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
“心形猫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
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
摘 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这个文章里将阐明翻译的实质,描述翻译的过程,厘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说明翻译中的各类矛盾,明确解析怎么样处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翻译;语言;言语;等值
一、翻译的实质
翻译是当今世界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另外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不同的语言在语义系统方面有差异,这一事实无疑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碰到大量困难的原因。许多学者根据这一点认为,可以肯定地说,原文和译文的等值性并不基于它们表达的意义相同。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引用英国翻译理论家凯特福德的一段话:“…有人认为,原话语和译语话语‘具有同一意义’,在翻译时要进行‘意义转移’,这种意见是没有根据的。我们认为,意义是某一语言的牺牲。原语话语有原语特有的意义,译语话语有译语话语特有的意义,例如俄语话语有俄语的意义(正如俄语有俄语的音位学或字音学,语法和词汇一样),而与之等值的英语话语则有英语的意义。”[1]
尽管如此,我们在上面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仍然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可以举出以下一些理由:
2、译者要处理的不是语言体系,而是语言产物,也就是话语。
3、在翻译中语义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说是尽可能完备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越是把保持原文的'意义理解为意义的绝对等同,就越是怀疑能保持原文的意义。
二、翻译的实践过程
翻译实践也就是翻译技巧。翻译实践翻译过程涉及的不是抽象的语言体系,而是具体的语言产物(话语),而言语产物照例首先是由语言材料组成的,但又不仅限于语言材料,不仅限于语言本身。
任何语言产物都必须具备以下三要素:
语言获得参加者拥有的超语言信息,即他们拥有的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有关客观现实的知识,对于给言语产物做出唯一的解释也起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作用。这同样首先表现在能够揭示多义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无论是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
这不仅是因为译者本人为了理解原文必须具备一定的超语言知识,而且也要考虑到,译者决不能指望,了解原文所必需的这些超语言知识在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那里是一样的。正常的情况往往是,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有用的超语言信息不一致;原文读者和听者知道并了解的许多信息,译文读者和听者都对这点不了解。从这里得出的结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任何语言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超语言因素,这就是:通报的主题,即内容;掌握一定语言信息和超语言信息的言语活动参加者;交际情景(环境)。因此,译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行为的参加者,掌握一定超语言信息是绝对必要的。任何一位实际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为了做好翻译,不仅必须了解两中语言(原语和译语),而且还需要了解言语所谈的是什么,即言语所涉及的事物本身。
这一点对任何一种形式的翻译(无论是口译,还笔译),对任何一种体裁的翻译(无论是文艺作品,政论作品还是科技作品)都是一样的。文艺作品的译者务必了解原作者,了解他的世界观,美学观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创作方法,作品中所描绘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条件以及这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等。政论作品的译者同样务必了解使用原文的国度的国家制度,政治环境和表明该国和写作(演说)时代其他因素。科技作品译者务必在译文作涉及的专业,如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
语言活动中的超语言因素对于揭示生活中某些成分的意义所起的作用,首先在于排出话语中语言单位的多义性,其次,是补充话语中因环境条件而可以省略事物语言单位。一般来说,任何语言都拥有补充的、单义地表达任何内容所必须的各种手段,而无须借助于语言以外因素。[4]在实践中,语言活动的参加者双方几乎总是注意这些语言外因素的存在,因而能够在语言中去掉一切(或许多)多余的成分,从而节用语言手段。如果完全忽视语言外(环境)因素,那么言语中就得去掉一切多义现象,“发讯人”只能靠上下文本身来单义地揭示言语的内容,其结果势必造成言语罗嗦,言语产物过分“臃肿”。
总而言之,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的任务是把上述的意义的翻译过程模式化。翻译实践表明,译者在翻译一篇外文或一部分外文著作时,通常总会遇到种种疑难,阻力和障碍,这就是矛盾。译者要想排出这些疑难,阻力和障碍,解决这些矛盾,他就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解矛盾的特殊性,然后针对这特殊矛盾,采取相应的方法予以解决。
参考资料:
[1]卡特福德?穆雷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北京
[2]彭卓吾,翻译理论与实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月北京
[3]巴尔胡达罗夫著,葵毅、段京华编译,语言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北京
[4]乔海清,翻译新理论[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8月北京
篇2: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 的同时也来来 。
2、1347年的一场由 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 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 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 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 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__ ___商人__ ___。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___ 的 ____,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__和__ 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 ”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_ __国的_____ 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和__ ____。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 、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 、及 。
