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的教案设计
“cctv200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小珊迪》的教案设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珊迪》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篇1:小珊迪教案设计
小珊迪教案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出示图片)可是,你知道吗?一百多年前,在英国的爱丁堡,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是灰暗的,有的为别人擦皮鞋,有的给别人卖报纸、卖火柴,有的甚至进工厂做童工,他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小珊迪就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的童年,请同学们一起叫出他的名字吧。(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大意。
2、读中感悟小珊迪的人物品质。
3、读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自己的同情感。学习他诚实、守信、善良的可贵品质。
三、初读感知
1、小珊迪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汇报(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受感动了吗?
(1)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是什么感动你?(是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感动了我们)
四、感悟“饱受饥寒”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是怎样生活的,哪些地方能突出“饱受饥寒”呢?找到后用波浪线划出来,波浪线表示你波澜起伏的心情。
(1)小组内讨论好了,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组讨论结束了。
(2)请一位同学汇报(外貌)
(3)追问: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请一位同学读出这种感受)
(4)如果你记住了这些词语,小珊迪的形象一定会印在你的脑海里。(齐读)
2、我们刚从外貌上体会了小珊迪的饥寒交迫的,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
(1)生汇报,从小珊迪的话中,还可以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请求、乞求 “乞求”是什么意思?通过这大大的“乞”字,能不能看到小珊迪此时此刻的形象?(课件展示:小珊迪拉着先生的衣角,似乎都要怎样......生:跪下来了,从“乙”中可以看到小珊迪似乎都要跪下来了。)
(2)下面和老师一起再现当时的对话。(一个对读,齐对读。)
3、除了从外貌、语言上可以感受到小珊迪的饥寒交迫,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动作上:“跑”。感受到饥饿、寒冷。
4、小结:是啊!我们现在可以的的确确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板书)可怜的小珊迪令我们深深同情,但他那美好的品质更令我们感动。
五、感悟“美好品质”
1、读11-16自然段,你最感动的句子是什么?
2、生汇报,小珊迪的话最感动。追问,为什么?(从第一句话中体会到:小珊迪诚实、守信。后面的几句话体会到小珊迪的善良。)板书:诚实、守信、善良。
3、指导朗读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4、情感升华:
1、同学们这个感人的故事打动了你们,也打动了老师,更打动了作者,从哪里体会到作者受感动呢?(永远照顾小利比)
2、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完成板书。
3、为了这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可怜的、饱受饥寒的、诚实守信善良的小珊迪死了。读最后一自然段。
4、这个故事感动了这么多人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让我们给小珊迪说几句心里话吧。
5、学生写心里话。
6、学生说心里话。
5、概括总结:诚实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会充满欢笑。
6、板书设计:
2、小珊迪
诚 守 善
实 信 良
篇2:《小珊迪》的教案设计
《小珊迪》的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
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31、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
篇3:小珊迪
小珊迪
小珊迪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
篇4:小珊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31课《小珊迪》。
(二)初读课文
1.小珊迪是一个英国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
篇5:小珊迪
(4)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没有零钱买小珊迪的火柴,他去找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11~16)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我”去看望小珊迪,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美好品质的赞美。
(三)布置作业
“预翱魏罅废?、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孩子?
用“______”画出
(2)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明确:因为他饿极了。
(3)他几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明确:四次;请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3.指导用乞求的口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4.分角色读对话。
5.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回来,作者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齐读第10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当了”,后来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呢?
明确:因为社会上有骗子,他怕上当,后来他想到小珊迪的精神和语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断定他不是骗子。
6.那么,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第二大段,从中概括出来。
明确:诚实,善良
7.哪些事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
明确:他为了找回零钱被马车撞伤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多么诚实,他被马车撞断了两条腿,临死前还担心弟弟小利比无人照顾,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小珊迪受伤的?
明确:小珊迪的弟弟利比告诉他的。
谁能根据利比的话来想像小珊迪受伤的情景?
9.听了小利比的诉说,一种强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让这个孩子吃了东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珊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蜡烛,发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10.分角色读“我”和珊迪的对话,想想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明确:因为珊迪临死时,最担心弟弟无人照顾,听说作者会永远照顾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转睛的'望着“我”。
11.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多么动人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三)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通过精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小珊迪在如此穷困的情况下,仍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 “小珊迪受伤回家后与弟弟的对话”。
3.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重点写什么?
