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

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

2024-04-02 07:47: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天地一沙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希望您能喜欢!

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

篇1: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

关于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

⑴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⑵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乃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与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⑶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过去的生活悄悄流逝。

⑷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水泥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

⑸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素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www.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⑹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本文有删改)

11.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农家人生活的特点。(不超过10字)(2分)

□□□□□□□□□□

12.第三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3.赏析第四段中的画线句。(3分)

14.本文标题是“古渡”,可第五段却有较多关于影片《鸡毛信》的描写,作者为何这样写?(6分)

15.本文借“古渡”和“水泥桥”表达了怎样的思考?请分点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1.辛劳、平和(或“纯朴”)、快乐(“辛劳”1分,“平和”“快乐”1分)

12.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对农家人生活场景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多年以后的生活的描写、议论(1分);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或“对过去生活流逝的怅惘之情”)(1分)。

13.最后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和翠鸟的“纹丝不动”,表现了古渡的沉寂,(1分)与文章开头处渡口的“喧哗与生机”形成对比。(1分)表达了对过去的事物、生活消逝的怅惘之情。(1分)

14.(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黑白影片《鸡毛信》和“古渡”同属过去的一切,彩色影片则和“水泥桥”共属新事物。(2)丰富了文章的主旨,引发读者思考:在时代进展中,“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朴素实在”变成了“巧多于拙”等内容,丰富了主旨,引发读者的思考。(3)表达了时代进展中人的“情感却无从附着”的苦恼和怅惘。(每点2分,共6分)

15.(1)“水泥桥”代替“古渡”,表明“生活在日日向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像“水泥桥”这样的新事物再漂亮、精细,也不能替代旧事物所具有的情调和趣味。(3)新事物虽漂亮、精细,但我们的情感却无从附着,旧事物则常常能带给我们内心的慰藉,带来“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每点2分)

篇2:《白层古渡》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白层古渡》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试题内容: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白层古渡欧阳黔森①白层街上的房屋已经破败不堪了,曾经代表一级政府的房子也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该搬走的都走了,只有脚下的石板光溜溜的,延伸着一条曾经热闹的小街。走在这石板上,面对这些泛着青光,闪烁着千年光晕的石头,我真的不知该说点什么。我也曾扭头试图对别人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把涌上喉咙的话生硬硬咽了下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就像这石块一样。面对着这些,我几乎不能开口讲话,甚至与这儿无关的话。是的,这原本是不该有话的时候。

②北盘江大峡谷曾名列《中国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丽的峡谷”之一。在这样的峡谷里,美丽是不用找的。人在其中,前面是美,左右是美,回头还是美。这里的美,拥有一种固体的、凝滞的状态,伸手可及。这里的美除了让人愉悦的景色,还有它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

③这里是白层,当地人叫它白层渡口,白层以外的人叫它白层古渡。一个“渡”字,还不能体现它的重要。一个普通的地方或河流,会因为人的需要成为渡口,也会因为人的原因被轻易废弃。一个渡口被冠以“古渡”之名,说明它的存在曾在数十代人的生活中长时间地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白层古渡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在古夜郎国时就是交通要道,肩负着古夜郎与外界的迎来送往之重托。在清代,白层成为贵州乃至整个云贵腹地进出广西到广东的重要通商口岸。内陆的桐油等山货从这里运往两广,两广的盐巴等海货从这里运往川、滇、黔等边区,盛极一时的白层渡口被誉为“黔桂锁钥”。

④走近白层,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古拱桥,拱桥下面是碧蓝剔透的丝湾河。河水过了拱桥,一下子就宽阔了,白花花的水不再湍急,在缓流中变幻成了处子般的碧蓝。这碧蓝在不远的五十米处与北盘江汇合。北盘江的水是污浊的,这碧蓝一头扎进去,便不见了半点的晶莹剔透。北盘江从千万年以来的碧蓝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上游修建了火电厂。火电厂用河水洗煤,这江便不再清澈,什么时候江水会再显碧蓝呢?除非煤尽了,火电厂消失了。