二、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1)鼠疫 (2)天花 (3)艾滋病(AIDS) (4)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1)少数 (2)非常少数 (3)不太多 (4)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 )的分支学科。
(1)几个不同 (2)少数有差别 (3)许多不同 (4)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1)曲蘖酿酒 (2)用鼻苗法种痘 (3)烘制面包 (4)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1)50~300 (2)10左右 (3)2~20 (4)500~1000
6、据有关统计表时,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
(1)1/10 (2)2/3 (3)1/20 (4)1/3
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1)厌氧试验 (2)灭菌试验
(3)曲颈瓶试验 (4)菌种分离试验
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
(1)巴斯德原则 (2)柯赫原则 (3)菌种原则 (4)免疫原理
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 )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1)模式生物 (2)受体 (3)供体 (4)突变材料
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 (2)沙眼病原体 (3)结枋杆菌 (4)天花病毒
三、是非题
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2、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例如:肺结核、疟疾、霍乱、天花等,不可能有“卷土重来”
之势。
3、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4、微生物学家要获得微生物的纯种,通常要首先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纯种,然后还要进行培养,因此研究微生物一般要使用特殊的技术,例如:消毒灭菌和培养基的应用等,这也是微生物学有别于动、植物学的。
5、巴斯德不仅用曲颈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证明乳酸以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6、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工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都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7、微生物学的建立虽然比高等动、值物学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动、植物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特别是人类遗传学的限制大。
8、微生物学与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汇合,使微生物学全面进入分子研究水平,并产生了其分支学科“分子微生物学”。
9、在基因工程的带动下,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工业已从多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才导致了微生物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生内切酶、反转录酶等。
四、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学
2、微生物学
3、分子微生物学
4、细胞微生物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
6、自生学
7、SARS
8、巴斯德消毒法
五、简答题
1、按照分子分类方法,生物可分为几个大的类群?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3、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4、微生物的最基本特性是什么?为什么?
5、简述科赫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
六、思考题(本章思考题可在期末最后完成)
1、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2、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3、试述微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前景。
4、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建议将一些具体事例延伸成为展板制作的题目)
5、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
习题 答 案
一、填空题:
1、巨大利益 残忍破坏;2、鼠疫杆菌;3、病毒;4、无 原核 真核;5、荷兰 列文虎克;6、法国 巴斯德 微生物生理 免疫 病原微生物学;7、齐民要术;8、德国 柯赫 细菌学 微生物研究技术 9、消毒灭菌 分离培养;10、模式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医用微生物
二、选择题:
(3)、(4)、(3)、(4)、(5)、(4)、(3)、(2)、(1)、(2)
三、是非题
√、×、×、√、√、×、√、√、√、×
四、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学:认为一切生命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产生。
7、SARS: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综合症。
8、巴斯德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而延长其保存期的措施。
篇3: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探析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探析
本文旨在探讨并分析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并就当前高校中英语教师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应用所掌握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 者:张爱华 刘锋 作者单位: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湖北廊坊,065000 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4(6) 分类号:H059 关键词:翻译理论 翻译教学实践 辨证关系篇4:实践观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
实践观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
实践观哲学是一种哲学观,实践哲学是一种哲学体系,不是一个层面的理论概念.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来说,重要的是从实践哲学这种体系意识进一步上升到实践观哲学这种哲学观意识.
