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
“lqsh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
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七册Module 4 Unit 1,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美国的国旗日、感恩节,了解关于美国的一些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了解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一些重大节日的认识,。这个模块不仅要学习有关节日的重要句型,还要渗透中国与西方国家相关节日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教育。
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除了对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比较熟悉外,对其他节日如:万圣节、国旗日等都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要求学生要学生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节日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告诉不懂的同学,为上好新课做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理解、认读四个生词:festivai,special.meal,sounds.
2、能理解和认读以下句子:即第15页的listen and say中的A句与B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论西方节日。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篇2:《美国》教案
《美国》教案
一、教材分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二、学习目标
结合本单元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大量地图、数字、图表、资料的综合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
难点:培养学生查证事物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关注学生分析判断过程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课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歌曲“拯救世界”,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二)新课内容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分析
1.播放幻灯片,介绍教学内容
说说几位美国公民的'祖籍,明确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对美国各行各业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美国今天的成就不是由某一个单一民族或种族独自创造的。如:第一位总统华盛顿祖先在英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生在中国
2.情境体验,角色扮演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利用教科书中9.3图,采取“角色扮演”扮演形式来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同学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3.指导点拨、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阅读课本图9.2和美国人口构成和分布数据,判断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请学生自己对各种资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最后确定不同人种在美国的总数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出结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4.课堂辩论、小组合作
阅读资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学生的思维受到碰撞、受到启发,智力得到了互补,也逐步建立起自己是学习主人的主体意识,并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提到的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感悟,教师适时点评,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84页第一题,并预习下一节,搜集有关美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等信息资源。
篇3:湘教版美国教案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 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 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篇4:《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南北战争的过程(导火线、爆发、转折、结局)
2.认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理解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林肯。
教学重难点
1.林肯及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的美国总统有哪些?
2.有人在美国民众中做了一个民意测验,要大家选出心目中最尊敬的总统。【出示媒体】大家看历年来排在首位的是?
3.林肯。他究竟伟大在哪里呢?其实从他移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打一场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000个青壮年劳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而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重的总统呢?
4.让我们回到那场如火如荼的南北战争中去一探究竟。
(意图:通过展示一项奇怪的民意测验结果,直接切入主题,用数据反映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凸现问题的矛盾,可以迅速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这节课将回答这个问题。)
二、新授
我们前面学过美国独立战争,当时美国南方和北方是团结起来才打败英国的,昔日盟友今朝为何兵戎相见?
(一)联邦危机
【出示:两种经济制度】
1.由图片看来,南北方有何不同?
2.生分析后提问:哪种经济制度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
【出示:材料】
3.阅读材料,进行角色扮演,假如北面四组是北方工厂主,南面四组是南方种植园主,展开辩论,表达自己的主张?
在南北方的矛盾冲突中,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最核心的问题。
4.当时的黑奴们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出示:黑奴材料】引导学生看到奴隶制的腐朽,明确引发大战的根本原因
【出示:美国领土的扩张】
5.南北方都想在新增的土地上推行自己的经济制度,就在双方矛盾白热化的时候,林肯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6.【出示:当选材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得到南方的支持?学习课本p112小字。
【出示:就职材料】大家看到了人头攒动的情景,这些人来干什么?他们来自?liuxue86.com
那么北方人民庆祝林肯当选的时候,南部应该做什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
(意图:通过以上材料得出结论: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一堂课的内容必须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背景和面临的矛盾当中,让学生伴随着林肯进入当时美国的历史场景,使学生了解美国内战发生的原因。我追求一种“渐人佳境”的效果。)
(二)捍卫联邦
1.【出示:林肯演讲材料】分析美国形势和林肯的期望,明确战争爆发的标志。
2.【出示:实力对比】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形势。
学生讨论探究:
1.北方军队在战争初期一再失利的原因
2.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林肯,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来扭转战局呢?
