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dhghkjk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春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春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春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春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春节过后,许多务工人员陆续开始寻找工作,而不少今年夏天毕业的大学生也趁着寒假“小试牛刀”,在形形色色的职业招聘中,却存在着一些求职陷阱。有关人士提醒,新春求职应谨防五大陷阱,求职者最好前往正规招聘会应聘。
街头“高薪”广告,千万不要轻信
街头张贴的小广告往往标榜“薪酬可观”、“待遇优厚”吸引求职者,殊不知其中却存在着危险。去年9月,石狮永宁17岁女孩张某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无意中看见了街上张贴的招工小广告,看到待遇还不错,她立即投了简历,并且很快得到回应。谁知张某前去应聘后,却被拐至江西省黎川县一家美容店卖淫。在石狮和江西警方联手救援下,张某才被解救出来。
石狮永宁派出所吴警官提醒广大求职者,找工作应到正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千万不要听信街头“高薪诚聘”的小广告。
看执照看场所 提防“ ”
去年8月大学毕业的小陈交纳100元报名费给一家中介公司,让其介绍工作。然而,中介公司介绍的工作都不能让小陈满意,他向中介公司表示要退钱,却遭到了中介公司的拒绝。小陈前往工商部门投诉后,才发现这是家“ ”。据了解,一些“ ”常常以介绍工作为由收取报名费、资料费、押金等,可是过后却往往无法提供令求职者满意的职位信息。
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就业科黄科长提醒,求职者应通过正规的中介所应聘。这些机构要有营业执照,包括一些民办介绍单位,都要有固定的'场所,其工作人员应有工作证、职业介绍许可证;关于收费事项、服务承诺都须上墙公开。求职者尽量不要到街头摊位求职,以免碰到“ ”。
网络求职有隐患 个人信息应保密
由于快捷、便利,又节省成本,近年来,在网络上投简历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新的求职途径,
可是,网络求职却存在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求职者刘小姐在一家网站上用个人真实信息进行注册,并投了几份简历,刚开始几天还能收到几条有用的招聘信息,后来招聘信息逐渐少了,而一些所谓的招聘公关、商业广告的短信却越来越多,甚至连诈骗信息也发个不停,让刘小姐苦恼不已。
泉州师范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林副主任认为,网络招聘是一种新型的求职方式,但其中却存在不少陷阱,大学毕业生最好到政府部门、学校等举办的招聘会场求职。
市劳动就业中心就业科黄科长认为,网络求职确定单位后,最好前往实地考察,才能了解企业是否正规合法,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警方提醒,求职者填写个人简历时,一定要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出去,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求职者上招聘求职网,先要看看别的求职人员的核心联系方式是否被任意公开,如果已被公开,那就要小心了。
试用期须签合同 必备条款要看清
经过多轮笔试面试,小杨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公司要求先试用三个月,试用后如果合格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可当小杨辛苦工作了三个月后,老板却以各种借口将他辞退。后来,小杨才听说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招聘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一过试用期就把他们炒掉。
投简历、应聘、面试,最终就是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在试用期也必须签合同。泉州师范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林副主任认为,求职者与企业签合同时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在求职中,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求职者应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报警,寻求法律保护。
篇2:节后求职谨防十大招聘陷阱
春节假期过后就到了求职招聘的高峰期,许多务工人员纷纷趁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好时节想要找个好职位,然而,在形形色色的职业招聘中暗含不少“杀机”,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设计出种种“陷阱”伺机诈骗。求职人员在新春找工作时,一定要留心各类招聘陷阱,防止因为一时疏忽而上当受骗。这里就为大家提供一些防骗常识,希望能帮求职者少走弯路。 记者
推荐阅读李嘉诚给年青商人的忠告 网络公司的创意掮客万科的隐疾:人才危机 年终奖的魅惑:赏罚分明 张亚勤:PC之外的争夺战 网络秒杀购物利益链:监管缺失 商业银行面临经营思路转型 职场心理:如何化坏因素为优势
陷阱一:
街头张贴“高薪”广告
一些人在街边发放小广告,或在电线杆、电话亭等处粘贴招聘广告,广告打着直招、急招的名义,称面试通过就直接上班,更标榜“薪酬可观”、“待遇优厚”。这些“公司”大都没有营业执照,很多是不法分子抄来整理的“信息资源”,再利用这些招聘信息引诱求职者上当。当应聘者将“押金”交上后,“招聘人员”就人间蒸发了。
对策:大多正规企业会选择在《广州日报》等权威媒体上刊登广告,而没有一家正规企业会在路边到处张贴广告。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不要听信街头小广告。找工作应到正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
