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2024-07-06 08:05: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轻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篇1: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训练要求

・・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训练课时 两课时

・・     第一课时

・・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      训练过程

・・      一、导入课题

・・      二、完成读读背背

・・      1、学生自读:

・・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篇2: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      二、阅读练习。

・・      三、看图作文。

・・      教学重点:

・・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      教学时间: 四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回忆诗歌,背诵。

・・      1、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      二、欣赏、背诵《菩萨蛮》。

・・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      2、学生齐读。

・・      3、教师讲述辛弃疾及相关的故事。

・・      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      5、检查。

・・      三、课后背诵有关长江的`诗歌。

・・      第二课时

・・      一、师生以死亡为话题讨论人生的价值。

・・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

・・      2、科学家为什

篇3: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碧寤酇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2崩斫馑鸭歇后语。

3倍列话,乐一乐,悟一悟。

4倍杂哪产生兴趣并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故事。

5蹦苡锰峁┑牟牧媳嗤话故事,并能把它写下来。

6蹦苷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的习惯。

7弊灾髟亩炼涛摹毒卫填海》。

教学准备

1庇眯『诎逍醇妇湫枰修改的句子。

2彼鸭一些叠词和歇后语。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1毖生自己读词语,看看每排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2比醚生自由地说一说,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词语的重叠方式。

3蹦慊鼓芩狄恍┱庋的词语吗?

4崩鲜ρ生一起补充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词语,学生每种类型的词语都各选几个记下来。

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1弊远列后语,在读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倍烈欢粒记一记,写一写。

3蹦慊怪道哪些歇后语?

4笔ι互说歇后语,把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记下来。

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1弊杂啥列话,乐一乐,再想一想。

2苯涣鞫梁笏获取的知识。

3狈纸巧读一读。

四、讲笑话

1笔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笑话故事,引出课题。

2备嬷活动内容及评选“小笑星”和最佳听众的要求。

3蓖桌或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笑话故事,并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谁是最佳听众。

4备髯橥蒲〕龅拇表上台讲幽默故事。

5贝蠹移酪椋怎样可以讲得更好。

6奔体评议,推选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并颁奖。

7庇惺奔淇扇醚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五、用提供的材料编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1币导语:童话故事是许多同学都很喜欢的,在语文大课堂里,在生活中,我们读了或听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

2毖生自己思考,挑哪些图,怎样连成一个故事。

3毖生讲述故事,老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4比梦颐悄闷鸨世矗写下这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精彩。

5崩鲜ρ≡褚涣狡习作,读给全班听,一边读,一边评改。

6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六、学习修改符号

1背鍪揪渥尤醚生自己读一读,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2毖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修改,教会学生这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庇眯『诎宄鍪玖硗獾牟【洌让学生试着用新学会的符号修改并评议。

4蹦贸鲎约旱南白鳎自己修改或同桌交换修改。

5倍烈欢列薷暮蟮奈恼拢谈谈自己的感受,点出教学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七、阅读《精卫填海》

1弊约憾炼涛摹R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惫椿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3备惺芫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卑颜飧龉适陆哺别人听。

[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和兴趣。

・・      2、从《雷锋日记》中感悟雷锋精神。

・・      3、在环境考察中,增强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      4、培养写日记的方法与习惯。

・・      课时安排: 4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完成“读读背背”。

・・      1、导语:这六句话,常常在人们口头中流传。你们平时说过或听过哪句话?

・・      2、试读、试背,同学之间议论每句话的意思。

・・      3、文字上称之为谚语。谚语一般很生动形象。学习积累一些谚语,对丰富语言很有好处。

・・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条谚语。

・・      5、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民间谚语,搜集常用谚语。

・・      二、完成“阅读”。

・・      1、导语:同学们在学雷锋活动中,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现在读雷锋的两篇日记,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日记里写了什么事?

・・      2、自学两则日记。学生之间议论:两则日记各写了什么事?

・・      3、指名读。要读通顺、流利。

・・      4、说说读后的体会。

・・      5、这两篇日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6、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阅读活动时间交流。

・・     第二课时

・・  &nbs

篇5: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巴甫洛夫很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十一册《积累运用五》阅读练习

阅读目的:

1、培养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探究体会的学习能力;

2、学习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默默奉献一生的高贵品质;

过程:

1、简介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曾经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2、读题:巴甫洛夫很忙。通过预习,你了解到这是谁说的话?原话是什么?请孩子们从四自然段找出来。“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通过预习,孩子们对短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该怎么读这句话?请生读通过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忙碌、没有精神,冷漠、拒绝),适当评价(听出什么来了?)请学生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随即解决四自然段部分内容。(这是巴甫洛夫在生命垂危之时所说的话,他拒绝别人的关心和探望)请生齐读。

3、请学生轮读预习过程中感情基调把握比较好的句子。随即指导学生的初读。

4、预习的时候,你有哪些疑惑?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当是确实难以一下子解决,根据文章内容提出。

5、根据你的阅读需要,你认为短文当中的哪些句子值得你研究体会?引导学生浏览全文,勾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交流找到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把这些句子列为重点句子,教师做适当评价梳理。

6、请学生针对勾画的句子进行研究体会,作上简要批注。如果在预习的时候已经完成这项工作可以组织自己的发言,也可以再次深入感受、体会、研究。

7、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研究体会的结果。随即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1)……不是诗篇,胜似诗篇……

