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东坡西湖作文

东坡西湖作文

2022-12-01 08:48: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波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东坡西湖作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东坡西湖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东坡西湖作文

篇1:描写西湖美景的作文:东坡西湖

西湖很大,很壮阔,人也很多,在人群中随波逐流,挺身前望,竟寻不到边际。

多数人走西湖,想必不会硬生的绕湖走完一圈,一定是从苏堤上一览阔景的。苏堤少说也有二三十米宽,浩浩荡荡,纵贯东西,兀地把湖面分为两半,站在雷锋塔上,是可以看得分明的。

我想要先说一说苏堤的故事。它本叫苏公堤,它之出现与苏东坡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整个西湖都分不开。这个苏东坡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在文学界享誉盛名(现在学生们还爱念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在为政做官上留下功勋。听说苏东坡一生曾前去杭州两次,第一次是到西湖的寻访,不想第二次来,湖面的葑草疯狂繁衍,这里往日的生机快要被这萋萋的景象所湮没。苏东坡再也不忍心,捋起袖子就是一番作为,他清楚了所有葑草,却又无从处理,干脆顺势筑成长堤,既疏通了水利,又便于湖上交通。东坡逝世后,后人坚持维护,便有了现在的苏堤,回首往昔,不仅会感慨于这苏堤的伟岸磅礴!

我不喜走苏堤上新铺的柏油路,柏油路上人多车多,小孩子多,闹腾得很。我爱走沿湖原有的石子路,那是独辟蹊径,曲径通幽啊!石子路旁油油的草地上常会有几棵巨大而虬须交错的香樟,稀疏地在头顶形成荫庇,冬日里江南的阳光如水,柔柔地从枝隙间倾倒下来,斑驳不一。它偶会洒向一旁的湖边,洒向那湖边石罅间生养着的柔密的水草,它们变得透亮透亮地,随着西湖的柔波上下飘摇浮动,看得人心里暖暖地,多么细腻的小生命啊!我以为这里是最接近西湖温婉的风调的!

后来发现沿湖停泊了几只“摇橹船“(这个名字起得真有趣!),就租借一条,打算在湖面上荡一荡,看看风景,(船夫要价忒贵了,转一圈就要了整二百)。天气晴朗,惠风和畅,天空是透蓝的,湖面上荡着碧波,微风拂过,船一摇一摇地,人的全身上下也自跟着轻晃,晃走了烦恼,晃走了忧虑,真舒服。近在咫尺的西湖波澜在耳旁呤叮呤叮地流淌,向下探去,却看到的是深陷其中的碧蓝的晴空,随着水波一漾一漾地。我宁愿去相信那是西子的眼眸啊!水天合一,层层叠叠,澄澈透亮,甚是迷人,甚是深邃。我的思绪在缱绻中翩跹了。

我又想起了苏东坡,想象着一千多年前的他在这里是怎样的呢,是独自一人悠然闲踱?还是在一醉方休,通宵达旦?亦或是心中怅然若失,蓦然有感?作诗对联一句,填词兴赋一首,深入这江南的灵湖,一经涤荡,内心也便更加澄净。他对西湖有情,西湖对他亦有情。

我曾深醉于苏东坡这样的一句诗中: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想想看啊,菡萏夜绽,那清雅的馨香在空气中扩散,在那一刻,那一瞬,整个西湖也充斥着雅韵与芬芳了。

多么有味道的一句诗。

西湖的水,有着梦幻与雅致的气息,它容留我们去想象,却也依旧映着碧空,映着白云,映照着现实。西湖是灵动的,透过它,我仿佛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就慢慢深醉其中,变得深刻起来了……这种感觉太奇妙,我不好言说。文字在这时已变得有些孱弱了,只有用心体会才会有所感触。

我的心从毛躁变得平静起来了

西湖啊,东坡的西湖啊------

你就似一面明镜,照出了苍穹,也映出了现实!

