研究一句话。(老师挂板书,学生读句子)
(句子是: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闪的
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师:在这句话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关联词,它强调了海底景色
的奇异。大家注意到没有?
生(齐答):”却”字。
师:是的。同学们能把“却”字放进前面渎过的几句话中间
吗?我们先来试着改一改。
学生(自行口头练习)
生: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很宁静。
师:第2句话怎么改呢?可以把“虽然”用进去。
生:海底虽然很宁静,可是海底的动物却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你可以把“可是”去掉,把“虽然”一词放在最前面,再试
试。
生(再改):虽然海底很宁静,海底的动物却常常在窃窃私
语。
师:看看最难改的这一句--“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
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怎么把这“却”字放进去。
学生纷纷主动地练说。
生A:海面上阳光虽然很灿烂,却照不到海底。
生B:海面上阳光虽然刺眼,海底却漆黑一片。
师:“漆黑一片”这词用得好。
生C:海面上火辣辣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海底却很黑。
师:你在这句话里反复用了两个“海面上”,你能不能修改?
生C:火辣辣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海底却很黑。
师:改对了。
生D:海面上阳光灿烂,海底却一片黑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法,真好!
同学们,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生:不是。
师:有哪些声音?
学生自由读有关段落文字。
师:我们一起去深海通过水中听音器听一听,好吗?
(看录像听声音)
师:听到声音了吗?能不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
生:听到了,但听不清楚。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师:“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生:(争着说)就是小声地说话。
师:你们四个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学生表演)
师:再请大家做做海里的动物,轻轻发出各种声音,读读有
关文字。
学生再次表情读(很大声)
师:动物们是那么大声说吗?
学生轻声地表情朗读。
师:大家想看看深水鱼吗?我们再一次潜入海底去瞧瞧。
看的时候,要注意那些光点,发挥你们的想像,想像那些光点有
的像什么,有的像什么,有的还像什么。
(看录像,随时定格)
师:看仔细,充分想像,现在请同学们先接这个句式写下来,
过会儿集体交流。
学生按句式写话、交流。
生A:……有的像夜航飞机,有的像夜明珠,有的还好像丝
带。
生B:……有的像会发亮闪着光的簪子,有的像闪烁的灯,
有的好像--条正在觅食的蛇。
生C:……有的像闪烁的灯,有的像一连串会发光的水晶
珠,有的还好像一排整齐的灯炮。
生D:有的像一只只萤火虫,有的像会发光的电缆,有的还
好像闪烁片片银鳞的龙。
第二课时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先听写
(听写,老师当堂批改)
师:大家一齐把第2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学生齐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学,看看课文讲了哪些丰富的物
产?请同学们默读4-6自然段,按题目想想这几段讲了哪些物
产?讲大类。
(出示题板)海底的--物产很(1),有(2),有(3),还
有4(校对答案是什么)
师:先来研究写海底动物这段,请读一读。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海底动物多吗?
生:多。大约有3万多种。
师:刚才听到有位同学强调了“已经知道的大约有3万种”
的“已经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生:已经知道的大约有3万多种,不知道的可能还有很多。
师:那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划出答案。
学生齐说:“写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师:看看活动慢的有哪些动物?活动快的有哪些?活动怪
的又有哪些?并请你说明理由。
(学生动笔在书上边学习边作记号。)
师:这样说:“我觉得什么动物活动慢,为什么?”
生:我觉得海参活动慢,因为它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每小时前进4米,你怎么就知道它慢了呢?
(学生思考、老师举例说明)
师:我们走一步大约是l米?四米几秒就可走完,可它却要
走4小时,是不是太慢了?!
你还从哪儿看出“慢”?
生:海参是靠肌肉收缩前进的,而且是爬行。
师:对。我们试着夸张地读出它活动的慢。
(学生读句)
师:还有哪个词也可看出它的慢?
生:只能。
师:对。要它再快些还行不行?
生:不行。
生:我觉得身子像梭子-样的鱼活动快,因为它每小时能游
几十公里,比海参快得多了。
师:通过比较你知道了,我们再来算算,如这种鱼游80公
里,等于多少米?是海参活动速度的几倍?
生(抢着答):80000米,2万倍。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了
“’快”!
(学生读句)
生:乌贼章鱼活动怪,它们是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
师:什么是反推力?你能指挥老师来演示一下吗?