全文的中心句,给予巴甫洛夫高度的评价与赞扬。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句子统领对全文的学习:为什么说,巴甫洛夫的“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是诗篇,我们将在同学们深入的研究体会当中找到答案。也可将这个句子作为总结句子,深入体会之后作为反复有感情地吟讼。随即请学生给板书补充:诗篇。

(2)四自然段,回答了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究竟在忙些什么,引导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指导朗读。

(3)3自然段与四自然段的对比,巴甫洛夫与一般垂死者的对比。四自然段与6自然段巴甫洛夫与生命力旺盛者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巴甫洛夫的高尚,读出对一般垂死者的理解,猜测的语气,对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者的鄙视嘲笑,巴甫洛夫行为的惊叹。

(4)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者给历史的长河带来的是诸多意想不到的不幸与灾难。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联系了解的社会实际。

自然引出学生的交流: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者给历史的.长河带来的是诸多意想不到的不幸与灾难,像巴甫洛夫这样的生命给历史的长河带来的是什么?你还了解哪些想巴甫洛夫那样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依然默默奉献,给历史的长河带来幸运,带来稳固的生命?……

8、讨论交流:读了这篇短文,你想说些什么?

9、教师总结。请学生根据对全文的理解,特别是对“诗篇”和“升华”的理解为教师的板书补充词语

篇6: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

2、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大理三塔》,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正确读出对联。

2、提问:你们觉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介绍对联的.由来,告诉对联要求对仗整齐,词性一致。这些只做简单了解。

3.能说说这几组对联的内容吗?可以小组讨论,(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4.齐声朗读。

5.自由朗读,边读边记。

6.小组朗读或分组竞赛朗读。

7.试背对联,看谁背得最快最准确。

二、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请学生读课后两题问题,提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

2、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三塔位置关系的,结合看图。

3、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

4、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在描写顺序上与前面所学的《海上日出》和《夕照》一样吗?(步一样,这篇按空间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和《夕照》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5、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课时

篇7: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读读背背中谚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为“读读背背”所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阅读格言可以使我们丰富知识,明白道理;写作时恰当的使用格言,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有说服力,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格言,好吗?

自由读读,指名读,配乐读,背诵。看谁背的好。

二、完成阅读

1、自读短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时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读来寻找答案。

2、集体交流。蜜蜂酿蜜是卓越创造的.原因有:博彩,即广泛的吸收,来源丰富,提炼,即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加工,即吧自己搜集来的东西重新酿造。

3、你认为短文重哪个句子含义深刻,你应该怎么理解?

三、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把读《蜜蜂的赞美》后受到的启发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启发思路

1、启发谈话。张亚昆是我们班的长跑运动员,平日里她刻苦训练,发誓要在明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夺取冠军,假设明天就开始了,今天晚上他做梦了,请

篇8: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      3.学习写读后感情。

・・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      教学重点:

・・      1、学习写读后感情。

・・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      教学安排:五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      3、全班赛读、接背。

・・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      二、完成阅读:

・・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     理解词义:

・・    &nb

篇9: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 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

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

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三、学生分组说故事

A、请你进入角色,设想自己就是小摄影师,坐到电车上心情会怎样?回到家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

&nb

篇10:语文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语文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收集名言警句。

2、查找有关大仲马和小仲马的资料。

二、完成读读背背

1、检查预习。

2、自由读、悟

3、比赛读

4、理解意思。

5、背诵句子。。

6、课外拓展。

三、阅读《真实的高度》

1、资料汇报

利用此机会,让学生对两位大作家以及作品有一定了解。

2、一读短文,了解大意。

快速读文,借助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大致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仲马的儿子潜心写作,虽然寄出的稿子总被退回,却不愿依靠父亲的'知名度来做自己的敲门砖,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事。

3、再读短文,体会人物品质。

默读短文,画一画写小仲马语言、行动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4、的感受。重点讨论理解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

5、读完短文,想到了什么?与同桌说一说。

主要从两方发言:

(1)大仲马、小仲马的为人。

(2)想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

四、布置作业

制作名言警句的卡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抄在小卡片上,并配上小插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二、读题目要求,明确要求。

三、个人准备。

自己先想一想,再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为当众演讲做准备。

四、小组演讲。

个人按自己列的提纲在小组内演讲,同学互相评议,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演讲。

五、班级演讲赛。

六、总结

篇11:语文《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语文《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 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 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

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

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三、学生分组说故事

A、请你进入角色,设想自己就是小摄影师,坐到电车上心情会怎样?回到家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

C、试着演一演。

四、小组评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注意看别人的优点,赞赏别人的奇思妙想,学习别人的生动表达。(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续说故事,大家评议,看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优秀小组。

六、课外拓展

把你续说的故事写下来,回家讲给你的父母听。

篇12: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看图作文。

4、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背诵古诗《望洞庭》。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

一、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五、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六、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七、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篇13: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

(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二、抽生读习作,全班评议。

1、是否通顺?完整?

2、内容具体吗?

3、怎样改,提出方法。

三、学生修改习作。

四、抽读优秀习作,共同欣赏。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2.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3.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巴甫洛夫很忙》

4.语文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5.运用积累教学设计

6.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7.积累﹒运用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8.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教案设计

9.《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0.教学设计的积累运用

下载word文档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