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美国》教案

《美国》教案

2022-11-25 08:38: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ickl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美国》教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美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国》教案

篇1:《美国》教案

《美国》教案

一、教材分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二、学习目标

结合本单元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大量地图、数字、图表、资料的综合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

难点:培养学生查证事物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关注学生分析判断过程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课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歌曲“拯救世界”,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二)新课内容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分析

1.播放幻灯片,介绍教学内容

说说几位美国公民的'祖籍,明确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对美国各行各业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美国今天的成就不是由某一个单一民族或种族独自创造的。如:第一位总统华盛顿祖先在英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生在中国

2.情境体验,角色扮演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利用教科书中9.3图,采取“角色扮演”扮演形式来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同学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3.指导点拨、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阅读课本图9.2和美国人口构成和分布数据,判断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请学生自己对各种资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最后确定不同人种在美国的总数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出结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4.课堂辩论、小组合作

阅读资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学生的思维受到碰撞、受到启发,智力得到了互补,也逐步建立起自己是学习主人的主体意识,并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提到的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感悟,教师适时点评,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84页第一题,并预习下一节,搜集有关美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等信息资源。

篇2:湘教版美国教案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 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 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篇3:《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南北战争的过程(导火线、爆发、转折、结局)

2.认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理解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林肯。

教学重难点

1.林肯及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的美国总统有哪些?

2.有人在美国民众中做了一个民意测验,要大家选出心目中最尊敬的总统。【出示媒体】大家看历年来排在首位的是?

3.林肯。他究竟伟大在哪里呢?其实从他移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打一场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000个青壮年劳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而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重的总统呢?

4.让我们回到那场如火如荼的南北战争中去一探究竟。

(意图:通过展示一项奇怪的民意测验结果,直接切入主题,用数据反映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凸现问题的矛盾,可以迅速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这节课将回答这个问题。)

二、新授

我们前面学过美国独立战争,当时美国南方和北方是团结起来才打败英国的,昔日盟友今朝为何兵戎相见?

(一)联邦危机

【出示:两种经济制度】

1.由图片看来,南北方有何不同?

2.生分析后提问:哪种经济制度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

【出示:材料】

3.阅读材料,进行角色扮演,假如北面四组是北方工厂主,南面四组是南方种植园主,展开辩论,表达自己的主张?

在南北方的矛盾冲突中,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最核心的问题。

4.当时的黑奴们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出示:黑奴材料】引导学生看到奴隶制的腐朽,明确引发大战的根本原因

【出示:美国领土的扩张】

5.南北方都想在新增的土地上推行自己的经济制度,就在双方矛盾白热化的时候,林肯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6.【出示:当选材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得到南方的支持?学习课本p112小字。

【出示:就职材料】大家看到了人头攒动的情景,这些人来干什么?他们来自?liuxue86.com

那么北方人民庆祝林肯当选的时候,南部应该做什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

(意图:通过以上材料得出结论: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一堂课的内容必须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背景和面临的矛盾当中,让学生伴随着林肯进入当时美国的历史场景,使学生了解美国内战发生的原因。我追求一种“渐人佳境”的效果。)

(二)捍卫联邦

1.【出示:林肯演讲材料】分析美国形势和林肯的期望,明确战争爆发的标志。

2.【出示:实力对比】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形势。

学生讨论探究:

1.北方军队在战争初期一再失利的原因

2.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林肯,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来扭转战局呢?

3.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深远影响。

假如你是当时一位农民或黑奴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表示会参加北方的军队为自由而战。

(意图:把林肯摆在矛盾当中,引导学生从林肯是美国总统的角度理解林肯,林肯在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解放奴隶服从于这个目标。)

(三)联邦新生

合作探究:那么北方为什么最后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回归上课之初的问题: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重的总统

三、学古鉴今:

1.假设你现在到美国,碰到有美国政客或不明真相的人对从事分裂我国活动、破坏我国统一(如中国的台湾问题)的人和事发表支持言论或者扭曲事件真相的情况,你用什么 “武器”予以还击?

2.南北战争起因于两种社会制度,目前中国也实行一国两制,将来是否也会像美国一样会发生内战?

(生畅谈认识)

课后习题

1、美国内战前,南北矛盾的实质是( )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

C、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

3、美国内战后,哪一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

A、国内市场狭窄 B、雇佣劳动力不足

C、种族歧视政策 D、奴隶制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板书

18.美国南北战争

一、起因

二、经过

三、结果

四、意义

篇4:《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美国北部工业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南北经济发展的矛盾;美国内战的基本经过和结果;林肯。

2.能力目标: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理解“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两个文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根本原因,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确评价林肯,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一)战争的爆发

1、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独立以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3、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4、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二)北方的胜利

1、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林肯还颁布了《宅地法》。

2、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3、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6、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合作探究

1、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内战中北方为什么能获得胜利?

3、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四、自我检测:

1、美国内战爆发前南北双方的矛盾集中在( A )

A、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原料和商品市场问题

C、对英国殖民者统治的态度问题 D、对关税的态度问题

2、美国南北战争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C )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维护国家统一 D、创造国家财富

3、美国南北战争之所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 C )

A、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外部障碍

B、维护了国家统一,避免了联邦分裂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颁布了《宅地法》,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4、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是( D )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改变了美国社会性质,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D、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五、拓展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课时掌控》P40第20题)

美国内战爆发前夕,南北方矛盾日益尖锐,北方希望掌握南方的市场,销售北方工业产品,同时也需要南方的原料,而且希望解放黑人奴隶,扩充自由劳动力,提高黑人待遇,让他们能买得起北方的产品,而南方种植园主却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棉花卖到国外,同时希望拥有更多的黑人奴隶,发展更多的种植园。

(1)根据材料判断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2)“黑人奴隶被随意买卖,他们不许拥有财产,不许读书写字,未经主人允许不准结婚。”黑人奴隶的这种状况得以改变是从哪一文件颁布后?

