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2024-03-24 08:02: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54266390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篇1:《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6个单韵母。

2.复习本单元所学的音节,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正确抄写。

3.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

拼音示教板,简单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记记和抄抄计读(20)

用小组合作夺红旗的游戏完成,具体过程如下:

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夺红旗。

2.活动准备:学生自己照要求完成题目。

教师提示:注意审题。

3.交待游戏规律:

(1)小组交流完成一、二题的情况。

(2)推选评委和选手。

(3)评选要求:一要读得准,二要写得好。凡是涉及到第一题的字母还要求记得牢。

4.开始游戏,夺红旗。

(1)教师课前将一、二题的内容打乱顺序准备好。

(2)各组选手上场,按要求完成。

二、自主识字园地(10)

1.把果子中你认识的娃娃做上记号吧!

2.数数你认识多少个字。

注意:这道题不作硬性要求,学生能认识多少字就认多少字,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即可。

三、布置作业(10)

抄写拼音:ɑoeiuüyw

篇2:积累与运用的教学教案

积累与运用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自读词语,发现构词的特点。

2、自读、背三字经,感悟意思。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百步穿杨的意思。

4、能大方、主动、有礼貌地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他人的真诚谢意,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感受和体验生活中打动你我的感动事情,乐意把印象最深的变化写下来。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理解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这一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抄一些三字经在小黑板上。

2、教师收集一些感动人心的小故事。

3、学生收集整理令自己感动的图片、照片、实物等。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悟悟这些词语的特点。

2、想一想:这些词有什么地方相同?

3、学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这些词中都包含有一组近义词。

4、学生再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知构词的特点。

5、拓展练习:你能再说几个有这种构词特点的词语吗?

6、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二、语海拾贝

1、自读三字经,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读,相互检查,并悟悟三字经这几句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不懂的,请求老师或其他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三字经。

5、拓展练习:你能说说你还能背诵那几句三字经吗?

6、比一比,哪一小组背诵的三字经又多又好。

三、点击成语

1、学生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说读了成语故事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百步穿杨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例。

四、口语交际

1、师讲一个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帮助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说说、议议:你们要向哪些人表达真诚的谢意?为什么?

3、总结:现在来发表发表自己的言论。小组内互说自己的感受,边听边想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相互补充。

4、全班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演说,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在小组中也评选出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五、习作百花园

1、引导语:老婆婆真诚的微笑是生活中最好的礼物;哥哥的心愿是那么美好,令人感动;那只松鼠因为人们的`呵护与关爱又回到了大自然生活中让你我感动的事情真不少,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让你感动呢?

2、学生讲述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教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总结: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这些暖人心脾的事情。待会比一比,谁写得精彩。

4、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6、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品读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作文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轻声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3、勾画最喜欢的句子,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反复朗读。

4、交流读后收获,鼓励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5、鼓励学生说说怎样理解诚实永远比金钱更重要。

篇3: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   背诵成语组成的反义词。

3、   口语训练。

4、   习作。

教学重点:

1、   积累词语、成语。

2、   口语表达训练。

3、   进行习作能力训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   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3、   丰富构成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温故知新”

语海拾贝

口语交际

指名读词语。

这些词语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范读词语。

你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你还知道这类词语吗?

学生自主学习。

讲解词语意思。

你知道各组成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反义词的成语吗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照片里的故事,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讲一讲照片里发生的故事。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小故事,有时间在选一两张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读词语。

自读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自由发言。

自由轻声读,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利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自选一张照片,小组内发言。

小组内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完成习作。

2、   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积累

指导习作

指导修改

听写用来写动作的词语。

听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指名读题。

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过渡:可以写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与相片里记录情景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写。

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小结:不管写什么,要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让人看得明白。

请你把写好的习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请你的同桌提提意见,在进行修改。

读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评价。

听写、互批。

反馈听写情况。

读习作要求。

写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写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写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写照片里的物。

选择照片。

自主回忆,选择习作的内容。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把交流的人 、事、物写下来。

写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的特点。

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当时刹那间的事情、写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评价。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积累与运用(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6、在读,借,背中形成积累名言名句的习惯