公众号:曲一奏雅

篇2: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秀作文:东坡西湖

东坡西湖

文/郭旭晗

再有个把月就过年了,离我上次前去西湖也就一年了。我全把它当作一次极为随意的旅行,它也逐渐化为只片零落而琐碎的记忆,被遗落,被淡忘。直至前不久,我的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她往西湖的经历,才倏地把我点醒,那零散的记忆被拼凑起来,一幅幅画面从眼前掠过,一股对西湖的脉脉深情又从心底油然而生了……

我也曾是去过西湖的人儿啊! (前言)

西湖很大,很壮阔,人也很多,在人群中随波逐流,挺身前望,竟寻不到边际。

多数人走西湖,想必不会硬生的绕湖走完一圈,一定是从苏堤上一览阔景的。苏堤少说也有二三十米宽,浩浩荡荡,纵贯东西,兀地把湖面分为两半,站在雷锋塔上,是可以看得分明的。

我想要先说一说苏堤的故事。它本叫苏公堤,它之出现与苏东坡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整个西湖都分不开。这个苏东坡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在文学界享誉盛名(现在学生们还爱念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在为政做官上留下功勋。听说苏东坡一生曾前去杭州两次,第一次是到西湖的寻访,不想第二次来,湖面的葑草疯狂繁衍,这里往日的生机快要被这萋萋的景象所湮没。苏东坡再也不忍心,捋起袖子就是一番作为,他清楚了所有葑草,却又无从处理,干脆顺势筑成长堤,既疏通了水利,又便于湖上交通。东坡逝世后,后人坚持维护,便有了现在的苏堤,回首往昔,不仅会感慨于这苏堤的伟岸磅礴!

我不喜走苏堤上新铺的柏油路,柏油路上人多车多,小孩子多,闹腾得很。我爱走沿湖原有的石子路,那是独辟蹊径,曲径通幽啊!石子路旁油油的草地上常会有几棵巨大而虬须交错的香樟,稀疏地在头顶形成荫庇,冬日里江南的阳光如水,柔柔地从枝隙间倾倒下来,斑驳不一。它偶会洒向一旁的湖边,洒向那湖边石罅间生养着的柔密的水草,它们变得透亮透亮地,随着西湖的柔波上下飘摇浮动,看得人心里暖暖地,多么细腻的小生命啊!我以为这里是最接近西湖温婉的风调的!

后来发现沿湖停泊了几只“摇橹船“(这个名字起得真有趣!),就租借一条,打算在湖面上荡一荡,看看风景,(船夫要价忒贵了,转一圈就要了整二百)。天气晴朗,惠风和畅,天空是透蓝的,湖面上荡着碧波,微风拂过,船一摇一摇地,人的全身上下也自跟着轻晃,晃走了烦恼,晃走了忧虑,真舒服。近在咫尺的西湖波澜在耳旁呤叮呤叮地流淌,向下探去,却看到的是深陷其中的碧蓝的晴空,随着水波一漾一漾地。我宁愿去相信那是西子的眼眸啊!水天合一,层层叠叠,澄澈透亮,甚是迷人,甚是深邃。我的思绪在缱绻中翩跹了。

我又想起了苏东坡,想象着一千多年前的他在这里是怎样的呢,是独自一人悠然闲踱?还是在一醉方休,通宵达旦?亦或是心中怅然若失,蓦然有感?作诗对联一句,填词兴赋一首,深入这江南的灵湖,一经涤荡,内心也便更加澄净。他对西湖有情,西湖对他亦有情。

我曾深醉于苏东坡这样的一句诗中: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想想看啊,菡萏夜绽,那清雅的馨香在空气中扩散,在那一刻,那一瞬,整个西湖也充斥着雅韵与芬芳了。

多么有味道的一句诗。

西湖的水,有着梦幻与雅致的气息,它容留我们去想象,却也依旧映着碧空,映着白云,映照着现实。西湖是灵动的,透过它,我仿佛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就慢慢深醉其中,变得深刻起来了……这种感觉太奇妙,我不好言说。文字在这时已变得有些孱弱了,只有用心体会才会有所感触。

我的心从毛躁变得平静起来了

西湖啊,东坡的西湖啊------

你就似一面明镜,照出了苍穹,也映出了现实!

