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和语势论文
“lingjuny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浅谈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和语势论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和语势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浅谈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和语势论文
浅谈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和语势论文
[摘要]在英汉字幕翻译中,译者往往会遇到语义与语势不一致的现象。这时需要译者根据前后语境,将隐含在源字幕中的语势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将台词的“弦外之音”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语义与语势完全一致,或者零语义与零语势现象,这时译者则应采取直译或者删译的策略。
[关键词] 字幕翻译 语意 语势
一、引言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G?Leech的语义学理论,言语的语义是指其字面上的逻辑意义(logical meaning),亦被称之为理性意义(rational meaning)。语势则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言语的言外之意。所谓言外之意也就是Leech所说的“情景条件描写意义”,即语境意义。[1]
美国意象派诗人Ezra Pound曾提出,语势(energy in language)是指语言之势,语词之势。 Pound强调语言是有其自身生命力的,是可以应“势”而变的,强调释放蕴含在语言中的“势”。因此,语势在于变化,在于创新,在于在言语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这样的创新可以赋予语言应有的“势”。
一般情况下,语言交际中的语义与语势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语义与语势也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于是,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让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本意,就必须区别语义与语势,只有在准确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备表达出原文的真正含义。
二、语义与语势的不一致
在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中,语义与语势并非都是一致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语义与语势之间的关系。根据上下语境正确判断出谁重谁轻,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真实言语含义与人物思想。
美剧《老友记》的第一季的第一集中的一个经典的对话。Ross在发现自己的妻子是同性恋后,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大家都在中央公园的咖啡馆聊天,当Ross出现时,他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向大家说了句,“hello...”。一向幽默的Joey对他这种沮丧的情绪讽刺地说:
“I hear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yself!”
译文1:Ross: 大家好...
Joey: 我听到这个人说“大家好”,我想自杀。
译文2:Ross: 哈...
Joey: 听见这家伙说“哈”,让我痛不欲生。
发现自己妻子是同性恋的Ross,当然是郁闷不已,苦不堪言。译文1中“想自杀”仅是字面上的逻辑意义,与原文的“wanna kill myself”是完全对应的。这样的翻译固然可以接受,却没能将其中所蕴含的语言的能量释放出来。而译文2中的“痛不欲生”则比“想自杀”要更加生动。Ross向大家说“hello”时也正是一副痛不欲生的表情。正是这样一幅表情与那句有气无力的“哈”让Joey不寒而栗。译文2既保持了基本的语义,又将话语中的语势体现出来,表达更加贴切。
在美剧《美女上错身》中,Teri的弟弟面临着被逐出国境的危险,Jane为了鼓励Teri的母亲说出Teri弟弟的真实身份,曾这样说道, “Do you know what I love about your daughter? She speaks up, and she is not afraid of anything.”
译文1:知道我为何欣赏你女儿吗?她仗义执言,她无所畏惧。
译文2:知道我喜欢你女儿什么吗?她有话就说,什么都不怕。
译文1的两个四字短语将原文的语势凸显得淋漓尽致。作为律师的Jane,一直以来也将“仗义执言,无所畏惧”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她当然也非常欣赏自己秘书身上的这种个性与气质。如果译者译成了“她有话就说,什么都不怕”,则会显得过于平淡,虽然没有出现任何翻译失误,亦完整地将语义表达,但原语中的所蕴含的赞美之意却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可见,语义的表达是字幕翻译的第一步,语势的释放则是另一层境界。
又如在《绝望主妇》中,Susan因为肾功能衰竭在治疗的过程中认识了另一位同病相怜的患者Barrows。然而Susan要比他幸运得多,她获得了新的肾脏,远离了病痛,而他却病情恶化,日日遭受病痛的折磨。他却依然乐观,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与Susan的言谈中,他还这样幽默的说道,“Ah, it‘s time for my spinal tap. You see? you are not the only lucky one.”“spinal tap(脊椎抽液)”是让任何人都毛骨悚然的一项治疗过程,他却那么淡然,甚至还把它当做是一种特殊的运气好的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篇2: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
[摘要]在英汉字幕翻译中,译者往往会遇到语义与语势不一致的现象。这时需要译者根据前后语境,将隐含在源字幕中的语势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将台词的“弦外之音”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语义与语势完全一致,或者零语义与零语势现象,这时译者则应采取直译或者删译的策略。
[关键词] 字幕翻译 语意 语势
一、引言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G•Leech的语义学理论,言语的语义是指其字面上的逻辑意义(logical meaning),亦被称之为理性意义(rational meaning)。语势则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言语的言外之意。所谓言外之意也就是Leech所说的“情景条件描写意义”,即语境意义。[1]
美国意象派诗人Ezra Pound曾提出,语势(energy in language)是指语言之势,语词之势。[2] Pound强调语言是有其自身生命力的,是可以应“势”而变的,强调释放蕴含在语言中的“势”。因此,语势在于变化,在于创新,在于在言语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这样的创新可以赋予语言应有的“势”。[3]
一般情况下,语言交际中的语义与语势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语义与语势也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于是,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让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本意,就必须区别语义与语势,只有在准确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备表达出原文的真正含义。
二、语义与语势的不一致
在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中,语义与语势并非都是一致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语义与语势之间的关系。根据上下语境正确判断出谁重谁轻,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真实言语含义与人物思想。
美剧《老友记》的第一季的第一集中的一个经典的对话。Ross在发现自己的妻子是同性恋后,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大家都在中央公园的咖啡馆聊天,当Ross出现时,他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向大家说了句,“hello...”。一向幽默的Joey对他这种沮丧的情绪讽刺地说:
“I hear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yself!”
译文1:Ross: 大家好...
Joey: 我听到这个人说“大家好”,我想自杀。
译文2:Ross: 哈啰...
