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是烤肠先动的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方便大家学习。
篇1:《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①城此州,苟外水可引,何待今日?无为虚费劳人也!”几不答。未几,水果至,凿五池于通逵,民大便利。
孙沔荐其才堪将帅,换②如京使、知宁州。俗喜巫,军校仗妖法结其徒,乱有日。几使他兵伏垒门以伺,夜半尽禽之。侬智高犯岭南,几上书愿自效,以为广东、西捉杀。道闻蒋偕、张忠战没,疾驰至长沙,见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千,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进皇城使、知泾州。陛见,辞以母老,丐复文阶归养。仁宗谕之曰:“泾,内地也,将母莫便焉。”命特赐冠帔。曾公亮荐之,复以嘉州团练使为太原、泾原路总管。
夏人寇周家堡,转运使陈述古摄渭帅,几移文索援兵,不听,率诸将偕请,又不听,乃趣以手书。述古怒,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朝廷以总管非转运使所得徙置,遣御史出按,述古黜,几亦改鄜州。召判三班院。边吏告夏人趋大顺,英宗问几。几曰:“大顺天险,非夏人可得近,正恐与赵明为仇尔。”帝曰: “明之子奔马入城,几为所掩,卿料敌一何神也。”以为秦凤总管。
几得谢二十年,放旷嵩、少间,间与人语边事,谓张耒曰:“比见诏书禁边吏夜饮。此曹一旦有急,将使输其肝脑,而平日禁其为乐,为今役者不亦难乎?夫椎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耒敬识其语。再加通议大夫,卒,年八十一。
其议乐律最善。尝游佛寺,闻钟声,曰:“声澌而悲,主者且不利。”是夕,主僧死。在保州,闻角声,曰:“宫微而商离,至秋,守臣忧之。”及期,几遇疾。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注】①郭汾阳:指唐名将郭子仪。安史之乱平息后,郭子仪功封汾阳王,故称。②换:以文职换为武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邠地卤,民病远汲 病:怨恨
B.辞以母老,丐复文阶归养 丐:乞求
C.又不听,乃趣以手书 趣:催促
D.耒敬识其语 识:记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几使他兵伏垒门以伺 作师说以贻之
B.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 若属皆且为所虏
C.间与人语边事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宫微而商离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B.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C.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D.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几小时候性情豪放不羁,与众不同,长大后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发奋读书考中进士,经范仲淹征辟做了邠州通判,从此踏入仕途。
B.刘几在宁州机智地擒获借妖法作乱的军校,在岭南战事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狄青出谋划策。击败侬智高,这都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C.刘几辞官后,虽然身处乡野,仍关心国事。有时会和人谈起边疆的军情,对于诏书禁止边关官吏夜间喝酒一事,刘几不完全赞同。
D.刘几精通乐律,曾游佛寺听到钟声,预料寺中主持会有不幸,结果应验;听到号角,预料守臣有忧患,到了秋天。他自己患病去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郭汾阳城此州,苟外水可引,何待今日?无为虚费劳人也!(3分)
(2)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千,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3分)
(3)夫椎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4分)
参考答案:
9.A(病:苦于)
10.A(都表目的,可译为“来”;B并且、而且/将要;C介词,“和”/连词,“和”;D表并列/表转折)
11.C(正确标点为: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差距,自辰至已,胜负未决)
12.D(“他自己患病去世”错误,他在保州只是患了病,前文写他去世是在做通议大夫的时候)
13.(1)自从郭子仪在邠州建城,如果外面的水可以引入,怎么会等到今天呢?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了!(3分,“城”“苟”“虚费劳人”各1分)
(2)刘几向锹青建议,派出五千精锐骑兵,分左右两翼攻击敌军的主力,贼军惊骇溃退。(3分,“劲”“中坚”“溃”各1分)
(3)杀牛斟酒,丰厚地犒赏他们,使他们休息调养,并不是想把酒足饭饱当作恩德,而是用来增强士气。(4分,“A”“休养”“德”“所以”各1分)