陷阱二:
无执照“ ”诈骗
“ ”常常以介绍工作为由收取押金,却无法提供令求职者满意的职位信息。还有些“ ”要么租用高档写字楼以降低应聘者的警惕;要么索性就在厂区临街租下一间档口,宣称有工厂开业急招员工,实施诈骗活动。有人一般隔两三天就换个地点,有的时间长的隔几个月或半年换一个地方,并换新的名称继续行骗。
对策:求职者尽量不要到街头摊位求职,而应通过正规的中介所应聘,这些机构要有营业执照,包括一些民办介绍单位,都要有固定的场所,其工作人员应有工作证、职业介绍许可证;关于收费事项、服务承诺都须上墙公开。
陷阱三:
不法分子搭讪伺机诈骗
人才市场信息张贴栏和附近公交站周边有许多不法分子,在求职者中寻找目标伺机搭讪,一旦求职者上钩,他们就将求职者骗到指定地点进行诈骗。求职者在现场填写个人资料时,不法分子趁机偷看或者用手机偷拍窃取信息,然后冒充求职者所应聘的单位打电话,以交各类押金为由,甚至在应聘过程中直接向应聘者索取证件,骗取求职者财物。
对策:对于求职过程中无事献殷勤的陌生人,应聘者不要予以理会。在求职时要保管好个人信息,接到用人单位的来电时应保持冷静,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仔细思考,切勿盲从。也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以防被利用。
陷阱四:巧立名目骗取钱财
往往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行骗,并设立各种名目,要求求职者把钱汇过来。一旦有人上钩,骗子还会抛出报名费、面试费、置装费、体检费、培训费、登记费、档案保管费、预留职位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骗取钱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骗子主动出击,谎称自己有门路,可以为应聘者打通关节找到理想工作,之后他们就以收取打点费为由行骗。
对策:对于这些违法的收费项目,求职者要善于拒绝。在招工过程中要留心中介机构的职业资质,对于一些没有工商注册的中介机构抛出的“好工作”,不要交费。在签订中介合同、劳动合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条文,不要轻易交纳各类费用。
陷阱五:网络求职泄漏个人信息
网络求职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由于快捷、便利,又节省成本,在网络上投简历、找工作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
可是,一些骗子正是借助网络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行诈骗。
对策:求职者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有关公司的信息,如果是 机构或 ,或许已有类似经历或已识破骗局的网友会在网上披露。正规公司留下的电话号码多为固定电话号码,如是私人手机号码,就应该提高警惕。网络求职者确定单位后,最好前往实地考察,了解企业是否正规合法,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求职者填写个人简历时,一定要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出去,可只留本人联系电话,最好不留家庭电话。上招聘求职网时,先要看看别的求职人员的核心联系方式是否被任意公开,如果已被公开,那就要小心了。
陷阱六:签试用合同 够钟炒人
一些用工单位在试用期不与应聘者签订合同,同时试用期长、待遇低,待期满后即以各种借口辞退员工。等应聘者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时,因为没有签合同,连相关证明都拿不出来。
对策:即使在试用期也必须签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应在试用期之前。求职者与企业签合同时要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还要看合同字句是否清楚完整,并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陷阱七:生死合同逃避事故赔偿
一些企业会事先起草好劳动合同,合同中写明有“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安全,出现安全事故厂方不负任何责任”等条款,外来务工人员一旦签下了这类“生死合同”,遇到安全事故很难获得赔偿。
对策:这类“生死合同”一定不要签,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各项条款,对不明白的约定要多咨询细掂量,避免在发生纠纷时,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陷阱八:偏僻处面试 抢劫绑架
有一些不法之徒以招聘员工为由将受害者骗到偏僻地点,随后对其进行抢劫、绑架。
对策:求职者到陌生的地方应聘时要提高警惕,接到面试通知后,首先要核实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用移动电话联系时,必须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了解企业信息。正规单位一般会将地点设在单位所在地,对一些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公司单位,求职者应提高警惕。另外,绝大多数招聘单位不会主动派车去接应聘者,应聘时最好不要单独前往,不要与陌生人到偏僻地方,不要将手机等财物借给陌生人。
陷阱九:应聘“主管”
惨变“业务员”
一些公司为骗取劳动力,粉饰招聘岗位,提供不实的招聘信息。原本应聘“客户主管”却变成“业务员”,应聘“储备干部”却变成“勤杂工”,名义上招聘“文秘”,实际上是找“陪酒小姐”。应聘岗位就这样玩起了“变脸”,求职者也因此沦为廉价劳动力。
对策:在求职时应仔细询问工作细节,弄清楚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写明岗位和工种。一些技术性不强却开出高薪的工作岗位,多半是骗人的或是让人加入不法行业。女性求职者要特别警惕那些不限专业、工作经验,却对年龄、相貌提出要求,且对工作性质描述模糊的招聘信息。
陷阱十:
假招聘真宣传
一些机构根本没有招人计划,而是打着招聘的幌子,只是为了吸引人来听课,拓展培训业务。某些公司常年招聘,但打出来的招聘信息从不更换或者很少更换,且从不透露到底要招多少人,招聘会上这些公司往往发给求职者很多宣传单、介绍公司文化的资料等等。