(学生纷纷举手)
生:用双手靠住黑板,用力向前推,人往后去,这就是反推
力。
(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其余学生表示赞同)
生:活动怪还有贝类。它靠轮船前进活动。
师:“巴”其实就是什么意思?
生:吸。
师:贝类聪明吗?
生:又懒又聪明。怪怪的,毫不费力就能进行长途旅行了c
师:也请大家通过朗读,读出他们行为的怪。
(师生分句对读)
师: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是写植物吗?
生:不,写的是地形。
师:那后一句又写了植物哪两个方面?
生:色彩和大小……
师:我们随潜水员去海底看看,过会儿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
的是什么?(看录像,请学生自由发言)
生A:我最感兴趣的是红色海藻。
生B:我最感兴趣的是绿色海藻。
生C:我最感兴趣的是绿色森林。
师:海底的森林和草地指的就是什么?
生(齐答):海藻。
师:海底除了有动物、植物,还有
生(接):矿产。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海底矿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
(学生读)
师:请拿起笔找出“藏”的近义词,“丰富”的反义词和另一对
反义词。集体交流校对:储,稀有,陆--海。
师:课文学完了,大家认为这篇课文可分几段。请在书上划
上分段记号。说说怎么分?
生A:1、2自然段并成--段,3-6自然段为一段。
生B:我把第3自然段独立作为一段,因为它是过渡段,把
前后内容都写进去了。
(学生大部分举手反驳。)
生C:我认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有一组关联
词“不但……而且……”强调的是“而且”后一部分的内容,应归
为下一段。
(学生的手纷纷放下表示赞同,老师肯定)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A:我学到“波涛澎湃”等新词。
生B:我学会了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生C:海底真美妙。我长大了一定要当科学家,研究更多生
物。
师:希望你的愿望成真。
[《海底世界》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春》学习导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春》学习导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总 课时 备课时间 备课人 研讨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能力目标(1)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学习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学习难点: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脉络,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读、边写的方法进行学习。看课文, “想”就是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就是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写”就是通过本文的学习,联系写景的片段联系,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以前观察所得,大胆发言并留给他们一定时间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和总结.
学习引领: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一)、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
2.扫除文字障碍。(学生读准字音,写生僻字)
水涨( )起来 散( )在草丛 鸟巢( )
撑( )伞 应( )和( ) 酝( )酿( )
披着蓑( ) 戴着笠( ) 薄( )烟黄 晕( )抖( )
嘹( )亮 赶趟( )儿 宛( )转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三)、说说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六)、写出本文的出处及你知道的作者情况:
二、学习导入:
三、诵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我推荐,其他人听读并评价,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品读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我推荐,其他人听读并评价。
2小组探究。
3、你最喜欢本文哪些句段?抄下来并说明理由。
二、质疑问难:说出你的疑难问题或创新思想。
三、课文小结:本文通过对----------------的描写,揭示了---------的意义,让我们珍爱-----------对生活充满信心。
四、课内测试:
(一)语段点将
(
第三课时
一、拓展提高:
二、写法训练:
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它借助一定事物来表达一定情感。
篇9: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
1.设计简述:(简要说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特色,不超过800字)
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都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并以交际法语言教学为理论依据。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发现语言规则并创造性地活用这些规则的过程,任何人类语言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首先要努力创设真实自然的社会语言情景。不仅要借助手式、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的直观情景,而且要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描述创设言语情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也是充分体现了这点。在教授有关疾病的单词时,我就借助绷带,通过绷带绑的不同位置来解决单词。某些绷带无法表示的疾病如cough, cold等就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展示。其次,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堂课中,为了训练目标语言,我设置了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来操练目标语言,并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模拟看病的过程,让学生在交际的同时,体验生活。通过这个活动,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使课堂变为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交际过程。这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2.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说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解构和补充
本课是一堂口语课,学习对象为八年级生。根据《课程标准》的四级目标,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如能和他人结对活动询问身体情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如能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医疗用具,根据教师的亲身示范,以及课件上所展示的目标语言四人小组扮演医生和病人。本课的话题选自八年级(上)Unit2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在学习了身体各部分单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状况,了解基本的医学常识,懂得常见病的基本处理方式,并能针对健康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利于提高青少年了解常见的基本卫生知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本课的核心语言项目是 “Ask and answer about health”。学会用 “What’s the matter?” 来询问他人身体状况。通过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绷带的使用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疾病的表达方式,从视觉上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结对练习,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任务的训练巩固所学的基础语言材料:I have a … You should/shouldn’t…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口语课,我们 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删除了材料中的听力部分,只保留了2a里面关于疾病的和针对相关疾病给出建议的单词。为了体现课堂的完整性和语言的真实性,我们还对教材做了一定的补充如:增加了两个关于疾病的单词:cold和cough。对3a的对话做了少许修改及扩充,从原材料的提一个建议修改为提多个建议,并视学生自己水平进行适当扩充,使其更贴近实际,让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创造口语练习的条件。
亮点与反思:
我从学生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任务,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完成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的任务。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流活动中来,引起他们的注重力和学习爱好,因此学生交流参与会比较积极和成功。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学生知识的实际需要,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将学生的体验有机地融入课堂中,并不断生成创造和加以运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生成新知识,新经验,在体验中感悟语言。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对教材内容做了相应的整合和补充。
3.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依据
(2)确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解决困难的思路和策略。