3.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深远影响。
假如你是当时一位农民或黑奴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表示会参加北方的军队为自由而战。
(意图:把林肯摆在矛盾当中,引导学生从林肯是美国总统的角度理解林肯,林肯在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解放奴隶服从于这个目标。)
(三)联邦新生
合作探究:那么北方为什么最后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回归上课之初的问题: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重的总统
三、学古鉴今:
1.假设你现在到美国,碰到有美国政客或不明真相的人对从事分裂我国活动、破坏我国统一(如中国的台湾问题)的人和事发表支持言论或者扭曲事件真相的情况,你用什么 “武器”予以还击?
2.南北战争起因于两种社会制度,目前中国也实行一国两制,将来是否也会像美国一样会发生内战?
(生畅谈认识)
课后习题
1、美国内战前,南北矛盾的实质是( )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
C、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
3、美国内战后,哪一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
A、国内市场狭窄 B、雇佣劳动力不足
C、种族歧视政策 D、奴隶制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板书
18.美国南北战争
一、 起因
二、 经过
三、 结果
四、 意义
篇5:《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美国北部工业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南北经济发展的矛盾;美国内战的基本经过和结果;林肯。
2.能力目标: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理解“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两个文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根本原因,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确评价林肯,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一)战争的爆发
1、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独立以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3、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4、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二)北方的胜利
1、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林肯还颁布了《宅地法》。
2、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3、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6、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合作探究
1、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内战中北方为什么能获得胜利?
3、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四、自我检测:
1、美国内战爆发前南北双方的矛盾集中在( A )
A、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原料和商品市场问题
C、对英国殖民者统治的态度问题 D、 对关税的态度问题
2、美国南北战争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C )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维护国家统一 D、创造国家财富
3、美国南北战争之所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 C )
A、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外部障碍
B、维护了国家统一,避免了联邦分裂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颁布了《宅地法》,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4、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是( D )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改变了美国社会性质,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D、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五、拓展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课时掌控》P40第20题)
美国内战爆发前夕,南北方矛盾日益尖锐,北方希望掌握南方的市场,销售北方工业产品,同时也需要南方的原料,而且希望解放黑人奴隶,扩充自由劳动力,提高黑人待遇,让他们能买得起北方的产品,而南方种植园主却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棉花卖到国外,同时希望拥有更多的黑人奴隶,发展更多的种植园。
(1)根据材料判断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2)“黑人奴隶被随意买卖,他们不许拥有财产,不许读书写字,未经主人允许不准结婚。”黑人奴隶的这种状况得以改变是从哪一文件颁布后?
(3)依据材料判断,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胜利能解决哪些问题?
课后小结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篇6:美国俚语教案
美国俚语教案
一 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课程是围绕几个有关国家名称的“美国俚语”这一主题设计的听、说、读、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基于授课对象是职业中学学生的情况,本次教学内容的安排呈现出有利的一面: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的新鲜事物,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因势利导,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然而也有不利的一面: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如何利用职高生对美国俚语话题的兴趣,扬长避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能理解这几个关于国家名称的美国俚语的语义以及国家名词:
Go Dutch French leave
Greek gift Indian summer
2、语言技能目标
能听懂他人对自己讲述这几个俚语并给予回答,能向他人口头运用这几个俚语,掌握这几个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并通过本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情景中的一些类似问题,提高学习英语兴趣。
3 文化意识 能够理解这几个有关国家俚语的来源及背景文化知识。
4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并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尝试:体现课堂教学“主体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各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个性,培养创造能力。
2)培养同学之间日常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体合作精神。
3)通过课程中出现的俚语,开拓视野,了解美国文化。
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 重点俚语的翻译② 这几个俚语的使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这几个有关国家名词的俚语的语义来源及使用并且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 强调知识的实践性, 社会的实用性,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教学方法
说教法、情景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启动激活(1分钟)
上课开始,老师用ppt展示几个国家地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几个国家名
Do you know which countries are these maps of?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国家名称。(例:This country is well-known for a pig.---Dutch)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此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语词(1分钟)
老师在引导学生讲出这些国家名词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这些国家名词 并让同学自己尝试朗读,然后领读。
Now try to read by yourselves!