⑤北盘江上游的火电厂还没有消失,下游的广西境内又要构筑堤坝修建大型水电站。这个大型水电站将导致白层古渡永远地消失。

⑥北盘江畔的白层人还算幸运,至少比其他地方晚了那么一点被开发。白层人的迁移绝无挽回的可能。这里善良的人总是往好处想,他们渴望这次的迁移印证一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而白层古渡那几十棵枝叶参天的婆娑古榕,那几百年来与一代又一代白层人生死相惜的大树,因为根伸于两岸的土地太久、太深,而无法迁移了。他们将成为新水库的献祭、牺牲,而且不需要任何的'仪式。对于这些千百年来历经风雨的大树来说,任何的仪式都是苍白的、无力的,甚至是一种侮辱。这些绿意盎然的大树,在我徜徉的最后一刻,仍然绿意盎然,仍然继续释放着浓酽的、让人神清气爽的氧气,让我在这种无奈中,徒劳地忧伤。它们俯视浊流滚滚的北盘江,用自己的沉默,来表达对一种无可挽回的沉没的痛悼。或许,它们早就参透了生命的起承转合,它们对一切早就坦然待之,比起我们人类中间修养最高的圣人还要坦然、自然、从容。

⑦人是有两条腿的,别说挪动一下,就是狂奔飞跑也是可以的。但是那些与白层人一起生存了上千年的古榕树是无法挪动的。白层古渡有三十二棵这样的千年古树,其中有一大半将被水淹没。当年中央红军在这里与敌军作战,强渡过江,打跑了湘军的一个团。据老人说,轰隆隆的枪炮满天飞舞,却未曾伤到树木一分一毫。红军留下的标语都是刻在石壁上的,也没有伤到古树的一点皮毛。至今,那些标语在大树旁的石壁上依稀可见。大炼钢时期,砍伐了不计其数的森林冶炼那一大堆黑不溜秋的铁块,谁也未敢动这些千年大树。不想这些大树时至今日将被淹死。

⑧还有两个月,白层古渡只能是在水下了。对于白层古渡,我只能做这些了。再无话可言。

⑨说到这里,忘了补一句也是再无可言的事。与白层古渡淹没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乌江岸上存在了上千年的古纤夫道也将被大坝截流所淹没。

⑩真的,再无可言。

(节选自《白层古渡》,有删改)

19.文章最后三段写了作者从“无话可说”到“再无可言”的过程,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人在其中,前面是美,左右是美,回头还是美。(2分)

(2)它们俯视浊流滚滚的北盘江,用自己的沉默,来表达对一种无可挽回的沉没的痛悼。    (2分)

21.白层古渡历经了千年的历史沉淀,请根据本文概括其见证过的历史。(4分)

22.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6分)

试题答案:

六、(18 分)

19.(4 分)(1)首尾呼应,与文章开头作者“几乎不能开口讲话”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为完整。(2 分)(2)由白层古渡被淹没的“无话可说”到古纤夫道被淹没的“再无可言”,情感步步推进,表达了作者对大坝截流造成生态破坏的无奈与忧伤之情。(2 分)

20.(4 分)(1)排比(反复)。句式整齐,语意层进,强化了作者对北盘江大峡谷的美丽的赞叹。

(2 分)(2)拟人。将古榕树人格化,借助古榕树的沉默与痛悼,表达了作者对失去古榕树的无奈

与忧伤。(2 分)

21.(4 分)(1)古夜郎国时与外界的交往;(1 分)

(2)清朝时云贵与两广地区的通商;(1 分)

(3)革命时期中央红军与湘军作战;(1 分)

(4)大炼钢时期砍伐森林冶炼钢铁。(1 分)