(刘)几字伯邦,小时候为人豪放,特立独行,长大后改变志趣行为而读书,考中进士。应范仲淹的征召,到邠州做通判。邠州土地盐碱,百姓苦于到远处取水,刘几疏通渠道引水注入城中。工程开始的时候,宾客说:“自从郭子仪在邠州建城,如果外面的水可以引入,怎么会等到今天呢?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了!”刘几没有回应。不久,水果然引到,在大路旁边凿了五个水池,百姓大为便利。
孙沔举荐他才能可以和将帅相比,改为武官如京使、知宁州。宁州风俗喜好巫术,军校依仗妖法聚集党徒,为非作歹有了一段时间。刘几派其他军队埋伏在营垒门口来等侯,半夜里全部擒获了他们。侬智高侵犯岭南,刘几上书希望自己能够效力,被任命为广东西捉杀,途中听到蒋偕、张忠战死,快速奔驰到长沙,见狄青说:“贼军如果退守到巢穴,瘴毒刚刚兴起,应当班师回去等待时机再起兵。如果恃仗着胜利求战,那就被打败。”贼军出动全部兵力,双方在归仁铺大战。前锋孙节战死,刘几率领右军搏斗,自辰时到已时,还没有分出胜负,刘几向狄青建议,派出五千精锐骑兵,分左右两翼攻击敌军的主力,贼军惊骇溃退。升为皇城使、知泾州,入朝求见,用母亲年老的理由辞谢,请求恢复A官官阶回乡奉养。仁宗告诉他说:“泾州,是内地,携带母亲没有比这里更方便的了。”皇帝命令特意赏赐刘几母亲冠帔。曾公亮推荐他,又以嘉州团练使的身份担任太原、泾AA总管。
西夏人侵犯周家堡,转运使陈述古代理渭帅,刘几发文书索要援兵,陈述古不听从,刘几率领诸将一同请求,他又不听,刘几就亲笔写信催促。陈述古恼怒,调刘几到了凤翔,并且弹劾他生事端。朝廷因为总管不是转运使能够随意调动安置的,派遣御史出京监察,陈述古被贬退,刘几也败任A州。后来,召回京城通判三班院。边境官吏报靠西夏人向大顺进军,英宗询问刘几。刘几说:“大顺是天险,不是西夏人可以接近的,恐怕是正好和赵明为仇人摆了。”皇帝说:“赵明的儿子骑马入城,差点儿被袭击,你推料敌人是多么神奇啊。”任命他为秦凤总管。
刘几能够辞官达二十年,在嵩山、少室山一带游历,有时和人谈论边疆事务,对张耒说:“近年来看到诏书禁止边境官吏夜间饮酒。这些人,一旦有紧急情况,就要让他们贡献出其生命,而平时禁止他们娱乐,做当今服役的人不也太难了吗?杀牛斟酒,丰厚地犒赏他们,使他休息调养,并不是想把喝醉饱餐当作恩德,而是用来增强士气的。”张耒恭敬地记下了他的话。再加通议大夫,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他议论乐律最为出色。曾游览佛寺,听到钟声,说:“声音沙哑又悲哀,主持人即将有不幸。”当天晚上,主持僧人死去。他镇守保州时,听到号角声,曰:“宫调微弱而商调偏离,到了秋天,镇守的官员将有忧患。”到了秋天,刘几果然患了病。
篇2:《刘知几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知几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诏可。
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B.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C.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D.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几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几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考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几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5分)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5分)
参考答案
4 D
5 C(谥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6.B(未受重用)
7.(1)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5分。“病”:忧虑、担心; “尚”:主张、观点、推崇的想法;“偃蹇”:不顺、困顿、艰难;“罢去”:离职。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2)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5分。“然”:赞成、同意、认为是对的、正确的; “质辩”:提出辩驳;“阿”:曲从、迎合、阿附;“黜”:废除。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参考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 讽谏“每年大赦一次,或者隔一年大赦一次,人格卑下的人幸运了,人格高尚的人就不幸了。”又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苏味道、李峤读后感叹道:“陆机的《豪士赋》也比不上。”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上奏请求离职。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刘子玄内心感到有没能表达的东西,于是把编撰国史的责任委托给吴兢,另外去撰写《刘氏家史》和《谱考》。皇帝推崇汉民族是陆终的后裔,而不是尧的后人。彭城丛亭里诸刘,楚孝王刘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曾经评论《孝经》郑氏著述不是郑康成作的注,并举了十二条事例证明它的错误,应当把秦以前的文献典籍当作正统;《易》没有子夏的传本,《老子》书著也没有河上公的注本,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诏可。