设计意图: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尽可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
3呈现知识重点(5分钟)
带学生进行这几个名词的学习后,然后加入本课程主题---国家名称俚语 Now I will add some words to these words , each group try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m..
请同学们分组积极讨论,然后插入“快乐传真”游戏,给每组两个同学正确的答案,让她们用肢体语言表演给该组其他同学看,最后由该组成员说出自己的答案,由表演者公布正确答案,答案最接近的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同学们对要所学的俚语的意思更加深刻!寓教于乐!
4呈现知识内容(8分钟)
老师将板书完善,呈现正确的中文意思,并用ppt逐个讲述各个俚语的来源故事,以及例句用法。Next ,let’s known these slang one by one. 1 Go Dutch——AA制
Why don't we go Dutch in the future.
2 French leave——不辞而别
He took French leave during the dinner party.
3 Greek gift——图谋害人的礼物
He is always buying you expensive clothes, I'm afraid they are Greek gifts for you.
4 Indian summer——秋老虎
An Indian summer in the West Country brought peak holiday traffic jams in Devon yesterday.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和老师讲述,让学生了解每个俚语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习惯用法,以及例句类型。
5情景设计与操练(3分钟)
让每组设计情景对话,对话中用上这几个俚语。老师通过每组表现进行评价!
Ok ! It’s time for you to practice and show !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美国俚语产生兴趣,从而加深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以及学习创新能力。
6回顾和总结(2分钟)
老师快速说出某个国家名称俚语的中文,让同学迅速回答其英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程所学内容
六 教学后记
本次课堂教学实习,我们小组定的主题为“美国俚语”,即每组成员挑选几个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强的俚语进行课堂教学,在观摩完各组的教学之后,针对我们组的教学,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在分析了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美国俚语”这一主题来进行英语知识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几个俚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我们小组的主讲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切和蔼,给学生以好的印象;并且备课充足,能够有效把握教学时间和步骤,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在整个教学中也有些许不足之处,比如如何用新颖有效的技巧进行导课,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怎样设计好板书,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以及例句选取等。只有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才会有效果。
篇7:地理《美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2、通过地图确认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特点。
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
难点: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近来,在我国周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麻烦:
东海:日本抢我们钓鱼岛
南海:菲律宾占我们的南沙群岛。
我国现在,还有台湾游离于政权之外,没有统一。
这一些,都有美国的身影。
世界政治舞台上,有几股强大的力量,对抗中合作、合作中对抗。这几股强大的力量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其它。
美国是世界霸主,是我们口头提到最多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日本)对美国,我们羡慕美国的经济,又为其强大的科技力量所折倒,在很多时候,我们还得避开强大的美国军车力量。总之,对美国,我们是又爱又恨。
今天我们开始了解西半球的国家。北美洲一个:美国。南美洲一个:巴西。
今天我们学习:
第一节 美国
二、新课讲解:
(一)、民族大熔炉
1、位置范围:
出示PPT,了解美国在世界地图的位置。学生说出美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出示PPT,学生找出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1)范围:
除了美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
总共50个洲,(本土48个,和阿拉斯加洲和夏威夷洲两个海外洲。
(2)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加拿大、南面墨西哥。(强调临两大洋)。
(3)、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北纬25度-北纬50度之间,全部位于北温带。
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北寒带;夏威夷州主要位于热带。
出示我国地图,美国本土和我国的对比。我国北回归线横穿,有热带。北面超过了北纬50度,我国南北长一些,而美国东西长一些。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适宜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2、移民国家
学生看74页第二段和76页图9.4,总结美国人口特点。
学生看P75页阅读材料,了解华人对美国的贡献。
出示PPT,美国几位名人的祖先、祖籍。
活动:
P76页活动1、2
出示PPT,美国人种的构成。liuxue86.com
出示PPT,美国存在的人种岐视。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出示PPT,做粗略的讲解。这种农业专区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认识一下美国的地形和气候。
1、地形:
出示PPT,完成P78页活动1.
