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指南>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

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

2022-06-05 03:22: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x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

篇1: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

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

三天前,她还庆幸自己被“馅饼”砸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德国巴斯夫企业要招用她,昨日,她通过各种渠道查出德国巴斯夫公司最近并没有公开招聘,而向她致电的这家企业并不存在。网上查询得知,该企业招聘人员的电话却来自东莞、韶关、惠州三个地方。

被“名企”邀请面试

“心碎了”真名叫杨岳敏,是太原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一周前,她将精心制作的电子简历发布于智联招聘网、山西人才网以及校园招聘网上。为了能让企业看到自己的简历,每隔两天,她都会在睡觉之前上网刷新、查看一次。

3月27日上午10点,正在图书馆看书的杨岳敏,接到自称是“德国巴斯夫广州分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是看到她的电子简历,希望她准备一下,参加企业的电话面试。

这让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杨岳敏欣喜若狂,她把宿舍的电话告知了对方,说自己晚上7点有时间,但对方却告诉她:“今天晚上已经安排其他求职者电话面试了,明天晚上7点,企业人事部的.部长会致电给你,进行面试。”

电话+视频面试挺“正规”

第二天晚上,杨岳敏如约在宿舍等电话,为了能集中精力面试,她还支开宿舍姐妹们。对方问了二十个问题,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回答完,其中还问到了关于该企业的文化,以及管理制度,

“幸好我有准备。”杨岳敏感觉良好。

半个小时后,对方招聘人员称:“我们已经对你的面试进行了录音,这些录音会送往总部,可以的话会给你答复。”最后,该招聘人员还告诉杨岳敏:公司在香港有分公司,内地也有。内地总部在北京,可以选择地点上班。

听了这番话后,杨岳敏马上回答对方:可以在山西上班更好,如果山西没有分公司,在山西附近的城市就职也可以。面试完毕,她感叹:名企面试就是不一样,正规。电话面试后,杨岳敏在第三天接到了对方的电话,通知进行视频面试。视频中,杨岳敏看不到对方面试人员的脸,只能看到很多办公格子。视频面试让杨岳敏吃了定心丸,办公地点很敞亮,像个大企业。

大概过了十天,对方才给杨岳敏打电话,说被录用了,让她携带身份证、毕业证复印件到广州东莞参加半个月的培训。由于还没有毕业证,杨岳敏向对方致电,询问能否推迟培训时间。

“电话打不过去。”杨岳敏便在网上查询招聘人员打过来的三个电话号码,显示的居然是东莞、韶关、惠州的区号。

别让“名企”蒙住眼睛

之后,杨岳敏在网上查到该企业北京分公司的电话,致电对方后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只在XXX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最近,我们并没有在全国招聘未毕业的大学生。”

对此,山西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市场部部长李学强建议:求职时,一定从三方面做准备。一、核实对方电话,尤其是外地企业打过来的;二、从网上核实企业地址,必要时致电对方询问具体情况;三、核实企业招聘人员,如果对方招聘人员在电话沟通时躲躲闪闪,不愿意透露姓名、职务等,可以直接致电总部进行询问是否有这个招聘人员。

最后,他告诫大学生,参加网上招聘一定要谨慎,不要被所谓“名企”的馅饼砸晕了头。一定要擦亮眼睛,必要时,多和身边人沟通,以免上当受骗。

篇2:大学生求职网上招聘陷阱多

大学生求职网上招聘陷阱多

时下,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又开始进入了找工作的关键时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查询招聘信息、注册、投简历,乃至网络面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求职方式。有就业专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85后、90后通过网络找工作。

但是,尽管网上求职具有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优点,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甚至可能蕴藏不少陷阱,求职者应提高警惕谨慎对待网上应聘。

网上求职难摆脱信息泄露困扰

网上求职,一不当心,求职者简历中的种种个人信息就可能成为他人牟利的法宝。一些别有用心者盗取求职者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详细地址等个人信息后,转卖牟利,求职者受到无端骚扰的情形屡见不鲜。

自从前不久在网上求职时留下一份个人简历后,顾小姐的生活就再也没有安静过。一会儿是莫名其妙的短信,一会儿是没头没脑的电话,一会儿又是一大堆职业培训的广告邮件。后来才知道,全是网上简历惹的祸。

