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简介

2023-09-10 09:34: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诺娅方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董其昌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董其昌简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董其昌简介

篇1:董其昌简介

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分析】

董其昌(1555—1636),字思白,华亭(现上海松江)人。他精通诗文书画,绘画方面专长山水,倡导“南北宗论”;书法方面自成风格: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其一生勤于书画,传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颇多。

篇2:文言文《董其昌传》

文言文《董其昌传》

文言文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 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 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B.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 寻转左侍郎

C.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 寻转左侍郎

D.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 寻转左侍郎

(1)【答案】D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学常识。A项,“入学”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 太祖 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该题干中, A项考核“人的称谓”,B项、D项考核“古代职官”。 C项考核“文史典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3 分)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C.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 ,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答案】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B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5 分)

②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 分)

【答案】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徇”“为……所”“嗾”“鼓噪”各1分,句意1分。) ②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造请”“尺素短札”、省略、“宝”各1分,句意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

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

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昌。

篇3:董其昌小楷金刚经字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澂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篇4:董其昌小楷金刚经字帖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袁可立《海市诗》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篇5:董其昌临《初月帖》

董其昌临《初月帖》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山东莱阳,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从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学习研究了前代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兆页 。 《初月帖》为东晋王羲之作品,传世墨迹为唐摹本,草书,纵26.3厘米,横32厘米,8行,61字,《万岁通天帖》丛帖第二帖,现藏辽宁博物馆。古意盎然,笔力遒劲,气脉流畅,结字洒脱,具有雄秀之气。 《初月帖》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注:释文多有不同,例如“停行”有释作“济行”,“不办”有释作“不辨”等。) 《初月帖》起首称“初月”,即“正月”,避王羲之祖父“王正”之讳。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均有特色。用笔丰富,一点一画均非直过,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欹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疏密划一。在章法上,行列的构成是先左弧线,制造矛盾,接下来行列右弧线激化矛盾,第三行垂直线化解矛盾,第四行制造矛盾,第五行加深矛盾……王羲之自云“结构者谋略也”,又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初月帖》计61字,共用34个字组,字组之间相互统一协调,变化极为丰富,最明显的是上下字间的距离。 董其昌评《初月帖》说:“笔花满目,奕奕生动;用墨之意,亦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世殆尽。” 又说:“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无能追踪晋、宋,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董其昌深究古人笔意而发古人神韵,重用笔不重结构,他所提出的“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临古观点对后世帖学书家影响极为深远。他虽主张遍临前代古人,然欲移貌取神,而不落于前人窠臼。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曾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董其昌认为临古在于求自性,应该在临古的经验心得中,了解自己的真正艺术属性。董其昌临摹《初月帖》具体来说有以下艺术特点: 1.点画比原作细,增加连带,墨色体现在“淡”上,结体上重在一个“势”字。 如图1所示“不”字,原作三个点画饱满,顿挫分明,曲折变化,三过其笔,三点之间没有牵丝连带,依靠的是笔断意连。董氏临摹时,墨色淡雅,点画用笔明显变细,三个点画依靠牵丝相连接,增加了第三个点画和下一个字的连带牵丝。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两个“不”字虽点画用笔有别,但是神采相似,笔势相同。同样道理,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图2至图5的“悴”字、“道”字、“力”字、“忧”字,均符合此理。 2.字组上,牵连意识减弱,注重适意而止。 如图6所示“殊劣”字组,原作两字之间牵丝连带明显,笔势自然相接,董氏临摹时,因为“殊”字处理得比较平正,所以省略了和“劣”字之间的牵丝连带,而是把“劣”字字形加长;同理,图7的“虽远”和图8的“诸患”都注重适意而止,增加单个字形的长度,而减弱字间的牵连意识。图9所示“之报”“近欲”“遣此”三个字组,能够更加明显地看出是增加了单个字和字距之间的空白,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意识减弱。 3.章法上,行间布白更疏松,行距间较均匀。 如图10所示,原作四列,第一列左弧线明显,和第二列之间空隙较大,第二列和第三列空隙减弱,第三列和第四列之间空隙又有所加大,四列的整个趋势向左下聚拢,董氏临摹时,四列之间的空白几乎均匀,空隙大小一致,四列的.整个趋势是四平八稳,没有向左下聚拢的意识,以展现自己的疏散之境。 又如图11所示,原作整个四列布白,左下空出,阴阳虚实变化明显,“具”字以简洁的草书符号为之,简约而不单调,董氏临摹时,整个四列布局以平衡均等为宗,讲究平正方正,在“具”字处理上以较标准的草书为之,注重整个篇章是平衡搭配。 董其昌的书法,不仅影响着晚明书坛,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清代的康乾盛世。《书林藻鉴》说:“圣祖则酷爱董其昌书,海内真迹,搜访殆尽,玉、牒金题,汇登秘阁。董书在明末已靡于江南,自经新朝睿赏,声价益重,朝殿考试,斋廷供奉,干禄求仕,视为捷途,风会所趋,香光几定于一尊矣。” 董其昌的书学也影响至今,“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坠恶道”,这是董其昌累数十年学书之经验给予后世有志于学书者的忠告。

【董其昌简介】相关文章:

1.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

2.陶渊明简介

3.吴晗简介

4.刘禹锡简介

5.汪士铎简介

6.事迹简介

7.《长恨歌》简介

8.刘庄简介

9.桓温简介

10.黄庭坚简介

下载word文档
《董其昌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