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刘子玄掌管编修国史一职将近三十年,官职虽然有变迁,职责仍和以前一样。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问:“自古以来文人多,史官少,为什么呢?” 刘知几回答说:史官需要擅长三个方面:才能,学问和对历史的看法。世上很少有人三者兼具的,所以史官少。有学问没有才能,就像愚笨的商人拿着钱,却不能增殖财货;有才能没有学问,就像灵巧的工匠没有好木材和好工具,不能建成房屋。好的坏的一定记录,让骄横的君主和心怀异心的臣子知道害怕,这就不用再做什么了。” 时人把它当作确切的评论。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篇3:《苏东坡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苏东坡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身趟水到武卫营,唤来了卒长,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缘于苏东坡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
17.第一段划线句有何作用?(4分)
18.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其具体作用。(5分)
19.苏东坡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些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7、答案:含义:①指“我”撰写工作总结的思考角度;②指官场上下级之间看待某一问题的角度;③老张“灵活”处理问题的角度。(3分)作用: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弄虚作假,掩饰错误,逃避责任的荒唐行为。(2分)
18、答案:不正确。这是回避现实,逃避责罚的表现。(1分)老张的做法虽然能够转换角度,使得“坏事”变“好事”,但这是在讨好领导,不利于解决问题。(2分)如果长期这样势必造成弄虚作假,欺下瞒上的官僚作风的盛行。(2分)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这种不良现象只有坚决抵制,才能创造出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1分)
19.答案:文第一段划线句交代了徐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分)为下文写黄河决口,洪灾产生,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做了铺垫。(2分)
篇4:《新唐书刘知几传》的阅读与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诏可。
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篇5:《新唐书刘知几传》的阅读与答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B.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C.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D.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几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几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考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几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5分)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5分)
4 D
5 C(谥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6.B(未受重用)
7.(1)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5分。“病”:忧虑、担心; “尚”:主张、观点、推崇的想法;“偃蹇”:不顺、困顿、艰难;“罢去”:离职。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2)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5分。“然”:赞成、同意、认为是对的、正确的; “质辩”:提出辩驳;“阿”:曲从、迎合、阿附;“黜”:废除。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文言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 讽谏“每年大赦一次,或者隔一年大赦一次,人格卑下的人幸运了,人格高尚的人就不幸了。”又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苏味道、李峤读后感叹道:“陆机的《豪士赋》也比不上。”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上奏请求离职。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刘子玄内心感到有没能表达的东西,于是把编撰国史的责任委托给吴兢,另外去撰写《刘氏家史》和《谱考》。皇帝推崇汉民族是陆终的后裔,而不是尧的后人。彭城丛亭里诸刘,楚孝王刘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曾经评论《孝经》郑氏著述不是郑康成作的注,并举了十二条事例证明它的错误,应当把秦以前的文献典籍当作正统;《易》没有子夏的传本,《老子》书著也没有河上公的注本,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诏可。
