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

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

2025-01-06 08:48: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zt0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

篇1: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

用人不疑的典故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用人的重要原则之一。最早这样说并言行一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20xx年),魏国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国力强大后,决意攻打中山国(今定州)。择兵选将时,魏文侯经举荐查访,拜乐羊为大将军。此人足智多谋,文韬武略,只是他的儿子在中山国做大官,朝中一些大臣对此议论纷纷,顾虑重重,恐乐羊徇父子之情,难当收服中山的大任。但是魏文侯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坚信乐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难得人才。

乐羊领命后,运筹帷幄,出战连连告捷。

中山君在大军压境的危难之时,威逼乐舒在城头说服其父乐羊,并以此为要挟,作为退兵之计。乐羊听了儿子的哀求后,狠狠训斥了一番,并劝告说:“你若识时务,赶快说服昏君,出城投降,既能避免全城刀兵之祸,也可解万民倒悬之苦。”

乐舒表示:只要暂缓攻城,可和国君商议。

乐羊深谋远虑,明白这是中山君的缓兵之计,妄图以逸待劳,拖延时间,等魏兵粮草用尽自行退兵。相反这恰恰给了魏军争取民心的好机会,所以乐羊答应给一个月的期限。

中山君一见,心里也就宽松了,认为找到了挡箭牌。而后对于战守问题并没过多考虑。

一个月过去了,城外又开始宣战。中山君故伎重演,又搬出乐舒要求宽限。乐羊出于为百姓着想,做到仁至义尽,又予答应。这样一连三次。

几个月的围而不打,魏军内部有了厌战情绪,还有些将士问乐羊“用心何在”!对此,老将军总是一一明释。“我们攻打中山,不光是要占领这块土地,更重要的是为收服民心,解万民倒悬之苦,如果强攻硬打,百姓遭殃,我们也将付出巨大牺牲。攻坚在于攻心,老百姓知道我们是仁义之师,人心所向,城就不难攻破了。”一席话说的将士们心里透亮,士气又高涨起来。

不想“围而不打”的消息传到朝廷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人本来就反对乐羊为大将,这让说三道四的人可算逮住了理,自以为有先见之明。特别是一些本来有成见的人,恰好乘机恶毒诽谤,一时间搞得满城风雨,乌烟瘴气。

这样一来,大臣翟璜却沉不住气了,乐羊是他推荐的,真的出了闪失,又如何交代呢?于是急忙面君任从发落。

不想,魏文侯不但没怪罪,却断然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拜乐将军为将,我就信任他。将在外,仗如何打,由他自己把握而定。我正准备慰劳品,派人前去慰问将士呢!”

当使者到前方带去慰问品并传达了主公的慰问后,军心大振,既为将士们鼓了劲,也增强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第三个期限又到了,中山君仍不投降,乐羊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攻城如排山倒海。

中山君无可奈何,只好孤注一掷,把乐舒缚于城头,威胁乐羊退兵,否则就杀掉乐舒。

乐羊面对苦苦相求的儿子,严词斥道:“你这执迷不悟的畜牲,甘愿助纣为虐,不肯改邪归正,就是死也罪有应得。”说罢向城楼一箭射去,挥师攻城。

经过一场激战,中山君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先杀了乐舒,然后自刎。

中山城拿下了,万民折服,欢迎仁义之师。

乐羊得胜还朝,受到满朝祝贺。魏文侯拿出土地大加封赏,乐羊却坚辞拒绝。说道:“如果没有主公的信任,我和将士们攻打中山是不会成功的。”

用人不疑的解释

【解释】起用某个人时,就要充分信任他,不要有所怀疑。

用人不疑的造句

1) 企业即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造人先于造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 人才难得又难知,只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3) 虽然孟明视等三员秦将在之战中全军覆没,但秦穆公用人不疑,给了他们将功折罪的机会。

4) 企业领导者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5)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俗话又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是在教你不要去和恶人交往。祝你善友多多,福气多多。

6)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本公主选择了你,自然信任你。

7)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你,也相信你能做好,还有,你需要什么帮助,到军区找刘副政委,他会帮助你的,包括钱物人。

8) 尼尔森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暴躁,他虽然坚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很喜欢骂人,经常咆哮如雷,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老头子。

9) 哈哈,好一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0) 但是心里又对这个年轻人高看了几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有领导风范。

11) 我信任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吗?

12) 记住,我曹操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3)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鸿用全部家当去赌一个忠心的小弟。

14) 听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吗?任命他这个职位,就得放手让他去做,支持他,扶持他。

15) 在使用学生会干部环节上,也须把握用人所长用当其位用人不疑用人赏罚等“四用”原则。

篇2:历史成语典故故事

【释义】

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人物】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篇3:历史成语典故故事

【释义】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人物】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篇4:历史成语典故故事

七擒七纵(诸葛亮)

[释义]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语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用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例句]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成语故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1.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2.大逆不道成语历史典故

3.趁火打劫成语历史典故

4.成语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

5.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

6.虎落平阳成语小学历史典故

7.历史小故事典故精选

8.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

9.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10.历史故事成语(高中)

下载word文档
《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