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简介
“小学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韦应物简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韦应物简介,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最著名的诗如《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篇2:韦应物的生平简介
韦应物的生平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文学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附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篇3:韦应物简介及朝代介绍
韦应物出生于一个大家族,家族中有当官的有学文的成就很高,所以韦家声望也很高。但是韦应物的名声却不是很好,官家子弟,不学无术,少年荒唐,仗着在宫中有个小官职就横行霸道,无人敢管。
20岁的时候娶妻元苹,婚后3年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跑了,此后韦应物痛改前非,还是勤奋学习,从一个街头霸王瞬间成为了一名儒生,忠厚仁爱,也是这场转型,才有了韦应物之后的成就。后来韦应物一直在他的仕途上奋斗,当过洛阳丞,苏州刺史等,都是地方官吏,为官近30多年。
韦应物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当官期间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经常自省,为官多年的韦应物两袖清风,家中一贫如洗,晚年的韦应物甚至没有盘缠回到京城找寻出路,后来客死异乡。
韦应物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在于诗歌创作,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诗风以恬淡高远著称,笔下的山水景致优美,情感细腻,将隐逸生活描写的如此之安适。
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
韦应物生活于唐朝时期,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韦应物出生于韦氏家族,可以说是一个富二代。韦氏家族中不乏德才兼备之人,从西汉到唐朝,有当官的`有学文的,在历史上均有很高的威望和成就。
韦应物于737年出生西安,正是唐玄宗时期,15岁的韦应物当了唐玄宗的三卫郎,经常出入宫廷,少年时期的韦应物恃才傲物,横行乡里,是一个土霸王。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跑,韦应物这才开始发愤图强,从而有了一番成就。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诗为主,曾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后来勤学苦读终于有了一番大成就,是一个励志的人物。
篇4: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诗风清淡,有着浓厚的隐逸思想。
苏州人素来被认为是含蓄而低调,所以,称赞一个人,哪怕心里有万分感激,也不太会敲锣打鼓地张扬的,在他们看来,感念一个人,在心里,就足够了,所以,无论是白居易,范仲淹,抑或是刘禹锡,对于他们,苏州人也仅仅是郑重地喊一声“大人”,唯独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韦应物,韦苏州这个名字,从苏州喊起,纵使跑遍大江南北,也逃不脱了,韦应物,一个西北汉子,能在江南得这一美名,也着实不容易了。
大唐盛世,多不过繁华似锦,天朝大国,难免也会没落,纷争迭出。经过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也是暗潮涌动。
如果不是那场经过长达8年“安史之乱”,韦应物应该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二世祖,整天养花逗鸟的纨绔子弟,一个横行乡野的小混混。
韦应物是唐长安人。他出生于韦姓豪门(有唐三百年间,出了十多个贵为宰相的高级人才,时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俗语),曾祖父是武则天时宰相,祖父做过宗正少卿。他少年时练习武艺,骑射本领不凡,中年后还作诗夸耀:“走马上东岗,朝日照田野。野田双雉起,翻射斗回鞭。”凭着门荫和武艺,韦应物15岁就当上玄宗李隆基的侍卫三侍郎。
韦应物自己在诗中叙道:“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当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到骊山度假玩乐,韦应物做为“警卫员”当然也相随左右。
少年时代的韦应物,应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据他自己后来的一篇怀旧诗“身作田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赌具),暮窃东邻姬。”中可以得知,韦应物当年仗着是皇帝跟前的人,家里藏着杀人亡命的逃犯,早上起来没有事就赌博玩钱,晚上钻墙逾穴偷人家的小老婆,而且喝酒胡闹,一字不识,十足的恶少形象。这和韦苏州集中的那些诗句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一起。
世事总不会让你如此一帆风顺下去,于是,安史之乱来了。长安陷落,韦家的富贵钱财凋零殆尽,而唐玄宗的失势,也让韦应物风光不在,叛军临城,大兵压境,唐玄宗仓皇出逃去了四川,平日里所有的生活与秩序,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平日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无事生非的皇家侍卫,也纷纷下岗。
有的时候,一件小事,一个决定,足已改变人的一生,韦应物丢了官职,过了二三年逃难生活,跌入人生低谷。冷酷的现实迫使韦应物重新选择生活道路,如果当时的他仍然如之前那样浑浑噩噩,那么中国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大清官了,苏州人也就没有了一位“好市长”了。
所幸的是,他痛下决心,折节读书,“把笔学题诗”,居然学诗有成,自为一家。
“安史之乱”以后,韦应物应举入仕,历任洛阳丞、高陵宰等地方官,他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市长”,难怪当时的苏州人对他自始至终爱戴有加,苏州百姓都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在韦应物当苏州刺史的三年里,他已经是重病缠身,辞官后,他寄住在城外的永定寺里,自己租地耕种养活自己,公元792年,他溘然长逝,年仅55岁。