7、在说,听,评,议中形成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并理解,一词多意

2、   积累名人名言

3、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介绍小发明

篇5:积累与运用(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小发明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指名分句朗诵

2、   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所表现的不同的意思)

3、   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学习)

4、   指名反馈

5、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6、   补充学习

(1)①天黑了,星星亮起来了

B:他的皮肤被太阳晒黑了

(2)A:这朵红花真漂亮

B:这是妈妈给我的红包

二、  语海拾贝

1、   指名分句朗读

2、   生自评朗读

3、   师生共评朗读

4、   小组讨论:各句名言的大概意思

5、   朗诵名人名言

6、   同桌互背

7、   师指名背诵

8、   你还知道那些名人名言呢?(学生自由发言)

9、   师出示文字幻灯,名人名言

(1)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2)         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做舟

(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时

……..

10、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进行积累

三、  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文中不认识的字或词。

2、再读段文,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阅读体会。(成语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  综合性学习

1、   指名读题

2、   题目给大家提出了什么要求?

(1)         把自己的设想介绍给大家

(2)         先说想发明什么东西

(3)         再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样制造、有什么用等。

3、   对于听众有要提什么要求的吗?

(1)         认真听介绍

(2)         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提问

4、   学生自主准备,小组内发言

5、   推荐一名同学展示发言

6、   师生共听,共评

7、   评出最佳口才,最新发明两项奖

五、习作百花园

1、指名读题目

2、小组讨论:本次习作的要求?

3、全班交流:应该怎么写?(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整理出几个要写的部分)

A、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截了当地点出小发明的有关情况,也可以由其他事物自然的引出发明。

B、这篇记叙式说明文,重在叙述发明的过程。基本上难的地方详细一点,容易的地方简略些,但是每个步骤都要求清楚,不能含混不清,让人看了混乱一团,不知所云。

C、加入适当的心理活动描写。

4、学生写草稿作文,老师巡视。

5、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作文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进行修改。老师对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

6、抄写作文。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都与科学有关。今天我们还要一起去学习另一篇段文《奇妙的书》。

2.自读段文,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3.读了这篇段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课后小结:

[积累与运用(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6: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词。

4、完成本单元习作。

5、在读、背记中形成积累词汇的习惯。

6、在说、听、评中形成口语表达训练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4、进行写作能力训练。

课时划分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拟声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语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学习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

2、指名分句朗读。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还能用上哪些象声词描写水流?(哗啦啦,哗哗哗)

二、学习语海拾贝。

1、指名分列朗读。

2、全班齐读。

3、发现规律。(词语为四字叠词)

4、学生举例“AABB”。

5、师指名举例,适时予以肯定。

6、全班再读词语。

7、听写词语。

8、同桌互批。

三、编写广告语。

1、指名读题。

2、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哪里?

(2)为什么?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

4、反馈:训练口语表达。

(每组选举一位同学发言)

5优秀发言(示范)

6、自主编写“广告语”。

7、将你的广告语念给同桌听,互相修订。

8、指名发言。

(师生共评,适时修订)

9、展示优秀广告语。

四、课堂小结

师小结:请给我们的家乡编写一些优秀的广告语吧!

五、作业

1、摘抄“语海拾贝”

2、编写家乡广告语。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

2、自主修改习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香港夜色。(播放课件)

2、指名说说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播放课件)

3、那么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你们仔细观察了吗?

指名说说你观察到的地点。

二、指导本次习作。

1、指名读题。

2、小组交流。

(1)你观察了什么地方?

(2)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3、指名发言。

4、师生适时补充。

5、师点拨: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生作文,师巡视。

四、作业布置。继续写作文。

第3课时

一、完成习作,修改习作。

二、将修改的习作读给同桌听。

三、同桌互批习作。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7: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要求

1. 通过复习发现新知,积累词语。

2. 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3. 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

4. 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

5. 会写照片里的故事。

重点难点

1. 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

2. 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生表示动作的词语,鼓励学生再说一些。

2. 理解和积累反义词。

3.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 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1. 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

2. 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教具准备

字典、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 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人物动作的)

2. 你还能说出多少这样的词语。

3. 在课文中分别找几个表示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10)

1. 指名读,齐读。

2. 交流共享。你查成语词典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词语?