郑州某院校面临就业的小敏,也遇到了相同的困扰,近一个星期以来,不断接到外地或本地的陌生来电,这些人操着不同口音,问小敏的问题大同小异:是否愿意从事“特殊服务”?更让小敏吃惊的是,对方对小敏的年龄、籍贯和爱好等了如指掌。

因信息泄露险被诈骗钱财的案件也屡屡发生。据《南充日报》报道,何飞飞是西华师大学生,面临毕业的她在各大求职网站上投放了个人简历。不久,何飞飞接到一个自称是学校档案室老师打来的电话,并准确叫出了她的名字。随后,那位“老师”开始询问她家的电话、住址以及她现在是否在学校。何飞飞当时没有多想就一一作了回答。

后来,何飞飞查了一下号码的所在地,一查是重庆,何飞飞就警觉起来,马上给父亲打了电话,告知事情经过。何飞飞说,第二天父亲就打来电话说,有一个自称是某地交警的告诉他,自己女儿出了车祸,让家里人赶紧寄钱到该地第三人民医院。幸亏及时防范,骗子的伎俩才没得逞。

网上求职陷阱重重

网上求职火爆,不过,由于网络世界的复杂,网上求职升也是危机四伏,陷阱重重,

一家网络招聘机构吴经理介绍,他们曾接到过求职者投诉,有的求职者网上发出求职申请后,招聘公司立即回复“录用”,当求职者希望上班时,对方随即要求求职者缴纳300元的培训费,最后求职者一打听才发现,这家公司竟然不存在。

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非法 组织也通过网络招聘设下 陷阱,频频将 黑手伸向了求职者。网友“虎父牛子”在网上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作为大三学生,网友“虎父牛子”在一个人才网站发布了找工作的信息,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在某地开有一大型超市,需要人手,100元一天,管吃管住。“虎父牛子”信以为真,当晚便乘火车到达该地,两个人接待了他,并将他送到宿舍。第二天,他被带到一个房间里,一个30多岁的人在讲课,先是介绍他们的产品,接着就介绍“拉人”入伙的经验……“虎父牛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掉进 黑窝了。他想立即逃脱,却遭到挡驾。次日凌晨,趁人不备,他从窗台跳下,才脱险逃出。

网络诈骗,也是无奇不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李小姐在某知名招聘网站发现一家外资企业正在招总经理助理,条件是英语口熟练,能翻译,待遇不错。于是,她便向该公司发了份求职简历。第二天,该公司回复称,为考察她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她在两天内翻译一份公司的材料(大约3万字)。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李小姐花费一天一夜时间把该材料翻译成中文交给对方。正当李小姐满怀信心,充满期待地准备上班时,该公司却回复称该职位已经招到合适人选。但是,李小姐随后却发现,该公司又以另一名称在该网站招同样的职位,联系邮箱没有变,李小姐这时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自己网上求职竟被当成免费劳力。

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

网上求职,诈骗方式形形色色,求职者务必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首先,尽量选择与正规的专业网站进行合作。网络招聘在中国大陆出现仅仅只有几年时间,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求职者来说,选择规模大、知名度较高、门户型的招聘网站是明智之举。

其次,对于网上招聘信息要仔细甄别,不要因为求职心切就盲目相信网上的招聘信息,在投递简历和去面试前,都要仔细查看招聘公司网站内容,并通过当地工商部门查询有无此单位,多方了解,核实情况,以免上当受骗。

再次,对于一些单位的招聘,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信息泄露给陌生人,通过网络发送简历时最好不要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最后,实地应聘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可疑情况,往往能够及时收住脚,免遭进一步侵害。

篇3:大学生求职招聘陷阱

陷阱一:招聘单位收费,如果有公司上来就让你先交报名费,很有可能就是趁火打劫的 。毕业生在应聘时遇到收取报名费、面试费、培训费等额外费用的企业,尤其要保持警惕,因为不少皮包公司就是看重学生求职心急,借着招聘会骗钱。

陷阱二: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四分之一,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所以,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也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陷阱三:通过招聘剽窃求职者作品。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四:“三金”协商放弃,假高薪陷阱。在大学生求职招聘中,一些单位声明高工资,以此为诱饵,但却以不给职工交纳社会保险为条件。通常他们会声称公司给员工的工资都很高,里面本身就包括三金的部分,实质上却是为了剥夺求职者的权利。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仔细审阅内容,当合同中出现异议时,还要运用自己的沟通技巧同用人单位谈判,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篇4:网上求职遇陷阱 细核查招聘骗子露尾巴