总结美国的地形特点:
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原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东部是较为低矮的山地,大西洋沿岸为平原。
和我国相比,美国平原多,我国山地多。
补充: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大的山系,由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纵贯北、南美洲西部。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中国的长江。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湖水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2、气候:
出示PPT,学生总结美国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地中海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出示PPT:
美国的降水分布。
出示ppt,结合地形,说明降水分布。
1)在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大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降水仅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而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使部分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 由于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山脉的迎风坡地带降水多
总结
从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3、农业特点:
从P77页找出美国农业特点:
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
形成农业带。
出示PPT中动画,了解几个农业带的特点:
学生看P78页阅读材料。
强调美国许多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
活动:
P79页活动3
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气候:
热量:美国本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条件比较充足。
水资源: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大部分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水分条件良好;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形:以平原为主,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农业科技发达。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学习了人口人种、农业等内容。
美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2.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能力目标 :
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德育目标 :
通过认识美国农业的特点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特点。
教学难点 :
分析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原因。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西半球北美地区的一个移民国家。它的领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三部分组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讲授新课]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3阅读材料“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图表。
抢答:1.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大豆、棉花、牛奶、鸡蛋)
2.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
分析:让学生确认主要农产品在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后明确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通过阅读分析统计资料,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资料。
设疑: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呢?
观察:课本P83图9.6和图9.7.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这两张代表性的图片总结出美国农业的生产过程都已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典型的现代农业。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手段和专业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同时意识 到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必然原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
板书:1.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2.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
设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
读图:课本P85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配合阅读以下材料,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并记住各农业带的名称。
阅读材料:农业地区专业化主要是指: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在每个农业区内,以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如乳畜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1/3,生产全国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3/4、大豆的60%,这里利用玉米作饲料,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
板书:3.农业带的名称和分布
提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那么美国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有何特点呢?
读图:课本P82图9.5“美国的地形”和P84图9.8“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让学生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看看它们位于美国本土的哪个方位,说明美国本土的海陆位置--三面临海,航运便利。
2.让学生观察美国本土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哪一带?说明本土的纬度位置--处于温带,有利于农业生产。然后再看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哪一带?(寒带)夏威夷位于哪一带?(热带)
3.让学生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说明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然后让学生读图指出世界最大的山 系--科迪勒拉山系。
4.指导学生读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说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是美国 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长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湖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而且为河湖联运、河海联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让学生观察“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通过上述的读图分析可知,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那么,美国的各个农业带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例析:1.读乳畜带的地理位置B,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后,教师补充:由于这里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2.读玉米带的地理位置A,让学生根据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分析玉米带为什么要分布在该地区。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该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这里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很好,适合玉米生长。同时提示学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3.读棉花带的地理位置C,让学生了解棉花带现在的状况。教师可以补充说明过去的情景,该地区地势低平,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很适合棉花生长,美国棉花的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
小结:通过上述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参照A、B、C三个农业带的分析思路和注释的方式,结合课本图9.5和图9. 8,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综合地形、气温、降水等多种因素,分析出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亚热带作物带的形成原因。在此教师要强调对自然条件的综合利用。
点拨:在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进行点拨,让学生边把各农业带的影响因素填写到课本P85图9.9中D、E、F的说明窗口内。
D.小麦区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黑土肥沃,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冬冷夏热,适合小麦的生长。
E.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高山地区,由于这里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而且这里的畜牧业主要是用于牧畜,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 瘦的畜类,如将瘦的牛卖到玉米带再育肥后出售;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F.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位置较低,属 于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扩展:组织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小 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1.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有什么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2.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请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农业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等)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