对策:这类公司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宣传或者积累人气,他们实际上并不缺人,所以往往只招不聘。求职者一定要查清楚底细,了解用人单位是否真有用人意向,再去应聘,不要为那些常年招人、常年换人的单位浪费时间和精力。
篇3:大学生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大学生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7月13日,都市广播报道了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萍(化名)等人在求职过程中被骗一事,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面对诸多潜在的招聘陷阱,学生应当如何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来让人力资源专家为您支几招。 昨天,都市广播报道了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萍等人在求职过程中被骗的事情。不难看出,李萍等人之所以误入招聘公司所设下的陷阱,除了目前紧张的就业形式外,公司所提供的高待遇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诱因。对此,029招聘网顾问、人力资源专家姚栗认为:如果说公司最多不超过15个或20个人的话,那么下来之后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也就是八百块钱,最多不超过一千块钱。文员的工资在西安普遍的标准基本上就是一千块钱左右,而且是没有什么样的补助的。像五险一金社会保险什么的那是另外算,但是这个一般情况下,现在的中小公司是不会给你办理这些东西的。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像这种明显不合常理的诱惑背后,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另外,针对李萍等人在应聘过程中所遇到的公司要求交体检费的问题,姚栗这样认为:再问一个体检费到底该谁掏?如果是公司硬性规定你必须做这个体检,而公司不是统一来做这个事情的话,那么你个人去医院体检,那就你个人直接掏给医院,公司是不能代收这个东西的。如果是公司统一组织体检的话,公司前期也是不能收钱的,公司可以把你招进来之后统一安排大家去体检,体检完了之后,要么是从你工资里按时间去扣,要么就是说另外一种方式你来回给公司,但是公司是绝对不能收这个钱。
可是,对于姚栗的说法,李萍的难处是:她们说要体检去大医院么,然后他就说如果你们去大医院,不在我们指定的医院,不给你们办医保,
办医保果真需要去由公司指定的医院吗?姚栗结合自己公司的操作情况说:办医疗保险的话是不需要体检的.,你直接把账号一开就行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因为医保号和你的身份证号是一样的,你只用提供你那些资料和你的档案就可以了,剩下的东西的你都不用管了,公司会有专人把这些东西拿到医保中心给你把号上了就ok了。
记者随后在西安市劳动局进行了求证。劳动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莲湖区的人员,就说你大学生要在人才市场或职介中心以个人身份参保是要体检。再一个说就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单位集体办,没有明文要参加体检。记者:也就是说不存在指不指定医院的问题?
劳动局一位工作人员:对,我们根本就没有要求体检。
看来,以办医保为名要求去指定医院体检并收取体检费的做法的确属于欺诈行为。
那么大学生究竟如何在求职过程中有效辨识招聘公司的真假呢?姚栗向大学生支招:第一个去了之后看公司规模。如果说公司就几张桌子,就几个人,也没说什么电脑了,什么营业执照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去留意一下。第二就是看你面试的这个人所给你提到的问题够不够专业。文员属于普通岗位,但一般有些专业性的岗位提的问题肯定是专业问题。第三就是给你收不收钱。不管是以什么样的理由要你掏押金也罢,让你去交钱也罢,让你去压东西也罢,那这个十有八九都是骗子。(另外)高工资来诱惑也要去注意,因为工资这个东西不是随随便随就能开的起的,每个公司是会有自己的预算的,大集团它一个文员它一个月的工资开到一千五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特别是试用期的时候。
同时,姚栗还提醒广大学生:在面试之前一定要对公司的背景做一个了解,一定要对这个行业在西安市市场上大概标准做一个了解,一定要先了解然后再去面试,不要很盲目的就去。
篇4:求职高峰谨防招聘陷阱
求职高峰谨防招聘陷阱
现在正值招聘旺季,成千上万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更有不计其数的跳槽者甚至在校生,计划找份工作,打工赚钱,为了保护求职者,笔者将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归纳整理,曝光九种求职陷阱,提醒经验尚缺的求职者擦亮眼睛。
薪水透明
不论是全职或打工,初次求职的新人对薪水常有高于实际的需求。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即以夸张、离谱的高薪为饵,如“欢迎社会新人,薪水3000元起……”等,诱惑求职者上钩。
条件宽松
职场新人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了一截的感觉,因此只要在招人广告上看到“无经验亦可……”等字眼,就会眼睛一亮,不假思索,争着填写履历,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最后就可能吃亏。有的用人单位提供一些虚而不实的职位,并冠以“高级主管”等头衔,又强调无需经验,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求职者应放下虚荣,冷静分析,毕竟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粉饰工种
市场上推销员等业务人员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但用人单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荐工作往往被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实情,