作 者:雷龙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哲学系,陕西,西安,710062 刊 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B023 关键词:实践观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哲学篇5:高中地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陈官芝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生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强,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加强了理论联系实践,为高中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以致用的平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当地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让书本上的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高中地理教学要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需要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已有的自然资源,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老师主动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探究社会现象,成为其中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努力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利用好当地的地理资源优势,使学生身在其中,培养地理情感,增强对家乡故土的喜爱之情。
二、紧扣大纲,重视实践
教学大纲是老师通过长期教学,依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键内
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这门课的关键点,是其课程的精华。但如果老师只是介绍书本上的知识,无论多么生动的讲解,都只会让学生产生只要好好看书,就没有问题的想法,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懒惰性。为了防止这种心理的产生,老师在教课过程中,就要学会让所学知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采用类比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思考,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寻求答案,进而过渡到专业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愿意参与思考,理解和接受也较快,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专业实习,进行实践教学
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地理教学,最能反映当地的社会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等重大民生问题,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阅历,分析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优势,而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还能够进行调研、考察,做一些基础的研究性工作,为将来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必定产生许多与自然不协调的现象,如何解决和协调好与大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学生对事件并没有切身的体会,会感到很抽象,但是如果用身边的,一些可触摸的例子,向学生们去描述,则会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会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在讲生态农业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生态农业指的是遵循生态系统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集约化经营,在保护原始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新时代农业发展模式。但是,这是书本上的知识,仅靠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和例子,学生对生态农业仍然会感到抽象和陌生,这时我会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有没有看到农民在水中养鱼,水面养鸭,池塘边养猪,再用猪的粪便去养鱼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生态农业,以水中养鱼,水面养鸭,塘边养猪为例,说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生物学中的食物链的原理,这样既能获得丰富的、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又能改变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防止污染,是一种良性生态系统,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这样学生也就更加容易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了。
恰当地将高中地理中的基本原理与本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抽象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增加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付树林,李瑞军。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标下如何有效组织“活动”内容的学习[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3)。
[2]徐娟丽。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华章,(23)。
[3]崔桂兰。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四注重”[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10)。
(作者单位湖南省保靖县民族中学)
篇6: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作文
曾经裴斯表洛奇齐说过:“知识和实践就像做手艺一样,两者必须结合”。所以。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多动脑筋勤思考,还要实践。就像参加高级职业培训的企业骨干聚合时,有人提议去游泳,但是遗憾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水,于是请了国家游泳队的教练来现场培训,教练想了一个主意说教大家学救人。所以大家都下了水。在两天后,本会游泳的人多了不少花样,不会游泳的人也能在水中游而不沉底了。不过有个小伙子却一动不动,教练问他为什么不下水。
那个小伙子说教练根本没有教大家学救人,也没有教学游泳。因为这个小伙子只知道观察别人的行为,却不能自己尝试着去做,所以到头来他什么也没学着,还是不会游泳。因此,我们在做事情时,要积极地去实践。曾经荀子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谷”。如果“不登”“不临”是无法了解“天”“地”的情况的。若是人们想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而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实践。若是过分强调知识而轻视实践,人就会丧失实践的能力。毕竟知识是虚的,通过实践,知识才落到实处。也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实践,所学到得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空洞教条的理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说的。可是却偏偏有人喜欢纸上谈兵,结果害人害己。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秦王反间计,让他替廉颇为赵将。赵括是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的全体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后被秦军射死,部下40万人全部被俘。赵国亡国。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由实践总结出来的知识指导的战争才是胜算大的。
像廉颇随时赵国老将,作战知识也学不如赵括记诵丰富,但是廉颇有着攻池掠地的丰富战争实践经验。他带兵打仗所依靠的主要不是从兵书上背的而是实战的积累。而赵括却上的恰恰是实践。可见,实践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时间是知识的基础,是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知识起决定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也不能因此轻视知识,导致实践过重。所以说,实践与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知识。