明确: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明确:第一段写小珊迪饱受饥寒,更能衬托小珊迪诚实,善良品质的可贵。
4.小结
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是多么需要钱啊!但在他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还想着让弟弟把零钱给人家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啊!珊迪虽然年纪不大,生活又很困难,可他处处关心、照顾弟弟。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无人照顾弟弟;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的时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灵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导复述
1.同桌的互练,要求做到,主要情节不走样,次要情节可适当增减,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同时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语句要通顺连贯。
2.指名复述,按要求评议
(四).总结
从小珊迪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日记,与珊迪比童年。
2.预习第32课《同一个名字》。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按时间分,按地点分。让学生明确分段方法是多种选择的。并指导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教师采取围绕重点进行阅读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语气分角色读对话及复述故事等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小珊迪在如此穷困下还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
探究活动
课后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并询问他们听后的感想和他们讨论。
小珊迪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小珊迪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作业。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轧(yà)
(2)理解词义
乞求一一求别人给予,本课有哀求的意思。
纠缠――找麻烦。
信任――信得过,把事情交给他很放心。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按时间分第一段(1~10)白天发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发生的事
篇7:小珊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范读课文
小珊迪最后怎么样了?听完了这个故事后,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小珊迪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查带点的字,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赤脚纠缠乞求轧了过去
2、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解决。
4、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想一想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讨论课后题1。
2、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入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珊迪”的命运,要通过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起我们的同情感,学习珊迪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
2、读句子,谈体会;(插图)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只”什么意思?小珊迪的生活处境如何?)
3、带着对小男孩的同情读读这一段。轻声读,指名读。
4、这个穷苦的孩子卖火柴时说了些什么?指名读2--7自然段。
再读小珊迪的四次话,体会“请求”、“乞求”时孤苦无援,可怜辛酸的困境。
5、“我”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8自然段。
6、读句子,谈体会。
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表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猜想”、“断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7、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8、这一段写了什么?
(“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男孩没有把找的零钱送回来。)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小珊迪到底是哪种人呢?指名读,
思考:“我”从小利比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我”接过那四便士时,心里会怎样想?
2、带着对小珊迪的敬意和担心读读这一段。自己读。
3、这几个自然段哪些内容是主要的?指名分段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小珊迪的命运究竟怎样呢?默读课文,思考:小珊迪要死了,他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怎样做的?
2、指名读小珊迪的话,体会他善良、诚实的本性。再读,读出伤势很重的.珊迪内心的极端痛苦。
3、读句子想问题。(投影3)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主动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4、小结;一个多么可怜的小珊迪!一个多么善良诚实的小珊迪!他为了守信用还零钱,被马车轧成重伤,他为了可怜的小弟弟而死不瞑目,谁看到这一切,会无动于衷呢?谁能不为他虽然贫穷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感动呢?
让我们读出对他的同情,对他的肃然起敬。自己轻声读,指名读。
5、这一段写了:可怜的小珊迪死了,“我”愿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五、总结:
1、这一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六、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想。
篇8:《小珊迪》课本剧
《小珊迪》课本剧
第一幕
时间:一个冬天
地点:旅馆门前
人物:我、同事、小珊迪
旁白:这事发生在爱丁堡(风声起)这是个寒冷的冬天(伤感的音乐起,小珊迪穿着破衣,一张发青的脸,一双又红又肿的脚从台的'左边向我们走来)
小珊迪:(可怜地,颤抖地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同事;(冷漠地说)不,我们不要。
小珊迪:(请求的语气变得强烈)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我:(摸了摸口袋)我明天再买吧……
小珊迪:(急切、声音更加颤抖,像要饭似的乞求)啊!请你现在就买吧,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
(小珊迪拿过一先令就向台的右边奔去)
第二幕
时间:晚上
地点:旅馆内
人物:我、小利比、服务员
(灯光四起,在房间里,我正静静地看书)
我:(疑惑不解地自言自语)那小孩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我被骗了,可是他那么诚恳,不象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从右侧上场,响起一阵敲门声)
我:(被惊醒)进来
服务员:(推门而入)先生,有人找你1
(我略一沉思,再点点头示意让那人进来,旅馆的人手一挥,小利比上场)
我:(抬起头,却发现不是小珊迪,又有些失望,然后疑惑地问)找我有事吗?