Joey: 听见这家伙说“哈啰”,让我痛不欲生。
发现自己妻子是同性恋的Ross,当然是郁闷不已,苦不堪言。译文1中“想自杀”仅是字面上的逻辑意义,与原文的“wanna kill myself”是完全对应的。这样的翻译固然可以接受,却没能将其中所蕴含的语言的能量释放出来。而译文2中的“痛不欲生”则比“想自杀”要更加生动。Ross向大家说“hello”时也正是一副痛不欲生的表情。正是这样一幅表情与那句有气无力的“哈啰”让Joey不寒而栗。译文2既保持了基本的语义,又将话语中的语势体现出来,表达更加贴切。
在美剧《美女上错身》中,Teri的弟弟面临着被逐出国境的危险,Jane为了鼓励Teri的母亲说出Teri弟弟的真实身份,曾这样说道, “Do you know what I love about your daughter? She speaks up, and she is not afraid of anything.”
译文1:知道我为何欣赏你女儿吗?她仗义执言,她无所畏惧。
译文2:知道我喜欢你女儿什么吗?她有话就说,什么都不怕。
译文1的两个四字短语将原文的语势凸显得淋漓尽致。作为律师的Jane,一直以来也将“仗义执言,无所畏惧”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她当然也非常欣赏自己秘书身上的这种个性与气质。如果译者译成了“她有话就说,什么都不怕”,则会显得过于平淡,虽然没有出现任何翻译失误,亦完整地将语义表达,但原语中的所蕴含的赞美之意却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可见,语义的表达是字幕翻译的第一步,语势的释放则是另一层境界。
又如在《绝望主妇》中,Susan因为肾功能衰竭在治疗的过程中认识了另一位同病相怜的患者Barrows。然而Susan要比他幸运得多,她获得了新的肾脏,远离了病痛,而他却病情恶化,日日遭受病痛的折磨。他却依然乐观,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与Susan的言谈中,他还这样幽默的说道,“Ah, it's time for my spinal tap. You see? you are not the only lucky one.”“spinal tap(脊椎抽液)”是让任何人都毛骨悚然的一项治疗过程,他却那么淡然,甚至还把它当做是一种特殊的运气好的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再如《老友记》中下面这段,
Rachel: Oh my god! How long has she been crying?
Monica: About a week and a half.
Phoebe: Well alright, looks like you guys have got it under control, so I'm just gonna go. No? Misery really does love company. All right.
Emma一直哭个不停,所有人都拿她没有办法,失去了耐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Phoebe则准备逃之夭夭。Monica凶狠狠地给了她一个责备的眼神。Phoebe只有老实地留下来陪大家一起享受这“misery(痛苦)”这里的“misery really does love company”有两种译文,一个是“痛苦真的需要同伴啊!”,另一个是“真的要患难与共啊!”结合语境,我们可以看到前者只是对原语字面意思的翻译,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语势。虽然不会让观众产生误解,但也并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后者的“患难与共”在语义与语势上则达成了一致,是以创新取“势”,打破原语言的结构释放语势,做到了译文既忠实又传神的翻译效果。
在《老友记》中有这样一幕,Monica抱怨她与Chandler的周年纪念日,她给Chandler送了一块价值五百美元的手表,而Chandler却写了一首说唱歌曲送给她。
Monica:Oh, well, I bought Chandler a five hundred dollar watch and he wrote me a rap song.
Ross:Seriously?
Chandler:Word!
Ross以为Monica在开玩笑,问Chandler情况是否属实。Chandler表示肯定。根据上下语境以及Chandler的人物个性,他并没有因为Monica的这样爆料他而感到非常羞愧,而是很镇定很淡然的说出了“Word!” 在这里“word”是“black slang”,意思是“agreed, yes, you got it, that's true.” 如果仅仅是翻译成“是的/没错”那就缺少了Chandler那份镇定淡然的语势。笔者认为如果译成“千真万确!”效果更佳。
三、语义与语势的一致
并非所有的言语都暗含言外之意,有些台词的语义与语势是一致的,只需将其基本语义翻译出来,就能够表达出原文的真正含义。《老友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Ross与Charlie交往不久,他得知Charlie的前任男友要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Nobel Prize winner),要么是天才奖学金得主(Genius Scholarship winner),他感到非常沮丧。当Ross被问道约会情况怎么样时,他这样回答:
Rachel: How is it going with Charlie?
Ross: Oh great! After I finish my wine, I’m going to blow my average-sized brains out.
与Charlie的前任相比,显然Ross感到自愧不如,他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法跟Charlie的前任去比。于是他想“blow the average-sized brains out”(他想喝完这杯酒就毙了自己的这颗平庸的脑袋。)这句话的翻译,只需要把基本的语义译出来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它并没有更深的言外之意,所以不需要再费神去挖掘它的语势。因为按照语义的翻译就已经可以表达出原语的语势。
四、零语义与零语势现象
当遇到引入语,如guess what, you know, you see, you know what, I mean, well, 这类没有承载任何实际语义,更不蕴含任何语势的词语时,它们的出现只是在功能上起到一定作用。作为话语标记语黏附于句子上,使说话者的话语表达更加连贯,译者可以省去不译。
五、结语
影视作品是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字幕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根据具体实例,对影视字幕翻译中的语义与语势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影视字幕翻译活动的更好进行,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更好的传递影视作品的魅力,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参考文献
[1] Leech, G. Exploration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M]. John Benjamin’s: Amsterdam. 1980
[2]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London: Routledge, 1993
[3] 蒋洪新. 庞德的翻译理论研究 [J] 外国语,(4).77
篇3:浅谈字幕翻译中的翻译教学论文
浅谈字幕翻译中的翻译教学论文字
【摘 要】字幕翻译对电影的质量及受欢迎度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呢?文章所探究的是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从而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应如何处理不同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字幕翻译;翻译策略;文化因素