3. 再说几组你知道的成语的反义词。

三、开心一刻(10)

1. 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 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主人和客人。

4. 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 学生自读短文。

2. 检查自学情况,汇报交流共享。

3. 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生听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

4. 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朱熹的话,并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

5. 小声读短文,体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五、布置作业(5)

自主积累成语。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中的故事,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锻炼说话能力。

2. 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问题,并能给予修改建议。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3. 通过同学互改自己的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照片里的故事写清楚,语句通顺,能用上几个学过的好词。

4. 坚持使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5)

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一张照片,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张照片是我……(都是讲述照片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二、小组交流,口语训练(10)

在小组里把自己的照片讲给小组成员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的同学提问。小组内所有成员讲完后,请推荐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故事比赛(15)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评出优胜者。同时评出最佳听众奖。

四、作文(15)

照片里的故事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赶快把它写下来。你也可以写由照片想起的过去的一些人或事。

1.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点拨。

2. 点评学生作文(有共性问题的)。

学生自己读给大家听,听后,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3.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提出修改建议。

4. 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要求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

教 后 感

[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

篇8:《积累与运用八》课件教学教案

精选《积累与运用八》课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发现词语间的停顿多用顿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

2.积累“介绍学习方法”的成语。

3.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了解学习语文的多种途径。

4.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大家交流,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讲述故事的能力。

5.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开心的节日,进行习作练习。

(要求:把过节的情景写具体,感受写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1关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图画或录像带。

2《西游记》录像的片断。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激趣,回顾导入。

(1)出示例句1:“三孔”是指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孔林。

例句2:今天菜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萝卜、茄子、白菜、西红柿等。

(2)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列词语间停顿的时间短,就用顿号,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较多(生也可举例)。

2.比较,拓展新知。

出示例句3: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1)通过朗读,比较,例句1、例句2和例句3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发现规律:词语之间的停顿多用顿号,但有时为了表达需要,也可以用逗号。

3.练习,巩固运用。

二、语海拾贝1.生自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成语。

2.小组交流:你了解哪些成语的意思?

3.集体汇报:你对哪个词还不了解?

4.齐读,边读边想:这些成语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读记,读背成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适当用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三、互动平台1.自读互动平台。

2.分角色抽生朗读人物的对话。

3.你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了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网络、图书、电视、报纸、参观、访问、旅游等途径)

5.你曾经用哪种途径了解了什么知识?与同桌交流交流。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从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多留心、多记载、多了解,去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筹备故事会。

四、口语交际(可在互动平台的基础上,设计语文活动课)1.明确目的: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会”。

2.点明概念:通过上一节课查找资料,你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如书法、国画、京剧、评书、相声、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

3.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讲一讲你搜集的、最生动感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声小品等,并推荐出一名最佳选手,接受小组内的集体指导,准备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故事比赛: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老师和组长组成评委团。按照“语言生动,字音准确,故事情节吸引人、整体效果好”等要求进行集体或者个别点评,也可请同学互评。

5.评出最佳“故事大王”。

五、自主阅读园地1.观看《西游记》猴王出世的录像片断,介绍作者吴承恩和《西游记》。

2.生默读短文,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的梗概。

4.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传神,找出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5.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习作百花园1.激趣导入。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多姿多彩,让我们来看几个镜头:(播放几个传统节日载歌载舞、举杯团聚的精彩片断,突出节日的特色。)

2.回忆酝酿。

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回忆自己度过的最开心的节日,并把过节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①生同桌互讲。

②集体汇报讲。师要重点点拨学生说清楚“过节”的过程、当时的心情等。

3.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4.写完后,自己修改习作,同桌相互交换欣赏。

5.作文点评:赏析全班中成功的习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或者有些微闪光点的孩子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篇9:积累与运用(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语序对语义的影响。

2.积累词语,感受祖同语言文字的优美。

3.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及描写春天的短文,进一步积累语言。

4.参加以“春”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运用书面、口头等方式表达自自的观察所得。