注:雷峰塔,位于西湖景区之内,是一览西湖胜景的好去处。真正的雷峰塔早在1924年便坍塌,现在的是后建的。

公众号:曲一奏雅

篇3:东坡苏轼

东坡苏轼

《东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东坡》

宋代: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篇4:东坡古诗词

古诗原文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翻译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注释解释

野人: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荦确: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铿然:声音响亮貌。

诗文赏析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篇5:东坡古诗词

古诗原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译文翻译

秋夜月光洒满整片大地,我举起酒杯,对问无际的桂树下的月影:其中是什么东西呢?一叶小船独行在万顷波涛中,四周全是山峰环绕。我拿起船桨击打船舷高唱一曲,嫦娥仿佛要从天而降,挥舞着万里的冰雪。京城尘土千丈,怎能容得下如此人杰?

回首赤壁石旁边,骑鲸的人已经远去,不知过了多少载春秋。长空浩荡,千古之梦,也只得灰飞烟灭。我愿随着东坡,乘着风归去,披头散发。三山在何处?玉箫的乐声吹断了月亮皎洁的光芒。

注释解释

大江东去:词牌名,即“念奴娇”。该词牌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苍苍: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样子。

扁(piān)舟:小船。

粘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

枻(yì):船舷。

矶(jī):石头。

骑鲸人:本指唐代李白,这里借指苏轼。

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今古:一作“千古”。

麒麟发:散乱的头发。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金朝衰败的时候。作者赵秉文非常仰慕苏轼,深受苏轼词作的影响。这首词是赵秉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和韵之作。词作者因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且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产生消极出世的的思想,写下了这篇借古讽今的词作。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托“桂影”,又以“苍苍”形容秋光,一片高洁苍凉之气,横空而降。古诗词以“问月”起笔,以苏轼为例,就有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的千古绝唱。该词问月,虽化用苏词,却亦有新意。他的问月,点明了作词的时间:深秋的月明之夜,(当年苏轼游赤壁也恰是秋凉之夜)。他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其实答案已经巧寓其中:“桂影“之中,桂影而已。”所以,他的问月,不是在于探求,而是在于借问月点明作词的时间:秋季的月明之夜。这也正是东坡游览赤壁的时间。随后,作者笔锋一转,由月及人,此情此景,与当年一叶扁舟夜游赤壁的苏东坡极度相似。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皆是对苏轼《赤壁赋》语意的隐括,虽只寥寥数语,但当年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却尽观读者眼前,真是于平淡处见功力。“京尘千丈,可形容此人杰?”虽是问句,却表达了词作者的深切感慨。这两句从技法上来看,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骑鲸人去“,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几度山花发“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读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天“化用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设,万声销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伤今,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我欲从公“三句则语意更加决绝,欲与苏轼仙去,消极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无疑。但毕竟仙山难寻,只有徘徊月下,把满腔心事寄于玉箫罢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结尾。感怀、悲戚、无奈之意萦绕不绝。

该词虽是和韵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伤今,与苏轼《念奴娇》之壮美相比,却也是别一番氛围和意境。

篇6:东坡书院

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东坡书院占地2500平方米。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名现名。东坡书院,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枉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

目录书院简介历史背景主要建筑相关作品收缩展开书院简介

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军(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载酒亭,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 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边,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功儒家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概述