近几年,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人们的知识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西方影片的需求逐渐加大,对于字幕翻译的质量需求也不断提升。字幕翻译是东西两种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及文化的转化与交流。那么,在字幕翻译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使影片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呢?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从而得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语言趋于口语化。字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模式,它是口语的简化的书写形式。电影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一般而言,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后者才是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即在保留原声的情况将剧中人物对白和必要视觉信息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
(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翻译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传递语义信息,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故事情节。字幕翻译面临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时空限制,它并不像书本那样给人以足够的时间,字幕必须与人物对白、动作和画面同步,随着画面的切换,迅速更替的字数必须满足观众的阅读需求,通常一个画面里最多出现两行字幕,每行字幕的字数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因此,译者必须对原对白有很好的掌握及理解,仔细斟酌两种语言的认知、文化差异,对原文信息进行取舍,将那些不能直接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对行文精妙地布局,从而使观众能较好地欣赏电影。
二、字幕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对于应对字幕的翻译策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很多都是相通的。在此,我根据我的.理解,将主要讲述三种翻译策略。
(一)浓缩的翻译策略。浓缩策略一般包括省略和压缩两种。字幕翻译 是受制约的翻译,因为一般从口语对白到文字的转换中,原文就要缩减很多。通常说话速度越快,信息压缩量越大,字幕翻译者需要在对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力的判断的基础上,对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可进行删减节略。如果根据原文逐字翻译,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观众来理解其意思。这样,所译出的字幕就会让观众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干扰欣赏过程,影响效果。因此,字幕翻译应该以简洁明了为翻译标准,才能使译文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化暗含为明示的翻译策略。语言交际活动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但由于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原文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所暗含的交际内容,往往因不同语言读者认知上的差异而难以被译文读者识别,因此必须将译文读者因语境差异不能从语义内容中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化暗含为明示的翻译方法有很多,如增译、改译、意译、解释、加注等,这些策略都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意思及异国文化。
(三)归化翻译策略。字幕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也是两种文化之间地转化。到目前为止,翻译界有两种主要的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即归化与异化。异化是以源语言为归宿,即将原作者放在第一位;归化是以目的语为归宿,即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在我看来,电影中文化信息的处理,归化的翻译策略应该是主流。
如果译者采用异化的策略来处理文化因素,那么其翻译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异族文化,这无可厚非。但是,一个翻译作品的好坏是由目标读者来评定的。如果译者采取异化策略,但超出了目标读者的约定水平,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困难,那又怎可称得上是好的翻译呢?也许有人说,可以用加注、说明等翻译策略来帮助观众进行理解,这对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字幕翻译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更何况,在很多情况下,异化体现了源语言的文化优越性。这种文化优越性可能会导致文化殖民主义。比如,现在英语成为了世界第一语言,几乎每个国家的人都学习英语,在翻译时也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思想为准,最终本国的语言甚至文化会慢慢地被代替。这难道不是文化殖民的体现吗?
因此,为了使观众尽快地,以最小的处理来理解演员的对白,翻译最好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另外,作为大众化的娱乐,电影应该照顾大众化的欣赏水平,异化会使很多观众对字幕产生陌生感,会影响电影的受欢迎度。归化策略使用观众所熟悉的思维方式,能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亲切、熟悉的对白,会使电影更快地被更多的观众喜欢,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加速发展、繁荣我国电影文化市场,这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增进我国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翻译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未来译制片质量,为中国电影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贡献。
字幕翻译能够给观众欣赏西方电影带来便捷的桥梁,通过言简意赅的字幕就能够了解到电影的剧情内容。尤金?奈达曾经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翻译者的东西方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言功底更重要。”我们在处理电影作品时,要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差异层面,在翻译时归化和异化的配合相得益彰。我们在日后的字幕翻译工作中,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加工与提炼,这样才能还原电影所蕴含的艺术效果,让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之中,享受到电影的乐趣。
篇4:影视翻译中字幕的特点及翻译策略分析论文
影视翻译中字幕的特点及翻译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英美影视剧英语字幕在电影中经常出现,这在学术界应该引起重视。从英美影视字幕的特点出发,能对英美影视剧字幕使用正确的翻译策略。英美影视字幕的特点主要是根据英美文化的基本特点总结出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化、时尚性、服务性、时空受限性等特点上,这些需要与影视情节当时的社会背景、词语的简化、结构的安排、服务化等相结合。中英美影视的成功,既是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的沟通,也是中外交流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电影翻译;异同化;影视字幕;特点;措施
一、影视中英语字幕的主要特点、异同化分析
(一)口语差异化
口语化,我们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语言,不拘泥于文字句子结构,不会像写作中使用那么正式的语言,我们通常称之为口语化。例如:吃了没?最近咋样?还可以吧。口语化不同于科教、科普、纪录片等产生特定的目的,这些语言是需要正式与书面性的;而口语化的影视节目就需要依靠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物角色之间产生的互动情节而定。把复杂的语言变成简洁的语言,这样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就能容易理解当中的情节与境况,语言化影视剧场的特点就浅显易懂。因此,在英语字幕上经常出现Yeah,Damn it,Um,Gosh等,这些词语经常使用在口语中,书面语是很少使用的。在英语影视中,经常出现短句与不完整的句子,例如After you,You owe me one,So what等语句。还经常出现俚语:hot number,all wet等。