(3)依据材料判断,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胜利能解决哪些问题?

课后小结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篇5:美国俚语教案

美国俚语教案

一 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课程是围绕几个有关国家名称的“美国俚语”这一主题设计的听、说、读、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基于授课对象是职业中学学生的情况,本次教学内容的安排呈现出有利的一面: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的新鲜事物,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因势利导,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然而也有不利的一面: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如何利用职高生对美国俚语话题的兴趣,扬长避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能理解这几个关于国家名称的美国俚语的语义以及国家名词:

Go Dutch French leave

Greek gift Indian summer

2、语言技能目标

能听懂他人对自己讲述这几个俚语并给予回答,能向他人口头运用这几个俚语,掌握这几个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并通过本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情景中的一些类似问题,提高学习英语兴趣。

3 文化意识 能够理解这几个有关国家俚语的来源及背景文化知识。

4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并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尝试:体现课堂教学“主体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各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个性,培养创造能力。

2)培养同学之间日常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体合作精神。

3)通过课程中出现的俚语,开拓视野,了解美国文化。

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 重点俚语的翻译② 这几个俚语的使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这几个有关国家名词的俚语的语义来源及使用并且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 强调知识的实践性, 社会的实用性,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教学方法

说教法、情景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启动激活(1分钟)

上课开始,老师用ppt展示几个国家地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几个国家名

Do you know which countries are these maps of?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国家名称。(例:This country is well-known for a pig.---Dutch)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此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语词(1分钟)

老师在引导学生讲出这些国家名词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这些国家名词 并让同学自己尝试朗读,然后领读。

Now try to read by yourselves!

设计意图: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尽可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

3呈现知识重点(5分钟)

带学生进行这几个名词的学习后,然后加入本课程主题---国家名称俚语 Now I will add some words to these words , each group try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m..

请同学们分组积极讨论,然后插入“快乐传真”游戏,给每组两个同学正确的答案,让她们用肢体语言表演给该组其他同学看,最后由该组成员说出自己的答案,由表演者公布正确答案,答案最接近的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同学们对要所学的俚语的意思更加深刻!寓教于乐!

4呈现知识内容(8分钟)

老师将板书完善,呈现正确的中文意思,并用ppt逐个讲述各个俚语的来源故事,以及例句用法。Next ,let’s known these slang one by one. 1 Go Dutch——AA制

Why don't we go Dutch in the future.

2 French leave——不辞而别

He took French leave during the dinner party.

3 Greek gift——图谋害人的礼物

He is always buying you expensive clothes, I'm afraid they are Greek gifts for you.

4 Indian summer——秋老虎

An Indian summer in the West Country brought peak holiday traffic jams in Devon yesterday.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和老师讲述,让学生了解每个俚语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习惯用法,以及例句类型。

5情景设计与操练(3分钟)

让每组设计情景对话,对话中用上这几个俚语。老师通过每组表现进行评价!

Ok ! It’s time for you to practice and show !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美国俚语产生兴趣,从而加深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以及学习创新能力。

6回顾和总结(2分钟)

老师快速说出某个国家名称俚语的中文,让同学迅速回答其英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程所学内容

六 教学后记

本次课堂教学实习,我们小组定的主题为“美国俚语”,即每组成员挑选几个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强的俚语进行课堂教学,在观摩完各组的教学之后,针对我们组的教学,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在分析了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美国俚语”这一主题来进行英语知识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几个俚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我们小组的主讲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切和蔼,给学生以好的印象;并且备课充足,能够有效把握教学时间和步骤,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在整个教学中也有些许不足之处,比如如何用新颖有效的技巧进行导课,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怎样设计好板书,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以及例句选取等。只有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才会有效果。

篇6:地理《美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2、通过地图确认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特点。

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

难点: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近来,在我国周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麻烦:

东海:日本抢我们钓鱼岛

南海:菲律宾占我们的南沙群岛。

我国现在,还有台湾游离于政权之外,没有统一。

这一些,都有美国的身影。

世界政治舞台上,有几股强大的力量,对抗中合作、合作中对抗。这几股强大的力量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其它。

美国是世界霸主,是我们口头提到最多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日本)对美国,我们羡慕美国的经济,又为其强大的科技力量所折倒,在很多时候,我们还得避开强大的美国军车力量。总之,对美国,我们是又爱又恨。

今天我们开始了解西半球的国家。北美洲一个:美国。南美洲一个:巴西。

今天我们学习:

第一节 美国

二、新课讲解:

(一)、民族大熔炉

1、位置范围:

出示PPT,了解美国在世界地图的位置。学生说出美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出示PPT,学生找出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1)范围:

除了美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

总共50个洲,(本土48个,和阿拉斯加洲和夏威夷洲两个海外洲。

(2)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加拿大、南面墨西哥。(强调临两大洋)。

(3)、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北纬25度-北纬50度之间,全部位于北温带。

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北寒带;夏威夷州主要位于热带。

出示我国地图,美国本土和我国的对比。我国北回归线横穿,有热带。北面超过了北纬50度,我国南北长一些,而美国东西长一些。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适宜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2、移民国家

学生看74页第二段和76页图9.4,总结美国人口特点。

学生看P75页阅读材料,了解华人对美国的贡献。

出示PPT,美国几位名人的祖先、祖籍。

活动:

P76页活动1、2

出示PPT,美国人种的构成。liuxue86.com

出示PPT,美国存在的人种岐视。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出示PPT,做粗略的讲解。这种农业专区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认识一下美国的地形和气候。

1、地形:

出示PPT,完成P78页活动1.