八年级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比如像本课所涉及的有关健康的话题是他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因此,他们渴望用英语来表达。另外,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映在学习英语的能力上,他们模仿和记忆的能力特别强。学生的发音器官很灵敏,耳朵辨音的能力强,口舌也能灵活准确地模仿各种发音。八年级学生的记忆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并习惯于机械性记忆初中生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在知识积累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对语言学习的热情也逐步增加。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用英语来表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本课通过表述身体的各种不适和谈论个人健康问题,使学生学会关心自身及他人身体健康并且能提出一些建议,同时让学生了解“a healthy lifestyle”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谈论如何给合适的建议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肢体语言,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并灵活运用绷带和白大褂等教具,创设真实的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要给学生适时而恰当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教师都要尽力加以表扬,鼓励,多运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如“Believe yourself !”,“Good”, “Well done!”等。对于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必有错就纠,有错必纠,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享受成功的喜悦。
亮点与反思:
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尊重尤其重要。教师要把每个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亲历亲为,实际上是对学生自主性、创造的尊重。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时时用积极的语言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正是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的有效体现。
4、教学目标设计: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session, most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able to acquire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This will be achieved by:
1. Knowledge Objectives:
1) Be able to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meaning and spelling of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 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
2) Be able to learn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this medicine;
3) Be able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You should… You shouldn’t…”
2. Ability Objectives:
1) Be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fluently;
2) Be able to role play doctor and patient;
3. Moral Objectives:
1) Improve the cooperative spirit through pair work and role playing
2) Care more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health.
5.重点难点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由于本节课的话题是谈论健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需掌握有关疾病的单词,并能针对疾病提出合理的建议。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设置如下:
The teaching Focus
1. Master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 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
2. Master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this medicine;
3.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You should… You shouldn’t…”
本节课的内容是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他们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在45分钟内掌握较多单词的发音及意思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八年级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谈论如何给合适的建议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如下: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1. 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remember all the target new words in the class;
2. 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give appropriate advice to the certain disease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life experience.
6.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创设和优化英语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语言,在体验中生成知识,使语言学习转变成一种创造和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因此本课遵循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输入和学生输出科学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此外本课还结合了情景教学模式。即通过灵活运用绷带、听诊器、白大褂等用具营造出医院的真实情景,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以及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中积极主动运用语言。另外本课还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还注重发觉学生的童趣童真,讲究教学任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男女生PK、结对活动、猜测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合作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本节课中,我们还利用了有关疾病的丰富的图片,帮助巩固复习新单词,并以此引入另一话题-提供建议。另外,在配对游戏环节中,我们还需准备两个袋子,分别装有各种疾病和建议的纸条,以供男女比赛使用。
7. 教学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师生交互活动。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Step1 Warming up
Greet Ss by asking them: How are you today? Then I’ll tell Ss that 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 (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lackboard and guide Ss to read it.) and get Ss to guess the reason freely. If Ss can’t get the answer, I’ll tell them that I didn’t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 So I have a headache. (I say this by doing a gesture)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间的问候,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融入英语课堂。要求学生猜测老师身体不适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并为之后的知识输入做好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of words about diseases
1. Show Ss a bandage and tell them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in the place where the bandage lies. Then get Ss to guess the health problems. When I do an action, ask Ss: “What’s the matter?”(write it on the blackboard) For example, when I put the bandage on the stomach, ask Ss: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Help Ss say: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stomachache.” Then teach the other target words: fever, sore throat, toothache, sore back in the following way: Put the bandage on the other part of body and get students to ask: What’s the matter? Then get other Ss to guess the problem.
