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家乡”阅读习题及答案
“仙女下凡辛苦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诗歌的家乡”阅读习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诗歌的家乡”阅读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诗歌的家乡”阅读习题及答案
“诗歌的家乡”阅读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达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分)
小题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3分)
小题4: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场面。
小题1: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有“多”才能显得准确精当。
小题1:“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或“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小题1:这样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小题1: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场景内容,这里能概括“山野对歌”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语言准确性的考查。说明性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多”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用语的准确性。
小题1:学生感知文本,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这里可概括出三种类型。
小题1:这里用的是工笔细描的手法,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篇2:短篇阅读习题及答案
短篇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
②我们不可能也绝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世,作为人,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语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这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与煎熬。我们承受着,承受着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
③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收敛;是为寻求迸发所做的自我蓄结。
④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而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⑤生为人,我们需要承受,也只有承受。
1.用|标出全文的结构层次。(直接标在下面的序号中)(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结合上下文说说②段画线句子中风霜雨雪与鲜花硕果不能互换的原因。(2分)
3.分析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2分)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2分)
5.根据全文内容,你为这篇文章拟写的标题是 。(2分)
答案:
1.(3分)(每处1分)①|②|③④|⑤
2.(2分)(答对1点的满分,答出2个以上要点加1分)
①保持行文思路一致,与上下文的恶意与善待苦涩而美丽先从负面说,再从正面说的顺序相照应。
②先后顺序不同,读文时得到的心理暗示也不同。后说风霜雨雪容易带给人前途未卜的心理暗示;后说鲜花硕果容易带给人前途光明的心理暗示。
③表明先有风霜雨雪,才能换来鲜花硕果的哲理。
3.(2分)比喻论证(答成道理论证得1分)
4.(2分)①比喻贴切 ②句式整齐 ③用词讲究 ④语言严密(未举例扣1分)
5.(2分)示例:承受
篇3: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篇4: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念念有词B.心无杂念C.念念不忘D.念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欣然:
(2)遂至承天寺 遂: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
【小题1】 C(2分)
【小题2】(1)欣然:愉快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3分)
【小题3】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小题4】 D(2分)
篇5: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2分)
▲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
试题答案: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0. 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
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
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
篇6: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江西雨景?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4分)
(2)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 《登城》写的是和风细雨,《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2)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篇7: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唐多令
(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8.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9.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8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9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篇8: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除夜