5.通过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春游活动,准备有关范文。

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和有关春天的资料,筹备“多彩的春天”展示。

课时安排: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复习旧知识还会有新的收获,今天,我们首先到“积累与运用(一)“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两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3.抽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句序不同,第1句比第2句在意思表达上更形象,节奏感更强烈,更强调了三月桃花水的贵重。)

4.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每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指读。

3.教师抽读。理解词语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察觉。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穷无尽: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如烟如雾:好像烟又好像雾。比喻朦朦胧胧的境地。

如诗如画:好像诗又好像画一样美好。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轻声细语:形容说话的声音细小柔和。

轻悠敏捷:指动作轻快灵活。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清亮圆润:形容声音清脆响亮,饱满而圆润。

清脆悦耳:形容声音响亮好听。

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形容环境恬淡而美好。

4.想想:你在读词时有什么发现?

5.选你喜欢的词语口头造句。

6.熟读词语,积累。

三、点击成语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我们就一起“点击成语”。

2.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阅读体会。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

四、综合性学习“多彩的春天”

(一)信息交流

l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天在同学们的发现中,春天还在同学们灵巧的小手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多彩的春天”展示会。

2.自由和伙伴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春天的资料,互相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合作设汁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成果展示的形式。

2.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到的资料。

3.寻找和自己相同展示形式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做好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

1.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

2.互相交流在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全班共同评选出获胜小组。

五、习作百花园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1.美丽的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美丽的春天在我们的展示会上,“多彩的春天”展示会一定给你留下了不少美好的记忆,想把这美好的记忆永远地留下来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一起来试试吧。

2.自读习作要求。

3.教师引导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出示书上的要求)

(二)扩展视野,读写结合

1.引导学生回顾春游的情景,试着从春游或综合性学习搜集的资料中选材。

2.回忆本单元学习时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

3.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怎么写?鼓励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

1.学生自己练习写作。

2.小组交流习作,互相评议修改。

3.全班交流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准备范读的文章。

4.学生再作修改,誊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其实,除了春天以外,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的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四季的美》。

2.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3.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课后小结:

[积累与运用(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积累与运用一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要求

1. 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

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

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语海拾贝(10)

1. 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 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 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 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10)

1. 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 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 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 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 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2. 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 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

4. 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

2. 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

3. 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具准备

1.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

2. 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10)

1. 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

2. 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10)

1.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

2. 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

3. 寻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10)

1.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

2. 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 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四、成果评比,重在激励(10)

1. 可以将个人、小组的展示都归结到四大组评比。

2. 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教 后 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

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

3.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

4. 感受春天的魅力。

教具准备

1. 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选票、构思。

2. 教师准备1~3篇各具特色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10)

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围绕“春天”自由写作,体现了从读到做再到写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写春景、春游活动,也可以写与春天有关的人和事,还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1.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习作要求,培养独立探究意识。

2. 小组合作解决疑惑。

3. 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票范围,提示本次写作目标。

二、读写结合,扩展视野(10)

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

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

2. 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成果中选择习作材料。

3.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材。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20)

1. 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点评导向。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

3. 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在草稿上自主、互动修改。

教 后 感

[积累与运用一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滁洲西涧》,阅读《罗马速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2、总结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序描写。

3、了解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剪报,鼓励学生养成坚持剪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

三:教学时数:1课时

〈一〉、竞背古诗,激趣导入

1、比一比:谁知道的诗人多,谁会背的古诗多

2、学习《滁洲西涧》

(1)读通古诗,认识生字新词:滁洲、西涧、怜

(2)粗知大意

(3)诵读古诗,

(4)鼓励用简笔画画出诗歌描写的景象。

〈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给生字新词注音。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几样景物,用笔在文中画出。

3、说说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4、交流学习收获。

5、鼓励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篇12:《积累与运用四》教案

《积累与运用四》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积累词语。

2.归类复习生字,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知道汉字本身的表意作用。

3.进行选字填空练习,使学生能区别同音字并正确地使用。

4.读读背背,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月夜江面的美丽景色。

5.读儿歌,了解万物的“眼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词语,积累词语。

2.学会归类复习,巧妙地识字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积累词语。

2.归类复习生字,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知道汉字本身的表意作用。

3.进行选字填空练习,使学生能区别同音字并正确地使用。

4.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字的表意特点帮助自己识字生字,并正确使用汉字,能根据句的意思,正确地选字填空。

重点难点

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词语,积累词语。

2.学会归类复习,巧妙地识字生字。

教具准备

相关的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6)

1.统计过自己这个单元学了多少个生字了吗?