(二)时尚异同化
随着时代的改进,观众对影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的娱乐节目,都要求跟时代接轨。影视中使用的英语字幕的含义存在着新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是影视特定环境决定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影视界带来了很多新意的词语,这些都是影视界使用且可借鉴的。在当前背景分析,很多青少年特别爱好流行的网络语言,这给剧情增加了活力与生机。例如,short message,e-mail,MSN,web2page,www等。特别提出的就是影视节目中经常出现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例如电影美剧South Park(《南方公园》)第10季第9集影射美国副总统切尼射偏的那一箭,第10集里影射了美国中学女教师Debra Lafave 引诱学生一案等。
(三)服务方面产生的异同化
(四)时空受限异同化
影视设计需要根据时间、空间来设计,字幕不是独立存在的,也需要结合声音、画面参与支持。图片、声音、字幕、色彩、时间、空间等设计,都需要合理进行安排。但是由于时间空间上的设计要求,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根据实际经验分析,它不同于一本文学著作里的故事情节停止在思想上,它们是动静结合的,还配合了字幕上的声音、画面等,一旦画面、声音消失,它们的完美性就失真了。另外,时空受限制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视剧场的完美结合需要图像和声音两者完美的结合。无论是字幕设计,还是声音、图像的设计,都需要达到给观众留下一种统一的效果。还需要结合内容进行文字设置并且努力克制版面的受限制性以及位置的布置整体性。
二、英美影视中翻译字幕的几点策略
(一)口语异同解决分析
根据英语翻译的口语化问题,需要根据语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设定,也需要根据文字表达的语境来分析。翻译需要大量的英语知识基本功,还需要对当地背景的了解以及对对白的口语内容进行了解、学习、应用,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地方。观众需要了解剧情,这由字幕设计的质量决定。比如美剧One Tree Hill(译名《篮球兄弟》) 第4季第9集中有几句:Im having money problems,dad.从字面上我们完全可以译为:“我有金钱的问题,爸爸。”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谁会这么说呢?因此,不如译为:“我手头有点紧,爸爸。”从以上案例分析得出,对社会背景的了解,能够更好为英语翻译服务。在影视中,不能够过于生硬化,需要符合口语化处理,这样更生动些。
(二)针对目标群因人而异解决方式分析
根据影视的文化差异分析,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人的因素和文化差异的因素,会产生不同的翻译,产生不完全对等问题。阅读者在阅读内容时,需要随时对作者传达的情感所感染与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为原内容翻译进行归类。在传达原内容异化策略问题上,需要学习了解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自己字幕翻译的服务对象来确定合适的策略。
针对字幕目标群方面分析,翻译好字幕的'内容主要需要对剧情学习、了解、分析、策略等过程,进一步对影视文化的差异选择翻译策略,这些都是译者所考虑的主要内容,需要对目的语进行正确的表达。针对目标群需要对字幕受众借助观赏英语影视剧来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水平。同时,对英国文化背景差异的了解、学习、分析、应用等,也是对目标人群正确的策略,这样才能够保持原创的英国文化。但是,在英语翻译中,有很多不需要翻译的,例如地名、人名等固定名词。
(三)缩减字幕的字写法异同分析
所谓缩减,就是减少,紧缩减少。根据英美影视字幕的特点分析,影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缩减的特点,这是因为受到时空的限制,因此需要字数进行缩减的策略。按照电视剧的字幕整体设计分析,对字幕进行排版设计。以电视剧的格式为例,一般说来,每次出现的字幕最好一行,最多两行,每行不超过16个字符。这样的标准才符合字幕设计的基本要求,并能满足观众的观赏以及对剧情的了解。字幕只是一种观赏影视剧情的辅助工具,这样才能够让观赏者理解剧情以及专注对剧情的注意力。对句子的缩减,主要是对英美影视版面进行美化、简洁化。比如美剧Ghost Whisperer(译名《鬼语者》)第3季第4集中的两句:(1)But you never did appreciate all of the things I did for you.这句话如果出现在字幕以外的情况下,我们把它译成:“但是对于我为你所做的一切,你从来不知感激。”并无任何不妥。译文也符合我们中文的语法习惯。但如果放到字幕里,在短短一两秒钟时间里,观众既要关注剧情,还要看这么长一句话,就显得有些匆忙了。有经验的字幕翻译便遵循缩减策略,把它简译成:“但你却不知感激。”
(四)注释异同处理分析
注释的最好诠释,主要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注释的主要目的在于让观众能够很好理解剧情内容,字幕翻译在于对剧情的内容、背景等辅助加以解释。中英文化的差异性给大家的习惯也带来了很多差异性的变化。当然,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翻译字幕者很难在英文字幕上找到对等的字幕表达。很多由于网络热词、地方民族特色语言、方言、地区文化等不同,需要对英美影视字幕翻译加以注释。英美中的台词经常在新闻(本土)以及名人中提到,根据注释经验分析,需要对翻译的内容进行直译或者间接翻译两种。直接翻译对于观众来说,存在着很大的语境差异,因此有时直译会使观众不知所云,对剧情内容的理解模糊不清。直译者有必要在观赏者不懂的时候或者需要提示的地方,增加相关内容注释。注释的直接作用就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内容。在很多实例中,会出现大量的医学名词。例如美国的热门医务剧ER(译名《仁心仁术》或《急症室》),House (译名《豪斯医生》或《医神》),Greys Anatomy(《医人当自强》或《实习医生格蕾》)。这些名词都需要进行注释分析,还有很多需要进行名词注释的,例如化学名词、法律名词、网络名词、学校名词等。这些字幕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有选择地添加注释。
在英美影视字幕策略中,注释策略显得非常重要。主要根据故事情节分析,涉及故事情节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都需要进行适当添加注释,以便于理解剧情。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南方公园》,关于社会最热门的新闻节目,添加适当的注释,肯定对新闻情节的理解效果会更佳。又如《灭罪鉴证科》有一句话:Do I like the ghost whisperer?你看我像鬼语者吗?其实这里的ghost whisperer (鬼语者)一词来自一部美国灵异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能与鬼魂进行交流。假设翻译人员对这句话进行翻译时,进行适当的注释,肯定观众理解这个事件效果会更佳。注释固然重要,但是并不需要专业的词语进行再注释,这样会让观众更加难以理解当时的故事情节,这样就不如不加以注释。翻译者应该把握适当的度,这样才能保证英美字幕效果更好。
三、结语
根据实际经验分析,英美影视字幕的特点主要是根据英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影视情节的社会背景、词语的简化、结构的安排问题、服务化等总结出来的。英美影视剧场的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创作,主要与字幕、声音、图像等存在着直接联系,还因为版面的结构紧凑,需要时空上受限进行设计。同时,翻译者需要更好的结合英语字幕的翻译效果,需要学习当时社会背景、文化知识等,这样才能够对英美影视字幕使用正确的策略。
[参考文献]
[2] 纪可,代冰.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和方法――《老友记》(Friends)中文字幕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
[3] 杨苗苗,赵玉闪.电影字幕中文化因素的翻译[J].中国电力教育,(19).