而对于他的诗词,在他在世的时候,大家也没觉得才华出众,等他死了,才觉得好,这倒与梵高和他的《向日葵》命运很相似。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时间往往是最好的裁判官,好与坏,往往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果说韦应物的人生分为两部分,也许归根而言,总是功大于过的,至少,在老百姓的.印象里,已经不记得这个曾经的小混混的模样了,这也就够了。
拓展阅读:韦应物与苏州
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都在苏州为官,颇有成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苏州“三贤”中,还有一位苏州刺史——韦应物,我们曾学过他的《滁州西涧》,对他的诗有些了解。近来查阅资料,居然发现他和白居易之间也有一段难得的情缘:
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县令。第二年,白居易和母亲也来到徐州。其时正值安史之乱,徐州一带战乱频繁,社会很不安定。白季庚遂让白居易的母亲带他到苏州杭州来投靠亲戚,以避战乱。就这样,他认识了住在苏州的韦应物。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算起来他当时最次到苏州,应是在十一、二岁,正是易于被影响、被塑造的时候。是谁影响了此时年少的白居易?美丽的苏州,垂青了这位少年,送给了他一个韦应物。这位当时诗名颇胜的诗人,在苏州过着喝酒、赋诗、游山玩水,日子豪放惬意,年少的白居易,已自有一份才气,少不了尾随着这位韦应物,浸染了无数的豪气,并爱上了喝酒。
韦应物和白居易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遂成为美谈。三位苏州刺史,苏州三贤,几乎生长于同一时代,成就了苏州的同时,也为苏州留下一段段深厚的友谊,留下一首首风雅诗文!
韦应物出身名门,本可以靠世袭过上纨绔子弟应有的优越生活。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可安史之乱改变了这一切,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后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在贞元四年(788)秋,诗人52岁,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让他去治理比江州更加富庶均“大藩”。关于苏州的富庶繁华和版图之大,诗人在一首叫《登重玄寺阁》的诗中全都描写进去了:
登重玄寺阁
唐 韦应物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诗题中的“重玄寺”,即苏州有名的重元寺。苏州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与寒山寺、灵岩寺、保圣寺同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多次被毁又重建,重建于阳澄湖畔,是如今苏州最大的寺庙场所。
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虽经历安史之乱,但苏州经济日趋繁荣,仍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正如韦应物所云:“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当时的苏州真可谓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
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据说任苏州刺史时常在郡斋中焚香冥坐,以清静无为持政。但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他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市长”,难怪当时的苏州人对他自始至终爱戴有加,苏州百姓世世代代都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韦苏州的清廉在他退职之后可见一斑。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永定寺弄,位于干将西路北侧,万历年间(1573-1620)知县在弄内重建“五贤祠”,祀顾彦先、陆羽、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这五位与苏州息息相关的名人,并写有碑记。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韦苏州,也许是一贫如洗的他在苏州所得到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篇5:韦应物拼音
韦拼音:[wéi] 应拼音:[yìng] 物拼音:[wù]
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人物生平: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玄宗天宝十载 (751),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作人。安史乱起,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生平年表: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篇6:幽居 韦应物
《幽居》,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
幽居
篇7:韦应物拼音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篇8: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 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 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释
⑴幽居:隐居,不出仕。
⑵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⑶营:谋求。
⑷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⑸遂:称心,如愿。
⑹曙:天刚亮的时候。
⑺偶:相对。
⑻自当:自然应当。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⑼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翻译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 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 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作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韦应物简介】相关文章:
1.韦应物
2.韦应物代表作
3.韦应物拼音
5.也说韦应物
6.韦应物的诗
7.韦应物唐诗欣赏
9.调笑令韦应物
10.韦应物滁州西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