2.这个单元有好多的归类识字,加上我们结合课文、课后学的,我们的识字量一下提高了不少,可你们都记得都会正确地使用吗?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收获。

二、复习生字,积累词语(14)

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3.全班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读中巩固,积累词语。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6.反馈。

三、归类复习,指导识记方法(13)

1.出示课文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

2.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3.指名反馈。

4.调节课堂,活跃氛围:小朋友们,请动动你们的小口,演演这上边的动作。

5.出示出示第二组,学生观察。

6.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7.用手做一做这些与手有关的动作词语。

8.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做完这两组练习后的收获。

9.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四、选字填空(7)

1.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讲评。

3.指名说一说如何区别“棵”与“颗”,“采”与“彩”。

4.教师小结。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背,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月夜江面的美丽景色。

2.了解万物的“眼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1.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

古诗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8)

1.请学生背诵古诗。

2.指名反馈。

3.导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14)

1.指导读题。

2.释题。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感知内容。

4.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景色?

5.说说夜晚,诗人坐在船是看书时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6.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反馈。

7.诵读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反馈生字,教师板书。

(3)集体认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认读,加强巩固。

(5)学生自由读古诗。

(6)指名读,学生评议。

(7)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读儿歌(13)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2.学生读的情况。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互相帮助,以便读得更好。

4.小朋友们,通过读儿歌你们了解到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眼睛呢?

5.巩固练习,连一连。

6.发散思维: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眼睛”呢?

四、自主识字(12)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认读生字。

3.小组间反馈认读生字的情况。

4.集体反馈认读的情况。

5.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字或词不会认呀。

6.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生字认读的情况。

篇13:《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教学目标

1碧寤崦昂诺挠梅ǎ

2崩斫庥牖累成语;

3倍炼故事,体会寓意;

4蓖ü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币孕T盎疃为话题,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6弊灾髟亩炼涛摹睹览龅暮蝶谷》,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1.用小黑板写几句含有冒号的句子。

2.准备宣传所需的标语或其他材料。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冒号的用法

1毖生自己读句子,看看对冒号有什么新认识。

2苯淌θ醚生自由地说说冒号的用法。

3毖生再读几个句子,想想这几个句子中冒号表示的是什么作用。

4弊芙幔好昂挪坏可以用来表示人说话,还可以用来提示下文和用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5苯淌Τ鍪咀约鹤急傅木渥樱让学生判断是表达的什么意思。

二、语海拾贝

1弊远脸捎铮认准字音,在读的时候想想是什么意思。

2彼邓底约豪斫獾某捎铩

3彼邓底约翰欢的成语,请求老师或别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笔於粒记忆。注意字的正确书写。

5狈肿槎喽良副椤

三、读懂故事的寓意

1毖生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鼻胙生复述故事。

3彼邓刀亮斯适潞蟮母惺堋

4币导学生理解“半途而废”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情。

四、指导综合活动(口语交际)

1钡厍蛑识知多少。让学生尽情地说说自己对地球的了解。从而体会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2彼邓等死喽缘厍蚧肪潮;さ貌缓玫男形。

3蔽颐怯Ω迷跹保护地球。

4比绻我们要进行一次宣传,宣传保护地球,你准备做哪些准备。可以准备宣传标语、口号,可以准备宣传的传单、小旗子,甚至可以编排一些小节目。考虑好宣传活动的时间、人员安排。