- 宜兴市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又名蜀山书院,俗呼东坡祠堂,坐落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现为东坡小学。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历史。 北宋元丰七年(1084)九月,苏东坡至宜兴,对阳羡山水怀有眷恋之情,曾有“买一园,种桔300棵,以度晚年”之愿。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东坡讲学处建造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与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苏东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才华横溢,对中国文学艺术的日臻发展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尤其散文,为世人称道,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东坡书院,屋宇四进。第一进,面阔七间。两侧二间,保留着清吏部员外郎周家楣书“东坡买田处”、清浙江巡抚伍道榕书“讲堂”、清江宁布政使杨能格书“似蜀堂”旧匾三块。第二进是主建筑七间,上悬三块大匾,均为第一进中三块匾的复制品。大厅正面墙上,嵌清代重修书院的碑刻七方。第三进前为“讲堂”,后称“似蜀堂”,可见蜀山。第四进为七间楼房,登楼可见市镇近景和太湖远景。、苏东坡曾在北宋元丰七年,在天远堂手植西府海棠一株。今海棠仍能开出满枝繁花。1982年,宜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天远堂和海棠院,林散之题有“海棠无恙”之额。

景点概况

门市价 ¥15 特色 东坡书院坐落在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建于北宋年代。东坡书院所处环境十分雅致,树木葱茏,鸟语啁啾,一条小河从院门前静静的流过;院内建筑整齐壮观,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东坡书院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募资悉心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 地址 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洋浦港18公里

历史背景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 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儋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 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亭”。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 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历史沿革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 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民间故事

东坡书院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狗仔花”,它花蕊的形状就如同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关于此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了此事,就嘲笑苏东坡见闻不广。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椰子冠

苏东坡来到儋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的日趋密切,他那洒脱达观、入乡随俗的情怀便常显露出来。有时,他载着乌角巾,在江边桥旁,送夕阳,迎素月;有时,他用桄榔叶编成帽子,罩在头上,悠然自得。更有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别人加工成“椰子冠”呢。 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出门上市。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模样,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询问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么制作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于是抿嘴带笑,摇头晃脑,吟诗道: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 后来,随苏东坡居儋的小儿苏过模仿制作了一顶“椰子冠”,寄给当时谪居广东雷州的弟弟苏辙。苏辙收到侄儿从海南寄来的这一特别礼物,格外高兴,立即写了一首《过侄寄椰冠》诗,表达自己“垂空旋取海棕子(椰子),束发装成老法师”的心境。 后来,一些士大夫也仿效制作“桶高檐短”帽,美其名曰:“东坡帽”。

主要建筑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 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 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 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鸿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书院中还设有展览馆、望京阁等供游人参观、游览。

相关作品

邮票

据海南日报报道,第十届海南岛欢乐节即将来临,11月15日上午,作为欢乐节期间推介儋州的系列活动之一,《古代书院(二)――东坡书院》特种邮票在儋州举行全国首发仪式。 《古代书院(二)》系列邮票共四枚,分别是《石鼓书院》、《安定书院》、《鹅湖书院》、《东坡书院》,面值为1.2元,全部由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曾以及著名画家邹玉利设计,以国画形式表现。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国家邮政局每年一般只发行20多套邮票。关于中国古代书院的邮票,此前只有4月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四枚《古代书院》特种邮票,分别为:《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此次发行海南儋州《东坡书院》邮票非常珍贵。 儋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东坡文化深植儋州大地,源远流长,《东坡书院》邮票的发行,是儋州向全国、全世界传递的一张“儋州名片”,有利于提高儋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海南省邮政公司为了配合此次特种邮票的发行,还特别发行了《东坡书院》系列邮品,包括《东坡先生笠屐图卷轴》、《海外奇踪》――东坡书院纪念邮册、邮折、以及邮票设计者设计的《千秋文脉》――古代书院特种邮票册等邮品。其中,《东坡先生笠屐图卷轴》,画面为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所作的《东坡先生笠屐图》。整套邮票、邮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副省长林方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冯新生参加了当天的首发式。

谪琼诗

《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宋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澄迈通潮阁》二首 宋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 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 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抚枕坐叹息,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白发红颊如君长。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地舆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咏景诗 和拟古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芋魁偏可饱,无肉亦溪伤。