小利比:(找了半天,才摸出几个便士)先生,您是从珊迪那儿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我:(高兴地亲切地)是的
小利比:(马上哽咽着说)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的四个便士。我的哥哥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不见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还会死的……
(一阵伤心的哭泣声响起)
第三幕
时间:晚上
地点:珊迪家
人物:小珊迪、小利比、我
(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呻吟着,伴着哀伤的音乐,利比和我上场,来到床前。珊迪见到我,眼中闪着泪花,挣扎着支起身子,我和利比马上去扶,此时,音乐停。)
小珊迪:我(说完,他目不转睛地望着我,利比在一边轻轻地哭泣,一片沉寂)
我:(突然转身,我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照顾小利比的
(音乐起,小利比和小珊迪激动地望着我,突然音乐变强)
旁白:深夜,那样宁静,小珊迪安详地去了,但他那可爱的样子,诚实的品质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篇9:《小珊迪》读后感
上周我读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叫《小珊迪》。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她和弟弟的生计,一天,他去给顾客换零钱的时候被马车轧断了腿,在生命垂危时候,小珊迪,还是坚持让弟弟把零钱送给顾客。顾客听了他弟弟的描述后猪随他弟弟来到了她家看望小珊迪,最后小珊迪死了,那个顾客最终收养了他的弟弟。
读完这篇文章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小珊迪太不幸运了,他从小失去了父母,自己带个弟弟讨生活。在寒冷的冬天,他却只能穿着一件单薄的破衣服,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样的生活我连想都不敢想,不要说让我去挣钱了,我连一个蛋炒饭都炒不好。可是小珊迪这么小确要背负生活的重担,因为当时的社会实在太黑暗了。
小珊迪担心自己死后,弟弟没人照顾。在顾客承诺永远保护她弟弟时,小珊迪悲惨的死去,如果小珊迪活在中国的话,他的命运就不会这么悲惨,大家肯定不会对他的弟弟坐视不管,我情不自禁庆幸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国家,没有战争,人民都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小珊迪的品质多么高尚啊!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不忘把钱还给顾客。我被小珊迪的善良与真诚深深的感动了。我情不自禁的想:不愁吃,不愁穿还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看似平常的幸福。
篇10:《小珊迪》读后感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傍晚,我坐在明亮的台灯下一口气看完了《小珊迪》一文。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课文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片小说。文中描写了一个卖火柴的英国小男孩珊迪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资产阶级的伪善。
文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珊迪劝“我”买下火柴后,在找零钱回来的路上,被马车撞倒。在他重伤弥留之际,还让自己的弟弟回来找“我”零钱。这件事说明了小珊迪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孩子。联想我自己,平时小小的谎言和不守信,让我的心灵备受谴责,我觉得自己应该向小珊迪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其次,在我感受到小珊迪纯净的心灵之于,也被作者的描写深深打动。他注重细节描写,比如文中“目不转睛得看着我”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珊迪临死前对自己生命的眷恋。又如”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这一段语句不仅形象的写出了小珊迪生活的贫穷与寒酸,而且为下文的还钱做出铺垫,再次突出文章的中心。联系到我平常的写作,我最大的缺点就是会偏离文章的主题中心,语言枯燥乏味,整篇文章像记流水账一样。
想着想着,夜已经深了,妈妈又一次催我睡觉。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耳边回荡着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篇11:《小珊迪》读后感
善良就像一块指路牌,使人找到正确的方向。而凶恶则像一个恐怖的悬崖,使人落入无底深渊。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名字叫做《小珊迪》,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也为他的不幸下场感到同情。文中主要讲了孤儿小珊迪为了给作者找零钱,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很快就会死。但他仍叫弟弟小利比给作者送过去。这种品质打动了作者,作者最终收养了小利比,小珊迪这才安心地离开了人世。听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小珊迪的善良所打动,所折服。
当我听到小珊迪让他弟弟给作者送钱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小珊迪是一个诚实的人,他不像那种抢劫诈骗的人不还钱,而是一分不少的还了过去。小珊迪不仅诚实,而且还很善良。当我听到小珊迪快要死时,还关心他弟弟,我心想,自己现在生命垂危还关心别人,真是善良啊!