篇7: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关系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对会计理论方法与会计实务等方面进行变革,理解和把握正确、科学的会计思想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从会计认识角度分析并指出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实践;会计理论;关系
一、会计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它包含三层理解:(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会计认识的本质同样也是会计主体对会计所研究的客体的能动反映。
会计认识,是有机地内含于会计的理论范畴和会计实践之中,人们运用抽象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1]。
会计认识方法则是人们探求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过程所采用的手段或活动的总和。
二、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
实践,指人们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
毛泽东的《实践论》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艾青《光的赞歌》诗:“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实践出经验,斗争出智慧。”而会计实践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是与人类行为吻合的能动的反映。
会计实践工作,就其最原始的雏形来说,远在印度太古公社的时代[2]就已存在了。
在我国,据史书记载,可以远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时代[3]。
它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
我国《辞海》将“理论”解释为“概念、原理的体系。
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4]”《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理性”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的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莫斯特认为“理论是对描述或规定一系列现象的规则和原则的系统表述,它可视为有助于组织概念,解释现象和预测行为的框架”。
著名的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1958年的《会计理论结构》中提出:“会计理论远非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细的分析,而是侧重于研究会计行动的思想。实践是事实和行动,理论则由解释和推理组成。”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理论同一起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来自于实践,意味着我们在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5]。”
三、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认识基础与重要来源
会计理论是在人们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思维活动所形成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
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会计实践[6]。
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源泉,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研究始于实践的需要,会计实践的需要促使我们去研究会计理论;第二,在会计实践中存在运用会计理论的主体、客体和手段,为研究会计理论创造了条件;第三,产生会计理论的萌芽;第四,形成会计理论的雏形;第五,由于会计实践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会计理论进行充实、改造、更新、使之不断发展;第六,验证会计理论的科学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和发展会计理论。
(二)会计实践制约会计理论
1、会计实践环境因素。
会计所处的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同时也影响基于会计实践的会计理论。
会计实践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管理水平、政策和法律、单位规章制度、各部门协作关系、影响会计实践要反映会计理论的基础工作、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处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具体经济业务、处理与外部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处理与各单位,员工之间的经济关系等。
2、会计实践特点因素。
在会计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会计理论,直接反映了会计的要求。
会计实践的系统性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是一个核算与管理的系统,及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结构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联系;目标性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的各种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行为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行为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职能性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的职能和职能的具体体现。
3、会计实践要素因素。
会计理论包括会计实践主体、客体、手段和结果等要素。
会计实践主体要素反映从事各种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及其素质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会计实践的客体要素反映进行会计工作的对象;会计实践手段要素反映进行会计工作完成会计任务而采取的有关会计的方法、工具、措施和途径及各种手段的有效运用对完成会计任务的影响;会计实践结果要素反映进行会计工作取得的最终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三)会计理论是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会计研究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为系统化的关于会计理论认识的过程[7]。
长期以来,会计研究这项实践活动已形成了其自身的方法体系。
其认识过程的形成要经过从实践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这三个基本阶段。
而会计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着会计理论形成的上述三个阶段必然是循环往复的辩证过程。
从会计实践到形成会计理论这一过程可简单归纳为:
1、明确会计对象。
依据认识的需要和有关规定或要求,确定认识的对象。
2、收集资料,获取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搜集大量、丰富的资料,为理性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分析研究,进行理论认识,形成会计理论。
对搜集的大量感性认识资料要进行整理分类;对初步整理的资料进行核实,是否真实、正确和合规;对不真实、不合理和不合规的资料,要进行核对,或进行再调查,以便更正、补充、替换和增加,使经过整理的资料变的可靠。
四、总结
会计实践是一种社会实践,而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既然有它发展的历史,有它存在的必要,则必有进行这种实践的指导思想。
就其发展的历史来说,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
把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可为指导今后实践的借鉴。
就其现时的任务来说,有不同的情况要适应,有崭新的问题要解决,于是要探索新的途径,试验新的方法,要扬长避短,要去芜存菁,要弃劣从优,从而概括出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逻辑的而不是武断的、合乎事物运动规律的而不是背离实际的理性认识。
换言之,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抽象,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抽象。
存在决定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会计理论来自会计实践,来自具体的会计工作,是人们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从会计现象到其本质的观察,总结概括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而系统的结论。
它不断地从实践中产生、完善和发展。
同时它又反过来指导会计实践,服务于会计实践,使具体的会计工作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致用.《论会计哲学观》,地质财会,(4):9-10.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380-381.
