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涉史随笔阅读答案

涉史随笔阅读答案

2023-10-09 08:23: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ennyLi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涉史随笔阅读答案,下面给大家分享涉史随笔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涉史随笔阅读答案

篇1:《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

(1)度已失期________________

(2)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

(3)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

(4)陈胜王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估计;(2)同样;(3)同倡,倡导;(4)称王

2.(1)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怎么样?

(2)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就派他到边外带兵。

(3)有的人以为他死了,有的认为他逃亡了。

3.C

4.(1)天下苦秦久矣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篇2:《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

【乙】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增加)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资治通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比至陈 比: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

(3)陈涉素闻其贤 素:

(4)诛暴秦,据咸阳 据: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

【小题3】请仿照示例,在【甲】文中找出陈胜所做的两件事,并简要说明陈胜作为领袖人物所具备的素质。(4分)

示例:助广杀尉——善于把握时机

—— ——

【小题4】【乙】文张耳、陈馀认为陈胜不应当急于称王,理由是什么?不称王又该如何做?(请用原文回答这两问))从说理的角度看,张耳、陈馀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1)不称王的理由:

(2)应该的做法:

(3)论证方法:

答案

【小题1】(1)等到 (2)集会商议 (3)一向 向来 (4)占据、占领

【小题1】(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陈地中有声望的地方人士和乡官父老联名请求立陈胜为楚王,陈胜就拿(这件事)来征求张耳、陈馀的意见。要点:

【小题1】召令徒属——善于发动群众;假托扶苏项燕——善于利用有利因素;自立将军——有决策能力;派部下开辟战场——善于指挥(或有军事指挥才能);建立政权——有政治才能。(写出两件即可,概括、分析每处1分)

【小题1】理由: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做法: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方法:正反对比 (摘抄过多算错,要点为划线处)

解析【小题1】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豪杰、以、省略句式”要加以重视。

【小题1】能从文中总结出事件内容,能够分析和评价人物所具备的领导素质,能从政治和军事指挥方面总结和说明其才能。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能从对比论证角度来理解和出示答案。

篇3:《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

(1)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故__________

(3)楚人怜之______________

(4)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卒之为众人卒皆夜惊恐

B、扶苏以数谏故 以中有足乐者

C、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适逢,正赶上;(2)屡次;(3)爱戴;(4)通“倡”,首发。

2、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3、B

4、扶苏贤明,项燕多次立战功、爱士兵,他们都是受百姓爱戴的将领,假借他们的名义可以博得更多的民心。(大致意思相同即可)

篇4:《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12分)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为死(有人)陈胜、吴广喜,念鬼(考虑,思索)

B.今亡亦死(逃走)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C.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信)

D.楚人怜之(爱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

小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四步: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小题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①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每题2分,每小句1分,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小题3:B

小题4: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往往”“指目”“ 藉第”“固”要注意解释准确,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各项内容抓住评析的关键词语,回顾所读所学,一一比照,找到错误。C句有问题,“前期的准备”是指造舆论聚民心,是指“念卜鬼”“鱼腹中书”“篝火狐鸣”等内容,而句中所指的情节是起义发过过程。

小题4:

试题分析:“哪几个方面”,要求归纳几点。抓住文中对陈胜言行的描写,从其对形势的分析、对众人的鼓动、采取的策略等方面概括其形象。

篇5:《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文段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小题2】翻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分)

【小题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小题4】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4分)

【小题5】划线处属于那种描写?通过士卒们的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有的人、逃亡 (2)暗地里、去、往

【小题2】如今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不如为国事而死?

