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2024-01-24 07:42: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知秋一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篇1: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要一步一步走才能成功。下面为大家带来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快来看看吧。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价值。

【释“诣”】

“诣”可解释为“前往”、“到……去”。上文中“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又,“诣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诣”也可解释为“拜访”、“拜见”。《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

【参考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

1.解释

(1)方:才;

(2)诣:前往;

(3)以:因为

(4)故:原因;

(5)为:成为;

(6)直:同“值”,价值

2.翻译:

(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

(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

3.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

篇2:《昔有长者子》原文及翻译

《昔有长者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③得一车,持来归家。诣④市卖之,以⑤其贵故⑥,卒⑦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心生疲厌,以为⑨苦恼。见人卖炭,时⑩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13)。(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译文:

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进入海中打捞沉香木。累积了很多年,才得到一车(沉香木),把它运回家。他到集市上去卖沉香木,因为沉香木价格昂贵的原因,最终没有人来买。过了许多天,他还不能卖出去。他心中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时常能很快地将木炭卖出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界上的愚蠢的人也正是像这样。

注释:

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即沉香木,是名贵的木材,香料,中药。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③方:才,刚刚。

④诣:前往,到……去。

⑤以:因为。

⑥故:原因。

⑦卒:最终。

⑧售:卖出去。

⑨为:当做

⑩时:时常。

速:很快的。

直:同“值”,价值。

13、是:这样。

篇3:“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阅读答案及原文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阅读答案及原文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 ④直:通“值”价值。

【释“诣”】

“诣”可解释为“前往”、“到……去”。上文中“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又,“诣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诣”也可解释为“拜访”、“拜见”。《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

【参考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

1.解释

(1)方:才;(2)诣:前往;(3)以:因为

(4)故:原因;(5)为:成为;(6)直:同“值”,价值

2.翻译:

(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

(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

3.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

篇4: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 ,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 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谢罪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 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13. 厉王椎杀辟阳侯,认为其有数罪,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14.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10分)

①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3分)

②吾特苦之耳,今复之。(3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4分)

参考答案

11.A (舍:安排住处)

12.C (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

13.(1)我(厉王)母亲不该因赵国谋反获罪,辟阳侯未能力争;(2)吕后谋杀赵王母子,辟阳侯不尽力劝阻;(3)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照抄原文不得分;大段翻译,不够简洁,扣1分。)

14.①皇上哀悯(怜)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伤”、“亲”、“治”各1分)

②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特”、“苦”的用法、“复”各1分)

③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 (“考”、“馈”、“弃市”各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砍下他的头。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无官爵的男子组成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 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 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篇5:《昔有长者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9分)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诣市卖之诣(2)以为苦恼以为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

14、选出与文中“以其贵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策之不以其道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徒以有先生也

15、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2、(1)到,往。(2)把……作为(把……当作)

13、(他)立即(把沉香木)烧成了炭,带到集市上去卖,却连半车炭的价值都没卖到。

14、D

15、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篇6:《昔有长者子》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 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 售:卖出去。 ④ 直:通值价值。

【文言知识】

释诣 诣可解释为前往、到……去。上文中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又,诣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诣也可解释为拜访、拜见。《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

【参考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

1.解释

(1)方:才; (2)诣:前往; (3)以:因为

(4)故:原因; (5)为:成为; (6)直:同值,价值

2.翻译:

(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

(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

3.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

篇7:《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阅读练习附答案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阅读练习附答案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方得一车②以其贵故③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11.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9.(3分)①才②因为③这样

10.(2分)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11.(2分)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意思对即可)

译文

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进入海中打捞沉香木。累积了很多年,才得到一车(沉香木),把它运回家。他到集市上去卖沉香木,因为沉香木价格昂贵的原因,最终没有人来买。过了许多天,他还不能卖出去。他心中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时常能很快地将木炭卖出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界上的愚蠢的人也像这样。

篇8:《陈子壮》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陈子壮》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以进士第三人授翰林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崇祯初,起子壮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流贼犯皇陵,帝素服召对廷臣。子壮言:“今日所急,在收人心。宜下罪己诏,激发忠义。”帝纳之。乃会诸臣,列上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事。帝以海内多故,思广罗贤才,下诏援《祖训》,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得考验授职。子壮虑为民患,立陈五不可。会唐王上疏,历引前代故事,诋子壮,遂除子壮名,下之狱,坐赎徒归。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协理詹事府。未上,京师陷。

福王立,起礼部尚书。至芜湖,南京亦失守,乃归。唐王立福建,召相子壮。以前议宗室事,有宿憾,辞不行。

顺治三年,汀州遘变,丁魁楚等拥立桂王子永明王由榔于肇庆。苏观生又议立唐王弟聿,子壮沮不得,退居邑之九江村。永明王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会大兵入广州,聿被执死,子壮止不行。