总结美国的地形特点:

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原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东部是较为低矮的山地,大西洋沿岸为平原。

和我国相比,美国平原多,我国山地多。

补充: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大的山系,由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纵贯北、南美洲西部。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中国的长江。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湖水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2、气候:

出示PPT,学生总结美国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地中海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出示PPT:

美国的降水分布。

出示ppt,结合地形,说明降水分布。

1)在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大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降水仅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而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使部分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 由于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山脉的迎风坡地带降水多

总结

从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3、农业特点:

从P77页找出美国农业特点:

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

形成农业带。

出示PPT中动画,了解几个农业带的特点:

学生看P78页阅读材料。

强调美国许多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

活动:

P79页活动3

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气候:

热量:美国本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条件比较充足。

水资源: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大部分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水分条件良好;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形:以平原为主,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农业科技发达。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学习了人口人种、农业等内容。

美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2.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能力目标 :

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德育目标 :

通过认识美国农业的特点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特点。

教学难点 :

分析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原因。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西半球北美地区的一个移民国家。它的领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三部分组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讲授新课]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3阅读材料“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图表。

抢答:1.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大豆、棉花、牛奶、鸡蛋)

2.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

分析:让学生确认主要农产品在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后明确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通过阅读分析统计资料,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资料。

设疑: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呢?

观察:课本P83图9.6和图9.7.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这两张代表性的图片总结出美国农业的生产过程都已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典型的现代农业。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手段和专业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同时意识 到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必然原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

板书:1.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2.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

设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

读图:课本P85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配合阅读以下材料,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并记住各农业带的名称。

阅读材料:农业地区专业化主要是指: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在每个农业区内,以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如乳畜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1/3,生产全国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3/4、大豆的60%,这里利用玉米作饲料,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

板书:3.农业带的名称和分布

提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那么美国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有何特点呢?

读图:课本P82图9.5“美国的地形”和P84图9.8“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让学生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看看它们位于美国本土的哪个方位,说明美国本土的海陆位置--三面临海,航运便利。

2.让学生观察美国本土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哪一带?说明本土的纬度位置--处于温带,有利于农业生产。然后再看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哪一带?(寒带)夏威夷位于哪一带?(热带)

3.让学生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说明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然后让学生读图指出世界最大的山 系--科迪勒拉山系。

4.指导学生读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说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是美国 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长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湖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而且为河湖联运、河海联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让学生观察“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通过上述的读图分析可知,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那么,美国的各个农业带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例析:1.读乳畜带的地理位置B,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后,教师补充:由于这里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2.读玉米带的地理位置A,让学生根据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分析玉米带为什么要分布在该地区。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该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这里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很好,适合玉米生长。同时提示学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3.读棉花带的地理位置C,让学生了解棉花带现在的状况。教师可以补充说明过去的情景,该地区地势低平,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很适合棉花生长,美国棉花的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

小结:通过上述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参照A、B、C三个农业带的分析思路和注释的方式,结合课本图9.5和图9. 8,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综合地形、气温、降水等多种因素,分析出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亚热带作物带的形成原因。在此教师要强调对自然条件的综合利用。

点拨:在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进行点拨,让学生边把各农业带的影响因素填写到课本P85图9.9中D、E、F的说明窗口内。

D.小麦区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黑土肥沃,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冬冷夏热,适合小麦的生长。

E.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高山地区,由于这里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而且这里的畜牧业主要是用于牧畜,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 瘦的畜类,如将瘦的牛卖到玉米带再育肥后出售;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F.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位置较低,属 于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扩展:组织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小 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1.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有什么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2.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请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农业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等)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

篇7:《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了解林肯的主要活动

3、分析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内战爆发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出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写的一首诗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啊》,这首诗用以悼念美国的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统,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如此高的评价?教师板书,学生阅读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学质疑(学生自学课文,填写下列问题,不会的问题注意标记。也可参考自主测评)

1、1860年11月,主张       的共和党候选人       当选总统。

2、内战初期,北方屡屡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       ,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3、       年7月,联邦军在东线取得       的胜利,1865年4月,       联邦军攻陷       ,南方军投降,持续       年的内战宣告结束。

4、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       ,解决了       ,维护了       ,为       扫清了道路       ,并为       奠定了基础。

(三)交流、展示、点拨

(组内交流,师生互动;每小组推一名代表竞答,其他组同学修正、补充,教师点拨。)

1、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每人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小组其它成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现历史背景教师必须讲清)

⑴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学生能找出五方面的矛盾,但不能理解原因)

⑵如果历史允许假设,那么假设1860年林肯落选,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你觉得美国南北战争还会发生吗?黑人奴隶制度又是否会被废除呢?(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战争不会爆发,说明没有理解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⑶林肯为什么成为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3、展示点拨:

1、南北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可参考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再做解释

3、无论林肯是否当选,战争依然会发生,黑人奴隶制度也一定会被废除。因为南北双方矛盾的激化是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黑人奴隶制不仅在政治上违背了美国的建国原则,而且在经济上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必 然要被历史淘汰。

4、联系美国独立战争,比较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

(四)达标检测:

基础题:导学案1---5题

能力提升题:导学案第六题(第二问可能会有困难)

(五)小结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你的小组内展示一下。(也可以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画出知识树。)

(六)中考链接:

1、马克思说:“在美国的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和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

A、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的统治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满足了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D、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2、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里所说的“障碍”应该是指(  )

A 、英国的殖民统治 B、领土面积狭小 C、关税自主权 D、黑人奴隶制

教学反思:

篇8:《美国经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回顾美国发展史,加深对美国历史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能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情感价值: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霸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也有美国的影子,也许是你喜欢的歌星,也许是你吃的食品。想一想你的生活,哪些与美国有关呢?