2. Use body language to guide Ss to guess another two names of diseases: cold, cough.
3. Show Ss pictures of diseases half hidden, and get Ss to guess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toothache, sore back, cold, cough.
设计说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医疗用具-绷带,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绷带所绑的不同位置和肢体语言,自然地引出有关疾病的单词。这种教学单词的方式简单而且直观,更易被学生接受。八年级学生喜欢猜测的活动,所以,运用半遮图片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单词。
Step3: Pair work
Put the bandage on the part of a student’s body and ask: “What’s matter?” and guide him to use the pattern: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Then ask Ss to 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the bandage given and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s the matter?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
设计说明:八年级学生的表演欲望强,所以,在结对活动中,为每一小组提供绷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扩大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开口说英语。
Step4 Presentation of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1. Tell Ss that I have a cold/cough, ask them: What should I do? Ss may give different answers, collect their answers and help them to use: You should/shouldn’t do… Then show some pictures of other diseases mentioned before and ask them to give advice to each problem by using target language: You should/shouldn’t do… During this activity, some phrases will be learned: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drink lots of water, take some medicine.
2. Show Ss two bags. In one bag, there are pieces of paper with problems while in the other one, there are pieces of paper with advice. 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 Take turns to get paper. For example, one boy gets one paper with problem, and one girl get one paper with advice. The girl should say: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The boy sh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he got by saying: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If the girl got the right advice, she should answer it according to her paper: You should… If it is not, she should say: You shouldn’t, then give the right advice. The one who makes right sentence can get one point.
设计说明:向学生展现有关疾病的图片,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新知,而且还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的话题— 针对疾病给建议。然后,通过在男女间开展说疾病给建议的配对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巩固句型。同时,使学生增长相关常识,加强健康意识。
Step5 Making a conversation
Show Ss the picture in Section A 3a,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uppose they are the doctor, what they will ask the patient. Collect Ss’ answers and lead in the sentence: When did it start? Show the sample dialogue and ask Ss to complete i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orally.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_______.
A: When did it start?
B: About______ ago.
A: Oh, that’s too bad. /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should/shouldn’t ________ and you should/shouldn’t ________...
B: Yes, I think so.
A: _________________.
B: Thank you, doctor.
设计说明: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复习目标语言。另外,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扩充医生与病人的对话,这样使英语对话更加完整,更加贴近实际,也为下一步骤的角色扮演活动降低了难点,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Step6 Role playing
Ask Ss to make a four -people group, one of them is a doctor, the other three are patients. Ask the Ss to role play the dialogue above. Then ask several groups to perform before the class by using some tools: bandage, a uniform, a stethoscope. Ask other Ss to select the best doctor and the best patient.
设计说明:这一活动是对目标语言的进一步运用。通过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营造出真实的情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另外,这也是老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
(可附页)
亮点与反思: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以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经验和熟悉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学英语不仅要用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英语情境,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英语的语音,听对方讲的话,用自己的嘴去说英语,以姿势助说话,用英语跟别人交流,用英语做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英语,感悟文化,培养语感,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们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指导,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
8.板书设计
Unit2 What’s the matter?
problem What’s the matter?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 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
advice: You should/shouldn’t do …: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some medicine
亮点与反思:
该板书较完整地体现了本节课所要呈现的新知,包括表示疾病和建议的重点句型以及词汇,条理清晰。
9.作业设计
1. Give advice to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s much as possible: sore throat, toothache, headache, cold. Choose one to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亮点与反思:
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用英语去做事。学生只有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才能使语言知识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转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特定情景中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来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后作业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后为所给的疾病提供建议,并进行结对活动,设计对话。这不仅有效地复习了课堂中所学的新知,而且延伸了话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口语练习的平台,使目的语交际不再局限于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10.问题研讨: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1.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2. 如何帮助学困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树立英语信心,消除他们开口难、怕说错的顾虑?
