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

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

2024-07-25 08:12: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erish1989101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

篇1: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

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

捉襟见肘成语的意思是指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该成语典故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一起来看看捉襟见肘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是怎么样的吧!

孔子有一个十分出色的弟子 叫曾参(即曾子)。他住在卫国时 生活很艰苦,穿着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看上去 破破烂烂的。他吃得十分不好,脸上浮肿,带 着病态,手、脚都长了茧子。他十年都没做新 衣服,帽子也破旧得很,帽绳一碰就断。他如 果拉一下衣襟,臂肘就会露出来;一穿鞋,鞋后跟就会裂开。他常常接连三天 不生火做饭,实在是因为没有钱买柴、买米。他的日子不比叫花子好,甚至还 不如叫花子。虽然如此,但曾参并不发愁,相反倒很乐观,常拖着破鞋散步, 边走边高声吟唱《商颂》。他的声音十分大气,洪亮得如同从金石做的'乐器中 发出的一样。曾参就是这样过着那常人不可忍受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做 官,就算是天子请也不做;不攀高枝,诸侯想结识他都被拒绝。他不爱名利、富贵,不修边幅,是一个超凡脱俗的高人。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 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则会忘掉心机。

篇2:成语金口木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金口木舌是什么意思呢?

成语金口木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金口木舌是什么意思呢?

【拼音】: jīn kǒu mù shé

【解释】: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成语故事】:

夜久月高风铎响

在铜钟的家族中有一种称为“铎”的。它的式样象钟,但个头很小,上有孔,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种大铃铛。

铎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于军中发令。按古代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的长官称“司马”,司马执铎。发布军令:“必奋铎以警众,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所以司马又叫“振铎”、“鸣铎”。军中以鼓声为进军之令,以金声为退军之令。铎为铜铸,为金声,司马以铎声指挥鼓手。

“铎”与“度”同音,有号令限度之意。古时发布政令时须用铎声召集民众。朱熹曰:“木铎,金口木舌,施教时所振,以警众者平。”后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铎)代指传教布道之人。故尔,《论语.八修》篇云:“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夫子自喻为天的'代言人了。

商代时,在岐王宫中竹林内,曾用丝绕悬若干个很细小的玉片,每当风起,玉片互相碰撞发出声音,宫中人听见响声便知外面起风了。因玉片声弱,后来便在宫殿檐角悬挂若干装有铃舌的小铜钟,风起而铃响,被称为“占风铎”或“风铎”。后代高大建筑尤其是塔,每层檐角上都悬有风铎。微风乍起,一阵叮当之声,别有一番情趣,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悟真寺》诗中写道:“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另一位诗人张耒也有“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寒”的传世诗句。

篇3: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察言观色”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典故。

那“察言观色”的典故出自哪里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提到“察言观色”,就要说说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张了,因为“察言观色”的典故就是和他们有关。

说到孔子,想必大家对他都是了解的,他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72人,子张就是其中一位。

提到孔子的弟子,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子路、颜回。

那子张是谁呢?

子张是72贤之一,同时还是孔门十二哲之一,其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子张虽然性情偏激,但却交友广阔。

还是回到“察言观色”的问题上来。

察言观色的典故出自《论语·颜渊》: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子张比孔子小48岁,他曾多次向孔子求教如何做到“达”。

有一次,子张问老师孔子:“读书人如何才能做到‘达’呢?”

孔子觉得子张问的问题不明确,所以就反问说:“你说的‘达’是什么意思?”

子张就说:“在外做官要有名望,在家也要有名望。”

孔子听了子张说的后,摇摇头对子张说:“你这说的不叫‘达’,而是叫‘闻’。什么叫‘达’呢?品质正直而又崇尚礼仪,善于分析别人说话的话,善于观察别人的脸色,总想着屈己待人,这样人在外做官和在家的时候才能‘达’。

后来,人们就用“察言观色”来表示一个人仔细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表情,以便见机行事。

篇4:历史简短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最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貌。指艺术形象十分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之后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篇5:历史典故成语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完璧归赵

赵王

【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相关文章:

1.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

2.暗箭伤人成语意思及典故

3.德高望重成语意思及典故

4.大逆不道成语历史典故

5.趁火打劫成语历史典故

6.成语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

7.虎落平阳成语小学历史典故

8.中医历史由来及典故

9.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

10.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下载word文档
《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