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神功-自净阅读练习及答案
“hcc2001071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大自然的神功-自净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大自然的神功-自净阅读练习及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大自然的神功-自净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②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佛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河水中常常漂起尸体,尸体火化后骨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
③另一种现象也令人费解:世界各国往来的船只储存的恒河水,行经万里后仍能新鲜不腐。科学家发现,恒河的水质良好,其中的细菌并没有对人构成危险。原来,恒河河床里含有一种放射性的矿化物——铋,它能有效地杀灭河水中99%的细菌。
④我国的长江也有这样特殊的自净能力。在支流较多的中下游地区,有色金属分布较集中。有史以来,长江的不少支流发生过金属污染事件,但长江干流及一些湖泊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这是因为长江在流经三峡时带入了大量的碳酸盐,江水呈弱碱性,而较多支流的水呈弱酸性。它们相通后,经中和反应,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沉淀在入江口的三角洲,保证了长江水不受或少受污染。
⑤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生态大都恢复正常。】
⑥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⑦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选自《中国公众科技网》)
【问题】
1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3分)
16.从说明文语言角度对第⑤段中划线语句作简要分析。(3分)
17.说说第④段中“这”所指代的内容。(3分)
18.本文结尾说“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15.水的自净能力;陆地的自净能力;
16.句中的“左右”表明十年的时间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大都”表明恢复正常的受害海域生态只是大部分,并非全部,这两个词表达严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7.长江干流及一些湖泊从未发生过金属污染事件。
18.我们只有在自然地承载之内发展,才能够和自然和谐相处,反之就会遭到报复。
篇2:大自然的礼赞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长之
⑴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却另有更令我们向往的东西存在。
⑵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写;角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会得到一点补偿,也就是多多少少会得到一种慰藉,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较之其他要悠久些。
⑶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与崇高的。观众,戏曲,角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⑷有谁曾感到没有归宿么?到大自然里去。
⑸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能力。大自然在这方面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虽然早知道那是梦。她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成就人们,务在让人们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
⑹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自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一般的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便不惜给她的娇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甚至几乎不能胜任。但是她的骄儿会恰恰符合了母亲的意向。
⑺谁能领会大自然的深邃或恩惠呢?
⑻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
⑼大自然在天才们的跟前,却是和悦的。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天才没有不了解大自然的,大自然对天才,也永不会不爱护。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贝多芬、曹雪芹,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完成了自己的。
⑽大自然是有情感的。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是溶化于情感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任情感的,一如她所爱护的天才然。她不但任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⑾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纯粹,要单一,你瞧吧,白雪,红叶,彤云,秋霁的晓雾,夏木的浓阴……
⑿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携手,那才可以抬头。
⒀艺术家必有意匠,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现在她创造艺术品的意匠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艺术,都是生的表现艺术。
⒁大自然,是宇宙间最永恒的,最伟大的,最庄严的。而天才、艺术,这一切的成就与伟力皆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17.作品中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与“母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18.作者认为“大自然是深邃的”,为什么这样说?(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因为在作者看来,大自然是
19.通观全文,简述作者所倡导的“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态度”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4分)
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文章表现了自然的博大与丰富,并且提示我们,能领会到这种美,世界便不荒凉。
B.在作者看来,歌德、屈原、李白、康德等人是经历了自然的甘苦并符合自然的意向的。
C.作者用雪的白、叶的红以及晓雾与浓阴的纯色来展现大自然的任情与智慧,很有气势。
D.第12段,作者由大自然的艺术写到人间的艺术,“才可抬头”等等描述颇为生动形象。
E.本文以“向往”入笔,以“礼赞”收笔,中间抒写了大自然的种种智与美,很有章法。
参考答案
17.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为人提供了位置与归宿,表现了大自然的悠久、永恒;将大自然然比作“母亲”,给人以提示与鼓舞,表现了大自然的慈爱、智慧。这两个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两个比喻的分析各3分,合并或分开作答均可。)
18.(因为在作者看来,大自然是)公平的、多情的、美丽的、富于创造力的。(4个要点各1分。)
19.顺应自然规律,领会自然恩惠,发挥个人能力,完成个人事业。(4个要点各1分。)
20.C、D(C、这里展现的是大自然的“美丽”而非“情与智”,“气势”的分析亦失当。D、“描述生动形象”的分析失当,这里并非描写,故不存在“生动形象”的问题。)(每项2分)
篇3:《大自然敲响了警钟》阅读练习附答案
广东湛江市附近,有一个小岛,名字叫做硇洲。它盛产龙虾、鲍鱼、海参、青蟹之类的海鲜,地方虽小,倒也颇有声名。
这个小岛,外省人不一定知道。但是,知道不知道,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这里报上登载了一则关于这个岛的小小新闻,我觉得倒是值得告诉各地的人们,并且议论一番的。因为它在中国,具有普遍的意义。
那是一则什么新闻呢?
原来,这个岛出产的鲍鱼,越来越小了。大鲍鱼固然已经不可复睹,中鲍鱼也异常稀少,海产收购站买进的鲍鱼干,竟有一斤达到五六百粒的。
一克重一个的鲍鱼,有多大呢?那不过像是一粒晒干的螺蛳肉那么大小罢了,那不过等于三四十粒米的重量罢了。像这样小的鲍鱼,应该算是超微型的小鲍鱼了。
鲍鱼(它还有一个土名叫做九孔螺),这种味道非常鲜美的海产,如果让它充分发育成长的话,一个可以重达两三斤。我们在中药店里看到的石决明就是它的壳。有的鲍鱼壳比成人的巴拿还要大,就是很好的说明。行销世界市场的墨西哥和日本的罐头鲍鱼,每罐净重一磅,有的就只装一只鲍鱼,甚至一只鲍鱼可以分装两个罐头。试想,如果那些一克重的鲍鱼能够克享天年,不至过早夭折的话,它们长大后一只就可以超过小时候500只的重量了。
事情不仅如此。鲍鱼越重,每斤或每磅的售价就越高,这些年的世界市场,由于鲍鱼产量不是很大,价钱越炒越高。晒干的鲍鱼,一斤3个的,在香港可以卖到 1600元港币;如果是一斤两个的,每斤就要卖到多元。这也就是说,一个大鲍鱼可以价值200美元以上。但如果是几十个一斤的小鲍鱼的话,每斤的价格就要下降六七倍了。
从商品出口价格的角度来看,捕捞小鲍鱼是多么的不上算。捕捞毫无限制,竭泽而渔的结果,鲍鱼必定越来越少和越来越小。我国的`海味市场上,人们多年来已经看不到大鲍鱼的踪迹。广东这个出产海味的著名小岛,收购的鲍鱼一斤竟达500多只,这可以说是大自然向人们敲响了的警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竭泽而渔
2.因为它在中国,具有普遍的意义中的它指代的是什么?普遍的意义具体指的又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3.这个岛出产的鲍鱼越来越小,下文中哪个事例最能说明鲍鱼越来越小?
4.第7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第6、7自然段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篇4:《大自然敲响了警钟》阅读练习附答案
1.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它指关于这个岛的小小新闻;普遍的意义指大自然向人们敲响了的警钟。
3.一斤竟达到五六百粒。
4.列数字,作比较
5.第6段主要说明鲍鱼过早夭折,不能克享天年。第7段主要说明捕捞幼小的鲍鱼经济上并不上等。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