篇10: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
所用教科 书 书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
Go for it )九年级
所教年级
初三
所教册次、
单元
九年级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 Reading: 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是主题为一个老是惹麻烦的男孩在母亲的帮助下变成一个好孩子的阅读文 章。根据阅读课的要求,我设计了导入,快速阅读,仔细阅读,读后活动,自我评价, 作业六个环节。导入环节设计了一篇小故事,迅速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同时引入生词, 解决生词。快速阅读首先通过两个简单且重要的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填入文章中所缺句子, 同时帮助同学们总结出这一步的阅读策略。 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带领学生细致的学习课文。
仔细阅读, 分段阅读,
读后分为了四个活动。 首先根据 Martin 的成长烦恼复述课文。然后找出自己的成长中的烦恼,帮助别人解除烦恼,引导学生学 会感恩。最后通过自我评价选择相应的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阅读课,是本单元话题过去的某种 状态的延伸和继续。文章讲得主要内容是一个老是惹麻烦的男孩在明白了母亲对他的爱 之后变成一个好孩子的故事。
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英语基础一般,但是他们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很快融入我的课堂中,每个环节学生们都能大胆的参与,很顺利的完成了本 课学习。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设计各种活动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 力。并培养学生利用语境理解句意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能体会到父母之爱,找出自己的成长烦恼,帮助别人 解除烦恼,并学会感恩。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 对于课文各个细节的理解及对于课文主题更深层的理解。
⑵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及听说读写各个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⑴ 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信息填写词汇和句子的能力。
⑵ 对于课文的理解及活动的展开。
5.教学过程设计
一. Before you read (读前) 设计意图:读前热身
& 导入
“Are you always 通过自我介绍,问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用几个简单问题如
happy at school? Do you have a lot of homework? ”等引出我的学生 Mary 的成长问 题,并导入话题,学习生词。 二. While you read (读中)
1.Read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1) What did Martin use to be ? (2) Is Martin a bad boy now?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快速阅读课文, 回答两个简单问题, 了解课文主要信息: 主人公 Martin
的转变,从一个问题小孩变成一个好孩子。
2.Read carefully and put the miing sentences into the right places in the reading.(读课文填 入文中缺少的句子)
Miing language
2A.How was he able to change? B.and didn
’t give up trying to help him C.That ’s when I decided to change D.after his father
’s death a few days ago E.Even the teacher agreed that Martin was wasting his time Learning strategy(阅读策略) : As we read, we need to use the information around the sentences to help you gue the meaning.Using context can help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s.
(阅读文章时,我
) 们可使用句子周围的信息来猜测语句意思。也就是说,语境可帮助你理解句意。 设计意图:课文中缺少了五个句子,这一步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把五个句子填入文中,
使文章完整,为下一步分段细读课文做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通过语境理解句意的阅读策略。
4.Read Paragraph 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 When did Martin
’s life become much more difficult?
” (2) “To do this, she had to work, and so was not often at home.
What’s the meaning of
“to do this
”?
设计意图:仔细阅读第一段,找出问题一的答案,这是个关键信息,
时候开始变化的,这个问题也是
Martin 的生活什么
利
Martin 变化的重要原因。第二个问题,
用刚学习的阅读策略来找答案,同时,还让大家了解到 家的原因,这同时也是
Martin 变化的原因之一。
Martin 母亲不经常在
5.Read Paragraph 2 and fill in the chart.(读第二段填表)
Martin ’s trouble (1).He caused problems for_______.she could.(2).He was not _________studying.(3).He often __________________ with the police.(4).He wanted to ______ the school.
2).She sent him to ______________.
Mother ’s help
1).She ______________ him as well as
3设计意图:这一段主要讲了 Martin 的问题、麻烦,以及他母亲对孩子的耐心帮助,因此
设计了这个表格,可让同学们很清晰的看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6.Read Paragraph 3 and tell true or false.(读第三段判断正误)
__________(1) The headteacher said it was not neceary for Martin to talk with his mother.__________(2) Martin finally understood what his problem was.__________(3) What his mother said didn
’t change his mind.
’s death.
Martin 转变的直接原因,通 __________(4) Martin was afraid of being alone after his father 设计意图:第三段主要描述了母亲对儿子说的几句话,这是
过 4 个判断正误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本段内容。
7.Read Paragraph 4 and fill in the blanks.(读第四段填空)
1) Martin is now _____________ students in his cla.2) _______________ helped him feel good about himself.设计意图: Martin 现在已经完全改变了,他的改变及是什么最终改变了他,这一段进行
了总结,通过这两个句子可以把这两个关键信息显示出来。
三. After you read: (读后)
3.Retell according to Martin ’s pains(根据 Martin 的成长烦恼来复述课文)
1)Martin is a ____________.He used to be ____________________.When his father died, ___________.His mother had to work, so __________________.2) 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study and oft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lice.At last,
his
mother
decid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ut
he
wanted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Martin called___________.His mother helped hi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ven though his father was no longer with them, 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Now Martin has really changed.H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通过 Martin 的成长烦恼文章这条主线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 步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4.Group work: (小组合作)
1) Make an interview: Write down your clamates growing pain’s in your group.( 进行一次采
为下一
4访,写下你组内同学的成长烦恼)
2) Put the paper into the envelop and pa your group
’s envelop to another and talk about how to help them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ell us.(把你们组内的成长烦恼装入信封,传递给下 一组,你来帮助别的组解决问题,写下解决方法,并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记录组内同学的成长烦恼,并帮助其他组解决烦恼的小组合作活
动,升华本课主题,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3) Write a “Thank you note ” to the people who helped you solve the proble(m.写一篇感谢
信给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人)
Thank you Thank you so much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It ’vsery kind of you t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I us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ut you told me to ________________.I am so happy that now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gain special thanks to you.