篇7:东坡引

宋代 辛弃疾

玉纤弹旧怨。还敲绣屏面。清歌目送西风雁。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

夜深拜月,琐窗西畔。但桂影、空阶满。翠帏自掩无人见。罗衣宽一半。罗衣宽一半。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词,是写闺怨的。它写出了闺中人的怨恨、期望和苦恼,写得比较细致,抒情味道很浓。作者截取闺中人一天生活的几个片段,做了细致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玉纤”二句写其理琴。玉纤,写弹琴者手指纤细柔滑,既暗示其为女性,又以部分代全体,显示其身材之美。中间着一“弹”字,言其怨苦无处诉说,只好托之琴音诉之。则其幽怨之深不言可知。因其幽怨甚深,故弹奏到愤激之处时,情不自禁地“还敲绣屏面”。通过以上两个动作的描叙,把闺中人长期郁积于胸中的怨苦全部写了出来。“清歌”三句写其对音书的绝望。言闺中人放下瑶琴来到室外,以清歌抒发胸中郁闷,仰天长啸,目送南飞的大雁,盼望它能带来好的.消息。不料西风太猛,把雁字吹断,把音信给吹没了。在这里,作者使用“雁行吹字断”这一重叠句式,把闺中人面对音讯皆无的怨苦和无奈准确地描绘了出来。“夜深”三句写拜月的失望。时间由昼入夜,闺中人的情绪又由无奈转向期望,转向诉求,企图通过拜月,求得月圆人圆,孰料再一次陷入失望的深渊,“但桂影、空阶满”,拜月拜来的只是满阶月影,使其陷入了更加悲苦的境地。“翠帷”三句写其瘦。闺中人由室外转入室内,独自一人,拉上帷幕,脱下罗衣,意欲就寝,以便使身心轻松一点,却无意之中发现“罗衣宽一半”,也就是说“为伊消得人憔悴”,或者说人比过去瘦了一半。在这里,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惊呼的语气,把闺中人出人意外的消瘦写了出来,更进一步写出了闺中人怨苦之深之重,以情结情,醒豁有力。

篇8:东坡公园作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怀念赤壁之战时作的词。苏轼,北宋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有名的世纪大文豪!为了更多地了解苏东坡,吴老师组织全班同学特地去了为纪念他而建造的东坡公园。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空气格外清闲,天空特别明朗,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好天气,我们的心情也特别地好。出校门一公里左右,我们便到了东坡公园。一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三苏园”内五彩缤纷的花儿,疏朗有序,让人看了很舒心。吴老师让我们自组小队,我和齐哲宇、钱涛、蒋舒逸组成一组,开始了“东坡公园探幽访古”之旅了。

我们先起到了第一个景点——怀苏庭。走进怀苏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假山,里面还流淌出清澈见底的泉水。再往右看,就会发现一块大约两米高的奇石,独具匠心,中间刻着两个通红的大字——雪浪。这块奇石横看就好似东坡先生正举杯吟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石头是坚韧的象征,这不就像是苏东坡那种高尚品质吗?

再向深处寻去,便见到了一座极大的名字叫“唤鱼”的大池塘,根据我的记忆,我檙该到洗砚池了。果然不出我的料!往前走不远,便到了“洗砚池”。池子上方有一块造型奇特的山石,上面写着三个红字:“洗砚池”。望着具有纪念意义的洗砚池,我仿佛看到了苏东坡先生在池边洗笔的情景,一旁挂着他写的一首首诗,作的一幅幅画。想到这,我不竟心潮澎湃。

后来,我和队友们找到了一枝孤傲的红梅,这梅盘根错节,苍劲有力,看起来饱经风霜,它那自强不息的品质,不正是苏东坡先生的品质吗?想着想着,我睹物思人,仿佛又看到了苏东坡先生正坐在那儿,临摹那朵与他相似的红梅。