这使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上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位母亲在地震逃跑时还要照顾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把孩子放在下面,用她那脆弱的身体支撑着。最终,孩子得救了,可那位母亲却与世长辞了……正是那母爱的力量,这个孩子至今还活了下来。但有些人却有着一颗凶恶的心,过去有一位地主,叫周扒皮,他为了让他的仆人们努力干活,半夜偷偷摸摸地起来让鸡叫起来。这虽然是一个小举动,却表现出了这个人的心是狠的。
也许有时,善良就像一缕金灿灿的阳光,把人们的心照亮;凶恶就像一片黑乎乎的乌云,让我们的心变黑!
篇12:21、小珊迪
21、小珊迪
课题 21、小珊迪课型阅读指导案序教 学 目 标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3、理解重点词句。4、练习复述课文。
重 点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难 点 复述课文。
教学仪器与媒体教学.课件
教 学 模 式 教学模式 一、导课激趣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三、练习分段 四、朗读理解 五、拓展练习
板 书 设 计 21、小珊迪 请求----乞求----苦苦哀求 诚实 善良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与时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课激趣有很多事情如过眼烟云,转眼即逝,有的却久久不能忘怀,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动了一个多世纪来人们的心灵,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1、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1、提出问题。2、提出自学要求。1、学生听看录象,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标出自然段。3、小组交流。放录象
三、练习分段四、朗读理解 五、拓展练习1、提示:课文讲了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2、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指导第一段:1、小珊迪什么样子?画出描写珊迪外貌的句子,体会明白了什么?2、小珊迪怎样请求“我”买他的火柴?请求了几次?画出句子。3、指导朗读。4、你读懂了什么?5、小珊迪拿了一先令后很久不见回来,“我”怎么想的?指导第二段:1、小珊迪在什么情况下被撞倒的?2、你觉得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理解的?板书:诚实 善良指导第三段:理解变换说法:.总结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提出复述要求。1、生回答。2、小组讨论交流分段情况。3、师生交流。1、学生画出外貌描写的句子,练习朗读。2、学生朗读理解。(珊迪生活艰辛)1、学生画有关语句。2、练读评议。读出请求―乞求―苦苦哀求的语气。(1)个人读。(2)分角色读。(3)师生读。3、汇报读懂了什么。理解“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为什么?1、学生分小组自由小声读课文。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小组补充。理解“目不转睛”4、分角色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珊迪的美好品质。1、学生齐读第三段。2、变化句式。学生回答。1、学生小声复述。(1)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少讲。(2)用自己的话说,不背课文,把话讲通顺、连贯、完整。(3)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2、指名复述。出示对话.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复述要求的.课件
21、小珊迪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3:6.小珊迪
6.小珊迪
教学要求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2.学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书中要认识一个孩子,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将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二、读预习
1.通过预习,你说说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学习要求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1.学生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标出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纠缠、掏出、乞求、侍者、轧断、品质、饱受饥寒。
3.带着思考・练习1阅读,练习给课文分段。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课文先讲小男孩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男孩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即从开头到“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白天发生的事情,讲了“我”对小男孩的初步认识。可作为文章的第一段。课文接着讲了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送还应找还的零钱,“我”才知道他被马车撞伤了。小珊迪在临死前还牵挂着弟弟。即从“晚上,旅馆的侍者说……”到“他死了”。这部分讲的是晚上发生的事情。讲了“我”对小男孩的进一步认识。可以作为文章的第二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珊迪美好的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可以作为第三段。
4.质疑。
5.指名按分段情况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课文结尾说:“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你是否想过,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为什么他的生活这么悲惨?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带着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在卖火柴的问题读第3自然段。
(穿着单衣、瘦瘦的、赤着脚。)
2.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家境贫寒,忍受着饥饿寒冷的折磨。)
3.指名读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4.小珊迪是怎样要求“我”买他的火柴的?