篇8:《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了解林肯的主要活动
3、分析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内战爆发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出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写的一首诗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啊》,这首诗用以悼念美国的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统,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如此高的评价?教师板书,学生阅读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学质疑(学生自学课文,填写下列问题,不会的问题注意标记。也可参考自主测评)
1、1860年11月,主张 的共和党候选人 当选总统。
2、内战初期,北方屡屡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 ,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3、 年7月,联邦军在东线取得 的胜利,1865年4月, 联邦军攻陷 ,南方军投降,持续 年的内战宣告结束。
4、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 ,解决了 ,维护了 ,为 扫清了道路 ,并为 奠定了基础。
(三)交流、展示、点拨
(组内交流,师生互动;每小组推一名代表竞答,其他组同学修正、补充,教师点拨。)
1、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每人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小组其它成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现历史背景教师必须讲清)
⑴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学生能找出五方面的矛盾,但不能理解原因)
⑵如果历史允许假设,那么假设1860年林肯落选,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你觉得美国南北战争还会发生吗?黑人奴隶制度又是否会被废除呢?(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战争不会爆发,说明没有理解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⑶林肯为什么成为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3、展示点拨:
1、南北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可参考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再做解释
3、无论林肯是否当选,战争依然会发生,黑人奴隶制度也一定会被废除。因为南北双方矛盾的激化是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黑人奴隶制不仅在政治上违背了美国的建国原则,而且在经济上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必 然要被历史淘汰。
4、联系美国独立战争,比较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
(四)达标检测:
基础题:导学案1---5题
能力提升题:导学案第六题(第二问可能会有困难)
(五)小结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你的小组内展示一下。(也可以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画出知识树。)
(六)中考链接:
1、马克思说:“在美国的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和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
A、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的统治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满足了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D、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2、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里所说的“障碍”应该是指( )
A 、英国的殖民统治 B、领土面积狭小 C、关税自主权 D、黑人奴隶制
教学反思:
篇9:《美国经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回顾美国发展史,加深对美国历史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能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情感价值: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霸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也有美国的影子,也许是你喜欢的歌星,也许是你吃的食品。想一想你的生活,哪些与美国有关呢?
这节课,咱们就走进美国,探寻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示课题)
学习目标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而历史的发展也有其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来回顾历史,探源美国。
知识链接:探源美国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咱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它有关的知识。就让我们跟随几个伟大的人物,一起回顾美国成长的历程。
这些伟大的人物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二战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
自主探究
1.学生对照屏幕显示的提纲自学,了解不同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
2.集体交流,完善答案(用举例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通货膨胀”)
3.巩固记忆,重点记忆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教师巡视检查)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几个不同的阶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得天独厚,高起点造就繁荣
(1)出示“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图表”,引导学生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出示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词,
(3)出示新华网一段文字资料,学生阅读思考:美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出示文字资料,找出美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两个地区——西部、南部。
拓展延伸:出示硅谷图片,教师简介华人对硅谷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图说美国:“土星”号火箭及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的图片,了解美国宇航工业的成就。
过渡:知识超链接:出示神七飞天、翟志刚太空漫步的图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同学们,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美国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所以换来了战后的繁荣。但七八十年代,美国为什么又陷入危机,它又是如何调整的呢?
合作探究二:跌宕起伏,危机中艰难前行
出示尼克松总统的一段演说词,理解能源战的含义。(教师讲述记忆经济危机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相关内容)
出示里根总统的演说词,探究美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
出示数字资料,进一步认识美国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冬天,那么经过美国人的努力,进入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春天来到了!
合作探究三:春回大地,新经济唱响全球
出示克林顿总统的两段演说词,
学习历史,咱要借鉴历史经验,达到史为今用的目的。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来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今天咱们留下了豪言壮语,相信明天你会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深谙此道,布什总统也深明此理。
出示布什总统的一段就职演说词,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些得力的措施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图说美国:用图片说明新经济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巩固提升
出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折线图,请学生用语言做简单的描述。(教师板书:繁荣—危机调整—新经济)
大胆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会怎样发展呢?(结合学生的预测,教师简述20美国的次贷危机)
这也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篇10:美国内战教案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认识这两部法律在内战中的作用;结合林肯的历史活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同时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别于、和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
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政治上: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②领土扩张;③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南北矛盾的表现:①关税之争;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③废奴运动;④南北双方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归纳总结:(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篇11:美国内战教案历史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说出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南北方矛盾的焦点,南北战争的导火线,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举南北战争的意义。
2.通过合作探究,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评价林肯。
3.通过师生探究,说出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导入新课
在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的“总统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的总统。你最敬佩的美国总统是谁?