5苯行宣传。

6弊芙峄疃后的'感受、经验。

五、习作练习指导

1币导语:校园是我们长智慧的地方,也是我们快乐的天堂。老师、同学在一起,开展过很多有趣的活动。你还记得吗?讲给大家听听吧。

2毖生讲述校园活动。教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比梦颐悄闷鸨世矗记下这些有趣的活动。然后再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

4苯淌≡褚涣狡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六、阅读《美丽的蝴蝶谷》

1弊约憾炼涛摹R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备惺芎蝶谷的美丽:蝴蝶多,蝴蝶色彩的丰富,蝴蝶飞行时动作的优美等。

3绷煳颉睹览龅暮蝶谷》语言的优美。排比句、比喻句的运用,使美丽的蝴蝶谷更加美丽。

4笔於炼涛模朗诵短文,达到能够背诵。

篇14: 《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2?理解搜集歇后语。

3?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4?对幽默产生兴趣并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故事。

5?能用提供的材料编童话故事,并能把它写下来。

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的习惯。

7?自主阅读短文《精卫填海》。

教学准备

1?用小黑板写几句需要修改的句子。

2?搜集一些叠词和歇后语。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1?学生自己读词语,看看每排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词语的重叠方式。

3?你还能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4?老师学生一起补充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词语,学生每种类型的词语都各选几个记下来。

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1?自读歇后语,在读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4?师生互说歇后语,把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记下来。

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1?自由读笑话,乐一乐,再想一想。

2?交流读后所获取的知识。

3?分角色读一读。

四、讲笑话

1?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笑话故事,引出课题。

2?告知活动内容及评选小笑星和最佳听众的要求。

3?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笑话故事,并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谁是最佳听众。

4?各组推选出的代表上台讲幽默故事。

5?大家评议,怎样可以讲得更好。

6?集体评议,推选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并颁奖。

7?有时间可让学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五、用提供的材料编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1?引导语:童话故事是许多同学都很喜欢的,在语文大课堂里,在生活中,我们读了或听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

2?学生自己思考,挑哪些图,怎样连成一个故事。

3?学生讲述故事,老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4?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下这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精彩。

5?老师选择一两篇习作,读给全班听,一边读,一边评改。

6?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六、学习修改符号

1?出示句子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2?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修改,教会学生这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用小黑板出示另外的病句,让学生试着用新学会的符号修改并评议。

4?拿出自己的习作,自己修改或同桌交换修改。

5?读一读修改后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点出教学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七、阅读《精卫填海》

1?自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勾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受精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篇15: 《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7个训练,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竞赛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难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

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出示两道朗读题,每个组读一题。要求:人人参与,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⒉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翘音zh、ch、sh,后鼻音ang、eng和复韵母ei、ui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区分f-h和鼻音n-l。

⒊两大组交换学习内容,比一比哪个组学得快,音读得准,普通话流利。

教学这两道题时,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先对重点的拼音进行复习,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组朗读。

二、播放录音,做拍手游戏

⒈播放课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师边读边拍手,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⒉告诉学生想做这个游戏,得先熟读儿歌,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儿歌。

⒊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协作,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更要参与,要注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也可借此题的学习组织学生课间休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

三、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⒈分别出示“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的内容,告诉学生比赛内容。

⒉找自己的好伙伴,将这两题分别读给他听,并请他给你评一评,你认识多少字、多少个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面作上符号,请你的伙伴教教你。

⒊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学习结束后,分别抽好、中、差三个学生读一读,激励优秀的争取更优秀,后进赶先进。

四、写一写你想写的词语

教师不要作过多要求和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已想写的词语写一写、读一读即可。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内解决困难,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五、同桌互读《问答歌》

教学后记

篇16:积累与运用经典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经典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汉语表达的灵活有趣,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加以注意。

2. 积累语言。

3. 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温故知新

1. 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 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 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 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与同伴讨论解决。

2. 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

3. 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4. 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三)开心一刻

1. 学生读笑话。

2. 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 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提示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

2. 学生自主阅读,进行批注、勾画。

3. 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收获。

篇17: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参考

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读记儿歌,感受阅读乐趣,了解有关节气的知识。

2读读背背,丰富词汇,扩大视野,了解台湾岛是我国的领土。

3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并能揣摩笔顺规则,激发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4复习生字,积累词汇。