篇5:英汉科技翻译中的主位推进模式的论文
关于英汉科技翻译中的主位推进模式的论文
一、引言
最先提出主位(theme,T)和述位(rheme,R)概念的是由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Mathesius)。1939年,他在《功能句子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中指出,主位是句子中的先说部分,一般用来表示具体情景下的已知信息,述位是句子中的后说部分,多用以表示句子中的新信息(转引自刘士聪,余东,:62)。胡壮麟认为,主位推进基本模式有三种:1)TI=T2,第一句的上位继续成为第二句的主位;2) R1=T2,前句述位的某个内容发展为第二句的主位;3)T1+R1=T2,第一句主位虽然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在句法结构上存在较多差异,但是在主述位信息结构上却存在共同之处。论文论文参考网英汉翻译中,自觉运用主位推进理论,不仅有助于把握原文的信息结构,而且有利于保持译文语句的自然流畅及信息内容的清晰明确。这在以信息传译为主的科技翻译中尤为重要。本文借用胡壮麟教授的三分法,拟就平行式、延续式、集中式这三种常见主位推进模式在科技语篇中的体现及其翻译作一些简要分析,以期对英汉科技翻译有所帮助。
二、平行式
在该模式中,所有句子都以第一句的主位(T)为主位,分别以不同的述位(R)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主位加以揭示和阐发。简言之,即为胡壮麟先生所说的.T1=T2。如用T和R表示,其模式如下T1一一R1;T1一一R2;T1一一R3;T1一一R4 …… T1一一Rn此类模式在科技文体较为常见。且看下例:
(1)The short waves with the frequency higher than 30 megahertz always comes through the atmosphere.These are waves in the very high frequency (VHF) band from 30 to 300 megahertz;in the ultra high frequency (UHF) band which is used for transmitting TV signals, from 300 to 3000 megahertz;and in the super high frequency (SHF), or microwave, band from 3000 to 30000megahertz. (王册, 1985:121)
频率高于30兆的短波往往会穿过电离层。频率在30至300兆赫之间;特高频(UHF)波段,频率从300至3000兆赫,该波段用于传递电视信号;以及超高频(SHF)波段(或称微波),频率从3000至30000兆赫。(王册, 1985:124)
上述例子为典型的平行式主位推进结构。两个句子已知信息为“频率高于30兆赫的短波”,下一句是从组成部分的角度,以不同的述位加以论述。译文照搬原文的语法模式,却忽略了句子间的主位推进关系,以致在第二句的处理中,出现了“频率”和“该波段”两个新的主位,使得该句行文支离破碎,意思混乱不清。不如改为:
频率高于30兆赫的短波往往会穿过电离层。这些波包括频串在30至300兆赫之间的甚高频(YuF)波段;频率在300至3000兆赫之间、用于传递电视信号的特高频(UHF)波段;以及频率在3000至30000兆赫之间的超高频(SHF)波段或微波。
三、延续式
这种推进模式也称阶梯式,即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
T和R的关系可表示为:
T1一一R1;T2(R1)一一R2;……Tn(Rn—1)一一Rn
这种模式在科技语篇中尤为常见。因为科学大多以客观的实证方式揭示自然规律,要求语篇内逻辑清晰,句子间联系密切。段落的展开模式一般是从一般到特殊,其信息分配原则往往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而上句初步提到的新信息即是下一步需要深化的已知信息,在深化时又引出新信息。如此环环相扣、周而复始、从而使论述步步深化、步步完善。了解这一点,对于翻译英语长句(特别是定语从句)有很大的帮助。且看下例:
(2)A clear glass capillar
02月13日 09时00分,《英语:英语论文:英汉科技翻译中的主位推进[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ry-tube is fixed vertically in a beaker.The beaker contains a liquid which wets glass, such as water or petrol.The liquid rises up the tube and reaches a certain height which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liquid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tube. 论文论文参考网 该例由三句组成,上句的部分述位依次构成下旬的主位,其中延续性主位推进模式体现得极为明显。翻成汉语时,应当沿用这种模式,以求译文流畅自然。透明玻璃细管被竖放在量杯里,量杯里装有水或汽油之类的液体,液体沿着细管上升至一定高度,该高度与液体的性质和试管的直径有关。 (申雨平、戴宁,:119)
四、集中式
集中式主位推进模式是指前句中主位和述位的内容一起产生一个新的主位,可以用符号
表示为:T1+Rl-T2;T2+R2=T3;……Tn+Rn=Tn+ 1。集中式主位推进模式现了递进累加的逻辑关系,翻译中如不注意,容易破坏原有信息结构。如:
(3)The benefits we will see the next thirty years will look insufficient in comparison to the progress we have made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Such an idea may be difficult to accept for a generation that has s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lve formerly unfathomable problems, develop seemingly endless capabilities and extend frontiers in every direction.
在未来30年里,科学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益处,与我们在前30年取得的科技进步相比,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目睹科学技术解决了以前深奥玄妙的问题,开发了看似无穷无尽的能量并且已经在各个方面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因而可能难于接受这个观点。(王册, 1985:111)
单独看来,第二句译文在信息内容上似平与原文并无出入。然而,如果结合主位推进模式考虑,原文是集中式推进,其主位“这个观点”乃是上句中的主位“益处”和述位“与……相比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加的结果,因而属于集中式推进。译文没有注意这点,照顾了单句的翻译,却破坏了上下文原有的紧密联系。笔者试改译为:
在未来30年里,科学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益处,与我们在前30年取得的科技进步相比,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难于接受,因为我们亲眼目睹科学技术解决了以前深奥玄妙的问题,开发了看似无穷无尽的能量并且已经在各个方面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总之,以上对几种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及其在英汉科技翻译中的体现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主位推进的概念对于了解句中信息的分布,确定信息的性质,分析它们在句中的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及其在语篇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大有裨益。而译者能否把握句中信息的性质、并体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对于科技翻译的成败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刘士聪、余东. 试论以主/述位作翻译单位[J]. 外国语,(3):61-66.
马晓丽.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01-105.