(请、请求、乞求)
5.结合上下文理解“请求”、“乞求”。
(请求――反复纠缠、宁愿降价、亏本也干。)
(乞求――低声下气、让人可怜、跑腿换零钱也干。)
6.分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结合当时的环境、小珊迪的外貌回答问题。饥饿、寒冷威胁着他,他还要照顾弟弟。有了这一个便士,他们可能活下来,没有这一个便士,他们可能就会冻死、饿死。)
7.分析小珊迪换钱很久也不见他来,在作者心里产生的想法(“我”想可能上当了)及“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的问题。
(1)因为很久了他还没回来,作者产生了“我想可能上当了”的想法是合乎情理的。
(2)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出示句子读。
②“断定”是什么意思?
(“断定”就是下结论。)
③“那种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那种人指的是骗人的人,不守信用的人。)
④“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根据他的面孔、神情是那样让人信任,他让人买火柴时的态度是那样的诚恳,来判定他不是那种不守信用的人。)
8.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两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词把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了?
(体会“可是”一词的作用。)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带着问题读:谁来送钱?为什么来送钱。
(读后概括出:珊迪受重伤,小利比来送钱。)
2.展开想象。
(l)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车上的人是怎样表现的?
(2)小珊迪是怎样找到那四个便士的?
(3)小珊迪是怎样回到家的?
(4)小珊迪是怎样让弟弟送还钱的?
(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既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富人的冷酷无情,又突出小珊迪美好品质的目的。)
3.作者看望小珊迪时,他为什么难过?说了些什么?表明了什么?
4.分析思考・练习第3题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出示句子,指名读。
②“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③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④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一组句子,再回答上述问题。
我会照顾小利比。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三个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体,第三句比第二句更肯定。第三句话既回答了小珊迪“谁来照顾你呢?”的问题,又说明了照顾时间的长远,语气是那样的肯定,这对小珊迪是个极大的安慰。因此,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5.学习“他死了”一句。
(l)指名读。
(2)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仅仅三个字。它表现了作者对小珊迪的同情,在为他鸣不平;又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憎恨。)
6.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讨论。
①小珊迪是怎样的孩子?
(小珊迪是个饱受饥寒十分不幸的孩子。)
②他有哪些好品质让人们感动呢?
(诚实、善良的品质让人们感动。)
2.用比较法体会句子。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都感动。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
(第二句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小珊迪的赞扬。)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赞扬了什么?揭露了什么?
2.看板书,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同学。
第三课时
1.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旅馆 纠缠 请求 照顾 感激 侍者
断定 乞求 品质 感动 掏出 轧过
饱受饥寒 目不转睛
2.指导学生分析记忆字形。
提示:
“缠”字右边是“广”不要丢点。
“侍”字的部首是“亻”旁。
“质”字的部首是“贝”部。
“侍”字的读音是shì,不读sì,部首是“亻”旁。
3.比一比,组成词语。
缠( )侍( )质( )
( ) ( ) ( )
纠( )掏( )轧( )
叫( )淘( )扎( )
4.填空
5.指导书写。
(要求把字写工整、规范;注意间架结构。)
6.小珊迪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14:小珊迪读后感
《小珊迪》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语文课文,讲的是“我”为了使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不再纠缠,才买了一盒火柴,但是等了很久也不见卖火柴的小男孩把零钱送回来,当“我”知道这个叫珊迪的小男孩是因为急着去找零钱而被马车撞伤时,“我”忙去看他。当“我”看到他及无依无靠的弟弟的样子时,深深地被他的诚实所打动,决定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这篇文章让我潸然泪下,我被作者和小珊迪之间的这份人间真情所打动。在那个等级分明的残酷社会中,小珊迪这样的孤儿着实令人可怜,但是他没有放弃活下去的勇气,他和弟弟相依为命,靠买火柴为生,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在那个天寒地冻的街头,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的小珊迪赤着一双脚请求“我”能买盒火柴,在一次次拒绝后,他甚至愿意亲自去替“我”换零钱。因为担心“我”久等,所以在急匆匆赶回来的路上被马车拦腰碾过,之后葬送了性命。生活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的我们,也许不能体会到小珊迪所经历的一切,但是能让我感受到是,小珊迪的真诚和可怜。相仿的年纪,却只能流落街头,卖火柴为生,让人心生怜悯。
其次,这个故事让我感动还有一点,就是“我”身上的同情和怜悯。作为一个上层阶级,“我”不但没有嫌弃小珊迪,还能在他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解小珊迪燃眉之急。又能在感知被骗后坚信小珊迪是诚实的,愿意主动去看望小珊迪。当见到小珊迪兄弟的生活惨状后,居然能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弟弟。要知道,这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领养一个孩子,得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但是“我”却能当机立断,这份真诚、这份勇气让人赞叹。
当我们为文中两个主人公拍手称赞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那些心存善良的人,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篇15:小珊迪读后感
读了《小珊迪》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书中小珊迪的命运和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珊迪的父母死得很早,他一直靠卖火柴挣钱养活弟弟小利比生活十分艰苦.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的发青,一,双脚赤着,冻的通红.为了得到一个换面包的便士,他一再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甚至愿意折价出售,并答应为“我”兑换零钱.可是就在小珊迪给“我”送零钱的路上被马车撞断两条腿,他还叫弟弟把零花钱给“我”送了过来,“我”这才知道,于是带着小利比一快去看小珊迪.小珊迪在死前还担心着自己的弟弟,“我”看了便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小珊迪这才安心的闭上眼睛,死去了.