Yours sincerely 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写感谢信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激帮助过你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8.To sublime.(升华 ) Don’t meet trouble half-way.Don’t trouble trouble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Trouble is your friend, don ’t be afraid of making troubles; just believe in yourselves, you can learn from your trouble.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Do well and have well.9.Self-evaluation.
(自我评价)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If
you have mastered the rules, you ’d better write three smiling faces on the lines.But if you haven maste well, you can write just one or two smiling faces on the lines.(对于本课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掌 握以下五条,如果你已经很好的掌握请在横线上画三个笑脸,如果是掌握一般请画两个 笑脸,如果没有掌握请画一个笑脸)
① 我已掌握了课文中生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已很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我已理解了本课的阅读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我很好的认识到了我的问题及同学们的问题,及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
5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如何感谢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
作业进行巩固。
10.Homework.
(作业)
Homework1: Vocabulary exercise.(词汇练习) Homework2: Shorten the text.(缩写课文)
Homework3: Write a short paage about your best friend ’prsoblems and try to give
suggestions.(写一篇短文关于你的挚友的问题并尝试给予建议。
)
设计意图:针对同学们掌握情况的不同,完成相应的作业,真正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
识。
5.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对回答问题积极准确的同学给予一定激励。 1).在语言上,对于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
“Good! Excellent! Well done! Wonderful! Great! ”等等丰富的语言精神鼓励; 对于答错问题及没有答上问题的学生给予 “That ’s OK! It doesn ’t matter.Come ”o等n!等精神上的抚慰。
2).对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 送上一张 “笑脸 ”奖励,希望他们每天都有好心情, 不被问题所困扰。
同时,在学习完本课之后我设计了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对课文所掌握 情况,并选择相应作业完成。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1: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
unit2 what should i do?
教学设计
浚县实验学校
一、教学课题:unit2 what should i do? the first period
二、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多媒体,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帮助学生记忆本节相关词汇;设置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听说练习学会谈论日常问题及给出建议。
三、教材分析: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t school and at home and how to give advice to solve them.the first period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and lead-in part.activity 1a introduces some key vocabulary.activity 1b gives students practice in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activity 1c gives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their speaking skill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in this period students can learn to explain their problems in their daily life.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key vocabulary:
keep out; play; argue; wrong; what’s wrong?; style; out of style 2.key structures: what’s wrong?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 maybe you should buy some new clothes.(二)能力目标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listening skill.(三)情感目标
1.to be interested in taking part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in an english cla..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2.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nscious.to speak out their thinks and wills.
五、教学重点: 1.key vocabulary:
keep out; play; argue; wrong; what’s wrong?; style; out of style 2.key structures: what’s wrong?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 maybe you should buy some new clothes.
六、.教学难点:
learn to give advice using “should”.