这节课,咱们就走进美国,探寻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示课题)

学习目标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而历史的发展也有其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来回顾历史,探源美国。

知识链接:探源美国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咱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它有关的知识。就让我们跟随几个伟大的人物,一起回顾美国成长的历程。

这些伟大的人物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二战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

自主探究

1.学生对照屏幕显示的提纲自学,了解不同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

2.集体交流,完善答案(用举例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通货膨胀”)

3.巩固记忆,重点记忆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教师巡视检查)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几个不同的阶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得天独厚,高起点造就繁荣

(1)出示“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图表”,引导学生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出示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词,

(3)出示新华网一段文字资料,学生阅读思考:美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出示文字资料,找出美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两个地区——西部、南部。

拓展延伸:出示硅谷图片,教师简介华人对硅谷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图说美国:“土星”号火箭及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的图片,了解美国宇航工业的成就。

过渡:知识超链接:出示神七飞天、翟志刚太空漫步的图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同学们,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美国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所以换来了战后的繁荣。但七八十年代,美国为什么又陷入危机,它又是如何调整的呢?

合作探究二:跌宕起伏,危机中艰难前行

出示尼克松总统的一段演说词,理解能源战的含义。(教师讲述记忆经济危机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相关内容)

出示里根总统的演说词,探究美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

出示数字资料,进一步认识美国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冬天,那么经过美国人的努力,进入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春天来到了!

合作探究三:春回大地,新经济唱响全球

出示克林顿总统的两段演说词,

学习历史,咱要借鉴历史经验,达到史为今用的目的。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来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今天咱们留下了豪言壮语,相信明天你会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深谙此道,布什总统也深明此理。

出示布什总统的一段就职演说词,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些得力的措施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图说美国:用图片说明新经济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巩固提升

出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折线图,请学生用语言做简单的描述。(教师板书:繁荣—危机调整—新经济)

大胆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会怎样发展呢?(结合学生的预测,教师简述20美国的次贷危机)

这也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篇9:美国内战教案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认识这两部法律在内战中的作用;结合林肯的历史活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同时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别于、和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

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政治上: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②领土扩张;③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南北矛盾的表现:①关税之争;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③废奴运动;④南北双方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归纳总结:(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篇10:美国内战教案历史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说出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南北方矛盾的焦点,南北战争的导火线,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举南北战争的意义。

2.通过合作探究,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评价林肯。

3.通过师生探究,说出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导入新课

在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的“总统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的总统。你最敬佩的美国总统是谁?

有人在美国民众中做了一个民意测验,要大家选出心目中最尊敬的总统。有三位总统名列前茅:

第3位是美国第1任总统,领导过美国独立战争,被尊称为“美国之父”的华盛顿。

第2位是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他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战胜了世界敌人法西斯,深受人民爱戴。

第1位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

20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1他的名字是与美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这场战争就是“美国南北战争”,也叫美国内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一、南北矛盾加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独立后的美国南北经济发展;

2.南北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问题。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两种经济制度(1)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2)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

4.图解南北矛盾:

二、内战爆发和北方的胜利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内战的根本原因,导火线,战争的爆发,战争初期形式。

2.林肯政府为扭转战争局势采取的措施;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林肯的贡献;

5.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

篇11:美国内战教案历史

目标 1、了解美国内战爆发的相关史实

2、理解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正确评价林肯的贡献 重点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难点 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上台和林肯的图片

师:奥巴马说“没有林肯就没有今天的我”。奥巴马是黑人后裔,他能当上总统,离不开林肯所做的贡献,那么,林肯究竟在历史上做了什么事?产生了哪些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美国内战

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美国内战的原因

1、展示美国独立后扩张的地理示意图,以及简介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图片、观看演示等等了解美国南北经济矛盾的焦点在于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演示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同时让学生找找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提示:林肯当选总统后,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联盟”。所以,林肯当选总统是南北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导火线。

二、美国内战的经过

1、开始

师:谁来说说这场战争是谁先挑起的?时间在什么时候?

2、初期

师:南方先挑起战争摆明了早有准备,但是北方有准备吗?想一想,战争初期形势会怎样呢?

师:尽管北方在很多方面占优势,但战争初期却为什么一再失利?

提示:失利原因(1、南方军队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2、缺乏优秀将领)

师:假如你是林肯,你会如何做?林肯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

3、转折

展示《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条文,引导学生思考两部法律文献起到了什么作用?林肯颁布这些法律文件对战争起到了什么效果?

提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大批黑人奴隶逃到南方,加入联邦军队。随着工人、农民和黑人积极加入联邦军作战,北方的战斗力大大增强。1863年,战局向着有利于北方转变。

4、结束

师: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说说葛底斯堡反击战,北方军队的反攻,以及最后南方军队放下武器,标志着北方军队的胜利。

三、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师:想一想,美国内战有什么性质?它对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保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合作探究

通过“知识拓展”讲述林肯在华盛顿一个剧院看戏时被一名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的史实,出示林肯遇刺图片等等,让学生思考: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请正确评价林肯。

篇12:《美国的建立》教案

《美国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对殖民地的压制和盘剥;北美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而且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美国联邦宪法,使学生认识到:1781年宪法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经过几次修改,至今仍在使用。

3.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立在奴役基础上的殖民统治迟滞了北美社会的进步,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自立的愿望;美国的建立,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也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只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自强不息是一个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教学建议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对现代美国的了解较多的现实,教学可从当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地位入手,从而引导学生走进200多年前的独立前后的美国。也可从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的国旗入手。还可从本节的阶段特征与知识归纳入手。