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是同情?是惭愧?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想想小珊迪,在想想自己.我多么渺小.从七岁开始,就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只管安心读书,不愁吃,不愁穿,一天不吃零食就不舒服.回到家里,面对着香喷喷,热腾腾的丰盛的饭菜,我还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动不动就给爸爸妈妈板着脸.
记得有一次: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我要去学英语,但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路很难走,于是妈妈给我两元钱,让我坐车去,可刚出门的我,闻到了香喷喷的烤鱼,忍不住美食的诱惑,把妈妈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冲上去就买.没钱我只能走路去了,还好我带了伞.学完英语回到家,我的鞋子脏了,书包上也有了雨水,我忙到卫生间去擦了擦.到了晚上,妈妈问我:“你把两元钱用来乘公交车了吗?”“是……是的.”我结结巴巴地说.“到底坐车没有?”妈妈又问.“坐了.”我撒了慌,不过妈妈没发现. 现在读着课文小珊迪,好像在背后指责我.我害羞的低下了头.我也鼓起勇气向妈妈承认了错误.读了课文,我想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记在心.
篇16:31、小珊迪
31、小珊迪
31、小珊迪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br />
篇17:21、小珊迪
21、小珊迪
课题 21、小珊迪课型阅读指导案序教 学 目 标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3、理解重点词句。4、练习复述课文。
重 点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难 点 复述课文。
教学仪器与媒体教学课件
教 学 模 式 教学模式 一、导课激趣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三、练习分段 四、朗读理解 五、拓展练习
板 书 设 计 21、小珊迪 请求----乞求----苦苦哀求 诚实 善良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与时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课激趣有很多事情如过眼烟云,转眼即逝,有的'却久久不能忘怀,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动了一个多世纪来人们的心灵,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1、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1、提出问题。2、提出自学要求。1、学生听看录象,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标出自然段。3、小组交流。放录象
三、练习分段四、朗读理解 五、拓展练习1、提示:课文讲了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2、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指导第一段:1、小珊迪什么样子?画出描写珊迪外貌的句子,体会明白了什么?2、小珊迪怎样请求“我”买他的火柴?请求了几次?画出句子。3、指导朗读。4、你读懂了什么?5、小珊迪拿了一先令后很久不见回来,“我”怎么想的?指导第二段:1、小珊迪在什么情况下被撞倒的?2、你觉得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理解的?板书:诚实 善良指导第三段:理解变换说法:总结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提出复述要求。1、生回答。2、小组讨论交流分段情况。3、师生交流。1、学生画出外貌描写的句子,练习朗读。2、学生朗读理解。(珊迪生活艰辛)1、学生画有关语句。2、练读评议。读出请求―乞求―苦苦哀求的语气。(1)个人读。(2)分角色读。(3)师生读。3、汇报读懂了什么。理解“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为什么?1、学生分小组自由小声读课文。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小组补充。理解“目不转睛”4、分角色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珊迪的美好品质。1、学生齐读第三段。2、变化句式。学生回答。1、学生小声复述。(1)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少讲。(2)用自己的话说,不背课文,把话讲通顺、连贯、完整。(3)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2、指名复述。出示对话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复述要求的课件
21、小珊迪
【《小珊迪》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小珊迪》教案
9.我的小泰迪作文
10.小红帽优秀教案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