5写自己想写的词语,激发喜欢书写的兴趣。

6通过读绕口令,区别平翘舌、huo与he,读准声调,培养正确、流利说话的能力。

7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电脑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节气的知识和儿歌以及有关台湾岛的知识。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冬天到了,小朋友们最想看到什么?(生答)是啊,冬天漫天雪花飞舞,大地一片洁白,多美呀!(放冬天的录像以及冬去春来的景象)师介绍,引出《数九歌》。

二、读一读

1自由读儿歌,谈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节气的知识。

2赛读,比一比谁最快记住儿歌。

3抽生上台背诵。

4交流相关儿歌。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在书上标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2出示词卡,检查读音,扩词练习。

3拍手读儿歌。

4你还知道哪些台湾岛的'知识?小组交流。

5抽学生上台展示、介绍。

四、绕口令比赛

1自由练读,感性认识绕口令。

2同桌互相抽读。

3小组合作进行绕口令比赛,教师巡视并提示:注意平翘舌及huo与he要读准。

4班级比赛,评出“绕口令大王”。

五、“你还认识我吗”

1出示词语,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特点。

2试读。

3说说这些词语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4提示:这些词语在本单元找不到,但是会经常用到,小朋友要把这些美美的词语记下来。

5试着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六、“看一看,写一写”和“写写你想写的词语”

1先试着书空,发现它们的笔顺规则。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借助拼音记规则。

4课件展示书写这些生字的笔画顺序。

5学生写字。

6把自己想写的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七、自主识字园地

1先勾画出自己认识的字,读一读。

2互相指认,纠正读音。

3用小鱼吐泡抢读游戏检查学生认识的情况,表扬认得多的学生。

篇18:积累运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读背描写秋冬的12个词语。

2、引导学生阅读雷锋日记,从中受到雷锋精神的教育,自觉向雷锋叔叔学习。

3、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词语。

2、借助工具书,大体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

3、把词语分成描写秋天和冬天的两部分。

4、指导学生熟读,达到会背。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围绕1、2题,弄清思想意义。

第一则:甘愿“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傻子”。

第二则:多做好事,甘“当一名无名英雄”。

5、紧扣第三题,讨论交流:

先想想打算怎样向雷锋叔叔学习,小组讨论。再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课前准备 学生需要课前了解一些有关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辩论会比赛

二、阅读题目,弄清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弄清引起议论的基本事实(修路砍树)和市民的不同认识(应该砍和不应该砍)。

3、根据要求,宣布本次辩论的规则。

(1)说话语句完整,尽量说通顺、连贯;(2)讲话清楚、明白;(3)注意说话要有礼貌。

4、本次比赛设两个最佳辩手和两个最佳创意奖。

三、学生分两大组交流准备,每组选四名同学当辩手。

四、辩论开始。

五、评出最佳辩手,当场发奖。

六、课堂小结

感谢各位同学刚才精彩的发言,要路还是要树呢?最好是两个都要。目前我们郑州市也在进行市容市貌的改造和建设,请大家利用课余的时间,把我们的观点整理一下,作为普通的小市民,给我们的市长办公室写封信。供城市建设者参考,为我们郑州市的城市发展做些贡献

第四组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这四篇课文,有寓言也有童话。《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发生错误,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的道理。《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像狼一样的坏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他们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的道理。《群鸟学艺》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虚心、耐心,才能把本领学到手的道理。《七色花》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自己手中有了某种权利时,不能滥用,用它来为人类造福,有快乐,有意义。“积累运用四”的安排旨在使学生丰富、积累词汇,扩大阅读量,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在教学时,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多读,弄清故事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指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故事讲述的道理,指导学生沉思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从中悟出读同类文章的方法。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美感、知识和力量。3、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掌握品词析句的方法,把词语训练与学生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积累运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2.《积累与运用六》教学设计

3.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教案设计

4.《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

5.积累运用四 教案教学设计

6.运用积累教学设计

7.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

8.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9.《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课件

10.《积累与运用一》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