教材地位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的第一次革命”。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从这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它给欧洲中等阶级敲响了警钟。

重点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把握战争性质、历史意义,了解战争进程的关键;而1787年宪法则是了解美国政体、政治的突破口。所以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材阅读、图片、文字资料的提供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共同规律。通过图片(如:早期殖民扩张图、英国在北美的拓殖图、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等)、文字资料(教材中《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潘恩的《常识》)和教学课件(见媒体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性质、意义,分析、评价1787年宪法。在分析、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产阶级的作用时,要注意从时代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避免把其保守性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局限性(因为,当时北美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正在上升的革命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获得更多的革命成果)。

难点分析

对宪法的评价。1787年宪法体现独立革命的重大成就,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此宪法,使学生懂得一定的历史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1787年宪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1787年宪法》的文字性材料(即参、众两院的选举办法),了解美国政治的民主性、阶级性、种族性;重点通过图示法介绍美国行政、司法、立法机构的建设、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图示详见课件):即“制约与平衡”(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篇13:七年级地理教案之美国

七年级地理教案之美国(1)

第三章第五节 美 国(公开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10周 年 5 月 5日 教学目标: 1、识记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识记美国的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3、了解美国的河流状况。 4、了解美国的农业特点。 教  法:读图法、三导式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黑板图:南、北美洲各主要国家、东西半球图、美国地形图 (引入新课)首先板出南、北美洲各主要国家图,在上面用ABC表示,提问学生上面各字母分别是什么国家? (提 问)上面三个国家中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巴西为发展中国家) (讲 述)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美国这个发达国家。 (展示学习目标) 利用导学案来展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一遍)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4,结合图3-31)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1)(2)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利用先板出的东西半球图,在上面标出美国位置)(提问)从东西半球来看,美国位于哪个半球?(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美国又位于哪个半球?(北半球)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2、(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纬线,在地图中南北回归线及南北极圈都是用什么线表示?(虚线) 3、(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4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要求学生在图中先找出美国,再找一下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提问)美国这个国家主要领土部分是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还是之外?(之间)那么美国是位于哪个温度带?(北温带)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4、(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4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提问)美国领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抽一名学生上黑板试指图讲解) (教师指图总结归纳)美国领土组成:美国“本土”、两块飞地: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5、(要求学生阅读书P84阅读:星条旗)(提问)美国共有几个洲及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及 6、(引导学生看书P84图3-31美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美国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面与加拿大接壤,南面与墨西哥相邻,并临墨西哥湾。(要求学生在图上标记) 7、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朗读二遍知识点)个别提问。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4,结合图3-31)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3)(4)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引导学生看书P84图3-31美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要求学生在图上标记) 2、及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朗读二遍知识点)个别提问。 3、(引导学生指图归纳美国地形)(讲述)美国地形可归纳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 西部: 中部: 东部: (提问)现在请大家来说一下:西部为什么地形?(落基山脉)中部为什么地形?(大平原)东部为什么地形?(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时板书)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4、(提问)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密西西比河)该河的流向是怎样?(自北向南流)注入什么湾?(墨西哥湾) 5、(提问)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什么湖群?(五大湖群)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湖?(苏必利尔湖)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5,结合图3-33)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2(1)(2)(3)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引导学生看书P85活动及图3-33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思考:美国农业有哪两个特点?(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化) 2、(讲述)农业地区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比如(水、土、光、热等);农业生产专门化可以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提问)由于美国采用这种农业模式,使得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出口什么最多的国家?(粮食) 4、(提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提示:从美国所位于温度带入手) (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生产地在热带。)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导  练] 学生做导学案的当堂巩固部分。 (老师在学生做完后给予纠正讲解)  [教学反思]

篇14:七年级地理教案之美国

七年级地理教案之美国(2)

第三章第五节 美 国(第2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 2010 年 5 月  日 教学目标: 1、识记美国发展的有利条件。 2、了解美国工业地区的分布及主要工业部门。 3、了解美国的对外贸易特点。 4、了解美国主要城市的分布。 教  法:读图法、三导式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黑板图:美国地图 (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利用导学案来展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一遍)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6)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1)(2)(3)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可先引导学生看书P86第二、三段及阅读) 1、(提问)美国工业发展的三个有利条件是什么?(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2、(提问)美国是世界上输出什么最多和什么最大的国家?(工农业产品、出口贸易额)(要求划书) 3、(提问)美国还是世界上进口什么最多的国家?(小汽车、石油、纺织品)(要求划书) 4、(指美国地图提问)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分别是哪里?(东北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7~89、图3-36)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2(1)(2)(3)(4)(5)(6)(7)(8)、3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提问)美国以什么洲的什么人种最多?有色人种主要是什么人种?美国本土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欧洲、白种人、黑人、印第安人)(要求划书) 2、(引导学生从人都喜欢生活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思考)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哪里?(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要求划书) 3、(引导学生看书P87图3-36美国政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纽约、华盛顿、底特律、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和休斯敦 4、(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空白板图上识记二遍,抽问个别学生) 5、(引导学生看书P88第一、二、三、四段,提问) 美国的首都是哪里?(华盛顿)(要求划书) 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是哪里?(纽约)(要求划书) 美国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哪里?(洛杉矶)这里还有享誉世界的什么和什么?(电影城好莱坞、迪斯尼乐园)(要求划书) 美国的“硅谷”在哪里?(旧金山),同时这里还有什么?(唐人街)(要求划书) 6、(讲述)芝加哥是交通中心;西雅图是飞机制造基地;休斯敦是宇航工业中心;底特律是汽车工业中心。 7、及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朗读二遍所划的知识点)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当堂巩固] 学生做导学案的当堂巩固部分。 (老师在学生做完后给予纠正讲解)   [教学反思]