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有怀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白诗首联、崔诗歌尾联分别点明了题旨,请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
答:
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白诗首联点题,写出年末而漂泊在外、有家难归的情形,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2分)崔诗尾联点题,前三联写诗人在三巴路上跋涉的艰辛和孤灯下只与僮仆相伴的孤独,结尾才点出是除夕,这样写既照应了标题,又使诗人的感情更推进了一层。(2分)
2.白诗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思乡思亲的浓浓伤感之情。(2分)崔诗是除夕之夜旅居的感怀,侧重抒发了作者羁旅在外的孤苦心境。(2分)
崔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篇9: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哭李商隐(其二)
[唐]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 踠:屈曲,弯曲。
(1)本诗题作“哭李商隐”,一“哭”字极写作者内心的悲痛。请结合全诗,说说“哭”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又送文星入夜台”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遭遇。
(2)“又”字表示多次,重复,表达出才子不遇、赍志而殁情况的普遍性,表达对普天下才子不幸命运的哀痛以及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篇10: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分)
参考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 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4分)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 联系不必取长途。(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篇11:《 农民》阅读习题及答案
《 农民》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奶奶是唯一的纯粹的农民。她没有读过书,一辈子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好像一辈子也没能用得上自己写名字。我曾经这样写过她,“我的祖母,这个没裹小脚的老太婆/听不懂普通话喊她的名字/曾颠倒着我的教科书,绕过父亲的屁股/把隔了二十年的巴掌重重落下”。我并没有对她怀有一丝的不敬,而是对这个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人的无限敬意,没有她无怨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在家族谱系里的光荣。我觉得她是会写字的,她是用脚印在土地上写字。那字的厚实和美丽,远远胜过我所有习得的东方书写。
②在乡下,只剩我奶奶一个人住在那里,只有她不愿意离开那个在我看来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那里真的没什么了,除了和城市不远的阳光、雨水和天气,我想她离不开的大概是她的耕作记忆。离开这些记忆,她无法适应其他的生活。在她眼里,昔日平原上生态系统的繁荣仿佛还没有变成过去时:稻草、麦秸烧成的灶膛灰正扒入簸箕,铺向潮湿的羊圈,羊吃剩的草料和粪便组成了农业中国原始的绿肥,喂养着麦地和水稻田。
③奶奶似乎看不见那些崭新的“补丁”,越来越多的补丁把以前的部分衬托得看起来更像补丁,她看见的是乡村这件衣服上最后的布料:自留地(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基本以小个头块为主,用以种植瓜果蔬菜自给),奶奶很满足国家给她的这块乐土。自留地虽然在屋子外面,好像也在屋子里面,她觉得这地就是她的。她还在这块比我童年时玩的七巧板大不了多少的土地上,继续播种子,收获着四季的蔬菜,她觉得这比和儿孙生活在一起更重要。如果还有其他留下来的原因的话,就是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她在自留地里撇了几平方米出来,除了为子孙的拜祭留下一些清晰而宽敞的线索外,她顺便提前在他的右侧安顿好了,她觉得那里就是她的归宿。
④每年撕下月历的第十一张,一年又剩得空荡荡的了。每年的空荡荡依然在一个简单却又粗暴的“拆”字动作里,刈断着生殖,长高的是那些银行、医院、写字楼……奔流不息的长江两岸,对称地长满了中国农民无可奈何的表情,我见过无数张,其实就是同一张,那是奶奶衰弱的脸。无论是那只独来独往的翠鸟,还是群居的麻雀,我总能看到被风吹得凌乱的羽毛,看见它们眼睛里弥漫的在故土之地不该出现的旅人般的仆仆风尘,以及基本生存的艰辛里失去的从容。关于我的故土,八十年代开始有了记忆的我有幸经历了二十年间病变般分娩的疼痛,这也可以说是某种不幸。我仿佛目睹着无辜的生母忍受着这个国家多年前的一种律法:凌迟。
⑤奶奶,你只是一个农民,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唯一的纯粹的'农民,你知道土地病了吗?土地喊疼,野花梦见了它的尖叫。土地病了,没有看病的诊所,没有看病的好大夫,土地究竟生了什么病?奶奶,你以前老给我讲故事,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也想给你讲个故事,让你明白土地生病的道理。我想啊想,我想起从前有个皇帝,是梁孝元皇帝,他写了一本书,那书的名字叫《金楼子》,书里有个故事,故事说: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奶奶,如果你想想这个时代,把故事里的羊换成土,你想想,是否也知道土地生了什么病?我想来想去,你还是不会明白的。
⑥奶奶,你看你没出息的孙子,用这么文绉绉的话,欺负没读过书的你。所以,我只能说“跟随你咳嗽的,还有那两只/大个子的喜鹊/奶奶,它们是孝顺的子孙/我们都变成了客人”,它们永远爱你和你身后曾经的田野,那种力量让我逼视自己时感到这些年使用汉语的羞愧。
选自(《散文》 年 5 期)
16.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 分)
(1)越来越多的补丁把以前的部分衬托得看起来更像补丁。(2 分)
参考答案:占用土地建立起来的房屋使没有建房屋的地方更像补丁。(1分)说明土地减少的情
况非常严重。(1分)
(2)我见过无数张,其实就是同一张,那是奶奶衰弱的脸。(2 分)
参考答案:农民们也都是像奶奶一样,衰弱无助(1分),没有办法保护自己土地(1分)。
本题考查体会、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17.奶奶作为一个纯粹的农民,具有哪些特点?(5 分)
参考答案:①勤劳。她是用脚印在土地上写字。
②热爱土地。她离不开她生活劳动的土地和生活。奶奶的自留地虽然在屋子外面,好像也在屋子里面,她觉得这地就是她的。她在爷爷的坟墓边留下安葬自己的地方,觉得那里就是她的归宿。
③朴素、知足,没有奢求。奶奶很满足在小小的自留地上的劳作,眷恋自然简单的农村生活。
答出任何 1点得2分,两点即可得 5分。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18.本文借写奶奶这位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唯一的纯粹的农民,表达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参考答案:(1)揭露贪得无厌、粗暴的城市文明对农村的破坏。(既有直接的描述,如在一个简单却又粗暴的“拆”字动作里;也有间接表述,如独来独往的翠鸟等;还有引用梁孝元皇帝《金楼子》中的故事)