[3]杨纪琬、阎达五.《开展我国会计研究的几点意见》,会计研究,1980(1):8.
[4]张萌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思考》,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5).
[5]贺秋硕.《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科技信息,(12).
[6]卢永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思考》,会计研究,(5):56-57.
[7]叶陈毅、张冬梅.《关于会计认识路线的哲学思考》,天津商学院学报,(26).
篇8: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关系论文
摘 要 会计环境是会计理论与实务赖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
影响会计及会计理论的会计环境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科学水平、法律、社会、文化教育等内容,作为影响会计的社会环境整体,其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会计环境对会计可以是综合性的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体现为相互影响的关系。
会计环境的不断改善,必然会促使会计在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会计环境 会计理论 影响
篇9:翻译理论的再认识-兼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翻译理论的再认识-兼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分析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翻译理论的认识误区及其根源,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评价和定位,论述并肯定了翻译理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理论研究中错误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反省.
作 者:胡榕 HU Rong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50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0(7)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认识误区 经验 再认识篇10:关系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关系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人们习惯称由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whose和关系副词when,where等引导的从句为“定语从句”,认为这种从句的功能同汉语定语相当,只不过英语的定语从句后置,汉语的定语前置罢了。但随着对语言认识的不断深人,人们发现很多这样的从句不能用定语来翻译。
1. Kennedy was rushed to a hospital where he died immediately.
若拘泥于“简短的定语从句可译为汉语前置定语”的观点,该句子就可能会被译为:
肯尼迪被急忙送到一家他很快就死的医院。
译文听上去荒谬可笑,仿佛送医院的目的是为了“很快就死”,这显然有悖原意。这里“where”起过渡连接的作用,相当于“and there”,在语义上属另一新层次,绝无修饰,更无限制“怎样的医院”之意。从句中“died”这一动作发生于主句中“was rushed”的动作之后,进一步交待了事情发展的.结果。可见,这种结构难用“定语从句”来解释。因此有的语言学家主张将这种句子笼统称为“关系从句”。这种正名有利于我们摆脱“定语”的吏缚,深入分析该类从句形形色色的内在关系。所以,例1应译为:
肯尼迪被急忙送到一家医院,在那里他很快就死了。
让我们再多看几个例子:
2. When he was still a little boy, Jack London wrote some compositions which were praised by his teachers.
杰克・伦敦还是小孩时,他写的一些作文就受到老师的赞赏。
(不宜译为:……他就写受到老师赞扬的作文。)
3. I met the boatman who then took me across the ferry.
我遇到了那位船夫,他将我渡到对岸。
(不宜译为:我遇到那位将我渡到对岸的船夫。)
4. While they were waiting there, a dog from one of the houses down the road began a wild, hoarse howl that continued until a voice called out and hushed him.
他们正在那儿等时,从路边一幢房屋窜出的一条狗开始狂吠不止,直到有人出来喝住,它才停下来。
(不宜译为:……一条狗开始了直到有人出来喝住才停止的狂吠。)