有人在美国民众中做了一个民意测验,要大家选出心目中最尊敬的总统。有三位总统名列前茅:
第3位是美国第1任总统,领导过美国独立战争,被尊称为“美国之父”的华盛顿。
第2位是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他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战胜了世界敌人法西斯,深受人民爱戴。
第1位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
20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1他的名字是与美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这场战争就是“美国南北战争”,也叫美国内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一、南北矛盾加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独立后的美国南北经济发展;
2.南北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问题。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两种经济制度(1)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2)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
4.图解南北矛盾:
二、内战爆发和北方的胜利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内战的根本原因,导火线,战争的爆发,战争初期形式。
2.林肯政府为扭转战争局势采取的措施;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林肯的贡献;
5.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
篇12:美国内战教案历史
目标 1、了解美国内战爆发的相关史实
2、理解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正确评价林肯的贡献 重点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难点 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上台和林肯的图片
师:奥巴马说“没有林肯就没有今天的我”。奥巴马是黑人后裔,他能当上总统,离不开林肯所做的贡献,那么,林肯究竟在历史上做了什么事?产生了哪些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美国内战
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美国内战的原因
1、展示美国独立后扩张的地理示意图,以及简介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图片、观看演示等等了解美国南北经济矛盾的焦点在于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演示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同时让学生找找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提示:林肯当选总统后,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联盟”。所以,林肯当选总统是南北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导火线。
二、美国内战的经过
1、开始
师:谁来说说这场战争是谁先挑起的?时间在什么时候?
2、初期
师:南方先挑起战争摆明了早有准备,但是北方有准备吗?想一想,战争初期形势会怎样呢?
师:尽管北方在很多方面占优势,但战争初期却为什么一再失利?
提示:失利原因(1、南方军队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2、缺乏优秀将领)
师:假如你是林肯,你会如何做?林肯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
3、转折
展示《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条文,引导学生思考两部法律文献起到了什么作用?林肯颁布这些法律文件对战争起到了什么效果?
提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大批黑人奴隶逃到南方,加入联邦军队。随着工人、农民和黑人积极加入联邦军作战,北方的战斗力大大增强。1863年,战局向着有利于北方转变。
4、结束
师: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说说葛底斯堡反击战,北方军队的反攻,以及最后南方军队放下武器,标志着北方军队的胜利。
三、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师:想一想,美国内战有什么性质?它对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保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合作探究
通过“知识拓展”讲述林肯在华盛顿一个剧院看戏时被一名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的史实,出示林肯遇刺图片等等,让学生思考: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请正确评价林肯。
篇13:《美国的建立》教案
《美国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对殖民地的压制和盘剥;北美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而且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美国联邦宪法,使学生认识到:1781年宪法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经过几次修改,至今仍在使用。
3.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立在奴役基础上的殖民统治迟滞了北美社会的进步,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自立的愿望;美国的建立,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也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只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自强不息是一个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教学建议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对现代美国的了解较多的现实,教学可从当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地位入手,从而引导学生走进200多年前的独立前后的美国。也可从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的国旗入手。还可从本节的阶段特征与知识归纳入手。
教材地位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的第一次革命”。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从这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它给欧洲中等阶级敲响了警钟。