“如果这边你没有亲戚的话,公司考虑给你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欢迎你早日加盟我们的队伍。”时下正是春节前夕大学毕业生们求职的高峰期,骗子们设置的颇具诱惑力的“招聘”陷阱又出现了。日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刘孝利同学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

不过,在防范意识较强的求职者面前,骗子的许诺恰恰亮了自己的底。

自从12月中旬刘孝利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求职信息以来,就几次接到一名自称是祈福集团东莞办事处“李助理”打来的电话。对方称他们集团正准备在青岛、大连等地拓展北方业务,需要招聘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刘孝利很符合公司的要求,并介绍了集团的“雄厚实力”。1月4日,“求贤若渴”的李助理又打来电话说,如果刘孝利同意,可去东莞接受业务培训,并给一套房子安家。

刚开始,刘孝利听说公司的条件不错,还有些心动。但一听到这样的许诺,他开始有些怀疑。1月5日,他通过互联网与祈福集团人事部取得了联系,结果证实李助理是个冒牌货,该集团没有在东莞设立办事处或分部,暂时也没有要在北方拓展业务的说法。

刘孝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职业介绍中心的老师们多次提醒毕业生,当心网上求职陷阱,没想到真地碰到了。他提醒广大求职者,发现可疑的“招聘”,一定要核查清楚。(王大鹏)

来源:

篇5:网上招聘陷阱多 求职需谨慎

网上招聘陷阱多 求职需谨慎

时下,春节过后大学生们又开始进入了找工作的关键时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查询招聘信息、注册、投简历,乃至网络面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求职方式。但是,尽管网上求职具有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优点,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甚至可能蕴藏不少陷阱,求职者应提高警惕谨慎对待网上应聘。

网上求职难摆脱信息泄露困扰

网上求职,一不当心,求职者简历中的种种个人信息就可能成为他人牟利的法宝。一些别有用心者盗取求职者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详细地址等个人信息后,转卖牟利,求职者受到无端骚扰的情形屡见不鲜。

自从前不久在网上求职时留下一份个人简历后,顾小姐的生活就再也没有安静过。一会儿是莫名其妙的短信,一会儿是没头没脑的电话,一会儿又是一大堆职业培训的广告邮件。后来才知道,全是网上简历惹的祸。

郑州某院校面临就业的小敏,也遇到了相同的`困扰,近一个星期以来,不断接到外地或本地的陌生来电,这些人操着不同口音,问小敏的问题大同小异:是否愿意从事“特殊服务”?更让小敏吃惊的是,对方对小敏的年龄、籍贯和爱好等了如指掌。

因信息泄露险被诈骗钱财的案件也屡屡发生。据《南充日报》报道,何飞飞是西华师大学生,面临毕业的她在各大求职网站上投放了个人简历。不久,何飞飞接到一个自称是学校档案室老师打来的电话,并准确叫出了她的名字。随后,那位“老师”开始询问她家的电话、住址以及她现在是否在学校。何飞飞当时没有多想就一一作了回答。

后来,何飞飞查了一下号码的所在地,一查是重庆,何飞飞就警觉起来,马上给父亲打了电话,告知事情经过。何飞飞说,第二天父亲就打来电话说,有一个自称是某地交警的告诉他,自己女儿出了车祸,让家里人赶紧寄钱到该地第三人民医院。幸亏及时防范,骗子的伎俩才没得逞。

网上求职陷阱重重

网上求职火爆,不过,由于网络世界的复杂,网上求职升也是危机四伏,陷阱重重,

一家网络招聘机构吴经理介绍,他们曾接到过求职者投诉,有的求职者网上发出求职申请后,招聘公司立即回复“录用”,当求职者希望上班时,对方随即要求求职者缴纳300元的培训费,最后求职者一打听才发现,这家公司竟然不存在。

令人吃惊的是,一些 组织也通过网络招聘设下 陷阱,频频将 黑手伸向了求职者。网友“虎父牛子”在网上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作为大三学生,网友“虎父牛子”在一个人才网站发布了找工作的信息,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在某地开有一大型超市,需要人手,100元一天,管吃管住。“虎父牛子”信以为真,当晚便乘火车到达该地,两个人接待了他,并将他送到宿舍。第二天,他被带到一个房间里,一个30多岁的人在讲课,先是介绍他们的产品,接着就介绍“拉人”入伙的经验……“虎父牛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掉进 黑窝了。他想立即逃脱,却遭到挡驾。次日凌晨,趁人不备,他从窗台跳下,才脱险逃出。