5. In the torchlight,he caught sight of a figure whom he immediately recognized as Bill Wilkines, our local grocer.
借着电筒的亮光,他看见一个人影,马上认出是当地杂货商比尔・威尔金斯。
(不宜译为:……他看见马上认出的是当地杂货商比尔・威尔金斯的影子。)
我们知道,汉语由于缺乏关系代词、关系连词等连接手段,通常只有以时间或逻辑为轴线安排句子,对语序的依赖性极大,如果把后发生的事做前置定语就会显得很好笑,如“送到一家很快就死的医院”“写受老师赞扬的作文”。而英语的连接手段相当丰富,构成信息焦点的中心词后面可马上由关系代词引导从句补充信息,从句中需补充信息的名词后又衍生出二度、三度……从句,但仍能使人感到句子层次清楚。如:
6. The snake catches the toad that eats the insect that nibbles the green leaves that grow on the branches.
遇到这种一个从句扣一个从句的句子,汉语只有以简驭繁:断句。译为:
蛇吃癞蛤蟆,癞蛤蟆吃虫子,虫子吃生长在树枝上的绿叶子。
此外,读者也许注意到了:在1、2、3、4、5例中,抛开关系代词等结构不管,我们可明显察觉英语、汉语的语序同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基本一致,这无疑是翻译转换的极好基础,只需在关系代词处断句,省掉关系代词,必要的话重复一下名词,照原文顺序翻译即可。那么如果主、从句中谓语的动作是持续性的,或时序不清楚又怎么样呢?请看例句:
7. He is a professor who gives lectures in several universities this semester.
他是教授,这学期在几所大学兼课。
8. All this time I was living with a young married couple who interested me very much, for they were unlike any people had ever known.
这段时期我一直和一对年轻夫妇同住在一块儿,这对夫妇使我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同我以前所认识的人都不一样。
以上两例中主句传递了主要信息,从句传递了辅助信息,从另一侧面加以补充描述,或提供某种必要的背景知识,关系代词则起停顿、衔接、过渡的作用,使语义发展顺利进人另一层次,我们似乎察觉不到这些从句跟中心词之间有何限制或修饰关系。
有时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还体现了主、从句间的某种逻辑关系,不能简单地视为“代替”某个名词而同时接续从句的词。如:
9. In 1906, however, Pierre, who was crossing a road, was run over and killed. (who… ≈ when he…)
19,皮埃尔在横穿马路时被车压死了。
10. Dr. Bethune, who was very tired on his arrival, set to work at once. (who was… ≈ though he was)
白求恩大夫刚到时虽然很累,但他立即便开始工作。
11. We know that a cat, whose eyes can take in many more rays of light than our eyes, can see clearly in the night. (whose eyes… ≈ because its eyes…)
我们知道,由于猫眼能比人眼吸收更多的光线,所以猫在夜里也能看得很清楚。
12. He would be a shortsighted commander who merely manned his fortress and did not look beyond. (who… ≈ if he…)
(谁如果)只守城堡而不往远处看,(那他)就是目光短浅的指挥官。
13. There was something original, independent and heroic about the plan that pleased all of them. (that… ≈ so that the Plan…)
这方案新领,有独创性,有魄力,(所以)他们都喜欢。
以上五例中,关系代词、副词在特定语境表示了时间、让步、原因、条件、结果等逻辑关系,意义上相当于状语从句,翻译时也当然不能译为定语。另外,12、13两句的汉译中括号里的汉字省掉后意思仍然清楚而且显得更简洁、紧凑,这也是我们在翻译时应该考虑的。
传统语法囿于“定语从句”的观念,以关系代词前有无逗号为准,机械地将关系从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是很不全面的。我们应该深人理解原文的深层意思,尊重汉语的习惯,才能翻译出正确、地道的译文。
篇11:论翻译与逻辑的关系
论翻译与逻辑的关系
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逻辑活动.逻辑思维贯穿于翻译的`整个过程.它对译文的理解,译文的表达和译文的校对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 者:陈少敏 曾海苹 CHEN Shao-min ZENG Hai-ping 作者单位:陈少敏,CHEN Shao-min(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曾海苹,ZENG Hai-ping(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 28(12) 分类号:H159 关键词:翻译 逻辑 逻辑思维 差异【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3.简述报告与请示
5.翻译实践报告
6.实践与反思
10.成功与运气的关系






文档为doc格式