明年春,张家玉、陈邦彦及新会王兴、潮阳赖其肖先后起兵,子壮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兵多蜒户番鬼,善战。乃与陈邦彦约共攻广州,结故指挥使杨可观等为内应。事泄,可观等死。子壮驻五羊驿,为大兵击败,走还九江村。长子上庸阵殁。会故御史麦而炫破高明,迎子壮,以故主事朱实莲摄县事。实莲,子壮邑子也。九月,大兵克高明,实莲战死。子壮、而炫俱执至广州,不降,被戮。子壮母自缢。永明王赠子壮番禺侯,谥文忠,荫子上图锦衣卫指挥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素服召对廷臣 素服:日常穿的便服

B.得考验授职 考验:考核

C.有宿憾,辞不行 宿:整夜

D.子壮沮不得 沮:阻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会诸臣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子壮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为大兵击败 吾属今为之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壮官运多舛。万历时进士及第,崇祯时,累迁礼部右侍郎;因唐王的诋毁,被削除名籍;虽朝臣举荐,官复原职,却因京城陷落,不得上任。

B.陈子壮忧国忧民。流贼侵犯皇陵,陈子壮从收拢人心的视角来提出中肯的建议,皇帝欣然接纳;当皇帝招募贤能时,他为民考虑,陈说五样不可。

C.陈子壮立场分明。唐王即位时召见胨子壮为丞相,因先前议宗室之事,推辞不上任;苏观生建议立朱聿鐭为王,陈子壮持反对意见,后隐居乡里。

D.陈子壮凛然正气,当大清军队攻克高明时,他的`儿子陈上庸战死。陈子壮、麦而炫虽被拘执,不慑于清朝威,拒不投降,展现明朝臣子的气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3分)

(2)遂除子壮名,下之狱,坐赎徒归。(3分)

(3)会故御史麦而炫破高明,迎子壮,以故主事朱实莲摄县事。(4分)

参考答案

4.C(宿:旧的,原有的。)

5.D(A.副词,于是/副词,只有;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表提顿作用,判断,不译;C.介词,在/连词,表并列关系;D.介词,表被动。)

6.D(当大清军队攻克高明时,战死的是朱实莲而非陈上庸,D项系张冠李戴。)

7.(1)天启四年,主持浙江乡试,发文书讽刺宦官。(“典”、“策”、“刺”,各1分)

(2)于是削除陈子壮的名籍,关进监狱,赎罪为徒隶归家。(“遂”、“徒”,各1分,句意1分)

(3)适逢原御史麦而炫攻破高明,迎接陈子壮.以原主事朱实莲代理县中事务。(“会”、“故”、“摄”,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以考中进士第三名授官翰林编修。天启四年,主持浙江乡试,发文书讽刺宦官。魏忠贤发怒,借别的事削除陈子壮以及他父亲给事中陈熙昌的官籍。

崇祯初年,起用陈子壮任原官,累次升迁至礼部右侍郎。流贼侵犯皇陵,皇帝素服召对朝廷大臣。陈子壮说:“现在紧急之事,在于收拢人心。应该下发罪责自己的诏书,激发忠义之心。”皇帝采纳他的建议。于是会集各位大臣,条列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件事。皇帝因天下多事,想广泛收集贤才,下诏援引《组训》,郡王子孙文武能任用的,得以考核授官。陈子壮担忧成为人民的祸患,立即陈说五样不可。恰逢唐王上疏,一一引用前代旧例,诋毁陈子壮,于是削除陈子壮的名籍,关进监狱,赎罪为徒隶归家。很久之后,廷臣纷纷举荐,起用任原官,协助治理詹事府。没有土任,京城陷落。

福王即位,起用为礼部尚书。到芜湖,南京也失守,便归家。唐王在福建即位,召陈子壮为相,以先前议宗室之事,有旧恨,推辞不上路。

顺治三年,汀州发生事变,丁魁楚等拥立桂王之子永明王朱由榔在肇庆。苏观生又建议立唐王之弟朱聿锷,陈子壮阻止不成,退居本邑的九江村。永明王授予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侍郎,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恰逢大清军队进入广州,朱聿锷被拘执死难,陈子壮留下不上任。

第二年春天,张家玉、陈邦彦以及新会王兴、潮阳赖其肖先后起兵,陈子壮也在七月起兵于九江村。其兵多是以船为家的蜒户番鬼,善于作战。便与陈邦彦约期共同攻打广州,结交原指挥使杨可观等为内应。事情泄密,杨可观死难。陈子壮驻军五羊驿,被大清军队打败,返回九江村。长子陈上庸战死。适逢原御史麦而炫攻破高明,迎接陈子壮,以原主事朱实莲代理县中事务。朱实莲,是陈子壮同乡之子。九月,大清军队攻克高明,朱实莲战死。陈子壮、麦而炫都被拘执到广州,不投降,被杀。陈子壮母亲自缢而死。永明王追赠陈子壮为番禺侯,谥号文忠,封荫儿子陈上圆为锦衣卫指挥使。

【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1.有子之言似夫子译文及赏析

2.《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阅读练习附答案

3.韦庄《忆昔》唐诗译文及赏析

4.子鱼论战原文及赏析

5.江南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6.落日怅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7.蝶恋花原文译文赏析

8.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译文及赏析

9.《金石录后序》 原文及译文赏析

10.《驱车上东门》原文译文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