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刘子玄掌管编修国史一职将近三十年,官职虽然有变迁,职责仍和以前一样。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问:“自古以来文人多,史官少,为什么呢?” 刘知几回答说:史官需要擅长三个方面:才能,学问和对历史的看法。世上很少有人三者兼具的,所以史官少。有学问没有才能,就像愚笨的商人拿着钱,却不能增殖财货;有才能没有学问,就像灵巧的工匠没有好木材和好工具,不能建成房屋。好的坏的一定记录,让骄横的君主和心怀异心的臣子知道害怕,这就不用再做什么了。” 时人把它当作确切的评论。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篇6:穆修传阅读及习题答案
穆修传阅读及习题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题
穆修,字伯长,郓州人。幼嗜学,不事章句。真宗东封,诏举齐、鲁经行之士,修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中道亡至京师,叩登闻鼓诉冤,不报。居贬所岁余,遇赦得释,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久之,补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明道中,卒。
修性刚介,好论斥时病,诋诮权贵,人欲与交结,往往拒之。张知白守亳,亳有豪士作佛庙成,知白使人召修作记,记成,不书士名。士以白金五百遗修为寿,且求载名于记,修投金庭下,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且曰:“吾宁糊口为旅人,终不以匪人污吾文也。”宰相欲识修,且将用为学官,修终不往见。母死,自负榇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
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
庆历中,祖无择访得所著诗、书、序、记、志等数十首,集为三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嗜学,不事章句 事:研究
B中道亡至京师 亡:逃跑
C张知白守亳 守:太守
D自负榇以葬 负:背负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求载名于记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B.士谢之,终不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士以白金五百遗修为寿 耕植不足以自给
D.居贬所岁余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2分)
①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4分)
②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4分)
③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4分)
参考答案:
11.C(守:任太守)
12.A(A都是“在”的意思 B 代词 他/动词 去 往 C 介词 用/来 D 地方 处所/所字结构)
13.①穆修自负才学,和同僚关系多有矛盾,通判嫉恨他,唆使人诬告他,穆修受到罪责,贬到池州任职。(“负”“龃龉”“忌”各一分,句意一分)
②(穆修)接母亲到京城居住,不时外出乞讨来供养母亲。(“迎”“间”“给养”各一分,句意一分)
③此时穆修独以善于写作古文著称,苏舜钦兄弟经常与穆修来往。(“于是”“称”“游”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穆修,字伯长,(山东)郓州人氏。自幼好学,(但是)不钻研(当时流行的)文章词句。真宗皇帝封禅泰山时,下诏(让地方)举荐齐、鲁地区读书人,穆修得到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出任参军。穆修自负才学,和同僚关系多有矛盾,通判嫉恨他,唆使人诬告他,穆修受到罪责,贬到池州任职。去池州路上,逃到京城,击打登闻鼓诉冤告御状,没有得到回复。居住在受贬地方一年多,遇到大赦得到了赦免,接母亲到京城居住,不时外出乞讨来供养母亲。很久之后,得到补颍州文学参军的官职,迁往(河南)蔡州。明道中,死去。
穆修性格刚直,喜欢谈论斥责当时的社会弊端,诋毁讥笑有权有势的人,人若和他结交,往往被拒绝。张知白任(安徽)亳州太守,亳州有豪士捐建的.佛庙完工,张知白差遣人召穆修作纪念文章,文章写成,不写那个豪士的名字。豪士用白银五百两送来给穆修做寿,而且企求在文章之上记载自己的名字,穆修将白银丢到院子外边,(俶装去郡....)潇洒地离开郡城。豪士向他作揖,始终不肯接受,还说:“我宁愿以游走江湖来糊口,也不会让行为不正玷污我的文字。”当时宰相想结识穆修,而且准备任用穆修为学官,穆修一直没有去拜会宰相。穆修母死后,自己背负棺材下葬,(丧事期间)每天诵念《孝经》、《丧记》,不用和尚做佛事。
(中国)从五代开始,文章走入没落,唐朝以来,柳宗元开始复兴古文。从此后,杨亿、刘筠偶尔尝试写辞赋,天下读书人风靡跟从。此时穆修独以善于写作古文著称,苏舜钦兄弟经常与穆修来往。穆修虽然穷困到老,然而当时士大夫说起善于写文章的一定说是穆参军。