七、.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发挥教师良好的示范作用,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无意识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 多媒体;录音机;课件
九、教学过程:
初中英语 秦晓华 step 1.greetings and revision greet the cla and check the homework.step2.section a lead-in problem i want to buy a new guitar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 advice t: look at the chart.i have a problem.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can you give some advice? s(1): wait until next year.s(2): borrow one.s(3): buy a used guitar.s(4): get a part-time job.……
(teacher show the advice on the screen one by one) t: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s: yes.t: i think you have different problems.in this unit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problems people have and learn to give these people advice, using the words “could” “should” and “shouldn’t”.step3.new words keep out 留在外面;置身于外;不许进入 play v.播放
loud adj.大声的;响亮的 argue v.争论,争吵 style n.款式;式样;时尚 out of style 过时的;落伍的 step 4 1a t: 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10.look at activity 1a, please.(point to the problems and ask five students to read the problems to the cla) s(1): my parents want me to stay at home every night.s(2): my brother plays his cds too loud.s(3):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s(4): 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s(5):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read each sentence again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it.ask students to explain in their own words what each sentence means.they can point to parts of the picture, using actions, simple drawings on the board and simple sentences.t: you are right.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wo phrases.“argue with sb.” means “disagree in words with sb.” “out of style” means “no fashion in clothes”.step 5.1b 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let’s see: 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who can tell me? s(1): i think she argued with her mother about something.s(2): she thinks her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s(3): her brother plays his cds too loud.……
t: now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to check what you gue and circle the problems you hear the girls talking about.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students only listen.and then play it a second time.this time students circle the problems they hear. correct the answers.answer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hould be circled: my parents want me to stay at home every night.my brother plays his cds too loud.i don’t have enough money.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step 6 pairwork first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dialogue.s(1): what’s wrong? s(2);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s(1): maybe you should buy some new clothes.t: make conversations like this about the problems in activity 1a.after a while, i’ll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tep 7 summary t: this cla we’ve learned some key vocabulary.and we’ve learnt how to give somebody advice if he or she has some problems.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joining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in cla, you’ll make great progre.step 7.homework talk about one’s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in groups.step8 the design of the blackboard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the first period should/could you should talk with her about your problems shouldn’t you shouldn’t argue with her.keep out languages goals: play _ talk about problems argue _ give advice wrong target language: what’s wrong a: what’s wrong? style b: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out of style a: maybe you should buy some new clothes.
十、评价方法:
评价section a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1.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本节可所学单词及能造简单的句子。 2.学生是否能用目标语运用自如地编对话。 十
一、教学反思
1.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味到,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在英语学习方面没有一个好的语言氛围。刚开始时,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乱的局面,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总算掌握了这一教法的要领。一节课要取得成功,我有如下几点认识。首先,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英语知识,训练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英语”,向“会用英语”转变。
2.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其次,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图画、简笔画等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再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是外语教学中最可贵的因素。农村学生大多性格内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胆小,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摸准他们的心理脾气,在教学中尊重他们,关心体贴他们,把回答问题的权利分配给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尖子生,及时鼓励他们。
篇12: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七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三个话题 c部分
教材分析
七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三个话题 c部分。这一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阅读课文,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中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兴趣,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学习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句子的单复数变化。本教材倡导语言教学的交互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的、有意义的语言环境。本单元三个话题分别为:1.nice to meet you! 2.where are you from? 3.what cla are you in? 前两个话题主要是学习问候、介绍、感谢和道别等句型,学习介绍自己,了解他人信息,如电话号码、年龄、国籍等,学习十以内的数字。而即将要讲授第三个话题,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介绍自己,懂得怎样了解他人的年龄以及所在年级、班级,谈论电话号码等;学习二十以内的数字;初步学习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及其使用。这个话题是以前两个为基础,从了解姓名到谈论来自哪里,再到谈论年龄、班级、电话号码等,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扩大和加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整体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三会、四会单词,如:year now school same but friend these egg those bus等; 同时让学生掌握部分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句子的单复数变化。 2.能力目标:
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进行启蒙;同时让学生懂得利用信息提示填写表格,或者利用信息介绍一个人。 3.情感目标:
通过向同学朋友咨询了解个人信息,学会与同学和睦共处、互相关心、得体交流,懂得待人以善以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于让学生初步懂得从段落文章中查找信息,学会模仿课文介绍自己或他人;后部分重点为可数名词以及句子的单数形式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汉语和英语在表达复数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在课堂的整体设计上我主要遵循整体教学的思路,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分以下五个主要步骤进行,即:复习、呈现、巩固、活动练习和作业。 第一步:复习
1、在一个包里放橡皮、尺子、钢笔、铅笔、书等,找一名学生到讲台前,从包里随意抽取一样东西,向同学提问: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 how do you spell it?”让同学轮流回答
2、双人活动。复习句型: is this/that a/an …?每个同学拿几样东西相互提问: s1: is this an apple? s2: yes, it is./no, it isn’t.it’s a/an … 第二步:呈现
1.听录音1,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a.what’s her name? b.how old is she? c.where is she from? d.what cla is she in? e.what grade is she in? f.what’s her phone number? 2.让学生朗读1,然后完成表格 板书生词并解释其含义:
years old now school same but friend 3.双人活动,使用图片学习以下生词: s1: are these eggs/ cars/boxes/buses? s2: yes,they are./no, they aren’t.(exchange.) s2: are these pencils/apples/schoolbags? s1: no, they aren’t.