申雨平、戴宁 编著.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王册.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002月13日 09时00分,《20英语:英语论文:英汉科技翻译中的主位推进[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 结 束 ]
篇6:试论语文教学中的身势语研究论文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身势语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身势语 言语交际能力 非言语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言习得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身势语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身势语。
一、必要性
当今时代是信息交流时代,如何恰当地进行信息表达和选择,对人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言语信息交流和非言语信息交流都以各自的优势在交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索绪尔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言语信息交流在交际过程中的位置。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伯德惠斯特尔统计,两个人在交谈时只有35%的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其他65%的信息则由非语言交际方式传递的。从中不难看出身势语在信息交流的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属“科学世界”语文教育,是“学校语文”的教学现象,用“生活世界”语文教育的“习得”随意剪裁“科学世界”语文教育的“学得”。我想,身势语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以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可行性
纵观中国数千年语文教学史,以诵读经典为中心的古代语文教学模式,似乎不需要过多考虑身势语的存在,但先生摇头晃脑的范读,弟子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就是自发的身势语的典型。以讲授范文和语文知识为中心的近代教学模式由于以教师主持的班级授课为基本方式渐渐重视身势语的作用。这对教师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非言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于是,对身势语的研究应运而生。195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伯德惠斯特尔创造了kinesics(身势语)这个词,对身势语陆续展开了系统的研究。1970年,朱利叶斯-法斯特发表了一部关于身体语言的著作以后,公众才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于是,语言课堂教学慢慢自觉重视身势语的作用,但这一时期的身势语仅仅是作为语文课堂范文讲解和分析的辅助工具而存在。直到以科学高效培养语文能力为直接教学目的、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出现,身势语才获得了自己合理的名分。它与言语交际相辅相成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不仅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工具,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直接目标。
三、概念、分类、特点
身势语又称体态语、形体语言,指人们利用姿态、动作(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人们交际时的点头、招手、扬眉、耸肩等姿态动作构成身势语的单位。
很多身势语可能是人类所共有的、先天的,也是无意识或下意识的。如:人在最兴奋时,眼睛瞳仁会自动扩大,打招呼时眉毛会快速闪动,不满时会皱眉。有些身势语是后天习得的。由于人们生活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身势语。这些身势语大都需要模仿才能习得,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同是跷二郎腿,英、美男子的姿势却截然不同,中国人对此均认为极不礼貌。同一身势语在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场合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如:美国人擦鼻子时,可能表示不同意某人或拒绝某事,但也可能表示另外的含义。相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常具有不同的含义,从而代表不同的交际功能。如:吐舌头,英美人往往表示蔑视对方,而汉族人表示惊讶,藏族人则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不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义,起到相似的社会交际效果。如:表示问候或欢迎时,美国人一般握握手,日本人则弯腰鞠躬,阿拉伯人、犹太人与南欧一些民族则相互抚摸或闻对方的气味。
四、身势语的选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往往会用加重语气、放慢语速、反复强调等有声语言形式来增强对学生听觉系统的刺激,以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有经验的教师会运用身势语的模拟性和象征性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善于选择和运用身势语这种特殊的语言。以科学高效培养语文能力为直接教学目的、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对身势语运用和培养是有所选择的――并非所有的身势语都可以挪进课堂,必须有所选择。首先,要恰当运用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眼、眉、鼻、嘴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使自己的`表情与教学的内容相吻合,以感染学生,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如:讲解《藤野先生》一文第一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个关键句子时,就可以同时做以下动作:轻锁眉头,稍耸鼻子,缓缓摆动头部。这样,学生就能够较容易地理解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对东京的失望;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行为的轻蔑、愤怒。其次,要注意手势的运用。人的整个手势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区,不同区域的手势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肩部以上为上部区,这个区的手势多表示理想、宏大、张扬的内容和情感;肩至腹部为中部区,这个区的手势可表示记叙事情和说明事理;腹部以下为下部区,这个区的手势多表示憎恶、鄙视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对待。如:讲《最后一次讲演》时,对“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和“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象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里”等句子,就可辅以上部区的手势,用以表达昂扬的英雄气概。再如:讲《核舟记》一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句时,就可以用中部区手势再现核舟小巧灵珑的形象。而且,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训练对身势语的利用也有所选择。第三,要用眼睛接触。在各种身势语中,眼睛接触是最重要的――这样最能传递微妙的感情差别。虽然眼球本身表示不了什么,但是目光的长短、眼睑的开阖、眼睛附近面部表皮的变化,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眼睛所传达的信息,同时要适当发挥眼睛在传情达意方面的魅力,以期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另外,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单项目训练对身势语的要求各不相同。听说的训练对身势语要求较多,而读写的训练则相对要求较少。教师对身势语在课堂上的运用也要控制一定的度,因为教室不是舞台,师生不是演员,都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文献】
1、杜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2、杜诗春:《认知和语言》,1993
3、阿伦-皮斯:《身体语言》
4、余应源:《“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论我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
5、雷良启:《论语文教育乃是言语交往教育》
6、佘蜀强:《语文教师“身势语”的作用及运用》
7、邵军:《怎样运用身势语进行语文教学》
8、崔宏:《身势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7:论在语篇中视角现象的等效翻译论文