重点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把握战争性质、历史意义,了解战争进程的关键;而1787年宪法则是了解美国政体、政治的突破口。所以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材阅读、图片、文字资料的提供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共同规律。通过图片(如:早期殖民扩张图、英国在北美的拓殖图、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等)、文字资料(教材中《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潘恩的《常识》)和教学课件(见媒体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性质、意义,分析、评价1787年宪法。在分析、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产阶级的作用时,要注意从时代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避免把其保守性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局限性(因为,当时北美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正在上升的革命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获得更多的革命成果)。
难点分析
对宪法的评价。1787年宪法体现独立革命的重大成就,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此宪法,使学生懂得一定的历史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1787年宪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1787年宪法》的文字性材料(即参、众两院的选举办法),了解美国政治的民主性、阶级性、种族性;重点通过图示法介绍美国行政、司法、立法机构的建设、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图示详见课件):即“制约与平衡”(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篇14:美国作文教学一瞥
美国作文教学一瞥
[作者] 张良田
[内容]
美国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WRITING:Research,Theory,and Applications》),作者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Stephen D Krasken)。它属于“语文教学法丛书”中间的一本。在边读边译的过程中,我把它与我国的作文教学研究相比较,收获颇多。评介这本书,将有助于语文教学界获得一些新鲜观点。
这部书由“作文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作文能力与作文训练”、“作文教学的途径”三部分构成,另含一个附论:“第二语言的作文问题。”这里介绍前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对近年来美国的各种作文教学研究结论进行概述,围绕“阅读能否帮助发展作文能力”、“作文训练能否帮助发展作文能力”、“作文能力能否进行专门训练”、“学生中的优秀写作者与低能写作者之间的作文行为有何不同”和“学生中的优秀写作者与其作文本身有何特别不同的关系”等问题,采用“对比班”与“实验班”相比较的研究方法,得出了如下观点:
1.增加作文训练的次数只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有益,但对发展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熟练程度帮助不大;
2.学生自发的课外兴趣阅读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3.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多作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迅速提高与发展;
4.学生作文技能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等因素是可以并且能够教会的,但其他因素教不会;
5.作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即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确有效果,但教师在家里或办公室批改作文后再发给学生,则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什么作用;
6.语法教学指导对于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毫无帮助;
7.学生中优秀写作者作文时大多花较多时间构思、复读和修改;
8.学生作文总是“受题目的束缚”,很少花时间考虑自己文章的读者,应像专业作家一样,花较多时间考虑所写东西对读者的影响,即怎样把自己观点传送给读者、读者需要怎样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什么东西能引起读者兴趣等问题。
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之相应的、能够提供给作文教学并能帮助学生获得作文能力的理论――清楚表达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之所以自发兴趣阅读能帮助发展写作能力,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时获得了一种“为读者而写作”的感觉。这种感受“是受潜意识支配而获得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获得写作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获得写作能力后的结果”。因此,本书提出:“学习怎样为报纸撰稿,你必须读报,仅仅只阅读课本是不够的;为杂志撰稿,则宁愿浏览杂志,而不应学习相应的写作教程;要写诗,就读诗;要写富有创见的`读书报告,最好查阅读书笔记。”同时,这种理论认为,作文时,最关键的是明确写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当目标明确后,再明确读者对象,即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这样,写作者只需面对理想中的读者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就够了,文章自然能写好。正因为这样,这种理论还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好是让学生读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目标最明确,读者对象也容易确定。
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写作教学的建议。这些建议,也可以说是写作教学的一些途径。具体内容为:
1.高水平的写作能力不能在短时期内形成;
2.发展写作能力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读大量课外读物;
3.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而写作逐渐转化为读者而写作;
4.教师不应让学生迷信作文技巧之类的教条;
5.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是错误的;
6.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排斥一定数量的纯粹写作练习;
7.应让学生在作文前至少有一个粗略的文章线索或者计划,并作好随着写作和思想的发展改变线索的准备;
8.学生作文时,不要让他过早地整理草稿,应把运用技巧、措辞和标点的推敲推迟到对自己的文章内容满意的时候去做;