篇9:东坡公园作文

东坡公园在古运河旁,是一个古典园林公园。

东坡公园的门不大,门前蹲坐着两只石狮子。白墙黑瓦,白墙上分别浮贴着石头刻成的梅兰竹菊。古朴的大门上方有三个金黄色的大字:东坡园。

从大门进入东坡公园,是一个庭院,迎面是满墙爬山虎的绿墙,走廊连着漏窗和洞门。穿过洞门,来到另一个庭院,看见水从造型别致的石头上欢快地流下来,哗哗的流水声仿佛一位歌唱家不知疲倦地唱着欢迎曲迎接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

走出庭院,眼前豁然开朗,公园里是绿的海洋,有青翠高大的树木,有低矮丛生的灌木,还有像毯子一样的草坪。春天娇艳妩媚、雍荣华贵的牡丹让公园充满生机;秋天桂花盛开时,整个公园都浸在桂花香中。

东坡公园里有许多亭子,最有名的是舣舟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亭,龙亭临池建造,造型奇特,亭角向上翘起,据说这亭子是因为乾隆皇帝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且亭顶有二条龙而被称为龙亭,人们可在亭中休息和欣赏公园景色。

在龙亭旁水池的东边有座假山,苏东坡的洗砚池就在这里,是一个石头凿成的长方形小池子。在龙亭的南边有御碑亭,里面保存有乾隆皇帝南下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

东坡公园东面有个半月岛,跨过古老的三孔石拱桥广济桥就上了半月岛。岛上有座塑像,就是苏东坡。半月岛上最壮观的是仰苏阁,阁楼有三层,但有六层楼高,是为纪念苏东坡而造的。

古朴的东坡公园吸引着我,也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篇10:东坡公园作文

2月11日那天,我们小记者采访团游览了东坡公园。一下车,我就看到了园门上的“东坡园”三个大字,看了旁边的“公园简介”后,我知道了东坡公园的原名叫“舣舟亭”,苏东坡曾11次来常州,由此上岸,所以人们就在此作亭纪念苏东坡,后来因战火不断,屡毁屡建,最后结合整治运河工程使公园总面积扩展至现在的规模,再加上人们对苏东坡的怀念,所以改名为“东坡园”。

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许多翠绿色的竹子,这些竹子全是为纪念苏东坡而栽种的,因为苏东坡特别喜爱竹子,他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穿过了大门,我们看到了东坡塑像。只见苏东坡侧卧着,右手拿着毛笔,好像诗兴大发,正在挥毫作诗呢!走过了晚步桥我们就来到了仰苏阁。仰苏阁一共有三层,建造得非常精致,表达了常州人民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不知不觉我们走到大运河的堤岸上,看到大运河上波光粼粼,船只川流不息,遥想当年苏东坡来此也一定热闹非凡吧!最后我们来到了御碑亭。御碑亭中的诗是乾隆皇帝为纪念苏东坡而写下的。

苏东坡,这样一位有名的'大诗人,我们常州竟和他这样有缘,我身为一个常州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篇11:东坡公园作文

东坡园,顾名思义,一定与苏东坡有关。不错,东坡园就是我们常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

一下车,门口的公园简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看完后,我知道了苏东坡对我们常州情有独钟,曾11次来此地游玩,而我们常州人民对苏学士也十分敬仰,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这座公园。

进入大门,我们看到了许多竹子。因为正是春季,翠绿欲滴的竹叶显得格外耀眼,一下子就把我们的目光抢了过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竹子呢?原来这都是为苏东坡而栽的,因为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他对竹子的喜爱有多么深。

穿过一扇拱形门,欣赏着一路的竹子,便看到了东坡塑像。只见苏东坡侧身躺着,撑起头,右手还拿了一枝大毛笔,好像是灵感刚刚飞来,他正要挥毫作诗呢!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御碑亭。御碑亭中全都是乾隆皇帝为苏东坡题的字、词、诗。相传,乾隆皇帝十分敬仰苏东坡,他得知常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也经常来我们常州游玩,从而题下了这些字、词、诗……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御码头。听老师说,当年苏东坡坐船顺着运河水来常州时就是在这里靠船上岸的。看着滔滔的运河水拍打着堤岸,听着一艘艘大轮船发出的那雷鸣般的轰响,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几百年前苏东坡上岸时的情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常州所有的居民都站在码头边盼望着一个人的到来。他是谁呢?只见远处的河面上有一条乌篷船向码头边驶过来。船慢慢靠岸了,从船舱里走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呀!这不是苏学士吗?“苏学士!”“苏学士!……”乡亲们激动地呼喊着。苏学士热泪盈眶,与乡亲们一起向自己的住处走去。真是鱼水情深啊!