网络诈骗,也是无奇不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李小姐在某知名招聘网站发现一家外资企业正在招总经理助理,条件是英语口熟练,能翻译,待遇不错。于是,她便向该公司发了份求职简历。第二天,该公司回复称,为考察她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她在两天内翻译一份公司的材料(大约3万字)。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李小姐花费一天一夜时间把该材料翻译成中文交给对方。正当李小姐满怀信心,充满期待地准备上班时,该公司却回复称该职位已经招到合适人选。但是,李小姐随后却发现,该公司又以另一名称在该网站招同样的职位,联系邮箱没有变,李小姐这时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自己网上求职竟被当成免费劳力。

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

网上求职,诈骗方式形形色色,求职者务必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首先,尽量选择与正规的专业网站进行合作。网络招聘在中国大陆出现仅仅只有几年时间,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求职者来说,选择规模大、知名度较高、门户型的招聘网站是明智之举。

其次,对于网上招聘信息要仔细甄别,不要因为求职心切就盲目相信网上的招聘信息,在投递简历和去面试前,都要仔细查看招聘公司网站内容,并通过当地工商部门查询有无此单位,多方了解,核实情况,以免上当受骗。

再次,对于一些单位的招聘,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信息泄露给陌生人,通过网络发送简历时最好不要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最后,实地应聘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可疑情况,往往能够及时收住脚,免遭进一步侵害。

篇6:大学生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大学生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7月13日,都市广播报道了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萍(化名)等人在求职过程中被骗一事,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面对诸多潜在的招聘陷阱,学生应当如何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来让人力资源专家为您支几招。 昨天,都市广播报道了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萍等人在求职过程中被骗的事情。不难看出,李萍等人之所以误入招聘公司所设下的陷阱,除了目前紧张的就业形式外,公司所提供的高待遇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诱因。对此,029招聘网顾问、人力资源专家姚栗认为:如果说公司最多不超过15个或20个人的话,那么下来之后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也就是八百块钱,最多不超过一千块钱。文员的工资在西安普遍的标准基本上就是一千块钱左右,而且是没有什么样的补助的。像五险一金社会保险什么的那是另外算,但是这个一般情况下,现在的中小公司是不会给你办理这些东西的。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像这种明显不合常理的诱惑背后,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另外,针对李萍等人在应聘过程中所遇到的公司要求交体检费的问题,姚栗这样认为:再问一个体检费到底该谁掏?如果是公司硬性规定你必须做这个体检,而公司不是统一来做这个事情的话,那么你个人去医院体检,那就你个人直接掏给医院,公司是不能代收这个东西的。如果是公司统一组织体检的话,公司前期也是不能收钱的,公司可以把你招进来之后统一安排大家去体检,体检完了之后,要么是从你工资里按时间去扣,要么就是说另外一种方式你来回给公司,但是公司是绝对不能收这个钱。

可是,对于姚栗的说法,李萍的难处是:她们说要体检去大医院么,然后他就说如果你们去大医院,不在我们指定的医院,不给你们办医保,

办医保果真需要去由公司指定的医院吗?姚栗结合自己公司的操作情况说:办医疗保险的话是不需要体检的.,你直接把账号一开就行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因为医保号和你的身份证号是一样的,你只用提供你那些资料和你的档案就可以了,剩下的东西的你都不用管了,公司会有专人把这些东西拿到医保中心给你把号上了就ok了。

记者随后在西安市劳动局进行了求证。劳动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莲湖区的人员,就说你大学生要在人才市场或职介中心以个人身份参保是要体检。再一个说就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单位集体办,没有明文要参加体检。记者:也就是说不存在指不指定医院的问题?