庆历年间,祖无择寻找到穆修所著诗、书、序、记、志等数十首,收集为三卷(出版)。
篇7:《黄得功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黄得功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黄得功,字虎山,合肥人。出关走辽阳,投大帅为健卒,遂隶辽阳籍。为人忠勇,善骑射,帅拔之帐前亲军。每战辄冲锋,积功至游击。入援山东,升参将;旋充总兵官。得功每临阵,饮酒数斗;深入敌营,不顾生死利害。人呼为黄闯子。崇祯十五年,流寇陷庐、凤郡邑。奉诏镇定远。时献贼潜匿英山、太湖间。得功以骑五千往蹑之,遇于石牌。献忠惧,不战走。得功追及,不尺许,欲生致之,反为逸去。乃收其所掠男女万余人,令各回乡土,以甲仗辎重归朝廷。
寻又讨平叛将刘超,封靖南伯。北京之变,总兵高杰、刘良佐、刘泽清俱避贼,率兵南下。福王初立,开设四藩;兴平伯高杰汛徐、泗,东平伯刘泽清汛淮、阳,广昌伯刘良佐汛凤、寿,而得功晋侯,汛滁、和。其家属则置内地。杰欲得扬州,扬州人拒不听入。督师史可法令寄瓜州,得功寄仪真。会总兵黄蜚过扬州,得功素与蜚善,因率三百骑迎之,至土桥,方缓带蓐食,高杰猝袭之,箭集如雨,得功突围得出,三百骑俱没。杰又袭仪真,不克而退。得功怒,欲攻之,可法中为调解,以为其曲在杰,劝杰出马偿之。得功有母之丧,杰以千金为吊,于是乃以。
大兵渡江,福王至得功营,得功护之甚谨。刘良佐既降,即遣袭王。良佐乃潜结得功部将马得功,使为内应。得功促兵前进,而马得功断浮桥,兵溺死无算。得功不知良佐已降,犹欲就而计事。流矢贯喉,乃引刀自刎。
(选自清·徐秉义著《明末忠烈纪实》卷十二,有删改)
黄得功,号虎山,其先自合肥徙。早孤,与母徐居。少负奇气,胆略过人。年十二,母酿酒熟,窃饮至尽。母责之,笑曰:“偿易耳。”时辽事急,得功持刀杂行伍中,出斩首二级,中赏率得白金五十两,归奉母,曰:“儿以偿酒也。”由是隶经略为亲军,累功至游击。
得功粗猛不识文义。江南初立,王诏书指挥,多出群小。得功得诏纸或对使骂裂之。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己改不旋踵。及专镇封侯,不及一年余而南北转徙,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其军行纪律严,下无敢犯,所至人感其德。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葬仪真方山母墓侧。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八,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生致之,反为逸去 逸:逃跑
B.兴平伯高杰汛徐、泗 汛:驻防
C.犹欲就而计事 就:前往
D.无所一用其力 一:专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收其所掠男女万余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得功素与蜚善 竖子不足与谋
C.儿以偿酒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 为仲卿母所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得功是一位颇富传奇的将领。他年幼而孤,崛起行伍,屡经战伐,军功卓著,最终成为独守藩镇、受人景仰的'侯爵。
B.黄得功有勇猛无畏的英雄气概。每逢作战,他带头冲锋陷阵,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方军营,赢得“黄闯子”的美名。
C.黄得功有顾全大局的宽广胸襟。面对清兵压境,他没有计较高杰对自己部下的杀戮,而是尽职守土,保护新立君王。
D.黄得功能忠烈捐躯于大厦将倾。清军渡江之后,新君流亡军营,众将溃败投敌,而黄得功忠心不改,血染疆场。
7.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功以骑五千往蹑之,遇于石牌。
译文:
(2)寻又讨平叛将刘超,封靖南伯。
译文:
(3)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己改不旋踵。
参考答案:
4.D(D.一:全部。例:长烟一空。)
5.B(B.均为介词,和。A.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D.介词,替,给/“为……所”结构,表被动。)
6.C(C.“没有计较高杰对自己部下的杀戮”错,原文中有“得功怒,欲攻之”一语,事件经过史可法的调解,高杰用千金为黄得功的母亲吊孝,才得以平息。)
7.(1)黄得功用五千骑兵前往镇压他们,在石牌与他们相遇。(关键词:“蹑”1分,“遇于石牌”介宾短语后置1分,语义通顺1分)
(2)不久(黄得功)又讨伐平定叛变将领刘超,被封为靖南伯。(关键词:“寻”1分,“封”被动1分,语义通顺1分)
(3)然而(黄得功)忠贞义烈出自天性,听到有用国家大事来规劝告诫他的,总是克制自己立即改正。(关键词:“规”“旋踵”各1分,“屈”使动用法1分,语义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黄得功,字虎山,合肥人。他出关奔往辽阳,投奔大帅成为一名健卒,于是隶属辽阳籍。他为人忠诚勇敢,擅长骑马射箭,大帅就提拔他为帐前亲军。每逢作战他总是冲杀在前,累积军功升到游击将军。后来入关支援山东,升任参将,不久担任总兵官。黄得功每当要奔赴战场,就喝上几斗酒,深入敌方军营,不顾生死,不计利害,人们喊他黄闯子。崇祯十五年,流窜匪寇攻陷庐江、凤阳两郡县。黄得功奉皇命在定远县镇守。当时张献忠匪帮暗藏在英山县、太湖县之间,黄得功用五千骑兵前往镇压他们,在石牌与他们相遇。张献忠畏惧了,不应战就逃跑。黄得功追上了他,不到尺把远,就想活捉他,反而被他逃脱离开了。黄得功就接管了张献忠所抢掠的一万多男女人员,命令他们各自回到家乡,把武器、辎重收归朝廷。