篇15: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的经过;内战的影响。

通过对美国内战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对美国影响巨大: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通过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美国内战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解决了美国独立战争后就已经存在,之后又不断发展的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为美国将来站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分析:

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用了短短70年时间就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大副度增加。领土的扩张引起西部新领土的开发,从而引出西进运动。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南北双方的矛盾加剧。可以看出,领土的扩张是美国内战的大前提。不了解这一内容就无法分析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就无法深入探讨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用斗争的办法,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障碍的过程。而美国内战也确实达到了上述目的。因此它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含义。十九世纪末,美国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与内战的关系密切。没有内战就没有美国经济的腾飞。

难点分析:

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是难点,首先学生比较难理解种植园经济,其次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种植园经济为何产生矛盾.美国独立后建立起来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政权。但在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未涉及到,所以学生不了解种植园经济,对两种经济的矛盾就更难理解了。

重点突破方案:

美国领土的扩张涉及三个问题:扩张的地区,扩张的手段和对新扩张地区的开发西进运动。美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范围的领土扩张。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这些地区的位置有相当的难度。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自制课件中地图颜色的变化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识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史地结合的意识。美国扩张手段的多样性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狡诈。扩张后在新领土上进行的西进运动。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分析西进运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使学生明确这段历史既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也是美国经济创业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教师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从背景,领导人,纲领,结果,作用,性质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点。特别是通过对作用的比较进一步明确美国内战的作用。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难点突破方案:

在美国领土扩大后,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影响到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须的原料,劳动力,市场。必须废除它。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日趋尖锐。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3页的相关内容。请学生思考: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表现在哪几方面?(关税、劳动力和对西部新领土的争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存废)为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内战。

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导入  新课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今天将要介绍的人物是在美国发展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的一位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通过课件展示林肯的画像)林肯的名字是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制的联合政权。他们有分歧,但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却取得了高度一致。美国独立后不久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扩张

美国是怎样扩张领土的,它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呢?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先后从法国、墨西哥、俄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当然美国向西扩张的过程,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仕地的过程。这样,今天美国的版图形成了。(展示课件《美国的领土扩张》一页。通过位置和颜色的变化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记忆。)

二、南北矛盾(板书)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板书)

工业革命是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回答,略)

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9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从18到186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居世界第四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于19世纪早期开始修建铁路。

2.南部种植园经济和黑人奴隶制

当资本主义在北部迅速发展的时候,南部各州却继续保留发展了奴隶制的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南部工业不发达,种植园主要栽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棉花大量运往英国,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奴隶主养活一个黑奴每年只需要拿出20美元,而从黑奴身上每年却可以榨取80美元以上的纯利润,于是南部各州非法贩入黑奴,黑奴人数猛增。随着两种经济制度都得到迅速发展,它们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3.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板书)

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3页的相关内容。请学生思考: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表现在哪几方面?(关税、劳动力和对西部新领土的争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存废)为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打下基础。北方主张保护关税,以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发展本国工业;南方为了输入廉价的工业品,反对保护关锐。北方需要大批便宜“自由”劳动者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南方奴隶主还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北方资产阶级坚决反对。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黑人奴隶制已经成为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瓶颈。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一触即发。这时,美国总统的换届选举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三、内战的经过

1.导火线

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是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2.内战的爆发

3. 内战的转折(板书)

内战初期,南北双方都具有不同的有利条件。(打出《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幻灯片)北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各种工业蓬勃发展,而南部工业非常落后,农业经济占很大的比重。在所占地区方面,北部共有23个州,南部只有11个州;北方人口有2200万,南部有900万;还有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都有利于北方。但是南方军队准备已久,加上英国的援助,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华盛顿两次告急,激起人民愤慨。在这种前方失利、后方**的压力下,迫使林肯总统采取两项民主措施;1862年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宅地法》是解决人民土地问题的法令。按《宅地法》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付十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即成为个人私有财产,林肯还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法令使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欢欣鼓舞,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不论黑人白人都踊跃参军,拼死作战,很快扭转战局,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4.内战结束

1863年,北方军转入反攻。1865年4月3日,攻陷叛军老巢里士满。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战争刚刚结束,不甘心失败的奴隶主怀着刻骨的仇恨,派遣仇视黑人奴隶的演员蒲斯,将正在剧院看话剧的林肯刺杀。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林肯这个人物呢?

四、内战的意义(板书)

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内部障碍,而且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小结:美国内战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解决了美国独立战争后就已经存在,之后又不断发展的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为美国将来站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23课美国内战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二、内战的爆发

1、北方工商业的发展

2、南方种植园经济

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4、内战的爆发

三、北方胜利

1、内战的转折

2、内战的胜利及意义

篇16: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二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领土扩张情况:南北经济的发展;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概况及结果;林肯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内战由原因的分析,加强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2.思考为什么说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美国领土的扩张既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也是一部渗透了印第安人、黑人血泪的历史。

2.美国内战是南北战争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结果。

(四)美育渗透点

介绍林肯的事迹,品味其人格美,并让学生明白其高尚的人格往往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和内战。

2.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各种矛盾。

三 教学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片、自制软件。

四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

2.这场战争具有什么性质?

3.它推毁了哪国的殖民统治?

导入  新课

美国独立战争推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但这次革命并不彻底,留下了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即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后来正是这两种制度的矛盾引起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二美国内战。

第23课 美国内战(板书)

1.就领土面积来说,美国居世界第几位?

2.美国独立初期领土面积就这么大吗?