then learn the new words: these those egg bus box cake schoolbag 4.向学生解释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a.一般的可数名词直接加–s ,如: apple→apples ruler→rulers car→cars teacher→teachers b.以 s, x , ch, sh结尾的名词后加-es, 如: bus→buses box→boxes cla→claes watch→watches 第三步:巩固
1.学生两人一组表演2。
2.要学生看到的图片,读出这些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并举例。如: an orange→eight oranges a bus→four buses a cla→twelve claes
向学生解释:当修饰可数名词的数词超过1时,名词就要用复数形式,即在名词后加-s或-es。 第四步:活动练习
1.双人活动,使用图片或实物进行对话练习。 s1:what are these in english? s2: they are pencils/rulers/buses.s1: thank you.2.分组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一问一答: sg1:are these cakes/books/buses? sg2:yes, they are.sg1:are those chinese books? sg2:no, they aren’t.they are english books.3.完成4。 第五步:作业布置
1.根据1介绍自己或他人(可以是同学或老师); 2.列举几个学过的可数名词,并写出他们的单复数变化; 板书设计 new words: years old now school same but friend these those egg bus schoolbag box cake --are these eggs/ cars/boxes/buses? --yes,they are./ no,they aren’t.
-are these pencils/ apples-- no, they aren’t.名词复数: 1、一般加-s apple→apples ruler→rulers car→cars 2、以s, x , ch, sh结尾加-s: bus→buses box→boxes cla→claes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课课堂教学中主要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本课设计本着讲练结合的要求,把教学内容目标化,课堂教学交际化,而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保证所有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多数学生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能重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会学为主旨,以训练为主线”的四主要求。
篇1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详案) 教案教学设计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预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品读首段和末段。
第二课时,重点学习2到6自然段,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领会中心句的作用以及这种写作方法。
(一) 教学内容
指导预习,导入新课。
(二) 教学步骤
1全文感知:我采用解释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谈谈读了科第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写的是西沙群岛;写它的富饶;知道了富饶的意思。)
出示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情况。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祖国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海防前哨。
(以课题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初次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2指导预习
A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
B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C就文章的方方面面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安排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孩子读书思考,学会提问的习惯,逐渐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有的放矢。)
3检查自学情况
A正音
B谈谈读后的初步感受
C作者写到了西沙群岛哪些地方?
(教师注意小结,给学生以完整的认识。)
第一自然段比较简单,应采用学生自己读懂的方法学习。感知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最后一段要读出热爱,感知“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和首段的呼应。
4重点难点学习
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一个环节,指名朗读,思考这个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什么?(第一二句写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第三句写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二个环节:海水都有哪些色彩?用线划出,再读读,你感觉怎样?同时可以扩展,你了解海水还会有哪些色彩吗?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可能地去想象海水色彩的美丽。结合上下文说说“五光十色”的意思。为什么文中不用五颜六色呢?(因为五光十色不仅仅是颜色美,还有光泽,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三环节:理解海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能不能用简单的笔画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意思,并进行调换句式的训练,弄清句与句的关系。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把第三句与一二句话位置可以换一下吗?作者为什么把结果放在前面呢?这样可以体会到作者强调的是海水颜色多,美丽无比。突出教学难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一环节:听录音,想象一下,假如你潜到海底,你看见了什么?(各式各样的珊瑚 懒洋洋的海参 威武的龙虾 成群结队的鱼)(课件出示珊瑚、海参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将具体形象的物体与抽象的文字联系起来。)
第二环节:读第一句,读懂了什么?学生抓住各式各样,读出珊瑚的多和美。以读促写,想想珊瑚还会有什么样子的?(菊花盛开、像树枝……)
(本环节让学生会感受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的形象生动等效果,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进行仿写。读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特点。引导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以此方法,学习后面两句,同时了解并列句群,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学习第四自然段:
第一个环节:知道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先总叙述鱼“成群结队”突出鱼多,再分别说鱼的样子,最后总的写出“各种各样的鱼数都数不清。正象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二个环节:分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水鱼掺半,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出师课件,获得感性认识。)
第五自然段抓住美丽和有趣略讲,学生读熟即可。
第六自然段,找到中心句“鸟的天下”,体会一个由鸟来主宰的岛屿。
(五六段强调阅读训练。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这篇课文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语言贴近儿童生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语句,细细品读,从而更好的落实教学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详案)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