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的经典名言
“菠菜大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林巧稚的经典名言,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林巧稚的经典名言,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林巧稚的经典名言
关于林巧稚的经典名言
1. 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2. 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
3. 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的孕妇,都是我的职责.
4. 我愿为年轻同志当铺路的石子,向上的梯子。你们就大胆的踩着我的肩头上吧!
5. 我是一个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我怎么能见死不救能治不治!
6. 我一闲下来就会感到寂寞、孤单,生命就会完结。作为一个医生,一举一动都要为病人负责。作为一个护士,一言一行都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7. 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现在这个人对你说,我把生命交给你,那么你还说什么呢?你冷?你饿?你困?
8. 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9. 单有对病人负责的精神还不够,还要掌握精湛的医术。没有真本事,病人会在你的手术刀下断送生命。
10. 新出来的太阳比什么都好。我爱这明朗的天空和这明朗天空下的生活!
11. 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大夫。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能离开需要救治的中国病人。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祖国啊!
12. 我知道我病得不轻,单靠药物是治不好我的病的,我需要祖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
13. 我是人民的一员,一个替人治病的普普通通的医生。
14. 我到产房过生日更有意义。我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仪。
15. 产妇进了医院,就是把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从每件细微的事做起,关怀体贴她们。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
16. 我对妇女、儿童充满了爱,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
17. 治病救人,治了病就可以救人吗?可不一定,有的人得到了生命却失掉了幸福,好大夫要考虑全面,要为病人的幸福想办法。
18. 我愿意做一辈子值班医生。
篇2:林巧稚的手写病历感人美文
林巧稚的手写病历感人美文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千里迢迢地赶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向婦科主任王世军求诊,在看完病后,老太太从贴身的一个小包里拿出几位长辈的病历递给王主任,请他看看问题重不重。王医生接过病历,刚看到落款就惊了。原来,这竟是当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写的病历。他在求得老太太的同意后,将这份病历用手机拍下来,发在朋友圈上。
这份字迹端正工整、内容紧凑凝练、中英文对照的病历当即就在网上热传,引起林巧稚纪念馆的研究人员的注意,当即就联系到王主任并请一位摄影家带着最先进的拍摄器材,找到这位老太太的家,将这份病历拍下来存放在馆里。
福建医学院的团委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联想到人们对医生手写病历的恶讽,自己去林巧稚纪念馆看了这份病历的影印件,这是一份“颜值”超高的'病历。回到学校后,他特意组织了一次以“林巧稚70年写字写得很工整”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通过林巧稚70年坚持认真工整地写好每一个字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今后,无论我们的医术有多高,然而,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比医术更重要的就是态度。
篇3:万婴之母林巧稚小学语文教案
万婴之母林巧稚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万婴之母林巧稚生平及贡献。
2、了解福建省有哪些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
3、让学生充分领略福建名人为世界科学做出的贡献,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林巧稚”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901 年, 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家庭, 父亲给她取名巧稚。 1921 年,20 岁的林巧稚离开家乡乘船来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传统社会 里,女性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初,职业女性仍然凤毛麟角。 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的林巧稚很早就确立了一个理想: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1929 年,林巧稚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堂,获医学博士学位。 林巧稚从在协和做见习医生起,见到产妇疼痛,就会主动伸出双手抚慰产妇。 有时候宫缩来了,产妇屏住气,会把林巧稚的手捏得青紫肿胀,而她一声不吭。 20 世纪 30 年代初,林巧稚对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生殖道结核进行研究;40 年代末,开始对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进行研究;50 年代,她提出和组织了 北京地区大规模的子宫颈癌普查普治,对新生儿溶血症诊治成功;60 年代成功切除 重达 56 斤多的巨瘤;80 年代主持编纂《妇科肿瘤》 。她为新中国妇产科学的创建和 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上世纪 50 年代筹建了北京妇产医院,为我国妇产科学界培 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接班人。她带头主编科普读物,造福于亿万妇女儿童。她不仅 医术高明,医德医风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心 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 林巧稚在产房里度过了 50 多个春秋,亲手迎接了 5 万多条小生命来到人间, 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万婴之母” 。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 但林巧稚却是最伟大的母亲。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 “怀林” “敬林” ,以 表达对她的敬爱和纪念。她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被誉为“卓越的人民医 学家” 。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妇产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院士) 。她是第 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二、阅读资料,感受林巧稚。
1、阅读书本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 。
2、文中介绍了林巧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3、视频播出: “万婴之母林巧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林巧稚,更直观感受其为人 民作出的贡献。
三、了解林兰英,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 ,了解“太空材料之母林兰英” 。
2、福建历史上还有很多的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你知道他们是谁?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查一查福建省的科学院士他们的生平事迹,然后填写书上的表格。
篇4: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阅读答案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异口同声:
(2)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 ),告诉我们( )。
篇5: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阅读答案
1. 异口同声:胸有成竹:
2. 第一段(1):总写林巧稚的回忆。第二段(2-6):一堂生物课的经过。第三段(7):林巧稚悟出的人生道理。
林巧稚上一堂生物课的故事;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林巧稚的经典名言】相关文章:
2.林萧经典名言
3.林书豪的名言
4.意林杂志名言警句
6.英文简历巧制作
7.巧写作文评语
8.林成语
10.巧撕标志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