22.(6 分)答案示例:要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2 分)千年白层古渡的即将消失是由于在开发水电的过程中,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以此为代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2 分)应本着保护生态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协调,保护好古文物、古村落等人类文明。(2 分)(本答案仅为示例,观点可有不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篇3:古渡头阅读题答案参考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答: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3)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4)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篇4:真山民《泊自沙渡》阅读题与答案

真山民《泊自沙渡》阅读题与答案

泊自沙渡   真山民①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1.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6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5分)

参考答案

1. 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在明月照耀下诗人与鸥鸟分别住于洲演之上的`景象。(3分)诗人把鸥鸟与明月看作是朋友一般,可以在洲渚之上分住,可以相邀来船上共眠,烘托(描绘)出了一个漂泊于江湖之上的隐士形象。(3分)

2.表达了诗人离家在外,漂泊江湖,无法排遣的愁思,以及对国家灭亡的哀痛之情。(3分)诗人先直抒胸臆,以“无奈”抒发愁思之浓;再借景抒情(或用典),通过听到杜鹃声使人更添愁思来表达。离怀”之深。(2分)

篇5: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试题:

1.《题金陵渡》诗中“两三星火是瓜洲”一句中,“星火”能否换成“灯火”或“渔火”?请简述理由。

2.诗以“愁”为诗眼,,请简要分析诗的思想感情。

3.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答案:

1、“星火”不能换成“灯火”或“渔火”。“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也格外撩人思绪,这到底是星光,还是渔火,还是灯火?这种缈远而朦胧的意象与斜月、夜江等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显得潇洒空灵。如果换成“灯火”或“渔火”,反倒失去了想象的空间。

2、通过静谧的夜景,抒发了作者内心孤独的`羁旅之愁(2分)

3、一、三联写景,由近及远,先写金陵的渡口和江边的楼阁,再将镜头逐渐拉远,依次写出江水落潮,波动的月影,再遥望寥廓的星空,三两个星星在瓜洲城上空闪烁。(1分)侧重以动写静。(1分)

题金陵渡创作背景:无

篇6: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题金陵渡字词解释:

①张祜(约782―852年),字承吉,唐清河(今清河县)人。志气高逸,有用世之志。但一生仕途不畅,屡遭挫折,故而纵情山水,游玩酒肆。其诗闻名于世。

②金陵渡:南京过江的渡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题金陵渡|张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③津渡:即西津渡,古代著名渡口。

④瓜州:瓜州渡,扬子江的一个砂碛,隔岸正对金陵。

篇7: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金陵渡是从镇江过长江的渡口。诗写旅客夜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上,在月斜潮落的时候,远看对江有几点灯火光,知道这是瓜洲渡口,从而引起种种旅愁。诗人并不说明瓜洲与愁的关系,我们也不便故作解人。可能是他明天早晨就要过江到瓜洲上岸,也可能他是刚从瓜洲渡江来到这里。从诗意所暗示的看来,瓜洲显然是引起愁绪的地方。但诗人只在第二句中用“自可愁”三字略为透露,而以极平淡、极自然的一句“两三星火是瓜洲”来揭出旅愁的来处。这种不着痕迹的抒情,可以说就是神韵之所在。清初诗人王渔洋,就是主张诗要有神韵的。他的绝句诗,也就专学这一路子。不能体会其神韵的读者,把四句诗随便读下去,不会发现它们的逻辑关系,但也许能欣赏“两三星火是瓜洲”是写景佳句。能体会其神韵的读者,就不会把这首诗看作是仅仅写江上夜景了。

个人资料:

张祜(约785―849),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年间。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平生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在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有《张处士诗集》,《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篇8:《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选自《唐诗三百首》)

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

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愁

2、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相关文章:

1.渡汉江 阅读答案

2.渡汉江阅读答案

3.《春联》阅读题与答案

4.古渡,渡人散文

5.《古镜》阅读答案

6.读书的阅读题与答案

7.表叔与阿婆阅读题答案

8.差一分钱 阅读题与答案

9.《渡汉江》阅读训练及答案

10.古渡450字初中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古渡的阅读题与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