劳动局一位工作人员:对,我们根本就没有要求体检。

看来,以办医保为名要求去指定医院体检并收取体检费的做法的确属于欺诈行为。

那么大学生究竟如何在求职过程中有效辨识招聘公司的真假呢?姚栗向大学生支招:第一个去了之后看公司规模。如果说公司就几张桌子,就几个人,也没说什么电脑了,什么营业执照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去留意一下。第二就是看你面试的这个人所给你提到的问题够不够专业。文员属于普通岗位,但一般有些专业性的岗位提的问题肯定是专业问题。第三就是给你收不收钱。不管是以什么样的理由要你掏押金也罢,让你去交钱也罢,让你去压东西也罢,那这个十有八九都是骗子。(另外)高工资来诱惑也要去注意,因为工资这个东西不是随随便随就能开的起的,每个公司是会有自己的预算的,大集团它一个文员它一个月的工资开到一千五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特别是试用期的时候。

同时,姚栗还提醒广大学生:在面试之前一定要对公司的背景做一个了解,一定要对这个行业在西安市市场上大概标准做一个了解,一定要先了解然后再去面试,不要很盲目的就去。

篇7: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眼下正忙着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请注意,如果你正在通过网络求职,并接到了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那么,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是第一步,否则,你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或者落入那些精心伪装的 组织网络,

小嘉,长沙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一个多月前,他只身前往广东东莞参加某“名企”的面试。到达东莞后,一个女孩前来接他,两人坐上一辆出租车,拐进一条小巷。他被女孩带入一座很破旧的楼,一个年轻的“主管”接见了他,开始大谈“网络销售”。这时,小嘉才知自己被“ ”骗了。在度过如噩梦般的一个月后,小嘉终于被解救出来。学校老师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小嘉的情绪还很不稳定,时常会精神恍惚。

骗术 从“忽悠”升级到“伪装”

小嘉告诉记者,他在网络上投递了一份电子简历后,很快接到东莞的三家自称是“知名”企业打来的电话,“他们都跟我说是从网上看到我的资料的,对我比较满意。”三家企业中,小嘉选中了一家自称是“勤上光电”的公司,因为该公司网站看上去最正规,业绩也最好。几天后,对方正式通知他前去东莞培训。

据记者调查, 组织以前惯用的伎俩是“纯忽悠”,鼓吹加入后能赚大钱。而现在,一些 组织开始大面积盯上大学生,他们将自己包装成“名企”,以网络高薪招聘为诱饵,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引诱大学生上贼船,

其骗人“三步曲”就是:首先, 组织通过大学生在网上投的简历得知其资料;然后,假借大公司的名义打电话要其来面试或培训,将其骗来;最后,人被骗来后就对其控制并“ ”。

小嘉告诉记者说:“我从不相信 ,从没想到自己会被 组织所骗,可是他们伪装得实在太好了,我之前一点也看不出对方的破绽。”

漏洞 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注册

组织怎样获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呢?据了解,这与一些招聘网站的审查不严格也有关。现在,某些招聘网站的注册和审核都非常简单。记者以企业身份在某人才招聘网尝试注册:点击首页的'会员注册,接受服务协议,填写账号与资料,资料填写完毕就显示注册成功,基本上没有进行资料核实。而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注册之后,就可以看到求职者的详细简历,包括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招聘网站有2000多家,很多小网站根本不具备提供系统的招聘中介能力。另外,国内招聘网站中也存在着“山寨”现象。湖南招聘网CEO戴跃先生说,国内有些招聘网的网站名字模仿知名网站,求职者稍不注意就会误进入那些完全套取个人求职信息的招聘网站,再加上山寨版“招聘网站”对企业把关不严,造成一些 也随意混进来,可以随意查看求职者的资料,导致一些安全意识较弱的求职者上当受骗。

湖大的朱同学就曾经接到过一个诈骗电话。记者就她留下来的号码打了过去:“你好,我最近在求职网上看到贵公司要招文秘,我想应聘。”“请把你的简历投到我们公司的邮箱,我们看过后如果合适会和你联系的。现把公司网址给你,你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业务和基本情况……”事后,记者对该公司网站进行查看,发现相当正规,但经过各方核实发现这是一个“空壳企业”。如果是安全意识比较弱的同学,可能很容易就上当受骗。

【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相关文章:

1.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2.大学生求职陷阱之

3.春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4.大学生求职注意六大陷阱

5.大学生应该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6.求职时,你一定要注意的“招聘陷阱”

7.女大学生凭两块钱求职成功

8.专家案例剖析大学生求职的“陷阱”

9.应届毕业生求职必看:警惕招聘中的五大陷阱

10.大学生求职心切路途陷阱重重 规避陷阱全攻略

下载word文档
《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