紧接着我们又游览了仰苏阁、洗砚池等地方,激动的心情从未停止过,真想从心底里喊一声:“啊!东坡园,你就是苏东坡学士与常州人民那份真情的见证地!”

篇12:东坡优秀作文

东坡优秀作文

曾记否,梵高海子在黑夜中的逝去,犹如两颗世纪之星的陨落,令人颇为惋惜。

曾记否,一代文学大师苏东坡被贬之后的艰难困苦,玉其于成,令人大赞其辞。

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诚然,果如冰心所说“假如今生是痛苦的,我怕有来生”,那么梵高海子的陨落即便称不上死得其所,亦无可厚非。然而,纵然被贬数次,满腹委屈无人诉说,在痛彻心扉的黄州窝居数年,东坡仍未选择在黑夜中逝去,他选择了在黑夜中的重生!

苏轼的一生是千疮百孔、烟云密布的。其被流放次数之多,路途之遥,遭遇之苦,在中国文人的贬谪史上,恐怕在无人能出其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石竣于水,流必湍之。东坡在挥毫泼墨成其绚丽文章却激起了一群小人的嫉妒。对于东坡之罪,其弟苏辙的`回答可谓一针见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按常理说一般人是无法承受如此之痛的。苏东坡毕竟不是常人,他以一个无职位可言的黄州副使之位顽强渡过了这段黑暗期。期间纵然有《卜算子》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的凄苦,然其词藻之优美,无人能及。也许,没有官场上东坡的无知,就没有文学上东坡的悲情,夹杂着稍许婉约的豪放派也将荡然无存,损失之惨重不堪设想。好一个美丽的错误!

苏轼身处黑暗中,并没有自暴自弃,官场上的失误让他转入游山玩水、吟诗作词的行列。面对美景想到自己的经历,他仿佛得到了重生,把满肚子的抱负投向了山山水水,于是《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运而生。

苏轼是伟大的。他让我们明白了一时间的错误也许可以成为下一轮成功的开始。纵然梵高海子等人被认为生的光荣,死的伟大,而我认为苏轼那样委屈的活着,是一种超然世俗的伟大,摒弃名利的光荣!

错误永远是相对的,进入黑色泥潭后,用不着痛苦,处在黑暗中,光明就容易寻找了。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卑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大师尚且懂得在黑夜中变亮,我们又有何理由说不呢?

篇13:东坡公园的作文

东坡公园的作文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东坡公园游玩。

我们来到牡丹花盛开的地区,只见那里的牡丹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这些牡丹五颜六色,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如金……有的牡丹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展开了五六片花瓣,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完全盛开了,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花朵。这些牡丹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让人陶醉在其中,久久不愿离开。牡丹花不愧是“国色天香”,深受人们喜爱。

我们来到瀑布旁,只见那瀑布像银河似的坠落下来,我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瀑布那哗啦啦的'水声,显得十分雄伟,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我们来到假山,只见那假山高大雄伟、葱葱郁郁,如同一位强健有力的巨人。假山上的小朋友活蹦乱跳,假山下的大人们谈笑风生,欢乐声回荡在假山上空。有的小朋友玩捉迷藏;有的跑步锻炼身体;还有的在打羽毛球。

【东坡西湖作文】相关文章:

1.东坡苏轼

2.西湖作文

3.东坡肘子的典故

4.海南东坡书院导游词

5.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

6.东坡画扇阅读答案

7.西湖访友作文

8.二年级作文西湖

9.西湖作文初中

10.西湖500字作文

下载word文档
《东坡西湖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