【小题5】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小题4】.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做事周密细致,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小题5】细节描写。说明了陈涉起义前的准备妥当,树立了陈涉、吴广在士兵们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陈涉组织领导能力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或”是文言文中的多义字,在此处应译为“有的人”,“亡”是古今异义字,应译为“逃跑”。“间”也是古今异义的字,应译为“私自、偷着、暗地里”。“之”在此是动词用法,即“去、往”之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举大计、等死”等。“举大计”即“举行起义”,“等死”中的“等”是“同样”的意思。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读语段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在语段有关起义背景的交代中,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在陈胜对于形势的分析中,即“天下苦秦久矣”。分析语段,把它们提取出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分析语段内容,理解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题干中问题的关联所在,从而从语段中找到切题的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确定答题范围,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理解语句内容,把它概括出来,即:丹书鱼腹(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从为起义做准备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他们做事周密细致、有组织和领导的才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提取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首先要理解语段大意,做到整体感知。

【小题5】试题分析:“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句中的“惊恐”为心理描写,“往往语、指目陈胜”为动作、神态描写。总体而言,可理解为细节描写。表明所做的准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陈胜在士卒心目中的威信树立起来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正面、侧面,其中正面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细致入微的动作、神态描写,还可以理解为细节描写。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

篇6:《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甲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小题1】《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 的巨著 ,它记载了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4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6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

⑤会天大雨

⑥固以怪之矣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

【小题4】 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家破人亡B.亡命之徒C.唇亡齿寒D.生死存亡【小题5】翻译句子。(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甲] [乙]

答案

【小题1】西汉、司马迁、《史记》、纪传体

【小题1】①估计 ②通“倡”,首发 ③协助 ④假 ⑤适逢,恰巧遇到 ⑥通“已”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对《史记》的学习积累来解答此题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2、6为通假字,5中的“会”的古今义就不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征发 散发,B、故意 缘故,C、果真 的确,D、因为。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灭亡,B、逃亡,C、灭亡,D、灭亡,例句中“亡”为逃亡“的意思,故选“B”。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注意“侯、宁”等关键字,还要注意句序以及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到表述的准确与流畅。

篇7:《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2)楚人怜之( )

(3)为天下唱( )

(4)卒中往往语(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用选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因为他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贫苦人民 (2)爱戴 (3)通“倡”,首发 (4)用网捕

2、现在逃走(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3、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2)做事周密细致;

(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意对即可)

篇8:《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8、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尝与人佣耕 ▲ (2) 楚人怜之 ▲

(3)度已失期 ▲ (4) 若为佣耕 ▲

19 与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3分)

A辍耕之垄上 B 山水之乐

C爱士卒,楚人怜之 D无丝竹之乱耳

20译句子(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21你认为在本文中燕雀是比喻 ▲ ,鸿鹄是比喻 ▲ 。在

浩淼的历史人物中,你觉得还有哪些人也可被比做鸿鹄 说说为什么觉得他或她也可被比做鸿鹄?(4分) ▲

参考答案:

18、(4分)(1)曾经(2) 爱戴(3) 估计(4) 你

19 C (3分)

20、(3分)如今逃走(抓回来)也是死,起来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还不如为国家而死,可好?

21、(4分)众佣耕人 陈涉 可列举有远大志向或有较高成就的历史人物,如岳飞、范仲淹、司马迁等。

篇9:《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日:“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钰、郴、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②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参考答案:

小题1:A D

小题1:(1)用;(2)十分之六七(大意正确即可)

小题1:(1)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承带兵和他们在城门洞里作战。(2)过了几天,陈胜命令召集三老和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大意正确即可)

小题1:A.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D.宾客: 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小题2:(1)介词,用。②十分之六七。

小题3:翻译文言文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较多,做这类题是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

① 守令:郡守和县令;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与之于谯门中战)