那么,美国今天如此大的版图是如何得来的?现在我们来学习: (连环提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美国的领土扩张(板书)

出示录像《领土扩张》第一篇,说明这是美国独立初期的版图,指出它的范围、政权的掌握者,他们的观点一致都热衷于对外扩张,所以美国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出示《领土扩张》第二篇,说明是领土扩张后的版图,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12-113页。

通过看书及录像你能归纳出领土的来历吗?

扩张的方式如何?

据图讲解,有哪些地区是用这几种方式扩张而来的,经过半个世纪,美国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大国。

问:美国扩张前,这些土地上的主人是谁?

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美国领土的扩张对印第安人有什么影响?

指导学生看幻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和《西进运动》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领土扩张史,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抢占他们土地的历史,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矛盾日益加剧。

二、内战的爆发(板书) .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由于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所以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板书)

表现在哪些方面?

指出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美国从19世纪早期开始修筑铁路。打出《修筑铁路的工人》

哪位同学能谈谈你对华工的看法?华工的劳动对美国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华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过渡。当北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南方仍保留并发展了落后的种植园经济。

2.南方种植园经济和黑奴(板书)

这种种植园以什么为主要经济作物?

主要劳动力是什么人?

英国工业革命对南方有什么影响?

指导学生看录像《拍卖黑奴》

哪一位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使用奴隶生产棉花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奴隶主才在政治上拼命维护当时已经十分落后的奴隶制度。

随着两种经济的发展,它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板书)

看录像《南北冲突的基本原因》

指导学生看课本。

打出填空式幻灯片《美国内战的原因》

教师总结。南北矛盾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奴隶制扩张的问题上,矛盾的不可调和使战争无可避免。

4.内战的爆发(板书)

废奴运动高涨的情况下,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内战何时爆发的?

打出幻灯片《美国内战形势》

分析南北双方的利弊及实力。

三、北方的胜利(板书)

尽管北方实力雄厚,但是由于南方早有准备,因此,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首都华盛顿告急,引起人民的愤慨,在人民的推动下,林肯政府做出决策。

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指导学生读小字部分。

这两个法令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两个法令的通过成为内战的转折点,从此北方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内战何时结束的?

战争刚刚结束,不甘心失败的奴隶主怀着刻骨的仇恨刺杀了林肯。

放录像《林肯》

学生看录像及书上的插图《林肯遇刺》和《林肯纪念堂》,使学生认识到林肯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同组学生讨论得出观点,学生纷纷举手,阐述自己的观点。

说明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地位仅次于华盛顿的总统。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林肯的看法?

美国经历了四年的南北战争,北方获胜,那么内战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尽管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美国社会对黑人和有色人种的歧视,至今仍然存在,今天的黑人仍然在为自己争取正当的权利而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打出幻灯《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提示关键词语是“又”字。

教师总结答案用投影打出。

小结。这节课共讲了三个大问题,其中重点讲述了领土扩张,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内战,从而使学生把前后知识连贯起来。

篇17:初中地理第一节《美国》教案

初中地理第一节《美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板书:种族歧视。

5.情景教学。

(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 (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

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

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

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过渡。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地区生产专业化,

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小结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二)第二课时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也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P87页第2题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二、能源消耗大国

1.创设情景。

(1)放录像:美国街头众多汽车的片段。

(2)提供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资料。

(3)展示美国东北部排放的废气,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借助材料,直观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2.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

引导: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展示“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

引导: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观察图中所标数字,美国消耗的能源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说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8倍,是中国的8.9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展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字计算: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少倍?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的7倍多。)

板书:排污大国。

5.引导:为什么说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是美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能力保护;美国也是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美国政府应该有责任心,有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篇18:美国的独立教案历史

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1GB2⑴了解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在列克星敦打响了独立战争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

=2GB2⑵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知道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

=3GB2⑶知道华盛顿领导大陆军应用奋战,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4GB2⑷了解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知道美国组成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

2.能力目标

=1GB2⑴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外收集华盛顿的主要业绩,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GB2⑵通过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探讨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逐步学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作用。

=3GB2⑶通过对1787年宪法与《权利法案》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

=4GB2⑷通过网络查找与本课相关问题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前的起因以及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大陆会议、《独立宣言》的发表及意义、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历史意义。美国为加强中央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通过1787年宪法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教材重点独立战争的起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其次,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是本课的又一重点,这一重点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资料,组织学生交流看法,共享成果。

3.教材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视频资源呈现过程,让学生形成表象,引起思辨。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从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理性认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教授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历史学习,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维认识逐渐形成。同时,由于已经学习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学生已经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况且他们对现在美国的情况认知比较多,对200多年前美国的历史更是充满好奇。

2.相应对策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200多年前的历史真相,让学生形成一个由表象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本人对CCTV热播的《大国崛起》进行了合理的剪辑并恰当的运用,并且借用网络上的有效资源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学法探究指导学生通过主题探究和小组合作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学习主题进行自我探究,学会合作学习,分享合作成果。

2.教法设计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视频资源、图片展示、FLASH播放、自主网络搜索等现代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五、教学媒体设计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功能,利用视频资源、图片展示、FLASH播放、自主网络搜索功能,达到“创设情境,引发动机,自主探究”的目的。在新课导入、独立战争过程、乔治·华盛顿、1787年宪法等教学环节使用多媒体。每个环节设置主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释疑。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美国由来]

提问:同学们,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美国)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美国国旗是什么样呢?(星条旗)那么232年前的美国国旗是否和今天相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美国国旗的演变。

播放幻灯片《美国国旗的演变》

设计思路:

学生对美国的科技产品、体育明星等了解甚多,也熟悉美国现在的国旗,但并不了解美国国旗的演变过程。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兴趣。而让学生直观的观看美国国旗的演变,激发他们的置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美国国旗怎么那么像今天英国的米字旗?”