9.要让学生写作时在头脑中有文章的整体轮廓;
10.教师的写作指导不应该专注于直接的形式教学,而应该代之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形式的经验知识,给学生提供能够促进思想的清楚表达程序。
从以上述说可看出,这本作文教学论著尽管篇幅不大,但其含量颇大,几乎涉及了作文教学的各种问题,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鲜观点与训练途径(当然有些观点笔者不尽同意),与我国同类论著比较起来,它也表现出了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的研究角度与我们的不同。它研究写作教学,不仅研究写作的心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训练,还研究写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特别地还研究学生中的优秀写作者与低能写作者的区别。这样一来,研究作文教学的层次便有了深度,并能切中作文教学中的要害问题。
第二,它的研究方法与我们的不同。它基本上是采用“对比班”与“实验班”相比较的实验研究法,每一研究问题均采用对比实验方法进行探讨,并提供一系列的数据,然后抽出结论,提出写作教学的基本主张。这种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可以信赖与接受。
第三,它的表述方式也与我们的不同。它基本上运用说明方法行文,很少逻辑思辨性的议论文字;在运用说明方法时,它也大多引用现成的研究结论,罗列数据,列出表格,很少阐发与生发。正因为这点,使其研究结论显得真实可靠,也使它更像一部科学论著。老实说,这本书里得出的许多结论,提出的许多途径,在我们的同类著作里也有,但总的印象是它的表述方式更亲切自然,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与理解。
篇15:美国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这个概念来自美国这个拥有150多种语言的移民国家。美国国会于1968年即通过了关于双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法案。当时的美国国土上的学生现状是: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事实上不能和那些同龄的但却精通英语的伙伴拥有同等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机会,这种英语对话和理解能力的缺陷使得这些学生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美国的双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法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
实施双语教学最初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是说西班牙语的中美洲国家(尤其是墨西哥)的移民及其后裔。他们是美国最大的非英语移民人群,急需语言的引导,以期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机会。这也就是美国双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法案的实施目的:使不同母语的孩子具有与美国孩子入学时所要求达到的相当的学业水准,帮助这些孩子掌握英语,帮助他们掌握挑战所有科目未知领域的能力。
鉴于美国各州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实际情况,各州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法案的实施又有其相对独立性。以我在美期间工作的纽约州来说,中学与小学实施双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法案的做法就不一样。美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家认为,11周岁以前的孩子,语言的可塑性很强,不必非入双语班不可。因此,小学生进双语或全英语班,以自愿申请为依据;中学阶段,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入不同程度的双语班。我在纽约市第1学区(即Chinatown学区)的中小学工作过一段时间,这里的学生以中国移民及其后裔居多,那些刚到美国不满1年却已达到中学入学年龄的学生均进入了双语班。学生走出双语班的时间则因人而宜,通过英语考试者即可进入正常的全英语班,这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及融合有很大好处。中学部最长年限的双语班为三年,三年学习之后学生自动进入正常班。
Chinatown学区中学双语班的教师是清一色会说中英文的中国移民。这些教师中有的原来就是中学教师,他们对自己的学科知识掌握比较透彻,也熟知怎样用双语表达学科知识;有的原来是工程技术人员或对某一领域有较高的掌握水平,在美工作若干时间后能对双语自如运用。较强的师资力量,英中结合的语言表达,加上特殊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英语课,让双语班的学生从最基础的英语学起,扎扎实实地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
篇16:美国作文教学一瞥
美国作文教学一瞥
美国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WRITING:Research,Theory,and Applications》), 作者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Stephen D Krasken)。它属于“语文教学法丛书”中间的 一本。在边读边译的过程中,我把它与我国的作文教学研究相比较,收获颇多。评介这本书,将有助于语文教 学界获得一些新鲜观点。
这部书由“作文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作文能力与作文训练”、“作文教学的'途径”三部分构成,另 含一个附论:“第二语言的作文问题。”这里介绍前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对近年来美国的各种作文教学研究结论进行概述,围绕“阅读能否帮助发展作文能力”、“作 文训练能否帮助发展作文能力”、“作文能力能否进行专门训练”、“学生中的优秀写作者与低能写作者之间 的作文行为有何不同”和“学生中的优秀写作者与其作文本身有何特别不同的关系”等问题,采用“对比班” 与“实验班”相比较的研究方法,得出了如下观点:
1.增加作文训练的次数只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有益,但对发展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熟练程 度帮助不大;
2.学生自发的课外兴趣阅读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 作文能力更有效;
3.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多作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迅速提 高与发展;
4.学生作文技能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等因素是可以并且能够教会的,但其他因素教不会;
5.作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即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确
[1] [2] [3] [4]
【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美国》教案
4.春节的传统习俗
5.大寒时节传统习俗
7.除夕民间传统习俗
10.元旦传统习俗吃饺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