②省略句(省略主语);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会:集会。

篇10:《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 ),尝( )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怅( )恨( )久之( ),曰:“苟( )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 )曰:“嗟乎!燕雀( )安( )知鸿鹄( )之( )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 )戍渔阳,九百人屯( )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 ),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 )谋( )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 )可乎?”陈胜曰:“天下苦( )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 )数( )谏( )故( ),上( )使( )外( )将( )兵。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 )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 )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 )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鬼乎!”陈胜、吴广喜,念( )鬼,曰:“此教我先威( )众耳。”乃丹( )书( )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 )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 )怪( )之矣。又间( )令( )吴广之( )次所( )旁丛祠中,夜篝( )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 )语,皆指目( )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 )数言欲亡( ),忿恚( )尉,令( )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 )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 )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 )第( )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 )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 )民欲也。袒( )右,称大楚。为坛而盟( ),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 )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 )兵。比( )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 )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 )坚( )执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 )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参考答案: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 年轻的时候 ),尝( 曾经 )与人佣耕,辍耕之(到 )垄上,怅( 失望)恨( 叹恨)久之(不译),曰:“苟(如果)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你)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 长叹)曰:“嗟乎!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安(怎么 )知鸿鹄( 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之( 的 )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 同谪,发配 )戍渔阳,九百人屯(停驻)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编次 )当行( 当在征发之列 ),为屯长。会( 适逢,恰巧遇到 )天大雨,道不通,度( 估计 )已失期( 误了期限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于是 )谋(商量 )曰:“今亡(逃跑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同样 )死,死国( 为国事而死 )可乎?”陈胜曰:“天下苦( 苦于 )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 因为 )数( 多次 )谏( 劝戒 )故(缘故 ),上( 皇上 )使( 派 )外( 在外面 )将(带领 )兵。今或(有人)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怜爱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逃跑 )。今诚(果真 )以吾众诈(假装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同倡,倡导),宜(应当 )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 对别人的尊称,您 )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这件事 )鬼乎!”陈胜、吴广喜,念( 考虑、思索 )鬼,曰:“此教我先威(威服 )众耳。”乃丹( 用丹砂 )书( 写 )帛曰“陈胜王( 称王 )”,置人所罾( 用网捕 )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本来 )以(同已,已经 )怪(感到奇怪 )之矣。又间( 暗中 )令( 指使 )吴广之(到 )次所(军队驻扎的地方 )旁丛祠中,夜篝(用笼子罩 )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明天 ),卒中往往( 到处 )语,皆指目( 用手指用眼注视 )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 故意 )数言欲亡( 逃跑 ),忿恚( 使恼怒)尉,令( 使 )辱之( 吴广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用竹板打 )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一道,共同 )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 即使 )第( 仅 )令( 使 )毋斩,而戍死者固(本来 )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 难道 )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听从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依从 )民欲也。袒(露出 )右,称大楚。为坛而盟( 盟誓 ),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攻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 攻取 )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 收纳 )兵。比( 等到 )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 集会 )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 同披穿着 )坚( 指铁甲 )执锐( 指武器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 惩罚 )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篇11:《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自董卓已来 ( )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

【小题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于:曹操比于袁绍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5 " i. T7 ^* V' ]9 N+ f# E B.而: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U3 Q& ]* A2 F( ^/ F; ?$ N' f 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Q3 c+ ^0 P: T) ]$ Q D.之: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 `# W+ A' ^* j# C8 U. Y9 a! d 【小题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小题4】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

【小题1】(1)通“以”(2)一天天(3)挟持、控制

【小题1】D

【小题1】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小题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已”为通假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以及用法的能力。A项分别译为“同”、“在” 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和转折关系连词 C 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 D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注意“孰、箪、以”等重点字,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中诸葛亮所说的所做的来概括“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即可。

篇12:《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参考答案:

1.A

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每题2分,每小句1分,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3.B

4.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

篇13:《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亦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会天大雨皆次当行

楚人怜之为天下唱

【小题2】用两条斜线标明下面句子的正确朗读。(1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小题3】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扶苏亦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小题4】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其导火线又是。(2分)

【小题5】根据全文,从陈胜的言行,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6】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道出了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的心声。请你也从古诗文中列举同样表达雄心壮志的名言。(1分)

答案

【小题1】会:适逢,恰巧遇到次:编次怜:爱戴唱:唱通“倡”首发

【小题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小题3】 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小题4】天下苦秦久矣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

【小题5】 深谋远虑,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和组织才能的农民领袖。

【小题6】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篇14:《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9)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经、都、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陈胜佐之: 比至陈:

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忿恚尉,令辱之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B.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C.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

D.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11.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2.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文段的主要内容。(1分)

答:

13.从文中看出起义的性质是 (1分)

14.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 (2分)

参考答案:

9.佐:辅助,帮助 比:等到,各1分

10.D1分

11. 各1分,不出现0.5分,关键词语翻译不出即不得分。(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2.陈胜吴广开始起义以及起义的迅猛发展。1分,两个方面概括不全不得分,不出现0.5分

13.伐无道,诛暴秦,1分

14.让士卒们明白已没有出路;给士卒们希望和信心。两个要点各1分。

篇15:《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陈胜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课文第一段)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苟富贵( ) (2)被坚执锐( )

(3)陈胜王凡六月( ) (4)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怅恨久之B.或说陈王曰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故D.杀之以应陈涉扶苏以数谏故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小题4: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参考答案:

小题1:如果 身披 称王 到

小题2:B

小题3:(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小题4:(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注意本题中词义的变用,“被”能“披”,“王”是动词,“称王”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项中“之”一为“这”一为语助词不译,B项中“或”都是“有人”的意思,C项中“故”一为“所以”一为“缘故”,D项中一这连词“来”一为“因为”。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太息”“安”“引”“亲”,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阅读两篇短文,根据陈胜的行为表现,从“民心”这个角度来分析作答。

篇16:《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已且欲与常马等 (《马说》)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C.并杀两尉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D.祭以尉首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小题2: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分)

A.天下苦秦久矣

B.固以怪之矣

C.陈胜佐之

D.渔人甚异之

小题3: 从选文看,陈胜、吴广为何要花费一番周折“并杀两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陈胜为何要在杀尉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C

小题3:用激将法惹怒将尉使其做出过激的举动,为自己杀将尉找到合理借口;同时也引发众人的同情与支持。

小题4: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项中“且”一为“况且”一为“将要”,B项中“固”一为“本来”一为“使……巩固”,C项“并”一为“一起”一为“都”,D项“以”都是“用”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词义,然后比较得出答案。“不同于”,或在词义上或在用法上,从两个方面考虑。ABD三项中“苦”“怪”“异”都是意动用法,译作“感到……”,而C句中“佐”不是,故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一句的含义,从当时的处境和陈胜的策略两方面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当时环境即起事的艰难处境和陈胜要保证顺利发动起义的策略来考虑。

篇17:《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甲)扶苏自杀(6分)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①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②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①蒙恬:秦朝著名将领,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②趣:催促

(乙)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使者至,发书, 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

【小题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扶苏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打开 率领

【小题2】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

【小题3】宽厚仁义 敢于直谏 贤德有才(答出两点即可)

篇18:《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疏通字词: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会天大雨 ②失期法皆斩

③死国可乎 ④为天下唱

小题2:整理文句:我能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面现代汉语。(4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3分)

我的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问题探讨: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3分)

我的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综合分析: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拓展延伸: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3分)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适逢,恰巧遇到:2.依据法令,③为…而死4.通“倡”倡导。

小题2:①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②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小题3: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即使没有这根导火线,即使陈胜不起义。在秦残暴的统治之下也会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义,秦朝一定会走向灭亡的.

小题4:帛书“陈胜王”三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腹中,②晚上在驻所旁边的丛祠中篝火狐鸣

“大楚兴.陈胜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小题5: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有很强洞察力及很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领袖。

小题6:示例:任何人只耍有志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出不凡的业绩。这与个人的出身和地位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会”字的释义“唱”是通假字。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今”“ 诈”“ 宜”“ 应”“ 固”“ 怪”“ 之”的翻译。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要求学生写出“根本原因”“导火索”“起义的必然性”等。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总结起义前的舆论准备。然后写出字节的看法即可。要从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此事。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总结,从其语言上,行动上和他人的衬托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小题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个人的出身和地位的理解,答案不唯一,言之成文,言之成理即可。

【涉史随笔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陈涉世家阅读答案解析

2.陈涉世家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3.培根随笔 阅读答案

4.陈涉世家文言文阅读节选附答案

5.《陈涉世家》与《祖逖》选段阅读答案

6.《隋史》阅读练习题

7.天子不观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8.《金史完颜伯嘉传》阅读答案

9.陈涉世家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10.文言文《阎应元,起掾史》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涉史随笔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