论在语篇中视角现象的等效翻译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把握视角与语篇体裁、主位化、标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实现等效翻译。本文认为科学和系统的研究视角现象有利于原语代码向目的语的转化,实现译文的等效翻译;并帮助澄清作者、译者和语篇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效避免语用失误。
关键词:视角;语篇;等效翻译
1. 引言
传统译作者通常以句和段为单位来进行翻译,很显然这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体裁,标题,主题都未考虑在内。随着语用翻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语用翻译问题展开近一步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语篇翻译是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语篇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下面我就结合语篇中的视角现象来谈一谈语篇视角在语用翻译中的作用。
2.语篇的视角现象
视角(thepointofview)或是(perspective)是说话人所处的位置或角度。视角现象普遍存在,是说话人必不可少的采取的一种立场(赵秀凤,)。它直接影响说话人对视角是一个涉及观察者、观察对象以及观察路径的概念。观察者是视角的发出者,可称为视角主体;观察对象是视角的落点,可称为视角客体;观察路径可称为视角切面。语言学家和文体学家则更多地关注视角切面,他们分别从语篇分析和语篇理解的角度对视角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探讨。视角作为作者组织语篇的一个重要资源,一方面展示了一定的文体风格,另一方面可以折射出作者的观念形态。
视角对语言形式选择运用的制约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词、句层面上视角表现在情感变化对不同语法结构有影响,在语篇层面上,视角的体现更为复杂。语篇的层面开展对表现于目的语篇重构中各种技巧、方法的描写,在于语言实际的存在形式是语境中的语篇,而非孤立的词和句。翻译,作为一种跨语文化交际形式必然在语篇的层面上进行(司显柱,)。因此,虽然我们并不反对,也理解基于视角、目标以及方便的考虑而将研究对象——词语和句子从其所在的母体——语篇中抽象、剥离出来,但从根本上说来,这种见木不见林的先天不足必然注定了对语用翻译结果的以偏概全,无法达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等效之目标。
3. 语篇视角与语用翻译
语用翻译一方面要求译者保存原作内容,用译文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将特定内容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求译者不拘泥于原作,可以在正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各种语境因素,体现原文的风格和文化背景。语用翻译与视角密不可分。视角是作者所持的立场和角度。视角不同,对语篇的理解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译者作为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桥梁,在实际转换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语用推理过程,译者必须充分掌握好各种语境,尤其要把握视角。
3.1语篇体裁与视角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语篇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才能起交际作用,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通常都能明白其中的交际目的(张美芳,黄国文,)。例如,在中国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人在路上碰到熟人,他可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去哪里?”、“去上班啊?”、“最近忙些什么?”一般说来,这些话是中国人用来打招呼的,而不是真正想干涉别人的私事,这些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是充当问候语的作用。但是,西方国家的人通常并不了解这一点,因而有人听到这些话可能会误解,甚至还会恼怒。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每个语篇都可看作是属于特定的语篇体裁。语篇体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是“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一是“体现样式”(realizational patterns)(张美芳,黄国文,2002)。纲要式结构是指有阶段的、有步骤的结构。例如药品的纲要式结构通常是:名称、成分、治疗症状和对象、服用方法。而语篇体裁的体现样式通常是由特定的语言结构充当。例如,当一个英语语篇的正文的第一句是“Once upon a time…”时,便表明这是一则关于童话或神话的叙事;当一则对话的第一句是“Can I help you?”时,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发生在服务行业中服务人与顾客的对话。有些语篇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并不是十分独特,所以要经过“语域”(register)分析才能确定其语篇类型。Halliday (1985) 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field)、基调(tenor)、方式(mode)。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register variables )。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方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基调和方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基调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方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也许可以这样说,语篇功能是纯理功能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学者认为,语域是指语言的变体,反映的是情景语境;语类即类型,反映的是文化语境,语类是高于语域的层次。相关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语言文本分析必须与所选用的语类在文本功能上保持等值。基于语篇体裁的诸多特点,译者在进行等效语用和社交翻译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其中的差别和影响。语篇的体裁不同,它所叙事的角度和立场当然不同,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也不同,在语用翻译中必不可少地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3.2语篇标题与视角
标题实质是一个语篇的起始,人们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首先注意的是标题。标题是整个语篇的浓缩也是整个语篇画龙点睛之笔。标题可以影响整个语篇的构成。标题作为一种主位化形式,其功能是创造预设(李建红,2006)。例如,下面两个标题“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和“A Wrestler in a Tight Corner”会让读者对下面一段文字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Rocky slowly got up from the mat, planning his escape. He hesitated a moment and thought. Things were not going well. What bothered him most was being held, especially since the charge against him had been weak. He considered his present situation. The lock that held him was strong, but he thought he could break it.若这段文字的标题为前者“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那么,读者所理解的是Rocky 是一个囚犯,被关入监狱。他讨厌监狱里的生活,因此计划破狱而逃。而这段文字的标题若定为后者,即“A Wrestler in a Tight corner”,则可理解为Rocky 是一个摔跤手。现在摔跤时遇到了强手,对手不弱所以Rocky正左右判断着他的处境,并打算有所突破。
由于两个语篇的标题不同,读者在读标题时所产生的预设不同,那么标题下面的内容留于脑际的内容是不相同的(朱燕,)。标题对译者理解原文至关重要。这说明,视角的'不同,对一句话或同一篇文章就会不同的理解,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在进行等效的语用翻译时尤其需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
3.3语篇主题与视角
语篇主题是指话语中前面句子的共用主题,即作为后面句中谓语的主语。Prefetti & Goldman 也认为我们所说的主题化就是一个话语过程。此间,一个所指被发展成为该话语的中心话题。因此,所理解的主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所指在语篇中的凸显过程(莫爱屏,2007)。主题跟主位并非一个概念。主位一定是句子的起始部分,而主题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也可以蕴含在整个语篇中;主位一定是以句子为单位,而主题可以以句、段或篇为单位。简而言之,主题就是某个内容的凸显。(莫爱屏,2007)
(1) Tom kissed Mary.
(2) Mary was kissed by Tom.
(3) It was Tom kissed Mary.