不久黄得功又讨伐平定叛变将领刘超,被封为靖南伯。福王(朱由崧)新立为帝,开设四藩:兴平伯高杰镇守徐州、泗州,东平伯刘泽清防守淮安、扬州,广昌伯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而黄得功晋升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他们的家属都在内地安置。高杰想得到扬州,可是扬州百姓拒绝而不让他的军队进城。督师史可法就下令高杰住在瓜洲,黄得功住在仪真。恰逢总兵黄蜚路过扬州,黄得功平时与黄蜚交好,就率三百骑兵去迎接他,到了土桥,正要脱下战袍坐下进食,高杰突然出动袭击他们,箭像雨点一样集中射过来,黄得功突破包围终于出逃,三百骑兵全部损失。高杰又偷袭仪真,不能取胜就退去了。黄得功发怒了,想要攻打他,史可法从中间作调解,认为其中的过错在高杰,劝说高杰拿出马匹赔偿黄得功。黄得功遭遇母亲去世,高杰就用千金为他的母亲吊孝,在这种情况下事情才平息了。
清兵大部队渡过长江,福王来到黄得功军营,黄得功非常小心地保护他。刘良佐投降之后,就受派遣袭击福王。刘良佐于是暗中交结黄得功的下属军官马得功,让马得功作内应。黄得功督促士兵前进,可是马得功拆断浮桥,淹死的士兵无法计算。黄得功不知道刘良佐已经投降了,仍然前往刘良佐处商议事务。黄得功被流箭射穿喉咙,于是抽出刀自杀。
(选自清?徐秉义著《明末忠烈纪实》卷十二)
黄得功,号虎山,他的先辈从合肥迁居。黄得功早年丧父,同母亲徐氏生活。他年轻时就具有不平凡的志气,胆识和才略也超过普通人。十二岁的时候,他母亲酒酿熟后,他偷喝了个精光。母亲要责罚他,他笑着说:“赔偿您很容易呀。”当时辽阳战事紧急,黄得功拿着刀夹杂到队伍中,出阵,斩了两个人的首级,获得中赏大约得了五十两银子,还家后呈给母亲,说:“孩儿用它来赔偿您的酒。”从这以后他由隶经略升为帐前亲军,积累军功升至游击将军。
黄得功粗鲁勇猛不懂得文字的意义。江南刚立国,君王发诏书指挥,多出自一群小人之手。黄得功得到诏书有时对着使者骂着撕掉。然而忠贞义烈出自天性,听到有用国家大事来规劝告诫他的,总是克制自己立即改正。到独自管辖一镇受封侯爵,不到一年多,南北辗转迁移,新君流亡军营,众将溃败投敌,没有地方全部使用他的力量,只能束手就死,与国家一起灭亡罢了。他的军队纪律严明,部下没有敢触犯的,所到之处人们都感激他的恩德。他在世时庐州、桐城、定远都为他建立了祠庙。葬在仪真方山他母亲墓旁。
篇8:陈寿传阅读及习题答案解析
陈寿传阅读及习题答案解析
文言文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弘治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1。火筛2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弘治十六年,中官3廖堂镇陕西贪暴,寿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毡幄4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有司留备赈,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节选自《明史·陈寿传》)
【注】1. 延绥:地名。2.火筛:明朝时,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3.中官:宦官。4.毡幄:毡帐。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水草(靠近) B.据胡床指麾饮食(通“挥”,指挥)
C.赢金数万(赢得) D.将遗权幸(送给)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以塞忠谏之路也
B.而寿已奏捷 而君逆寡人者
C.或劝注子弟名籍 今或闻无罪
D.府尹寇天叙为之敛 贤能为之用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
②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20.结合文中材料,简要评价陈寿这个人物。(4分)
答案解析:
17.C(赢:剩余,赢余)(3分)18.BC(A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以致。B连词,表转折。C有人。D介词,替/被)(4分,各2分)
19. ①火筛多次进犯边疆,前任镇巡官全部获罪离职。(关键点:数,盗边,得罪,去)
②这年秋天,陈寿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关键点:拜、号呼、拥、移日)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陈寿巡抚延绥时,精心谋划,筹集军用物资,对兵力进行合理的'军事布置,军威开始振奋,(弘治十三年,敌寇大举进犯,陈寿故意只带领几十个骑兵出帐,指挥饮食,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可见其不凡的军事才能;廖堂镇守陕西时贪婪残暴,陈寿受命做陕西巡抚,下令对对廖堂那些盘剥百姓的爪牙进行抓捕,遏制了其嚣张气焰,可见其为官恪尽职守、刚毅果断;陈寿前后做官四十年却从未购置房产,可谓两袖清风,甚至他死后也是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才得以归葬故乡,(有人建议他记功的时候写上子弟的姓名,他严词拒绝)可见其为官廉洁正直(廉洁自律)。
(每点2分,答出两点4分。材料1分,品质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0.小小的善阅读习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