(2)表达对简朴自然从容的农耕生活和淳朴的人情的赞美和怀念。(如昔日平原上生态系统的繁荣仿佛还没有变成过去时,基本生存的艰辛里失去的从容等)
(3)表达自己对农村淳朴人情、生活已感到陌生的愧疚,希望人们都能进行反省。(如我们都变成了客人,让我逼视自己时感到这些年使用汉语的羞愧等)
每点 2分,要结合文本分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补充:“深刻用意”关键信息:
1、对农耕生活的怀念;
2、对淳朴人情的
3、对城市文明的揭露;
4、对远离农村的愧疚。
答到 3 点给 5 分,答到 4 点给 6 分;若只答赞美;一些事实或现象,酌情给 1-2 分,因为不能解释“深刻用意”。
篇12:《阆中》阅读习题及答案
《阆中》阅读习题及答案
(1)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
(2)一扇扇的门响动起来,明清时的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雨的洒落,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油。一条狗从一个门缝钻出来,向空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一个女孩的出现要比它显得从容,打伞的女孩,像飘逸于多少年前的哪个角落。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两千三百年就在这新鲜迷离中过去了。
(3)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不只是醋香,或许还有张飞牛肉。张飞守阆中多年,这里就有了一种既强体又出味的牛肉做法。早饭时还有一种清气盎然的荷包,那是桑叶包着的带有田野味道的黏黄米糕。边鱼也是吃到的极美味的一种鱼,这种鱼是嘉陵江的特产。
(4)站在滕王阁四下望去,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以前阆中每个街巷中心都有一座搂,一个叫吴宓的清人登上我站立的地方,看到的还是“江山十二楼”,现在剩下两座楼阁的街市规模,仍让我欣欣然荡荡然。
(5)这时看见了嘉陵江,像女子名字的江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崇山峻岭中奔涌,到这里却以极美的身段展现出她的丰姿。三面环城的江上起了水汽,晕晕的,似一层纱,带有惺忪的'妩媚。哪里一个女子在喊叫,喊的什么听不懂,抑扬顿挫的尾声极快就沉进了江里。而后哪个巷口又有人叫喊,声音的开始像从水中弹起来。灰色的云团裂过一道闪电,龙一样滚过古城上空。这些都让我陷入了一种神秘状态中。
(6)当地的朋友小陈说,他小时在江边还看到过爷爷拉纤的身影,一群人和一群号子艰难地拉着一条大船前行。一条条船拉过了滩头,船上的人就上岸喝茶买酒,吃张飞牛肉,或住上个三五日。也有人喜欢上城中的女子,干脆置房买舍,住下不走。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7)远眺,是一片桑林的海,翠青的叶片即时变成阆中人身上的锦绣。连通着丝绸之路的古道,将阆中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还有一些是顺着嘉陵江去往南洋。我努力想象当年的马队相携于途的身影,看不到了,他们消失在了千百年的时空中。
(8)山水与名士总有着某种相通的缘由。这个曾是巴郡首府的地方,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有走出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处处轩窗临锦屏”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若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至于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他是把阆中错过了。故乡是一个美妙的理想世界,自古至今阆中之所以能成为那么多人的居留之所,说明阆中是一个既适于古人审美趋向,又合乎现代精神气质的所在。
(9)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张飞庙及那些作坊,我觉得阆中的“阆”就在于“门”字里的“良”,那自然的生活,那清阔的江水,那千古遗留的民风,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走出的女子。如此多的“良”,当然是该叫“阆中”了。
(10)晚间,雨后的空气更显晴朗温润,一缕月光从云层里斜照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明亮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漂到哪片瓦上,瓦上就会亮闪一片。
(11)解一只小舟入水,不知是江在行还是岸在行。岸上的景物一映水中,包括房子、房子里的灯、灯透出的人影。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月亮在水中晃了晃又聚合起来,如一枚古镜。
(12)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
(选自《南充日报》,2010年6月2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阆(làng)中:地名,在四川省。
1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开头以圆润的雨声切入,为古城阆中营造了一种润湿幽静的意境,奠定了本文怀古的感情基调,文段具有很强的情景感和可读性。
B.“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巧妙而形象的比喻,赋予了瓦片以鲜活的生命,使文章颇具情趣。
C.古城大院多,自然门就多,自然的生活、古朴的民风包含着多重的“良”,所以古城取名为“阆中”;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D.“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这里紧承上文的听觉、视觉转向嗅觉,为读者展示阆中的独特魅力。
E.文章虚实结合,既有眼前的实景描写,又有对历史的追忆联想,迷人的环境、如诗般的意境,给读者以穿越时空、如梦似幻的感觉。
19.用词语或短语概括阆中的特点。(不超过三点。3分)
20.请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8. B、C(选对一个3分,选对两个5分。B为比拟;C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并非大家的共识。)(5分)
19.幽静(环境清幽,生活宁静),秀美(景致动人,风景如画),古典(古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神秘(神奇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丰饶,宜居。(答对三点即可,一点1分,共3分)(3分)
20.(1)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而美好;(2)嘉陵江的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让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能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
【“诗歌的家乡”阅读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0.《将进酒》习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