以上三个句子,主位分别是Tom, Mary, it, 而主题则是Tom吻了Mary 这个事实。作者在语篇组织过程中的视角,决定其在写作文本时的观点或态度。一般说来,作者的视角相当固定,他通常不会在不同视角之间跳来跳去,而主题则是视角在语篇中的具体体现。在语篇中,每个段落或者每个句子都可以由主题,整个语篇也可以有一个总主题,这里的主题有可能与视角吻合,也有可能与视角不一致。
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翻译中,译者领会原文本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他们的主观理解,这种主观因素不可避免。译者作为原文本与译本之间的沟通媒介,在转换过程中必须要将其主观理解尽可能客观化,减少主观性,准确把握语篇的主题。只要抓住语篇的主题,就能更好把握作者的视角或意图,在语用翻译中就不会偏离最起码的方向(莫爱屏,2007)。
4.结论
本文从语用角度论述视角与语篇体裁、主位化、标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如何实现译文的等效翻译。在语用翻译过程中,抓住视角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译者更好的理解原作。从语用角度探讨语篇中的视角现象是语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新的领域,它推动了翻译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并为跨文化交际,语际语言研究等其他科学提供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建红.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章标题的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2。
[2]张美芳.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J].现代外语(季刊),,1。
[3]司显柱.论翻译技巧研究的语篇视角[J].上海科技翻译,2004,2。
[4]张军平.论翻译中语篇视角的转换-从《葬花吟》英译谈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
[5]朱燕.新闻英语标题汉译的关联理论视角[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赵秀凤.语篇视角的语言表达-以“言语场景”为基础的认知构建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6,1。
篇8:探讨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应用及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探讨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应用及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 语篇分析 培养
论文摘要:语篇分析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语篇分析在语言学乃至整个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语篇分析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分析发展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领域。面对典籍英译研究方面的既有成果,至今国内所发表的古诗英译评论中,主观成分较多,通常是随想式、经验式和点评式的,没有一套可仿效、可重复使用的方法与理论。而语篇分析避免了语文学范式的主观随意性,体现了语言学派对于科学与客观的传统追求。
语篇语言学是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年轻的学科,很多学者的研究都促成了它的发展。语篇分析也吸收了包括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西方学者纷纷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而不是翻译技巧或翻译手段。语篇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语篇分析的定义
语篇分析是专门研究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并涉及多个学科的学问,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许多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语篇分析的方法,共性如下:全面深入地进行原文分析,注重交际功能进行译文重组,翻译策略建立于原文分析和译文重组的基础之上。功能语言学派代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语篇分析方法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先决定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属性或类型以及其交际功能,再通过一个个的语言结构体现预定的语篇。在翻译实践中,要重组一个适用于目的语社会的语篇,并非取决于表层结构的转换,而是自上而下的、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
二、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应用
(一)典籍翻译的特点
与一般文本类型不同的是,典籍英译的难度更大。原因在于:原文多为古汉语书写,需要先转换为现代汉语,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汉语文字能力;原文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求译者拥有丰富的国学知识;典籍翻译承载着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要求译者具有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典籍翻译比单纯的语际翻译更为复杂。单单是语内翻译这一阶段就会做出若干不同的解释,加上译者的表达习惯和翻译目的不同,一部典籍的英译本往往不止一个。典籍英译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对译本的评价标准各异,而且很难统一。功能语篇分析模式就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二)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应用
面对典籍英译研究方面的既有成果,黄国文指出:“至今国内所发表的古诗英译评论中,主观成分较多,通常是随想式、经验式和点评式的,没有一套可仿效、可重复使用的方法与理论。”在依据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译本的描述时,研究者可以遵循从语篇的文化语境到情景语境再到语言的层次,并根据三个纯理功能包含的不同成分,颇有条理地对比原文和译文,并对译者选择的语言形式做出较为客观的解释。可见,功能语篇分析避免了语文学范式的主观随意性,体现了语言学派对于科学与客观的传统追求。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重视语言的共性,强调语言规律与客观世界规律的一致性,努力寻求语义的对等和语言转换的规律,以求通过研究人类翻译活动的科学性来建立翻译科学。此外,功能语篇分析明确的步骤和清楚的层次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富有实践性和可重复性的操作模式。
三、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不足
(一)强调“忠实”原文
中国典籍因为写作时间久远,译者和原文作者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对话,也就无从了解作者的全部本意,译者并非原文的被动接受者,他/她也在积极建构着原文的意义,也必然会表现出本人所属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文学氛围的特征以及自身的文学态度。因此我们说,完全忠实于原作的译文是不存在的,译者的`主观决定是不可避免的。
(二)主张“对等”标准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中国人喜欢借物抒怀,西方人往往直抒胸臆。因此,中英文在语义表达上必然存在巨大差异。袁文彬曾对唐诗《静夜思》的原文和译文进行了详细的功能语篇分析,最后指出: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翻译在还原原文的信息时,必定会出现这种局面,即有些信息在译文中能够被还原,而有一部分信息在语际转换中丧失,要达到完全功能对等几乎绝对不可能。鉴于中英文的显著差异,以语义和形式完全对等为追求的译文必然不易在母语读者心中产生共鸣。正如《红楼梦》的两个著名译本,虽然杨宪益夫妇的译本非常忠实原文,但在英美国家的影响和销路远远不如霍克斯“英语味儿十足”的译本。捷克学者波波维奇认为,由于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审美价值上的内在差异,翻译过程中意义丢失、增加或变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以对等为标准是把译文看作对原文的再现,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仆人,这是一种结构主义阶段6的过时的翻译观,特别不适用于文学翻译。
四、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社会对外语翻译人才的实际需要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翻译的技能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语篇翻译教学能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可以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日常的翻译教学,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一)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文章中衔接方法的运用
语篇衔接方法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手段有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等,可以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repetition)、同义(synonymy)、上下义(hyponymy)、互补(complementarity)、整体与部分(meronymy)等使语篇语义连贯。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衔接机制,使学生分析语篇是如何靠衔接手段建立起联系而达到连贯的,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各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
(二)阅读中要注意提炼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总结。快速浏览完文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篇章划分为较小的语篇并简单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找出主题句就是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很好的方法之一,因为段落主题句往往就是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每个自然段中寻找该段主题句,然后将文章按结构分段,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每段的大意。找出了每个段落的主题,就能抓住语篇的主题思想。
(三)注重猜测生词含义
生词难词向来被认为是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语篇教学侧重于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汇的含义,在阅读练习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上下文的提示或延伸、标点、同义反义词、句型、构词法等进行上下文猜词的能力,以保持思维连贯,提高阅读速度。
五、结束语
翻译的关键在于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和精神。翻译的单位不是词语、小句或语段,而是语篇。语篇是理解原文的前提,是准确表达的保障,是语义和结构的整体,语篇分析方法强调全面深入地进行原文分析,注重交际功能进行译文重组,翻译策略建立于原文分析和译文重组的基础之上。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日常的翻译教学和基于语篇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高校英语翻译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应林.语篇分析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16.
[2]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祝东江,陈梅.语篇分析与语篇翻译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4]汪正平.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1,(1).
【浅谈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和语势论文】相关文章:
3.英汉语言学论文
10.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