提问:很多同学看到,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美国国旗很像今天英国的米字旗,那么美国和英国有着什么渊源?让我们了解美国的由来。

设计思路:

学生在充满疑惑的时候,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探究的时间,达到自主释疑。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认识到美国是由18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的13块殖民地演变而来,英国当时是他们的宗主国。

在线网络视频:《大国崛起》片段

在英国统治下的北美13块殖民地发展如何?人民生活状况如何?让我们穿梭历史时空,进入232年前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

二、[独立战争]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影视资料。

1.历史背景

在线网络视频:《大国崛起》片段

主要讲述了英国对北美13块殖民地的压迫。

设计思路: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应运用网络资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扩大了信息量,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归纳。

问题探究1:结合课本,利用网络资料,说一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思路:

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对美国独立战争前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引导过渡)

在殖民政策的压迫下,1775年列克星敦的一声枪响,打响了北美13殖民地8年争取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为接下的问题探究做好铺垫。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当时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和坚定的信念。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战争爆发的标志、大陆军组建等战争的重点。

图片展示《独立宣言》及其当时签名名单的图片。

设计思路:

激发学生探究其出台过程以及当时产生的意义和影响。教师应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和归纳总结。展示事例,开阔学生视野,加深了印象。

图片展示《美国独立战争地图》

问题探究2:美国为何能够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设计思路:

对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历史意义

重点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双重性。

综合分析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双重性和产生的影响。

(教师引导过渡)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统帅,他就是后来被尊称为“美国国父”的乔治·华盛顿。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专题“乔治·华盛顿”,了解伟人功绩。

三、[乔治·华盛顿]

=1GB3①伟人印象(展示华盛顿照片)

=2GB3②伟人故事(自主交流,小组合作)

=3GB3③伟人品质

问题探究3:乔治·华盛顿为什么被称为“美国国父”?

(自主交流,小组合作)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搜索、讨论华盛顿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引导过渡)

独立后的美国是否一帆风顺,还存在哪些隐患?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影视资料。

四、[1787年宪法]

篇19:美国的独立教案历史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知道列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了解大陆军和《独立宣言》的内容;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梳理并口述独立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分析《独立宣言》的内容,认识《独立宣言》阐明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理解《独立宣言》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

归纳华盛顿的主要革命活动,评价华盛顿,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史实,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

感受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国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教学重点:《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教学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对华盛顿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问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图片展示视频资料展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关于自由女神像的视频资料,提问学生为什么说自由女神像紧紧地抓住了美国人民的心,及自由女神像的来历,由学生回答。老师导入美国的发展神话进入这节课程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美国的独立

(一)战争的起因

1,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问14——15世纪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地理大发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疯狂的殖民掠夺,16英国殖民船五月花号登上北美大陆开始对北美的殖民掠夺,并展示五月花号的图片,英国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在阿巴拉契压山脉以东建立了狭长的殖民地(并展示地图),殖民地生产发展,经济水平超过宗主国英国,美利坚民族形成。

提问学生美利坚民族是谁的后代?列举?

由老师讲解他是一个全新的民族,是欧洲移民的互相繁衍交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觉醒,美利坚人要求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2,英国的殖民统治。

面对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英国想尽办法压榨,限制,并利用一切航海条例向殖民地乱收苛捐杂税,禁止殖民地与宗主国之外的国家直接贸易。向学生展示三幅反映殖民地遭受宗主国压榨,乱收苛捐杂税的漫画,形象的说明了殖民地的现状,美国是英国养的一只下蛋的鸡。

提问:英国为什么要极力压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由同学回答(北美殖民地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战争的过程

1,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限制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1773年,东印度公司把过期的茶叶销往波士顿,这一事件引发了波士顿人的愤怒,他们化装上船将茶叶倒入大海。向学生展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图片。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用PPT展示美国独立战争的地图,请同学来看图描述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和经过。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打破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最后一点温情。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向同学展示美国莱克星顿广场纪念这次战斗的北美民兵塑像。

2,建军——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1776

战争爆发了,各殖民地的代表第二次聚集在费城,商量对策,这就是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向学生图片展示第二届大陆会议部分代表和华盛顿的图片。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组建军队(提问同学通过阅读课文回答美国的正规军是如何组建的,以及华盛顿其人),大陆会议组建了第一支正规军队——大陆军;二是,宣布建国。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1776

播放关于美国建国的视频资料,让同学们先了解美国建国的过程及《独立宣言》的发表。看完提问学生:《独立宣言》是谁起草的?何时发表的?

篇20:美国的独立教案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标志、经过、转折、结果及影响,1787宪法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 现在的国旗

l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二)讲授新课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

独立战争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以一个国家的名义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托马斯·杰斐逊 修改过的《独立宣言》草稿《独立宣言》的发表

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

2、转折点:转折——1777年,在萨拉托大捷

法国公开承认美国,公开参战,欧洲国家组成“武装中立同盟”,英国在国际上限于孤立。

3、胜利:1781年,约克镇之战(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美、法军队在约克镇战役中痛击英军

4、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的独立战争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1783年的巴黎条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1787年美国宪法

(1)、制定的原因:

美国建立后,各州都有自己的州宪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

(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 国会——立法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3)、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国,明确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总统和议员均由选举产生。

(4)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三)本课小结:美国的独立战争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说他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美利坚民族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使美利坚民族获得独立,产阶级革命:说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使行政、立法、司法权力西湖独立、相互制约,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教案】相关文章:

1.《美国的建立》教案

2.七年级地理《美国》教案

3.初中地理第一节《美国》教案

4.美国文学教案第一讲

5.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

6.美国邀请函

7.美国 劳动节

8.美国教育制度

9.美国选举制度

10.美国养老金制度

下载word文档
《《美国》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