事实上,业务人员不仅直接掌握企业运作的命脉,业务工作更有助于求职者在短期内快速成长,想必是业务人员难寻,用人单位才出此招数。
扣留证件
短期打工的求职者一般对求职不作长期规划、经验缺乏,加之防备松懈,因此,市场上有人设陷阱,诱骗无经验的求职者(尤其是学生)从事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或用不当手法扣留求职者保证金、证件等,使无辜者受害。
不要保险
一些劳动者求职时,给钱就干,认为还年轻,不必考虑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长远问题,甚至在合同里签订不要保险这样的话语。这样做不仅助长了企业的违法行为,也不利于维护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无书面合同
张丽在一家单位工作三年了,但单位始终没有与她签订劳动合同,她想离开单位,要求单位补给她当初约定的.待遇,但又拿不出劳动合同,打官司缺少证据。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一些私营企业在招人时,口头承诺高工资、给上各种保险等待遇,但往往发工资时,会以种种理由克扣工资。劳动者想打官司,连个凭证都很难找到,自己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
签订违法协议
有的企业与职工订立协议,约定发生事故由个人承担责任。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写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劳动者应当对违法协议坚决拒绝,如果听之任之,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中介机构行骗
篇5:春节后找工作谨防8大陷阱
春节后找工作谨防8大陷阱
监控面试交押金
不法分子假装要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求职者如约而来,又被告知“不用面试了”,公司领导已通过监控进行了“暗中面试”,因此只需要缴纳押金,隔几天便可上班了。应聘人员缴纳押金后,骗子会携款潜逃。
警方提醒:一般单位招工会有一套严格的招聘制度,对于声称通过“监控面试”的要格外小心,涉及到要缴纳押金时更要留个心眼。
短信招工诈骗
骗子一般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等到受骗者上钩,进行电信诈骗。每次得手后,骗子会把手机号和银行账号一同注销。此外,也有骗子利用捡来的身份证办理账号和手机号,警方也难以侦查。
警方提醒:正规单位一般不会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招工信息,求职者对手机接收到的招工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帮你找关系
诈骗分子吹嘘自己“关系硬”、可帮助求职者通过关系找到工作,但需一定的“疏通费”,当事主交钱后,骗子立马逃之夭夭。
新的一年努力奋斗!进城找工作,不要轻信那些陌生人的“硬关系”,也不要被街头的一些小广告所迷惑,
演双簧诈骗
一些劳务中介会与一些 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后由 假装招聘,再收取费用,最后编织各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警方提示:在求职时必须提高警惕,在面试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同时,不要把本人的身份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
先交体检费
一些中介会在网站论坛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待遇条件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在应聘者报名后,需交一定的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等。一般在收取服务费用之后,称应聘的职位已满,最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并承诺最快找到合适的职位。一般应聘者求职心切,在左等右等不至时,会选择自认倒霉重新找工作。
警方提醒: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要先交报名费、服务费、培训费的招工条件,应聘者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跟你玩失踪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旗鼓进行招聘,在骗取很多人上当缴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警方提醒:求职者应该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也要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
网络转账诈骗
一些骗子编织各种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将钱存入指定的账户,方可获得期许的职位。
警方提醒:通过互联网方式应聘的,首先应当确认单位的真伪,不要被那些诱人的薪水待遇所迷惑,更不要贸然轻易向招工者提供的账号汇钱。
男女公关连环骗
诈骗分子明确告诉应聘者,职位是做“男女公关”,并描述了日进斗金的场景。在收取报名费后,“工作人员”会把应聘者如约带到KTV、酒吧等地进行“面试”。在面试过程中,对方会挑三拣四,于是骗子告诉应聘者应该“包装一下”,借此机会要求应聘者再掏“服务费”,进行第二轮诈骗。
警方提醒:男女青年在遇到有高报酬、优厚条件的工作时,请谨慎前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人身财产受损。
【春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相关文章:
1.谨防求职陷阱
2.春节后祝福语
6.春节后开工发言
8.求职陷阱保险公司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